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译文注解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166258回复:80

《难经》译文注解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10-12 14:50
         《难经》是战国时期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难经》论脉·一难

       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图片:timg.jpg


第一难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
[原文]
     难曰: 十二经皆有动脉①,独取寸口②,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③,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④,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⑤,荣卫行阳二十五度, 行阴亦二十五度⑥,为一周⑦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译文]
问:分布在全身的十二经在一定的部位上都有搏动的脉,何以单独切按寸口脉,作为诊断五脏六腑病变轻重及预后良恶的方法,这是怎么说的呢?

答:寸口的部位,是十二经经脉之气的总会合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正常人每一呼时,脉气流行三寸,一吸时,脉气也流行三寸,一呼一吸称为一息,脉气共流行六寸。人在一日一夜中,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脉气承接着流行五十周,环绕于全身,漏水下注百刻的时间,适当营卫气血在白天运行于全身二十五个周次,在黑夜也运行于全身二十五个周次,一日一夜运行五十周次, 称为一周。所以五十周后,又会于手太阴寸口。正因为这样,寸口是人体五脏六腑血气运转的起止点,因此,诊脉要切按寸口。

[词解]
①十二经皆有动脉:十二经就是分布于全身的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经。在这十二条经脉的一定部位上,各有搏动应手的动。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神门;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劳宫;足太阴脾经的箕门、冲门;足少阴肾经的太溪、阴谷;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五里、阴廉;手太阳小肠经的天窗;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阳溪;手少阳三焦经的禾膠(lido);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足阳明胃经大迎、人迎、气冲、冲阳;足少阳胆经的听会、颔厌等经穴处,触按到这些部位上,都能感觉到有搏动的脉,所以说十二经皆有动脉。
②寸口:是两手桡骨头内侧的诊脉部位。因它和手腕鱼际相距一寸,故称寸口。通常把寸、关、尺三部,总称为寸口。本难的寸口也是指这三部而言。
③脉之大会:大会是形容总的会合之处,因寸口的部位,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它和所有的经脉,都有密切的联系。当五脏六腑及其相应的经脉,发生病变时,都会影响到肺经,而在寸口部位出现一定的反应,因此这个部位,是十二经脉的经气汇聚之处,故称为脉之大会。
④一万三千五百息:是指一昼夜中呼吸的次数,一息就是一呼一吸,脉气总流行六寸。根据《灵枢.脉度篇.五十营篇》的记载,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左右各一,共计有二十四脉,再加上任脉、督脉各一,以及左右的鞽脉,合共二十八脉,环绕全身一周,它的总长度是十六丈二尺,按每息气行六寸计算,环运二十八脉一周,需要二百七十息(270*6寸=16丈2尺),所以一昼夜中,气行在全身运转五十周,共循行了八百一十丈,需要一万三千五百(270*50=13000 息)。
⑤漏水下百刻:漏是古代的计时器,是用铜壶贮水,水滴下漏于受水壶,壶上有箭,标明时刻,将一天内滴水的刻数,划分为一百刻,作为计时标准。漏水下注百刻,就是经历了一昼一夜的时间。
⑥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荣与营相通,荣卫即营卫。阳是指白天,阴是指夜间。度是指在全身环绕一个周次。营卫的循行,是循着不同的径路,分别在体内运转。行于阳、行于阴各二十五度,就是营卫在一昼夜之中,各在全身运转了二十五周,然后作总的会合。(详见《灵枢》、《营卫生会篇》、《营气》、《卫气》等篇)。
⑦一周:是指一昼一夜,也是指呼吸了一万三千五百息,及营卫在体内运转五十周次所经历的时间。

[按语]
本难说明了独取手太阴寸口诊脉的原理,这是后世流行的单独切按寸口脉的起源。因为
古代的切脉法,通常在许多部位上,只要是脉管显露、或脉动应手、或其动应衣的地方,都要进行切脉。这种遍诊全身的方法,因在实际运用上感到不便,所以后来就简化到单独切按寸口脉的方法。
本难中对于独取寸口脉的意义,明白指出了因寸口是“脉之大会”,也是五脏六腑气血循环的起止点,所以在诊脉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在《内经》论述寸口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扬。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沙发#
发布于:2019-10-12 19:00
《难经》论脉·二难

    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图片:timg.jpg


第二难寸关尺的长度与阴阳属性

[原文]
     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①也。从关②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④;从关至鱼际③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④。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译文]
问: 诊脉部位上有尺和寸的名称,这是怎么说的?

答:尺和寸的所在,是经脉之气出入的会合处。从关部到尺泽穴,是尺以内的部位,属于阴气所管理,可以候人体阴气的变化;从关部到鱼际穴,是寸以内的部位,属于阳气所管理,可以候人体阳气的变化。也就是说除去了从鱼际到关部的一寸(同身寸),向下就是尺部;除去了从尺泽到关部的一尺(同身寸一尺),向上就是寸部。但切按寸口脉不需要这样的长度,因此下指切脉的部位,阴是关部以下一尺之内的一寸,阳是关部以上一寸之内的九分,由尺到寸的止点和起点,共为一寸九分,因此称为尺寸。同样可以候人体阴阳气的变化。

[词解]
①大要会:和“大会”的意思相同
②关:诊脉部位上的名词。它的位置,在掌后高骨,即寸部和尺部的中间,也就是尺和寸的分界之处,所以称为关。
③鱼际:穴名,在拇指本节后桡侧赤白肉际,因此处肌肉丰厚,称为鱼,它的边缘叫作鱼际。
④阴之所治,阳之所治:治是治理或管理的意思。所治,就是指分别属于阳气或阴气管辖的所在。正如徐灵胎说:“关以下为尺,主肾肝而沉,故属阴..... 关上为寸口主心肺而浮,故属阳治理也。”

