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译文注解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5楼#
发布于:2019-10-29 12:22
《难经》论穴道·六十七难

      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图片:1.jpg


第六十七难募穴和俞穴的治疗作用

[原文]
     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译文]
问:五脏的募穴,都在属阴的胸腹部,而五脏的俞穴,又都在属阳的腰背部,这是什么道理呢? .
答:因为内脏或阴经有病,其病气常出行于阳分的俞穴;体表或阳经有病,其病气常入行于阴分的募穴。所以募穴都在胸腹部,从阴引阳,可治疗阳病;俞穴在腰背部,从阳引阴,可治疗阴病。

[按语]
俞穴分布在属阳的腰背部,是脏腑经气所转输的地方;募穴分布在属阴的胸腹部,是脏腑
经气所汇涵的地方。所以,可以取用俞穴和募穴来治疗五脏和六腑的病。本难不但指出了俞穴募穴在部
位上的阴阳属性,并从阴病行阳、阳病行阴的机转,以说明针刺这些穴位所以有效的原理。因此,可以
明确的认识,俞穴和募穴的所在,既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聚会的枢纽,也是内脏和体表的病气出入之
处。据此,阴经和阳经的病症,可分别针刺阳分的俞穴或阴分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五脏阴
经的病,如肺经的病变,出现咳嗽、多痰、胸闷等症状时,可以针刺背部的肺俞穴:六腑阳经的病,
如胃经的病,可以针刺胃经募穴中脘穴。这种取穴法,不仅适用于脏腑本身的病症,还适用于与脏腑有
关的器官,如肝开窍于目,刺肝俞可治目疾;肾开窍于耳,刺肾俞可治耳聋等等。本难所提出的虽仅是
五脏的募俞,但六腑的俞募穴仍是相同的,也可仿此类推。现将脏腑的募穴、俞穴列表如下:


募 穴 俞 穴 名 称 表
    脏腑      肝       心     心包      脾      肺       肾      大肠      小肠     三焦      胆       胃      膀胱
    俞穴     肝俞   心俞    厥阴    脾俞   肺俞    肾俞    大肠      小肠     三焦     胆俞    胃俞    膀胱
                                     俞                                      俞         俞         俞                            俞
     募穴     期门   巨阙    膻中    章门   中府    京门    天枢      关元     石门     日月    中脘    中极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6楼#
发布于:2019-10-29 12:19
《难经》论穴道·六十六难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图片:1.jpg


第六十六难十二经原穴和三焦的关系

[原文]
     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锐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腧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腧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腧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①,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在太渊;心(实应称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原穴在大陵;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在太冲;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在太白;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在太溪;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在掌后锐骨的神门;足少阳胆经的原穴在丘墟;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冲阳;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在阳池;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在京骨;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在合谷;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在腕骨。手足阴阳十二经都把腧穴作为原穴,是什么道理呢?
答:五脏各经脉的腧穴,是三焦之气所运行输播,也是气化活动出入流止的所在。
问:三焦之气运行到的腧穴,为什么可称为原穴呢?
答:因为脐下的肾间动气,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动力,也是十二经的根本,所以把它称为原气。三焦之气是原气的别支,主要有沟通和运行宗、营、卫三气的功能,它的气化普遍地经历了五脏六腑,称它为原,就是对三焦的一种尊称。所以,三焦之气所流止的穴位,一般都称为原穴。凡五脏六腑所有的疾病,都可取用各经脉所属的原穴进行治疗。

