《汤头歌诀》方解(下)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5楼#
发布于:2019-12-27 23:47
4.韭汁牛乳饮  (朱丹溪)反胃①噎膈②(《丹溪心法》)

图片:u=3768800921,1192443056&fm=26&gp=0.jpg



【歌诀】

韭汁牛乳反胃滋  养营散瘀润肠奇

五汁安中姜梨藕  三般加入用随宜

【词解】①反胃:病名。亦称胃反,翻胃。症见食下即痛,不久吐出,或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二时而吐等。

②噎膈:病名。又名噎塞。症见饥欲得食,但饮食噎塞难下,未至胃中即返出。亦有称此为反胃者。尚有医家解释为食下胃脘痛,一会吐出,其病位在贲门,胃的上口,属上焦名噎。若食下良久吐出,病位在幽门,胃之下口,此中焦名膈。

【组成】韭菜汁牛乳各等分

【用法】上二汁相合,时时小口地喝。有痰阻者,加入姜汁。

【功用】滋燥养血,散瘀润肠。

【主治】胃脘有死血,干燥枯槁。症见食下胃脘痛,翻胃便秘等。

【分析】本方证系胃脘有瘀血阻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久血枯燥热,胃肠干燥所致。故血枯胃燥为本方的主证。有痰瘀则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牛乳甘温,润燥养血,为君药。韭汁辛温,益胃消瘀为臣药。二药合用,使胃润得降,肠润便通,瘀血去,胃无阻,食得下。

【附方】五汁安中饮(《汤头歌诀》)引张任候方) 本方系韭汁牛乳饮再加姜汁、梨汁、藕汁而成。

【用法】少量频服。

【功用】润燥养血,消瘀化痰。

【主治】胃有寒痰瘀血或胃燥血枯。症见食下作痛,反胃噎膈,大便艰涩,口干咽燥,胸膈痞闷隐痛等。

按:本方加生姜汁温胃散痰;梨汁能润燥消痰;藕汁能益胃化瘀。临证时须根据病情加减应用,假使没有寒痰可不用生姜汁,没有燥痰可不用梨汁。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6楼#
发布于:2019-12-27 23:52
5.润肠①丸(李东垣)  风秘②血秘③。(《脾胃论》)

图片:u=1710366314,3807369900&fm=15&gp=0.jpg



【歌诀】

润肠丸用归尾羌  桃仁麻仁及大黄

或加艽防皂角子  风秘血秘善通畅

【词解】①润肠:本方有润肠疏风,活血通便之功,故名润肠丸。

②风秘:由风邪搏于肺脏,传于大肠,致大肠津液干燥,引起大便秘结,或素有风病者,见大便燥结。

③血秘:即由亡血血虚,津液不足而致大便秘结。

【组成】当归尾 羌活 大黄各五钱(各15g) 桃仁大麻仁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五药捣研极细末,用白蜜炼和做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五十丸(6-9g),白开水送下。

【功用】润肠通便,疏风活血。

【主治】风秘、血秘。症见大便秘涩,不思饮食等,以及脾胃有伏火之便秘。

【分析】脾胃有伏火,必伤其津液,而致肠胃干燥,津液不足。风传于大肠,易化热伤津,血虚津亏则肠燥,故血虚肠燥,津液不足为本方的主证。风热留滞,血行不畅,血虚多滞,也易生瘀,均为本方的兼证。不思饮食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方中用大麻仁润燥滑肠通便,兼能补虚,为君药。桃仁助君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大黄泻肠胃伏火燥热,通便逐瘀;当归尾养血活血,润肠通便,共为臣药。羌活疏散风邪,为佐药。五药合用,使血和风疏,肠胃得润,大便自然通利。

按:一方有防风,意在加强疏风之功。若风挟湿,可再加秦艽、皂角子,以加强祛风除湿通便之功。

【附方】活血润燥丸(《兰室秘藏》)本方系润肠丸加防风、皂角子而成。其用法及功用、主治同润肠丸。唯其祛风通便作用更强,且能胜湿。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7楼#
发布于:2019-12-27 23:58
6.通幽汤  (李东垣)  噎塞便秘。(《脾胃论》)

图片:u=45144742,4063831297&fm=26&gp=0.jpg



【歌诀】

通幽汤中二地俱  桃仁红花归草濡②

升麻升清以降浊  噎塞便秘此方需

有加麻仁大黄者  当归润肠汤名殊

【词解】①通幽:本方治疗幽门不通(即胃的下口)之噎塞便秘,故名通幽汤。

②濡:此指濡养、滋润之意,因“血主濡之”。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各五分(各1.5g) 桃仁研红花 当归身 炙甘草 升麻各一钱(各3g)