[按语]
本难根据独取寸口的诊脉法,进一步说明了寸关尺三部位置的划分及其阴阳属性,它把高骨(桡骨的突起处)定为关部,作为分界点,关前为寸属阳,关后为尺属阴,这是依据阳上阴下、阳浮阴沉及其所候内脏的阴阳属性而划分的。因关前的左寸属心,右寸属肺,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太阴,两者都是位居上焦,所以寸部属阳;关后的两尺都属于肾,肾为阴中之少阴,位居下焦,所以尺部属阴。明确了尺寸的阴阳属性。可以判断人体的阴阳盛衰。另一方面,本难又指出了寸关尺三部的长度,以关前一寸内的九分为寸部,关后一尺内的一寸为尺部。这样就使人易于了解寸口切脉部位的距离和划分尺寸的方法。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板凳#
发布于:2019-10-12 19:06
《难经》论脉·三难

    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图片:timg.jpg


第三难尺寸脉的太过不及
[原文]
    难日: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复①有益①,有关②有格②,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复溢,是其真脏之脉③,人不病而死也。

[译文]
问, 脉的搏动,有的太过,有的不及,有的在属阴属阳的部位上相互乘袭,有的反复下移,
有的满溢上冲,有的关闭,有的格拒,是怎么说的?

答:在关部以前的寸部,是阳气搏动之处,脉象应该是长九分而呈浮象,超过九分的是太过之脉,不足九分的是不及之脉。若阴气太盛逼使寸脉之气向上冲入鱼际,而尺部反而无脉的,称为溢脉。这是由于阳气被关闭于外,阴气格拒于内所致。也就是阴胜乘阳之脉。在关部以后的尺部,是阴气搏动之处,脉形应该是长一寸而现沉象,超过一寸的是太过之脉,不足一寸的是不及之脉。若阳气太盛逼使寸脉之气下移入尺部,而寸部反而无脉的,称为复脉,这是由于阳气关闭于内,阴气被格拒于外所致。也就是阳胜乘阴之脉。因此说,下复上溢的脉象,都是阴阳之气相互隔绝的真脏脉,出现了此种脉象,即使不
见明显的病症,也往往会死亡的。

[词解]
①复溢:复是复盖,有自上而下复的含义;溢是满溢,有自内向外溢的含义。复脉是寸脉下移尺部,以致寸部无脉;溢脉是寸脉太盛而上冲鱼际,以致尺部无脉。所以下复上溢,都是孤阴独阳上下相离阴阳决绝的脉象,故属于预后不良的死脉。
②关格:关是关闭;格是格拒,都是指人体阴阳之气发生了内外阻隔不通的危象。所以关格二字的字面虽不同,其意义是一致的。
③真脏之脉,是因阴阳气隔绝而产生的,临床上称之为“胃气将绝”,就是脉象缺乏和缓之意,往往发现于病人濒死之前(《素问.玉机真脏论》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按语]
本难主要说明反常脉的出现,是由于人本阴阳不协调所致。阳太过则阴不及,阴太过则阳不及。这种情况至极端严重时,阴阳之气阻隔,可以出现孤阴独阳的“溢脉”或“复脉”。本难中“遂上鱼为溢,遂入尺为复”的“遂”字,在这里是形容过盛之气直前无阻的意思。也就是表明阴阳偏胜已到极严重的程度,不是一般阴阳失调的较轻微的情况。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地板#
发布于:2019-10-14 00:04
《难经》论脉·四难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

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顺逆也。

图片:timg.jpg


第四难脉有阴阳
[原文]
     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①。浮者阳也②,沉者阴也③,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肝肾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④而长者肝也;按之湍⑥,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

     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调浮、沉、长、短⑥、滑、涩⑦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 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者也; 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 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 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各病逆顺⑧也。

[译文]
问:脉象有区别阴阳的法则,是怎么说的?
答:呼出为阳,以心肺相应,吸入为阴,与肝肾相应。在呼气与吸气的整个过程中间,是脾受水谷精微之气的时候,因此,它的脉气就居于呼吸之中;也就是在心肺与肝肾脉气中有着脾的脉气。浮象属阳脉,沉象为阴脉,所以说,脉象有阴阳的区别。

:心肺都是属阳的浮脉,那么怎么来分别呢?
答:浮脉兼有大或散的形象的,就是心脉;浮脉兼有短或涩的形象的,就是肺脉。

问:肝肾都是属阴的沉脉,这又该怎么来分别呢?
答:沉脉有力而直长的是肝脉,按之浮细极软,指上举轻按而脉来有力的是肾脉。脾居中焦,脉来从容和缓。这种从容和缓的脉象是寓于浮沉之中的,这就是区别脉象的阴阳之法。

问:脉象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又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照这样的说来,难道寸口有六种脉象一起搏动吗?
答:这样说,并不是六种脉象一起搏动,而是指脉有浮沉,长短,滑涩的六种形象。浮是阳脉,滑是阳脉,长是阳脉,沉是阴脉,短是阴脉,涩是阴脉。一阴一阳,就是指脉来沉而兼滑;一阴二阳,是指脉来沉滑而长; 一阴三阳,是指脉来在浮滑而长之中,有时又带一沉象。一阳一阴,就是指脉来浮而兼涩;一阳二阴,是指脉来长而沉涩; 一阳三阴,是指脉来在沉涩而短之中有时又现一浮象。因此,在诊脉时,应分别根据各经(十二经)相应部位上的脉搏的变化,以说出病的逆与顺。

