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注解研习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26509回复:81

《黄帝内经》注解研习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10-12 19:48

   

图片:1.jpg

黄帝内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书里面到底有什么呢!古代的人都称《黄帝内经》是古代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的神奇之处究竟在哪里呢!他对我们的健康人生能带来怎样的帮助呢!我们一起学习《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怎么学习才能入门?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黄帝内经怎么学习才能入门?对中医有兴趣,想了解中医的理论,因为黄帝内经就是中医的理论源泉,但是无中医底子,有什么办法可以深入学习黄帝内经?对黄帝内经有个大概的理解和认识?在看本文之前,请各位读者自问,是否觉得黄帝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长大后霸气指点江山,待到功成后,后羽化登仙,简直只能仰视的人物呢?

也许读完本文后,你会发现我们需要的是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大家都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很牛的书,那么这本书牛在哪里呢?《黄帝内经》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完整的思维体系,是一部气灵医学的细化之作。世间万物无非能量和信息的聚合体能量属性称之为气,信息属性称之为灵,阴阳化而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疾病的来源亦是如此。内经中的阴阳学说,其实就是一个气灵相感的数理模型。所以它在万事万物中,都可以普逼应用,既然如此,就可以从气灵角度来观察人的生命现象,并解读人体的健康和疾病。读通读透内经,即能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揭开上古文明的密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读黄帝内经三不要

第一、不要枬其神秘玄幻化;潜意识一直告诉自己很难很玄幻,能读好吗?

第二、不要曲解,从前后文里找依据互相印证。是最好的的方法;最怕刻舟求剑,拿个套子什么都往里装。

第三、不需要太多的参考书,这是从自己的经验中而来,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不知所云,如果要找参考资料,古天文学知识是唯一的通道。

三、黄帝是不是很牛呢?
          (1)黄帝是个普通人
其实从第一篇来看,黄帝似乎是个很普通的人,小时候会说话,幼年时候会学习,长大后是一个诚实聪明的青年,现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黄帝是一个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健全的男性而已。

   (2)黄帝牛在哪里

他喜欢提问题,而且所提到的问题涉及到的时空跨度非常大。黄帝向岐伯提问,不是问他自己个人的问题,而是为当时那个时代的所有人而提问。

   (3)大家一起来学习

从经文里看,黄帝虽为托名,作者的思想里是没有鬼神和血统一说的。黄帝能做到的,任何人都能做到,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经文里找到验证:“传至万民而乐享天年,不为疾病所所以黄帝的境界任何一个普通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这也是这本书明确提示过我们的。
如果给子孙后代留一本谁都读不懂的书,你会这么做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学黄帝内经,不知不觉的你就会走入先贤博大慈爱的胸怀当中去,这就是黄帝内经会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改变。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沙发#
发布于:2019-11-20 13:59
下卷 灵枢篇 九针论第四十五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说明九针的原理,九针名字的由来,以及如何对应关系。
二、解释针的长短划分标准。
三、详细讲解人的形体是怎样与自然界的九野相应。

【原文】
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①。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②。
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③数焉,以针应数也。
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④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⑤,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
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氂⑥,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窍⑦,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合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
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⑧也。八正⑨之虚风⑩,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
岐伯曰:一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间气。三曰提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六曰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之法也。
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
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于灸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喝,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形。
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五并: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
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五脏气所恶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矣,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以味发于气,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喑;阳入之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注释】
①始于一而终于九:从一开始,到九终止。指一切事物由少到多的自然发展规律。
②九以法野:野,是分野的意思。古代九州区域的划分叫做九野。
③黄钟:六律之一,古代矫正音律的一种乐器。
④盖:又叫华盖,指封建帝王专用的车盖或者伞。五脏中肺脏的部位最高,覆盖其他脏腑之上,形状如伞盖,所以说肺为五脏六腑之盖。
⑤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音,指五音。冬至阴极阳生,月建在子;夏至阳极阴生,月建在午。
⑥氂(máo):马尾长而有韧性的毛。
⑦星者,人之七窍:北斗有七星,多以此为典例。天有七星,比拟人有七窍,可以引申为天空星辰密布,人身空窍也很多。
⑧八节:概括通身关节的意思。
⑨八正: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⑩虚风:贼风,指四时反常的气候。
淫邪:指邪气过盛,蔓延为害。
綦针:指缝纫用的长针。
九野:指九宫的位置。
大禁:大,普遍;禁,指禁忌针刺的日期。
熨引:指用药温熨导引。
针石:石针,通常称砭。为古代切刺皮肤,排脓放血的手术工具。
醪药:即药酒。
淡入胃:甘及薄为淡,属土。五谷都具淡味,而受纳于胃。
五劳:指劳逸过度,积久形成的五种劳伤。
裁:节制的意思。
转:搏结的意思。
癫疾:指头部疾患,如头痛、眩晕等。
表里:指内外阴阳的相互联系。阳经行于身体外侧,主表;阴经行于身体内侧,主里。

【译文】
黄帝说:听你讲解九针方面的学问后,觉得其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其中有些我还不能彻底领悟,请问九针的原理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岐伯说:九针是根据天地的大数而定的,它从一开始,到九终止。所以一数取法于天,二数取法于地,三数取法于人,四数取法于四时,五数取法于五音,六数取法于六律,七数取法于七星,八数取法于八风,九数取法于九州的分野。
黄帝说:针和九个数字是怎样相对应的呢?岐伯说:古代圣人发明了天地的数理,从一到九为基本数,所以据此建立了九州的分野。若将九与九相乘,九九八十一,便创立了黄钟之数,九针正与此数相应。
一数应于天,天属阳。五脏中与天相应的是肺脏,因肺在脏腑中的位置最高,覆盖着五脏六腑,犹如天覆盖万物一样。人体在外的皮肤,也是属于阳分的浅表部,针对这种浅表的病症,制造了九针,其针头大,针尖锐利如箭头,利于浅刺而不致深入肌肉,仅取其通调肌表的阳气,排出邪气。
二数应于地,在人体与脾相应。脾属土而外主肌肉,为治疗肌肉的病症,制造了圆针,其针身硬直如圆柱,针尖椭圆如卵,用以治疗邪侵肌肉的病,而不致损伤肌肉,如果肌肉受伤过度,就会使脾气竭绝。
三数应于人。由于人的成长和生存依赖血脉的不断运行,所以为了治疗血脉的病症,制造了九针,其针身大,针尖圆面微尖,可用来按摩脉络,而不致刺入皮肤、陷入肌肉,能使气血流通,充实正气,排出邪气。
四数应于四时。四时八方的风邪,侵入人体的经脉中,会导致顽固的病症。为了治疗这种顽固的疾病,制造了锋针,其针身长直似圆柱,针尖锋利,可用来泄除热邪,刺络放血,从而消除固疾。
五数应于五音。五音的五数,位于一和九两个数之间,在九宫数中,一代表冬至一阳初生之时,月建在子。九代表夏至阳气极盛之时,月建在午,五在二者中间。如果人体阴阳相离,寒热相争,两气搏聚,就会使气血滞而不散,发为痈脓。正是为了治疗这类病症,制造了铍针,其针尖扁而锋锐如剑,可用来刺破痈疽,排除脓血。
六数应于六律。六律高低有节,协调阴阳四时,与人体的十二经脉本配合。当虚邪贼风侵袭人体的经络时,就会引起突发性的痹症。为治疗这类病症,制成了圆利针,其针尖如长毛,圆而且锐,针身略粗,用以治疗急性病症。
七数应于七星,与人体的七窍相应。若外邪侵入经脉,就会产生痛痹,使邪气潜藏于经络中。为治疗这类病症,制成了毫针。其针尖纤细如蚊虻的嘴,针刺时要静候其气,慢慢地进针,轻微地提插,留针时间要长,使正气得以充实,邪气得以消散。出针后还要注意调养身体。
八数应于八风,与人体上下肢的八节相应。如四时八节的虚邪贼风侵袭人体,并侵入人体的骨缝、腰脊关节及腠理之间,就会造成邪气深着的痹症,为治疗这类病症,制成了长针,这种针针身较长,针尖锋利,用来治疗邪深日久的痹症。
九数应于九野,人体的关节骨缝和皮肤之间相应,当邪气侵淫深入,流注充溢于人体时,就会出现风水浮肿、水液留滞、关节肿大的病症。为治疗这类病症,制成了大针,其针形如杖,针身粗大,针锋微圆,以通利关节、运转大气,排泄关节内积滞的水汽。
黄帝说:针的长短,有一定的划分标准吗?
岐伯说:镵针模仿巾针制成,其针头大,在距离针的末端半寸左右,就尖锐突出,状如箭头,针长一寸六分,主治热在头、身的疾病,用来浅刺皮肤泻去热邪;圆针,模仿絮针制成,其针身硬直且为圆形,针头椭圆如卵,长一寸六分,主治邪在分肉之间的疾病,可作按摩之用;提针,模仿黍粟制成,其针头圆而微尖,针长三寸半,主要用来按摩经脉,使气血流通,排出邪气;锋针,也是模仿絮针制成的,针身硬直为圆柱形,针尖锐利,长一寸六分,用于泻热、放血;铍针,模仿宝剑的剑锋制成,宽二分半,长四寸,主治较大的痈脓,寒热相争的病症,用来切开痈排脓;圆利针,针形细长如毛,针尖稍大,针身稍小,用于深刺,长一寸六分,主治痈症和痹症;毫针,针形纤细如毫毛,长一寸六分,主治邪在络的寒热痛痹等病;长针,模仿綦针制成,长七寸,主治邪深病久的痹症;大针,模仿锋针制成,但针锋微圆,针身粗大,长四寸,主治因关节间积水而浮肿的病症。以上所述,就是九针的形状及大小长短的法度。
黄帝说:请你详细讲解一下人的形体是怎样与自然界的九野相应的?
岐伯说:请让我说明身形与九野相应的情况。左足应于立春艮宫即东北方,在日辰正当戊寅、己丑;左胁应于春分震宫即正东方,在日辰正当乙卯;左手应于立夏巽宫即东南方,在日辰正当戊辰、己巳;前胸、咽喉、头面应于夏至离宫即正南方,在日辰正当丙午;右手应于立秋坤宫即西南方,在日辰正当戊申、己未;右胁应于秋分兑宫即正西方,在日辰正当辛西;右足应于立冬至乾宫即西北方,在日辰正当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于冬至坎宫即正北方,在日辰正当壬子;六腑和肝、脾、肾三脏,都在膈下腹中的部位,应于中宫,其大禁的日期,为太一移居中宫所在之日,以及各戊己日。掌握了人体的九个部位与九个方位的相应关系,就可以测知八方当令节气的所在,及其与人体上下左右相应的各个部位。身体某处患有痈肿的,若要进行治疗,切不可在与其相应的时日里切破排脓,这就叫做天忌日。
形体安逸而精神苦闷的人,其病大多发在经脉,治疗时宜用艾灸和针刺;形体劳苦,但精神快乐的人,其病大多发于筋,应当用温熨和导引的治法;形体安逸、精神愉快的人,其病大多发在肌肉,治疗时要用针刺和砭石;形体劳苦,精神也苦闷的人,其病多发在咽喉,宜用味甘的药物调治;屡受惊恐,但筋脉气血通畅的,其病多发为肌肉麻痹不仁,治疗时要按摩和用药酒的方法。这就是五种形志之人生病时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治法。
五脏之气失调,各有其所发主的病症:心主噫气,肺主咳嗽,肝主多语,脾主吞酸,肾主呵欠。
六腑之气失调,也各有其主的病症:胆为怒,胃为呃逆,大肠小肠为泄泻,膀胱为遗尿,下焦为水肿。
五味入胃,各有其归属的脏腑: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称为五入。
五脏的精气相并,各有其所发生的病症:精气并于肝则肝气抑郁而生忧虑,并于心则喜笑,并于肺则悲泣,并于肾则善恐,并于脾则畏惧。
五脏之气所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五脏化生五液:心主汗液,肝主目液,肺主涕液,肾主唾液,脾主涎液。
五种由于劳逸过度而造成的损伤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则伤筋。
五味也各有所走向: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称为五走。
饮食的五裁:病在筋的,不能多食酸味;病在气的,不能多食辛味;病在骨的,不能多食咸味;病在血的,不能多食苦味;病在肉的,不宜多食甘味。即使素有嗜好而想多吃,也不可吃得过多,必须自己注意加以节制。
五脏之发病:阴之为病,发骨疼等;阳之为病,多发血痹等;五味为痹,发于气不调;阳虚之病发于冬,阴虚之病发于夏。这就是所谓五发。
邪扰五脏所致的病变:邪气进入阳分,阳热炽盛则病狂;邪气进入阴分,阴寒过盛则为血痹;邪入阳分,抟而气上逆不下,就会引起头痛、眩晕之类病症。病邪进入阴分,搏聚不去而为哑,病邪由阳进入阴,则病势趋于静;病邪由阴出于阳,则易发怒。
五脏各有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和精。
五脏的功能各有所主:心主血脉,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
阳明经多血多气,太阳经多血少气,少阳经多气少血,厥阴经多血少气。所以说在针刺治疗时,阳明经宜出气出血;太阳经宜出血,不宜出气;少阳经宜出气不宜出血;太阴经宜出血不宜出气;厥阴经只可出血,不可出气;少阴经只可以出气而不适合出血。
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间的关系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之间的关系为: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互为表里,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
心经互为表里。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板凳#
发布于:2019-11-20 13:50
下卷 灵枢篇 论疾诊尺第四十四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论述了诊尺肤的范围及其诊断价值。说明从尺肤的滑涩、大小、寒热等不同变化,以“从外知内”的原理,可以了解疾病虚实,寒热的属性,表里、上下的部位等。
二、观察眼睛所现的五色,可以了解病属何脏;从目中赤脉延伸的方向,以了解目痛病属何经;从赤脉出现在瞳子上的多少,以预测寒热病死期的长短。
三、简述龋齿、黄疸、妊娠等的诊断方法,以及血脉变化在诊断上的价值。
四、运用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说明四时寒暑往复的变化,由于四季各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受邪后至下一季节,可以产生不同的病变。

