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方解(上)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0楼#
发布于:2019-11-27 11:32
9.根皮竹茹汤 (严用和)   胃虚呃逆①。(《济生方》)

图片:u=3852002560,1712951297&fm=26&gp=0.jpg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呃  参甘半夏枇杷麦
赤茯再加姜枣煎  方由金匮此加辟
【词解】①呃逆:因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作声,连续不断的症状。
【组成】橘皮 竹茹 半夏 枇杷叶 麦冬 赤茯苓 各一两(各30克) 人参 甘草各半两(各15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12克),加生姜5片,大枣3枚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降逆止呃,清热和胃。
【主治】胃虚有热。症见口渴,干呕呃逆等。
【分析】胃热呃逆为本方主证。胃虚为本方兼证。方中用橘皮理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降逆止呕,共为君药。枇杷叶助竹茹清降胃热,降逆止呕呃;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呃(生姜为呕家圣药),共为臣药。麦冬养胃阴,清虚热;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虚和胃;赤茯苓降心火而清虚热,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药之用。
按:本方是严用和在《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生姜、大枣、人参、甘草)的基础上加枇杷叶、麦冬、赤茯苓、半夏而成。二方均可治疗胃虚有热,胃气上逆之呃逆证。但《济生》橘皮竹茹汤更适用于胃中气阴俱虚之胃热呕呃证,临床多治久病虚X赢,虚火上逆之呕逆。若是虚寒性和实热性干呕呃逆,均不宜使用。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1楼#
发布于:2019-11-27 15:30
10.丁香柿蒂汤(秦景明)  病后寒呃。(《证因脉治》)

图片:u=1798616334,2183319432&fm=26&gp=0.jpg



【歌诀】
丁香柿蒂人参姜  呃逆因寒中气戕①
济生②香蒂仅二位  或加竹橘用皆良
【组成】丁香(6克) 柿蒂(9克) 人参(3克) 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降逆,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寒。症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等。
【分析】胃寒呃逆为本方的主证。胃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丁香温胃散寒,降逆止呃;柿蒂性温而苦涩,善降逆气,止呃逆,二药相配,温中降逆,为治胃寒呃逆之君药,所以用作方名。臣以生姜温胃散寒,降逆和胃。再佐以人参益气补虚。四药相合,使胃寒去,逆气降,胃虚复,则呃逆自止。

按:本方对胃气虚寒之呃逆有良好效果。临床上凡久病的人(尤其是老人、产妇),以及平日脾胃气虚的人,见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征象,必须注意辨清是虚寒还是虚热,以选择恰当的方剂治疗。

【附方】(1)柿蒂汤(《济生方》)丁香柿蒂各一两(30克) 仅两味药组成。
用法:两药共研末,每次服四钱(l2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温中降逆。
主治:胃寒气郁,呃逆不止。
(2)丁香柿蒂竹茹汤(《医方考》)丁香三粒(3克)柿蒂竹茹各三钱(各9克) 陈皮一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降逆,化痰和胃。
主治:胃寒气郁有痰之呃逆。

按:丁香柿蒂竹茹汤即柿蒂汤加竹茹、橘红而成。二方均可治胃寒气郁之呃逆,都有良好的效果。不同点在于丁香柿蒂竹茹汤兼有化痰之功,故对气郁有痰之呃逆更为合适。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2楼#
发布于:2019-11-27 15:35
11.定喘汤(张时彻)  哮喘①。(《摄生众妙方》)

图片:u=1584930360,608441918&fm=26&gp=0.jpg



【歌诀】
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兼甘草  肺寒膈热②喘哮尝
【词解】①哮喘即是呼吸急促,升多降少,喉间有痰声象青蛙叫一样。②肺寒膈热:指素体多痰(膈间有痰),又外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即肺寒),痰不得出,郁结生热(即膈热)。
【组成】白果二十一枚(9克)  麻黄款冬花 半夏 桑白皮各三钱各9克) 苏子二钱(6克) 杏仁黄芩各一钱五分(各6克) 甘草一钱(3克)
【用法】上9味水煎服。
【功用】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症见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气逆哮喘为本方主证。痰热内蕴为本方的兼证。咳嗽为次要症状。故方中用麻黄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为君药。白果涩收苦降,敛肺气定痰喘,与麻黄相配,一散一收,既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与麻黄相伍,则宣降并用调畅气机,共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泻膈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肺中风寒解散,壅塞宣通,痰热得清,,则哮喘可平。

