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译文注解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0楼#
发布于:2019-10-27 21:32
《难经》论病·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一难望、闻、问、切

[原文]
     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日神,此之谓也。

[语译]
问:医经上说,医者通过望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神;通过闻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圣;通过问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工;通过脉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巧。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通过望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观察病人所显现的青、赤、黄、白、黑五色,从而了解病变的情况;通过闻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听闻病人所发出的呼、言、歌、哭、呻五音,从而辨别病变的性质;通过问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探询病人对于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爱好情况,从而了解疾病的起因和病变所在的部位;通过脉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切诊寸口的脉象,省察脉气的虚实,以了解疾病发生在那一脏或那一腑。医经上又曾说过,根据显现于外表的症状,而能察知其疾病的,叫做圣;外表还没有什么症状表现,而能察知其内部已有病变的,叫做神。以上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按语]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古人把这四诊的熟练技巧,称之为神、圣、工、巧,无非说明四诊中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临床运用贵在四诊互参,才能诊断确实。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1楼#
发布于:2019-10-28 23:57
《难经》论穴道·六十二难

      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二难脏腑井荥

[原文]
     难曰:脏井荥①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腧,名曰原。所以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译文]
问:五脏的经脉,各有井、荥、腧、经、合五穴,而六腑的经脉,却每经各有六穴,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六腑的经脉,都是属阳的,三焦之气运行在各阳经之间,所以添置了一个穴位,名叫原穴。因此,六腑的阳经各有六穴,也就是每条阳经,都和三焦之气互通,共同保持着一气相贯的关系。

[词解]
①井、荥:是包括手足阴阳各经的井、荥、腧、经、合五穴。通常简称为井荥穴。

[按语]
井、荥、腧、经、合是经脉中的特定穴位。古人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喻为水液的流动一样,所以对脉气的流注由小而大,由浅而深,分别用了井、荥、腧、经、合五种名称,作为说明脉气在运行过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所行皆在五腧也。”这就是说,脉气所出的地方,如同水的源头,叫作井;脉气所流过的地方,象刚出泉源的向小水流,叫作荥;脉气所灌注的地方,象水流的渐渐输注于深处一样,叫作腧;脉气所行走的地方,象水在通畅的河道中迅速流过一样的叫作经;脉气所进入的地方,如同百川的汇合入海,叫作合。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的二十七气,所出入流注运行的地方,都是在这些特定的穴位之中。至于各阳经所多的一个穴位,独称为原穴,原,有本原、根原的含义。因三焦是属阳的一腑,它和各阳经同气相求,更发挥了三焦气化的作用,所以把各阳经三焦气化所过之处,添置一个原穴,称为所过为原。但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它的气行分布于全身,和内调外,导上宣下,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因此,三焦之气,并非只与阳经相通,在各阴经也同样有原穴,就是以井、荥、腧、经、合中的腧穴兼为原穴。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第六十六难中将再作说明,可前后互参。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2楼#
发布于:2019-10-28 23:59
《难经》论穴道·六十三难

      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三难井穴为始的意义

[原文]
     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蚊(qi)行喘息①,娟(yuan)飞蠕动②,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译文]
问:古经《十变》上说, 五脏六腑各经脉的荥、合等特定腧穴,都以井穴作为起始的穴位,是什么道理呢?
答:因为井穴的含义,是比象于日出的东方和欣欣向荣的春天。春天是万物开始萌芽生长的时期,蛰伏着的各种动物,都好象逃过了严寒的死亡威胁,在喘息中苏醒过来,开始行动,虫类恢复飞翔,或在缓慢地活动着。一切生物无不在春天呈现新生的气象,所以一年的时序以春季为首,十天干所代表的日数,以甲子为始,因此比象于春天的井穴,也就应当在各腧穴中列为起始的一穴了。

[词解]
①蚊行喘息:蚊,虫豸(zhi) 之类。行,是行动的意思。喘息,是形容冬季蛰藏的动物,到了春天苏醒过来。恢复活动,好象死里逃生,所以有着喘息的样子。
②蝸飞蠕动:娟,幼小的飞虫。蠕,是形容虫类在缓慢地行动着。