【原文】
黄帝问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亻亦,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泆饮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①,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
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夺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悗有加,立死。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②,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
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③,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
故曰: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澼,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

【注释】
①炬然:高热灼手的意思。
②脉:这里指赤脉。
③赤瓣飧泄:赤,做“青”讲。指大便如瓣状,色青,为消化不良的表现。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不用望色、切脉的方法,而单独依靠诊查尺肤,就能说出所患之病,从外在的表现推测内在的变化,诊尺肤的方法怎样呢?岐伯说:诊察尺肤的紧急或弛缓、高起或瘦削、滑润或涩滞表现,以及肌肉的坚实或脆弱,即可确定属于哪种疾病了。
看到病人眼眶下凹陷处,有轻微浮肿,好像刚刚睡醒起床的样子,颈部人迎脉搏动,时时作咳,若用手按压患者手足,被按之处深陷不起的,这是风水肤胀的症候。
尺之皮肤滑而不涩目光泽的,是风病;尺部肌肉松软柔弱的,是身体困倦、四肢懈怠的“解亻亦”病,喜好睡眠,肌肉瘦削的,是寒热时发,不易治愈;尺之肌肤滑润如膏脂的,是风病;尺之肌肤涩滞不滑的,为血少营虚的风痹病;尺之肌肤粗糙不润像干枯鱼鳞的,是脾土虚衰、水饮不化的“痰饮”病;尺之肌肤灼热,脉盛大而躁动的,是温病,若脉显盛大但不躁动而现滑利的,是病邪将被驱出,正气渐复,为病将痊愈之象;尺之肌肤寒冷而脉小的,是泄泻与气虚的病;尺之肌肤高热灼手,先发热后发冷的,属寒热往来一类的疾病;尺之肌肤先觉寒冷,久按之后感觉发热的,也是寒热往来一类的疾病。
肘部皮肤单独发热的,候腰以上部位发热;手腕部皮肤单独发热的,候腰以下部位发热;肘前部单独发热的,候肩背部发热;肘后部单独发热的,候肩背发热;臂之中部单独发热的,候腰腹部发热;肘后缘以下三四寸的部位发热的,肠中有虫;手掌发热的,候腹中发热;手掌发凉的,候腹中发凉;手鱼际白肉有青色血脉的,是胃中有寒。
尺之肌肤高热炙手,项部人迎脉大的,属热盛,当主失血;尺肤坚大,而脉小甚的,则见于气虚,若加有烦闷现象,会立即死亡。
目见赤色的病在心,见白色的病在肺,见青色的病在肝,见黄色的病在脾,见黑色的病在肾,黄色而兼见其他色而不能辨明的,主病在胸中。
诊察目痛,有赤色的络脉从上向下的,属于太阳经的病;从下向上行的,属于阳明经的病;从目外向内行走的,属于少阳经的病。
诊察有寒热往来的病时,如果目中有赤脉从上向下贯瞳子,见一条赤脉的,一年死;见一条半赤脉的,一年半死;见两条赤脉的,两年死;见两条半赤脉的,两年半死;见三条赤脉的,三年死。
诊察龋齿痛时,按压阳明之脉,有病变的部位必单独发热,病在左侧的左侧热,在右侧的右侧热,在上的上热,在下的下热。
诊察络脉时,若皮肤多赤色络脉的多属热症,多青色的多属痛症,多黑色的是久痹,若赤、黑、青皆多而兼见的,为寒热病,身体疼痛。
面色微黄,牙齿垢黄,指甲上也现黄色的,是黄疸病。若嗜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有涩象的,不嗜饮食。
患病之人,在手桡骨部位的寸口脉和颈部的人迎脉小大以及浮沉相等的,为难治之病。女子手少阴心脉动甚的,为怀孕的征象。婴儿有病时,其头发都向上竖起的,必定死亡。若耳部络脉色青而隆起的,主抽搐腹痛。大便青绿色有乳瓣,泄下完谷不化,再加之脉小弱,手足寒冷的,其病难治;若泄泻脉大,手足温暖的,易治。
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寒暑往复,其规律是阴盛至极则转变为阳。阳盛至极则转变为阴。阴性主寒,阳性主热。
所以寒到一定程度就会变热,热到一定程度就会变寒。因此说寒能生热,热能生寒。这是阴阳变化的道理。所以,冬天感受了寒邪不立即发病,到了春天就会发生温热病;春天感受了风邪不即发病,到了夏天就发生泄泻、痢疾病;夏天感受暑邪不即发病,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天感受了湿邪不即发病,到了冬天就发生咳嗽病。这是由于四季气候不同,依春、夏、秋、冬的顺序而发生的各种疾病。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地板#
发布于:2019-11-20 13:49
下卷 灵枢篇 官能第四十三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说明针刺必须知道形与气的关系,注意左右、上下、阴阳、表里以及各经气血的多少、运行的顺逆、出入流注交会等,以便取穴针治。
二、掌握五输穴的生理状况,以及阴阳五行、四时八风、五脏六腑等理论,并结合面部的气色,以断定病变的性质和病灶所在。
三、说明凡是太寒在里、阴阳俱虚,以及经气下陷等症,都宜用灸治。
四、说明针刺补泄的手法。
五、说明带徒的原则,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性情、志趣和特点,分别传授不同的技术。特别对徒弟要慎重选择,提出: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传。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矣不可胜数,余推而论之,以为一纪①。余司诵之,子听其理,非则语余,请其正道,令可久传后世无患,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岐伯稽首再拜曰:请听圣王之道。
黄帝曰:用针之理,必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行之逆顺,出入之合,谋伐有过。知解结,知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通于四海。审其所在,寒热淋露以输异处,审于调气,明于经隧,左右肢络,尽知其会。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审于本末,察其寒热,得邪所在,万刺不殆。知官九针,刺道毕矣。
明于五俞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条理。言阴与阳,合于五行,五脏六腑,亦有所藏,四时八风,尽有阴阳。各得其位,合于明堂,各处色部,五脏六腑。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②。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上下者,引而去之;视前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过于膝,下陵三里。阴络所过,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不知所苦,两蹻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针论毕矣。
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观百姓,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露,遇岁之虚③,救而不胜,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针意。法于往古,验于来今,观于窈冥,通于无穷。粗之所不见,良工之所贵。莫知其形,若神仿佛。
邪气之中人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
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用针之要,无忘其神④。
雷公问于黄帝曰:针论曰: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传?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雷公曰:愿闻官能奈何?黄帝曰: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传,此之谓也。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注释】
①以为一纪:古人以理清使之不乱叫做纪;以为一纪,就是通过整理,使之系统。
②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膈的上下有不同的脏器,应该知道病气所在,以进一步知晓具体什么脏器的病变。
③岁之虚:指岁气不足出现的反常气候,如春天不温暖,冬天不寒冷等。
④用针之要,无忘其神:指用针的关键在于调养神气、推动生机,以扶正祛邪。

