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795回复:0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图片:1411041411041950519c8c3c20976adbc.jpg.thumb.jpg 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的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多为各家不传之秘。此外,软膏和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和膏滋在制法上也有差异,现分别介绍于下: 黑膏药的制法 (一)器材 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cI=的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 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 (二)药品 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的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很好的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质量,造成损失。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致挥发或失效,应将其妥为保存。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的关系。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象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于干裂,故应采用含有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油等。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故事先要作鉴定工作,或作适当加工。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有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药时酌情增加用量。 (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一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下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两种: 1.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Pb04)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程。因此,大火(武火)能加速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时间缩短。 2.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 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的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 (五)膏药熬制中的“老”或“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所以膏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判别老嫩的方法详后),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如果膏药熬的“太嫩”,可以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千万不可加入生油,如加人生油则会使膏药的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六)熬膏房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以防着火。 (七)熬药处应注意环境卫生。用具和药物要消毒或作适当处理。药物上的泥土在使用前要加工,经过洗涤、过滤、水飞、焙或筛等处理。 (八)对工人的保健工作要特别注意,有条件的可在炉旁设置通风装备,或在露天建炉,最好不要在不通风的房内建炉,以防烟毒,有损健康。操作时,操作者一定要戴石棉手套,穿工作衣,以防油沸腾时或下丹搅动时烧伤;要戴保护眼镜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疾病。 (Ⅲ)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一)用油煎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熬煎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仔细检查后(漳丹和细料除外)分批入油中煎炸。一般按煎透的难易,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另外,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息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香窜药物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后摊贴时掺人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人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反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的有效成分。这一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5~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度左右。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和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入细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将滤过后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这一过程,约需5—6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熬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将熬成时要举大火。炼油约3~5分钟(此时油的温度一般在300度~360度上下),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熬油时,还可以从发生的烟色来判断成否。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这个时间很短,约1~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为5~10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是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以210克为宜;但也有因丹不纯而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此时必须不住搅动或酌情少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丹染的颜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此时应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这时以少量冷水倒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是否适中的方法: (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即表示膏药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 (2)可将膏油滴冷水中,待稍冷拿出用手扯之成细丝,并有韧性,表示已成;如软而粘手,拉丝柔软无力,则太嫩,应再熬;如扯之丝粗细不匀或脆断者表示已经过火,需酌情加入嫩油,再熬再试。 (3)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像豆腐渣似的,则系过老;适中的火候,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和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倾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也有浸泡3~5小时者),并每日换新水数次,以除去火毒。 8.将已拔除火毒的膏药块,放在锅内用蒸气加热,或在热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另外,也有在膏成后搅至无烟趁温加入细料者,其原则是无挥发性的药料先掺入,具有挥发性的香窜药料后掺入,并且迅速搅拌,力求均匀和加速散热。但因后法掺料时温度太高,会使某些香料和易挥发性药物损耗,有影响膏药的成分和治疗效果的缺点。 (Ⅳ)膏药的最后处理 (一)膏药熬成后,要拔除火毒。其方法,是把膏药趁热倾入冷水中,浸泡3~7天或更长时间,并每天更换新水。这一过程是制作膏药最后的一环。如果熬成的膏药,不拔火毒就贴敷,不但影响膏药疗效,反而会因所谓“火毒”加重病情,使伤部溃烂。所谓:“火毒”是油和漳丹(Pb304)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或强烈刺激作用的铅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用水浸泡,将其除去。如不把这些混在膏药内的毒物除去,则贴敷之后就会刺激、侵蚀皮肤和肌肉组织,轻则发痒难忍,重则发生水泡、化脓、溃烂,或造成感染使伤势恶化,必须加以注意。 (二)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在潮湿处或太阳下曝晒,也不能久经风吹。否则,会使药物走失,使某些药物分解和挥发变质而失去膏药应有的效能,从而降低疗效。所以,应把膏药放在敷有滑石粉或石膏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罐口。这样,可贮藏相当长的时间也不会变质。如果是运往远方或即时就用的膏药,用油布、油纸包装即可。因为膏药是经过高温处理过的,不易发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变质。但是这种方法,只便于远距离运送而不宜长期保存。 (V)膏药的摊涂 (一)膏药被子的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摊涂的形状,一般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圆形直径,一般在一寸到七寸之间;椭圆一般横径为三寸,纵径为七寸。但摊贴也可临时按照需要,按疮的形状和贴敷部位,适当改换膏药的形状摊涂。 (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 1.皮革被子:一般使用狗皮,除去皮上的肉和毛,用皮硝鞣制柔软备用,也有用羊皮代替的。 2.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二层有很大韧性的鞣纸,以防止膏药渗过弄脏衣物。 3.纸被子:纸被子的制作是多式多样的,使用材料是白关纸、臼油、木制夹板带绳(其大小与16开纸同)。操作方法,是将四开的白关纸在臼油中浸透,再微微暖干。油同纸的比例,油应是纸重的1.33倍。例如,纸重300克,则油需要400毫升,浸透油的白关纸,揭开铺平,再取数好的四开纸四张作一叠,每纸一叠,夹入浸过的油纸一张。取200~400叠,用木板紧紧夹好固定,置烈日下晒一整天。每隔一小时换一面,使四面受太阳光照射均匀,到晚上急行解开,使热气很快散去,收藏备用。否则,纸的色泽容易发黄或纸面胶结粘在一块。所以在制造时,应择炎热的夏天进行。 4.三种被子的使用情况:一般要求保温和贴敷时问长的膏药,可采用皮革被子,因它的传热能力小,保温能力强,又经久耐用。但它也有缺点,如果是硝皮处理不当,贴敷时间一长,就会腐烂发臭,又不经济。现在,大都用布被子代替。如果是小型膏药,贴敷时问短,一般采用纸被子。 (三)膏药被子准备好后,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最好使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使受热均匀,温度保持在70~90℃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或树脂之类的药物,搅拌均匀,进行摊涂。 (四)把温度保持在70-90℃之间的膏药,用摊膏药的棍挑起,大型的将被子放在案上,左手转动被子,右手持蘸有膏药的木棍,先固定于被子中央,然后放手轻轻压紧,使膏药很均匀的摊开。小型可左手持膏药被子并捻动,右手摊涂,最后称准分量即可折合。 (五)用膏药时,可将折合的膏药放在小火上烘软,如有因病情临时需要加入药物时,可将药物研细,均匀的撒在表面,再折合使药粉混入膏药内,贴于患处部位即可。如果是贴敷脓量很大的脓疡,可在膏药表面加一叠纱布,或在膏药被子中央剪一小孔。贴敷时,孔与疮口对应以便排脓。 (Ⅵ)检查膏药老、嫩和去“火毒”的方法 (一)检查膏药的老、嫩方法:可取少量样品滴于水中,数秒钟后取出,如试之沾手,撕之细丝不断表示过嫩,如撕之即断表示过老,如膏不粘手,稀稠适当,即表示膏药已成。 (二)去“火毒”的方法:油丹化合制成的膏药若直接使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性,轻则出现红斑,皮肤过敏搔痒,重则发泡溃疡,这种产生刺激的因素俗称为“火毒”。可将炼成的基质稍冷后放入小锅中,再缓缓倾入冷水,并用木棍搅动,使基质在水中成带状以去“火毒”,待基质冷却凝结,即可取出反复捏压,去净内部水分,制成团块,可供摊涂。亦可将基质冷凝后从锅中倒出,放人冷水中浸泡较长时间,或将基质留于锅内置于潮湿阴凉之处,贮放一段时间以去“火毒”。 软膏的制法 (I)软膏的基质 1.油脂类:猪脂、植物油(麻油、香油)。 2.类脂:羊毛脂(羊毛蜡状物)、蜂蜡(白、黄蜡)。 3.牛、羊、鸭等动物的脂肪,也可作软膏用。 (Ⅱ)制作方法 中药软膏制法,除用制备好的中药的细粉,水煎液、流浸膏、浸膏提纯物外,也有用植物油加热提取有效成分后去渣,再用某类油脂混合搅匀后使用。存贮中,应加入适量防腐剂。 膏滋的制法 (I)简述 内服煎膏称膏滋作为内服的一类膏状煎出剂型,用水煎煮药材后滤渣,将药水蒸发浓缩成糊状加蜂蜜、冰糖或庶糖调制而成。膏滋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有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这种膏滋制作简单,可依据患者病情开方临时配制。 (Ⅱ)制作方法 1.熬煎浸出,内服膏滋采用煎沸滤渣。先将药材粉碎后,加适量水高出药材为宜,以快火煎沸后,再降低火力,保持慢沸,煎渍8~10小时,及时搅拌,注意补充沸水以免烧焦。然后倒出煎出液,再出药渣将余液与倒出的煎液合并。余药渣再加水重复煎出二至三次,再煎时可缩短煎煮时问。凡煎煮时遇液面泡沫可除去,以免药液溢出。煎液不溶物要滤除,然后蒸发浓缩。 2.浓缩收膏:收滤液煎煮蒸发浓缩成稠膏状。以搅棒趁热沾取浓液滴干燥皮纸上,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然后将成膏中加入规定量的蜂蜜、冰糖或庶糖等,不时搅动,使其均匀混合继续加热,煎沸。用细筛滤过,滤液冷后,除去泡沫,装入消毒干燥玻璃瓶内,密封。 (Ⅲ)糖炼制注意事项 1.所用的糖均应经过炼制,除去水分杂质。 2.炼制时,庶糖加适当量的水,快火加热熬炼,并不断搅拌糖液成金黄色,泡发亮光微有青烟发生时为度。说明水分已全部蒸散,故必须立即停火,防止炼焦。 3.各种糖类含水分性质不同,熬制时间长短不一样,要特别防止炼焦。蜂蜜也可用糖代用。蜂蜜在使用前也要熬制,趁热配用。 图片:2012112442843869.jpg (金掌参注: 黑膏药制作中的“老”与“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容易脱落。“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污染衣物。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膏药熬得“太嫩”,可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万不可加生油,如加入生油则会使膏药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黑膏药制作中要注意防火,传统的防火方法是事先准备大量新鲜的茅草,紧急时压灭火势。消防器材只适合锅外的灭火。熬膏药处要注意通风,以防烟毒。操作时,操作者要戴石棉手套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伤害。传统的说法:熬制黑膏药就是拿自己的命换别人的病,可见医者父母心。) |
|
最新喜欢:金藏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