【用法】上7味药,水煎温服。

【功用】养血润燥,活血通幽。

【主治】幽门不通而上攻,吸门不开(吸门即会厌)。症见噎塞,气不得上下,大便艰难等。

【分析】幽门不通上攻为本方的主证。此证多由瘀血内停幽门所致,因此,血瘀气滞为本方的兼证。胃不能受纳腐熟水谷,津液阴血则不足,血枯不润,大便难。故方中用当归身、生地黄补血滋阴,润燥通便,为君药。熟地黄助君滋阴补血润燥;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共为臣药。升麻为阳明引经药,可引诸药入胃,且又可散郁热,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以加强通幽通便之功,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药,为佐使之药。诸药相配,共奏养血润燥,活血通幽之功。

【附方】当归润肠汤(《兰室秘藏》)本方即通幽汤加麻仁、大黄而成。其功用、主治同通幽汤,润肠通便之力较通幽汤强,更适用于大肠燥热,大便秘结不通者。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8楼#
发布于:2019-12-29 23:09
7.搜风顺气丸    风秘肠风。(《太平签惠才》)

图片:u=3280422725,684280907&fm=26&gp=0.jpg


【歌诀】

搜风顺气大黄蒸郁李麻仁山药增

防独车前及槟枳菟丝牛膝山茱仍

中风风秘及气秘①肠风下血总堪凭

【词解】①气秘:即因气滞或气虚所引起的便秘。

【组成】大黄九蒸九晒五两(150g) 郁李仁火麻仁山药 车前子 怀牛膝 山茱萸各二两(各60g) 防风 独活 槟榔 炒枳壳 菟丝子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12药共研细末,和白蜜做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二、三十丸(9g)清茶或温酒、米汤送下。

【功用】润燥通便,搜风顺气。

【主治】中风风秘、气秘。症见大便秘结,小便不畅,周身虚痒,脉浮数等。亦治肠风下血,中风瘫痪。

【分析】风热壅于大肠,津液不行,大便秘结为本方的主证。热伤血络而致肠风下血,及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之瘫痪均为本方的兼证。周身虚痒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用苦寒大黄泻燥结,清瘀热,其经九蒸九晒后则性能比较缓和;大麻仁润燥通便,二药共为君药。郁李仁助麻仁润肠通便;枳壳、槟榔下气宽肠,破滞顺气,使大肠风热从下而去;山药补气养阴,以助润燥;山茱萸、菟丝子补益肝肾,益阴壮阳;Jt史笙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又可引者◇忑◇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搜风顺气,润燥通便,补益肝肾之功。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9楼#
发布于:2019-12-29 23:14
8.消渴方  (朱丹溪)胃热消渴①。(《升溪心法》)

图片:u=3525964740,1244518206&fm=26&gp=0.jpg



【歌诀】

消渴方中花粉连藕汁地汁牛乳研

或加姜蜜为膏服泻火生津益血痊

【词解】①消渴:病证名。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又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如渴而多饮为上消,是肺热;多食善饥为中消,是胃热;渴而小便多有膏为下消,是肾有虚热。

【组成】天花粉末黄连末藕汁生地黄汁牛乳(原书未著剂量)

【用法】将花粉末、黄连末和入藕汁、生地黄汁、牛乳中调匀服。或再加入生姜汁、蜂蜜做成膏,噙化(即将膏含在口中)。

【功用】泻火生津,益血润燥。

【主治】胃热消渴。症见善消水谷,多食易饥,口渴欲饮等。

【分析】胃热消渴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苦寒的黄连清泻胃热,又泻心火;天花粉甘寒,生津止渴,清热润燥,共为君药。生地黄滋阴清热,尤善滋肾水;藕汁降火生津;牛乳补血润燥,共为臣药。或加入生姜汁和胃降逆,鼓舞胃气;蜂蜜清热润燥,且可调和诸药,有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有泻火生津,益血润燥的作用,能使胃热消渴痊愈。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0楼#
发布于:2019-12-29 23:19
9.白茯苓丸   肾消①。(《太平圣惠方》)

图片:u=1605426843,3201292958&fm=26&gp=0.jpg



【歌诀】

白茯苓丸治肾消  花粉黄连萆薢调

二参熟地覆盆子  石斛蛇床膍胵②要

【词解】①肾消:即下消。多因肾水亏竭,蒸化失常所致。症见腰脚无力,饮一溲二,溲似淋浊,如膏如油等。

②膍胵: 膍(pi),音鼻; 胵(chi),音汁。鸡膍胵,即鸡内金。

【组成】白茯苓 天花粉 黄连 萆薢人参玄参熟地黄 覆盆子各-两(各30g) 石斛蛇床子各七钱五分(各22g) 鸡膍胵 (即鸡内金) 三十具微炒

【用法】上11药共研细末,和白蜜做成丸药,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9g),用磁石煎汤送下。

