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楼#
发布于:2019-11-27 17:15
10.槐花散 (许叔微) 便血。(《本事方》)
图片:u=2800668006,3378300337&fm=15&gp=0.jpg 【歌诀】 槐花散用治肠风① 侧柏黑荆枳壳充 为末等分米饮下 宽肠凉血逐风功 【词解】①肠风:前人认为便前下血,下血新鲜(鲜血),直出四射者为肠风。此乃因风邪热毒壅遏于肠胃血分,损伤血络,血渗肠道而致。 【组成】槐花(12克) 侧柏叶(12克) 荆芥穗(炒黑6克)枳壳(6克)(原书分量各等分) 【用法】上4药研成细末,用清米汤调服二钱(6克),饭前空腹服。若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症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脏毒下血则晦暗),舌红,脉数等。 【分析】肠风便血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用槐花苦寒入大肠经,专泻热清肠,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助槐花凉血止血;荆芥穗炒黑,疏大肠之风并入血分而止血,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使大肠风热下行,为佐药。4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宽肠疏风下行。用米汤调服可养脾胃生津。使凉血清肠不伤脾胃。 |
|
106楼#
发布于:2019-11-27 17:18
11.小蓟饮子(严用和) 血淋①(《济生方》)
图片:u=3302668340,2415268214&fm=26&gp=0.jpg 【歌诀】 小蓟饮子藕蒲黄 木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叶 血淋热结服之良 【词解】①血淋:淋证之一。即小便淋涩不畅,尿时痛而有血。又有血虚、血冷、血热、血瘀之分。本方所治血淋是瘀热结于下焦所致。 【组成】小蓟 藕节 蒲黄木通滑石 当归 炙甘草 栀子炒黑 淡竹叶各半两(各15克) 生地黄四两(l20克) 【用法】上10味药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钱(l2克),水煎,去渣温服,饭前空腹服用。 【功用】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下焦热结之血淋、尿血。症见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等。 【分析】下焦热结之血淋、尿血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以小蓟凉血止血为君药。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凉血止血,并能消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血,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加强凉血止血之功。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尿通淋;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从小便去;当归养血和血,能引血归经,且防诸药寒凉太过,和生地相合,又防利尿伤阴,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诸药相合,于凉血止血中寓以化瘀,泻火通淋中寓以养阴,用治下焦热结所致的血淋、尿血,其效甚佳。 |
|
107楼#
发布于:2019-11-27 17:22
12.四生丸 (陈自明) 血热妄行(《妇人良万》)
图片:u=2887016778,1599350932&fm=214&gp=0.jpg 【歌诀】 四生丸用三般叶 侧柏艾荷生地协 等分生捣如泥煎 血热妄行止衄惬① 【词解】①惬:惬(qie),音妾,即满意,称心。 【组成】生侧柏叶(12克) 生艾叶(9克) 生荷叶(9克) 生地黄(12克)各等分 【用法】上4味药捣烂做成鸡子大的丸药,每次用一丸,水煎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症见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等。 【分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衄出血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从侧柏叶凉血止血,为君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助君药加强凉血止血之效,并能养阴生津,兼防血热伤阴,为臣药。生荷叶凉血化瘀,使止血不留瘀;生艾叶辛温而不燥,可止血祛瘀,与荷叶相配,既可增强本方止血之功,又可避免血止留瘀之弊。四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作用,使血清血宁,吐血、衄血可止。 按:方中四药俱生用,故名“四生丸”,意在增强凉血止血作用。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凉太过,容易造成瘀滞的不良后果,不可不加注意。 |
