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方解(下)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0楼#
发布于:2019-12-25 23:25
8.羌活胜湿汤  (李东垣)  湿气在表。(《内外伤辫惑论》)

图片:u=2003906056,3852694069&fm=15&gp=0.jpg



【歌诀】

羌活胜湿羌独芎  甘蔓藁本与防风

湿气在表头腰重  发汗升阳有异功

风能胜湿升能降  不与行水渗湿同

若除独活芎蔓草  除湿升麻苍术充

【组成】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川芎炙甘草藁本 防风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用法】上7药水煎服。

【功用】祛风胜湿。

【主治】湿气在表。症见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都痛,有轻微寒热,苔白脉浮等。

【分析】风湿在表,头、肩、腰背重痛,苔白、脉浮为其主证。故方中用羌活祛上半身风湿;独活祛下半身风湿,二药相合,能散周身风湿,利关节而通痹,共为君药。防风、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与君药相配,辛温升阳,发汗解表,使湿气随汗而解,共为臣药。佐以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胜湿。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温发散、祛风胜湿药为主,因其能鼓舞人体阳气上升,服后当微发其汗,使在表之湿气随汗而出。清阳升,浊阴自降。这和用行水渗湿的方法治疗里湿不同。

按:(局方)未见到此方,而(内外伤辨惑论)有载。

【附方】羌活除湿汤((内外伤辨惑论))本方系羌活胜湿汤除去独活、川芎、蔓荆子、甘草,加升麻、苍术而成。

用法:水煎服。

功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按:本方又名“除风湿羌活汤,原方中还有柴胡。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1楼#
发布于:2019-12-25 23:30
9.  大橘皮汤  (方贤)  水肿泄泻。(《奇效良方》)

图片:u=2389334794,2001941562&fm=26&gp=0.jpg



【方歌】

大橘皮汤治湿热  五苓①六一②二方缀③

陈皮木香槟榔增  能消水肿及泻泄

【词解】①五苓:即五苓散。

②六一:即指六一散。

③缀:缀(zhui),音坠。即连结

【组成】茯苓一钱半(4.5g) 猪苓泽泻白术各-钱(各3g) 官桂半钱(1.5g) 滑石四钱(12g) 甘草三分(1g)  橘皮三钱(9g木香 槟榔各一钱(各3g)

【用法】上10味药,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理气行水。

【主治】湿热内盛。症见心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及水肿等。

【分析】湿热内盛为本方的主证。气机阻滞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重用滑石为君药,清热利湿。赤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助君药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共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健则可运化水湿;, 肉桂温阳化气,使气化水行;槟榔行气利水;橘皮、木香理气行气,使气行则水行,气行湿亦化,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可利小便而实大便,水湿从小便面去,则水肿、泄泻可消除。

按:本方即五苓散和六一散,再加橘皮、木香、槟榔而成。而五苓散原方是用桂枝,本方则用肉桂,以更好温阳化气。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2楼#
发布于:2019-12-25 23:36
1O.茵陈蒿汤  (张仲景)  黄疸。(《伤寒论》)

图片:u=276556018,2746550742&fm=15&gp=0.jpg



【歌诀】

茵陈蒿汤治疸黄①  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②大黄栀子入  阴黄③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   仲景柏皮栀子汤

【词解】①疸黄:即黄疸.此是阳黄。

②阳黄:黄疸两大类型之一。多因湿热内蕴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熏蒸肝胆,胆热液泄,溢于肌肤所致。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伴有口渴,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如浓茶色),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③阴黄:多因寒湿内郁所致。症见皮肤黄色晦暗,伴有神疲身倦,手足不温,胃呆腹胀,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沉细迟等。是黄疸两大类型之一。

【组成】茵陈六两(18g)栀子十四枚(9g)大黄二两(6g)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腹微满,冂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等。

【分析】湿热黄疸为本方的主证。腹微满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茵陈苦寒,善清热利湿退黄,是治黄疸的要药,重用为君,并用它作方名。以栀子为臣,清热泻火,通利三焦,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引湿热从大便出。三药合用,使湿热瘀滞下泄,小便通利,黄疸自消退。

