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什么没落?这三大垃圾中医“功不可没”!
药上尊者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
  • UID566
  • 粉丝12
  • 关注12
  • 发帖数1665
  • 社区居民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1798回复:0

​中医为什么没落?这三大垃圾中医“功不可没”!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6-19 16:37
中医,中国最为耀眼的瑰宝,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的种族延续、健康生活,她都起到了不可离缺的悠关作用!

世界各国的先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为本民族的健康保驾护航。但是,最为渊源流长,最系统、最完善的传统医学,唯我中医!

而就是这么前瞻优秀的文化、国粹,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没有借助相应的科技手段而迅速发展,却逐渐沦落成迷信、糟粕、安慰药,这不仅是中医这门国粹本身的损失,也是如今每个国人的损失。

图片:1.jpg



可中医为什么沦落到今天这种境况呢,除了中医背后本身的易、阴阳、经络、药气等难学、难观的无形世界,与西方科学的实证方法截然不同,不遇明师,不下大决心刻苦学习之人难以领悟、把握之外,还与当今中医界这些浑水摸鱼、混迹其中只为谋利混饭吃的三大“所谓中医”密不可分。

让笔者看,他们根本就不是中医,只是挂着中医的幌子做谋利勾当的中医掘墓人! 正是他们让中医在社会各界的名声一落千丈,且看如下几种“中医”,你是否遇到过:


第一垃圾中医
辩证把脉装模作样、看病依靠西医报告

四诊功夫是中医修炼了几千年的“神圣工巧”。历代中医名家都善于观察证候,扁鹊望桓侯的绝技,曾经让医圣张仲景“每览辄叹”;张仲景本人望诊王仲宣的诊断,也得到皇甫谧的高度赞扬;华佗、王叔和的脉诊技术,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朱良春先生的著作《医学微言》“ 为当今中医界脉诊进一言 ” 一文说:全息生物学 “ 是给中医理论,特别是脉诊揭去了神秘的面纱,赋予了科学的定义。全息论也完全适用于阐释脉诊的脏腑分配法。

更何况脉的形态、频率、节律、波幅,以及胃、神、根等尚难以文字描述的切脉的微妙感知,其神韵远在全息论以外。

图片:2.jpg



“ 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纵观内经、难经等经典,脉诊无疑是中医探视人体疾患最重要的诊断工具。

作为中医,只要带着自己的三根指头就可以走遍天下,辩证标准就是四诊十二纲,四诊“望、闻、问、切 ”;十二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

据一位网友说,他曾到一家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去看肠胃炎,医生很负责地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煞有见识一样都没少。

可是看到最后,却不给出具体的诊断方案。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在等着看钡餐透视检查的结果,然后才敢开方下药。

这位网友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在国内,很多中医师在看病时用的都是 “ 中西医结合 ” 的模式,中医的理论虽然也有,但西医的检查手段更是少不了。

现在百分之九十的中医美其名用三个指头在切脉,其实大都是装模作样心不在焉,最后没有化验单就茫然不知所措。

曾经可以决生死、处百病的四诊,现在逐渐被西医的各种检查报告单取代,大方脉、小方脉逐渐转化为“看单开药”。

图片:3.jpg



而且开方也不会辩证,只是针对一个病灶来治疗,疼痛就用止痛药,气滞就用补气行气药,血瘀就用活血化瘀药,基本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遇到癌症患者,基本无法脱离 “ 蝎子、蜈蚣、蟾蜍 ” 这些毒药、苦寒药,还美其名以毒攻毒,没有想到阴阳升降;没有想到五行生克;没有想到太过不及;没有想到内伤与外感的变化。癌症有什么毒,无非阴阳升降失常而已,多数中医既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

有些更可悲的中医,四诊不参,十二纲不辩。不管什么病都是热药到底;有些害人的中医,不懂辩证施治,就是寒凉药物到头,最后把人治坏。这就是西医说的药源性疾病和医源性的疾病。

真正懂医道的中医,知道天有六气之偏过,人有七情之喜怒,脉有六脉之悬殊,指临三部,按寻九候,心净如水,指未离脉,“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风、湿、燥、火 ” 之症已经了然于胸,手离三部,胸有成方。这才是真正的医中翘首。


第二类垃圾中医
自己有病输液,降压、降脂、降糖、速效救心丸从不离身

优秀的中医必须自己健康,至少自己没有内伤疾病,懂得正气存内则邪不伤身,如果外感六气致病,自己喝两副中药就可祛邪愈病,中医师的精气神就是中医整体形象的代表。

在过去,中医有十三个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喉科、痔科、眼科、耳科……几乎无病不包。而且,对现在的不少疑难杂症,中医自古以来就累积了相当的治疗经验。