|
108楼#
发布于:2019-11-27 17:24
13.复元活血①汤(李东垣)损伤积血。(《医学发明》)
图片:下载 (14).jpg 【歌诀】 复元活血汤柴胡 花粉当归山甲俱 桃仁红花大黄草 损伤瘀血酒煎法 【词解】①复元活血:本方有活血祛瘀之功,能祛除积在胁下的瘀血,使瘀血去,新血生,气调畅,血脉通,则胁痛可自平。故名叫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半两(15克) 天花粉三钱(9克) 当归三钱(9克)穿山甲炮二钱(6克) 桃仁去皮尖50个(9克) 红花二钱(6克) 大黄酒浸一两(30克)甘草二钱(6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一两(30克),水酒煎(水和酒比例为3:1),去滓,温热服。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症见胁肋疼痛不可忍。 【分析】因损伤而瘀血留于胁下,胁下痛不可忍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柴胡归肝经,疏肝调气,使气行血活,且引诸药入肝经,与大黄相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更增加攻散胁下瘀血之功,共为君药。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穿山甲破瘀通络;天花粉能入血分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因血瘀久化热),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加酒煎服能增强活血祛瘀之效。 |
|
109楼#
发布于:2019-11-27 17:28
增辑
l.黄土汤(张仲景) 便后血。(《金匮要略》)
图片:u=2479653675,3354373290&fm=26&gp=0.jpg 【歌诀】 黄土汤将远血①医 胶芩地术附甘随 更知赤豆当归散 近血②服之效亦奇 【词解】①远血:即是先下便后下血,血色暗黑,因其是远离直肠、肛门部位的出血,故名。②近血:即是排便时先下血后大便,血色多鲜红,其出血部位接近直肠或肛门,故名。多见于肠风、痔疮下血。 【组成】灶心黄土半斤(30克)阿胶黄芩干地黄白术 附子炮 甘草各三两(各9克) 【用法】先将灶心黄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分二次服。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远血证。症见先便后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亦可治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等。 【分析】因本方所治诸证乃因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去统摄所致。故脾阳不足,脾气虚寒所致远血证为本方的主证。中气虚寒,则阴血生化不足,且便血量多,每易耗伤阴血,所以阴血不足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温中涩肠止血,为君药。附子、白术温阳健脾以摄血,共为臣药。生地、阿胶滋阴养血,并能止血;黄芩苦寒,防止附,术温燥太过动血,共为佐药。甘草既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对便血、吐、衄、崩漏因脾阳虚所致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附方】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赤小豆三升(60克)浸令芽出,晒干当归十两(30克) 用法:二药共研细末,每次用浆水(即炊粟米熟,浸冷水中至味酸。或用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调服方寸匕(6克),日三次. 功用:清利湿热,养血活血。 主治:近血证。症见下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舌红、脉数等。 按:本方证因湿热蕴结肠中,灼伤血络所致。故方中用赤小豆清热利湿解毒,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当归养血活血;浆水清凉解毒,其功偏清热凉血以止血,因此适用于近血证。而黄土汤功偏温阳健脾以止血,所以适用于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远血证。 |
|
110楼#
发布于:2019-11-27 17:41