[词解]
①三气:是指宗气、营气、卫气而言。也就是真气的统称。

[按语]
本难列举十二原穴的名称,并提出了“十二经皆以腧为原”的问题,实际上这句原文是没有把阴阳各经划分开来,因为十二经之中,只有六阴经的原穴,是用各经井、荥、腧、经、合中的腧穴来代替原穴的,各阳经都分别另有一个原穴,所以说十二经皆以腧为原,是一名笼统的话。又如答语中提出的“五脏腧者,三焦之所行”,也不是单指五脏各腧穴,而是包括五脏六腑的各穴位而言,这是首先必需辨别清楚的。
本难的要点,是说明五脏六腑的一切疾患,都可以取用十二经原穴来治疗的道理。这里把六十二难所谓“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腧,名曰原”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了所有原穴,都是三焦之气运行和流止的所在。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它接受了脐下的肾间动气,就是真气和十二经的根本之气,以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所以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的原气,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这就是针刺原穴的重要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对于取用原穴的功效也曾有明白的指出:“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本难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强调了三焦之气与原穴的关系,这对于后世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视原穴,确有很大的启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7楼#
发布于:2019-10-29 12:16
《难经》论穴道·六十五难

      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五难井穴、合穴的脏气出入

[原文]
     难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经脉之气所出的称为井穴,所入的称为合穴,它是取法于什么来说的?
答:所出的称为井穴,因为井穴的定名,是比象了日出的东方和生气蓬勃的春天,这是万物都开始萌芽生长的季节,等于脉气流注开始从井穴出发一样, 所以说,所出的称为井穴。至于所入的称为合穴,因为合穴的定名,是比象了寒冷的北方和万物生机潜伏的冬天,这是阳气闭藏的季节,等于脉气流注到合穴已深入内部一样,所以说,所入的称为合穴。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8楼#
发布于:2019-10-29 00:27
《难经》论穴道·六十四难

      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图片:1.jpg


第六十四难五腧穴的阴阳五行属性

[原文]
     难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腧土,阳腧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译文]
问:古经《十变》上又说: 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阴经的荥穴属火,阳经的荥穴属水;阴经的腧穴属土,阳经的腧穴属木;阴经的经穴属金,阳经的经穴属火;阴经的合穴属水,阳经的合穴属土。阴经和阳经各穴,所属的五行都不相同,这是什么意思呢?
答:这是有关阳刚阴柔相互配合的事。以井穴举例来说,阴经的井穴属于乙木,阳经的井穴属于庚金。阳经井穴所配合的庚金,在十天干中是阳刚之金,庚和乙相合,也就是乙的刚。阴经井穴所配合的乙木,在十天干中是阴柔之木,乙和庚相合,也就是庚的柔。乙是阴木,所以说阴经的井穴属木;庚是阳金,所以说阳经的井穴属金。其余各穴阴阳刚柔相配的关系,都可仿此类推。

[按语]
本难以五行中阴阳刚柔的配合关系,来区别井荥腧经合各穴的属性。要明了其中的意义,先要了解十天干所属的阴阳,因为十天干分别配合了五行,各有阴阳刚柔的不同,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其中上一字为阳,下一字为阴,所以甲丙戊庚壬五干属阳为刚,乙丁己辛癸五干属阴为柔。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在十天干之中,虽各有相互克制的关系,但阳干和阴干相合,反会由相克而成为刚柔互济,只有同属阳干,才会相克。例如甲为阳木,被属阳的庚金所克;而乙为阴木,反和庚金刚柔互济而相合,其余可以类推。本难以阴干配阴经,阳干配阳经,以阴经的井穴属于乙木,阳经的井穴属于庚金;阴经的荥穴属于丁火,阳经的荥穴属于壬水....依次排列,这在临床治疗上循经取穴,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五脏和五腧的五行属性,在临床上可以五腧穴作为针治五脏疾病的特殊穴位。如井穴属木,凡与肝木有关的病,可取用井穴;荥穴属火,凡与心火有关的病,可取用荥穴等等。此外,还可按五行子母相生的关系,作为取穴的方法之一。 如肝经属木,肝经的荥穴行间属火,火为木所生,行间就是肝经的子穴;合穴曲泉属水,木为水所生,曲泉就是肝经的母穴,其余各经,均可仿此类推。在临床上,就可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则,取用各经的子母穴进行治疗。由此可见,十二经井、荥、腧、经、合各穴,在临床治疗上很有用处,现将各经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列表如下,以供查阅。