[词解]
①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脾受谷味,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及输布津液的功能,它能把食物的精华输布到全身各处,如果没有脾的动化,其它脏器就得不到营养而不能活动,呼吸也会停止,所以说,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在中,是指在一呼一吸之中,在心肺与肝肾的脉气中,都有脾的脉气。
②浮者阳也:浮,是漂浮的意思,即浮现于寸口部的一种脉象。《脉经》说“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也就是诊脉用轻微的指压力,即能觉查明显的脉象;若重重的按切,反感觉到它的动力不足。出现浮脉的疾病,一般都是出现在体表,属于阳,也是表现正气旺盛有力量抗拒病邪,称为阳脉,所以说浮者阳也。
③沉者阴也:沉是沉伏在内的意思,它和浮脉相反。《脉经》说:“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诊脉时需用较大的指压力方能触知,沉脉一般常见久病的人,表现正气不足,不能胜邪,属于阴脉,所以说,沉者阴也。
④牢:是沉伏有力的脉象。孙思勰说:“按之实强,其脉有似沉伏。”《濒湖脉学》说:“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意思就是牢脉属于沉脉的一类, 沉到极点的,又象伏脉,在轻按时,不觉有脉,重按才觉脉长大坚实,略带弦急状态。
⑤濡:是浮细极软的脉象,轻按略有感觉,重按又好象无脉。《脉经》说:“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
⑥长、短:长脉,是脉幅的长度超过本位(寸、或关、尺)。一般都见于气血充足,脉中气血旺盛的人。短脉是脉短而小,不能满本位,往来艰涩,好象局限于中间,属于正气不足,血流不畅的脉象。
⑦滑、涩:滑脉往来流利,有似圆滑的珍珠,从指下一滑而过的感觉。涩脉是脉形细小,跳动缓慢,往来不流利,有阻涩的感觉。《千金方》说“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如珠。”《脉经》说:“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
⑧逆顺:这里的逆顺,是概括多方面相反的现象,如病变的轻重、预后的良恶、病情与四季气候的是否适应、脉象的正常和反常等等,所以杨玄操曾说:“随春夏秋冬,观其六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徐大樁也说:“心脉宜浮,肾脉宜沉,则为顺;如心脉反沉,肾脉反浮,则为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楼#
发布于:2019-10-14 23:14
《难经》论脉·五难


    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图片:timg.jpg


第五难诊五脏脉的指法
[原文]
    难: 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shu)①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译文]
问:诊脉的指法有轻有重,是怎么说的?
答:开始按脉,使用指压,如三粒豆的重量,轻按在皮毛即可触知的脉象,是肺部脉;如六粒豆的重量,切按在血脉而触知的脉象,是心部脉;如九粒豆的重量,切按在肌肉之间可触知的脉象,是脾部脉;如十二粒豆的重量,按之与筋相平,方可触知的脉象,是肝部脉,如按之触到骨,松指上举而轻按之,脉来疾速有力的,是肾部脉。所以说,切脉在指法上有轻重的分别。

[词解]
①菽:豆的总称,这里是以菽的重量来约略说明按脉所使用的指力。

[按语]
本难除了介绍诊脉的基本手法:先轻手浮取,后重手沉取之外,并根据五脏的位置和所主,说明了以轻重的手法诊察五脏脉象的道理。因肺位最高,主皮毛,故以三菽之重,轻取皮毛以候肺脉;心居肺下,主血脉,故以六菽之重,稍重按至血脉,以候心脉;脾在心下,主肌肉,故以九菽之重,重按至肌肉,以候脾脉;肝在脾下,主筋,故以十二菽之重,重按至筋,以候肝脉;肾位最下,主骨,故须重按至骨,以候肾脉。文中独有取肾脉没有提到菽数,前人认为当是十五菽之重,如华伯仁说,“肾不言菽,以类推之,当如十五菽之重。”现在临床上所用的浮、中、沉三种切脉的方法,就是取法于此。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楼#
发布于:2019-10-14 23:17
《难经》论脉·六难

    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图片:timg.jpg


第六难脉象的阴阳虚实
[原文]
难曰:脉有阴盛阳虛,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①,沉之实大①,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语译]
问:脉象有偏于阴盛阳虚,或偏于阳盛阴虚的,是怎么说的?
答:诊脉用轻按浮取的手法,脉现细软而小,如改用重按沉取,则又显出有力而带大现象,叫做阴偏盛、阳偏虛;相反的,用重按沉取的手法,脉现细软而小,如改用轻按浮取,则又显出有力而带大的现象,叫做阳偏盛、阴偏虚。这就是从脉象上来分辩阴阳虛实的意思。

[词解]
①损小,实大:是相反的脉象。损,是形容脉来细软而有不足的现象。实是形容脉来有力显出有余的形态。

[按语]
本难主要是说明在脉诊上辩别阴阳虚实的方法,可以把诊脉手法和脉象结合起来。如阳脉主表,轻手浮取属阳,实大的脉象属阳;阴脉主里,重手沉取属阴,损小的脉象属阴。所以,轻按脉现实大、重按反而损小的,就是阳盛阴虛;轻按脉现损小,重按反觉实大的,就是偏于阳虛阴盛。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楼#
发布于:2019-10-14 23:20
《难经》论脉·七难

     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少阴之至,紧大而长;太阴之至,紧细而长;厥阴之至,沉短而紧。此六者,是平脉那?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初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图片:timg.jpg


第七难四季旺脉
[原文]
     难曰: 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①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②。厥阴之至,沉短而敦③。此六者,是平脉耶?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④也。

    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⑤之后,得甲子⑥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语译]
问:医经上说,少阳脉来的状态,是不规则的,忽大忽小,忽短忽长;阳明的脉来,是浮大而带短;太阳的脉来,是洪大而又带长;太阴的脉来,是紧大而又带长;少阴的脉来,是紧细而又不足;厥阴的脉来,是沉短而又稳厚。这六种脉,是正常脉呢?还是病脉?
答:这些都是符合时令季节当旺的脉象。

问:它和时气的相应,是在哪几个月,各旺几天呢?
答:从冬至后的第一个甲子日开始,在此后的六十天中,是少阳当旺的时期;接下去第二个甲子开始的六十天,是阳明当旺的时期;再下去的第三个甲子开始的六十天,是太阳当旺的时期;再下去的第四个甲子开始的六十天,是太阴当旺的时期:再下去的第五个甲子开始的六十天,是少阴当旺的时期;再下去的第六个甲子开始的六十天,是厥阴当旺的时期。每一当令的脉各都旺盛六十天,六六三百六十天,就成为一年。这就是三阴三阳在一年中当旺时令和日期的大概情况。