【译文】
黄帝对岐伯道:我听你讲解九针的学问已经很多了,是难以计数的,这些内容经过我详细的推究和考证,已经把它概括为一个系统的纲要。我现在亲自读一下,你听了其中的理论后,有不对的就告诉我,并加以修正,使它得以流传后世而不被遗忘,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就传授给他,不合适的人就不必和他说。岐伯恭敬地一拜后说:让我来恭听这些高深的道理吧。
黄帝说:针刺治病的原理在于,必须知道病症邪气所在的部位,辨别分清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的多少、脉气在全身运行的逆顺情况,血气出入交会的腧穴,才能根据病情作出适当的治疗。应懂得如何排解结聚,了解补虚泄实的手法,以及各经经气上下交通的腧穴,更要明确气海、血海、髓海和水谷之海这四海的路线。观察寒热、羸弱疲困等症的虚实情况。治疗时要针对各经荥输的不同部位而选取相应的穴位,并要谨慎地调理气机,确知经脉循行的线路以及左右支络相交的地方。患有寒热交争的病,就要调和阴阳;患有虚实难辨的病,就要诊断明确使其通调平定;如患左右不协调的病,就要用缪刺的方法,左病刺右,右病刺左;要明确经脉循行的顺逆,一般来说,顺的易治,逆的难治;阴阳调和之时,也就是病愈之时。审察清楚了疾病的标本、寒热,确定了邪气所在的部位,每次针刺治疗时就不会发生错误。再掌握了九针的不同性能,那么针刺这门学问就掌握得较全面了。
明白了井、荥、输、经、合五腧穴的主治功能,在这些穴位上施以除疾补泻泄的针法及行针时体位的屈伸出入和针的出入,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体的阴阳两个方面,是与五行相合的。五脏六腑,配属于阴阳五行,也各有其所藏的功能。而四时八节的风,都有阴阳之分,各自侵犯人体的一定部位和脏腑,都会表现在面部的一定部位,显现出不同的色泽。五脏六腑的病变,可通过观察其疼痛的部位,再结合面部左右上下所显现的颜色,就可知道疾病的寒湿属性和病在何经。审察皮肤的寒温滑涩,就能了解被何邪所苦了。膈以上为心肺所居处,膈以下为肝脾肾所居处,所以审察膈的上下,就可知道病气的所在。首先要掌握经脉运行的道路,再选择针刺的几个穴位。用针宜少,进针要慢,刺入到一定深度后。应作长时间留针,使正气徐徐入内。如果高热在人体上部,就当推热下行,使下和于阴,热邪由下而上,就引导邪气排除体外,同时又要注意,先病者应当先治,寒邪在外的,应当留针而用补法;寒邪入于中的,应当取合穴以泄之;有的寒邪不适宜用针,应改用灸法加以治疗;上气不足的,应当用导引推补的方法,引举其气以补其上;下气不足的,应当用留针随气的方法,以充实其下;阴阳都虚的,当用灸法治疗;寒气厥而上逆,阳气大虚,或骨侧的肌肉陷下,或寒冷已过两膝,就应当灸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阴络所过之处,寒邪侵入而留滞在里面的,或寒邪由络脉深入到内脏的,当用针推散其寒邪;如果经脉下陷,就应当用灸法治疗;若脉络坚实凝聚,也要用艾灸治疗;如果不知道病痛的确切部位,就灸阳跷脉的中脉穴和阴跷脉的照海穴,男子取阳跷,女子取阴跷;如果男子取阴跷,女子取阳跷,这就犯了治疗上的错误。知道了上述道理,针灸的理论就学完备了。
学习用针治病,必须掌握方法和准则。上要观察天气阴晴的变化,下要注意四时、节气的变化,以避免四时不正的邪气侵入人体。要告诫广大民众:虚风实风都可伤人,平时应注意观察,加强预防,才不至被邪气所侵袭。遇到风雨灾害,或遭受不正常气候的伤害时,假如医生不懂得这些知识,救治又不得力,就会使病情加重。所以只有了解了天时的宜忌,才能谈论针治的意义,要继承古人的成就,并在现代的医疗实践中加以检验,只有仔细观察微妙难见的变化,才可以通达变化的无穷的疾病。平庸的医生是不会注意这些方面的,而精良的医生却很珍视它。如果诊察不到细微的形迹变化,那么疾病就显得神秘莫测,难以把握了。
邪气伤害了人体,便会出现恶寒战栗,形体振动的症状;正邪(人在劳动出汗后,腠理开泄,此时偶尔遭受的风邪,称为正邪——译注)人体受伤害,先只是在气色上稍微有一些变化,身体上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此时邪气似有似无,若存若亡,症状也不明显,病人的确切病情也不易知道。所以高明的医生能根据脉气的变化,在疾病的初期就进行治疗;医术低下的医生,则往往要等到疾病已经形成,才知道如何进行治疗,这样就容易造成病人的形体衰败。
所以医生在用针时,必须要知道脉气运行的所在部位,再守候其出入的门户,并应知道怎样来调理气机,哪里该补,哪里该泄,手法上是应快还是应慢及应当取的穴位。如用泄法,则须采用圆活痢覃的手法,直刺病处而转针,使正气得以运行。操作时进针要快,出针要慢,以引邪气外出,进针时,针尖的方向要迎着经气的运行方向,出针时要摇大针孔,邪气才会很快地外泄。如用补法,则须采用端正从容的手法,首先在皮肤上导引揉按,令病人舒缓,看准穴位,然后用左手按引其穴位,使周围平展,右手推循着皮肤,轻轻地捻转,慢慢地将针刺入,刺入时针身必须端正,刺针的人要安心静神,坚持不懈地等候气至,气至后要稍微留针,待经气通畅后则应快速出针,随即在穴位的皮肤上揉按,使针孔迅速闭合,这样真气就能存于内而不外泄了。总之,用针的关键,在于不要忘记调养精气。
雷公问黄帝道:“针论”说:如遇到合适的人就传授给他,不是合适的人就不必跟他说。那么,你怎样来判断谁是适当的人选呢?黄帝说: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他的品德和能力,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合适的人选。
雷公说:我想知道怎样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才能而分别使用呢?黄帝说:眼睛明亮的人,可以让他分辨各种色泽;听觉敏锐的人,可以让他辨别声音;言语痢覃,善于讲话的人,可以让他传达言论;语言徐缓,行动安静,心细手巧的人,可以让他使用针灸,调理气血的顺逆,观察阴阳的盛衰,以及兼理各种治疗工作;手势轻缓,举止柔和,性情平和的人,可以让他做按摩导引,用运行气血的方法来治病;生性嫉妒,口舌恶毒而且语言轻薄的人,可以让他唾痈肿,咒邪病。若是爪甲粗恶,手势狠毒,做事常常损坏器具的人,可以让他揉按积聚,抑制痹痛。这样依据每个人的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各种治疗方法才能得以施行,他们才能声名远扬。否则,传人不当,就不会成功,老师的声名也会被埋没。所以说,遇到合适的人才能教他,不合适的人就不能教,也就是这个道理。试人的手是否狠毒,可叫他按乌龟,把乌龟放在器具下面,将他的手按在器具上面,手毒的人按五十天,乌龟就会死;而手柔顺的人,即使过了五十天乌龟也还是活着的。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楼#
发布于:2019-11-20 13:47
下卷 灵枢篇 通天第四十二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首先提出人的体质性格可以划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并分别说明五种类型人的性情特点。
二、其次说明这五种类型人患病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如不注意到生理上的特点,便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三、最后又分别说明阴阳五态之人在体态与行动表现上的特征。

【原文】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①,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②,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谛好自责,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③是谓至治。
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
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④,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⑤,不知人也。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
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毋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知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
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⑥黑色,念然下意⑦,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目旋目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注释】
①心疾而无恩:指因为心怀妒忌而忘记了恩惠,有忘恩负义的意思。
②志发于四野:这里是形容好高骛远。
③谭而不治:谭,即“谈”。指用说服的方法以德服人。
④肠:这里的肠应该指小肠而言。
⑤暴死: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突然的死亡,一种是突然不省人事的假死。
⑥黮黮然:色黑不明的意思。
⑦念然下意:指故作姿态,谦虚下气。

【译文】
黄帝问少师说:我听说有人有阴与阳的类别,什么叫做阴性的人?什么叫做阳性的人?少师答道:在自然界里,四方上下之内,一切事物都离不开“五”数,人也与它相应,而不仅仅局限于是一阴一阳。言阴性阳性人,只是从其大概方面说的,对于生理禀赋的情况,是很难用语言把它完全说清楚的。黄帝说:希望你把它的意义,扼要地讲给我听,比方说贤人和圣人,他们的禀赋是否阴阳兼备,而行无所偏呢?少师说:人大致可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的人,他们的形态不同,筋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也各不一样。
黄帝说:五种类型人的不同点,可以告诉我吗?少师说:太阴型的人,性情是贪而不仁。表面谦虚,假装正经,内心却深藏阴险,好得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识时务,只知利己,看风使舵,行动上惯用后发制人的手段。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太阴之人。
少阴型的人,喜贪小利而暗藏贼心,见到别人有了损失,他就幸灾乐祸,自己很得意,好搞破坏来伤害人,见到别人有了荣誉,他反感到气愤,心怀嫉妒,对人毫无恩情。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少阴之人。
太阳型的人,处处喜欢表现自己,而扬扬自得,好说大话,但并没有能力,言过其实,好高骛远,作风草率,不顾是非,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虽屡遭失败,也不知悔改。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太阳之人。
少阳型的人,做事精细,很有自尊心,稍有小小地位,就高傲自得,喜欢出头露面,善于对外交际,不愿默默无闻地埋头工作。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少阳之人。
阴阳和平的人,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安而无所畏惧,寡欲而无过分之喜,顺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遇事不与人争,善于适应形势的变化,地位虽高却很谦虚,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压服的手段来治人,具有极好的治理才能。具有这些特性的,就是阴阳和平之人。
古代高明的针灸家,就是根据人的五种形态分别施治,邪气盛的就用泻泄法,正气虚的就用补法。
黄帝说:对待五种形态的人,怎样分别治疗呢?少师说:太阴型的人,体质多阴而无阳,他的阴血浓浊,而卫气滞涩,阴阳不能调和,所以形成筋缓而皮厚,刺治这种体质的病人,若不急泄其阴分,就不可能使病情好转。
少阴型的人,体质是多阴少阳,胃小而大小肠大而不调,所以足阳明胃经的脉气就微小,手太阴小肠经的脉气就偏大,因气少不能摄血,容易造成血脱、气败的局面,因此,必须详察阴阳盛衰的情况,进行调治。
太阳型的人,体质是多阳少阴,对这种病人必须谨慎调治,不能泄其阴,以防阴气虚脱,只能泄其阳,但要避免泄之太过,如果阳气过度损伤,就容易导致阳气外脱而发狂,若阴阳都脱,就会暴死或突然不省人事。
少阳型的人,体质是多阳少阴,经脉小而络脉大,血深在里,气浅在表,即是多阳少阴,所以在治疗时就当充实其阴经,而泄其阳络,如果单独泄其络脉太过,又会迫使阳气很快地耗散,而形成中气不足,病就难治了。
阴阳和平之人,其体质阴阳之气协调,血脉和顺,在治疗时,应当谨慎地诊察其阴阳的盛衰,邪正的虚实,并端详其面容的表现,以推断脏腑、经脉、气血有余或不足,然后进行调治,邪气盛的,就用泄法;正气虚的,就用补法,一般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就从其本经取治。以上是说明调治阴阳时,要根据五种类型人的不同特性分别施治。
黄帝说:与五种形态的人,素不相识,乍一见面很难知道他们的作风和性格,属于哪一类型的人,应怎样来辨别呢?少师回答说:一般人不具备这五种人的特性,所以“阴阳二十五人”,不包括在五态人之内。因为五态之人是具有代表性的五种类型,他们和一般人是不相同的。
黄帝说:怎样辨别五种形态的人呢?少师说:太阴型的人,面色阴沉黑暗,而假意谦虚,身体本来是长大,可是卑躬屈膝,故作姿态,而并非真有佝偻之病,这就是太阴之人的形态。
少阴型的人,外貌好像清高,但是行动鬼祟,偷偷摸摸,深怀阴险害人之贼心,站立时躁动不安,显示出邪恶之相,走路时状似伏身向前。这是少阴之人的形态。
太阳型的人,外貌表现出高傲自满,仰腰挺胸,好像身躯向后反张和两腘曲折那样。这是太阳之人的形态。
少阳型的人,在站立时惯于把头仰得很高,行走时惯于摇摆身体,常常反挽其手于背后,这是少阳之人的形态。
阴阳和平的人,外貌从容稳重,举止大方,性格和顺,善于适应环境,态度严肃,品行端正,待人和蔼,目光慈祥,作风光明磊落,举止有度,处事条理分明,众人都说有德行的人。这是阴阳和平之人的形态。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楼#
发布于:2019-11-20 13:45
下卷 灵枢篇 邪客第四十一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说明邪气侵犯人体,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的原因。
二、说明人的四肢百节怎样与天地相应的道理。
三、具体说明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处理的方法等。

【原文】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①。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②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③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④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⑤,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⑥,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⑦一升,治半夏⑧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⑨,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⑩,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愿闻持针之数,内针之理,纵舍之意,扦皮开腠理,奈何?脉之屈折,出入之处,焉至而出,焉至而止,焉至而徐,焉至而疾,焉至而入?六腑之输于身者,余愿尽闻。少序别离之处,离而入阴,别而入阳,此何道而从行,愿尽闻其方。岐伯曰:帝之所问,针道毕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而行,上至于肘内,入于大筋之下,内屈,上行臑阴,入腋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巾,内络于心脉。
黄帝曰:手少阴之脉,独无腧,何也?岐伯曰: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腧焉。
黄帝曰:少阴独无腧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太阴心主之脉行也。故本腧者,皆因其气之虚实疾徐以取之,是谓因冲而泻,因衰而补,如是者,邪气得去,真气坚固,是谓因天之序。
黄帝曰:持针纵舍奈何?岐伯曰:必先明知十二经脉之本末,皮肤之寒热,脉之盛衰滑涩。其脉滑而盛者,病日进;虚而细者,久以持;大以涩者,为痛痹。阴阳如一者,病难治。其本末尚热者,病尚在;其热已衰者,其病亦去矣。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视其血脉,察其色,以知其寒热痛痹。
黄帝曰:持针纵舍,余未得其意也。岐伯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异肉果。泻欲端以正,补必闭肤。辅针导气,邪气淫泆,真气得居。黄帝曰:扦皮开腠理奈何?岐伯曰:因其分肉,在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气得去。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