手足阴经五腧穴配合五行表
穴            井            荥            腧            经            合
                                 五行        乙 木        丁 火        己 土        辛 金       癸 水
                                  肺经        少 商        鱼 际        太 渊        经 渠       尺 泽
                                  心经        少 冲        少 府        神 门        灵 道       少 海
                            心包络经        中 冲       劳 宫        大 陵         间 使       曲 泽
                                  肝经        大 敦        行 间        太 冲         中 封       曲 泉
                                  脾经        隐 白        大 都        太 白         商 丘       阴 陵 泉
                                  肾经        涌 泉        然 谷        太 溪         复 溜       阴 谷




手足阳经五瑜穴配合五行表
穴             井             荥             腧             原             经             合
                      五行          庚 金         王 水         甲 木                         丙 火         戊 土
                   膀胱经         至 阴          通 谷         束 骨          京 骨        昆 仑         委 中
                       胆经         窍 阴          侠 溪          临 泣         丘 墟        阳 辅         阳 陵 泉

                      胃经         厉 兑          内 庭          陷 谷         冲 阳        解 溪         三 里
                    三焦经         关 冲          液 门          中 渚         阳 池        支 沟         天 井

                   小肠经         少 泽          前 谷          后 溪         腕 骨        阳 谷         小 海
                    大肠经         商 阳          二 间          三 间         合 谷        阳 溪         曲 池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9楼#
发布于:2019-10-28 23:59
《难经》论穴道·六十三难

      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三难井穴为始的意义

[原文]
     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蚊(qi)行喘息①,娟(yuan)飞蠕动②,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译文]
问:古经《十变》上说, 五脏六腑各经脉的荥、合等特定腧穴,都以井穴作为起始的穴位,是什么道理呢?
答:因为井穴的含义,是比象于日出的东方和欣欣向荣的春天。春天是万物开始萌芽生长的时期,蛰伏着的各种动物,都好象逃过了严寒的死亡威胁,在喘息中苏醒过来,开始行动,虫类恢复飞翔,或在缓慢地活动着。一切生物无不在春天呈现新生的气象,所以一年的时序以春季为首,十天干所代表的日数,以甲子为始,因此比象于春天的井穴,也就应当在各腧穴中列为起始的一穴了。

[词解]
①蚊行喘息:蚊,虫豸(zhi) 之类。行,是行动的意思。喘息,是形容冬季蛰藏的动物,到了春天苏醒过来。恢复活动,好象死里逃生,所以有着喘息的样子。
②蝸飞蠕动:娟,幼小的飞虫。蠕,是形容虫类在缓慢地行动着。

[按语]
本难把井穴比象为春天,来解释它在井、荥、腧、经、合各穴中居于首位的原因。原文中所谓“井者,东方春也”,后人对这句话,曾提出反对的意见,以为东方属木,五脏的井穴虽是属木,但六腑的井穴属金,不能把所有井穴,都概括比象于东方之木。例如徐灵胎就是力主这一见解的人,他说:“《灵枢●本输篇云》:脏之井皆属木,腑之井皆属金,即下节(指第六十四难)亦明言之,今总释五脏六腑之井皆属木,则背经语,且与下文亦相矛盾。若云惟脏之井属木而腑不与焉,则腑之亦始于井而又不属木,义当何居?下语疏漏之至。”徐氏的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理由,但我们细玩原文,则以井穴称为“东方春也”的意义,重点在于春字,而东方也并不局限在作为木的解释,这里的东方,可理解为阳气生发之处,以之比象于脉气象水流的源头那样。再从十二经各井穴的部位来说,井穴都是在指端和趾端,是脉气流注开始出发的所在。在四方中的东、南、西、北,以东方为始;在四季中的春、夏、秋、冬,以春季为首。所以用东方和春季来比象井穴,是说得通的。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0楼#
发布于:2019-10-28 23:57
《难经》论穴道·六十二难

      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二难脏腑井荥

[原文]
     难曰:脏井荥①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腧,名曰原。所以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译文]
问:五脏的经脉,各有井、荥、腧、经、合五穴,而六腑的经脉,却每经各有六穴,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六腑的经脉,都是属阳的,三焦之气运行在各阳经之间,所以添置了一个穴位,名叫原穴。因此,六腑的阳经各有六穴,也就是每条阳经,都和三焦之气互通,共同保持着一气相贯的关系。