[按语]
本难把井穴比象为春天,来解释它在井、荥、腧、经、合各穴中居于首位的原因。原文中所谓“井者,东方春也”,后人对这句话,曾提出反对的意见,以为东方属木,五脏的井穴虽是属木,但六腑的井穴属金,不能把所有井穴,都概括比象于东方之木。例如徐灵胎就是力主这一见解的人,他说:“《灵枢●本输篇云》:脏之井皆属木,腑之井皆属金,即下节(指第六十四难)亦明言之,今总释五脏六腑之井皆属木,则背经语,且与下文亦相矛盾。若云惟脏之井属木而腑不与焉,则腑之亦始于井而又不属木,义当何居?下语疏漏之至。”徐氏的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理由,但我们细玩原文,则以井穴称为“东方春也”的意义,重点在于春字,而东方也并不局限在作为木的解释,这里的东方,可理解为阳气生发之处,以之比象于脉气象水流的源头那样。再从十二经各井穴的部位来说,井穴都是在指端和趾端,是脉气流注开始出发的所在。在四方中的东、南、西、北,以东方为始;在四季中的春、夏、秋、冬,以春季为首。所以用东方和春季来比象井穴,是说得通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3楼#
发布于:2019-10-29 00:27
《难经》论穴道·六十四难

      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图片:1.jpg


第六十四难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

[原文]
     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腧土,阳腧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译文]
问:古经《十变》上又说: 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阴经的荥穴属火,阳经的荥穴属水;阴经的腧穴属土,阳经的腧穴属木;阴经的经穴属金,阳经的经穴属火;阴经的合穴属水,阳经的合穴属土。阴经和阳经各穴,所属的五行都不相同,这是什么意思呢?
答:这是有关阳刚阴柔相互配合的事。以井穴举例来说,阴经的井穴属于乙木,阳经的井穴属于庚金。阳经井穴所配合的庚金,在十天干中是阳刚之金,庚和乙相合,也就是乙的刚。阴经井穴所配合的乙木,在十天干中是阴柔之木,乙和庚相合,也就是庚的柔。乙是阴木,所以说阴经的井穴属木;庚是阳金,所以说阳经的井穴属金。其余各穴阴阳刚柔相配的关系,都可仿此类推。

[按语]
本难以五行中阴阳刚柔的配合关系,来区别井荥腧经合各穴的属性。要明了其中的意义,先要了解十天干所属的阴阳,因为十天干分别配合了五行,各有阴阳刚柔的不同,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其中上一字为阳,下一字为阴,所以甲丙戊庚壬五干属阳为刚,乙丁己辛癸五干属阴为柔。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在十天干之中,虽各有相互克制的关系,但阳干和阴干相合,反会由相克而成为刚柔互济,只有同属阳干,才会相克。例如甲为阳木,被属阳的庚金所克;而乙为阴木,反和庚金刚柔互济而相合,其余可以类推。本难以阴干配阴经,阳干配阳经,以阴经的井穴属于乙木,阳经的井穴属于庚金;阴经的荥穴属于丁火,阳经的荥穴属于壬水....依次排列,这在临床治疗上循经取穴,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五脏和五腧的五行属性,在临床上可以五腧穴作为针治五脏疾病的特殊穴位。如井穴属木,凡与肝木有关的病,可取用井穴;荥穴属火,凡与心火有关的病,可取用荥穴等等。此外,还可按五行子母相生的关系,作为取穴的方法之一。 如肝经属木,肝经的荥穴行间属火,火为木所生,行间就是肝经的子穴;合穴曲泉属水,木为水所生,曲泉就是肝经的母穴,其余各经,均可仿此类推。在临床上,就可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则,取用各经的子母穴进行治疗。由此可见,十二经井、荥、腧、经、合各穴,在临床治疗上很有用处,现将各经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列表如下,以供查阅。


手足阴经五腧穴配合五行表
穴            井            荥            腧            经            合
                                 五行        乙 木        丁 火        己 土        辛 金       癸 水
                                  肺经        少 商        鱼 际        太 渊        经 渠       尺 泽
                                  心经        少 冲        少 府        神 门        灵 道       少 海
                            心包络经        中 冲       劳 宫        大 陵         间 使       曲 泽
                                  肝经        大 敦        行 间        太 冲         中 封       曲 泉
                                  脾经        隐 白        大 都        太 白         商 丘       阴 陵 泉
                                  肾经        涌 泉        然 谷        太 溪         复 溜       阴 谷