【注释】
①三隧:隧,地下暗道,这里指通道。糟粕、津液、宗气分行于下焦、中焦、上焦三隧。
②以应刻数: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营气一昼夜运行人身五十周,每周用时两刻。
③常从足少阴之分: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五十周,每周均交汇于足少阴肾经,所以说常从足少阴之分。
④厥气:逆气。
⑤以通其道:沟通阴阳交汇的意思。
⑥扬之万遍:又称甘澜水,指江水多次上扬,搅动。
⑦秫米:指黄黏米。
⑧治半夏:即制半夏。
⑨九州:古代划分地域的总称。
⑩六律:古代六种属阳声的音阶。
十日:指十天干。
以抱人形:怀胎的意思。
草蓂:杂草的意思。
聚邑:人群聚集的地方,代繁华的都市。
十二节:左右关节的总称。
纵舍:针刺手法的一种。
扦皮:指用手舒展皮肤的纹理。
壅骨:指大指本节之后的起骨。
臑阴:肩部以下肘部以上的部分,即上臂。
心主之脉:包络为心的外卫,受心的主宰,所以说心包络为心主之脉。
掌后锐骨之端:是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部位。
阴阳如一:表里都损伤,阴阳都衰败的意思。
肉果:指针被肉裹住,即滞针的意思。
淫泆:水满而泛滥外流叫淫泆,这里指邪气泛滥浸淫。
八虚:邪气留在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之间叫八虚。
机关之室:指运动的枢纽,气血运行要会所在地。

【译文】
黄帝问伯高道: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眼睁睁而不能入睡,是什么气造成的呢?伯高说:食物入胃消化后,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路。宗气积聚在胸中,出于喉咙,贯通心脉,推动肺的呼吸;它所化生的营气,分泌津液,灌注于脉中,变化为血,在外则营养四肢,在内而灌注脏腑,循脉流行,与昼夜刻数相应;卫气是一种比较滑利剽悍的水谷之气,首先运行在四肢的末端,分肉、皮肤之间,而没有休止。白天行于阳分之属,夜间行于阴分之属,常以足少阴肾经为起点,循行于五脏六腑。有厥逆之气留于五脏六腑时,则卫气仅能捍卫体表,行于阳分而不能入于阴分。仅止行于阳分,就造成阳气偏盛,阳气偏盛则阳跷脉气充塞,卫气不得通过而入于阴分,导致阴虚,所以人就不能闭目入睡了。
黄帝说:讲得好!怎样治疗呢?伯高说: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和虚实,沟通阴阳,从而消除厥逆的邪气,再服半夏汤一剂,使内外阴阳之气通利无阻,这样人便能够安然入睡了。黄帝说:讲得对。用这种方法就像疏通管道一样,使经络大大相通,阴阳之气当然能够得到调和!再讲讲那个方子。伯高说:这个方子的制作如下:用源于千里之外的长流水八升,置于器皿中,长时间搅动,然后澄清取上面的五升,用苇薪燃火煮,水沸后,放入秫米一升,炮制过的半夏五合,慢慢续煎,使之浓缩成一升半,去渣,每次服一小杯,每日二次或多次,以见效为度。若病是刚刚起的,服药后立刻静卧,汗一出就好了。若病程较久,服三剂后也可痊愈。
黄帝问伯高说:人的四肢百节,怎样和天地相应呢?伯高回答说:天圆地方,人则头圆足方;天有日月,人则有双眼;地有九州,人则有九窍;天有风雨,人则有喜怒;天有雷电,人则有声音;天有四季,人则有四肢;天有五音,人则有五脏;天有六律,人则有六腑;天冬夏,人则有冷热;天有十日,人则有十指;天有十二个时辰,人则有两足十趾,加上男子的双睾以对应,女子虽只有两节不足,但其须怀孕生子;天有阴阳,人则有夫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日,人身则有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位。地有高山,人则有两肩和双膝;地有深谷,人则有腋窝和腘窝;地有十二条大河,人则有十二条主要的经脉;地有泉水细流,人则有卫气;地有丛草,人则有毫毛。天有昼夜,人则有起卧;天有列星,人则有牙齿。地有小山,人则有小节;地有山石,人则有高骨;地有林木,人则有筋膜;地有都市,人则有隆起的肌肉。一年有十二月,人体四肢则有十二节;有些地方四季草木不生,人则有终身不育的。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人体与天地相应的情况。
黄帝问岐伯说:我希望了解持针的法则,进针的原理,缓用针和舍针的意趣,以及扦皮肤、开腠理究竟怎么处理?再有对经脉的曲折和出入之处,经气流注止,慢快,归宿,以及六腑输注于全身的情况,我还希望听你说明一下。另外在经脉的离合之处,阳经怎样别出走入阴经,阴经又怎样别出走入阳经?它们是通过哪条道路而沟通的?希望你能全面说说这些道理。岐伯说:针刺的道理已尽在你所提的问题中了。
黄帝说:请你全部讲给我听。岐伯说:手太阴经脉,出于手大拇指的尖端,向内曲折,沿内侧赤白肉际,抵达大拇指根节之后部的太渊穴处,形成动脉搏动的现象,然后屈折向外,上行至根节之下,又屈向内行,和诸阴络会合在鱼际部,由于几条阴脉都输注于此,其脉气流动滑利,伏行于壅骨之下,由此再向外曲折,浮出于寸口部循经上行,到达肘内侧的大筋之下,又向内弯曲上行,通过肘部的内侧进入腋下,向内屈行走入肺中。这就是手太阴肺经从胸至手的顺行径路。心主手厥阴经,出于手的中指尖端,屈而向内,沿中指内侧上行,留结于掌中,伏行在两骨之间,然后外屈出于两筋的中间、腕关节骨肉交界处,它的脉气流动滑利,在腕部上行二寸后,又屈而向外行于两筋之间,上抵肘内侧,进入到小筋之下,流注于两骨的会合处再向上行于胸中,向内归结于心脉。
黄帝说:为什么唯独手少阴经脉没有腧穴呢?岐伯说:手少阴,是内连心脏的经脉。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又是蕴藏精神的中枢,其器质坚固,外邪不能盘踞于内。如果盘踞,则心脏受伤神气散失,神气散失,生命活动就会终止。因此,凡是各种病邪侵犯心脏的,其邪气均留滞在心脏的外围心包络上。包络,是心主之脉,能够代心受邪,取其腧穴,可以针刺治疗心病。所以唯独手少阴心经是没有腧穴的。
黄帝说:手少阴心经没有腧穴,难道它不受病吗?岐伯说:在外的经脉有病,而心脏是没有病的,所以当心经有病时,可单独取用心经在掌后锐骨之端的穴位。其余经脉的曲折,运行的缓急,都与手太阴心主之脉的循行情况相似。所以当手少阴心经有病时,可取本经的腧穴神门,根据经气的虚实缓急,分别进行凋治。邪气盛的用泻法,正气虚的用补法,这样就会使邪气得以消除,真气得以坚固,这种治疗方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黄帝说:持针纵舍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首先必须明确十二经的本末,皮肤的寒热,脉象的盛衰、滑涩。如果脉象滑而盛,表明病情日渐严重。脉象虚而细,是长期勉强支撑的表现。脉大而涩的,患有痛痹症;表里俱伤,气血皆败,病难治,胸腹和四肢还在发热的,是病邪未除的缘故;热势已退,则为病邪已除。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皮肤,从而察知肌肉的坚实和脆薄,脉象的大小、滑涩,皮肤的寒温、燥湿。并观察显现于眼睛的五色,以分辨五脏的病变,来判断其或生或死;再看他的血络,察其反映于外部的色泽,以诊知寒热痛痹等症。
黄帝说:对于持针纵舍,我还没弄懂它的意蕴哪。岐伯说:操针的原则,必须要端正态度,安静心清。首先应当了解病情的虚实,然后再进行缓急补泄的手法,用左手把握骨骼的位置,右手循按经脉穴位,要防止肌肉过度紧张,以免突然收缩而裹针,用泄法时必须垂直下针,用补法出针时必须闭其针孔,同时又应当采用辅助行针的手法,以导引其气,使邪气不得浸淫,其气得以内守。黄帝说:扦皮肤,开腠理的刺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呢?岐伯说:根据分肉的部位,左手循别其肌肤,右手轻微缓慢地进针,针尖要与皮肤垂直,这样做神气就不会散乱,邪气得以祛除。
黄帝问:人身有八虚,可分别诊察哪些疾病呢?岐伯回答说:可诊察五脏病变。黄帝说:怎样诊察呢?岐伯说:如果肺与心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肘;肝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腋窝;脾有邪则气居留在两髀;肾有邪,则邪气居留在两腘。以上“八虚”,都是关节屈伸的枢纽,也是真气和血络通行的要处。邪气和恶血,不能令其盘踞或停留,如有停留,就会损伤筋脉骨节,使关节屈伸不利,以致发生拘挛的症
状。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楼#
发布于:2019-11-20 13:41
下卷 灵枢篇 寒热第四十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讨论了瘰的成因、治疗方法。
二、说明瘰的预后诊断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①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②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著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③,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注释】
①瘰疬:一种顽固的外科疾病,多生于颈部或者腋下,形状如硬核,推之不动,小者为瘰,大的叫疬,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目前认为属于淋巴结结核的一类病。
②鼠瘘:瘰疬破溃后,流出清稀的脓液,久不收口,就称为鼠瘘。
③从其本引其末:本,发病的根源;末,外在症状。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时发寒热的瘰病,多生在颈项和腋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的毒气,羁留在经脉中不能消除的结果。
黄帝说:怎样消除它呢?岐伯说:鼠瘘的病根,都在内脏,它所标症的症状,却上出于颈腋之间,如果毒气仅是浅浮在脉中,还没有内伤肌肉腐化为脓血的,较容易治愈。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应从致病的根源着手来治疗瘰,可以使毒气衰退,停止寒热的发作。要察明主病的脏腑经脉,以便循经取穴,给予刺治,用针缓入缓出,使补泄得当,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若瘰初起,形小如麦粒的,针一次就能见效,针三次就可以痊愈。
黄帝说:诊断这种病,怎样判断他的生死呢?岐伯说:诊断的方法,可以翻开眼皮进行观察,如果眼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的,是病情恶化的征兆。出现一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出现一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一年半;出现两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出现两条半赤脉的,死期当在两年半。如果出现三条赤脉的,死期当在三年。如果出现赤脉并没有下贯瞳子,还可以医治。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楼#
发布于:2019-11-20 13:40
下卷 灵枢篇 行针第三十九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提出针刺后可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阐明针刺后出现六种不同反应的原因,是在于各人体质的不同和气血的盛衰。
三、最后指出针刺气逆(如晕针)与愈刺而病愈甚者与体质无关,完全是由于医疗作风的草率或技术上的错误造成的。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而行之于百姓,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愿闻其方。
岐伯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黄帝曰:何谓重阳之人?岐伯曰:重阳之人,熇熇①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
黄帝曰:重阳之人而神不先行者,何也?岐伯曰:此人颇有阴者也。黄帝曰:何以知其颇有阴者也。岐伯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
黄帝曰:其气与针相逢,奈何?岐伯曰:阴阳和调,而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
黄帝曰:针已出而气独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
黄帝曰:数刺乃知,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
黄帝曰:针入而气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其气逆与其数刺病益甚者,非阴阳之气,浮沉之势也。此皆粗之所败,上②之所失,其形气无过焉。