[词解]
①井、荥:是包括手足阴阳各经的井、荥、腧、经、合五穴。通常简称为井荥穴。

[按语]
井、荥、腧、经、合是经脉中的特定穴位。古人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喻为水液的流动一样,所以对脉气的流注由小而大,由浅而深,分别用了井、荥、腧、经、合五种名称,作为说明脉气在运行过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所行皆在五腧也。”这就是说,脉气所出的地方,如同水的源头,叫作井;脉气所流过的地方,象刚出泉源的向小水流,叫作荥;脉气所灌注的地方,象水流的渐渐输注于深处一样,叫作腧;脉气所行走的地方,象水在通畅的河道中迅速流过一样的叫作经;脉气所进入的地方,如同百川的汇合入海,叫作合。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的二十七气,所出入流注运行的地方,都是在这些特定的穴位之中。至于各阳经所多的一个穴位,独称为原穴,原,有本原、根原的含义。因三焦是属阳的一腑,它和各阳经同气相求,更发挥了三焦气化的作用,所以把各阳经三焦气化所过之处,添置一个原穴,称为所过为原。但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它的气行分布于全身,和内调外,导上宣下,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因此,三焦之气,并非只与阳经相通,在各阴经也同样有原穴,就是以井、荥、腧、经、合中的腧穴兼为原穴。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第六十六难中将再作说明,可前后互参。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1楼#
发布于:2019-10-27 21:32
《难经》论病·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图片:1.jpg


第六十一难望、闻、问、切

[原文]
     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日神,此之谓也。

[语译]
问:医经上说,医者通过望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神;通过闻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圣;通过问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工;通过脉诊而知道病情的,称为巧。这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通过望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观察病人所显现的青、赤、黄、白、黑五色,从而了解病变的情况;通过闻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听闻病人所发出的呼、言、歌、哭、呻五音,从而辨别病变的性质;通过问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探询病人对于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爱好情况,从而了解疾病的起因和病变所在的部位;通过脉诊而知道病情的,就是切诊寸口的脉象,省察脉气的虚实,以了解疾病发生在那一脏或那一腑。医经上又曾说过,根据显现于外表的症状,而能察知其疾病的,叫做圣;外表还没有什么症状表现,而能察知其内部已有病变的,叫做神。以上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按语]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古人把这四诊的熟练技巧,称之为神、圣、工、巧,无非说明四诊中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临床运用贵在四诊互参,才能诊断确实。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2楼#
发布于:2019-10-27 21:29
《难经》论病·六十难

      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
      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图片:1.jpg


第六十难厥痛与真痛

[原文]
     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①,有真痛②,何谓也?
     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③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译文]
问:头部和心脏的疾病,有叫厥痛的,也有叫真痛的,这是怎样说的呢?
答:手少阳、阳明、太阳三条经脉,感受了风寒的刺激,病邪伏匿在经脉之中,稽留不去,随经气上逆而发生疼痛的,就叫作厥头痛;若病邪深入,留连在脑而满脑作痛的,就叫作真头痛。如有因五脏经气受病邪的侵犯,而逆乱作痛的,叫作厥心痛;若绞痛得很厉害,痛处仅在心部,手脚都发冷的,就叫作真心痛。这种真心痛的病,早晨发作到晚上就会死亡,晚上发作到次日早晨也会死亡。

[词解]
①厥痛:厥,是气上逆或逆乱的现象。邪逆于经,上干头脑而痛的, 叫厥头痛;邪气逆乱在心的,叫厥心痛。
②真痛:指在局部所发生的剧烈疼痛。如满脑尽痛的叫真头痛;心部严重的绞痛叫真心痛。
③青:应作(两点水+青)qing,寒也,冷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3楼#
发布于:2019-10-27 21:25
《难经》论病·五十九难

      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
      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图片:1.jpg