[词解]
①洪:是阳脉的一种,脉幅大而有力,满于指下,来时盛大,去时较弱。
②微:属于气血不足的脉搏象,脉细而软,几乎不能触及,若有若无,呈衰微的现象,即为微脉。
③敦:是厚的意思。这里是形容脉象的敦厚稳重。
④王脉:王与旺通,即旺盛的意思。在每一时令季节中,适应气候正常变化所表现的脉象,统称为旺脉。如春弦、夏勾、秋毛、冬石等,都属于当令的旺脉之类。
⑤冬至:节令的名称,通常都在阴历的十一月,即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的运转在这一天经过冬至之点。一般说冬至一阳生, 就是从这天起,昼渐长、夜渐短。
⑥甲子:是古人纪年月日时的符号,甲是十天干之首,子是十二地支之首,以十天干挨次分配十二地支,如甲子、乙丑、丙寅等,共得六十个干支,称为花甲,用它来纪日,从甲子日起,到癸亥日止,共为六十天。

[按语]
本难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脉象。因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每年的冬至日,一阳初生,从此阳进阴退,属阳的白昼时间渐长,属阴的黑夜时间渐短,所以从冬至后的第一个甲子日开始,这六十天中,是少阳主时,这时阴气未消,阳气尚微,而脉象的大、长属阳,小、短属阴,所以这一时期的脉象是兼有阴阳的乍短乍长,到了第二个甲子日开始的六十天中,已是三、四月的时期,为阳明主时,这时的阴气渐消,阳气还没有全盛,所以其脉是阳中有阴的浮大而短。到了第三个甲子日开始的六十天中,已是夏季,太阳主时,阴气已尽,阳盛也已发展到了极点,所以其脉是阳气全盛的洪大而长。但从每年的夏至日起,一阴初生,从此阴进阳退,属阴的黑夜时间渐长,属阳的白昼时间渐短,所以从第四个甲子日开始,已是夏末秋初的时期,这六十天中,太阴主时,但因炎夏盛阳之后,阴气尚微,还没有充盛,所以,其脉是阴少阳多的紧大而长。到了第五个甲子日开始,进入秋末冬初的六十天中,少阴主时,阳气衰而阴气已盛,所以其脉是属阴的紧细而微。到了第六个甲子日开始的六十天中,已交冬季,为厥阴主时,阴气充满已发展到极点,所以其脉是阴气全盛的沉短以敦。由此可见,四季中脉象属阳属阴的各种变化,同一年中气候的变化(阴阳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楼#
发布于:2019-10-14 23:23
《难经》论脉·八难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图片:timg.jpg


第八难寸口脉平而死的原因
[原文]
    难曰: 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①。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②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③,三焦之原④,一名守邪之神⑤。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译文]
问:寸口脉(这里指寸部脉)常同平常差不多而竟会死亡的,这是什么道理?
答:人体所有的十二经脉,都连属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就是十二经的根本,也是指二肾之间的动气。这是五脏六腑的基本,十二经脉的根原,呼气与吸气出入的枢要,三焦气化的发源地,又可称之为防御病邪侵袭的一种功能。 所以说,生气是人体的根本,如果根本已绝,那么茎和枝叶就都会枯萎了。寸部脉同平时差不多而竟会死亡的,就是因为生气已先绝于内部的原故。

[词解]
①生气之原:生气就是正气、元气。原是本原或根原的意思。
②肾间动气:是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静为阴,动为阳,动气也就是有阳气的含义。
③呼吸之门:门是门户,门户有开合出入的作用。呼吸之门,就是司呼吸之气开合出入的枢要之处。
④三焦之原:三焦,是指上中下三焦而言,它是水谷运行的道路,气机活动的终始。它的功用,能使来自水谷的精微,包括气血津液等得以周流于肌肤与脏腑之间。三焦之原,就是指三焦气化的发源地。
⑤守邪之神:守邪,是防守病邪侵袭的意思。神,是指人体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肾气充盛,则外邪不得侵犯。

[按语]
本难主要说明生气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文中所说的“寸口脉平,是以寸部脉和尺部脉相对而说的,就是指尺部脉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而寸部脉还和平时差不多的意思。两手的尺部属肾,肾是真阴的根源,其中又蕴藏着命门的真阳,这些都是人体物质和机能的基础,即所谓生气之原,所以肾元不足,或肾气将绝时,就会显出尺部脉微或无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使寸部脉一时还没有显示异常现象,由于根本已坏,亦将发生死亡的危险。下文十四难所说的,“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也。”这里的上部是指寸部,下部是指尺部。尺部有脉虽困无害的意义,同本难一样,同样是强调尺部脉的重要作用。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8楼#
发布于:2019-10-14 23:25
《难经》论脉·九难

     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
     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图片:timg.jpg


第九难从迟数脉辩脏腑疾病
[原文]
    难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
    然:数①者,腑也;迟①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译文]
问:怎样从脉象上区别和推断脏腑的疾病呢?
答:数脉主腑病;迟脉主脏病。出现数脉的就是热症;出现迟脉的就是寒症。许多出现阳脉的病症多热症;出现阴脉的病症多见寒症。因此可以根据脉象的迟数来区别和推断脏腑的病变。

[词解]
①数、迟:数是脉跳频数的意思。来去急促,在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跳动六、七次的叫数脉。迟,是脉跳次数少的意思。去来极慢,在一呼吸之间脉搏的跳动只有三次,叫迟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9楼#
发布于:2019-10-14 23:27
《难经》论脉·十难

     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图片:timg.jpg


第十难一脏脉象的十变
[原文]
    难曰: 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①刚柔相逢②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zhe)变为十也。

[译文]
问: 一脏的脉象有十种变态,它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这是由于五脏六腑的病邪,各按阳刚和阴柔的同气相求的关系,互为传变而产生的变态。例如心脉急甚的,是肝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微急的,是胆腑的病邪侵犯小肠。心脉大甚的,是心的病邪自已侵犯心脏;心脉微大的,是小肠的病邪自己侵犯小肠。心脉缓甚的,是脾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微缓的,是胃腑的病邪侵犯小肠。心脉涩甚的,是肺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微涩的,是大肠的病邪侵犯小肠。心脉沉甚的,是肾脏的病邪侵犯心;心脉微沉的,是膀胱的病邪侵犯小肠。因为五脏都有脏腑病邪互为
转传变的关系,所以每一脏的脉象,往往能出现十种变态。