【注释】
①熇熇:火热炽盛的意思。
②上:这里是针刺的医生。

【译文】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从你这里熟悉了九针,而施行于百姓,百姓的气血,各不相同。有的神气激昂,气行在针前;有的针和气同时相逢;有的在针拔出之后,气才独自行至;有的经过数次针刺后,才觉有气来;有的在针刺后,产生晕针等不良反应;有的针刺数次后,病情反而加重。以上这六种情况,在针刺时表现各不相同,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阳气重的人,神易激动,气也就容易引发。黄帝说:怎样才能判断人是否阳气重?岐伯说:阳气重的人,火一样炽热,说话利索,趾高气昂,心肺的脏气有余,阳气滑盛激扬,所以神骚动而气先行。
黄帝说:有的阳重的人,神气却并不见先行,这是为什么?岐伯说:这人很有些阴气罢了!黄帝说:怎么知道这人很有些阴气呢?岐伯说:多阳的人多乐观,多阴的人多恼怒,常发怒而又消解得快,所以说他很有“阴”的色彩,要他阴阳离合难,所以神气不能先行。
黄帝说:那些气与针相逢的,又怎么样?岐伯说:阴阳和调,则气血润泽滑利,所以针入而气出,迅速地相逢。
黄帝说:针拔出后气才独至的人,这是什么气的作用呢?岐伯说:这类人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深沉而阳气肤浅的人内藏不露,所以在针拔出后,阳气才慢慢出来,独自成行。
黄帝说:针刺数次才有气感,这是什么气在作用呢?岐伯说:这样的人多阴而少阳,神气沉潜很难被激动,所以数次针刺后才有所感觉。
黄帝说:针刺后出现晕针等现象,是什么气的作用呢?岐伯说:针刺后出现晕针以及针刺数次后病情加重的,与人体阴阳二气,及其或沉或浮之状无关,这都是由于疏忽造成的,是医生的失误,病人的形质神气并没有毛病。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8楼#
发布于:2019-11-20 12:43
下卷 灵枢篇 百病始生第三十八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论述百病发生的原因,有外来致病因素和精神致病因素,而最根本的因素是人体正气的不足,提出了“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论点。
二、指出外感致病因素、致病的传变次序以及由表传里的各种病变。
三、说明精神因素和饮食因素等影响内脏的发病情况。
四、提出对内外三部发病的治疗原则,特别是“毋逆天时”的治则。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①。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②,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故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肾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着著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③,邪气淫泆,不可胜论。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小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着于著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④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⑤,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注释】
①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得,合的意思;两虚,一方面指邪之虚,一方面指正气之虚。正是虚邪遇到虚气才能作用于人体而发病。
②淅然:形容怕冷的样子。
③缓筋:指足阳明之经。
④厥乃成积:寒气上逆,气机不畅,逐渐形成积。
⑤足悗:指足部出现酸疼,活动不利的一种症状。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关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雨、寒、暑、清、湿等外邪的侵袭,以及喜、怒等情志内伤有关。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内脏受伤;风雨之邪,则伤人体的上部;清湿之邪,则伤人体的下部。上中下三部所伤之邪气不同,我想知道这些道理。岐伯说:喜怒、风雨、清湿三种邪气的性质不同,或病先生于阴分,或病先发生于阳分,请让我讲一讲它的大概情况。凡喜怒过度的,则内伤五脏,五脏为阴,所以说脏伤则病起于阴;清湿之邪善于侵袭人体下部虚弱之处,所以说病起于下;风雨之邪善于侵袭人体上部的虚弱之处,所以说病起于上。这就是所说的邪易犯的三部。至于邪气在人体浸淫后的发展变化,其复杂的情况是难以数计的。
黄帝说:我本来对千变万化的病变不能尽数了解,所以请教你,希望你把其中的道理全部告诉我。岐伯说:正常的风雨寒热,未形成致病邪气,一般是不会伤害人体而致病的。突然遭遇到疾风暴雨而不生病的,是因为人的身体健壮,正气不虚,故单方面的邪气也不能致病的。凡疾病的发生,必然要身体虚弱,又受到了贼风邪气的侵袭,两虚相合,才能发生疾病;如果身体壮实,又遇到四时正常气候,大多数人肌肉坚实而不发生疾病。所以说凡是疾病的发生,决定于四时之气是否正常,以及身体是否虚弱,若正虚邪实,就会发生疾病。邪气一般都根据其性质不同而侵袭人体的一定部位,随其处所的不同,而命以不同的名称,总的来说从纵向的分为上、中、下三部,从横向的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部。
所以虚邪贼风侵害人体,首先侵犯皮肤,是由于皮肤的松弛而致腠理开泄,腠理开则邪从毛孔而入侵,侵入后则逐渐向深处侵犯,这时会出现寒栗,毛发竖起,皮肤疼痛;邪气滞留不散,则渐渐传入到络脉,邪在络脉的时候,肌肉可出现疼痛,若疼痛时作时止,是邪气将由络脉传到经脉;邪气滞留在经脉之时,就会出现洒淅恶寒,并经常出现惊恐的现象;邪气滞留不散,可传入并伏藏在输脉,当邪气留滞在输脉的时候,因六经之腧穴均在足太阳经,故六经之气因被邪气阻滞而不能通达四肢,因而四肢关节疼痛,腰脊亦强硬不适;邪气滞留不能祛除,则传入脊里的冲脉,邪气侵犯到伏冲之脉时,则出现体重身痛的症状;邪气滞留不能祛除,进一步传入并伏藏在肠胃,邪在肠胃的时候,则出现肠鸣腹胀,寒邪盛则肠鸣而泄下不消化食物,食不消化,热邪盛则可发生泻痢等病,邪气滞留而不能祛除,则传到肠胃外面的膜原之间,留著于血脉之中,滞留不去,邪气就与气血相互凝结,日久生成积块。总之,邪气侵犯到人体后,或留著于孙脉,或留著于络脉,或留著于经脉,或留著于输脉,或留著于伏冲之脉,或留著于膂筋,或留著于肠胃的膜原,或留著于缓筋,邪气浸淫泛滥,是说不完的。
黄帝说:我希望你将其原由始末讲给我听听。岐伯说:邪气留著在孙络而成的积症,能够上下往来活动,这是积聚著于孙络之处,因其孙络浮浅而松弛,不能使其固定不动,所以可在肠胃间往来活动,若有水出现,则发生濯濯的水声,有寒则出现腹部胀满、雷鸣、相互牵引,所以不时有刀割样的疼痛。邪气留著在阳明经脉而成的积症,则位于脐的两旁,饱食时则积块显大,饥时则显得小些。邪气留著在缓筋而成的积症,其形状表现与阳明经脉之积症相似,饱食则疼痛,饥时则不疼。邪气留著在肠胃之膜原而成的积,其疼痛时向外牵连到缓筋处,饱食时则不疼,饥饿时则疼痛。邪气留着在伏冲之脉而成的积症,以手按其积块则手心中有跳动的感觉,举手时则觉有一股热气下行于两股之间,好似用热汤浇灌一样的难以忍受。邪气留著在膂筋而成的积,在肠胃后方,饥饿时积形可以见到,饱食后就见不到,也摸不着。邪气留著在输脉而成的积症,就会在脉道闭塞不通,津液不能上下流行,致使毛窍干涩壅塞。这些都是邪气从外部侵犯到内部,从上部而传变到下部的临床表现。
黄帝说:积病开始发生到形成,其原因是怎样的?岐伯说:积病的开始,是受到寒邪的侵犯而产生的,寒邪逆而上行,于是产生积病。黄帝说:寒邪造成积病的病理过程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寒邪造成的厥逆之气,首先便是足部痛滞不利,继而由足部的痛滞而发展到胫部亦寒凉,足胫发生寒凉后,就使得其脉凝涩,血脉凝涩不通则寒气进而向上侵犯到肠胃,肠胃受寒则发生胀满,肠胃胀满就迫使肠胃之外的汁沫聚留不能消散,这样日复一日,就逐渐发展形成积病。又因突然的暴饮暴食,使肠胃过于充满,或因生活起居不能节慎,或因用力过度,均可使络脉损伤。如果上部的络脉受到损伤,则血随伤处外溢,而出现衄血;若下部的络脉受到损伤,则血随伤处内溢,而出现便血,若肠外之络脉受到损伤,则血流散到肠外,适逢肠外有寒邪,则肠外的汁沫与外溢之血相凝聚,则两者合在一起,凝聚不能消散而发展成积病。如果突然外感寒邪,内伤忧思、郁怒,则气机上逆,气机上逆致使六经的气血运行不畅,阳气温煦的作用受到影响,血液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而形成凝血,凝血蕴里不得消散,津液亦干涩不能渗灌,留著而不得消散,于是积病就形成了。
黄帝说:病发生在内脏,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岐伯说:忧愁思虑过度,则心脏受伤,外感寒邪再加饮食寒冷,会使肺脏受伤;忿恨恼怒过度,则肝脏受伤;酒醉后行房,汗出而受风,则脾脏受伤;用力过度,或行房后汗出浴于水中,则肾脏受伤。以上就是内外三部发生疾病的一般情况。
黄帝说:你说得好。这些病症怎样治疗呢?岐伯答道:审察其疼痛的部位,就可以知道病变所在,根据其症候虚实,运用补虚泄实的方法治疗,同时也不要违背四时气候规律,这就是最好的治疗原则。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9楼#
发布于:2019-11-20 11:59
下卷 灵枢篇 阴阳二十五人第三十七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本篇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指人体禀赋不同的各种体质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以五音的阴阳属性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合为二十五种人。其中木形之人分为上角、大角、左角(少角)、钛角(右角)、判角之人;火形之人分为上徵、质徵(太徵)、少徵、右徵、质判之人;土形之人分为上宫、太宫、加宫、少宫、左宫之人;金形之人分为上商、钛商、右商、左商、少商之人;水形之人分为上羽、大羽、少羽及众之为人,桎之为人五类。