第五十九难狂病和癫病

[原文]
     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
     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ju)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译文]
问:狂病和癫病,是怎样区别的?
答:狂病在开始发作和病变的过程中,患者常不想睡眠,不觉饥饿,自以为了不起的贤达,自以为绝顶聪敏;又傲慢到自以为非常尊贵,并时常痴妄地发笑,欢喜唱歌和音乐,行动妄乱而日夜不休止。癫病在开始发作和病变的过程中,患者常意志消沉,闷闷不乐,两眼直视,会突然卧倒不动。它的脉象在左右寸关尺属阴属阳的部位上,都显出偏盛的现象。

[词解]
①自倨贵也:倨,傲慢无理,妄自尊大的意思。

[按语]
本难末句,“其脉三部阴阳俱盛”的意思,是包括癫病和狂病而言的。前在二十难中曾说:“重阳者狂,重阴者癫”,阳为寸部,阴为尺部,也就是寸部和尺部都现阳脉,阳偏盛,纯阳无阴,会发生狂病;尺部和寸部都现阴脉,阴偏盛,纯阴无阳,会形成癫病,这和本难内容,可前后互参。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楼#
发布于:2019-10-27 21:21
《难经》论病·五十八难

      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
      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
      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肌痛,唇舌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图片:1.jpg


第五十八难伤寒病的类型及其主脉

[原文一]
     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
     然:伤寒有五,有中风①,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热病之脉,阴阳俱浮, .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译文一]
问寒病有几种?其中的脉象各有不同的变态吗?
答:伤寒病有五种,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发病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中风的脉象,是属阳的寸部浮而滑,属阴的尺部细软而弱;湿温的脉象,属阳的寸部软而弱,属阴的尺部细小而急;伤寒的脉象,属阴属阳的尺寸部都强盛而紧涩;热病的脉象,属阴属阳的尺寸部都现浮脉,用轻按浮取的手法,兼现滑象,如改用重按沉取的手法,则又显出散涩的现象;温病的脉象,因病邪散行于各径,不容易辨别是哪条经的脉动,所以必需审察病情,各随着病变所在的经脉,按取其脉象。

[词解一]
① 中风:中读去声,音“种”,是伤的意思。中风,就是直接为风邪所伤,和突然晕倒的中风不同。


[原文二]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
     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译文二]
问:治疗伤寒,有用了发汗法使汗出而治愈的,如用了泻下法,则会造成死亡;也有用发汗法,由汗出而造成死亡,而用了泻下法,却能治愈的。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患者阳虚阴盛,用了发汗法,汗出之后,就会痊愈;如用泻下法,则使外邪内陷而造成死亡。若患者阳盛阴虚,用了发汗法,因汗出津竭而死亡;如用泻下法,就会痊愈。

[按语二]
这里所谓阳虛阴盛,就是表阳气虛,里阴气盛,因表虛,寒邪乘袭,客于营卫,用了发汗法,调和营卫,开泄腠理,就能使病邪从肌表排出,达到治愈的目的。倘表邪未解,而误用下法,使里气虚弱而外邪内陷,就会造成了不良的后果。阳盛阴虚,就是表阳气盛,里阴气虚,也就是指阳明腑实证一类的疾患,因邪传阳明,荡涤实热,自能获效;如误用发汗法,非但病不能除,反而促成津液耗竭,发生不良后果。因此,本节的内容,就是明确的指出,下法不适用于表邪未解的病,汗法不适用于热结在里的病。


[原文三]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皮肤痛,唇舌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译文三]
问:属于寒热的病变,症候的表现是怎样的?
答:寒热在皮表的,皮肤灼热,不可以贴近席面,毛发枯焦零落,鼻中干槁,汗不得出;寒热在肌肉的,可见到皮肤灼痛,唇舌干枯,无汗;寒热在骨的,全身都没有安适之处,汗出如注而不息止,齿根干枯而疼痛。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楼#
发布于:2019-10-27 21:14
《难经》论病·五十七难

