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5楼#
发布于:2020-02-09 11:28
冲阳穴:和胃化痰,改善食欲、腹泻、脚麻
冲阳穴,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图片:t01f517fc3b84a6aa28.jpg


冲阳穴是最好的养胃保健药,老胃病患者一定要知道!
冲阳穴是胃经的原穴,专门管理胃。冲阳穴在脚背的最高处,用手按着会感觉到动脉的搏动。当您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时,可以按揉冲阳穴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也可以用艾灸冲阳穴的方法补胃 ,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图片:t018c25aa9077253901.jpg


艾灸冲阳穴补胃:如果胃不太好,并且出现了腹泻不止的情况,按揉冲阳穴几分钟,就会得到缓解。当然了,最好的方法是艾灸两侧的冲阳穴。艾灸冲阳穴,可以让足阳明胃经运行顺畅,也就能保证胃里面的气息供应正常,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灸,距离皮肤 2-3 厘米,艾灸 5-7 分钟,以皮肤感觉热而不烫为宜,会让胃里暖暖的。当然,像腹泻、腹胀以及消化系统的很多毛病都会得到改善了。
平时按揉冲阳穴,也可作为保养胃部。按摩方法:以拇指尖按着,稍微向上(足背处)指压 30 秒,连续点按 5 次以上;或握空拳,以拳头下缘肌肉敲打本穴数分钟。左右穴都做。

图片:t01c91d9074b1564a57.jpg


冲阳穴的位置怎么找?
你可用手扳住你的大脚指然后大脚指向上翘,你会见大脚指的大筋;同样的方法,再扳住你其它四脚指然后向上翘,就见到四脚指合起来的大筋。冲阳穴就在这二大筋的交会处。
功效主治:和胃化痰,通络宁神。冲阳主要用于调理和改善食欲不振、腹泻、脚麻、坐骨神经痛、畏寒、半身不遂等症状。常常指压冲阳穴,还有助于调适情绪,让心情放松。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6楼#
发布于:2020-02-10 11:46
脾胃虚弱,巧用大包补——大包穴!
很多工作了一整天的人,会感觉到全身疲劳、困倦、气色不好,这种情况往往是脾胃虚弱造成的。脾虚的典型表现还有腹胀、没食欲、消化功能差、倦怠疲劳、头晕、四肢无力、大便溏稀、怕冷、面色萎黄、腹泻、肥胖浮肿等等,女性还有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如果出现了以上的这些症状,那么我们可以按摩一下大包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取穴位置
大包穴位于腋窝下6寸(乳头平行处)大包穴是脾经的最终末尾的一个穴位,叫脾之大络。中医歌诀当中有“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的说法。可见大包穴在调理脾经和心脏病症方面具有不错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脾胃的气血生发出来以后,是需要从大包穴散布到全身各处去的,正因为如此,如果脾的整个运化出现问题,才需要按摩大包穴来解决。

图片:t016e9cfc025f6b75d3 (1).jpg


刺激大包穴可以散布脾经之精气,斜按能调五脏之气。配合肩井穴使用,可以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恢复精神,缓解疲劳,消除脾胃虚弱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
操作方法
用食指的指腹按压在对侧的大包穴穴位上,以穴位为中心旋转按揉大包穴3-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7楼#
发布于:2020-02-11 12:10
经渠穴:止咳化痰,通调血脉
经渠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经渠穴位于人体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3秒钟取穴】
伸手,掌心向上,用一手给另一手把脉,中指指端所在位置即是。

图片:t018f289b84a6f8d084.jpg


【取穴技巧】
从腕横纹上1横指桡骨茎突的高点向内侧推至骨边,与桡动脉间的凹陷处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旋前方肌。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桡神经浅支内侧经皮下组织,在桡动、静脉的桡侧穿前臂筋膜,深进旋前方肌,该肌由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支配。
【经渠穴】
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五行属金。

图片:t01fe9fb26e555aab58.jpg


【名解】
“经渠”,经过、路径的意思;“渠”,指水流的道路。经渠穴,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肺经的经水流过的渠道”,故名“经渠穴”,经渠穴是呼吸畅通的法宝,适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经渠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
咳嗽、喉痹、咽喉肿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扁桃体炎、腰酸背痛、食道痉挛、肩周炎、气喘,胸部胀满,胸背痛,掌心发热,无脉症等