【原文】
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①,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②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③,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藏之,不敢扬之。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④,似于苍帝⑤。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左角(一曰少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钛角(一曰右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⑥,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⑦,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⑧,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⑨。质徵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⑩。少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质判之人,比于左手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颐颐然。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太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左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钛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少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下,洁洁然。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岐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黄帝曰:其形色相胜之时,年加可知乎?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奈何?岐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画。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气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厚;血少气多则胻毛少,外踝皮薄而软;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
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
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
手少阳之上,血气胜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
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
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黄帝曰:刺其诸阴阳,奈何?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注释】
①六合之内:六合指东南西北四方和上下。六合之内意思是宇宙间。
②遵循而却:不敢前进和后退的意思。
③重失:失而又失,两次损失的意思。
④上角:是五音之一,属木,是以木音做为分类的符号。
⑤苍帝:神话中的上天五帝之一。东方色青为苍帝,所以是形容木形的人皮肤呈现苍色。
⑥判角之人:判角,即大角之下,比于左足少阳。
⑦上徵:徵,五音之一。
⑧广:指掌背部的肌肉宽广。
⑨核核然:真实的意思。
⑩肌肌然:形容人见识短浅。
慆慆然:形容人多疑。
鲛鲛然:踊跃的意思。
支支颐颐然:形容怡然自得无忧愁的意思。
敦敦:诚实敦厚的意思。
婉婉:平和、柔顺的意思。
坎坎:喜悦的样子。
枢枢:圆润婉转的意思。
兀兀:用心的意思。
廉廉:廉洁的意思。
脱脱:潇洒的意思。
监监:明察是非的意思。
严严:严肃庄重的样子。
廉颐:廉,是菱形;颐,是口角后腮之下的部位。
延延:形容很长的样子。
汗汗:形容水面广大无际的样子。
颊颊:得意的意思。
纡纡:迂曲的意思,这里形容性情不直爽。
洁洁:安静的样子。
安安:形容泰然自若的样子。
至其胜时年加:加,应做“忌”。所谓年忌,就是不利于其人的年龄。当形色相胜的时候,正值有年忌相加,这样的年龄容易患病。
髯:面颊部位的胡须叫髯。
两吻多画:吻,即口角;画,即口角的纹理。
瘃:冻疮的意思。
通髯:两颊的胡须向上连接耳旁的鬓角。
胻毛:即胫毛。指小腿部的毫毛。
毫毛:指眉毛处的长毛。
恶眉:指眉毛粗疏不齐。
跟空:足跟部肌肉瘦弱。
髭:指口唇上边的胡须。
有约:指有原则的意思。
决:开泄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听说人有阴阳类型的不同,是如何区别的呢?伯高说:天地之间,宇宙之内,一切事物的变化,都离不开木、火、土、金、水五行,人也是这样。所以五五二十五种类型的人,各有不同,但并不包括阴阳两类人。这二十五种类型的人与阴阳之人的五种形态不一样,我已知道阴阳之人的五种形态,还想听听二十五种人的形态,以及由于血气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特点,如何从人体外在的表现得知内部的情况呢?
岐伯说:您问得真详细啊!这是先师秘藏的心得,就是伯高也不能彻底讲清楚其中的道理。黄帝离开座位,后退几步,很恭敬地说:我听说遇到可以传授宝贵经验的人而不传,是严重的损失,而得到了一种秘术,轻易泄漏出去,更是为人们所厌恶的。我愿听你讲明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藏在金柜里,不敢随便传扬出去。岐伯说:首先应当明确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然后再根据五种颜色的不同,辨别上述五种人的差异,这样就很容易知道二十五种人的形态了。黄帝说:请详细地讲解一下。岐伯说:一定要非常谨慎,就让我讲一讲吧。
木形的人,属于木音中的上角,就像东方的苍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现苍色,头小面长,肩背宽大,身直,手足小,多有才能,多劳心思虑,体力不强,多忧愁事物。这样的人对于时令,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在秋冬季节容易感邪而生病,属于足厥阴肝经。具有柔美而稳重的特征,是禀受木气最完全的人。禀木气之偏者有四,分为左右上下:左之上方属于木音中大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左侧足少阳经之上的,其特征是美长而逶迤。右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左角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下的,其特征是处事随和而又顺从。右之上方,在木音中属于钛角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少阳经之上的,其特征是积极、向上、进取。左之下方,在木音中属于判角的人,类属于左足少阳经之下的,其特征是举止大方,刚正不阿。
火形的人,属于火音中的上徵,就像南方的赤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赤色,脊背宽广,颜面瘦小,头小,肩背髀腹各部的发育均匀美好,手足小,步履稳健,心性急躁,走路时身体摇晃,肩背部肌肉丰满,办事时有气魄,轻钱财,但又少守信用,多思虑,分析问题明快、透彻,面部颜色红润健康,性情急躁,不能长寿,多暴病而死。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秋冬季节易感受邪气而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手少阴心经,是禀火气最俱全的一类人,其特征是认识事物深刻,讲求实效。禀火气之偏的有上下左右四类:左之上方,在火音中属于质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为人比较轻浮,见识肤浅。右之下方,在火音中属于少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太阳经之下,其特征是善动而多疑。右之上方,在火音中属于右徵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踊跃而不甘落后。左之下方,在火音中属于质判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太阳经之下,其特征是无忧无愁,乐观、怡然自得。
土形的人,属于土音中的上宫,就像上古的黄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现黄色,面圆,头大,肩背部发育匀称美好,腹大,下肢股胫修长健美,手足小,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健而行走时脚步落地也很轻,人也安静,做事慎重,乐意帮助别人,不喜欢权势,善于团结人。能耐受秋冬的寒凉而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足太阴脾经,是禀土气最完全的人,其特征是诚实忠厚。禀土气之偏的有左右上下四类:左之上方,在土音中属于太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平和、柔顺。左之下方,在土音中属于加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阳明经之下,其特征是端庄持重、乐观无忧。右之上方,在土音中属于少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言语圆润婉转。右之下方,在土音中属于左宫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阳明经之下,其特征是独立奋进。
金形的人,属于金音中的上商,就像白帝一样。这样的人,皮肤呈白色,面部呈方形,头小,肩背瘦小,腹小,手足小,足跟坚硬,行动轻快,禀性廉洁,情性急躁,静则安,动则悍猛,适合于做官吏。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一类型的人,属于手太阴肺经,是禀金气最全的人,其特征是坚强不屈。禀金气之偏的有上下左右四类:左之上方,在金音中属于钛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阳明经之上,其特征是廉洁自好。左之下方,在金音中属于左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左手阳明经之下,其特点是美俊而潇洒。右之上方,在金音中属于右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阳明经之上,这类人的特点是善于明察是非。右之下方,在金音中属于少商类型的人,类属于右手阳明经之下,这类人的特点是严肃庄重。
水形的人,属于水音中的上羽,就像黑帝一样。这类人皮肤呈现黑色,面不平,头大,颊部较宽广,肩部瘦小,腹大,手足好动,行走时身体摇晃,尻尾部较长,脊背部也较长,对人不敬重也不会惧怕,善于欺骗别人,容易被人戮杀。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在春夏季节易感邪生病。这类人类属于足少阴肾经,是禀水气最全的人,其特征是心胸狭窄,为人卑下。禀水气之偏有左右上下四类:右之上方,在水形中属于大羽类型的人,类属于右足太阳经之上,其特征是神情多扬扬自得。右之下方,在水形中属于少羽类型的人,类属于左足太阳经之下,这类人的特征是经常心情郁闷不舒。左之下方,在水音中属于左羽一类的人,类属于右足太阳经之下,这类人的特征是文静坦白,洁身不贪。左之上方,在水音中属于右羽类型的,类属于左足太阳经之上,这类人的特征是泰然自若。以上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的人,因各自的禀赋不同,特征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二十五种不同的变化。
黄帝说:人若是有以上二十五种类型的某一形体特征,却没有相应的皮肤颜色,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岐伯说: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若是出现了形体的五行属性克制皮肤颜色的五行属性,或皮肤颜色的五行属性克制形体的五行属性的反常现象,每逢遇到年忌相加,如果再感受了邪气则会生病,生病若有失治、误治,或稍一疏忽,而未重视调养,则有生命危险。如果形体与皮肤颜色相称,则是富贵健康的象征。黄帝说:在形体和肤色相互克制的时候,能够知道年龄的禁忌吗?岐伯说:凡人的年忌,从七岁这一大忌算起,以后每加九岁为一大忌,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在这些年忌里,人要十分注意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调养,不然就很容易感受邪气而产生疾病,若再稍有疏失,则会危及到生命。所以人每逢遇到这些年忌的年龄时,就要特别注意调养,绝对不能做奸邪事情。
黄帝说:先生曾经说过,手足的十二经脉在人体的上部和下部循行,根据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怎样才知道形体的表现呢?岐伯说:足阳明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若血、气充足旺盛,则两颊的胡须长而美观;如果血少而气多,则胡须较短;如果气少血多,胡须则稀少;如果气血都不旺盛,则会完全没有胡须,口角两旁的纹理较多。足阳明经气血盛衰的变化,表现在人体的下部,若血、气旺盛,则下部的毛较长而美,并可延长到胸部;如果血多气少,则阴毛短而美,可延长到脐部,行走时喜好高举两足,足趾的肌肉较少,足部常常感到寒冷;如果血少气多,则容易长冻疮;如果血气都少,则没有阴毛,即便有,也稀少枯焦,容易患痿、厥、痹等病。
足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气血均旺盛的,则两颊连鬓的胡须美好而长;血多气少的,则两颊连鬓的胡须美好而短;如果血少气多,则胡须少;血、气都不旺盛的,则没有胡须,感受寒湿之邪后,则容易患痹症、骨节疼痛、爪甲枯干等病。足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显现在人体的下部,气血均旺盛的,则腿胫部的毛美而长,足外踝部肌肉肥厚;血多气少的,则腿胫部的毛美而且短,足外踝部的皮肤坚硬且厚;血少气多的,则腿胫部的毛就会比较少,外踝部皮肤薄弱而软;血、气都少的,则腿胫部无毛,足外踝部瘦弱而没有肌肉。
足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如果气血旺盛,则眉毛清秀美好,且有较长的毫毛;如果血多气少,则眉毛粗疏不齐,面部多有细小的纹理;血少气多的,则面部肉多;气血调和则面色润泽柔美。足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反映在人体的下部。如果血气旺盛,则足跟部肌肉丰满、坚实;如果气少血多,则足跟部肌肉瘦弱、空软无力;如果血都不充足的就会容易发生痉挛转筋,足跟骨疼痛之病。
手阳明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若血气旺盛,则口唇上边的胡须美;如果血少气多,则口唇上边的胡须粗疏无华。手阳明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下部。若血气旺盛,则腋毛美好,手掌鱼际部的肌肉温暖;气血都虚弱的,则手部的肌肉消瘦而寒凉。
手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上部。若血气都旺盛,则眉毛美好而且长,耳轮颜色红润;如果血气都虚少,则耳轮焦干,颜色暗而无华。手少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下部,如果气血旺盛,则手部的肌肉丰厚、温暖;如果气血都虚弱,则手部的肌肉瘦削、寒凉;气少血多的,则手部肌肉消削,而且脉络多浮现于外。
手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上部。如果血气旺盛,胡须就较多,面部多肉且平展;如果血气都不充足,则面部肌肉消瘦,面黑暗淡无光。手太阳经脉气血盛衰的变化,体现在人体的下部。若气血旺盛,则手掌部肌肉丰满;如果气血不充足,则手掌部的肌肉消瘦、寒凉。
黄帝说:对于这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在针刺治疗时有一定的原则吗?岐伯说:眉毛美好,说明足太阳经脉气血旺盛;眉毛稀疏,则表明气血虚少;肌肉肥满而且润泽,说明血气有余;肌肉肥满而无光泽,为气有余,血不足;肌肉消瘦而无光泽,说明气血均不足。仔细观察人体外在与内在气血的盈亏,再进行调治,不可不知道病势的顺逆,从而避免误治。
黄帝说:怎样针刺治疗三阴三阳经的病变?岐伯说:切按寸口、人迎脉,以分辨阴阳的盛衰情况。循按经脉络道,以察有无气血凝涩不通的现象。气血结聚不通可使机体多有痛痹,严重时气血不能运行,以致脉道涩滞。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采用针刺温补的方法,使气血通调,而后止针。气血结聚于络道,血脉结滞不通的,宜针刺放血,消除淤血。所以说,邪气郁结在上的,应导邪下行;正气不足表现在上的,应揉按肌肤,留针候气;气滞留而不至的,用针刺以迎气使气至。上述治疗方法,必须在明确经脉循行路线的基础上,才能够施行。如果有寒热交争的现象,就应宣泄其中偏盛的一方,以行其气。如脉中气机淤滞,但血没有凝结,就应审察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总之,必须先了解二十五种不同类型的人,以及气血盛衰变化在体表的表现部位,机体上下左右各部的特征和针刺的原则,治病时才能手到病除。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0楼#
发布于:2019-11-20 11:57
下卷 灵枢篇 玉版第三十六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说明针的重要作用。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二、具体指出痈疽发生的原因:喜怒无常、饮食不节。
三、说明疾病都有逆顺的情况,要区别不同情况,就需要仔细辨别。
四、指出上下手足各条经脉,有一定的禁刺范围,因此针刺治疗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违犯。