按:黄疸有阴阳之分,阳黄责之于湿热.阴寒责之于寒湿。本方为治湿热黄疸的第一要方。凡属阳黄证服本方后小便通利,颜色象皂角汁一样,色正赤,经一宿后腹胀就减,黄从小便而去。若治寒湿内郁属阴黄者,可将本方去栀子、大黄,加附子、干姜各(6g),以温里散寒,利湿退黄。如再加炙甘草(6g),即为茵陈四逆汤。(茵陈与四逆汤合用)

【附方】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十五枚(9g) 黄柏二两(6g) 炙甘草一两(3g)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

按:茵陈虽是治黄疸的要药.也有不用它的。如栀子柏皮汤,只用栀子、黄柏清热利湿;炙甘草甘缓和中,以防苦寒药伤胃。本方与茵陈蒿汤均治湿热黄疸。但本方清热之力大于利湿,故适用于热重于湿的黄疸(阳黄而有发热的证候)。而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并重,适用于湿热俱盛之黄疸。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3楼#
发布于:2019-12-25 23:40
11.八正①散    淋②痛尿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图片:u=711977848,3685782049&fm=26&gp=0.jpg



【歌诀】

八正木通与车前  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③

【词解】①八正:方由八味药组成,以泻膀胱之热(本证为湿热结于膀胱,故泻之),此为正治,故名八正散。

②淋:病证名。通常指小便淋漓不畅,急迫、涩、痛等。

③蠲:蠲(juan),音捐。即免除。

【组成】木通车前子扁蓄大黄滑石甘草梢瞿麦栀子各一斤(各500g)

【用法】上8味共研粗末为散,每次用二钱(6g),加灯心草同煎,去滓,温服。

【功用】利水通淋,清热泻火。

【主治】湿热淋证,尿血。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小便浑赤,小腹胀急,甚者癃闭不通,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分析】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热淋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以扁蓄、瞿麦除膀胱湿热,利水通淋,为君药。木通、滑石、车前子助君药清热利湿通淋,为臣药。栀子清泻三焦湿热,导湿热从小便去;大黄泄热降火;煎时加灯芯草可增强诸药清热利尿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为使。若用甘草梢可直达茎中止尿道涩痛。诸药相配,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则淋痛、尿血也就祛除了。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4楼#
发布于:2019-12-25 23:43
12.萆薢分清饮  (杨倓)  膏淋①白浊②。(《杨氏家藏方》)

图片:u=1506246553,1433871447&fm=26&gp=0.jpg



【歌诀】

萆薢分清石菖蒲  草梢乌药益智俱

或益茯苓盐煎服  通心固肾浊精驱

缩泉益智同乌药  山药糊丸便数需

【词解】①膏淋:此指由下焦虚寒,湿浊不化所致淋证。症弘小便频数,白如米泔,或如胎膏之物,尿出不畅等。

②白浊:病证名。指小便白而混浊。

【组成】川萆薢 石菖蒲 乌药 益智仁各一两(30 g)  甘草梢五钱(15g)

【用法】上5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12g),加盐一捻煎服。

【功用】利湿化浊,温暖下元。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症见小便频数,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等。子大,每次服二、三十丸(9g)清茶或温酒、米汤送下。

【功用】润燥通便,搜风顺气。

【主治】中风风秘、气秘。症见大便秘结,小便不畅,周身虚痒,脉浮数等。亦治肠风下血,中风瘫痪。

【分析】风热壅于大肠,津液不行,大便秘结为本方的主证。热伤血络而致肠风下血,及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之瘫痪均为本方的兼证。周身虚痒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用苦寒大黄泻燥结,清瘀热,其经九蒸九晒后则性能比较缓和;大麻仁润燥通便,二药共为君药。郁李仁助麻仁润肠通便;竖◇L貉洹堃敫◇皿◇共为臣药。I=◇◇◇2;枳壳、槟榔下气宽肠,破滞顺气,使大肠风热从下而去;山药补气养阴,以助润燥;山茱萸、菟丝子补益肝肾,益阴壮阳;Jt史笙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又可引者◇忑◇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搜风顺气,润燥通便,补益肝肾之功。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5楼#
发布于:2019-12-25 23:50
13.当归拈①痛汤  (李东垣)  脚气②疮疡。(《兰室秘藏》)

