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大技法之首-刮痧
德藏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8
  • 粉丝9
  • 关注2
  • 发帖数771
阅读:1753回复:0

中医六大技法之首-刮痧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4-02 18:19
    中医六大技法之首-刮痧


        刮痧古称砭法,是中医治疗六大技法之一。
      六法:砭、针、灸、药、按跷、导引
      砭为第一法、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常用之频繁。砭法又分为:刮痧、揪痧、吮痧和刺络法。
      刮痧虽然手法简单,但医理复杂,对经络走向、脏腑虚实不熟悉的人,很难正确的把握与使用。如果认为此种疗法有益无损,则更是贻害不浅。请记住:刮痧是否出痧,不在于你刮的力度是否够大,而是在于患者的气血是否够足。
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所到之处而推出来的。正确的刮痧是无痛的,就像抓痒一样,感觉很舒服,出痧也很顺畅。若患者感觉刮的地方很痛,心里烦躁抵触,那刮的地方肯定不对,白白的耗费气血,而且出痧也不多。
      刮痧最适合皮肤、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疗效立竿见影。远胜于药物和针灸疗法。中医的六大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自治疗的领地。例如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穴位的问题多用针灸,浅表皮肤的病多用刮......,生活中,许多疾病的的病因非常复杂,一种疾病,其脏腑、经络、表皮......都可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才能做到法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例如:皮肤浅表的疾病,用药物来治疗,药物要先入脏,然后到经络,再到肌肉,最后才到皮肤,绕了一大圈,药的力量就好比强弩之末,所剩无几了,治疗的效果还不如用刮痧立竿见影来的快了。
      可叹的是现在的中医,用药的不懂用针,针灸的不懂药。至于刮痧和按跷导引更少人精通。更有甚者将刮痧这门纯中医的东西归结到旁门左道,民间疗法。中医技法变得支离破碎,对疾病的治疗都受限于单一的技法,难怪疗效要大打折扣了。

图片:15.jpg


        一、刮痧法:之所以向大家先推荐刮痧法,是因为它的防病功效最为显著,刮痧是正统中医六法之中的第一法,擅治轻浅之患,是治疗疾病初起的首选方法。但凡感寒、中暑、受风、突发的肠胃病、颈椎病、肩背痛,皮肤病(忌刮患处) ,等等,新发急发之病,都有应手之效。寻着受损的经络,以和皮肤 45 度以下的角度,轻轻刮拭即可。 刮出的痧点,旁观者看着吓人,当局者只觉爽快,且不影响洗澡。几天后便被新鲜血液吸收,随尿排出体外了。
      二、拔罐法:俗话说“针灸拔罐,病去一半” ,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其确切的疗效可见一斑。各大洗浴中心和按摩场所也都将其视为保健项目。想学拔罐的人最好买枪式的塑料罐。不用点火,很方便。拔罐适合什么样的病呢,拔罐治疗虚症效果最好,尤其治疗肾虚引起的腰酸痛最快,通常可在患部直接拔罐,即时见效。还有就是刮痧刮不到,疼痛位置较深的患部,如慢性肩周炎、痛经、肝胆疾患等。拔罐更好学,只要准备一套八个以上的真空罐,再有一张经络图就行了。没有什么严格的禁忌,只是注意湿气较重的人,很容易起泡。 (尽管起泡疗效更佳,但很多人会望而生畏) 。所以拔的时间不必过长,也不必拔的太紧。

图片:16.jpg


       三、足底反射疗法:如果您拔罐刮痧都不想学,而能精通足底按摩,那么70%的常见病,您照样可以应对有方。足底疗法的神奇功效,一直没能充分彰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专业的医者不屑于此,从事此项疗法的又通常是对医理一窍不通,只是经过简单手法培训的技工。这么充满随机个性的疗法,却变成了千人一面的“套子活” 。真是可悲!其实诸如心脏供血不足、胃肠疾病、肝胆病、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各种炎症,都是足底反射疗法的适应症。足底反射疗法,非常好学,它把人的脚当作一面镜子,人体的五脏六腑便都在这面镜子里了,当身体里脏腑器官发生问题,这面镜子就以痛感或其它的方式显示出来,然后你就按摩这些敏感部位,你的疾病就解除了,就这么简单,而且通常总会有些改善,不会让你失望。对于有些疾病,足底按摩法独领风骚,立竿见影。。
      为何如此推崇足底反射疗法呢?首先,因为它和接下的经络学说有着互相印证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平面和立体的关系。而且也是由于它极为简单易学,需要的不过是一双手和一张足疗的挂图而已,比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要容易有趣的多。
      四、经络点穴法:这种方法更加简单易学,只要大概知道经络的走向,再了解一下常用的十几个穴位,什么胃肠病、头痛病、感冒、咳嗽、痛经、心绞痛,您都能有对应之法,不会临阵束手无策。我今天在这里,只是想告诉您,经络点穴法是很有效的,其功效不亚于针灸。

图片:17.jpg



         五、导引法:此法类似西方的顺势疗法,但理论更加全面,操作更加安全。感冒了,反而刺激鼻孔多打喷嚏来驱走风寒;拉稀了,反而促其排泻来清除瘀积。呕吐助其呕,发烧助其热。煽风点火,顺水推舟。但操作需审症清楚才可,所以在此并不提倡大家用此方法,说出来增加一下大家对传统医术的了解。以提高学习中医的兴趣。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