手足阳经五瑜穴配合五行表
穴             井             荥             腧             原             经             合
                      五行          庚 金         王 水         甲 木                         丙 火         戊 土
                   膀胱经         至 阴          通 谷         束 骨          京 骨        昆 仑         委 中
                       胆经         窍 阴          侠 溪          临 泣         丘 墟        阳 辅         阳 陵 泉

                      胃经         厉 兑          内 庭          陷 谷         冲 阳        解 溪         三 里
                    三焦经         关 冲          液 门          中 渚         阳 池        支 沟         天 井

                   小肠经         少 泽          前 谷          后 溪         腕 骨        阳 谷         小 海
                    大肠经         商 阳          二 间          三 间         合 谷        阳 溪         曲 池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4楼#
发布于:2019-10-29 12:16
《难经》论穴道·六十五难

      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五难井穴、合穴的脏气出入

[原文]
     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经脉之气所出的称为井穴,所入的称为合穴,它是取法于什么来说的?
答:所出的称为井穴,因为井穴的定名,是比象了日出的东方和生气蓬勃的春天,这是万物都开始萌芽生长的季节,等于脉气流注开始从井穴出发一样, 所以说,所出的称为井穴。至于所入的称为合穴,因为合穴的定名,是比象了寒冷的北方和万物生机潜伏的冬天,这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等于脉气流注到合穴已深入内部一样,所以说,所入的称为合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5楼#
发布于:2019-10-29 12:19
《难经》论穴道·六十六难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图片:1.jpg


第六十六难十二经原穴和三焦的关系

[原文]
     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锐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腧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腧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腧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①,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在太渊;心(实应称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原穴在大陵;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在太冲;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在太白;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在太溪;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在掌后锐骨的神门;足少阳胆经的原穴在丘墟;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冲阳;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在阳池;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在京骨;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在合谷;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在腕骨。手足阴阳十二经都把腧穴作为原穴,是什么道理呢?
答:五脏各经脉的腧穴,是三焦之气所运行输播,也是气化活动出入流止的所在。
问:三焦之气运行到的腧穴,为什么可称为原穴呢?
答:因为脐下的肾间动气,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动力,也是十二经的根本,所以把它称为原气。三焦之气是原气的别支,主要有沟通和运行宗、营、卫三气的功能,它的气化普遍地经历了五脏六腑,称它为原,就是对三焦的一种尊称。所以,三焦之气所流止的穴位,一般都称为原穴。凡五脏六腑所有的疾病,都可取用各经脉所属的原穴进行治疗。

[词解]
①三气:是指宗气、营气、卫气而言。也就是真气的统称。

[按语]
本难列举十二原穴的名称,并提出了“十二经皆以腧为原”的问题,实际上这句原文是没有把阴阳各经划分开来,因为十二经之中,只有六阴经的原穴,是用各经井、荥、腧、经、合中的腧穴来代替原穴的,各阳经都分别另有一个原穴,所以说十二经皆以腧为原,是一名笼统的话。又如答语中提出的“五脏腧者,三焦之所行”,也不是单指五脏各腧穴,而是包括五脏六腑的各穴位而言,这是首先必需辨别清楚的。
本难的要点,是说明五脏六腑的一切疾患,都可以取用十二经原穴来治疗的道理。这里把六十二难所谓“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腧,名曰原”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了所有原穴,都是三焦之气运行和流止的所在。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它接受了脐下的肾间动气,就是真气和十二经的根本之气,以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所以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的原气,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这就是针刺原穴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对于取用原穴的功效也曾有明白的指出:“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本难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强调了三焦之气与原穴的关系,这对于后世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视原穴,确有很大的启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6楼#
发布于:2019-10-29 12:22
《难经》论穴道·六十七难