按:本方主要用于素体痰多,气不通利,又感受风寒,致肺气壅闭,痰不得出,气逆而喘之证,且痰随气动而有声为哮。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不宜使用本方。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3楼#
发布于:2019-11-27 15:41
增辑
1.苏合香丸   脏腑中恶①,  小儿客忤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图片:u=1338975755,2254698259&fm=15&gp=0.jpg



【歌诀】
苏合香丸麝息香  木丁薰陆③气同芳
犀冰白术沉香附  衣用朱砂中恶尝
【词解】①中恶:指因触冒不正之气或卒见怪异而大惊恐,忽然呈现手足厥冷,面色发青,精神恍惚,头目昏晕,或错言妄语,甚则口噤、昏厥等症。②客许:忤(wǔ),音午。客忤,指小儿突然受外界异物、巨响,或见到陌生人的惊吓后气乱而致的昏厥。③薰陆:指薰陆香(即乳香)。
【组成】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冰片各一两(30克)麝香研安息香用无灰酒(即好黄酒)一升熬膏青木香丁香乌犀屑 白术 沉香 香附 白檀香各二两(各60克) 朱砂研.水飞二两(60克) 薰陆香别研一两(30克) 原书还有荜茇诃子各二两(各60克)
【用法】上15味药研为细末,再和研匀(朱砂另研),将安息香膏和蜜与药末和匀,制成丸药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次服四丸(3克),温开水化服送下,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也行(现均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每次一丸,温开水化服。小儿减半)。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温中。
【主治】中恶客忤,中寒气闭。症见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牙关紧闭,苔白脉迟,或心腹卒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阻,突然昏倒等。
【分析】本方所治诸证,多因秽浊之气或寒湿痰浊阻滞气机,气郁闭阻,蒙蔽神明所致。故气郁闭阻,蒙蔽神明为本方的主证。气闭不行,则血行不畅,所以血滞、寒、湿、痰浊均为本方的兼证。方中苏合香辛散温通,芳香辟恶,通窍开郁;麝香、安息香均辛温芳香,辟恶开窍,行气解郁,三药共为君药。冰片芳香走窜,助君药开窍醒神;白檀香、木香、沉香、香附、丁香行气解郁,芳香辟秽,散寒止痛,共为臣药。乳香活血化瘀止痛:荜茇辛热,温中散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化浊;犀角清心解毒;朱砂镇心安神;诃子收涩敛气,防诸香药辛散走窜,耗散正气,共为佐药。诸药相合,是治疗脏腑中恶气闭的有效方剂。

按:本方配伍是以芳香开窍药为主,配伍大量辛香行气之品,是治疗寒闭证的常用方。故在(方剂学)中,将其归入开窍剂中论述,是温开的代表方,适应病证较广,凡中风、中气及感受时行瘴疫之气,属于寒闭证者均可用之。脱证禁用。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4楼#
发布于:2019-11-27 15:51
2.瓜蒌薤白汤①(张仲景)  胸痹②。(《金匮要略》)

图片:u=3814806696,271858694&fm=15&gp=0.jpg



【歌诀】
瓜蒌薤白治胸痹  益以白酒温肺气
加夏加朴枳桂枝  治法稍殊名亦异
【词解】①瓜蒌薤白汤:原书名为:瓜蒌薤白白酒汤。②胸痹:痹(bì),音闭。胸痹:指因胸阳不振,胸中痰阻气滞所致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咳唾等。
【组成】瓜蒌实一枚(12克)  薤白半升(12克)  白酒(即现时黄酒) 七升(适量)。
【用法】三味药同煮,分二次服。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症见胸部满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分析】胸痹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瓜蒌理气宽胸,涤痰散结,为君药。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为臣药。两药相配,一祛痰结,一通气机,为治胸痹之要药。佐以辛散温通的白酒,行气活血,助药力上行,且温肺气,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三药合用,共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效。使胸中阳气宣通,痰浊消而气机畅,则胸痹证可除。