      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图片:1.jpg


第五十七难五泄的名称和症状

[原文]
     难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①,名曰后重。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疲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译文]
问:泄泻症约有几种?各都有名称吗?
答:泄泻一般有五种,它的名称各不相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还有大瘕泄,又名叫后重。胃泄的症状,是饮食不能消化,泄泻物的颜色发黄。脾泄的症状,是腹部胀满,泻出来象水注一样,进食就要呕吐反逆。大肠泄的症状,是在进食以后腹部感到急迫,大便的颜色发白,肠中有鸣响声,并象刀切一样的疼痛。小肠泄的症状,是小便和大便都带有脓血,少腹部疼痛。大瘕泄的症状,是急迫欲便,而肛门重坠,屡次登厕而不能排出大便,阴茎中疼痛。这就是辨别五泄症的法则。

[词解]
①大疲泄:是痢疾的古称。

[按语]
本难所提出的五泄,从表面上看,虽没有说出病因,但根据所述每一泄泻症状的特征来体会,对其中的病因是不难理解的。例如胃泄的饮食不化,脾泄的食即呕吐逆,大肠泄的食已窘迫,这都是属于脾胃虛弱,运化失常之类;再从排便稀薄、泄下如注和不夹脓血等症状以及泄泻物的色黄属湿、色白属寒等病理来看,更说明了因饮食不慎,或感受寒湿之邪,使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水液糟粕混杂而下,成为这三种泄泻的主因。至于小肠泄和大瘕泄,因有溲粕而便血、少腹痛以及里急后重、排便不爽、茎中痛等症状,可以想到是属于湿热积滞、蕴阻脾胃所引起的。因此,本难的主要内容,是就五泄中,分别了实热、虚寒两大类,这是辨别一切泄泻的大纲,所以说是“此五泄之要法也”。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6楼#
发布于:2019-10-27 21:10
《难经》论病·五十六难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积之要法也。

图片:1.jpg


第五十六难五脏积病的症状和病机

[原文一]
     难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①,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广+皆jie)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译文一]
问:五脏的积病,各有它的名称吗?是从哪月和哪些日子得病的呢?
答:肝脏的积病,名叫肥气,在左胁之下,有肿块突出,形状好象复着的杯子一样,上下如有头足。日久不愈,会使人发生咳嗽气逆,类似疟疾的寒热,连所累月不容易治愈,这种积病是在季夏戊己日所得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肺脏的病邪,由肺传变到属木的肝脏(金克木),肝脏本当承接着传变到属土的脾脏(木克土),但脾土在季夏适为当旺的时候,当旺之时,不易受邪的,肝的病邪既不能传给脾,仍欲传回肺脏,肺脏又不肯接受,因此就滞留郁结在肝脏而成为积病了。所以知道肥气是在季夏属土的戊己日得病的。

[词解一]
①肥气:五积之一,因所积的气,有肿块突出,象肉的肥盛之状,故以这名。
②(广+皆jie) 疟: (广+皆jie) 与(广+亥)音义同。就是二日一发疟。


[原文二]

     心之积,名曰伏梁①,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经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译文二]
心脏积病,名叫伏梁,起于脐部上方,突起的形状,大如手臂,上达心胸以下的部位。日久不愈,会使人发生心烦的症状,这种积病是在秋天庚辛日所得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肾脏的病邪,由肾传变到属火的心脏(水克火),心脏本当承接着传变到属金的肺脏(火克金),但肺金在秋天适为当旺的时候,当旺之时,不易受邪的,心的病邪既不能转传给肺,仍欲传回肾脏,肾脏又不肯接受,因此就滞留郁结在心脏而成为积病了。所以知道伏梁是在秋天属金的庚辛日得病的。

[词解二]
①伏梁:五积之一,因气血凝滞成形,大如手臂,象屋梁一样的伏在心胸之下,故以为名。


[原文三]

     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

[译文三]
脾脏的积病,名叫痞气,在胃脘部位,有肿块突出,形状象复着的盘子一样。日久不愈,会使人四肢不能收引,发黄疸,饮食物的营养不能吸收而使肌肉消瘦,这种积病是在冬天壬癸日所得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肝脏的病邪,由肝传变到属土的脾脏(木克土),脾脏本当承接着传变到属水的肾脏(土克水),但肾脏在冬天适为当旺的时候,当旺之时,不易受邪的,脾的病邪既不能传给肾,仍欲传回肝脏,肝脏又不肯接受,因此就滞留郁结在脾脏而成为积病了,所以知道痞气是在冬天属水的壬癸日得病的。

