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译文注解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166261回复:80

《难经》译文注解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10-12 14:50
         《难经》是战国时期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难经》论脉·一难

       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图片:timg.jpg


第一难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
[原文]
     难曰: 十二经皆有动脉①,独取寸口②,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③,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④,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⑤,荣卫行阳二十五度, 行阴亦二十五度⑥,为一周⑦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译文]
问:分布在全身的十二经在一定的部位上都有搏动的脉,何以单独切按寸口脉,作为诊断五脏六腑病变轻重及预后良恶的方法,这是怎么说的呢?

答:寸口的部位,是十二经经脉之气的总会合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正常人每一呼时,脉气流行三寸,一吸时,脉气也流行三寸,一呼一吸称为一息,脉气共流行六寸。人在一日一夜中,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脉气承接着流行五十周,环绕于全身,漏水下注百刻的时间,适当营卫气血在白天运行于全身二十五个周次,在黑夜也运行于全身二十五个周次,一日一夜运行五十周次, 称为一周。所以五十周后,又会于手太阴寸口。正因为这样,寸口是人体五脏六腑血气运转的起止点,因此,诊脉要切按寸口。

[词解]
①十二经皆有动脉:十二经就是分布于全身的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经。在这十二条经脉的一定部位上,各有搏动应手的动。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神门;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劳宫;足太阴脾经的箕门、冲门;足少阴肾经的太溪、阴谷;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五里、阴廉;手太阳小肠经的天窗;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手少阳三焦经的禾膠(lido);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足阳明胃经大迎、人迎、气冲、冲阳;足少阳胆经的听会、颔厌等经穴处,触按到这些部位上,都能感觉到有搏动的脉,所以说十二经皆有动脉。
②寸口:是两手桡骨头内侧的诊脉部位。因它和手腕鱼际相距一寸,故称寸口。通常把寸、关、尺三部,总称为寸口。本难的寸口也是指这三部而言。
③脉之大会:大会是形容总的会合之处,因寸口的部位,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它和所有的经脉,都有密切的联系。当五脏六腑及其相应的经脉,发生病变时,都会影响到肺经,而在寸口部位出现一定的反应,因此这个部位,是十二经脉的经气汇聚之处,故称为脉之大会。
④一万三千五百息:是指一昼夜中呼吸的次数,一息就是一呼一吸,脉气总流行六寸。根据《灵枢.脉度篇.五十营篇》的记载,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左右各一,共计有二十四脉,再加上任脉、督脉各一,以及左右的鞽脉,合共二十八脉,环绕全身一周,它的总长度是十六丈二尺,按每息气行六寸计算,环运二十八脉一周,需要二百七十息(270*6寸=16丈2尺),所以一昼夜中,气行在全身运转五十周,共循行了八百一十丈,需要一万三千五百(270*50=13000 息)。
⑤漏水下百刻:漏是古代的计时器,是用铜壶贮水,水滴下漏于受水壶,壶上有箭,标明时刻,将一天内滴水的刻数,划分为一百刻,作为计时标准。漏水下注百刻,就是经历了一昼一夜的时间。
⑥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荣与营相通,荣卫即营卫。阳是指白天,阴是指夜间。度是指在全身环绕一个周次。营卫的循行,是循着不同的径路,分别在体内运转。行于阳、行于阴各二十五度,就是营卫在一昼夜之中,各在全身运转了二十五周,然后作总的会合。(详见《灵枢》、《营卫生会篇》、《营气》、《卫气》等篇)。
⑦一周:是指一昼一夜,也是指呼吸了一万三千五百息,及营卫在体内运转五十周次所经历的时间。

[按语]
本难说明了独取手太阴寸口诊脉的原理,这是后世流行的单独切按寸口脉的起源。因为
古代的切脉法,通常在许多部位上,只要是脉管显露、或脉动应手、或其动应衣的地方,都要进行切脉。这种遍诊全身的方法,因在实际运用上感到不便,所以后来就简化到单独切按寸口脉的方法。
本难中对于独取寸口脉的意义,明白指出了因寸口是“脉之大会”,也是五脏六腑气血循环的起止点,所以在诊脉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在《内经》论述寸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扬。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沙发#
发布于:2019-10-30 14:22
《难经》论针法·八十一难