【附方】(1)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瓜蒌实一枚(12克) 薤白三两(9克)  半夏半升(12克)白酒一斗(适量)。
用法: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用黄酒适量,加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而痰浊较甚。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得安卧等。
(2)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枳实四枚(12克)  厚朴四两(12克)  薤白半升(9克)  桂枝一两(6克)  瓜蒌一枚(l2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三次温服。
功用: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在胸。症见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上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按: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均可治胸阳不振,气滞痰阻胸中的胸痹证。但具体症状有别,所以治法亦稍有不同,方药略有增减,方名也就各异了。其中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适用于胸痹而痰浊较轻的,以胸痛、喘息、短气为主要表现;瓜蒌薤白半夏汤较上方增加半夏一味,则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用于胸痹而痰浊较盛者,症见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且不能安卧;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瓜蒌薤白白酒汤去白酒,又增加枳实、厚朴、桂枝而或,枳实、厚朴下气除痞散满,桂枝通阳而平降冲逆,因其善长下气降逆,消痞除满,故适用于胸痹而气结较甚者,症可见胸中痞满而痛,气从胁下上抢心等。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5楼#
发布于:2019-11-27 15:57
3. 丹参饮  心胃诸痛妇人更效。(《时万歌括》)

图片:u=1516485157,1768858676&fm=26&gp=0.jpg



【歌诀】
丹参饮里用檀砂   心胃诸痛效验赊①
百合汤中乌药佐   专除郁气不须夸
圣惠②更有金铃子  酒下延胡均可嘉③
【词解】①赊:赊(shē),音奢。即长远。这里指疗效可靠持久。②圣惠:即(太平圣惠方)。③嘉:即赞美,嘉奖。此处指疗效显著。
【组成】丹参一两(30克)  檀香砂仁各一钱半(各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互结的心胃诸痛。
【分析】血瘀为本方的主证。气滞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重用丹参活血祛瘀,为君药。檀香、砂仁行气宽中而止痛,为佐药。三药合用,使瘀去气行,气血通畅,则疼痛自止。

按:本方重用活血祛瘀的丹参为君药,故名“丹参饮”。在(方剂学)教材中归属于理血剂,为活血祛瘀的代表方剂。

【附方】(1)百合汤(《时方歌括》)百合一两(30克)乌药三钱(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理气止痛。
主治:气郁所致心胃疼痛。
(2)金铃子散(《太平圣惠方》)金铃子延胡索各等分〔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9克,酒调下。
功用:行气舒肝,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有热。症见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按:百合汤中百合可清润心肺,益气调中,乌药舒理胸腹气滞,行气止痛,所以专治气郁而致心胃疼痛。原书云:治心口痛,服诸热药不效者,亦属气痛。可见本方更适用于气郁偏热的胃痛。金铃子散中金铃子苦寒,可疏肝泄热,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用酒调下,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故对肝胃气滞血瘀诸痛属热者有很好疗效。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6楼#
发布于:2019-11-27 16:03
九、理血之剂
九、理血之剂

理血之剂,即是调理治疗血分病证的方剂。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循行于脉中,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一旦受某种内、外因的影响,造成血液耗伤,或血行不畅,或离经妄行,或瘀蓄某处,均可导致血分病证。常见的如血虚、瘀血和出血的证候。因此,理血之剂是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补血、活血祛瘀和止血的作用,以治疗血虚、血瘀和出血证的方剂。故理血剂又有补血、活血祛瘀和止血之分。但很多方剂书均将补血归入补益剂中论述,学者可相互参照。