【原文】
黄帝曰:余以小针为细物也,夫子乃言上合之于天,下合之于地,中合之于人,余以为过针之意矣,愿闻其故。岐伯曰:何物大于天乎?夫大于针者,唯五兵①者焉,五兵者,死之备也,非生之具。且夫人者,天地之镇②也,其不可不参乎?夫治民者,亦唯针焉。夫针之与五兵,其孰小乎?
黄帝曰: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小针能取之乎?岐伯曰:圣人不能使化者为之,邪不可留也。故两军相当③,旗帜相望,白刃陈于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谋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无白刃之难者,非一日之教也,须臾之得也。夫至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者,不亦离道远乎?夫痈疽之生,脓血之成也,不从天下,不从地出,积微之所生也,故圣人自治于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
黄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脓已成,不予见,为之奈何?岐伯曰:脓已成,十死一生,故圣人弗使已成,而明为良方,著之竹帛,使能者踵④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也。
黄帝曰:其已有脓血而后遭乎?不导之以小针治乎?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黄帝曰:多害者其不可全乎?岐伯曰:其在逆顺焉。黄帝曰:愿闻逆顺。岐伯曰:以为伤者,其白眼青,黑眼小,是一逆也;内药而呕者,是二逆也;腹痛渴甚,是三逆也;肩项中不便⑤,是四逆也;音嘶色脱⑥,是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矣。
黄帝曰:诸病皆有逆顺,可得闻乎?岐伯曰: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⑦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谓逆治。
黄帝曰:夫子之言针甚骏⑧,以配天地,上数天文,下度地纪⑨,内别五脏,外次六腑,经脉二十八会⑩,尽有周纪。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子能反之乎?岐伯曰: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也。
黄帝曰: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岐伯曰:是明道也,其必然也,其如刀剑之可以杀人,如饮酒使人醉也,虽勿诊,犹可知矣。
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迎而夺之而已矣。
黄帝曰:上下有数乎?岐伯曰: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输矣,此所谓夺其天气者也,非能绝其命而倾其寿者也。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窥门而刺之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之者,死于堂上。黄帝曰:善乎方,明哉道,请著之玉版,以为重宝,传之后世,以为刺禁,令民勿敢犯也。

【注释】
①五兵:指五种兵器。
②天地之镇:镇,是最重要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间最重要的。
③两军相当:当,是敌对的意思。
④踵:继承的意思。
⑤肩项中不便:手三阳经过肩,手足三阳及督脉经过项,现在肩项活动不便,说明阳经受损。
⑥音嘶色脱: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心主言,心合脉,其容为色,音嘶色脱是心伤的表现。另一种说法认为音嘶是肺衰的表现,色脱为五脏衰的表现。
⑦衄:衄血、出血的意思。
⑧骏:这里是大的意思。
⑨地纪:地理的意思。
⑩经脉二十八会:指手足十二经脉,左右共二十四脉,加阴娇、阳娇、任督二脉共二十八条。
周纪:指经脉运行都有一定的循行走向交汇的地方。
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在肘上三寸,是古今医家公认禁刺的部位。
窥门而刺:门,是气血出入的门户;窥,浅的意思。
入门而刺:指深刺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我认为小针是一种极其细小的东西,你却说它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你是否夸大了针的作用?请你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岐伯说:有什么东西能比针大呢?比针大的,有刀、剑、矛、矢、戟这五种兵器。但这五种兵器,是为杀人所准备的,并不是说用来治病救人的。人是天地万物之中最宝贵最重要的,与天地相参!治疗民众的疾病,针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针和五种兵器的作用谁大谁小,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黄帝说:疾病初发时,是由于喜怒无常、饮食不节引起的,导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运行不畅,营气淤滞不行与阳热互结而发为痈疽。再进一步发展,则由于阴阳不调,营气淤滞所生之邪热与体内有余之阳热相互搏结,令肌肉腐败,化为脓液,这样的病能用小针来治疗吗?岐伯说:高明的医生诊断出了这种病,就会及早进行治疗并使其不至于化脓,不让邪气长久地留滞在人体内。比如两军交战,双方都看到对方旗帜林立,刀光剑影遍布原野,这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就能策划而成的。能使臣民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能使兵卒们勇往直前,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也并不是一天就能教导出来和一会儿工夫所能得到的结果。等到身体己患有痈疽,脓血已经形成时才想到用针治疗,这不是远离养生防病之道了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痈疽的发生,脓血的形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是由微小的病邪逐渐发展而形成的。所以高明的医生,在痈疽没有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愚笨的人不知道养生防病,就只有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了。
黄帝说:痈疽已经形成,而事先又没有预见到,脓已经形成,事先也没有观察出来,应该怎么办呢?岐伯说:痈疽脓已形成的,九死一生。所以高明的医生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使痈疽形成化脓,并且将有效的治疗方法记载在竹帛上,使后人能够学习继承弘扬光大,并将其世代相传下去,不至于失传,为的是使人们不再遭受痈疽的痛苦。
黄帝说:痈疽已经化脓之后,就会危及生命,可以用小针导流放脓吗?岐伯说:如果用小针治疗效果显著,如果用大针治疗又恐产生不良后果,所以痈疽脓血已经形成的,只有用砭石或铍针,挑破痈疽,排出脓液,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黄帝说:如果痈疽化脓恶化,还能治好吗?岐伯说:这主要是由痈疽的顺逆来决定。黄帝说:我想听听顺逆的情况。岐伯说:患痈疽病的人,白睛青黑,眼变小,是逆症之一;服药即呕吐的,是逆症之二;腹痛而且口渴严重的,是逆症之三;肩项转动不灵便的,是逆症之四;声音嘶哑,面无血色的,是逆症之五。除了这五种情况,其他的便是顺症了。
黄帝说:所有疾病都有逆顺的情况,你能说给我听听吗?岐伯说:腹胀满,身热,脉小,是逆症之一;腹胀满而肠鸣,四肢逆冷,泄泻,脉大,是逆症之二;衄血不止,脉大,是逆症之三;咳喘而尿血,形体消瘦,脉小而强劲,是逆症之四;咳嗽形体消瘦,身发热,脉小而疾数,是逆症之五。如果出现以上五种逆症情况,那么不超过十五天人就会死亡。
病人腹部胀大,四肢逆冷,形体瘦削,泄泻严重,是一逆;腹部胀大,大便下血,脉大而时有间歇,是二逆;咳嗽而尿血,形肉瘦脱,脉坚搏指有力,真脏脉见,是三逆;呕血,胸部胀满,牵引后背,脉小而且疾数,真元大亏,是四逆;咳嗽、呕吐,腹部胀满,而泄泻不止,完谷不化,脉不至,这是五逆。凡出现以上五种逆症的,不到一昼夜人就会死亡。如果医生不仔细审察,认真钻研这些危急症状,而轻易地用针刺治疗,就叫做逆治。
黄帝说:先生曾经说针的作用很大,能与天地相参,上合天文,下应地理,与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也相适应。在人体方面,内则分别与五脏相关联,外则依次与六腑相贯通,并能疏通十二经脉,宣导气血,使经脉循行畅通。但有的人用针能刺死活人,却不能使死人回生,你能告诉我针术可使人起死回生而又不伤害人的道理吗?岐伯说:不会用针的人,能用针刺死活人,却不能使死人复活。
黄帝说:我认为这太不仁德了,但是想听听其中的道理,不要再妄施于人。岐伯说:这是很清楚的道理,也是很明显的结果,就像刀剑可以杀人,饮酒过多可以醉人一样,这个道理不用细究,就可以明白。
黄帝说:我愿听你详细地讲一讲。岐伯说:人所禀受的精气,来源于水谷,水谷注入胃,所以把胃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由于天气的作用,使海水上升为云,下降为雨,胃所化生的气血,要随着十二经的经隧流动,如果在这些经络的要害部位,迎其经气针刺而泄,则会劫夺真气,误治杀人。
黄帝说:上下手足各条经脉,有一定的禁刺范围吗?岐伯说:若误用迎而夺之的泄法,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五里穴,就会使脏气运行到中途而止。每脏的真气,大约是五至而已,所以如果是连续迎夺五次,则一脏的真气即泄尽;连续迎夺二十五次,则五脏输注的真气都会泄尽而竭绝。这里所谓劫夺人的真气,绝其性命,使其短寿,并不是针本身的罪过,而是由于不知道禁刺的人误刺的结果。黄帝说:我愿听你更详细的讲讲其中的道理。岐伯说:如果在气血出入门户的要害部位妄行针刺,刺得浅则使病人回到家中才死亡;刺得深则会使病人当即死在医者的堂上。黄帝说:你讲得很完善,道理也很清楚,请把这些刻录在玉版上,作为珍宝收藏,以留传后世,作为针刺治疗的禁戒,使人们提高警惕,不再违犯。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1楼#
发布于:2019-11-20 11:56
下卷 灵枢篇 卫气失常第三十五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概括说明卫气失常后产生的病变和针刺治法。
二、指出在诊断皮、肉、气血、筋、骨等病变时要注意体征的变化。
三、指出脂、膏、肉三种不同体质人的气血多少的差异与体形之不同。

【原文】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①不得常②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傍取之。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对曰:积于上③,泻人迎、天突、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与气街;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与季胁之下一寸;重者,鸡足取④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不可刺也。黄帝曰:善。
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⑤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者,病在骨。
黄帝曰:病形何如,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百病变化,不可胜数,然皮有部⑥,肉有柱⑦,血气有输,骨有属⑧。黄帝曰:愿闻其故。伯高曰:皮之部,输于四末;肉之柱,有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⑨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⑩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
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伯高对曰: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三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黄帝曰: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曰:人有肥、有膏、有肉。黄帝曰:别此奈何?伯高曰: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
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伯高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黄帝曰:其肥瘦大小奈何?伯高曰: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
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
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是故膏人者,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

【注释】
①苑蕴:郁结不通的意思。
②常:正常、平常的意思。
③上:相对于腹而言,胸为上。
④鸡足取:一种针刺手法。
⑤濡然:濡,湿润的意思;濡然,形容皮肤多汗而非常湿润。
⑥皮有部:指皮有一定的部署。
⑦肉有柱:上下肢肌肉坚厚隆起,有支柱作用,所以称为肉有柱。
⑧骨有属:属,指关节部位。因为两骨相接的部位都是关节,所以称为骨有属。
⑨间:清浅的意思。
⑩小:这里是取穴少的意思。
肥:指肌肉肥厚、健壮的人。
膏:指肌肉松懈的一类人。
肉:指脂肪肥厚的胖人。
寒温:指两种不同的体质。
不相加:匀称的意思。