      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图片:1.jpg


第八十一难虚实症误用补泻的后果

[原文]
     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不要对实症再用补法,使邪气更充实;不要对虚症再用泻法,使正气更虚弱。损其虚而不足,补其实而有余,这是指寸口的脉象虚实呢?还是指疾病本身所有的虚实?其中损害和补益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答:这是指疾病,不是指寸口的脉象,也就是指疾病本身所有的虚实而言。假使肝实而肺虚的病,肝的五行属木,肺的五行属金,金与木之间,可通过相互制约的关系求得平衡,所以对这种肝实肺虛的病,应当知道有克木的作用,采取补肺金而克肝木的疗法。相反的,假使肺实而肝虚的病,肝木之气已很微弱,在施行针法时,不去补益虛而不足的肝木,反而再次补益实而有余的肺金,所以说,这就是对已充实的再补法,使其更为充实,已虚弱的再用泻法,使它更为虚弱,错误地损害其虚而不足、补益其实而有余,这些就是中等医工的草率粗心所造成的祸害。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板凳#
发布于:2019-10-30 14:20
《难经》论针法·八十难

      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图片:1.jpg


第八十难出针、进针与候气

[原文]
     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①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有见如入,就是说先用左手压穴,待指下显现出脉气来到时,就随着将针刺入;进针之后,在针下显现出已经得气,就要以出针。这就是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的意思。

[词解]
①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见,与现通,即显现的意思。如,与若、而二字通用,在此处也就是而入、而出的意思。

[按语]
本难阐述候气和进针、出针的关系,这确是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左手见气来至,才可进针,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前在第七十八难已有叙述,也就是用左手指切穴位,当气来到时,指下会出现象动脉搏动的现象,就顺势将针刺入。所谓针入见气尽,然后出针,这里的气尽,有邪气已消除的意思,也就是进针得气后,运用各种提插捻转的手法,达到泻除邪气的目的后,然后出针。这种以候气为主的进针、出针方法,一直为后世所重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地板#
发布于:2019-10-30 14:18
《难经》论针法·七十九难

      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九难迎随和母子补泻法的结合

[原文]
     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湍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运用迎而夺之的泻法,那能不会使邪气由实转虚呢?运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又那能不会使正气由虚转实呢?虚症用补法,以充实正气,在于要有若得若失的感觉;实症用泻法,使邪势虚弱,也在于要产生若有若无的感觉,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迎而夺之的泻法,是按五行的母子关系,在属子的穴位施行泻法;随而济之的补法,也就是在属母的穴位施行补法。例如属火的心经发生病变时,因火能生土,就当针泻手厥阴心包络经属土的腧穴(大陵),这就是称为迎而夺之的泻法。因木能生火,针补手厥阴心包络经属木的井穴(中冲),这也就是称为随而济之的补法。至于正邪的盛衰,在针下的感觉,就是坚紧有力和濡软无力的意思。在进行补虚时,针下感觉气来坚实有力的是得气;在进行泻实时,针下感觉到濡软穴虚的是气已散失。所以说,若有所得,若有所失。

[按语]
本难以迎随补泻和母子补泻法相结合,说明补虚泻实的作用,以及在针下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因为迎随的针法,是根据经脉的走向,在本经各穴,迎其来势逆取为泻,随其去势顺取为补,其目的,在于以发病的经脉为主,所以并不限定穴位。本难则以经脉所属的母子穴为主,在子穴迎而夺之,以泻邪实,在母穴随而济之,以补正虚。这是迎随补泻法的又一种运用法。
所谓若得若失,若有若无,主要虽是指针下的反应,但也包括医者和病人的感觉,就是说通过补虚泻实的针法后,病人感觉正气充实,有显著的好转,若有所得;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病人感到体内已没有病邪存留,已有恍然若失的轻松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6
《难经》论针法·七十八难

      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面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图片:1.jpg


第七十八难针刺押手和补泻方法

[原文]
     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①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面努之②,爪而下之③,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④,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⑤;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译文]
问:针刺有补法和泻法,是怎样操作的?
答:补泻的针法,不是必须以呼吸出纳作为行针的关键。善用针法的,信赖运用其押(ya通压)穴的左手,不善用针的,只偏信运用持针的右手。当进行针刺的时候,必须首先以左手按压所要刺的穴位,用手指轻弹该处的皮肤,促使络脉和肌肤怒张,再用指甲向下将穴位切住,气来到指下时,会显现出象动脉搏动的形状,就顺势将针刺入,待针下得气之后,随着再将针推进,这就是补法;摇动针身而引伸其气外出的,就是泻法。倘针下不得气,就当采取男用浅刺女用深刺的提插方法,如果始终不能得气,也就是难以治疗的死症。

