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的鉴别知识
芥内须弥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3
  • 粉丝15
  • 关注3
  • 发帖数116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105906回复:30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1-02-21 14:04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一)

陈中天
犀牛角与牛角的区别其实不难,只要掌握了要领,也很容易鉴别。但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而见过犀角的人又很少,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从而使造假者大行其道.为防上当减少经济损失,特发鉴别方法以飨藏友。
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
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这是犀牛角的横断面鱼籽纹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可能是犀角的鱼籽纹(特征之一)


犀牛角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横截面有鱼籽纹;二是侧面有竹丝纹;三是一般闻起来都有气味。而牛角呢,有的也有竹丝纹,但绝没有空心管状的鱼籽纹;在牛角的实心的横截面上一般都有一圈一圈的角朊层。

图片:6.jpg



清早期犀角盃:网格纹十分清楚,色泽自然

图片:7.jpg



也有人说:而网格纹、鱼子纹,天沟、地岗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图片:8.jpg

上图是牛角   牛角杯的侧面

  注意掌握的要领是:1、犀角有鱼籽纹,牛角没有;2、犀角虽然可以一层层剥开,但没有一圈圈的角朊层;3、在正常情况下犀角有气味,有一种清香,闻一下像油味,而牛角没有。

图片:9.jpg


牛角的角朊层

犀角是最珍贵的牙角材料。自古以来犀角不仅被作为辟邪稀罕的灵物而宝之,而且被认为具有解毒解热之药用(比如《本草·犀》载:入药惟犀生者为佳)。而明代开始兴起的利用犀角底部凹腔雕成的犀角杯是牙角类古玩中的顶级精品,其在国外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中长盛不衰。然而,关于犀角杯实用鉴赏知识的文章非常稀少。

图片:10.jpg


牛角 牛角杯的竹丝纹

最新喜欢:

xialang008xialan...
一念本是无量劫,四海俱注一毫端,敢纳须弥入芥内,三千大千皆涅槃。
芥内须弥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3
  • 粉丝15
  • 关注3
  • 发帖数116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沙发#
发布于:2021-02-21 15:37
一、犀角的鉴定
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犀共分五类:非洲两类——黑犀、白犀;亚洲三类——撒马利亚(苏门答腊犀)、爪哇、印度。前三类有双角,后两类是单角。关于犀角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是“固体状的凝集的头发”。其后,这种看法被普遍接受。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图片:11.jpg


上图为 清代非洲犀犀环偑

图片:12.jpg


在细镜下可能是亚洲犀的‘竹丝纹’

图片:13.jpg


亚洲犀的细镜下情况


图片:15.jpg



以上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国内所称的“竹丝纹”。

图片:16.jpg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亚洲犀角盃

犀角的表面纹路和竹的纹路很象,故称为“竹丝纹”;但犀角截面又有竹所没有的如同皮肤发囊般的肌理,其斜剖面摸上去有类似皮肤鸡皮疙瘩的感觉,故其纹亦可称“竹丝纹”。这纹路难伪造,牛角的仿品和合成的都没有这个特征。

图片:17.jpg


犀牛角 犀角的鱼籽纹(但蹄子也有此纹)

牛角(最常见的犀角仿品之一)和犀角的区别还体现在底截面和色泽。其有圈状的角朊层。这是牛角特点,犀角没有这样的圈状角朊层。此外,牛角和合成的往往有桔红的上色。犀角中有蜜色的,但无桔红色的。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图片:18.jpg



犀牛角 犀角的竹丝纹(发丝纹或叫甘蔗纹,但蹄子料也是这样,只能做为参考,要看实物来定)

虽然辨别犀角和牛角不难,但有些自明代以来即有的犀角高仿——犀角贴面的牛角制品——还需收藏者小心鉴别。

图片:19.jpg


可能不是犀牛角,应该是牦牛角
规格:21.8公分 720克该杯雕工细密略粗,造型上杯口马鞍,
具犀牛角固有的粟米纹和甘蔗纹,有腥味性稍生涩

搞清了犀角和其它质料的区别,接下去我们再来看非洲犀和亚洲犀的区别。以前行内有种说法:看纹路,纹细的是亚洲犀,纹粗的是非洲犀。这种说法笔者认为没有科学依据。非洲犀和亚洲犀的主要区别在:
  (1)犀角底部的形状——椭圆的是亚洲犀,圆形的是非洲黑犀,近长方的是非洲白犀;
  (2)犀角底部凹腔处旁边的“裙边”——裙边阔的是亚洲犀,裙边窄的是非洲犀。