2.黑地黄丸 (刘河间) 便血久痔。(《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图片:u=595476674,1967360376&fm=15&gp=0.jpg 【歌诀】 黑地黄丸用地黄 还同苍术味干姜 多时便血脾虚陷 燥湿滋阴两擅长 【组成】熟地黄苍术各一斤(各500克) 五味子八两(240克) 干姜一两(30克)(春季七钱(21克),夏季五钱(l5克) 【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OO丸(9克),米汤送下。 【功用】滋阴补血,燥湿温中。 【主治】便血久痔,脾胃虚弱。症见多时便血,面色青黄,神倦无力等。 【分析】本方证乃因脾胃虚寒,脾不统血而致。多时便血,阴血耗伤,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则阴血更亏,所以阴血不足,脾虚不能统血为本方的主证。脾虚失运生湿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以滋阴补血。苍术燥湿健脾;干姜温中健脾,二药相合,使湿去脾健,统血有权,共为臣药。佐以酸温之五味子益气滋肾涩血;大枣既可补脾,又可益阴血。诸药相合,共成滋阴养血,燥湿温中,健牌止血之剂。 |
|
111楼#
发布于:2019-11-27 19:19
3.癫狗①咬毒汤 泻疯狗毒。(《象山县验方》)
图片:u=3954318690,3722896279&fm=11&gp=0.jpg 【歌诀】 癫狗咬毒无妙方 毒传迅速有难当 桃仁地鳖大黄共 蜜酒浓煎连滓尝 【词解】①癫狗:即疯狗。 【组成】桃仁去皮尖七个(6克)地鳖虫七个(6克)活去足,酒醉死 大黄三钱(9克) 【用法】上3药共研细末,加白蜜三钱(9克),陈酒一碗煎,连滓服。 【功用】破血逐瘀排毒。 【主治】被疯狗咬伤。 【分析】疯狗为中毒之病犬,咬伤人体后,其毒进入人体血分,发展迅速有危险,故毒滞留血分为本方的主证。方中地鳖虫破血逐瘀而排毒;大黄荡逐瘀血毒邪,二药共为君药。桃仁破血行瘀,为臣药。白蜜益气补中,解毒,且缓三药峻烈之性,使逐瘀不伤正;陈酒行气活血,促进血行,助君臣去恶血,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破血逐瘀排毒,使毒瘀从二便排出,以免毒气攻心。 按:被疯狗咬伤,毒入血液,无有妙方治疗。本方是仿《金匮要略》“下瘀血汤”之意,以破血逐瘀排毒。所以服后大便中有鱼肠、猪肝样的秽物,小便如苏木汁一般,是瘀毒从二便排出。服用本方不拘剂数,以服后二便如常,为毒气已尽,而止服。 |
|
112楼#
发布于:2019-11-27 19:23
4.血府①逐痪汤(王清任) 胸中瘀血。(《医林改错》)
图片:u=1584930360,608441918&fm=26&gp=0.jpg 【歌诀】 血府逐瘀归地桃 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 血化下行不作劳 【词解】①血府:王清任认为膈以上胸腔为血府。 【组成】生地黄三钱(9克) 当归三钱(9克) 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 枳壳二钱(6克) 牛膝三钱(9克) 川芎—钱半(5克) 柴胡一钱(3克)赤芍二钱(6克) 甘草一钱(3克)桔梗一钱半(5克) 【用法】上11味药,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仲,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等。 【分析】胸中血瘀,血行不畅为本方的主证。气滞阻滞,气郁化火,瘀久化热均为本方的兼证。头痛、干呕,饮水即呛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川芎、赤芍、当归助君药活血祛瘀,当归又补血,使祛瘀不伤好血,共为臣药。佐以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升降并用,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行,助君臣活血祛瘀。桔梗不仅开宣肺气,又可载药上行至胸中;牛膝通血脉,祛瘀血,且引胸中瘀血下行;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合当归使祛瘀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各药互相配合,使瘀去气行热清,诸证自愈。 |
|
113楼#
发布于:2019-11-27 19:26
5.少腹逐瘀汤(王清任) 少腹瘀血(《医林改错》)
图片:下载 (15).jpg 【歌诀】 少腹逐瘀芎炮姜 元胡灵脂芍回香 蒲黄肉桂当没药 调经止痛是良方 【组成】川芎—钱(3克)炮姜二分(3)元胡—钱(3克)炒五灵脂二钱(6克) 赤芍二钱(6克) 小茴香七粒(1.5克) 蒲黄三钱(9克)肉桂一钱(3克)当归三钱(9克)没药一钱(克) 【用法】上10味药,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疫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经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分析】少腹瘀血为本方的主证。少腹气滞有寒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五灵脂、蒲黄以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瘀血不去,可出血不止)为君药。川芎、赤芍、没药、元胡、当归助君活血祛瘀止痛。当归又补血,与祛瘀药合用,使瘀血去而不伤好血,共为臣药。因少腹有寒,血得温则行,故又佐小茴香散寒理气;肉桂、炮姜温经散寒,以行瘀止血。诸药相合,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按:方歌云:“调经止痛是良方”,此月经不调是指少腹有瘀血偏寒的痛经、崩漏者服用本方有良效。 |
