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18回复:0
中药煎煮和服用方法中药煎煮和服用方法 1、先稍许清洗一次,滤除水面漂浮的虫、杂质,再加水高至药顶部,浸泡30分钟; 2、补水至药面顶部两横指(大约2-3厘米),用中火慢慢烧开至小沸腾,改小火炖20分钟后,过滤出药液至干净容器内(得药液甲),药渣保留; 3、将药渣再次补水至平药顶部,用中火慢慢烧开至小沸腾,改小火炖20分钟后,过滤出药液至干净容器内(得药液乙),药渣弃除; 4、将药液甲和药液乙混匀,用小火炖15分钟即可。所得综合药液为一天的服用量,分2-3次均可,饭前/饭后40分钟左右服用。 图片:z1.jpg ![]() 二、中药服用的时间: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4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7.补充说明:急性重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1-2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 总之,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 三、中药的疗效关键因素: 1、药材质量:现在中药都是养殖的,和野生的中药完全无法同日而语。加上养植的中药还在造假,还分三六九等,中药的持续发展令人担忧。但是这个问题不是普通百姓能左右的事,忽略不计。 2、病人坚持用药的程度:一般中药都必须按疗程服用,不到疗程的话,肯定会见不到效果的。 3、中药煎煮的过程:中药煎煮方法如果不正确,其药效还达不到百分之十。煎煮程序就是只浸泡后烧开过滤出来,事实上只把中药黄酮色素熬出来了,基本没有治疗效果。煎熬完全的中药是浓稠液体,代煎的一般都是清水装的。炖鸡汤的时候只烧开一次或大火烧开的汤一定不好喝,小火慢炖的才能鲜美。 图片:z2.jp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