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楼#
发布于:2019-11-25 17:45
4.木香槟榔丸(张子和) 一切实积。(《儒门事亲》
图片:1296656_3.jpg 【歌诀】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黄黑丑兼香附 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 泻痢食疟①用咸宜 【词解】①食疟:疟疾的一种,由饮食不节,营卫失和所致,症见善饥不能食,食后支满,腹大善呕,寒热交作等。 【组成】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莪术)黄连各一两(各3克) 黄柏 大黄各三两(各6克) 香附子 牵牛各四两(各10克) 【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6克),食后生姜汤下。 【功用】攻积泄热,行气导滞。 【主治】痢疾、食积。症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方析】饮食积滞内停,生湿蕴热,肠胃热结,或痢疾,为本方主证。大便不通,气机阻滞,故脘腹胀痛,或里急后重,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大黄、黑丑攻积导滞,泄热通便,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泻火,燥湿止痢,为臣药。木香、槟榔、青皮、陈皮、香附行气导滞,消除胀满或里急后重,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滞,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下、清热、行气、活血并用,共奏泄热攻积,行气导滞之功。 |
|
46楼#
发布于:2019-11-25 18:40
5.枳实导滞丸(李东垣) 湿热积滞。(《内外伤辨惑论》)
图片:u=1762083499,1544229900&fm=26&gp=0.jpg 【歌诀】 枳实导滞首大黄 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① 若还后重兼气滞 木香导滞加槟榔 【词解】①攘:攘(rǎng音壤) 排除。 【组成】大黄一两(9克) 枳实 神曲各五钱(各9克)茯苓 黄芩 黄连 白术各三钱(各6克) 泽泻二钱(6克) 【用法】研为细末,用蒸饼泡成糊,和药末做成梧桐子大药丸,每服五十至九十丸(6—9克). 温水送下。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症见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析】湿热食积,阻滞肠胃,为本方主证。积滞内停,气机壅滞,故脘腹胀痛,为次要症状。食积不化,湿热内停,也可见泄泻下痢。方中大黄攻积泻热,使积滞从大便出,为君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臣药。枳实行气导滞,消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白术、茯苓、泽泻 健脾利湿,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积导滞,清热祛湿,诸 证自愈。本方泄泻、下利,为“通因通用”法。 【附方】木香导滞丸枳实导滞丸加木香、槟榔而成, 可治兼有后重气滞的湿热积滞证。 |
|
47楼#
发布于:2019-11-25 18:43
6.温脾汤(孙思邈) 温药攻下。(《备急千金要万》)
图片:下载 (4).jpg 【歌诀】 温脾附子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大黄五两(15克) 当归 干姜各三两〔各9克)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症见便秘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析】寒积停滞为本方主证。脾阳不足,难达四末,故见手足不温,为兼证。方用附子温补阳气,祛除寒邪;大黄攻积泻下,二药相合,共成温下之功,为君药。干姜助附子温中祛寒,芒硝助大黄泻下攻积,共为臣药。当归、人参益气养血,顾护正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为攻下冷积之良方。 |
|
48楼#
发布于:2019-11-25 18:48
7.蜜煎导法(张仲景) 胃腑实满。(《伤寒论》)
图片:u=2395847850,3797715953&fm=26&gp=0.jpg 蜜煎导法通大便 或将猪胆灌肛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 阳明无热勿轻攻 【组成】食蜜七合(140克) 【用法】将蜂蜜放在铜器内,用微火煎,时时搅和,不能发焦,等煎至可用手捻作时取下,稍候,乘热做成手指粗,两头尖,长二寸左右的锭状物。用时塞入肛门。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液不足,大便燥结。 【方析】津伤便秘为本方主证。一味蜂蜜润肠通便。对于内无热邪之虚性便秘,可用此法,免伤胃气。 【附方】猪胆汁导法,是将大猪胆一枚,和醋少许,另用一细竹管修削干净,并将一端磨滑,插入肛门,然后将已混合好的胆汁灌入肛中,可润燥通便。 |
|
49楼#
发布于:2019-11-25 18:56
增辑