|
114楼#
发布于:2019-11-27 19:28
6.补阳还五汤 (王清任)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医林改错》)
图片:下载 (16).jpg 【歌诀】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 血中瘀滞用桃红 【组成】赤芍一钱半(6克) 川芎一钱(3克) 当归尾二钱(6克)地龙—钱(3克) 黄芪四两(12克) 桃仁一钱(3克) 红花一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而致中风后遗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等。 【分析】气虚血滞为本方的主证。瘀血阻络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有祛瘀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活血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故对气虚不能行血而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有一定疗效。 |
|
115楼#
发布于:2019-11-27 22:58
十 祛风之剂
祛风之剂,是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能治疗风病的方剂。
风病的范围很广,概言之,可分“外风”和“内风”二大类。外风病是指六淫中的风邪侵入人体,留X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发生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筋脉拘急,口眼歪斜,语言X謇涩等证候,一般称为“真中风”。或者出现眩晕头痛,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肌肤瘙痒等症。内风病即内生之风,多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或营血虚乏,血不养筋,或邪热亢盛,灼伤阴血,肝木失养所致。其临床见症因发病机理不同,亦各有异。如阴虚阳亢,气血上逆,可见头目眩晕,脑中热痛。甚者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此又称“类中风”。如热极生风,常见高热不退,四肢抽搐等症。根据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的治则,祛风剂又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大类。此外,尚有外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挟外风者,临证当辨证施治,内外兼顾。 1.小续命①汤(孙思邈) 风痉②通剂。,(《备急千金要方》) 图片:u=1673954198,2863310544&fm=26&gp=0.jpg 【歌诀】 小续命汤桂附芎 麻黄参芍杏防风 黄芩防己兼甘草 六经③风中此方通 【词解】①续命:患者正气虚弱,被外风侵袭,突然不知人事,半身不遂,语言困难等症出现,病证危急,服用本方能扶正祛邪,转危为安,故名叫小续命汤。②风痉:风,此指外受风邪侵袭而致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半身不遂等症,又叫“真中风”,即外中风邪。痉,病名。以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口噤、手足抽搐等为主要见症。痉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风、寒、痰、湿、火壅滞经络所致。虚证多因过汗,失血,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养所致。根据病因不同,痉又有刚痉、柔痉、风痉、痰火痉、虚痉等名称。古人认为伤风有汗为柔痉,伤寒无汗为刚痉。③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 【组成】桂心(《保命集》作桂枝) 川芎 麻黄 人参 芍药 杏仁 黄芩 甘草 防己各一两(各3克) 附子一枚(3克) 防风一两半(6克) 生姜五两(lO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功用】祛风散寒,扶正除湿。 【主治】六经中风。症见不省人事,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X謇涩(即语言困难,说话不流利),或神气溃乱等,即刚柔二痉、风湿痹痛等证。 【分析】六经中风(外风侵袭)为本方的主证。