      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图片:1.jpg


第六十七难募穴和俞穴的治疗作用

[原文]
     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译文]
问:五脏的募穴,都在属阴的胸腹部,而五脏的俞穴,又都在属阳的腰背部,这是什么道理呢? .
答:因为内脏或阴经有病,其病气常出行于阳分的俞穴;体表或阳经有病,其病气常入行于阴分的募穴。所以募穴都在胸腹部,从阴引阳,可治疗阳病;俞穴在腰背部,从阳引阴,可治疗阴病。

[按语]
俞穴分布在属阳的腰背部,是脏腑经气所转输的地方;募穴分布在属阴的胸腹部,是脏腑
经气所汇涵的地方。所以,可以取用俞穴和募穴来治疗五脏和六腑的病。本难不但指出了俞穴募穴在部
位上的阴阳属性,并从阴病行阳、阳病行阴的机转,以说明针刺这些穴位所以有效的原理。因此,可以
明确的认识,俞穴和募穴的所在,既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聚会的枢纽,也是内脏和体表的病气出入之
处。据此,阴经和阳经的病症,可分别针刺阳分的俞穴或阴分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五脏阴
经的病,如肺经的病变,出现咳嗽、多痰、胸闷等症状时,可以针刺背部的肺俞穴:六腑阳经的病,
如胃经的病,可以针刺胃经募穴中脘穴。这种取穴法,不仅适用于脏腑本身的病症,还适用于与脏腑有
关的器官,如肝开窍于目,刺肝俞可治目疾;肾开窍于耳,刺肾俞可治耳聋等等。本难所提出的虽仅是
五脏的募俞,但六腑的俞募穴仍是相同的,也可仿此类推。现将脏腑的募穴、俞穴列表如下:


募 穴 俞 穴 名 称 表
    脏腑      肝       心     心包      脾      肺       肾      大肠      小肠     三焦      胆       胃      膀胱
    俞穴     肝俞   心俞    厥阴    脾俞   肺俞    肾俞    大肠      小肠     三焦     胆俞    胃俞    膀胱
                                     俞                                      俞         俞         俞                            俞
     募穴     期门   巨阙    膻中    章门   中府    京门    天枢      关元     石门     日月    中脘    中极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7楼#
发布于:2019-10-29 12:34
《难经》论穴道·六十八难

      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图片:1.jpg


第六十八难腧穴的主治症状

[原文]
     难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腧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腧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腧经合所主病也。

[译文]
问:与五脏六腑相连属的各经脉,都有井、荥、腧、经、合的特定穴位,这些穴位是主治什么病症的呢?
答:医经上说:脉气所出,如水流的源头出自井中一样,称为井穴;脉气所流象刚出泉源的小水,称为荥穴;脉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处输注到深处,称为腧穴;脉气所行象通渠中迅速经过的水流,称为经穴;脉气所入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井穴可主治心胸部以下的痞积胀满,荥穴可主治全身的热病,腧穴可主治身体困重,关节疼痛,经穴可主治气喘咳嗽和怕冷发热,合穴可主治精气厥逆和津液外泄。这些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所属井、荥、腧、经、合各穴所主治的病症。

[按语]
本难叙述井荥腧经合五穴的主治症,对于每穴的治疗作用,都是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结合了五行理论来加以说明的。例如井穴属木,和属木的肝脏相联系,肝经的分布自足上行,上贯膈膜,散布胁肋,所以凡有属于心下痞满,即胸胁以下痞积胀满的症状,都可以采用各经的井穴去主治。荥穴属火,与属火的心脏相联系,心主火,与热病有关,所以针刺荥穴可治身热。腧穴属土,与属土的脾脏相联系,脾是运化和输送水谷精气以营养四肢与肌肉的脏器,凡是四肢和肌肉病,都与脾脏有关,所以针治各经的腧穴,可治各种身体笨重、运动不够灵活或发生障碍,以及关节疼痛等病。经穴属金,与属金的肺脏相联系,肺主皮毛,凡外邪侵袭肌表皮肤而发生怕冷发热的症状,以及气喘咳嗽等,都是肺经受病的主征,所以针刺经穴,可治喘咳寒热等病。合穴属水,与属水的肾脏相联系,肾主水液,肾间动气又为元气的根本,所以对于气逆而津液外泄的症状,都可以取用合穴治疗。凡此种种,都是说明各脏腑经气失调引起病变时,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选用各经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8楼#
发布于:2019-10-29 14:56
《难经》论针法·六十九难