图片:t013c4d75f09d869e4b.jpg


【功效】
宣肺利咽,降逆平喘,通经活络
【穴位配伍】
肩周炎配伍穴位:合谷穴、经渠穴、中府穴、内关穴、后溪穴、中渚穴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8楼#
发布于:2020-02-12 10:15
蠡沟穴: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对此穴进行保健可以缓解、预防以下病症: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图片:t019f6fff77ecfc16f5.jpg


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胫部酸痛;月经不调,阴痒,阴挺,疝气,睾丸肿痛;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
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肝经的“络穴”。
定位: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
标准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先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骨内侧面上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取穴。

图片:t01296a55f7e33a85bd.jpg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内行有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并起自足背静脉网内侧部,经内踝的前方向上至小腿内侧面上行。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下肢的浅淋巴管起自足趾,于足背、足底汇成淋巴管网。大部分浅淋巴管沿大隐静脉及属支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仅小部分浅淋巴管,沿小隐静脉汇入腘淋巴结。当针刺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后,可直抵无肌肉保护的胫骨骨膜。或经胫骨内侧,直抵骨后小腿三头肌中的比目鱼肌。该肌由胫神经支配。
特异性本经络穴。
功用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病症
针麻常用穴。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其他疾病:梅核气,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9楼#
发布于:2020-02-13 16:09
睛明穴:头痛、眩晕、呕吐

图片:t0115711110c29f5b64.jpg


【取穴位置】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位置】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

图片:t018daf9f19a8fcd8b0.jpg

【功能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穴位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穴位治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 0.5-1 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 · 气府论 · 注》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0楼#
发布于:2020-02-13 16:17
极泉穴: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

图片:t01182db01964276a13.webp.jpg


【取穴位置】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位置】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图片:t01814993d4e05666ad.webp.jpg


【功能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穴位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穴位治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 0.3~0.5 寸。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1楼#
发布于:2020-02-14 10:16
脑户穴:头痛、面赤、目黄、舌本出血

图片:t016b33dcd64e2d6810.webp.jpg



【取穴位置】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位置】
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图片:t01f0076f408684c1a9.webp.jpg



【功能主治】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穴位配伍】
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
【穴位治法】
平刺 0.5~0.8 寸;可灸。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2楼#
发布于:2020-02-14 10:21
内劳宫穴: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
内劳宫穴:

图片:u=3764940144,545151923&fm=26&gp=0.jpg


内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 2、3 掌骨之间偏于第 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
在手掌心,当第 2、3 掌骨之间偏于第 3 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解剖在第 2、3 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 1 掌间骨间肌和第 2 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

图片:u=2956431685,1595483801&fm=26&gp=0.jpg


内劳宫穴位位置:
手握拳头,中指指尖对应的位置就是劳宫穴。
作用:
它和其他穴位相对,能够补人体之气。双后合十,两劳宫穴相对,可以安神;两手相对搓热,劳宫穴对准眼睛,眼睛闭上,可以缓解眼部疲劳;两手相对搓热,放在腰部肾的位置,可以补肾纳气;劳宫穴和脚部的涌泉穴相对来回搓,可以使心肾相交,促进睡眠。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3楼#
发布于:2020-02-14 10:29
大杼穴:祛风解表、宣肃肺气
大杼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大杼是督脉别络、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的交会穴;又为八会穴之骨会穴。大为小之对,杼即筘,古称椎骨为“杼骨”,此穴在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

图片:t017d8d44d1e5b5ff7e.webp.jpg


【腧穴释义】
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织布的梭子。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快速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份较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如同织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背俞。背,穴内气血来自于背部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个俞穴。
【取穴位置】
大杼穴位于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图片:t01d1ff4c032194b057.webp.jpg