1.芍药汤(张洁古) 痢下赤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图片:u=3344636438,4139925589&fm=26&gp=0.jpg 【歌诀】 芍药芩连与锦纹① 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 枳壳加之效若神 【词解】①锦纹:大黄之又名。 【组成】芍药一两(5克)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各9克) 大黄三钱(6克) 木香 槟榔甘草各二钱(各5克) 官桂一钱半(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调纠气血。 【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脉弦滑数。 【方析】湿热壅滞肠中为本方主证。积滞不通,气机不畅,故里急后重;湿热熏蒸肠中,气血不和,故下痢赤白,均为次要症状。方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苦寒止痢,治湿热成痢之本,为君药。臣以大黄泻热祛积,清肠除瘀,为“通因通用”之法,助君药止痢。芍药调和气血,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调气以除后重;当归、肉桂行血则脓血自愈二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祛,气血和,积滞除,痢疾自愈。 按:本方为清肠止痢常用方,故现在《方剂学》中多归入清热剂中。 【附方】导气汤(《证治准绳》)是本方去甘草、肉桂,加入枳壳三钱(9克)而成。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里急后重,便脓血,脘腹作胀弋滞较重者。 |
|
50楼#
发布于:2019-11-25 19:01
2.香连丸(杨士瀛) 赤白痢。(《兵部手集方》)
图片:u=3603135105,3883078033&fm=26&gp=0.jpg 【歌诀】 香连治痢习为常 初起宜通勿遽①尝 别有白头翁可恃 秦皮连柏苦寒方 【词解】①遽: 遽(jàu),音距,急,仓猝。 【组成】黄连(用吴茱萸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二十两(600克)木香四两八钱八分(145克) 【用法】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或按比例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脓血相兼,里急后重 【方析】大肠湿热,积滞内停,为本方主证。方用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君药。木香行气止痛,为佐药。 【附方】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二两(15克) 黄柏 黄连 秦皮各三两(各12),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gang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
|
51楼#
发布于:2019-11-25 19:05
3.更衣丸 津枯便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图片:u=3232255951,2742386622&fm=26&gp=0.jpg 【歌诀】 更衣利便治津干 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 大黄枳朴蜜和团 【组成】朱砂五钱(15克) 芦荟七钱(21克) 【用法】滴好酒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 (3-6克),温水送服。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肠胃津伤。症见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 【方析】肠胃燥结为本方主证。肝火偏旺,故心烦易怒,为其兼证。方用芦荟苦寒润下,兼泻肝火,为君药。朱砂性寒下达,清心安神,为臣药。 【附方】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二升(20克)芍药半斤(9克) 枳实半斤(9克) 大黄—斤(l2克) 厚朴一尺(9克) 杏仁一升(9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功用: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
|
52楼#
发布于:2019-11-25 19:12
四、涌吐之剂
四、涌吐之剂
涌吐之剂,即涌吐剂。是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方剂,用于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证。涌吐剂主要使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毒物,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从口中吐出,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涌吐剂作用迅猛,易伤胃气,应中病即止,年老体弱、孕妇产后当慎用。 1.瓜蒂散(张仲景) 痰食实热。(伤寒论) 图片:01300000121401121418782271460_s.jpg 【歌诀】 瓜蒂散中赤小豆 或入藜芦郁金凑 此吐实热与风痰 虚者参芦一味勾 若吐虚烦栀子豉 剧痰乌附尖方透 古人尚有烧盐方 一切积滞功能奏 【组成】瓜蒂一分(1克) 赤小豆一分(l克) 【用法】将二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一3克,用豆豉9克煎汤送服。不吐者,用洁净翎毛探喉取吐。 【功用】涌吐痰涎宿食。 【主治】痰涎宿食,壅滞胸脘。症见胸中痞硬,懊侬不安,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寸脉微浮者。 【方析】痰涎、宿食停于上脘为本方主证。方用瓜蒂味苦,善吐痰涎宿食,为君药。赤小豆味酸,祛湿除烦,为臣药。佐以豆豉煎汤调服,宣解胸中邪气,并可和胃。方中瓜蒂苦寒有毒,易于伤胃,非形气俱实者慎用。