      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图片:1.jpg


第六十九难补母泻子的治则

[原文]
     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译文]
问:医经上说:治虚症用补法,治实症用泻法,不实不虚的病症,可以在本经取穴治疗,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各经穴按五行的规律,都有母子相生的关系,凡是虛症,就宜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实症就宜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一般的说,在治疗步骤上应当先用补法后用泻法。至于不实不虛的病症,可以在本经取穴治疗,因为这是本经自生的病,不是受了其他各经病邪的影响或传变而来的,所以应当治其自病的经脉为主,不必在他经补母泻子,因此说可以在本经取穴进行治疗。

[按语]
补母泻子的针法,是根据五行理论治疗一般虚症和实症的常用方法,主要就是通过脏腑经脉所属五行的母子关系,采用虛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疗法,以调节偏胜,达到扶正祛邪而治愈疾病的目的。所谓子母补泻法,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十二经所属的五行为主;是以每经的井、荥、腧、经、合五穴所属的五行为主。如某经出现虚症时,可补其母经的母穴及其他穴位,或补本经的母穴;如某经出现实症时,可泻其子经的子穴及其他穴位,或泻本经的子穴。以肝经举例来说,肝木之母是肾水,所以治疗肝虚症,可选用肾经的适当穴位,或取肾经的水穴阴谷行补的手法来治疗;也可取用肝经的水穴曲泉行补的手法来治疗。肝木之子为心火,所以治疗肝实症,可选取心经和心包络经的适当穴位,或取心经的火穴少府、心包络经的火穴劳宫行泻的手法来治疗;也可取肝经的火穴行间行泻的手法来治疗。
至于不实不虚,不是对病症而言,而是指本经自发的病,同其他脏腑经络没有发生相互偏胜偏衰的情况,因此,不需要在其他经脉上去补母或泻子,只要在本经的经脉上取穴治疗。例如有关喉、胸、肺的病症,可以取用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为主;有关胸、心、神志的病,可以取用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为主等等。

十二经母子补泻穴简表
          经别与母子所属五行                      虚都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经别     五行     母      子            本经母穴       母经母穴             本经子穴        子经子穴
         肺        金      土      水            太渊(土)         脾经太白(土)        尺泽(水)       肾经阴谷 (水)
      大肠        金      土      水            曲池(土)       胃经足三里(土)      二间(水)       膀胱经通谷(水)
         肾        水      金      木            复溜(金)         肺经渠(金)           酒泉(木)        肝经大敦(木)
      膀胱        水      金     木             至阴(金)       大肠经商阳(金)       束骨(木)      胆经足临泣(木)
         肝        木      水     火             曲泉(水)        肾经阴谷(水)         行间(火)        心经少府(火)
         胆        木      水     火             侠溪(水)       膀胱经通谷(水)       阳辅(火)       小肠阳谷(火)
         心        火      木     土             少冲(木)        肝经火敦(木)         神门(土)       脾经太白(土)
      小肠        火      木     土             后溪(木)       胆经足临泣(木)       小海(土)      胃经足三里(土)
      心包      相火     木     土             中冲(木)        肝经大敦(木)         大陵(土)       脾经太白(土)
      三焦      相火     木     土             中渚(木)       胆经足临泣 (木)      天井(土)      胃经足三里(土)
        脾        土       火     金             大都(火)        心经少府(火)          商丘(金)       肺经经渠(金)
        胃        土       火     金             解溪(火)       小肠经阳谷(火)        厉兑(金)      大肠经商阳(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69楼#
发布于:2019-10-29 17:45
《难经》论针法·七十难

      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图片:1.jpg


第七十难四季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春

     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①,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
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②,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 秋冬必致一阳。