图片:u=2834499725,1286482206&fm=26&gp=0.jpg



【歌诀】

当归拈痛羌防升  猪泽茵陈芩葛朋

二术苦参知母草  疮疡湿热服皆应

【词解】①拈:拈(nian).即用手指搓捏东西。此指服用本方后疼痛顿时去掉,如同用手指搓捏东西一样利索。

②脚气:此指湿热脚气。乃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于脚而成。症见脚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等。

【组成】当归身 防风 猪苓 泽泻知母黄芩各三钱(各9g)羌活 茵陈 炙甘草各五钱(各l5g)升麻 葛根 苍术 苦参 人参各二钱(各6g)  白术—钱五分(4.5g)

【用法】上15味药共研粗末,每次服一两(30g).水煎服。

【功用】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湿热相搏。症见遍身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一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较多,舌苔白腻微黄,脉滑数等。

【分析】湿热相搏而致肢节沉重疼痛,脚气肿痛等为本方主证。脓水较多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羌活祛风胜湿,止周身重痛;茵陈清热利湿,共为君药。臣以猪苓、泽泻利小便而渗湿;知母、黄芩、苦参清热燥湿,共为臣药。佐以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脾健则湿邪得以运化;防风宣透关节间风湿,与升麻、葛根一起升发脾胃清阳,以发散肌肉间风湿;当归养血活血,防苦燥渗利之品伤阴血;人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配,利湿清热,上下分消,使血气通利,经脉和畅。对湿热相搏所引起全身关节疼痛.脚气、疮疡等,服后都有良效。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6楼#
发布于:2019-12-25 23:54
增辑
1.五淋散五淋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图片:u=4010258677,226279041&fm=26&gp=0.jpg



【歌诀】

五淋散用草栀仁  归芍茯苓亦共珍

气化原由阴以育  调行水道妙通神

【词解】①五淋:指五种淋证。即膏淋、气淋、血淋、石淋、劳淋。

【组成】生甘草 当归各五两(各150g) 山栀子仁赤芍药各二十两(各600g) 赤茯苓六两( l80g)

【用法】上五药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6g),水煎,空腹服。

【功用】泻火通淋。

【主治】五淋。症见尿频、尿急,淋沥不畅,脐腹急痛,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如砂石,或冷淋如膏等。

【分析】本方证多因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气化不利,水道不通所致。五淋即为本方的主证。久淋不愈,耗伤正气,阴血亏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苦寒栀子仁泻三焦之火而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为君药。赤茯苓渗利膀胱湿热,助君利水道泻热;赤芍清热凉血,又可利小便,共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血,补益肝肾,防利尿伤阴血,为佐药。生甘草泻火和中调药,为佐使药。五药相配,有泻火通淋之功。凡血淋、气淋、膏淋、石淋、劳淋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7楼#
发布于:2019-12-25 23:57
2.三仁汤(吴鞠通)  湿温①。(《温病条辫》)

图片:u=331981610,4147475107&fm=26&gp=0.jpg



【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  朴夏白通滑竹伦

水用甘澜②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词解】①湿温:病名。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多因感受时令湿热所致。症可见发热持续,头重身疼,胸脘痞闷,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等。

②甘澜:即甘澜水,又称“劳水”。是把水放在盆内,用瓢将水扬起来,倒下去,如此多次(可扬百遍),使水面上起无数水泡沫,取泡沫水便是。此水质轻不助邪,还可益脾胃。

【组成】杏仁五钱(15g)白蔻仁二钱(6g)生薏苡仁六饯(18g)厚朴二钱(6g)半夏五钱(l0g) 白通草二钱(6g)  飞滑石六钱(18g)竹叶二钱(6g)

【用法】上8味药,用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次服一碗,日三服。

【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

【分析】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为本方的主证。胸闷不饥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以畅中焦气机;生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三仁相合,宣上畅中渗下,共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共为臣药。佐以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满。诸药相合,使湿去热清,诸证自除。

按:本方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者。本证禁汗、禁下、禁滋阴。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8楼#
发布于:2019-12-26 00:00
3.甘露消毒丹(叶天士)湿温时疫。(《续名医类棠》引叶天士方)

图片:下载 (2).jpg



【歌诀】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

【词解】①时疫:病名。通常指温疫病证,具有季节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此多发生于夏令暑湿季节。