【功用】补肾清热,生津润燥。

【主治】肾消。症见两腿渐细,腿脚无力,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脂,味甘等。

【分析】本方证乃因胃热失治,灼伤阴津,肾阴耗伤,蒸化失常所致。故肾阴亏虚,、胃有积热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白茯苓补脾益胃,助脾健运,使阴津生化有源,且又淡渗利湿,导热从小便去,二药共为君药。玄参助熟地滋补肾阴,并清虚热;石斛甘寒,养胃阴,生津液,滋肾阴,清虚热;黄连、天花粉又能生津止渴,共为臣药。人参益气补脾,生津止渴;萆薢清热利湿去浊;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蛇床子温肾壮阳,以助气化;鸡膍胵运脾健胃,消食除热,且止小便数;共为佐药。用磁石煎汤送下,取其色黑重坠,引诸药入肾,补肾益精,有佐使之用。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1楼#
发布于:2019-12-29 23:28
10.猪肾荠苊汤 (孙思邈)  解毒治肾消。(《备急千金要方》)

图片:u=1594168848,2923397330&fm=15&gp=0.jpg



【歌诀】

猪肾荠苊参茯神  知芩葛草石膏因

磁石天花同黑豆  强中②消渴此方珍

【词解】①荠苊:即甜桔梗,又名杏叶沙参。

②强中:指阴茎挺举,不交精自流出。此多因误服,久服壮阳的金石药,热毒积在肾内,消灼肾阴,造成消渴并见强中。

【组成】猪肾一具荠苊石膏各三两(各9g) 人参 茯神 知母 黄芩 葛根 甘草磁石天花粉各二两(各6g) 黑大豆—升(30g)

【用法】上十二味药,用水先煮猪肾、黑大豆取汁,用汁煎诸药,分三次服。

【功用】补肾生津,泻火解毒。

【主治】肾消强中。症见小便频数,唇焦口渴,多饮,并见强中,或发痈疽等。

【分析】本方证多因久服壮阳的金石药,热毒积在肾中,消灼肾阴所致。故肾阴耗伤,热毒蕴积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用猪肾、黑大豆补肾益阴;荠苨甘寒,解毒生津大豆相配,能解金石药的热毒,三药共为君药。葛根、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磁石补肾益精潜阳;石膏、黄芩、知母清热泻火,知母又能滋阴润燥,共为臣药。人参、茯神、甘草益气健脾,使肾阴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甘草又调和诸药,为使药之用。诸药相配,有补肾生津,解毒泻火之功。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2楼#
发布于:2019-12-29 23:32
11.地黄饮子 (王贶)  消渴烦躁。(《易简方》)

图片:下载 (4).jpg



【歌诀】

地黄饮子参芪草  二地二冬枇斛参

泽泻枳实疏二腑  躁烦消渴血枯含

【词解】①二腑:即指大肠和膀胱二腑。

【组成】人参 黄芪 炙甘草 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 枇杷叶 石斛 泽泻 枳实各等分(各6g)

【用法】上11药共研粗末,每次用9g,水煎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滋阴补血,除烦止渴。

【主治】消渴证。症见咽干口渴,多饮,烦躁,面赤,小便频数量多等。

【分析】本方消渴乃因阴虚血枯有火所致。故阴虚有火、血枯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生地黄、熟地黄滋阴养血以润燥,生地又可清热,共为君药。天冬、麦冬、石斛滋养肾胃之阴,且又清热,共为臣药。人参、黄芪、炙甘草益气补脾,使阴血生化有源,补气以生血,气旺能生水;枇杷叶清降肺胃之热;泽泻疏利膀胱;枳实疏利大肠,使火热从下而去。诸药合用,使阴血得补,内热得清,则烦躁消渴可除。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3楼#
发布于:2019-12-29 23:36
12.酥蜜膏酒(孙思邈)  气乏声嘶②。(《千金要方》)

图片:u=3672602871,1819746046&fm=26&gp=0.jpg



【歌诀】

酥蜜膏酒用饴糖  二汁百部及生姜

杏枣补脾兼润肺  声嘶气惫酒喝尝

【词解】①酥:指牛羊奶乳所熬之油,有润燥调营的作用。

②声嘶:即声音哑。

【组成】酥 白蜜 饴糖 百部汁生姜汁杏仁研枣肉各一升(各6g)

