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易惹湿,帮助去除体内湿气
法自在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8
  • 粉丝9
  • 关注8
  • 发帖数70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1436回复:0

脾虚易惹湿,帮助去除体内湿气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12-05 00:08

图片:c2c497268a4f12692631f1c5628e6230.jpg



脾是中医五脏心、肝、脾、肺、肾之一,中医学认为肾主先天、脾主后天。脾能统血,脾主运化,运化包括水谷和水湿的运化;脾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液为涎。
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因此脾虚容易生内湿、感外湿,脾虚湿胜就会产生与脾的功能相关的疾病,如脾不主运化能引起腹泻、腹痛、呕吐、大便稀溏。
又如口角流涎、口水多等;脾主肌肉四肢功能失调能引起肢体困倦、头部胀痛如裹等症状。脾湿太多还会产生痰湿,引起慢性咳嗽,水湿内泛还会引起水肿。
脾虚湿盛主要是因为脾阳虚导致内生水湿或外感湿气,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温脾阳、祛脾湿两方面入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1.少吃生冷的食物
不少人喜欢喝冰镇脾酒,虽然黄酒等酒类饮品可以温通经脉,但是冰镇啤酒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偏于寒湿,不能多饮;常吃生猛海鲜、凉拌菜等生冷食物也能损伤脾阳、导致水湿不化,内湿增多。

2.避免环境潮湿,避免经常淋雨
居住环境阴暗潮湿不通风或经常淋雨会使外湿进入体内,日积月累就会损伤脾阳,脾阳不足,湿气更多,因此居住环境要干燥通风,淋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另外大量出汗以后也要及时更换衣服,这也是一种“外湿”。

3.使用食疗法温脾化湿
贪凉饮冷可以导致脾湿,反之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也能除湿,如羊肉、生姜、香菜、韭菜、辣椒等,但是需要注意:患有皮肤病的患者,食物某些辛辣的食物会加重皮肤瘙痒的症状,因此这时就不能吃这类食物。

4.在此为您推荐身体6大祛湿穴位:丰隆、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委中穴、曲池。如果每天按摩这几个穴位,就可以顺利的排出体内的湿毒,帮您祛湿气,让您恢复健康。

丰隆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丰隆属足阳明胃经,是足太阴脾经之络穴。
腧穴释义: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功用:具有疏经活络、化痰定喘、清热通腑、健脾和胃、祛湿除痹的作用,是 “祛痰第一穴”。所以说,夏季里多揉此穴,健脾祛湿的作用非常不错。一般用大拇指采用点按式按丰隆穴,然后沿顺时针揉丰隆穴,后用大拇指沿丰隆穴向下单方向搓十分钟即可,每日一次即可。

中脘穴
定位: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中脘穴属任脉,也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是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任脉的交会穴。
腧穴释义:中脘穴,中指中部,又有中央的含义,脘同管。穴属胃募,位居心蔽骨与脐连线的正中,内部适当胃的中部,主治胃疾,因名中脘。
功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

委中穴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属足太阳膀胱经合穴。
腧穴释义:委中穴,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功用:振奋阳气,排出湿气。本穴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经常艾灸委中穴可以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一般每周不低于三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或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属足阳明胃经腧穴。
腧穴释义:“足”为足部,“里”意为“寸”,该穴指承接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与天,在此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
功用:燥化脾湿,升发胃气。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补养脾胃,足三里绝对是第一“功臣”。补一下脾胃阳气,湿气自然而然就会运化,留都留不住。刺激穴位的方法很简单,以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50下,每日早晚各 1 次。

阴陵泉穴:脾经上的祛湿穴
定位: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其性属水。
腧穴释义: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功用:排渗脾湿。脾属土,所以,它为“土中水”,刺激阴陵泉有助于从疏理脾胃的功能,可用于缓解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症。刺激穴位的方法很简单,以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50下,每日早晚各1次。

曲池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腧穴释义: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又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
功用:清泻阳明,清利湿热。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调理大肠气血,调节大肠功能,治疗湿、热、气、血壅滞大肠。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每次1~3分钟,能够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
以上六个穴位每天可选择二至三个,每穴按摩、刮痧二十到三十分钟,坚持半月左右,定能收到较好效果。
脾虚易惹湿,因此要预防、治疗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只要脾不虚,湿气就不会重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