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96回复:0
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的关系图片:1.jpg 什么是四气五味? 什么是食物的四气五味呢?在说定义之前,我们先说一则生活中的小常识,给大家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当我们外出淋雨感冒了,很多有经验的老人,都会熬上一大碗的生姜红糖水,然后让你趁热喝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汗出寒去,生姜红糖水对于初期的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那生姜为什么要和红糖放在一起熬呢?它又为什么能治疗风寒感冒呢?这里,就用到了食物的四气五味。这个案例,我们稍后作详细分析,先来看看食物的四气五味的定义。 什么是四气呢?简单地说,就是食物(包括药物)的四种属性,即温、凉、寒、热,因此,也有人把四气称为“四性”。 四气的由来。那四气是怎么由来的呢?它出自于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本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食物的四气,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就是我们一年当中有四季,春、夏、秋、冬,因而食物也就对应有了温(春)、热(夏)、凉(秋)、寒(冬)的属性。 四气的衍生。我们都知道,中医的精髓就是阴阳学说,那对于温热凉寒来说,是不是也符合阴阳呢?实际上也符合。在中医里,阴就代表着寒,而阳就代表着热,至于温和凉而言,只不过是热和寒的程度问题。历史上,曾经有一种说法,将四气,归纳成三气,或者是三性,即热、平、寒,这同样也符合自然规律。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水的平性就是以液体形态存在的,热性是以气体的形态存在,而寒性是以固体的形态存在。从水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的食物和药物,同样也都有寒热平三性。有些文献中,人们为了把这三性做更精准地表达,又加入了微寒、微温、微热,和大寒,大温,大热这些级别,以程度的方式来区别。由于无法量化,因而在使用上,也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什么是五味?辛、酸、咸、苦、甘,这就是五味。它对应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色是白、绿、黑、红、黄;对应的五脏是肺、肝、肾、心、脾。五味入五脏,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在中药里,还会有淡味和涩味。其中,涩味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至于五味的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那食物的四气五味,到底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呢? 四气五味与养生 在养生的总体原则上,《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什么叫“法于阴阳”?法,是指自然界的规律,比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每日就经历这种从白天到黑夜,从太阳到月亮的过程,这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这也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再比如,生育期的女子每28天来一次月经,这也是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有关,故而叫月经,这种也是规律,也是法。因而,符合规律,符合法的,符合阴阳之道的,事物运行就平稳。不符合的,那一定是出了问题。比如,有的妇女,月经期不是28天,要不提前,要不错后,这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所以叫月经不调。这种不调,必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所以,《黄帝内经》为什么强调养生的总体原则要法于阴阳,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话,什么叫和于术数?和,和谐也。术数指什么?如果法是代表着自然界的规律,那术,则是代表着一个具体事件的操作规范。与法是自然形成不同的是,术,往往是人们规定的,便于执行和操作的流程。比如算术、武术等,它在不同的领域里,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数,指的则是量的概念。比如,如果体温达到37度,就被认为是发烧。这个37度,就是“数”。 那“和于术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现在是夏天了,天气非常的热,我们会开空调进行降温。那多少度合适呢?25度比较合适,太低、太高了,人体都会感觉不舒服,容易生病。那为了给身体降温,我们就需要开空调,这就是“术”,而把温度控制在多少合适呢?因此,降到了25度这个“数”了,就是“和”了。 我们还是举前面说过的姜糖水治感冒的例子,详细分析一下食物的四气五味在其中的作用。 雨,一般多在夏天下。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因而人体为了排汗的需要,汗毛孔更是处于张着状态。而淋雨时,当我们的汗毛孔完全关闭之前,会有一部分的寒湿进入到我们的皮肤腠理之间。当淋雨过程结束后,人体为了排出腠理之间的寒湿,就需要发汗。但有时,当人体的身体状况不佳时,人体内的阳气不足以将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人就会生病。这就是同样是淋雨,为什么有些人生病,而有些人不生病的原因,身体免疫力强弱差异使然。 身体健康之人,由于自身阳气足,因而可以自行排出体内的寒湿;而对于身体状况稍差的人,我们就需要借物一些外力帮助发汗和排寒湿,这里就不能不提姜糖水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四气五味。 性味与养生实例 生姜红糖水,是我们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食疗方子。它就两种食物,一是生姜,一是红糖。但它为什么能治疗风寒感冒呢?下面我们从食物的性、味方面分析一下。 生姜:在性上(四气):微温,味(五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的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图片:3.jpg 红糖:在性上(四气):温,味(五味)甘,归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图片:4.jpg 在性上,风寒感冒,一定是人体受寒了。因此,我们为了让身体排寒,自然我们就需要用到温热的食物,生姜和红糖恰好都符合这点。因此,从食物的性上都是适合“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那在味上(五味)呢,生姜味辛,而红糖味甘。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种食物的五味属性是如何定义的: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我们知道,人感冒以后,大都食欲不振,而中医认为,人的胃气很重要,故而有:“有胃气生,无胃气死”的说法。生姜,入肺、脾、胃经,它不仅能驱除掉呼吸系统中的寒,而且能开胃;而红糖不仅同生姜一样性温,而且,它味甘,入脾经,同样有健脾开胃,提升胃气的作用。再加上把两个食物放在一起加热熬,又给这个生姜红糖水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阳气,这样就很容易将人体内的寒湿去除,寒湿一去,感冒自然就好了。这就是古人,在利用食物的性味上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那平常我们如何分辨食物的性味呢? 如何辨食物性味? 既然食物的性味这么重要,那对于我们普通的网友,如何分辨食物的性味呢,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简便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吸收的寒气和水分几方面来看。 从颜色来看,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是阳光,故而性偏热。 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 从生长环境来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一些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较少,故而性热。 从生长的地理位置来看,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一些生长在高空中的食物,或东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热比较充足,故而性偏热。 食物寒热性还与吸收的寒气和水分有关。生长在冬天的大白菜、香菇、白萝卜、冬瓜等,由于吸收的寒气多,故而性偏寒。在夏季生长的西瓜、黄瓜、梨、柚子等,接收的雨水较多,故而性寒。 当然,掌握原则,并不等于能百分之百地把握食物的性味,有的还需要我们查资料。有些,根据制作方法不同,性味上也会有很大的改变。比如生姜,在性上,是微温,而如果是干姜,在性上则是热了,性味只是相对的,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养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