【用法】上药用微火缓缓煎熬如膏,每次用酒细细咽下方寸匕(一汤匙)

【功用】补脾润肺。

【主治】阴虚肺燥,气乏声嘶。症见气短乏力,声音嘶哑,咽喉干燥,或见咳喘,吐涎沫等。

【分析】本方证乃因脾肺气虚,肺阴不足,肺失清肃所致。故肺燥阴不足为本方的主证。脾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所以方中以酥、蜜为君药,补脾润肺燥。百部、杏仁润肺止咳,宣利肺气;饴糖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使气阴生化有源,共为臣药。姜汁、大枣调补脾胃,以培土生金,生姜汁且又散寒化痰饮,使润肺补脾不敛邪,合为佐药。诸药合用,使肺气阴得补,肺得濡润,宣降正常,则声嘶气惫可治愈。用酒辛散温行,能助药力上行于胸膈之间,又使滋补不腻。

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未见到此方。而(外台秘要)有载,方中尚有橘皮末。原治肺虚寒,又受历风所伤失治,导致阴虚肺燥,气乏声嘶之证。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4楼#
发布于:2019-12-29 23:42
13.消燥汤  (李东垣)  燥金受湿热之邪。(《脾胃论》)

图片:u=1709553851,2680313022&fm=26&gp=0.jpg



【歌诀】

清燥二术与黄芪  参苓连柏草陈皮

猪泽升柴五味曲  麦冬归地痿①方推

【词解】①痿: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症,尤其以下肢痿软瘫痪,足不能行为多见,故亦称“痿躄”。

【组成】苍术—钱(3g) 白术五分(1.5g)(4.5g)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各1g) 黄连 黄柏柴胡各一分(各0.3g)炙甘草 猪苓 神曲麦冬当归生地黄各二分(各0.6g)陈皮泽泻各五分(各ì.5g)五味子九粒(lg)

【用法】上1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五钱(l5g),水煎服。

【功用】清肺润燥,健脾祛湿。

【主治】肺金受湿热之邪。症见痿璧喘促,胸满少食,色白毛败,头眩体重,口渴便秘等。

【分析】湿热之邪伤肺,则肺金被灼,致肺热叶焦,金不能生水,则肾阴亏虚(肾主骨,肝主筋),而产生痿躄诸证。故湿热熏蒸,肺伤而燥为本方的主证。胸满少食,头眩为本方次要症状。经曰:“治痿独取阳明”,方中麦冬甘寒,滋养肺胃之阴,兼清肺热;黄芪补脾气益肺气,以补土生金,金能生水,共为君药。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五味子益气生津保肺,又能下滋肾水;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人参大补元气,益脾肺,以资生化之源,共为臣药。苍术、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运;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清热,导湿热之邪从小便去;升麻、柴胡以升清气,清阳升则湿浊降,兼可清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神曲消食化滞,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调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使肺中湿热得清,肺燥得润,肺复清肃,以滋肾水,诸证可除。

按:本方主要是治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的痿证。其病机为湿热伤肺,肺肾之阴津受损。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5楼#
发布于:2019-12-31 01:14
十五、泻火之剂
泻火之剂,即清热剂。是以清热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里热证。热,随其程度不同有温、热、火之分,温盛为热,热极为火。里热证成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有病因、病位、病情的差异。根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脏腑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虚热等六类,应用时需分清虚实,辨明脏腑。


1.黄连解毒汤(孙思邈)   三焦实热。(《千金要万》)

图片:u=93782567,4155049639&fm=26&gp=0.jpg



【歌诀】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柏黄芩循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①斑黄②均可使

若云三黄石膏汤  再加麻黄及淡豉

此为伤寒温毒盛  三焦表里相兼治

栀子金花加大黄  润肠泻热真堪倚③

【词解】①吐衄:吐,即吐血。衄(nu),音女,去声,即鼻孔出血。

②斑黄:斑,即发斑,指血溢肌肤形成的瘀斑。黄,即黄疸。

③倚:倚yi,音乙,即倚重。

【组成】黄连三两(3~9g)  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症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分析】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为本方主证。热毒内盛,迫血妄行致吐衄发斑,热扰心神致错语不眠为本方次要症状。方用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为君药。黄芩泻肺及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共为臣药。

【附方】(1)三黄石膏汤(《伤寒六书》) 黄连三两(10g)黄柏 黄芩各二两(6g) 栀子二两(6g) 麻黄淡豆豉一两(各3g),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解表透邪。