1.四物汤   养血通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图片:下载 (12).jpg



【歌诀】
四物地芍与归芎  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  气血双疗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  十全大补补方雄
十全除却①芪地草加粟②煎之名胃风
【词解】①却:即去。②粟:指粟米(即小米)。
【组成】熟地黄 当归白芍川芎各等分(9克)
【用法】上四味药研为粗末,每次三钱(9克) 水煎去渣,空腹热服。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唇爪无华,妇女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质淡,脉细弦或细涩。
【分析】血虚为本方的主证。血滞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熟地滋阴补血为君药。当归助君药补血,且能活血而行滞,是妇科调经的要药,为臣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共为佐药。四药合用,既可补血,又能行血,使补而不滞,行而不破,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共成补血调血的良方。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于补益剂。是补血的基本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凡一切血虚证,及月经不调证,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原书4药等分,未分主次,其义示人以大法。故使用本方时,应视病证而定君药。若取补血,当重用熟地为君;若作调经,应以当归为主,加大剂量;若用于活血,可重用当归、川芎为君,且白芍易赤芍。临床使用时,可随证加减。

【附方】(1)八珍汤(《正体类要》)  即本方合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制成蜜丸,即“八珍丸”,每次服三钱(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2)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八珍汤再加黄芪、肉桂而成。人参(8克) 白术(10克) 茯苓(8克) 炙甘草(5克)  熟地(15克) 当归(10克)白芍药(8克) 川芎(5克) 黄芪(15克)肉桂(6克)各等分。
用法:10味药制为粗末,每次服二钱(6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同煎,不拘时候温服(制成蜜丸,即“十全大补丸”,每次服三钱(9克),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气血双补,助阳固卫。
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腰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3)胃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十全大补汤除去黄芪、熟地、炙甘草,加粟米(即小米)百粒而成。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温胃祛风。
主治:胃肠虚弱,风冷乘虚侵入,客于肠胃。症见大便泄泻,完谷不化,或大便下血等。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7楼#
发布于:2019-11-27 16:08
2.人参养荣汤     补气养血。(《太平惠民和剂局才》)

图片:u=724768803,3701668497&fm=26&gp=0.jpg



【歌诀】
人参养营即十全①  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   脾肺气血补方先
【词解】①十全:即“十全大补汤”。
【组成】白芍药三两(90克) 当归一两(3克) 陈皮一两(30克) 黄芪一两(30克) 桂心一两(30克) 人参一两(30克) 白术一两(30克) 炙甘草一两(30克) 熟地黄七钱半(20克)  五味子七钱半(20克) 茯苓七钱半(20克) 远志半两(15克)
【用法】上12味药共为粗末,每次用四钱(12克),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去渣温服。照本方制成蜜丸,即“人参养荣丸”,每次服三钱(9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积劳虚损,脾肺气虚,营血不足。症见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身热自汗,毛发脱落等。
【分析】脾肺气虚,营血不足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补脾气益肺气;白芍补血敛阴,两药相合,益气补血,共为君药。黄芪助人参补脾益肺,且又固表止汗;白术助人参健脾益气,且又可燥湿,使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当归、熟地助白芍补血,共为臣药。陈皮理气健脾,使补血不滞,补气不壅;茯苓健脾渗湿,且又宁心安神;五味子敛阴止汗,配合参、芪可益气固表,加强补肺养心的作用;远志养心安神;桂心补阳活血,与方中补气、补血药相伍,可温化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生姜、大枣调补脾胃,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且调和诸药,有佐使之用。

按:本方即由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五味子、陈皮、远志、生姜、大枣而成。其功用不仅益气补血,兼可养心安神。去掉行气活血的川芎,则使补血作用更显。补气药中配少量行气药陈皮,使补气不壅,更增强补气之效。在(方剂学)中,本方归属于补益剂(气血双补)。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8楼#
发布于:2019-11-27 16:11
3.归脾汤(严用和)引血归脾。(《济生方》)

