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译文注解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5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1
《难经》论针法·七十六难

      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图片:1.jpg


第七十六难补泻的方法和步骤

[原文]
     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译文]
问:什么叫补泻?当用补法的时候,从哪里取气?当用泻法的时候,又从哪里放气?
答:当用补法的时候,可在荣气流注的里阴部分深刺放气。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应当先补其属阳的卫气,而后再泻其属阴的营气;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的,应当先补其属阴的营气,然后再泻其属阳的卫气,使营卫之气都能正常的流通运行,这就是施行补泻针法的主要目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6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3
《难经》论针法·七十七难

      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七难上工与中工的差别

[原文]
     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 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上等的医工能治疗还没有发作的病,中等的医工只能治疗已发作的病,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所谓治疗还没有发作的病,例如看到肝脏有了病变时,就会知道因肝木克脾土的关系,肝脏的病邪将会传给脾脏,所以预先充实脾土之气,使它不致遭受肝邪的侵袭,因此说,上等的医工能治疗没有发作的病。所谓中等的医工只能治已发作的病,就是当肝脏发病时,不懂得相互传变的道理,只是一心一意的专治肝病,所以说,只能治疗已发作的病。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7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6
《难经》论针法·七十八难

      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面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图片:1.jpg


第七十八难针刺押手和补泻方法

[原文]
     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①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面努之②,爪而下之③,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④,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⑤;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译文]
问:针刺有补法和泻法,是怎样操作的?
答:补泻的针法,不是必须以呼吸出纳作为行针的关键。善用针法的,信赖运用其押(ya通压)穴的左手,不善用针的,只偏信运用持针的右手。当进行针刺的时候,必须首先以左手按压所要刺的穴位,用手指轻弹该处的皮肤,促使络脉和肌肤怒张,再用指甲向下将穴位切住,气来到指下时,会显现出象动脉搏动的形状,就顺势将针刺入,待针下得气之后,随着再将针推进,这就是补法;摇动针身而引伸其气外出的,就是泻法。倘针下不得气,就当采取男用浅刺女用深刺的提插方法,如果始终不能得气,也就是难以治疗的死症。

[词解]
①呼吸出内:是针刺补泻法的一种。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吸则内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内针...候吸引针....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这意思就是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法,相反的即为补法。
②弹而努之:弹,是以指轻弹穴位,努与怒通,即怒张的意思,也就是在准备进针的穴位上,轻弹其皮肤,使气血贯注,脉络和肌肉怒张。
③爪而下之:是进针前的一种手法,用左手拇指爪甲掐切穴位,既可使穴位固定,又可使该处皮肤感觉较为迟钝,可减少痛苦。
④动而伸之:动,是将针摇动。伸,是伸张,即引气外出的意思。徐灵胎说:“谓摇之而引出其气也。
⑤男外女内:外内是泛指属阳属阴的表里、浮沉、浅深等而言。在这里是指浅刺、深刺的提插针法。
滑伯仁说:“若停针候气,久而不至,乃于男子则浅其针而候之卫气之分,女子则深其针而候之营气之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8楼#
发布于:2019-10-30 14:18
《难经》论针法·七十九难

      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图片:1.jpg


第七十九难迎随和母子补泻法的结合

[原文]
     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湍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运用迎而夺之的泻法,那能不会使邪气由实转虚呢?运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又那能不会使正气由虚转实呢?虚症用补法,以充实正气,在于要有若得若失的感觉;实症用泻法,使邪势虚弱,也在于要产生若有若无的感觉,这是怎样解释的?
答;迎而夺之的泻法,是按五行的母子关系,在属子的穴位施行泻法;随而济之的补法,也就是在属母的穴位施行补法。例如属火的心经发生病变时,因火能生土,就当针泻手厥阴心包络经属土的腧穴(大陵),这就是称为迎而夺之的泻法。因木能生火,针补手厥阴心包络经属木的井穴(中冲),这也就是称为随而济之的补法。至于正邪的盛衰,在针下的感觉,就是坚紧有力和濡软无力的意思。在进行补虚时,针下感觉气来坚实有力的是得气;在进行泻实时,针下感觉到濡软穴虚的是气已散失。所以说,若有所得,若有所失。

[按语]
本难以迎随补泻和母子补泻法相结合,说明补虚泻实的作用,以及在针下所出现的不同反应。因为迎随的针法,是根据经脉的走向,在本经各穴,迎其来势逆取为泻,随其去势顺取为补,其目的,在于以发病的经脉为主,所以并不限定穴位。本难则以经脉所属的母子穴为主,在子穴迎而夺之,以泻邪实,在母穴随而济之,以补正虚。这是迎随补泻法的又一种运用法。
所谓若得若失,若有若无,主要虽是指针下的反应,但也包括医者和病人的感觉,就是说通过补虚泻实的针法后,病人感觉正气充实,有显著的好转,若有所得;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病人感到体内已没有病邪存留,已有恍然若失的轻松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79楼#
发布于:2019-10-30 14:20
《难经》论针法·八十难

      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图片:1.jpg


第八十难出针、进针与候气

[原文]
     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①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有见如入,就是说先用左手压穴,待指下显现出脉气来到时,就随着将针刺入;进针之后,在针下显现出已经得气,就要以出针。这就是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的意思。

[词解]
①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见,与现通,即显现的意思。如,与若、而二字通用,在此处也就是而入、而出的意思。

[按语]
本难阐述候气和进针、出针的关系,这确是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左手见气来至,才可进针,它的具体操作方法,前在第七十八难已有叙述,也就是用左手指切穴位,当气来到时,指下会出现象动脉搏动的现象,就顺势将针刺入。所谓针入见气尽,然后出针,这里的气尽,有邪气已消除的意思,也就是进针得气后,运用各种提插捻转的手法,达到泻除邪气的目的后,然后出针。这种以候气为主的进针、出针方法,一直为后世所重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80楼#
发布于:2019-10-30 14:22
《难经》论针法·八十一难

      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图片:1.jpg


第八十一难虚实症误用补泻的后果

[原文]
     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不要对实症再用补法,使邪气更充实;不要对虚症再用泻法,使正气更虚弱。损其虚而不足,补其实而有余,这是指寸口的脉象虚实呢?还是指疾病本身所有的虚实?其中损害和补益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答:这是指疾病,不是指寸口的脉象,也就是指疾病本身所有的虚实而言。假使肝实而肺虚的病,肝的五行属木,肺的五行属金,金与木之间,可通过相互制约的关系求得平衡,所以对这种肝实肺虛的病,应当知道有克木的作用,采取补肺金而克肝木的疗法。相反的,假使肺实而肝虚的病,肝木之气已很微弱,在施行针法时,不去补益虛而不足的肝木,反而再次补益实而有余的肺金,所以说,这就是对已充实的再补法,使其更为充实,已虚弱的再用泻法,使它更为虚弱,错误地损害其虚而不足、补益其实而有余,这些就是中等医工的草率粗心所造成的祸害。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