图片:20.jpg

犀角杯

图片:21.jpg


犀牛角杯的底部

从犀角杯成品来看,先看杯口沿的形状,若是圆形的(比如碗等)肯定是非洲黑犀,长方的多半是非洲白犀,椭圆的便可考虑亚洲犀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犀角极其珍贵,雕刻者一定是根据角的形状来考虑雕什么东西。就算是他接到一张订单定做什么式样,他一定是会去寻觅同这式样相符合的角,而不是拿一个形状不符的犀角去强加工,浪费大量材料。其次看柄。若柄顶部截面较长的而又不是后接的多半是亚洲犀,因为亚洲犀才有阔的裙边雕成阔长的柄。最后看腔。腔特深的非洲犀可能性大,因非洲犀尺寸大,底凹腔深。从年代上来看,虽然明代已有非洲犀进口,大部分明犀角制品还是亚洲犀。非洲犀制品要到乾隆时期才开始大量生产。
  二、犀角杯的种类
  工艺和断代
按造型,犀角杯可分为单柄或双柄,杯式,碗式,高足,三足,槎式,叶式,双联,水注,瓶壶等。按内容,犀角杯可分为素身,花卉动物,仿古青铜器题材,和人物故事风景四大类。从落款而言,目前所见的包括鲍天成或天成,柏和,伯弘,伯邓铭,伯雅,长至前,陈贤,敦复堂,方弘斋,合卿,和愚,胡见中,胡思生,胡星岳,胡允中,姜吕尚,蒋仁锡,季玉,李樵,李中甫,林弟,六顺堂,刘司农,秘阁珍藏,冗清楼藏,瑞之,商铭,觞云堂,盛辅功,兔床,兴城,燕喜堂,尤侃直生或直生,友沫望,尤以良,尤雨源(尤通),袁尚卿或尚卿,周文枢,子京(项元汴),文珍(女)等。
犀角的雕刻工具和象牙的雕刻工具大致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犀角在盐水中煮软后可以用手扳动。有些犀角雕复杂的造型便是靠手工扳而形成的。
怎样断犀角杯年代的早晚呢?我的经验是:一看刻:构思随形,刻工简布局疏朗的早(比如晚明);构思有创意工精不简的是早清;布局繁复匠气重的是乾隆;有复杂镂雕的整支雕杯是晚清。(这反映了工匠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从惜材如金实用出发发展到纯粹迎合买家求繁求奢侈的心理。)
      二看脚:镂雕足,平足,足浅的相对较早(比如明或早清),足深的较晚(如乾隆及以后)。三看色:染色成蜜色的大体上较早(比如明或早清),淡褐或褐色的乾隆为多,而黑褐色或黑色的多半是清后期作品。(这反映了时代审美风格的变化。)
当然,这只是总体上的一个大致概括,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的,具体杯还应具体分析。
  同样是仿古题材,要体会它们不同的雕刻风格:看螭龙直似要从杯上窜出来;也有的装饰纹规矩而呆板。看它们的足:再比较它们的色泽区别,等等。
  犀角杯的四个大类中,花卉动物的犀角杯最多,其次是仿古题材的,再其次是人物风的,最后是素身的。一般来说,犀角杯的价格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大小造型包浆,二是题材布局雕工,三是款。从大小而言,长16厘米或以上的就是大型。造型以槎式为最贵,花卉题材的须呈现自然美,仿古题材的须规整。包浆以古朴油润为上,枯槁干躁为下。题材方面普通花卉的最好有龙,普通仿古的也最好有龙(不是普通造型的例外),人物风景的最好是有名的人物故事。雕工方面最好富于变化,既有深浮雕也有浅浮雕,龙的雕刻以龙形矫健生动为上也。犀角杯中带款的并不是很多,但若有带名家款(如鲍天成、尤通等)或有史料记载的工匠款便会大大提高其身价,而清代的文珍的作品一般都是挂件与玉佩一样的牌,其身价也很高。
由于犀牛属于珍危被保护的动物种类,今天人们已不可能重拾犀雕艺术。犀角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已成绝响。也许有人会说,目前犀角杯的价格已不低,投资风险较大。但事实上,犀角杯的价格从来就不低。强者恒强。今天您以“高价位”买入了犀角杯中的稀品精品,过了三,五年您就会发现,原来的“高价”并不高,也许您已有了一倍或着数倍的收益。
一念本是无量劫,四海俱注一毫端,敢纳须弥入芥内,三千大千皆涅槃。
芥内须弥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3
  • 粉丝15
  • 关注3
  • 发帖数116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板凳#
发布于:2021-02-21 16:09
犀角的鉴别知识(二)