[词解]
①五邪:邪,是不正之气,也就是泛指一切致病的因素。五脏与五腑的病邪,统称为五邪。
②刚柔相逢:刚柔是指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阳为刚,阴为柔,这里主要是区别脏腑的属性,如属阳的腑为刚,属阴的脏为柔。相逢,即相互传变的意思。刚柔相逢,就是阳刚和阴柔的同气相求、互为转变的关系。脏乘脏为柔,腑乘腑为刚。

[按语]
本难以五脏在病变过程中,每一脏的脉象,随着脏腑的病邪的互为传变影响,能出现十种变态,并以心脏的疾病为例,说出一脉十变的具体情况,从表面上看,这十种脉象的变化,是相当复杂
的,但如果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容易理解和辨别的。因为每一脏都配合一腑互为表里, 病邪的传变,主要都从这种表里关系来的。而每一脉的脉象,都有一个特征,如肝脉急、心脉大、脾脉缓、肺脉涩、肾脉沉等等。当某一脏与其相为表里的腑受邪时,就会出现某脏所特有的脉象。以本难所举心病的例子来说,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脉大,所以心脉大甚的,是心脏的病邪自己侵犯到心,心脉微大是其相表里的小肠的病邪侵犯到小肠。以此类推,其他变态,同样也都是按照每一脏腑的表里关系,根据同气相求的脏病传脏,腑病传腑,以及脏病脉甚,腑病脉微的原则而出现的。如肝与胆相为表里,当心脏被肝邪所侵之后,与心脏相配偶的小肠,必是被胆邪所侵。由于肝脉是弦急的,所以肝脉的病邪侵犯到心,心脉即现急甚,而心脉微急的,就是胆腑的病邪侵犯小肠。由此可见,一脉的脉象,出现十种变态,主要就是五脏五腑的病邪,按其互为表里的关系,相互乘袭传变所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0楼#
发布于:2019-10-14 23:30
《难经》论脉·十一难

     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图片:1.jpg


第十一难歇止脉与脏气衰竭的关系
[原文]
    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①,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脉搏在不满五十次的跳动中歇止一次,是一脏已没有生气的表现,这是指哪一脏呢?
答:人在吸气的时候,是随着下焦肝肾的纳气作用而向内深入;呼气的时候,是通过上焦心肺的行气作用,向外推出。现在吸入的气,不能深达位于最下面的肾脏,只到肝脏就返回去了。所以知道一脏没有气的,就是肾脏的生气已先衰竭于内了。

[词解]
①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这里的阴阳,是指脏器的上下部位而言,也就是阴指下焦的肝肾,阳指上焦的心肺。又因吸入和向下都是阴的属性,下焦的肝肾属阴。所以吸入之气,由上而下,深入肝肾,称之为“随阴入”。呼出与向上都是阳的属性,上焦的心肺属阳,所以呼出之气,由下而上自心肺而出,称之为“因阳出”。

[按语]
本难主要说明脏气衰竭时,在脉搏中会出现歇止现象。灵枢根结篇对这种现象也有记载,说是脉搏在五十跳中,如一次没有歇止, 则为五脏健全,精气充足;在四十跳中有一次歇止的, 当为一脏无气;三十跳中歇止一次的,为二脏无气,以下就挨次类推,到不满十跳而歇止一次的,就是五脏都已无气的危殆现象。本难则进一步解释了这个问题,首先指出在五十跳中有一次歇止的是肾气衰竭, 后人因按内脏的排列顺序,以不满四十跳一止的,为肝肾气竭,以不满三十跳一止的, 为脾肝肾气竭。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1楼#
发布于:2019-10-14 23:34
《难经》论脉·十二难

    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图片:1.jpg


第十二难虚实误治
[原文]
    难曰:经言五脏脉已绝①于内②,用针者反实其外②;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译文]
问:医经上说,五脏的脉象,表现出内部已经虚绝,而医者在针治时,反用补法充实外部;五脏的脉象,表现出外部已经虚绝,而医者在针治时,反用补法充实其内部。所说内部与外部虚绝的情况,怎样来区别呢?
答:五脏的脉气在内部已经虚绝的,是指属阴的肝肾之气已在内部虚绝,在治疗上理应以补阴为主,
而医者反去补益其属阳的心肺二脏。五脏的脉气在外部已经虚绝的,是指属阳的心肺之气已在外部虚绝,治疗理应以补阳为主,而医者反去补益属阴的肝肾二脏。属阳的脏器已经虚绝,反去补益实而不虛的阴脏,助阴则阳气愈竭;属阴的脏器已经虚绝,反去补益实而不虚的阳脏,益阳刚愈损其阴,这就是所谓对已实的再使其实,对已虚的再使其虚,损耗了其中的不足,补益了其中的有余,象这样造成的死亡,就是因为医生的误治所致的。

[词解]
①绝:是脏气虚绝,也包括一切虚损不足的现象而言。张景岳:“脉口浮虚,按之则无,是谓内绝不至,阴气之虚也。脉口沉微,轻取则无,是谓外绝不至,阳气虚也。”
②内外:内为阴,是指属阴的肝肾,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筋骨的部位都在较深层之处,所以肝肾主内。外为阳,是指属阳的心肺,心主血脉,肺主皮毛, 都是在体表的浅层,心肺所属的营卫气血,又都是浮行于皮肤血脉之间,所以心肺主外。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2楼#
发布于:2019-10-14 23:37
《难经》论脉·十三难