[译文]
问:医经上说,春夏两季宜浅刺,秋冬两季要深刺,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春夏两季,自然界的阳气蒸腾于上,人身的阳气也浮现在肌表皮肤的上层,所以应在浅表部分进行针刺;秋冬两季,自然界的阳气沉伏于下,人身的阳气,也匿藏在皮肤下面,肌肉的深厚处,所以应在较深层的部分进行针刺。
问:至于春夏两季需要各致一阴之气,秋冬两季需要各致一阳之气,那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因为春夏气候温暖,而阳气偏盛,必须引导一阴之气上越养阳,所以在开始下针时,要深刺到和肝肾相连属的筋骨部分,待针下得气后,再将针提举,以引肝肾的阴气上达阳分。秋冬气候寒凉,而阴气贪偏盛,必须引导一阳之气下行养阴,所以在开始进针时,要浅刺和心肺连属的血脉与皮肤部分,待针下得气后,再将针插进,以推送心肺的阳气深达阴分。这就是所谓春夏必引导一阴之气, 以阴养阳;秋冬必须引导一阳之气,以阳养阴的针法。

[词解]
①沉之至肾肝之部:沉之,是深刺的意思。肾主骨,肝主筋,肾肝之部,就是指骨与筋而言。
②浮之至心肺之部:浮之,是浅刺的意思。心主血脉,肺主皮毛,心肺之部,也就是指浅表的脉和皮肤而言。

[按语]
针刺的手法,就随时令季节的不同,有宜于深刺或宜于浅刺的区别,这是根据阴阳的属性说明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的道理。“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的操作手法,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以求得阴阳调和而适应时令的一种针刺方法。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0楼#
发布于:2019-10-30 13:31
《难经》论针法·七十一难

      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一难营卫的深浅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①所针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刺营不可伤卫,刺卫不可伤营,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针刺在阳分的卫气,应该用卧针的手法浅刺,以免损伤营气;针刺在阴分的营气,应该先用左手持按所要针刺的穴位,使局部的卫气散开而后进针,以免损伤卫气。这就是所谓刺营不可伤卫,刺卫.不可伤营的针法。

[词解]
①摄按:摄,在这里是引持气行的意思。按,是按摩。汪机《针灸问答》对摄法的解释说,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流行,故曰摄以行气。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1楼#
发布于:2019-10-30 13:37
《难经》论针法·七十二难

      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图片:1.jpg


第七十二难迎随补泻的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译文]
问:医经上说,能够懂得迎随各经脉之气的针法,可以使经脉之气得到调和。而调气的方法,其首要问题,就是在于调和阴阳,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所谓运用迎随的针法,就是先要明确营卫之气在体内的分布流行和各经脉往来运转的走向,然后随其循行的逆顺方向,迎其来势逆取,或随其去势顺取,所以叫作迎随。至于调气的方法,其首要问题,就是在于调和阴阳,也就是先要认识人体在内外表里的相互关系,随其所属阴阳的偏盛偏虚现象,进行调治。所以说,调气的方法,必须在于求得阴阳两方面的平衡协调。

[按语]
迎随,是根据十二经循行方向,来施行补虚泻实的一种针治方法。《灵枢●逆顺肥瘦篇》说:“脉行之逆顺....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由此可知,手三阴经从胸至手是顺,从手至胸是逆,手三阳经从手至头是顺,从头至手是逆;足三阴经从足至腹是顺,从腹至足是逆,足三阳经从头至足是顺,从足至头是逆。手之三阴和足之三阳经的顺行走向,都是自上而下,所以在针刺时,针尖向下顺其走向转针,随而济之为补;针尖向上逆其走向转针,迎而夺之为泻。手之三阳和足之三阴经的顺行走向,都是自下而上的,所以在针刺时,针尖向上顺其走向转针,随而济之为补;针尖向下逆其走向转针,迎而夺之为泻。迎随补泻的针法,主要是调和阴阳,所以,本难说“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2楼#
发布于:2019-10-30 13:42
《难经》论针法·七十三难

      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三难泻井刺荥法

[原文]
     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译文]
问:各井穴都在肌肉浅薄的部位,经气微少,不足以使用泻法,若要用泻法,将怎样来针刺呢?
答:五脏所属的各井穴,在五行中都是属木,荥穴都是属火。木能生火,火是木的子,所以当需要针泻井穴时,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可以改在荥穴施行泻法。因此在古经上曾说:当用补法治疗的疾病,不可妄行泻法,当用泻法治疗的疾病,也不可妄行补法,就是这个道理。