图片:下载 (13).jpg



【歌诀】
归脾汤用术参芪   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   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①健忘俱可却  肠风②崩漏③总能医
【词解】①怔忡即患者感到心跳剧烈。②肠风:此指脾虚不能统摄而致便血。③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的一种出血证。崩是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漏是出血量少,但持续不断,其病势较缓。
【组成】白术一两(30克) 人参半两(l5克) 黄芪一两(30克) 当归半两(15克) 炙甘草二钱半(8克) 茯神一两(30克)  远志半两(15克) 酸枣仁一两(30克) 木香半两(15克) 龙眼肉一两(30克)
【用法】上10味药切碎,研成粗末,每次用四钱(l2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去滓温服。本方制成蜜丸,即“人参归脾丸”。每次服三钱(9克),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2)脾虚不能统血。症见便血、崩漏,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等。
【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及脾不统血均为本方的主证。脾虚生湿,湿浊下注之带下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人参、黄芪补脾益气,使气旺生血,气旺统血,共为君药。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白术健脾燥湿,与参、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共为臣药。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气补血不壅滞,不碍胃;生姜、大枣调补脾胃,以资生化,共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但以益气健脾为主,使脾健气血生化有源,统血摄血有权。因生血、统血都归脾,故名归脾汤。

按:本方在《方剂学》中归属于补益剂,方中气血并补,且以补气为主,但确为补血的代表方剂,意在补气生血,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健血生,血足则心有所养,怔忡健忘可消除。脾气旺就能统血摄血,所以凡肠风、崩漏诸证属心脾两虚者均能治疗。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9楼#
发布于:2019-11-27 16:15
4.养心汤(杨士瀛)   补血宁心。(《仁斋直指方论》)

图片:u=3041257744,2589967844&fm=26&gp=0.jpg



【歌诀】
养心汤用草芪参  二茯芎归柏子寻
夏曲远志兼桂味  再加酸枣总宁心
【组成】炙甘草四钱(12克) 炙黄芪白茯苓茯神川芎 当归 半夏曲各半两(各15克) 人参柏子仁远志肉桂五味子 酸枣仁各一分(各0.3克)
【用法】上13味药共为粗末,每次用三钱(9克)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补血养心。
【主治】心虚血少。症见心神不宁,怔忡惊惕等。
【分析】心虚血少,心神不宁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用当归补血养心,为君药。人参、黄芪补益心气,且益气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则心血虚得补;酸枣仁、柏子仁补血养心安神,共为臣药。茯苓、茯神补益心脾,宁心安神;远志安神益智;半夏曲去痰涎;川芎行气活血;五味子收敛心气,防止心气耗散;肉桂与参、芪、当归等补气补血药相配,可温化阳气,鼓舞气血生长,加强补血养心之功,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补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宁心之功。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00楼#
发布于:2019-11-27 16:22
5.当归四逆①汤 (张仲景)  益血复脉。(《伤寒论》)

图片:u=2984090159,3408498945&fm=26&gp=0.jpg



【歌诀】
当归四逆桂枝芍   细辛甘草木通着
再加大枣治阴厥②  脉细阳虚由血弱
内有久寒加姜茱   发表温中通经脉
不用附子及干姜   助阳过剂阴反灼
【词解】①四逆:此指手足原冷,只是手从指至腕,足从指至踝不温。②阴厥:即寒厥。此是因阳虚血弱,又受寒邪,寒凝经脉,四末失其温养,而致手足原冷。
【组成】当归三两(12克)  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细辛三两(1.5克) 炙甘草二两(5克) 木通二两(3克) 大枣二十五枚(8枚)
【用法】上7味药水煎,分3次温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复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亦可治寒入经络而致腰、股、腿、足疼痛。
【分析】阳虚血弱,经脉受寒为本方的主证。故方中当归辛甘温,补血和血,畅通血行;桂枝辛甘温,温阳散寒,温经通脉,以祛经脉中的寒邪,共为君药。芍药酸苦微寒,养血和营,与当归相合,以补血虚;细辛助桂枝温经散寒,共为臣药。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血虚得补。且甘草合桂枝,又辛甘化阳,加强桂枝温阳散寒之力,甘草合芍药,则酸甘化阴,加强芍药补血养阴之效;木通通血脉,利关节,又防桂枝、细辛辛燥伤阴,共为佐药。甘草兼有调药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按:本方所治阴厥与四逆汤(见祛寒之剂)所治阴厥大有区别。本方证是因为阳虚血弱,经脉受寒所致,只限手足厥寒,其肢厥程度较四逆汤为轻,并见舌淡脉细等血虚之象。而四逆汤证是肾阳衰极,阴寒内盛所致,其原逆严重,肢冷上过肘,下过膝,并见全身虚寒征象,临证须注意辨别。在《(方剂学》中,均将本方放在温里剂中论述,乃是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本方即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二升(5克)生姜半斤(15克)而成。
用法:水酒各半煎,分五次温服。
功用:养血通脉,温中散寒。
主治:平素胃中有寒,阳虚血弱,经脉受寒。症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等。
按:如果患者内有久寒(即平素胃中有寒,又见到脉细欲绝的阴厥,就须在当归四逆汤中加吴茱萸、生姜以温中单寒,姜与桂枝、细辛相合,又可发散在表之寒。
附子、干姜均为大辛大热之品,可助阳散寒治阴厥。但辛热太过易灼伤阴血,本方证虽有阳气不足,然肝血亦虚,所以不用。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01楼#
发布于:2019-11-27 16:25
6.桃仁承气汤 (张仲景)  膀胱蓄血①。(《伤寒论》)

