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补气,男性排湿,教您几个关键穴位
德藏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8
  • 粉丝9
  • 关注2
  • 发帖数737
阅读:1451回复:0

女性补气,男性排湿,教您几个关键穴位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1-05 21:49
女性补气,男性排湿,教您几个关键穴位
     女性要养血气  绝大多数女性要经历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过程,即经、孕、产、乳。这四个阶段中会耗损大量气血,因此,调养气血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
      女性要养血气,绝大多数女性要经历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生理过程,即经、孕、产、乳。这四个阶段中会耗损大量气血,因此,调养气血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女性要维系经、孕、产、乳的正常,血是必不可少的物质。现代女性大多承担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负担,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气虚、血虚,甚至气血两虚。
      如何看一个人是否血气足?
      气虚:自汗,头晕耳鸣,疲倦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
      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手足麻木,心悸多梦,健忘,唇甲色淡,舌淡脉弱。
      若气血不足,则以上两种症候都会出现。有些气血两虚的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月经延期或闭经等月经失调的症状。
      但值得注意的是,气血两虚跟贫血不是一回事。贫血是西医概念,只要我们做一个全血分析,报告结果就可以明确是否贫血。
      而气血两虚是一个中医证候,只要参考上述症状基本可以诊断了。气血两虚的人去做全血分析,结果可能是完全正常的,但也可能异常,即气血两虚合并贫血。
      四大穴位揉一揉:
     (1)月经前:合谷穴、太冲穴
      合谷穴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即是穴。

图片:5.jpeg



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图片:7.jpeg




   合谷、太冲四穴合称为四关穴,是人体经脉气血运转的关键通道。把合谷和太冲四个穴位合在一起用,我们称为“开四关”。关是指身体气血运转的关口,也就是说,当气血运行到特定关口的时候我们要把它打开,就像打开电灯开关一样。这四个部位就是打开开关的部位,所以具有调节全身的功能。经前按摩这4个穴位有利于经血疏泄。
      (2) 月经后:三阴交穴、血海穴
      三阴交,穴位名意指足部的肝、脾、肾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三阴交在内踝尖上直上3寸,约4横指处,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就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图片:8.jpeg



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处。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即是穴。

图片:9.jpeg




       经后按摩三阴交、血海可以起到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
      男性要排湿
     很多男性吸烟、饮酒多,喜食肥甘厚味、烧烤冷饮之品,加上工作繁忙、缺乏运动等,容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停聚,聚湿生痰,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所以,调查发现,男性患者多见湿热质和痰湿质。
      有痰湿证或者湿热证的人有哪些表现?
      常有头晕、神倦乏力、肢体沉重、食欲不振、胸闷、有痰、腹胀,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或排泄不畅,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若有热,可见黄腻苔等症状,湿多或热多表现还有差异。要改变这些状态,我们平日里需注重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调整,饮食上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运脾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莲藕等。
      五大穴位摁一摁
     (1)内关穴: 此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位置: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在手腕上两筋之间,即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使用拇指或食指按揉内关穴,每次两分钟,注意手法轻柔,可两手交替进行,有刺激感即可。

图片:000.jpg


      (2) 中脘穴: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位置:位于上腹部,肚脐向上4寸,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在中脘穴做推揉加轻微的按揉,每次操作2分钟~3分钟。

图片:777.jpg


      ( 3 )足三里穴:此穴可调养后天之本,补中益气。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可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按压时使足三里处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可按压20次左右。
   

图片:234.jpg



      (4) 阴陵泉穴:此穴具有排湿健脾的功效。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此穴做按揉操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操作两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图片:676.jpg


       (5)条口穴:此穴具有调理胃肠,清热利气的功效。 位置:位于犊鼻下8寸,小腿前外侧当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用拇指按揉条口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操作2分钟~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图片:675.jpg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