[词解]
①呼吸出内:是针刺补泻法的一种。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吸则内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内针...候吸引针....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这意思就是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法,相反的即为补法。
②弹而努之:弹,是以指轻弹穴位,努与怒通,即怒张的意思,也就是在准备进针的穴位上,轻弹其皮肤,使气血贯注,脉络和肌肉怒张。
③爪而下之:是进针前的一种手法,用左手拇指爪甲掐切穴位,既可使穴位固定,又可使该处皮肤感觉较为迟钝,可减少痛苦。
④动而伸之:动,是将针摇动。伸,是伸张,即引气外出的意思。徐灵胎说:“谓摇之而引出其气也。
⑤男外女内:外内是泛指属阳属阴的表里、浮沉、浅深等而言。在这里是指浅刺、深刺的提插针法。
滑伯仁说:“若停针候气,久而不至,乃于男子则浅其针而候之卫气之分,女子则深其针而候之营气之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3
《难经》论针法·七十七难

      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七难上工与中工的差别

[原文]
     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上等的医工能治疗还没有发作的病,中等的医工只能治疗已发作的病,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所谓治疗还没有发作的病,例如看到肝脏有了病变时,就会知道因肝木克脾土的关系,肝脏的病邪将会传给脾脏,所以预先充实脾土之气,使它不致遭受肝邪的侵袭,因此说,上等的医工能治疗没有发作的病。所谓中等的医工只能治已发作的病,就是当肝脏发病时,不懂得相互传变的道理,只是一心一意的专治肝病,所以说,只能治疗已发作的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1
《难经》论针法·七十六难

      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图片:1.jpg


第七十六难补泻的方法和步骤

[原文]
     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译文]
问:什么叫补泻?当用补法的时候,从哪里取气?当用泻法的时候,又从哪里放气?
答:当用补法的时候,可在荣气流注的里阴部分深刺放气。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应当先补其属阳的卫气,而后再泻其属阴的营气;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的,应当先补其属阴的营气,然后再泻其属阳的卫气,使营卫之气都能正常的流通运行,这就是施行补泻针法的主要目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楼#
发布于:2019-10-30 14:09
《难经》论针法·七十五难

      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五难肝实肺虚与补泻火

[原文]
     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虛;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虛,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日: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属东方的一脏实而有余,属西方的一脏虛而不足,应该采用对属南方的一脏施行泻法,对属北方的一脏施行补法。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应当在相互之间经常保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东方是属木的,西方是属金的,如果木偏于盛时,当由金来克之,发求得平衡;火偏于盛实时,当由水来克之,以求得平衡;土偏于盛实时,当由木来克之,以求得平衡;金偏于盛实,当由火来克之,以求得平衡;水偏于盛实时,当由土来克之,以求得平衡。东方属木,在五行中比象于肝,东方的一脏实而有余,就是指肝实症;西方属金,在五行中比象于肺,西方的一脏虚而不足,就是指肺虚症。治疗时在南方施行泻法,在北方施行补法,就是因为南方属火,木能生火,火是木的子;北方属水,水能生木,水是木的母。由于水有克火的作用,补属子的一脏,可以使母脏脏气充实,泻属母的一脏可以使子脏脏气衰减。所以泻南方的心火,补北方的肾水,以治疗肝实肺虚症,就是为了使金不受木的反侮而得其平。医经上说:不能掌握治虚症的法则,怎样还能谈得上治疗其他复杂的疾病呢?这就是以上所说的意思。