图片:u=773412270,1508827331&fm=26&gp=0.jpg



【歌诀】
桃仁承气五般奇  甘草硝黄并桂枝
热结膀胱少腹胀  如狂蓄血①最相宜
【词解】①蓄血:病证名。指邪在太阳(表证)没有解除,病邪随经传入膀胱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所致的蓄血证(即血瘀于下焦)。
【组成】桃仁五十个(l2克)  炙甘草二两(6克) 芒硝二两(6克)  大黄四两(12克) 桂枝二两(6克)
【用法】上5味,水煎,分三次温服。芒硝宜溶服。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症见少腹急结,(即感拘急胀满),小便自利,大便色黑,谵语烦渴,甚则其人如狂,脉沉实或涩等。
【分析】(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膀胱腑化热,与血结于下焦所致。故血热互结而致下焦蓄血为本方的主证。方中用桃仁破血下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使瘀热从大便而去,共为臣药。炙甘草益气调药,缓诸药峻烈之性,使祛瘀而不伤正,为佐使药。5药相配,使蓄血去,瘀热清,诸证自平。

按:如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02楼#
发布于:2019-11-27 16:30
7.犀角地黄汤(孙思邈)  胃热吐血。(《备急千金要方》)

图片:u=1946857004,3703574152&fm=15&gp=0.jpg



【歌诀】
犀角地黄芍药丹   血升胃热火邪干
斑黄阳毒①皆堪治  或益②柴芩总伐肝
【词解】①斑黄阳毒:即阳毒发斑。阳毒,指热邪较重,热壅于上。斑,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片状斑块,抚之不碍手。此乃因胃热盛,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则发斑成片。热毒甚则斑色紫黑。②益:即增加。
【组成】犀角—两(1.5~3克) 生地黄八两 (30克) 芍药三两(12克) 牡丹皮二两(9克)
【用法】上4味药。水煎(犀牛为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猎,临床上犀角用水牛角代替,用量为犀角的10倍,全稿同),分三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伤寒温病,热入血分证。症见身热谵语,昏狂发斑,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便血、溲血(尿血),舌红绛,脉数等。
(3)蓄血留瘀。症见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分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为本方的主证。离经之血,留而为瘀,或热与血结成瘀,此蓄血留瘀为本方的兼证。方中犀角咸苦寒,入心、肝、胃经,善清心、肝,胃三经血分实热而凉血解毒,为君药。生地甘寒,凉血止血,清热养阴,为臣药。芍药(以赤芍为宜)、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血,且化斑。4药相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

按:若郁怒而致肝火盛出血者,可用本方加柴胡、黄芩以清泻肝火。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03楼#
发布于:2019-11-27 16:35
8.咳血方  (朱丹溪) 咳嗽痰血。(《丹溪心法》)