【组成】白蔻仁 藿香 连翘 射干薄荷各四两(各120g) 绵茵陈十一两(330g)飞滑石十五两(450g) 石菖蒲六两(180g)木通川贝母各五两(各150g)淡黄芩十两(30Og)

【用法】上11味药生晒,共研细末,每次用开水调服三钱(9g),日服二次。也可用神曲糊丸,如弹子大(9g),每次用开水化服一丸。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四肢酸楚,小便短赤,颐肿(颐指面颊、腮),咽肿口渴,吐泻淋浊,身目发黄,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等。

【分析】湿温、时疫之邪留在气分为本方主证。胸闷腹胀,颐肿,咽肿为次要症状。故方中重中滑石、茵陈、黄芩三药,其中滑石清热利湿而解暑;茵陈清热利湿而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合用,清利湿热之功尤强,共为君药。臣以木通清热利尿,导湿热从小便去;石菖蒲、藿香芳香化浊,祛湿开胃。热毒上壅,咽颐肿痛,故佐以连翘、射干、薄荷解毒利咽散邪;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白豆蔻芳香悦脾,行气祛湿,使气畅湿行,胸闷腹胀则除。

诸药相合,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的作用。

按:本方在夏令暑湿季节最为常用。王士雄赞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但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者。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39楼#
发布于:2019-12-26 00:03
4.鸡鸣①散(王肯堂)  脚气。(《证治准绳》)

图片:u=351981501,1025187152&fm=26&gp=0.jpg



【歌诀】

鸡鸣散是绝奇方  苏叶茱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  肿浮脚气效彰彰③

【词解】①鸡鸣:原书规定在五更鸡鸣时服药,故名鸡鸣散。

②脚气:病名。古名缓风。本方证为湿脚气,由寒湿毒邪,下着两足所致。症可见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不能行走等。甚者可见胸闷泛恶等邪毒上攻之症。

③彰:彰(zhang);音张。明显,显著。此指疗效显著。

【组成】苏叶三钱(9g) 吴萸三钱(6g) 桔梗生姜各半两(各15g)木瓜橘皮各一两(各30g)槟榔七枚(l5g)

【用法】上?味药研成粗末,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药汁倒出,药渣再加水二大碗,煎至一碗,二汁相合,安置床头,至次日五更鸡鸣时作二、三次冷服(冬天可略温服)。

【功用】温化寒湿,行气降浊。

【主治】湿脚气。症见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不能行走,恶寒发热,或挛急上冲,甚至胸闷泛恶。亦可治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

【分析】寒湿之邪,下着两足所致湿脚气为本方的主证。恶寒发热为本方兼证。胸闷泛恶为本方次要症状。故方中以槟榔质重下达,利水化湿,为君药。木瓜酸温,下冷气化湿,舒筋通络,为臣药。佐以生姜、吴茱萸散寒祛湿,且和胃降逆;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外散表邪;陈皮燥湿健脾,更能理气畅中。诸药相配,开上,畅中,导下,共奏温化寒湿,宣通散邪,行气降浊之功效。服后久着之寒湿从大便而去.肌表之邪从微汗而解,因此治疗湿脚气疗效显著。

按:原书规定在鸡鸣时服药,是取空腹则药力易行的意思,再者五更时自然界阳气始升,人体阳气亦始升动,此时服药则得阳助,更易收效。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0楼#
发布于:2019-12-26 00:38
5.中满分消汤(丸) (李东垣) 中满寒胀。(《兰室秘藏》)

图片:u=1425954393,1682558945&fm=26&gp=0.jpg


【歌诀】

中满分消汤朴乌  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  连拍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连砂朴买  夏陈知泽草姜俱

二苓参术姜黄合  丸热汤寒治各殊

【组成】川乌 当归 麻黄 荜澄茄 柴胡生姜干姜 人参 泽泻 黄连 青皮各二分(各 O.6g) 吴茱萸厚朴 草果 黄芪 黄柏各五分(各1.5g升麻木香半夏茯苓益智仁各三分(各O.9g)