[按语]
本难主要是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说明治疗肝实肺虚症,可采用泻火补水的方法。第六十九难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而本难所说的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与六十九难却不完全相同。
就肝实症来说,泻南方心火,这与六十九难所说的“实者泻其子”是一致的;但是就肺虚症来说,不用培土的补母法,而用益水的补子法,这与六十九难所说的“虛者补其母”不同了。因为从临床所见病症来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子亦能令母虚,母亦能令子实”,所以除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以外,也可使用“虚则补其子,实则泻其母”的方法。本难所提的肝实肺虚症,实际上是心肝之火有余,肺肾之阴不足,泻南补北,乃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协调阴阳的治法。其中肺虚补肾,可以理解为子虛母亦虚,故不用培土的补母法,而用益水的补子法。在方法上虽有不同,但仍不离我生、生我的五行相生关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8楼#
发布于:2019-10-30 13:45
《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

      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图片:1.jpg


第七十四难因时制宜的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腧,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腧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亳者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春天宜刺井穴,夏天宜刺荥穴,季夏宜刺腧穴,秋天宜刺经穴,冬天宜刺合穴,这是怎样解释呢?
答:春天宜刺井穴,因病邪常在肝;夏天宜刺荥穴,因病邪常在心;季夏宜刺腧穴,因病邪常在脾;秋天宜刺经穴,因病邪常在心;季夏宜刺腧穴,因病邪常在脾;秋天宜刺经穴,因病邪常在肺;冬天宜刺合穴,因病邪常在肾。
问:至于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这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因为五脏中的任何一脏发生病变,往往随其相应的季节,在五色、五臭、五味、五声、五液方面也有相应的表现。假使以肝病举例来说,肝属木,木旺于春,凡面现青色,臊臭,喜食酸味,常发出呼叫声,时时流泪,都是肝病的特征。一脏的病,尚且如此复杂,五脏的病更是多种多样了,不是一时能说得完的,但是一年四季都有一定的时令气候,把这些时令气候的五行属性同井、荥、腧、经、合各穴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施行补泻的针法,则针刺的要妙,就在于这些精细的地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9楼#
发布于:2019-10-30 13:42
《难经》论针法·七十三难

      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三难泻井刺荥法

[原文]
     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译文]
问:各井穴都在肌肉浅薄的部位,经气微少,不足以使用泻法,若要用泻法,将怎样来针刺呢?
答:五脏所属的各井穴,在五行中都是属木,荥穴都是属火。木能生火,火是木的子,所以当需要针泻井穴时,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可以改在荥穴施行泻法。因此在古经上曾说:当用补法治疗的疾病,不可妄行泻法,当用泻法治疗的疾病,也不可妄行补法,就是这个道理。

[按语]
十二经的井穴,都在手指和足趾的末端,肌肉浅薄,经气也较其他穴位微少,所以不宜施用深刺的泻法,可改荥穴来代替。一般的说, 在针刺疗法上施用实则泻其子的针法,都是以经脉和穴位属的母子关系来决定子穴的所在,例如肝经属木,木能生火,肝经的火穴行间,就是子穴。但本难的泻子法,并不以属木的肝经为主,而以属木的井穴为主,由穴与穴之间的母子相生,作为泻子法的依据,这是泻子法的一种变法。实际上,井穴并不是不可泻的穴位,在临床上,对急性病,也常用刺井穴以泻邪热的针法。总之,只要掌握应补不可泻、应泻不可补的原则,在运用的手法上是不必拘泥于一端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0楼#
发布于:2019-10-30 13:37
《难经》论针法·七十二难

      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图片:1.jpg


第七十二难迎随补泻的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译文]
问:医经上说,能够懂得迎随各经脉之气的针法,可以使经脉之气得到调和。而调气的方法,其首要问题,就是在于调和阴阳,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所谓运用迎随的针法,就是先要明确营卫之气在体内的分布流行和各经脉往来运转的走向,然后随其循行的逆顺方向,迎其来势逆取,或随其去势顺取,所以叫作迎随。至于调气的方法,其首要问题,就是在于调和阴阳,也就是先要认识人体在内外表里的相互关系,随其所属阴阳的偏盛偏虚现象,进行调治。所以说,调气的方法,必须在于求得阴阳两方面的平衡协调。

[按语]
迎随,是根据十二经循行方向,来施行补虚泻实的一种针治方法。《灵枢●逆顺肥瘦篇》说:“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由此可知,手三阴经从胸至手是顺,从手至胸是逆,手三阳经从手至头是顺,从头至手是逆;足三阴经从足至腹是顺,从腹至足是逆,足三阳经从头至足是顺,从足至头是逆。手之三阴和足之三阳经的顺行走向,都是自上而下,所以在针刺时,针尖向下顺其走向转针,随而济之为补;针尖向上逆其走向转针,迎而夺之为泻。手之三阳和足之三阴经的顺行走向,都是自下而上的,所以在针刺时,针尖向上顺其走向转针,随而济之为补;针尖向下逆其走向转针,迎而夺之为泻。迎随补泻的针法,主要是调和阴阳,所以,本难说“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1楼#
发布于:2019-10-30 13:31
《难经》论针法·七十一难