     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十三难色脉尺肤合参的诊断法
[原文]
    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①,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②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③;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看到病人所显示的色泽,而得不到与之相应的脉象,反而发现与之相克脉相的,就会死亡;倘发现相生脉象的,疾病也就会自然全愈。色脉与脉诊应当参合起来看它是否相应,这在临床上究竟如何应用呢?
答:五脉有五种不同的气色,都能显现于面部,但还应当和寸口的脉象、尺肤的色泽相适应。例如面部发现青色,脉象就应当弦而带急;发现赤色,脉象应当浮大而带散;发现黄色,脉象应当中缓而带大;发现白色,脉象应当浮色而带短;发现黑色,脉象应当沉濡而带滑。这就是所谓五脏的色诊与脉诊,应当参合相适应的概况。脉来频数的,尺部的皮肤也显现热象;脉来急促,尺部的皮肤也显现紧急;脉来徐缓,尺部的皮肤也显现弦缓;脉现涩象,尺部的皮肤也现涩滞;脉现滑象,尺部的皮肤也现滑利。
五脏各有其所属的声音、气色、臭气和味道,但还应和寸口的脉象、尺内的色泽相适应。如何不相适应的,就是有了疾病。假如面部发现青色,而诊得的脉象是浮涩而带短,或是大而带缓,都是相克的脉象。如果诊得的脉象是浮大而带散,或是小而带滑,便都是相生的脉象。内经曾说过,在察色、按脉、诊尺肤的的三个方面只能掌握其中之一的,称为下工,能掌握二种的,称为中工,能三者相互配合而进行诊断的,就可以称为上工。上工的治疗效果,十个病人中可治愈九个,中工在十个病人中可治愈七个,下工在十个病人中只能治愈六个。这些就是指运用上述的诊断法而言。

[词解]
①色之与脉当参相应:参,是参合。相应,是相互适应,即两相符合的意思。在某一脏有病时该脏所特有的颜色和脉象,同时出现在面部和寸口的,如肝脏面青,脉弦急;心脏面赤,脉浮大而散等等,即称为色脉相应。
②尺内:指尺部以内的皮肤。在前臂内侧,从掌后高骨的关部,到臂弯横纹处尺泽穴,计长同身寸一尺。这段的皮肤,叫做尺之皮肤,简称尺肤。
③脉数,尺之皮肤亦数:数脉主热病,它的跳动是一息六次,说明血脉的流动是非常快的。尺之皮肤亦数,这里的数字,根据脉象是指尺部皮肤有热而言。

[按语]
本难重点指出了察色、按脉、观尺肤的三种诊断方法,相互结合运用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本难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指出相胜之脉和相生之脉。如以本难所举的例子来说,面现青色的属肝木,肝木的脉象是弦而急的,倘出现浮涩而短是肺金的脉象(金克木),或大而中缓是脾土的脉象(木
克土),都叫作相胜之脉。如出现浮大而散属于心火的脉象(木生火),或小而滑属于肾水的脉象(水生木),都叫相生之脉。相生者为顺,病轻,易愈,相克者为逆,病重,难治。.
另一方面,本难又指出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这是说在望诊与切诊之外,同时还须注意到五脏所属的声、色、臭、味,也就是要结合闻诊与问诊,使更能全面了解病情。兹将五脏的声、色、臭、味与色脉、尺内的相互关系列表如下,以供参考。

五脏声色臭味与色脉·尺内相应表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吟
                           五臭:             臊            焦            香            腥            腐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色脉   色:            青            赤            黄            白            黑
                     相应   脉:        弦而急    浮大而滑   缓而大    浮涩而    短沉濡滑

                     脉尺   脉:            急            数            缓            涩            滑
                     相应   尺:            急            数            缓            涩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3楼#
发布于:2019-10-15 18:48
《难经》论脉·十四难

     曰:脉有损、至,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图片:1.jpg


第十四难损至脉的病症及治法

[原文一]
    难:脉有损至①, I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②,三至曰离经③,四至曰夺精④,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 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译文一]
问:脉搏有损和至的现象,这是怎么讲的?
答:至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脉跳动两次的,这是平和正常的脉象,叫做平脉;若一呼脉动三次的,已离开了经常的搏动标准,叫做离经; 一呼脉动四次的,是精气被耗夺的表现,叫做夺精;一呼脉动五次的,多属预后不良,叫做死脉;一呼脉动六次的,已表示生命将绝,叫做命绝;这些就是至脉的现象。所谓损脉是怎样的呢?在一次呼气的时间内,脉跳动一次,离开了经常的搏动标准,叫做离经;两次呼气的时间,脉动一次的,是精气被耗夺的表现,叫做夺精;三次呼气的时间,脉动一次的,多属预后不良,叫做死脉;四次呼气的时间,脉动一次的,表示气血已尽,脏败神去,生命将绝,叫做命绝;这就是损脉的现象。至脉致病,由肾脏上传到肺,是从下向上传变的,损脉则由肺脏下传到肾,是从上向下传变的。

[词解一]
①脉有损至:损是减损,有退的含义;至是增至,有进的含义。阴独盛而脉搏至数减少的,就是损;阳独盛而脉搏至数增多的就是至。所以损和至的脉象,实际上也是包括一般的迟脉和数脉而言。
②一呼再至曰平:这里的至,是脉搏的至数。平是气血和平,即正常的意思。一呼再至,就是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脉跳动两次。由于一呼吸脉跳动四次的,为无病之人的脉象,所以本节各句,虽仅提到呼气,省略了吸气,其实吸气的脉搏至数,亦与呼气相同,所谓三至四至,就是呼吸之间六次或八次。一呼一至就是在一呼一吸的时间,脉跳动两次,再呼一至,就是在两呼两吸的时间内脉跳动两次,余类推。
③离经:指脉搏至数失常的意思,因至脉的一呼脉跳动三次,损脉的一呼脉跳动一次,或快或慢,都离开了经常一呼一吸脉跳动四次的常度,故称为离经。。
④夺精:是人体的精气被耗散了的意思。虞庶:“一呼四至,乃阳气乱,故脉数,数则气耗,耗则精气无所归,犹如夺去,故曰夺精......又二呼而脉一至......其人气耗血枯,神惨色夭,精华犹如夺去。”故亦曰夺精。