[词解三]
①痞气:五积之一,因气血凝滞、痞塞不通而形成的,故以为名。


[原文四]

     肺之积,名曰息贲①,在右胁下,复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

[译文四]
肺脏的积病,名叫息贲,在右胁以下,有硬块突起,形状好象复着的杯子一样。日久不愈,会使人怕冷发热,气喘咳嗽,厉害的可发生肺痈,这种积病是在春天甲乙日所得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心脏的病邪,由心传变到属金的肺脏(火克金),肺脏本当承接着传变到属木的肝脏(金克木),但肝木在春天适为旺的时候,当旺之时,不易受邪的,肺的病邪既不能传给肝,仍欲传回心脏,心脏又不肯接受,因此就滞留郁结在肺脏而成为积病了。所以知道息贲是
在春天属木的甲乙日得病的。

[词解四]
①息贲:五积之一,因肺气郁结于胁下,有喘息上贲、呼吸迫促的症状,故以为名。


[原文五]

     肾之积,名曰贲豚①,发于少腹,上至心下, 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瘘,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此五积之要法也。

[译文五]
肾脏的积病,名叫贲豚,肿块发生在少腹部,上达心胸部的下方,象猪在受惊后奔突的形状,或上或下,没有定时。日久不愈,会使人发生气喘上逆,骨痿弱不能行,气短等症,这种积病,是在夏天丙丁日所得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脾脏的病邪传变到属水的肾脏(土克水)肾脏本当承接着传给属火的心脏(水克火),但心火在夏天适为当旺的时候,当旺之时,不易受邪的,肾的病邪既不能转传给心,仍欲传回脾脏,脾脏又不肯接受,因此就滞留郁结在肾脏而成为积病了。所以知道贲豚是在夏天属火的丙丁日得病的。
以上这些,就是辨别五脏积病的主要法则。

[词解五]
①贲豚:贲,亦作奔。奔豚,五积之一,因本病的特征,或上或下,有如豚(小猪)在奔突的样子,故以为名。

[按语]
本难列举五脏积病的名称和症状,这些名称,远在《内经》早有记载,其命名的由来,主要是根据每一积病的特征而定。本难在《内经》的基础上,把五行、五脏与时日的配合关系联系起来,并按五行相克规律的传变过程,作为说明病机的一种方法。当然,要分析积病的原因,不能机械的认为固定在某一季节或时日得病,实际上五积病的发生,既不限于季节,也不完全是由他脏传变而来的,所以要领会本难的实质,必须结合具体症状灵活的去理解。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7楼#
发布于:2019-10-27 21:00
《难经》论病·五十五难

      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
      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图片:1.jpg


第五十五难五脏积病

[原文]
     难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
     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译文]
问:疾病有由积或由聚而生的,怎样来区别呢?
答:积,属于阴气的病;聚,属于阳气的病。所以阴病的特征,是沉而伏的;阳病的特征,是浮而动的。由有形的阴气所积蓄而生的病,叫做积;由无形的阳气所聚合而成的病,叫作聚。所以积病是属阴的五脏所生;聚病是属阳的六腑所成。因为积是属于五脏阴气的病变,它在开始发生时,就有固定的处所,疼痛也不离患部的范围,它的形态在上下有起止,左右也有边缘。聚是属于六腑阳气的病变,它在开始发作时,就没有根的,或上或下,并无一定的留止处所,疼痛也没有固定的部位,这就叫作聚。所以,从这些症状中,就可以区别积和聚的病症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8楼#
发布于:2019-10-27 20:55
《难经》论病·五十四难