【用法】上21药水煎,食前热服。

【功用】散寒利湿,消胀除满。

【主治】脾肾虚寒,清浊不分。症见中满寒胀,大小便不通,四肢厥逆,腹中寒,心下痞,食入反出,以及寒疝、奔豚等证。

【分析】脾(胃)肾虚寒,湿浊内郁为本方的主证。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及湿郁化热均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以助脾运化水湿;吴茱萸味辛大热,入肝脾肾经,散寒燥湿,温助脾肾之阳,二药共为君药。草豆蔻(原书是草豆蔻,非草果)散寒燥湿,温中之呕;毕澄茄既能暖脾胃而行滞气,又可温肾与膀胱;川乌散寒除湿;益智仁温暖脾肾散寒;茯苓、泽泻渗利湿浊,使湿浊从小便而去,俱为臣药。君臣相配,除湿散寒,暖脾胃温肾,利小便作用尤强。青皮、陈皮、厚朴理气燥湿,消痞除满;人参、黄芪补气健脾,以助脾运;升麻、柴胡升清气,清升则浊降;麻黄开毛窍,使寒湿从汗而出;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当归和血;生姜温胃散寒,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以去湿郁之热,共为佐药。诸药相配,使寒得散,虚得补,气得顺,湿从上下分消,则中满寒胀自除。

【附方】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炒黄连枳实半夏各五钱(各15g)炒黄芩一两二钱(36g)砂仁干生姜白茯苓各二钱(各6g) 厚朴—两(30g) 陈皮泽泻各二钱(各9g)  知母四钱(12g)炙甘草 猪苓 人参白术姜黄各一钱(各3g)用法:共研细末,汤浸蒸饼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0丸(6一9g)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利湿,消胀除满。

主治:湿热内蕴而致中满热胀、二便不利及气胀、水胀等。

按:本方重用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燥湿;猪茯、茯苓、泽泻利湿清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枳实、厚朴行气散满除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干姜温脾助运;知母清热泻火,且滋阴润燥;砂仁醒脾开胃,行气和中;姜黄行气破血;人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助脾健运。诸药相配,标本兼顾。与前方比较,虽都治中满证,但前者功偏散寒利湿,适用于中满寒胀之证。而后者功偏清热利湿,对中满热胀更为适宜。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1楼#
发布于:2019-12-27 23:20
6.二妙丸(朱丹溪)湿热骨酸。(《丹溪心法》)

图片:u=1902703985,3363869041&fm=26&gp=0.jpg



【歌诀】

二妙丸中苍柏煎  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①足疾堪多  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词解】①痿痹:即指痿证、痹证。痿证,又称“痿躄(bì辟)”,是肢体萎弱废用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以四肢软弱无力为主,尤以下肢痿软,足不能行较多见。痹,痹阻不通之意。此痹证是指湿热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而引起足膝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病证。

【组成】黄柏苍术各等分(各15g)(原书未著分量)。

【用法】上2味药同炒,共研细末,姜汁泛丸,每次服三钱(6一9g)。亦可作散剂,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视病情酌定。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气盛或湿热下注。症见全身骨酸,股膝无力,足踝痿弱(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

【分析】湿热内盛及湿热下注为本方主证。故方中以黄柏为君,取其寒以清热,苦以燥湿,善祛下焦湿热。苍术苦温,善能燥湿健脾,为臣药。二药相伍,合成清热燥湿之功,使湿去热清,诸证自除。

【附方】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四两(120g)苍术六两(l80g) 川牛膝二两(60g)。

用法:三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五、七十丸(6一9g).空腹服,姜、盐汤送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痿、痹等证。症见下肢痿软无力,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按: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而成。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且又能引药下行,故专治下焦湿热的痿、痹等证,见两脚麻木,疼痛、痿软无力等。但由于湿热之邪不易速除,所以可以久服多服,使湿热全部除去,病才可愈。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2楼#
发布于:2019-12-27 23:28
十四、润燥之剂
润燥之剂,即治燥剂。是以滋润药为主组成,治疗燥证的方剂。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系外感秋令燥邪所致。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故外燥又有凉燥、温燥的不同。内燥多由脏腑津液亏损所致,从发病部位来说,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根据“燥者润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燥证当用润燥法治疗。其中外燥宜轻宣润燥,若为凉燥宜温宣,温燥宜清宣,内燥宜滋阴润燥。所以治燥剂有轻宣外燥和滋润内燥的区别。但临床上每多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宜随证而施。


1.炙甘草汤  (张仲景)  虚劳肺痿①。(《伤寒》)