若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必须涌吐时,可用人参芦一、二钱(3—6克) 研末,开水调服催吐。 【附方】(1)三圣散(《儒门事亲》) 防风 瓜蒂各三两(5克) 藜芦或一两,或半两,或一分(3克),研成细末,每次用热水煎服五钱(l克) 取吐。还有一方瓜蒂、郁金共研细末,用韭汁调服后,再用鹅翎探吐。 功用:涌吐风痰。 主治: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歪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者。 (2)栀子豉汤(《伤寒论》) 栀子 香豉各三钱(9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除烦。 主治:身热懊浓X,虚烦不眠,胸脘痞满,按之软而不硬,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红,苔微黄者。 (3)乌附尖方 乌头和地浆水(在土地上掘一坑,将水倒入,搅拌后澄清,取上层清水即得,有解毒作用)煎服。 功用:涌吐痰涎。 主治:寒痰食积,壅塞上焦者。 (4)烧盐方(《备急千金要方》) 食盐。将盐用开水调成饱和盐汤,每服2000ml,服后探吐,以吐尽宿食为度。 功用:涌吐宿食。 主治:宿食停滞,或干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心烦满者。 |
|
53楼#
发布于:2019-11-25 19:17
2.稀涎散(严用和) 吐中风痰。(《济生方》)
图片:u=1868279348,263848242&fm=26&gp=0.jpg 【歌诀】 稀涎皂角白矾班 或益藜芦微吐间 风中痰升人眩仆 当先服此通其关 通关散用细辛皂 吹鼻得嚏保生还 【组成】猪牙皂角四挺(15克) 白矾一两(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2--3克温水调下。 【功用】开关涌吐。 【主治】中风闭证。症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发,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 除滑实有力者。 【方析】中风痰厥为本方主证。方用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白矾能化顽痰,二药合用,具有显著稀涎作用。 【附方】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用皂角、细辛共研细末,吹入鼻中。 功用:通关开窍。 主治:突然昏倒,气闭不通的实证。 |
|
54楼#
发布于:2019-11-25 19:23
五、和解之剂
五、和解之剂
和解之剂,即和解剂。是采用调和方法,用以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病证的方剂。和解剂原为张仲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时,不可发汗,不可泻下,不可涌吐,而只可用和解一法表里同治而得名。后世认为肝脾不和与寒热错杂证,用药治疗必须多方面照顾,故也归入和解剂。中医有“疟属少阳”之说,故治疟方也纳入本剂。和解剂虽然用药较为平和,但终为祛邪而设,辨证认病有一定标准,切不可盲目使用本类方剂。 1.小柴胡汤(张仲景) 半表半里和解。(《伤寒论》) 图片:u=3540849936,106809096&fm=15&gp=0.jpg 【歌诀】 小柴胡汤和解供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组成】柴胡半斤(12克)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各9克) 半夏半升(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弘少阳证者。 【方析】邪入少阳为本方主证。胆热犯胃,失于和降,故见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为次要症状。方用柴胡疏邪透表,轻清升散,为少阳经专药,为君药。黄芩苦寒泻火,善清胆经,与君药相配,一治半表之邪,一清半里之热,为臣药。人参、生姜、大枣益胃气,和营卫,扶正祛邪,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胃,为使药。诸药合用,清透同用,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是一首代表方剂. |
|
55楼#
发布于:2019-11-26 22:13
2.(张仲景) 阳症热厥。(《伤寒论》)
图片:下载 (5).jpg 【歌诀】 四逆散里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邪成厥逆 敛阴泄热平剂扶 【组成】炙甘草 柴胡 芍药 帜实各十分(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证热厥,手足厥逆,但上不过肘,下不过膝,久按则有微热,脉弦。(2)肝脾不和,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方析】热厥乃由热邪入里,阳气被郁,不达四肢而致。或肝气内郁,阳气不得发越,亦可成气厥,症见手足厥逆。本方也常用于肝脾不和,泄利下重之证。方用柴胡升阳透邪,舒肝解郁,为君药。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同用以升降气机,调和肝脾,为臣药。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用,照顾肝之本性“体阴用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去邪解郁.肝脾调和,清升浊降,气血畅达。 |
|
56楼#
发布于:2019-11-26 22:20
3.黄连汤(张仲景) 升降阴阳。(《伤寒论》)