主治:伤寒温毒盛。

(2)栀子金花丸(《医方集解》) 黄连三两(3~9g)黄柏 黄芩各二两(各6g) 栀子十四枚(9g) 大黄(3g)研细末做成水丸,每次服二钱(6g)。

功用:泻热润肠通便。

主治:三焦实热,大便不通。

按:黄连解毒汤为热毒壅盛三焦而设。加麻黄、淡豆豉为三黄石膏汤,以解表透邪,表里双解。加大黄为栀子金花丸,以加强泻火之功,使热从大便而出。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6楼#
发布于:2019-12-31 01:21
2.附子泻心汤(张仲景)伤寒痞满(《伤寒论》)

图片:u=1568680769,3604140113&fm=26&gp=0.jpg



【歌诀】


附子泻心用三黄  寒加热药以维阳①

痞②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治相当

大黄附子汤同意  温药下之妙异常

【词解】①维阳:维,维系。维阳当解为助阳。

②痞:痞塞不通。

【组成】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各3g)附子一两(3g)

【用法】水煎服,附子另煎。

【功用】泻热除痞,助阳固表。

【主治】热痞兼表阳虚。症见心下痞塞不通,按之柔软不痛,心下或胸中烦热,口渴,而后恶寒汗出,苔黄,关脉浮盛。

【方析】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致心下痞为本方主证。表阳虚,恶寒汗出为兼证。主用大黄、黄连、黄芩味薄气轻,清泄上部邪热而消痞,为君药。附子辛热醇厚,温经扶阳,为佐药。本方寒热并用,各奏其功。

【附方】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三两(9g)附子二两(6g)细辛一两(3g)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实证。症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紧弦。

按:附子泻心汤治伤寒心下痞,上承《伤寒论》159条,当有该条心下痞见症及舌脉;兼见恶寒汗出,非表邪,实为阳虚腠理不密所致。大黄附子汤用以治疗虚寒积滞相并,既用苦寒的大黄泻结,又用辛热的附子、细辛散寒,与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意义相同,即用温药配合寒药,彼为清法,此为下法,与单纯苦寒攻下不同。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7楼#
发布于:2019-12-31 20:58
4.白虎汤(张仲景)肺胃实热。


(《伤寒论》)


【歌诀】


白虎汤用石膏偎①  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   躁烦热渴舌生苔


【组成】石膏—斤(30g) 知母六两(9g) 炙甘草二两(3g)。)粳米六合(<, FONT face=宋体>◇9g)


,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大汗恶热,苔黄,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分析】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为本方主证,属气分阳明热盛。方用石膏辛甘大寒,专清肺胃邪热,解肌透热,生津止渴,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气分实热,并治已伤之阴。粳米、甘草益胃护津,防止石膏大寒伤+,为佐药。


【附方】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石膏—斤(30g)知母六两(9g) 炙甘草二两(3g) 粳米六合(9g) 人参二两(3g),水煎服。


功用: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但汗多而脉大无力,气津两伤之证;及暑病气津两伤,症见汗出背微恶寒,身热而渴等。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8楼#
发布于:2019-12-31 20:58
5.竹叶石膏汤(张仲景)  肺胃虚热,


(《伤寒论》)


【歌诀】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生姜兼粳米  暑烦热渴脉虚寻①


【词解】①寻:找,搜求,引申为选用。


【组成】竹叶二把(15g)石膏—斤(30g)制半夏半升(9g)麦冬一升(15sg) 人参二两(5g) 甘草二两(3g)粳米半升(1s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虚羸少气,脉虚数,舌红苔少。


【方析】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为本方主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虚烦不寐,均为次要症状。方用石膏、竹叶清阳明余热而除烦,为君药。人参、麦冬益气生津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和中养胃为使药。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9楼#
发布于:2019-12-31 20:59
6.升阳散火汤(李东垣)  火郁。


(《脾胃论》)


【歌诀】


升阳散火葛升柴  羌独防风参芍侪①


生炙二草加姜枣  阳经火郁发之佳


【词解】①侪:侪chai,音柴,同辈。


【组成】葛根 升麻 羌活 独活人参白芍各五钱(各15g) 柴胡八钱(24g)生甘草二钱(6g) 炙甘草三钱(9g)防风二钱半(7.5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升脾胃阳气,散中焦郁火。


【主治】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火郁脾土。症见四肢发热,肌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方析】阳经火郁为本方主证。方用柴胡以散少阳之火为君。臣以升麻、葛根发散阳明之火,羌活、防风发散太阳之火,独活发散少阴之火。均为味薄气轻,上行升散之药,使三焦舒畅,阳气升腾,火郁得解。佐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白芍敛阴清热,姜、枣调和脾胃,酸敛甘缓,散中有收。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