图片:下载 (3).jpg



【歌诀】

炙甘草汤参姜桂  麦冬生地火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  虚劳肺痿效如神

【词解】①虚劳肺痿:指因虚损劳伤而致阴虚肺伤,肺叶枯萎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表现咳唾涎沫,形瘦气短,口干舌燥,脉虚数等。

【组成】炙甘草四两(12g) 人参二两(6g) 生姜三两(9g)桂枝三两(9g) 麦冬半升(10g) 生地黄一斤(30g)大麻仁半升(l0g)大枣三十枚(5-l0枚)阿胶二两(6g)

【用法】上9药用清酒和水先煎煮八味药(留下阿胶),去滓取汁,内放阿胶烊化消尽,分三次温服。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主治】①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症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②虚劳肺痿。症见咳唾涎沫,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或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脉虚数等。

【分析】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而致心动悸,脉结代及虚劳肺痿均为本方的主证。虚烦大便干结为本方的次要症状。故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为君药。阿胶、麦冬助君滋阴养血,以养心血,滋心阴,充血脉,润肺燥;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共为臣药。麻仁润燥通便兼补虚;桂枝、生姜、酒皆是辛温之品,以通阳复脉,与滋阴益气药相配,既可温而不燥,又使气血流通,脉道通利,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之功。

按:本方又叫“复脉汤”。在《剂学》中习惯归属于补益剂中。由于本方可治阴虚肺燥之肺痿证,且又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润肺燥,故归入本门也有一定道理。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3楼#
发布于:2019-12-27 23:39
2.滋燥养营汤《孙一奎》   血虚风燥。(《赤水玄珠》)

图片:u=2143517084,3034327952&fm=15&gp=0.jpg



【歌诀】

滋燥养荣两地黄  芩甘归芍及艽防

爪枯肤燥兼风秘  火燥金伤血液伤


【词解】

①滋燥养荣:本方有滋阴润燥养营血之功,故名之。

②风燥:指风热和燥邪相合,灼伤阴血。

③风秘:证名。由于风搏于肺脏,传于大肠,而致大肠津液干燥,大便燥结,排便艰难,称风秘证。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酒炒黄芩当归炒芍药秦艽各一钱(各3g) 甘草 防风各五分(各í.5g)

【用法】上8味药水煎服。

【功用】润燥养血。

【主治】火灼肺金,血虚外燥。症见皮肤干燥皱揭(即粗燥而褶纹明显),爪甲枯槁,筋脉拘急,肌肤瘙痒,大便燥结等。

【分析】肺合皮毛,肝主筋爪,今火热伤肺,灼伤肺阴,肝血不足,则筋爪肌肤失养,而诸症皆见。故火灼肺阴,血虚外燥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用当归润燥为君。生地黄、熟地黄滋阴补血,润肺补肝;芍药养肝血,兼泻肝热,为臣药。由于兼有风热,所以又佐黄芩清肺热;秦艽、防风以散风(二药皆为风药中的润药),秦艽又能通络舒筋。甘草泻火调药,为佐使药。诸药相配,组成一个滋阴润燥养血,兼以清热散风之剂。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4楼#
发布于:2019-12-27 23:44
3.活血润燥生津饮(朱丹溪)  内燥血枯。(《医方集解》)引丹溪方)

图片:u=2969953382,3502560678&fm=15&gp=0.jpg




【歌诀】

活血润燥生津饮二冬熟地兼瓜萎

桃仁红花及归芍利秘通幽善泽枯

【词解】①通幽:幽,即指幽门,是胃之下口。通幽,即指胃肠滋润,大便通畅。

【组成】天冬 麦冬 瓜蒌各八分(各2.5g) 熟地黄当归 白芍各一钱(各3g) 桃仁红花各五分(各1.5g)

【用法】上8味,水煎服。

【功用】润燥生津,活血通便。

【主治】内燥血枯。症见津液枯少,大便秘结,皮肤干燥,口干等。

【分析】内燥血枯为本方的主证。血枯必血行不畅,易生瘀滞,故血瘀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润燥,当归又活血,且润肠通便,共为君药。白芍助君益阴养血润燥;天冬、麦冬、瓜蒌滋阴润燥,兼能生津,润肠通便,共为臣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桃仁又可润肠通便,共为佐药。诸药合用,能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活血通便,对内燥血枯,皮肤枯槁的病证,有润泽之功。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