图片:u=3894995258,558156521&fm=15&gp=0.jpg



【歌诀】
咳血方中诃子收①  瓜蒌海石山栀投
青黛蜜丸口噙②化  咳嗽痰血服之瘳③
【词解】①收:即指诃子味酸涩收敛,以敛肺止咳。②噙:噙(qín),音芹,即含在口,中。③瘳:瘳(chōu),音抽,即病愈。
【组成】青黛(6克) 诃子(6克) 瓜蒌仁(9克) 海石(9克)  炒山栀(9克)(原书未著分量)
【用法】上5味药共研细末,用白蜜和生姜汁做成丸,含在口中化服。
【功用】清肝宁肺,化痰止咳。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症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分析】本方证由肝火上逆,火热灼肺,肺络受损而致咳血。故肝火犯肺为本方的主证。肺津受灼为痰是本方的兼证。方中青黛清肝泻火凉血;栀子清泻心肺之火,凉血除烦,且导热下行,二药共为君药。痰不除则咳不止,又臣以瓜蒌仁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诃子敛肺气止咳,又能下气降火,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肝火得清,火不犯肺,肺润痰化,咳嗽痰血自愈。服时采取噙化方法,意在使药力徐徐入肺,更好地发挥作用。

按:本方证病位在肺,病本在肝,虽治咳血,方中却没有止血药,而是清肝火,化痰热,治病求本,而达到止咳止血的目的。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04楼#
发布于:2019-11-27 17:10
9.秦艽白术丸(李东垣)  血痔①便秘。(《兰室秘藏》)

图片:u=2204535890,2771091653&fm=26&gp=0.jpg



【歌诀】
秦艽白术丸东垣  归尾桃仁枳实攒②
地榆泽泻皂角子  糊丸血痔便艰难
仍有苍术防风剂  润血疏风燥湿安
【词解】①血痔:此指便血明显的痔疮。可分内痔和外痔二种。②攒:攒( cuàn),即聚。
【组成】秦艽桃仁皂角子烧存性各一两(各30克)白术 当归尾枳实泽泻各五钱(各15克)地榆三钱(9克)
【用法】上8味药共研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熟汤打面糊为丸,如芡实大,每次服五十至七十丸(9一12克),空腹白开水送下。
【功用】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止血。
【主治】血痔、痔漏。症见有脓血,大便燥结,痛不可忍等。
【分析】血痔便秘为本方的主证。多因湿热风燥蕴积肠胃,气血不和,以致浊气瘀血滞留肛门所致。血热腐败,则脓血不断。方中秦艽散风除湿,兼能利二便,导湿热从二便而去;桃仁活血祛瘀,又润肠通便,二药共为君药。皂角子润燥滑肠通便;当归尾助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地榆清热凉血止血,共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枳实下气破结,通大便,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有助活血祛瘀消痔;泽泻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去。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止痛止血之功。
【附方】(1)秦艽苍术汤(《兰室秘藏》)秦艽桃仁皂角子各一钱(各3克) 苍术 防风各七分(各2克) 黄柏五分(1.5克) 当归尾 泽泻各三分(各1克) 槟榔一分(0.3克) 大黄少许(0.5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水煎服。
功用:疏风祛湿,活血止痛。
主治:痔疮、痔漏,大便秘结疼痛。
(2)秦艽防风汤(《兰室秘藏》)秦艽防风当归身白术各一钱五分(各4.5克) 炙甘草泽泻各六分(各ι.8克)黄柏五分(1.5克) 大黄 橘皮各三分(各1克) 柴胡升麻各二分(各0.6克) 桃仁30个(6克) 红花少许(3克)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痔漏,大便时疼痛。


按:秦艽白术丸、秦艽苍术汤、秦艽防风汤三方均有疏风活血,清热燥湿,通便止痛之功。皆可治痔疮、痔漏、便秘、便时疼痛等证。而秦艽苍术汤为秦艽白术丸除白术、枳实、地榆,加苍术、防风、黄柏、大黄、槟榔,故其燥湿清热通便之力较强。更适用于痔漏便秘湿热偏盛者。秦艽防风汤为秦艽白术丸除皂角子、枳实、地榆,加防风、升麻、柴胡、陈皮、大黄、黄柏、红花、炙甘草而成,故其清热行气活血作用较强。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