图片:下载 (1).jpg 【歌诀】
黄连汤内用干姜 半夏人参甘草藏 更用桂枝兼大枣 寒热平调呕痛忘 【组成】黄连 炙甘草 桂枝各三两(各3克) 人参二两(3克) 半夏半升(9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寒热平调,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方析】胸中有热,胃中有寒,为本方主证。胃失和降,故见呕吐,为次要症状。方中黄连泻胸中之热,为君药。干姜、桂枝温胃中之寒,与黄连同用,使寒热调和,为臣药。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益气和中,升降复常,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使寒散热消,升降复常,诸证自愈。 |
|
57楼#
发布于:2019-11-26 22:22
4.黄芩汤(张仲景)。 太阳少阳合病下利。(《伤寒论》)
图片:u=3960645035,2407220959&fm=26&gp=0.jpg 【歌诀】 黄芩汤用甘芍并 二阳合利枣加烹 此方遂为治痢祖 后人加味或更名 再加生姜与半夏 前症兼呕此能平 单用芍药与甘草 散逆止痛能和营 【组成】黄芩三两〔9克〕 芍药 甘草各二两(各 6克)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肠止痢。 【主治】泄泻或下痢脓血,身热不恶寒,心下痞,腹痛,口苦,舌红苔腻,脉弦数。 【方析】湿热痢疾为本方主证。湿热阻滞,气血不和,故心下痞,腹痛,为次要症状。方中黄芩清热燥湿,为君药。白芍、大枣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益气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为治疗热痢腹痛之良方,有“治痢祖方”之称。 【附方】(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是本方加半夏三钱(9克) 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止利,降逆止呕。 主治:黄芩汤症兼见呕吐痰水者。 (2)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芍药三两(9克) 甘草二两(6克)。 功用:缓急止痛。 主治:胃气不和腹中痛,或误汗后脚挛急等。 |
|
58楼#
发布于:2019-11-26 22:25
5.逍遥散 散郁调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图片:下载 (2).jpg 【歌诀】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劳奇 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 当归 芍药 白术 柴胡各一两(各9克)炙甘草半两(4.5克) 【用法】加烧生姜一块切破, 薄荷少许,水煎服。亦有丸剂,每日2次,每次6一9克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脾虚血虚。症弘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囗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ru房胀痛,脉弦而虚。 【方析】肝郁血虚为本方主证。脾虚不运,故神疲食少,脉虚无力,为兼证。方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与柴胡配用,补肝体养肝血,助肝用行气郁,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烧生姜健脾益气;薄荷助柴胡散肝郁,透郎热,共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肝血得养,肝脾同调,气血兼顾, 【附方】加味逍遥散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丸”,或“丹栀逍遥丸”,临床多用于肝郁血虚有热所致的月经不调,以及经期吐衄等。 |
|
59楼#
发布于:2019-11-26 22:27
6.藿香正气散(丸) 辟一切不正之气。(《太平惠民和剂局万》)
图片:下载 (3).jpg 【歌诀】 薷香正气大腹苏 甘陈苓术朴洱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 感伤风瘴并能驱 【词解】岚瘴:岚瘴(lná zhàng)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各一两(各5克)半 夏曲 白术 陈皮 厚朴 苦桔梗各二两(各10克) 藿香三两(15克) 炙甘草二两半(12克)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如作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1)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胸脘痞满闷胀,舌苔白腻。(2)霍乱以及感受不正之气。 【方析】暑季感寒为本方主证。内伤湿滞,脾胃不和,故胸脘痞闷,苔腻,为兼证。方中重用藿香辛温解表,芳香化湿,升清降浊,为君药。紫苏、白芷既助君药表散风寒,又可理气化湿,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半夏曲、陈皮、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和胃止呕,畅中除满;桔梗宣利肺气,载药上行;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解表化湿,升清降浊,为夏季常用方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