      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一难营卫的深浅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①所针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刺营不可伤卫,刺卫不可伤营,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针刺在阳分的卫气,应该用卧针的手法浅刺,以免损伤营气;针刺在阴分的营气,应该先用左手持按所要针刺的穴位,使局部的卫气散开而后进针,以免损伤卫气。这就是所谓刺营不可伤卫,刺卫.不可伤营的针法。

[词解]
①摄按:摄,在这里是引持气行的意思。按,是按摩。汪机《针灸问答》对摄法的解释说,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流行,故曰摄以行气。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2楼#
发布于:2019-10-29 17:45
《难经》论针法·七十难

      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图片:1.jpg


第七十难四季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

     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①,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
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②,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 秋冬必致一阳。

[译文]
问:医经上说,春夏两季宜浅刺,秋冬两季要深刺,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春夏两季,自然界的阳气蒸腾于上,人身的阳气也浮现在肌表皮肤的上层,所以应在浅表部分进行针刺;秋冬两季,自然界的阳气沉伏于下,人身的阳气,也匿藏在皮肤下面,肌肉的深厚处,所以应在较深层的部分进行针刺。
问:至于春夏两季需要各致一阴之气,秋冬两季需要各致一阳之气,那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因为春夏气候温暖,而阳气偏盛,必须引导一阴之气上越养阳,所以在开始下针时,要深刺到和肝肾相连属的筋骨部分,待针下得气后,再将针提举,以引肝肾的阴气上达阳分。秋冬气候寒凉,而阴气贪偏盛,必须引导一阳之气下行养阴,所以在开始进针时,要浅刺和心肺连属的血脉与皮肤部分,待针下得气后,再将针插进,以推送心肺的阳气深达阴分。这就是所谓春夏必引导一阴之气, 以阴养阳;秋冬必须引导一阳之气,以阳养阴的针法。

[词解]
①沉之至肾肝之部:沉之,是深刺的意思。肾主骨,肝主筋,肾肝之部,就是指骨与筋而言。
②浮之至心肺之部:浮之,是浅刺的意思。心主血脉,肺主皮毛,心肺之部,也就是指浅表的脉和皮肤而言。

[按语]
针刺的手法,就随时令季节的不同,有宜于深刺或宜于浅刺的区别,这是根据阴阳的属性说明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的道理。“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的操作手法,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以求得阴阳调和而适应时令的一种针刺方法。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3楼#
发布于:2019-10-29 14:56
《难经》论针法·六十九难

      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图片:1.jpg


第六十九难补母泻子的治则

[原文]
     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译文]
问:医经上说:治虚症用补法,治实症用泻法,不实不虚的病症,可以在本经取穴治疗,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各经穴按五行的规律,都有母子相生的关系,凡是虛症,就宜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实症就宜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一般的说,在治疗步骤上应当先用补法后用泻法。至于不实不虛的病症,可以在本经取穴治疗,因为这是本经自生的病,不是受了其他各经病邪的影响或传变而来的,所以应当治其自病的经脉为主,不必在他经补母泻子,因此说可以在本经取穴进行治疗。

[按语]
补母泻子的针法,是根据五行理论治疗一般虚症和实症的常用方法,主要就是通过脏腑经脉所属五行的母子关系,采用虛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疗法,以调节偏胜,达到扶正祛邪而治愈疾病的目的。所谓子母补泻法,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十二经所属的五行为主;是以每经的井、荥、腧、经、合五穴所属的五行为主。如某经出现虚症时,可补其母经的母穴及其他穴位,或补本经的母穴;如某经出现实症时,可泻其子经的子穴及其他穴位,或泻本经的子穴。以肝经举例来说,肝木之母是肾水,所以治疗肝虚症,可选用肾经的适当穴位,或取肾经的水穴阴谷行补的手法来治疗;也可取用肝经的水穴曲泉行补的手法来治疗。肝木之子为心火,所以治疗肝实症,可选取心经和心包络经的适当穴位,或取心经的火穴少府、心包络经的火穴劳宫行泻的手法来治疗;也可取肝经的火穴行间行泻的手法来治疗。
至于不实不虚,不是对病症而言,而是指本经自发的病,同其他脏腑经络没有发生相互偏胜偏衰的情况,因此,不需要在其他经脉上去补母或泻子,只要在本经的经脉上取穴治疗。例如有关喉、胸、肺的病症,可以取用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为主;有关胸、心、神志的病,可以取用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为主等等。