【译文】
黄帝说:卫气留滞于胸腹之中,运行受到阻碍,违背正常的循行规律,积聚不畅,郁结而不能运行到正确的部位,使人产生胸胁、胃脘胀满、喘息气逆等症状,用什么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呢?伯高说:气郁不行,积聚在胸中的,就取上部的腧穴治疗;积聚在腹中的,就取下部的腧穴治疗;积聚在胸腹部,使胸胁脘腹都胀满的,则取上下部及附近的穴位治疗。
黄帝说:取哪些穴位呢?伯高回答说:卫气郁积在胸中,当泻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任脉的天突穴和廉泉穴;卫气郁积在腹中,当泻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街穴;卫气积在胸胁脘腹,上下都觉胀满,当上取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下取三里、气街穴,以及季肋下一寸的章门穴以泻;病情严重的,采取鸡足刺法。如果病人的脉大而弦急,或脉绝不至以及腹皮绷急紧张,就不能用针刺治疗。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问伯高说:应该如何诊察皮、肉、气、血、筋、骨的病变呢?伯高说:病色表现在两眉之间,并且缺少光泽的,则病变发生在皮;口唇呈青、黄、赤、白、黑颜色的,病变发生在肌肉;皮肤多汗而湿润,则病在血气;目色呈现青、黄、赤、白、黑色的,则病发生在筋;耳轮焦枯,阴暗不泽,如果有尘垢的,则病变在骨。
黄帝说:病情的表现及变化是怎样的呢?应当如何治疗?伯高说:很多疾病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皮有部,肉有柱,血气有输,骨有属。黄帝说: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伯高说:皮之部,在肢末端的浅表部位;肉之柱,在上肢的臂、下肢的胫,手足六阳经肌肉隆起之处,以及足少阴经循行路线上的肌肉丰厚之处;血气之输,在诸经的络穴,当血气留滞时,则络脉壅盛而高起;筋的病变无阴无阳,无左无右,治疗时应随病变的部位而取之;骨病的所属部位,在关节处,骨穴是输注精液的,且能补益脑髓。
黄帝说:应当如何进行治疗呢?伯高说:由于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千变万化,针刺治疗或深或浅,或浮或沉,不可胜数。其主要的原则应根据发病的部位和病情进行针刺,病轻的浅刺,病重的深刺,病轻的用针要少,病重的用针要多。能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调治经气,且治疗得当,才是高明的医生。
黄帝问伯高道:人体的肥瘦,身形的大小,体表的寒温,以及年龄的老、壮、少、小,是怎样区别的呢?伯高回答说: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称为老,三十岁以上的称为壮,十八岁以下的称为少,六岁以上的称为小。
黄帝说:以什么标准来评定人体的肥与瘦呢?伯高说:人体有脂、膏、肉三种不同的类型。黄帝说:应当如何区别人的脂、膏、肉三种类型呢?伯高说:肉丰厚坚实皮肤丰满的为脂;肉不丰厚坚实、皮肤松弛的为膏;皮肉紧紧相连在一起的为肉。
黄帝说:人的身体有寒温的不同,如何加以区别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肌肉濡润,如果皮肤腠理粗糙,卫气就易外泄,故身体多寒;若皮肤腠理细腻,卫气就易收藏,故身体多热。脂类型的人肌肉坚实,皮肤腠理致密的,身体多热;皮肤腠理粗疏的,身体多寒。
黄帝说:身体的肥瘦大小是如何区别的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多阳气充盛,皮肤宽纵弛缓,腹部肌肉松软下垂;肉类型的人,身体则宽大;脂类型的人,肌肉则坚实而身形较小。
黄帝说:这三种类型的人的气血情况又各是怎样的呢?伯高说:膏类型的人,阳气充盛,身体多热,就能耐寒;肉类型的人,阴血偏盛,能充养肌肉形体,气质平和;脂类型的人,其血清稀,气滑利而且少,所以身形不大。这就是脂、膏、肉三种人气血多少的大概情况,与普通的人有所区别。
黄帝说:一般人的情况是如何的呢?伯高说:一般人的皮、肉、脂、膏都比较均匀,血与气也能保持平衡,没有偏多的情况,所以他们的身形不大不小,身体各部位都非常匀称,这就是一般人的情况。
黄帝说:讲得好。对于这三种人所出现的疾病,应当如何进行治疗呢?伯高说:必须先分清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的气血多少以及气的清浊,然后再进行调治,根据具体情况用常法治疗。所以说,膏人形体宽肥腹肉下垂;肉人身体上下都很宽大;脂人的脂虽然很多,但体型不大。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2楼#
发布于:2019-11-20 11:51
下卷 灵枢篇 水胀第三十四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说明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等的病因、症候、病机以及其间的鉴别诊断等。
二、对肠覃和石瘕指出了治疗原则;对肤胀和鼓胀说明了针刺的方法。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②,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岐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黄帝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③,此其候也。
黄帝曰:肠覃④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⑤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血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注释】
①目窠:指眼睑。
②颈脉动:颈脉,指喉结旁的人迎脉。颈脉动,是因水温内停,内犯血脉,脉中水气涌动,所以可见颈脉异常明显的搏动。
③腹筋起:筋,做脉。指腹壁有脉络显现。
④肠覃:生长于肠外,形状类似菌类的肿瘤。
⑤石瘕:因寒邪侵袭,使淤血停留于子宫的一种病症。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对水胀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应当怎样进行区别呢?岐伯回答说:病人的下眼睑微肿,就像刚刚睡醒的样子,颈部动脉搏动明显,时时咳嗽,两大腿内侧感到寒冷,足胫部肿胀,腹部胀大,若出现上述症状,说明水胀病已经形成了。若以手按压病人的腹部,放手后即随手而起,不留凹陷,就像按压充水的皮袋子一样,就是水胀病的症候。
黄帝说:肤胀病应如何诊断呢?岐伯说:所谓肤胀病,是由寒邪侵入皮肤之间形成的。病人腹部胀大,叩击时发出鼓音,按压时感觉空而不坚硬,病人全身浮肿,皮肤较厚,按压病人腹部,放手后不能随手而起,留有凹陷,腹部的皮色无异常变化,这就是肤胀的症候。
黄帝问:鼓胀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鼓胀病人的腹部与全身都肿胀,这与肤胀病一样,但患鼓胀病的人皮肤青黄,腹部青筋高起暴露,这就是鼓胀病的症候特点。
黄帝问:肠覃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寒邪侵犯人体后,邪气滞留在肠外,与卫气相搏,卫气被阻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邪气留滞,积久不去附着于肠外,并日渐滋长,使息肉得以形成,刚开始时,就像鸡蛋一样大小,此后逐渐长大,疾病一旦形成,病人就像怀孕一样,病程长的历经数年,用手按压则很坚硬,推动时可移动,但月经仍然按时到潮,这就是肠覃的症候。
黄帝说:石瘕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岐伯说:石瘕病生在胞宫内,寒邪侵犯,留滞在子宫颈口,使宫颈闭塞,气血凝滞不通。经血不能正常排泄,便凝结成块而留滞于宫内,并日益增大,使腹部涨大,像怀孕一样,月经不能按时来潮。石瘕病都发生在妇女,治疗时应活血化淤,通导攻下,引淤血下行。
黄帝说:可用针刺治疗肤胀与鼓胀吗?岐伯说:治疗时先用针刺泄有淤血的脉络,然后根据病情虚实的不同来调理经脉,刺去淤滞的血络。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3楼#
发布于:2019-11-20 11:51
下卷 灵枢篇 天年第三十三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说明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指出了“神”的形成以及长寿的根本条件。
二、系统地叙述了人类生长至死亡过程的一般规律。
三、说明人生不能终寿的因素——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①为基,以父为楯;失神②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③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④,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岐伯曰:其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⑤,故中寿而尽也。

【注释】
①母:人胚胎的生成需父母两精相和,这里的母是指母亲的阴血。
②神:这里的神是指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的综合表现。
③三部三里:指面部的额头、鼻梁、下颌三处隆起的地方。
④其气在下:气,指人体生长的气,藏于肾,自下而升。人生十岁,此气刚开始兴盛,是生长发育的开始,所以说其气在下。
⑤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意思是正邪相互斗争,使气血紊乱,不能祛邪外出,反而引邪内入。

【译文】
黄帝问于岐伯说:我想了解一下人在生命开始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以什么作为捍卫呢?损失了什么就要死亡?得到了什么才能生存?岐伯说:以母亲的血为基础,以父亲的精为卫外功能,由父精母血结合而产生神气,失神气的就会死亡,有了神气才能维持生命。
黄帝问:什么是神呢?岐伯说:当人体的血气和调,营气卫气的运行通畅,五脏形成之后,神气藏之于心,魂魄也都具备了,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体。
黄帝说:人的寿命长短各不相同,有中途夭亡的,有年老长寿的,有猝然死亡的,有的患病很久,希望听听它的道理。岐伯说:如果五脏强健,血脉调顺,肌肉之间通利无滞,皮肤固密,营卫的运行不失其常度,呼吸均匀徐缓,全身之气有规律的运行,六腑也能正常地消化饮食,使精微、津液能敷布周身,以营养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所以能够使生命维持长久而多寿。
黄帝说:有些人可活到百岁而死,怎么会达到这样的长寿呢?岐伯说:长寿的人,他的鼻孔和人中深邃而长,面部的骨骼高厚而方正,营卫的循行通调无阻,面部的三庭耸起而不平陷,肌肉丰满,骨骼高起,这种壮健的形体,是能活到百岁而终其天年的象征。
黄帝说:人的血气盛衰,以及从生到死这一过程的情况,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说: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开始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畅通,其气在下,所以喜动而好走。人到二十岁,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正在发达,所以行动更为敏捷,走路也快。人到三十岁,五脏已经发育强健,全身的肌肉坚固,血气充盛,所以步履稳重,爱好从容不迫地行走。人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很健全已到了不能再继续盛长的程度,从此腠理开始疏松,颜面的荣华逐渐衰落,鬓发开始花白,经气由平定盛满已到了不能再向上发展的阶段,精力已不十分充沛,所以好坐。人到五十岁,肝气开始衰退,肝叶薄弱,胆汁也减少,所以两眼开始昏花。人到六十岁,心气开始衰弱,会经常忧愁悲伤,血气已衰,运行不利,形体惰懈,所以好卧。人到七十岁,脾气虚弱,皮肤干枯。人到八十岁时肺气衰弱,不能藏魄,言语也时常发生错误。人到九十岁,肾气也要枯竭了,其他四脏经脉的血气也都空虚了。到了百岁,五脏的经脉都已空虚,五脏所藏的神气都消失了,只有形骸存在而死亡。
黄帝说:有人不能活到应该活到的岁数而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岐伯说:不能长寿的人,是他的五脏不坚固,鼻孔和人中沟不深邃,鼻孔向外开张着,呼吸急促疾速,或者面部之骨骼瘦小,脉管薄弱,脉中血少而不充盈,肌肉不坚实,肌腠松弛,再屡被风寒侵袭,血气更虚,血脉不通利,外邪就易于侵入,与真气相攻,真气败乱,促使他中年而死。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4楼#
发布于:2019-11-20 11:50
下卷 灵枢篇 论痛第三十二

图片:6b43358087f94316809ced520eedc21b_th.jpeg


【本章要点】
一、讨论了人体的素质,亦即筋骨、肌肉有强弱坚脆的不同,皮肤腠理有厚薄疏密的区别,肠胃有厚薄肥瘦的不同,故在治疗上有能否耐受针石、火烧之痛和耐受毒药的区别。
二、说明疾病痊愈的难易,与病症属性的寒热有密切的关系。

【原文】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
黄帝曰:其耐火焫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①者,耐火焫。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焫亦然。
黄帝曰:人之病,或同时而伤,或易已,或难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
黄帝曰:人之胜毒②,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③及肥骨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

【注释】
①美骨:指骨骼强壮的人。
②胜毒:胜,耐受;毒,药物;胜毒,耐受药物的意思。
③大骨:指骨骼强壮。

【译文】
黄帝问少俞说:筋骨的强与弱,肌肉的坚与脆,皮肤的厚与薄,腠理的疏与密,都各不相同的人,他们对针刺和灸灼所致疼痛的耐受力如何?另外,肠胃的厚薄、坚脆也不一样的人,他们对药物的耐受力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详细地讲一讲。少俞说:骨骼强健、筋柔肉缓、皮肤厚实的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强,所以对针刺和艾火灸灼所致的疼痛也一样能忍受。
黄帝说:哪些人能耐受火灼引起的疼痛呢?少俞回答说:除以上所说的人以外,还有肤色黑而且骨骼健美的人。
黄帝说:哪些人不能耐受针刺所致的疼痛呢?少俞说:肌肉坚实而皮肤薄脆的人,不能耐受针刺的疼痛,同样也不能耐受灸灼引起的疼痛。
黄帝说:同时患病的人,有的容易痊愈,有的则难以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呢?少俞说:身体多热、阳气素盛的人,容易痊愈;身体多寒、阳气素虚的人,难以痊愈。
黄帝说:怎样判断人对药物耐受力的强弱呢?少俞说:胃功能强壮、皮肤色黑、骨骼粗壮、肌肉肥厚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强;形体消瘦而胃功能薄弱的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就弱。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