[原文二]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 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瘘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也①。从上下者,骨瘘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译文二]
问:损脉的病症是怎样的?
答:一损的症状,出现在肺脏所主的皮毛部,主要是皮肤绉缩和毛发脱落;二损的症状,出现在心脏所主的血脉,主要是血脉虚衰不足,不能正常的运行以营养五脏六腑;三损的症状,出现在脾脏所主的肌肉,主要是肌肉消瘦,饮食物的养料不能输布到肌肉与皮肤,使其丰满光泽;四损的症状,出现在肝脏所主的筋,主要是筋缓弱,不能自主收缩和支持;五损的症状,出现在肾脏所主的骨,主要是骨萎软无力,不能起床。和这种情况相反的,就是至脉的病症。损脉的病,自肺脏顺次到肾,从上向下传变,
到了骨萎无力不能起床的程度就是死症;至脉的病,自肾脏顺次到肺,从下向上传变,到了皮肤绉缩毛发脱落的程度,也将成为死症。

[词解二]
①至于收病也:本句原文有误,据滑伯文说:“至于收病也,当作至脉之病也,于收二字误。”又丁锦认为当作:“至之脉病也。”他说:“至之脉三字向误刊为至于收。”今从滑、丁之说语译。


[原文三]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①;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译文三]
问治损的方法是怎样的?
然:肺脏虚损的,当补益其肺气;心脏虚损的,当调和其营卫,促使气血的正常运行;脾脏虚损的,当调节饮食,并保持起居饮食等的冷热适宜;肝脏虚损的,当疏肝解郁,以甘药和缓其中;肾脏虚损的,当补益其精气,这就是治疗虚损的方法。

[词解三]
①缓其中:缓是和缓的意思,因为肝主怒,其气急,而甘味是性缓的,所以和缓其中,就是用甘味来调和的治法。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又灵枢五味篇:“肝色青,宜食甘。”这些都是以甘味和缓其中的治法。


[原文四]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①。脉来如此,何以别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②,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③,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
名为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为虽能行,名曰行尸④。

[译文四]
问:脉搏有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跳动两次,一吸气的时间内跳动两次的;有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跳动三次,一吸气的时间内跳动三次的;有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跳动四次,一吸气的时间内跳动四次的;有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跳动五次,一吸气的时间内跳动五次的;有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跳动六次,一吸
气的时间内跳动六次的;另有在一呼气的时间内跳动一次,一吸气的时间内跳动一次的;有在两次呼气的时间内跳动一次,两次吸气的时间内跳动一次的;也有在一呼一吸的时间内跳动两次的。象这许多不同的脉搏情况,怎样去辩别和推断它所生的病症呢?
答:脉搏在一呼气时间跳动两次,一吸气也跳动两次,搏动的力量不大不小,是健康人的正常脉象。如一呼气脉跳动三次,一吸气脉跳也三次的,是刚刚开始得病的脉象,如表现属阳的寸部脉大、属阴的尺部脉小,主发生头痛目眩的病;若寸部脉小,而尺部脉大,主发生胸部烦满,呼吸短促的病。一呼气脉跳动四次,一吸气脉也跳四次的,是病势将要进展的脉象,如脉现洪大的,则有胸中烦躁满闷的苦楚,如脉象细沉的,主腹部疼痛;如脉现滑象的,是伤于热的病,脉象现涩的,是受了雾露等寒湿之气。如一呼气脉跳五次,一吸气也是跳五次的,阳亢阴虚,就当出现趋于危险的困倦状态,如脉现沉细的,病情在夜里加重,脉现浮大的,病情在白天加重;如搏动的力量不大不小的,虽有困倦,还可以治疗,假使发现大小不一,那就难治了。一呼气脉跳动六次,一吸气也跳动六次的,是预后不良的死脉,如脉现沉细的,死在夜间,脉现浮大的,死在白天。一呼气脉跳一次,一吸气脉跳一次的,称为损脉,病人虽然还能行走,但应当是卧床不起来的时间居多,所以会这样,是由于气血不足的缘故。两次呼气脉跳一次,两次吸气脉跳一次的, 叫做无魂,这种已没有魂的病人,当趋于死亡,即使还能勉强行走,也只能叫做行尸。

[词解四]
①呼吸再至:是指一呼一吸之间脉跳动两次,但在本句之前,原文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之句,脉动的次数和呼再至是相同的,所以滑伯文曾指出此句是衍文,本节据此仅将原文保留而不做语译。
②前大后小,根据寸关尺的部位,关之前为寸属阳,关之后为尺属阴,所以前是指寸部,后是指尺部,前大后小,病气在阳,会出现头痛目眩,相反的,前小后大,病气在阴,也就会出现胸满短气。
③其人当困:困是指热甚伤阴,使病人困倦,病势趋于危急的意思。因为一呼吸之间,脉跳动十次,可见热甚已极,耗伤阴液,由阴虚而陷于困倦,所以说其人当困。
④行尸:是形容病人生机已绝,濒于死亡,虽能勉强行走,实际上等于尸体在走一样, 所以叫行尸。


[原文五]
    上部有脉, 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 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也,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译文五]
关以上的寸部有脉,关以下的尺部无脉,若由于邪实壅阻,病人当呕吐,倘不呕吐的,则非邪壅,而是元气衰竭的现象,属于死症。相反的,寸部无脉,尺部有脉,病情虽现危险,仍不致为害,其所以会这样的,举个比喻来说,是因为病人有了尺脉,好象树木有了根本一样,在上的枝叶,虽
然已经枯萎,只要在下的根部生机尚在,仍会再生长的。脉有了根本,是表示病人还有元气,所以可以诊断为不是死症。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4楼#
发布于:2019-10-15 19:28
《难经》论脉·十五难

     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夏脉钩,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秋脉毛,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冬脉石,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图片:1.jpg