感受外风,每因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且常夹寒、夹热、夹湿、诸邪侵犯人体,故正气不足、夹寒、夹湿均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防风辛温散风,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之药,且能胜湿解痉,为君药。麻黄、生姜、桂枝发散肌表,疏散风寒,以通经络,共为臣药。防己祛风除湿止痛;杏仁能散能降,可疏散肺经风寒痰湿;人参、甘草益气补中;川芎、芍药补血和营;附子助阳散寒,既增强补益扶助正气之功,又增强发表散邪之效;黄芩清热,兼防温燥药伤阴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有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具有辛温发散,扶正祛邪的作用,所以凡六经被风邪所中的病证,均可以用本方加减治疗。 按:方中桂心善于温肾助阳,桂枝则长于散太阳经风寒,温通血脉,临证可随病情需要选用。 |
|
116楼#
发布于:2019-11-27 23:02
2.大秦艽汤 (朱丹溪) 搜风活血降火。(《丹漠心法》)
图片:u=4267108691,85725099&fm=26&gp=0.jpg 【歌诀】 大秦艽汤羌独防 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 风邪散见可通尝 【组成】秦艽 石膏各二两(各60克),羌活独活防风川芎 白芷 黄芩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白芍 茯苓 炙甘草 白术各一两(各30克)细辛半两(15克) 【用法】上16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一两(30克),水煎服。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症见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口眼歪斜,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分析】风邪初中经络为本方的主证。由于风邪多乘人体正气虚而入,且风邪易化热,所以气虚、血虚、内热均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秦艽祛散一身的风邪,通行经络,为君药,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均为辛温之品,能祛风散邪。其中羌活散足太阳膀胱经风邪,细辛、独活散足少阴肾经风邪,白芷散足阳明胃经风邪,防风随诸药搜逐各经风邪,诸药助君药祛散一身风邪,共为臣药。由于诸风药多燥,易伤阴血,且言语和手足运动的障碍与血虚不能养筋有关又配伍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和血柔筋,防辛燥药伤阴血;川芎行气活血,又善散足厥阴肝经的风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黄芩、石膏清热降火,生地清热凉血养阴,乃为, 风邪化热而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组成一个既能搜逐各经风邪,又有益气养血,活血降火作用的方剂。 |
|
117楼#
发布于:2019-11-27 23:09
3.三生①饮 卒中②痰厥③。(《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图片:u=4069043872,3577961230&fm=26&gp=0.jpg 【歌诀】 三生饮用乌附星 三皆生用木香听 加参对半扶元气 卒中痰迷④服此灵 星香散亦治卒中 体肥不渴邪在经 【词解】①三生:方中川乌、附子、南星三味药皆生用,取其力峻而行速,故名三生饮。②卒中:卒(cǜ)音促,同“猝”,忽然。中(zhòng)音众。卒中,即中风,突然发生昏仆,不省人事等症。③痰厥:厥证之一。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的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证。本方证乃因寒痰壅盛所致。④痰迷:即痰迷心窍(痰蒙心包)。主要症状有意识模糊,喉有痰声,胸闷,甚者昏迷不醒,苔白腻,脉滑等。 【组成】生川乌 生附子各五钱(各15克) 生南星一两(30克)木香二钱(6克) 【用法】上4味药研成粗末,每次服半两(l5克),加生姜15片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散风除痰,助阳祛寒。 【主治】卒中痰厥。症见突然昏愦,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四肢厥逆,语言X謇涩等。 【分析】本方证因阳气衰微,风邪入中,寒痰上壅,胸中清阳之气为浊阴蔽塞不通所致。故中风、寒痰上壅为本方的主证。阳气衰微,气机阻滞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生南星辛苦温,善祛风化痰,为君药。生川乌大辛大热,散风逐寒,通经络,且又补阳;生附子辛热燥烈。补阳温脾,祛风散寒,通行经络,共为臣药。