[按语]
十二经的井穴,都在手指和足趾的末端,肌肉浅薄,经气也较其他穴位微少,所以不宜施用深刺的泻法,可改荥穴来代替。一般的说, 在针刺疗法上施用实则泻其子的针法,都是以经脉和穴位属的母子关系来决定子穴的所在,例如肝经属木,木能生火,肝经的火穴行间,就是子穴。但本难的泻子法,并不以属木的肝经为主,而以属木的井穴为主,由穴与穴之间的母子相生,作为泻子法的依据,这是泻子法的一种变法。实际上,井穴并不是不可泻的穴位,在临床上,对急性病,也常用刺井穴以泻邪热的针法。总之,只要掌握应补不可泻、应泻不可补的原则,在运用的手法上是不必拘泥于一端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3楼#
发布于:2019-10-30 13:45
《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

      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图片:1.jpg


第七十四难因时制宜的刺法

[原文]
     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腧,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腧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亳者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春天宜刺井穴,夏天宜刺荥穴,季夏宜刺腧穴,秋天宜刺经穴,冬天宜刺合穴,这是怎样解释呢?
答:春天宜刺井穴,因病邪常在肝;夏天宜刺荥穴,因病邪常在心;季夏宜刺腧穴,因病邪常在脾;秋天宜刺经穴,因病邪常在心;季夏宜刺腧穴,因病邪常在脾;秋天宜刺经穴,因病邪常在肺;冬天宜刺合穴,因病邪常在肾。
问:至于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这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因为五脏中的任何一脏发生病变,往往随其相应的季节,在五色、五臭、五味、五声、五液方面也有相应的表现。假使以肝病举例来说,肝属木,木旺于春,凡面现青色,臊臭,喜食酸味,常发出呼叫声,时时流泪,都是肝病的特征。一脏的病,尚且如此复杂,五脏的病更是多种多样了,不是一时能说得完的,但是一年四季都有一定的时令气候,把这些时令气候的五行属性同井、荥、腧、经、合各穴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施行补泻的针法,则针刺的要妙,就在于这些精细的地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4楼#
发布于:2019-10-30 14:09
《难经》论针法·七十五难

      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五难肝实肺虚与补泻火

[原文]
     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虛;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虛,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日: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属东方的一脏实而有余,属西方的一脏虛而不足,应该采用对属南方的一脏施行泻法,对属北方的一脏施行补法。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应当在相互之间经常保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东方是属木的,西方是属金的,如果木偏于盛时,当由金来克之,发求得平衡;火偏于盛实时,当由水来克之,以求得平衡;土偏于盛实时,当由木来克之,以求得平衡;金偏于盛实,当由火来克之,以求得平衡;水偏于盛实时,当由土来克之,以求得平衡。东方属木,在五行中比象于肝,东方的一脏实而有余,就是指肝实症;西方属金,在五行中比象于肺,西方的一脏虚而不足,就是指肺虚症。治疗时在南方施行泻法,在北方施行补法,就是因为南方属火,木能生火,火是木的子;北方属水,水能生木,水是木的母。由于水有克火的作用,补属子的一脏,可以使母脏脏气充实,泻属母的一脏可以使子脏脏气衰减。所以泻南方的心火,补北方的肾水,以治疗肝实肺虚症,就是为了使金不受木的反侮而得其平。医经上说:不能掌握治虚症的法则,怎样还能谈得上治疗其他复杂的疾病呢?这就是以上所说的意思。

[按语]
本难主要是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说明治疗肝实肺虚症,可采用泻火补水的方法。第六十九难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而本难所说的泻南方、补北方的治法,与六十九难却不完全相同。
就肝实症来说,泻南方心火,这与六十九难所说的“实者泻其子”是一致的;但是就肺虚症来说,不用培土的补母法,而用益水的补子法,这与六十九难所说的“虛者补其母”不同了。因为从临床所见病症来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子亦能令母虚,母亦能令子实”,所以除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以外,也可使用“虚则补其子,实则泻其母”的方法。本难所提的肝实肺虚症,实际上是心肝之火有余,肺肾之阴不足,泻南补北,乃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协调阴阳的治法。其中肺虚补肾,可以理解为子虛母亦虚,故不用培土的补母法,而用益水的补子法。在方法上虽有不同,但仍不离我生、生我的五行相生关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