第十五难四季的正常脉和异常脉

[原文一]
     难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虽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译文一]
问:医经上说,春天的脉象是端直的弦脉,夏天是洪大的钩脉,秋天是浮虚的毛脉,冬天是沉坚的石脉,这些是四季当令的脉象呢?还是有病的脉象?
答:弦钩毛石各脉,都是四季当令的脉象,春天出现弦脉,是由于它所相应的肝脏,在五行中属于春旺的东方木,初春万物开始生长,树木还没有长出枝叶,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出濡弱而带长的形象,因此叫做弦脉。
夏天出现钩脉,是它所相应的心脏,在五行中属于夏旺的南方火,万物在夏季生长是最为繁荣茂盛的时候,树枝结满了果实下垂,绿叶成萌,都是向下弯曲象钩子一样,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来时疾速,去时迟缓,因而叫做钩脉。
秋天出现毛脉,是由于它所相应的肺脏,在五行中属于秋旺的西方金。这是万物生长到了终极,已届收成的季节,草木的花叶,都是到了秋天枯萎脱落,只有树枝还单独存在着,象人身上的亳毛一样,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象毛似的一样轻虛而带浮象,因此叫做毛脉。
冬天出现石脉,是由于它所相应的肾脏,在五行中属于冬旺的北方水。这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在隆冬的时候,水凝结的象石块一样,所以脉气来的时候,表现沉湍现而带滑,因而叫做石脉。以上这几种就是四季当令的脉象。


[原文二]
    如有变奈何?
    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①,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日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累累如环②,如循琅(1ang)玕(gan)③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④,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少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毛,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霭靄如车盖⑤,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⑥,如循鸡羽曰病;按之消索⑦,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实,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⑧,湍滑如雀之喙⑨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
    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故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译文二]
问:四季的脉象,如果有了变化,会出现怎样的形态呢?
答:春天的脉应该是弦脉,反常的,就是有病。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脉来轻浮虚软,好象摩循到飘动的榆树叶子,是正常的脉;若脉特别感觉到实而带滑,象摩循到坚硬的长竿一样,就是病脉,脉来急而有力,且特别坚强,如同刚张开的弓弦那样,即是死脉。春天的脉,由胃气精微而现弦象,是正常的脉象;如弦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弦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春天的脉,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夏天的脉应该是钩脉,反常的就是有病。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的,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脉来象连串如环的珠子,如象摩循到滑润的美玉,是正常的脉;若脉来特别感到快速,好象鸡在举足疾走一样,就是病脉;脉来前曲后直,轻取不柔,重按不动,如同把持带钩那样,即为死脉。夏天的脉,由胃气的精微而现钩象,是正常的脉;钩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钩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夏天的脉,也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秋天的脉应该是毛脉,反常的,就是有病。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的,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脉来轻盈浮大,象车子的盖顶一样,稍用力按,便现更大的,是正常的脉;不上不下,如摩循着轻虚的鸡毛那样,就是病脉;指按在脉上,只感到轻寂空虚,如同风吹动着羽毛那样的飘忽无定,散乱无根,即为死脉。秋天的脉,由胃气的精微而现毛象,是正常的脉;毛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毛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秋天的脉,也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冬天的脉应该是石脉,反常的,就是有病。若要问什么叫反常呢?回答说: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实而有力的,是太过的脉象,主外部有病;倘脉气来时的搏动,表现出虚而微弱,是不及的脉象,主内部有病。脉来寸部现大,尺部现小,上下成尖形,濡滑而象雀嘴样的,是正常的脉;若脉来象鸟啄食的接连不息,其中略带曲形,显现出钩多而胃少的,就是病脉,脉来长而软,象解开绳索那样的无力,而去时则急促有力,象以弓弹石一般,即为死脉。冬天的脉,由胃气的精微而现石象,是正常的脉;石象多而冲和的胃气少的,称为病脉;只有石象而没有冲和的胃气,便叫做死脉。因为冬天的脉也是以胃气为根本的。
胃是容纳切饮食物的器官,主要是供给养料,成为四季脉象动力的来源,所以春夏秋冬的脉膊,都以胃气为根本。因此,胃气的有无,可以影响到四季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轻重,也可以做为决定死生的重要关键。脾脏是主中州的,它的脉气平和,在正常的时候,不可能有特殊的形象,到了脾衰的时候,才会出现脉来象雀的啄食那样,又象水滴的下漏一样,这就是脾衰在脉象上的表现。

[词解二]
①厌厌聂聂:是形容脉来轻浮虚软的样子。吴昆说:“翮(he 鸟羽的茎状部分)翻之状,浮薄而流利也。”吕广说:“其脉之来,如春风吹榆叶,濡弱而调。”
②累累如环:累是连续不断的意思。环是圆环。也就是形容连串的珠子,象圆环一样的排列着。
③琅玨:是滑润的美玉,形容象珠子一样。
④前曲后居:是形容脉来全无冲和之气。前是指轻取。后是指重按。张景岳说:“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实牢而不动。”
⑤霭霭如车盖:霭霭这里作轻浮解。车盖,是车的顶棚。全句是形容浮大轻软的脉象。
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是指轻虚兼涩的脉象。不上不下,就是形容涩象。鸡羽,是形容象鸡毛的轻虚。
⑦消索:是衰落清寂的现象,也是形容脉象的空虚,浮而无根。
⑧上大下兑:.上是指寸部, 下是指尺部。兑与锐同,尖的意思。
⑨喙:是鸟的嘴。

[按语]
本难是说明四季正常脉象一春弦、夏钩、秋毛、冬石等的变化,是和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温、凉、寒、热等气候变化相应的。本难先介绍正常脉象,然后以常衡变,说明各种反常的脉象,指出四时的平脉、病脉、死脉,并特别强调了胃气的有无与多少,是辨别这三种脉象的关键,也是人体健康、生病或死亡的主要因素。胃气充盛的是平脉,胃气减少的是病脉,全无胃气的是死脉。所谓四季脉象以胃气为本,就是不论是哪一季节的脉象,都应以和缓为主,因脾胃居中,有胃气的脉都是和缓的,正如《灵枢●终始篇》所说:“谷气也,徐而和。”《素问●. 玉机真脏篇》说:“脉弱以滑,是谓有胃气。”《四诊抉微》更有较具体的描述说:“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长不短,应手中和。”由此可见,从本难的内容总的说来,就是脉诊不但要注意搏动的快慢大小,而且更重要的是注意各种脉象是否融和协调,也就是有无胃气的问题。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