      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传同法也。

图片:1.jpg


第五十四难脏腑病治疗的难易

[原文]
     难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脏同法也。

[译文]
问:五脏的病难治,六腑的病容易治,这是什么道理呢2
答:五脏病所以难治的原故,是因为要传变到所克的一脏;六腑病容易治的原故,是因为按五行母子相生的关系,由母腑传变到子腑。这是和前述隔七相克的传变及间隔一脏的传变,是同一法则的。

[按语]
本难是继五十三难所提出的疾病传变情况,把由五行相克的七传和五行相生的间脏传变,联系到脏病的难治和易治。它的中心思想,虽是一再强调了病邪由相克的一脏传来,都较严重而预后不良;由相生的一脏传来,都较轻浅而预后良好。所以指出脏病难治和腑病易治,就是根据这个原则来推论的。但我们要认识原文的基本精神,应着重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决定治疗的难易,而不能机械的把脏病都当作相克而难治,把腑病都当作相生而易治。也就是说,如果腑病按相克的关系传变,治疗仍比较困难,脏病按相生的关系传变,就容易治愈,这样才不致偏于一面,同时,再结合疾病具体症状,加以分析,那就更全面了。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1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9楼#
发布于:2019-10-27 20:52
《难经》论病·五十三难

      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母子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生也。

图片:1.jpg


第五十三难按五行生克推论疾病的传变和预后

[原文]
     难曰:经言七传①者死,间脏②者生,何谓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母子相传,竟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故言生也。

[译文]
问:医经上说:病有隔七相传的,主死,间隔一脏相传的,主生,这是指什么而说的?
答:所谓隔七相传,是按十天干所属的五行,每隔七位传至所克的脏;至于间隔一脏相传的意思,是按五行母子相生的关系,由母脏传至子脏。为什么这样说呢?假使属火的心脏有病,传变到属金的肺脏(火克金),再由肺脏传变到属木的肝脏(金克木),由肝脏传变到属土的脾脏(木克土),由脾脏传变到属水的肾脏(土克水),由肾脏传变到属火的心脏(水克火),接着仍由属火的心脏传变到属金的肺脏,但肺脏前已受心脏的传变,不能再次受伤了,所以说隔七相克而传变的,预后多属不良。如果是间隔一脏而传,这就是传至所生的一脏。假使属火的心脏有病,传变到属土的脾脏(火生土),由脾脏传变到属金的肺脏(土生金),由肺脏传变到属水的肾脏(金生水),由肾脏传变到属木的肝脏(水生木),由肝脏传变到属火的心脏(木生火),这就是按母子相生的关系挨次传变的,最后仍复回返到开始相传的一脏,周而复始,连续着象圆环一样的没有止端,所以说这样的传变预后多属良好。

[词解]
①七传:是根据十天干所属的五行,隔七相传的意思。因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的十个天干,从每一个天干所属的五行,挨次数到第七个天干的五行必是相克的。例如甲是天干的第一数,从甲数到庚,庚是第七数,则谓甲木为庚金所克、仿此推算,则乙木为辛金所克、丙火为壬水所克、丁火为癸水所克、戍土为甲木所克、已土为乙木所克等等。这就叫作“七传”。
②间脏:是指在五行相克的两脏之中,间隔一脏相传的意思。例如肝木克脾土,在木和土之间的是心火,心,就是间脏。有了这个间脏,也就把木土的相克关系,形成为木生火,火生土的相生关系。所以间脏相传,实际上就是五行相生的传变。其余均可仿此类推。

[按语]
本难按五行生克的规律,说明疾病的传变情况及预后的良恶,这是把第五十难中所谓虚邪贼邪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因为贼邪是由相克的方面传来,邪势较盛,带有残贼性质,所以五脏的疾病,如按每一脏所属五行相克的规律传变的,有进无退,一般都比较严重。本难指出的七传,不只是一脏的相克,而是按着相克的规律,使五脏都受到病邪的侵袭,久而不愈,病人的正气必已大衰,预后当然是不良的。
至于间脏的传变,就是母病及子,顺序相传,也即第五十难中所说的“从后来者为虛邪",一般的邪势都较轻微,即使接连相传,病情也不致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预后当然也较七传良好。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