十二经母子补泻穴简表
          经别与母子所属五行                      虚都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经别     五行     母      子            本经母穴       母经母穴             本经子穴        子经子穴
         肺        金      土      水            太渊(土)         脾经太白(土)        尺泽(水)       肾经阴谷 (水)
      大肠        金      土      水            曲池(土)       胃经足三里(土)      二间(水)       膀胱经通谷(水)
         肾        水      金      木            复溜(金)         肺经渠(金)           酒泉(木)        肝经大敦(木)
      膀胱        水      金     木             至阴(金)       大肠经商阳(金)       束骨(木)      胆经足临泣(木)
         肝        木      水     火             曲泉(水)        肾经阴谷(水)         行间(火)        心经少府(火)
         胆        木      水     火             侠溪(水)       膀胱经通谷(水)       阳辅(火)       小肠阳谷(火)
         心        火      木     土             少冲(木)        肝经火敦(木)         神门(土)       脾经太白(土)
      小肠        火      木     土             后溪(木)       胆经足临泣(木)       小海(土)      胃经足三里(土)
      心包      相火     木     土             中冲(木)        肝经大敦(木)         大陵(土)       脾经太白(土)
      三焦      相火     木     土             中渚(木)       胆经足临泣 (木)      天井(土)      胃经足三里(土)
        脾        土       火     金             大都(火)        心经少府(火)          商丘(金)       肺经经渠(金)
        胃        土       火     金             解溪(火)       小肠经阳谷(火)        厉兑(金)      大肠经商阳(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4楼#
发布于:2019-10-29 12:34
《难经》论穴道·六十八难

      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图片:1.jpg


第六十八难腧穴的主治症状

[原文]
     难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腧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腧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腧经合所主病也。

[译文]
问:与五脏六腑相连属的各经脉,都有井、荥、腧、经、合的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是主治什么病症的呢?
答:医经上说:脉气所出,如水流的源头出自井中一样,称为井穴;脉气所流象刚出泉源的小水,称为荥穴;脉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处输注到深处,称为腧穴;脉气所行象通渠中迅速经过的水流,称为经穴;脉气所入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井穴可主治心胸部以下的痞积胀满,荥穴可主治全身的热病,腧穴可主治身体困重,关节疼痛,经穴可主治气喘咳嗽和怕冷发热,合穴可主治精气厥逆和津液外泄。这些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所属井、荥、腧、经、合各穴所主治的病症。

[按语]
本难叙述井荥腧经合五穴的主治症,对于每穴的治疗作用,都是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结合了五行理论来加以说明的。例如井穴属木,和属木的肝脏相联系,肝经的分布自足上行,上贯膈膜,散布胁肋,所以凡有属于心下痞满,即胸胁以下痞积胀满的症状,都可以采用各经的井穴去主治。荥穴属火,与属火的心脏相联系,心主火,与热病有关,所以针刺荥穴可治身热。腧穴属土,与属土的脾脏相联系,脾是运化和输送水谷精气以营养四肢与肌肉的脏器,凡是四肢和肌肉病,都与脾脏有关,所以针治各经的腧穴,可治各种身体笨重、运动不够灵活或发生障碍,以及关节疼痛等病。经穴属金,与属金的肺脏相联系,肺主皮毛,凡外邪侵袭肌表皮肤而发生怕冷发热的症状,以及气喘咳嗽等,都是肺经受病的主征,所以针刺经穴,可治喘咳寒热等病。合穴属水,与属水的肾脏相联系,肾主水液,肾间动气又为元气的根本,所以对于气逆而津液外泄的症状,都可以取用合穴治疗。凡此种种,都是说明各脏腑经气失调引起病变时,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选用各经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