木香理气,使气顺则痰行;煎加生姜十五片,取其辛温发散风寒,辛散化痰涎,且又可制约乌、附、南星之毒,均为佐药。诸药相配,成为散风逐痰,助阳祛寒,通经络之峻剂。 按:《医方集解》所载“三生饮”中无生姜(煎时不加生姜),而是每次服三生饮一两(30克) 要加人参一两(30克)同煎,此即“加参对半扶元气”之意。人参大补元气,扶正以祛邪。若病人平素元气虚弱而突然中风痰迷的,煎服本方,能获得较好效果。 【附方】星香散(《医方集解》)胆星八钱(24克)木香二钱(6克) 用法:共研末服。 功用:化痰调气。 主治:中风痰盛,体肥不渴者。 按:天南星为燥痰之品,其燥烈有毒。胆星为南星用牛胆汁浸制而成,其燥烈之性大为减弱,善息风化痰热,且牛胆汁可益肝胆(肝胆属风木)。原书云:“中风体虚有痰者,宜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调下此散”。方中也可加全蝎以息肝风。因本方证中风痰盛,体肥不渴,宜燥湿化痰息风为宜。 |
|
118楼#
发布于:2019-11-27 23:25
4.地黄①饮子 (刘河间) 喑厥②风痱③。(《黄帚素问宣明论方》)
图片:u=1617781144,1276003347&fm=26&gp=0.jpg 【歌诀】 地黄饮子山茱斛 麦味菖蒲远志茯 苁棼桂附巴戟天 少入薄荷姜枣服 喑厥风痱能治之 虚阳归肾阴精足 【词解】①地黄:本方以熟地黄滋养肾阴为主,所以用地黄作为方名。 ②喑厥:喑(yin),音因。指失音不能说话(舌强不能言语)。厥,是手足厥冷。 ③风痱:痱,(tei) 音肥。指四肢痿废,不能运动。风痱,即中风后出现瘫痪,足废不能行。 【组成】熟地黄 山茱萸 石斛 麦冬五味子石菖蒲 远志 茯苓肉 苁蓉 肉桂炮附子巴戟天各等分(各6克) 【用法】上12味药,研成粗末,每次服三钱(9一l2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五、七叶,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等。 【分析】本方证是因为下元虚衰(包括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为本方的主证。痰浊上泛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用熟地黄滋补肾阴,使真阴得补,阳有所依,为君药。巴戟天、肉苁蓉温补肾阳,益肾精,强筋骨;山茱萸、石斛助君补肾阴而养肝;麦冬、五味子补益肺肾之阴,且金旺生水;附子、肉桂亦温补肾阳引虚阳于肾中,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寓有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以阴阳并补。菖蒲、运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使水火相交,精气渐旺,水能生木,木不生风;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助脾胃运化、升降;少量薄荷以舒郁散风,共为佐药。诸药相配,使下元得补,虚阳归肾,则喑厥风痱都可治疗。 |
|
119楼#
发布于:2019-11-27 23:37
5.独活汤 (朱丹溪) 瘼疯①昏愦②。(《医方集解》引青溪方)
图片:u=960015626,1904082375&fm=15&gp=0.jpg 【歌诀】 独活汤中羌独防 芎归辛桂参夏菖 茯神远志白薇草 瘈疭昏愦力能匡③ 【词解】①瘼庶:瘦(chê),音掣。是筋急挛缩,屈而不伸。疭(zòng),音纵。是筋缓纵伸,伸而不能屈。瘈疭,是形容手足时伸缩抽动不止的状态。 ②昏愦:愦(kui),音溃。昏愦,即神识昏乱,不明事理的症状。 ③匡:匡(kuang),音筐。即纠正。 【组成】独活 羌活 防风 川芎 当归细辛桂心人参 半夏 菖蒲 茯神 远志 白薇各五钱(各15克) 炙甘草二钱半(7.5克) 【用法】上14味共研粗末,每次用一两(30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用】疏风散邪,补肝宁心,兼开窍。 【主治】肝虚受风(即肝虚外风乘虚而侵入)。症见瘈疭,神志昏愦,或恶寒发热等。 【分析】肝受风邪侵入为本方的主证。肝虚、心虚(心为肝之子,母虚受邪可影响子)、或夹痰均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独活、防风疏散风邪,为君药。羌活助君散风:细辛、桂心散风寒,温经脉,共为臣药。当归、川芎补血活血(补肝血虚),并且又能辛散疏风,血活则风散(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半夏除痰;蒲蒲除痰开心窍,人参益气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以补心、肝之虚;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白薇咸寒以清热(风郁易化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煎加姜枣意在和营卫,补脾胃,亦为佐药之用。诸药相配,使风静火息,血活神宁,则瘈疭昏愦者服用能使其恢复正常。 按:《妇人大全良方》用本方治风虚昏愦,手足瘈疭,坐卧不能,或发寒热,及中风自汗等。而在丹溪医书中未查到此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