【穴位解剖】
大杼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皮肤有第七颈神经和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下筋膜致密,由脂肪及纤维束组成。纤维束连于斜方肌表面的背深筋膜与皮肤。副神经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连接处深进该肌下面,与第三、四颈神经的分支形成神经丛,支配该肌。针经上列结构深进,可进第一肋间隙,或经横突间肌及其韧带,如盲目进针,经胸内筋膜,穿胸膜腔至肺,极易造成气胸。
【功能主治】
功能: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主治:大杼穴主治胸肺、项背等疾患:如伤风头痛、咳嗽气急、喘息喉痹、颈项强、肩背痛、热病、胸胁气满、腰脊强痛、癫痫、厥逆、眩晕、虚劳、骨髓冷痛、疟疾等。
【穴位配伍】
大杼穴配夹脊穴、绝骨穴,有强筋骨,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主治颈椎病。
大杼穴配列缺穴、尺泽穴,有理肺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增生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楼#
发布于:2020-02-14 10:47
内庭穴:咽喉肿病、胃病吐酸、足背肿痛
【取穴位置】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图片:t01b6b88f4bae96cf0b.jpg



【解剖位置】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功能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图片:t01e7551f840f7966bc.jpg


【穴位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穴位治法】
直刺或斜刺 0.5~0.8 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楼#
发布于:2020-02-15 10:41
夹脊穴
夹脊,是经外奇穴,乃华佗所创。 夹,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脊,指脊柱。夹脊穴位于脊柱两旁,从第1胸椎至第5腰椎,就好像将脊柱固定,故名夹脊。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图片:2c24cf0a8f394b2ea3f8ddc1b03497f1 (1).jpg



【功能主治】
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
【穴位配穴】
配风池、大杼、阳陵泉,可以治肢体痿痹。

图片:60c43b249197409cb1a2e4e0facfdfe8 (1).jpg



【养生保健】
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不要小看它,它能调和五脏六腑,可治百病,尤对治局部的肩、颈、背、腰疼痛更是效果显着。
动作分解及说明:
一、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下组织(也可从尾椎开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
二、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复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廖佐芹教授说,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让对方可喘口气、放松一下。还有手指甲不宜过长,免得刮伤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时间不拘,但饭后不要马上趴着做,以免因压迫反造成肠胃不适。

图片:dd10b8f8521740c29e56d5620de8452e.jpg



【保健方法】
按摩法:用双手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上至下反复推揉5分钟,长期按摩,可防治腰背疾病。
艾灸法:用艾灸夹脊穴,每穴各灸治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心肺疾病、肠胃疾病、上下肢疾病等。

图片:738efab73ddf4af8820a06491c075ded.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6楼#
发布于:2020-02-15 11:53
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肌腱之间凹陷处。

图片:158718259_2_20190413074443440.jpg


特异性:悬钟穴的位置为八会穴之髓会。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湿冷。
运行规律:吸热后上行阳辅穴。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悬钟穴有泄胆火、清髓热、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平肝熄风,舒肝益肾。

图片:158718259_3_20190413074443503.jpg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悬钟穴主治头项、胸胁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偏头痛、颈项强、鼻衄、瘰疬、腋肿、胁肋疼痛、四肢关节酸痛、半身不遂、筋骨挛痛、脚气、跟骨痛、浑身疮癞等。

图片:158718259_4_20190413074443628.jpg


现代又多用悬钟穴治疗落枕、偏头痛、颈淋巴结结核、腋窝淋巴结肿大、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舞蹈病、血管性头痛、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悬钟穴主治:胸腹胀满,颈项强急,落枕,偏头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脚气;以及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1、运动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炎,腰扭伤,落枕;
2、其它: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

图片:158718259_5_20190413074443659.jpg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三阴交穴,局部配胀,可扩散至足。
艾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7楼#
发布于:2020-02-16 12:46
最强的健脾穴——太白穴!人体的补中益气丸!
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这样说你的脾胃不好,脾虚。人体中的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人体的脾出现问题时,多表现为大便稀溏或便秘、肠鸣、腹胀、胃痛等。

图片:174636020_1_20191102124740908.jpg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人体上有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我们及时治疗吗?当然有了,这个穴位就是位于足部内侧偏前方赤白肉际处的太白穴。

图片:174636020_2_20191102124741361.jpg


太白穴【脾经的原穴】,最强的健脾补脾穴位!
对于脾虚带来的烦恼,只要按揉太白穴,就能帮你解决。此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输穴于一身,不但能治疗上述脾功能异常时出现的症状,而且还能治疗身体困重疼痛,是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因为太白穴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图片:174636020_3_20191102124741705.jpg