图片:4.jpg



可是现在的很多中医的人首先自己不相信中医了,接诊上就习惯把病人往外推:“ 这病中医治不了,还是找西医看吧。”

更可悲的是,有些中医,天天为人师表,有病就飞奔到西医院挂吊瓶、打点滴。有些中医自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缠身,天天吃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速效救心丸。

还大吹特吹是某某门派正宗传人,还广招弟子,教人中医绝技,真是害人害己,笑掉大牙!

还有些人看了几本书,经过苦心包装,就号称中医旗手,自己心梗、脑梗都不知道预防治疗,最后跑到西医院住院抢救一个月才捡回一条人命,这些都是中医界的可悲之徒。

据说著名老中医李可,在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因为病人太多,身体吃不消,心脏出了问题,从房颤转成室颤,心跳260次/分。当时躺在床上,就把药方告诉徒弟,嘱咐煎好药后为其喂服,最后醒来心跳就已正常。

这才是真中医该有的自信!老子云:“ 志不坚,智不达 ”,中医人如果自己没有献身中医的决心,没有热爱中医的真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医者。

只有首先自己相信才会去热爱,只有热爱,才能看好别人的病。


第三类垃圾中医
一个处方几十味中药,而且都是大处方、大剂量或者名贵药

某地,有位中医,用药味数多,用量又大,外号人称“某大包”。一次,家里的人病了,他开了方,取回药来,一清点,少了几味,便亲自去找药房交涉。

药师一一查对后说:“先生,你开的三十味药,一味不少哇?”

他说:“还少了三味。” 药师再一次核对过了,说“不是三十味么?”他说:“哦,是这样,正面写不下了,还有三味,写在背面呢﹗” 这不是笑话,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黄帝内经.素问》有言:“治有缓急,方有大小……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也就是说,君药(主药)加臣药(辅药)共三味的,为小方;君药、臣药,再加上佐使药共十三味的,为大方。这里说的三味、十三味,不过是例举而言,差不多这个样子就是了。

医圣张仲景用药,大致以用3-7味药者为多,很少超出10味者 ( 丸方薯蓣丸用21味,鳖甲煎丸23味,可谓绝无仅有者 )。经过几千年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疗效均甚确切,只要辨证准而用之,无不如响斯应。

较仲景生活的时期稍晚,被后世誉为 “ 外科鼻祖 ” 的华佗,据陈寿《三国志·华佗传》载,其用药 “ 不过数种 ”,可见其处方也很简洁。

今天很多中医,不管什么疾病,少则十五味中药,多则三十味以上,如果我是患者,没吃这些医生的药,病情早就加重。

药少而精,是中医追求疗效的一种手段。药味错杂,往往会导致整张处方药物作用相互抵消,无法发挥临床疗效,不唯无益于病,亦且有害于身。

但凡正宗的中医,处方都有严格要求,不管什么重大疾病,开具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七味中药,而且必须考虑处方煎熬后的中药口味。每次不得超过七副中药,中途必须休息七天才能继续服药。

以笔者看来,凡是处方超过十五味以上中医,基本处方治病时都是心中没底、辩证不明而没有把握,希望通过多开些药去追求疗效(万一有一味蒙对了呢?)。

这就是古人讽刺的 “ 如虞人张罗,广络原野,而脱兔殊多,诡遇获禽,无足算者耳 ”。

对于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入医道的正宗传统中医,处方基本很难超出十味以上,就算人体十二经全部出了问题,每经开一味中药,一个处方最多也才十二味中药。

如果是行医五年以上的中医,还开具十七、八味以上的大方,在我开来,这些人基本上偏离阴阳大道,正宗的传统中医,处方治病绝对坚守阴阳大道,处处彰显君臣佐使引、五行生克之法则,乱开大方,除了心术不正谋财害命者外,基本都是不学无术没入医道正途的中医。

图片:5.jpg



几十年来,很多中医几乎以骂西医博取名声,其实今天的中医更要好好反省自己,有反省才能进步!以上这些中医,如果为人师表则祸害无穷!患者求医应该千万小心,以免送命!

我们伟大的中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着实让人痛心!未来究竟会消亡还是会绝处逢生、触底反弹,继续发扬光大呢?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大医精诚”——孙思邈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