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
大势至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4
  • 粉丝6
  • 关注16
  • 发帖数15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1392回复:0

西递宏村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11-08 19:23

图片:2.jpg



西递是安徽省南部黟县东南西递镇的一个村庄。西递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间,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驿站,称“铺递所”,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西递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胡氏聚居村落。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民居。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村中街巷大多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在敬爱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坊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现今保留下的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徽派民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主要包括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等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主要建筑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庭院园林代表桃李园、祠堂代表敬爱堂等。

图片:4.jpg



其传统古民居的基本单元一般为三开间、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其平面虽方整却不呆板,紧凑而不显局促,经过精心组合的空间格局统一而又变化灵活,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自由,形成有二进、三进、四合多种形式的住宅。
民居建筑基本结构是采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顶,外墙围护结构,采用山墙隔离。底部用黟县青条石做基础,顶部做迭落形或凸孤形,用青 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砖石雕刻,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各有寓意。
西递民居庭院大都置于前庭,也有的庭院置于楼两侧或房后。庭院设置灵活,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巧妙运用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巧与因借,在即步可吟的庭园景中充满诗情画意。民居院落善于利用漏窗、门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划分、组合空间,创造出通透疏朗,层次错迭、隐约迷离的效果,用以表达多重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之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启示。

图片:5.jpg



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脚下,是一座有着大量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古村落。村中还构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颇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该村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乐年间,汪氏族长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重新布局了建筑,并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并为避乾隆帝“弘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村内现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该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图片:3.jpg


最新喜欢:

金藏尊者金藏尊者
上善若水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