按揉太白穴,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针灸太白穴,缓解各种疼痛
本穴为足太阴输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主治脚气、体重节痛、痿证等,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此外,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

图片:174636020_4_20191102124741939.jpg


【取穴方法】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功能作用】:脾经的原穴最强健脾穴,生发肺性阳气。
【主治疾病】: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痢疾、吐泻等。另外,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图片:174636020_5_2019110212474249.jpg


操作方法
两腿盘坐,以一手拇指指腹点揉太白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太白穴交替点揉。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8楼#
发布于:2020-02-17 11:32
足临泣穴:具有小柴胡汤功效的药用大穴
足临泣穴位是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出自《灵枢本枢》的“注于临泣”。足临泣穴位于人体足背部的外侧,第4、5跖骨底结合的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的凹陷处,按压时有明显的酸痛感。临,含上对下之意;泣,肝之液,肝开窍于目。此穴为足少阳之腧穴,属木,应肝,其气上通于目,主治目疾。穴临于足,又与头临泣相对应,故名足临泣。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的姿势。临床当中足临泣穴主要用于头痛、腰痛、高血压、腹气上逆、怕冷症、眼疾、肠结石、下痢等病症的治疗。

图片:174636007_1_20191102124736127.jpg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论》一书中曾经记载过一个神奇的方剂,叫做小柴胡汤。这个方剂的作用是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主要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病症。事实上,在我们的身体当中,也存在着一味类似于小柴胡汤功效的穴位大药,那就是我们的足临泣穴。
女性的守护神
足少阳胆经之气是人体的原始祖气,主升发。如果人体的阳气升发不足,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就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而足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和胆经两条经脉,调一穴却可以同时梳理两条经脉的气血。而带脉是专门呵护女性、预防和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经脉,所以足临泣穴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调理作用。如果女性月经推迟或提前到来,都可通过按揉足临泣使月经的周期恢复正常。

图片:174636007_2_20191102124736689.jpg



平肝息风,调和气血
足临泣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活血、利胁止痛、通乳络、消痈肿之功,主治胁肋痛、乳痈、瘰疬、中风偏瘫等。足临泣与头临泣一样,都能够治疗偏头痛、目赤肿痛等胆经疾病。
按揉足临泣,清肝明目
足临泣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刺激该穴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通络止痛之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等症。

图片:174636007_3_20191102124737392 (1).jpg



按揉足临泣,防中风
足临拉穴为胆经输穴,故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祛察止痛之功,主治中风偏瘫、痛痹不仁、足跗肿痛等。另外,足临泣穴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各种疾病,还具有诊断疾病的功能。如果我们平时点按足临泣穴的时候感觉疼痛,那就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胆囊有息肉或者炎症的发生。此外,在临床上使用小柴胡颗粒配合点按足临泣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医疗效果。
功效指压
按摩足临泣穴时取坐位屈膝,腰部向前倾,用拇指的指腹点揉足临拉穴。点揉时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值得注意的是,按摩的时候不能与皮肤表面形成摩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两侧足临过穴同时或交替点揉。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9楼#
发布于:2020-02-18 16:07
按揉带脉穴健脾渗湿,温补肝肾,通调气血
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有“总束诸脉”的作用。人体其它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如郁结气滞,瘀血堵塞,都可通过刺激带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和疏通,而且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揉敲此处有同于敲打胆经之妙。有人担心,这样一敲会不会敲坏肾呀?其实从解剖位置来看,敲击的位置离肾还很遥远,那个位置应该是结肠的部位,右侧为升结肠,左侧为降结肠,震动结肠,应该是有利于通便的。按揉带脉穴健脾渗湿,温补肝肾,通调气血。
带脉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带脉穴位于人体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肝经章门穴下1.8寸处。(与肚脐同高度,腹洁穴,位于顺乳头线往下,比肚脐低3厘米处的位置)

图片:2Q==.jpg


带脉穴位位置图及作用
按摩带脉穴的方法:用双手从两边按捏、揉点、提拿穴位。经过长时间的按摩,穴位也会逐渐被打开。

图片:161314959_2_20190516085427879.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