图片:1.jpg


图片:101129270313198.jpg


   亚洲犀角鱼籽纹(纹中要有一个小点)和驴蹄籽料很像,注意识别
   真品这种中间有白点的:要用打灯来看,再磨平鱼籽纹,再打灯。如此反复还有鱼籽纹的。才是真品。

图片:221216iw0wdi3000p3b4p2.jpg


  标准犀角杯:横断面纹鱼籽纹明显。竖纹竹丝纹明显。斜纹,斜切变化鱼籽纹明显。这个斜切纹是很重要的,可以识别真假犀角雕器。在雕工处,将会发现这个变化的斜切鱼籽纹。如果他是标准鱼籽纹,就有可能是假的。若是变化的就是真品的可能性大大加强。斜切鱼籽纹的密密,大开眼界。目前为止没有见过高仿品中特意去作这个斜面鱼籽纹的。

图片:221230rojjohuz3nmgu272.jpg


图片:1731142tsxsqq6sv5uiqyf.jpg


  常见机器工鱼籽纹的假犀。鱼籽纹是凹进去的。机器工明显。这种假犀是激光雕刻机,搞出来的。凹进去的鱼籽纹不是没有,是很少很少。多为凸出来的。


图片:10dfa9ec8a136327ed1061d4978fa0ec09fac75c.jpg

图片:8694a4c27d1ed21b39358d02ab6eddc450da3f5c.jpg

图片:2006082722351121.JPG

图片:2006082722351133.JPG


图片:145530nya8d17e0zk0ompd.jpg


“双眼皮”的鱼籽纹
一念本是无量劫,四海俱注一毫端,敢纳须弥入芥内,三千大千皆涅槃。
芥内须弥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3
  • 粉丝15
  • 关注3
  • 发帖数116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地板#
发布于:2021-02-21 16:25
真假犀牛角对比

图片:fbf65afd85e242c9842bdbe6d8b2d16f.jpeg


图片:23f280cfbb094cd5a58705fc3128d02b.jpeg


图片:6e2f71ed4ee54e13b34a8c361cea5571.jpeg


图片:18.jpg

图片:12.jpg


图片:15.jpg

图片:22.jpg


犀牛角

图片:30.jpg

图片:31.jpg

图片:32.jpg


假犀牛角

一念本是无量劫,四海俱注一毫端,敢纳须弥入芥内,三千大千皆涅槃。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4楼#
发布于:2021-02-21 18:33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三)
       犀角品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南京、北京、深圳与香港、广州等地,别的城市见到的少。而且网上90%以上皆是假的,高仿品都少。多为蹄子料、蚝牛角料、蹄子与蚝牛角是很易识别的,我们重点是要放在高仿品上。

图片:001XK6aozy6KSUbHRxQde&690.jpg


图片:641.jpg


      千万不要以为很像了,就一定是真品。须知:高仿高仿,如果仿得不像,哪叫高仿品呀。依据什么认为他是高仿品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不过话说回来,不上手,断定的都不敢确定的。犀角杯,竹丝纹已明显,磨平鱼籽纹也明显,真品的可能性还是大的。

      亚、非二种犀角的程度。网上去找这个,有个小技巧。如果他卖的是真品,那么他连卖的几个犀角品皆有可能是真品。如果他有一个是假的,那么就不要买。纵是真品。都不要买。因为真品可能就是高仿品。这是本人的网上购物的心得。在北京潘家园地摊上买的可以说100%是假的。
       常见的犀角艺术品是:犀角杯,犀角佛相等,犀角牌等。罕见的是:犀角念珠,与犀角扳指。网上拍卖的翡翠扳指,贵得要命,要上几十万,上百万的。可是世面上,又有几个犀角的亚犀扳指呢?所以说:这个是严重低估的行业。重点应放在:亚洲香犀上,然后是亚洲其他的犀,最后才去研究非州犀。据网上有人说:乾隆皇帝都没有亲自见过香犀。能发出淡淡清香的犀角杯,就是珍品中的珍品了。能用亚犀不是香犀的那种小杯子,真是人间稀有。

图片:001XK6aozy6KSUBEFhK80&690.jpg


第四:通体要有沟壑感。如果不俱备这个,就很难说了。可能是新作的。或是高仿品。

图片:001XK6aozy6KSUFio329c&690.jpg


第五:气味上,他是没有什么气味的。
       要磨一下,才有,是淡淡的清香味。没有腥嗅味,如果一闻就有气味的,多为仿品,有中药味,有腥臭味等,有麻油香味的。都是假的。只有没有味的。才有可能是真品。如果放在盒内,再拿出来的,就一闻才有味。但是世人没见过,不知其味如何。所以此点要专业人员才可以凭味断犀角。否则很难。或者要有标准样本进行比较气味。

图片:001XK6aozy6KSUJ5gNQ7a&690.jpg


第六:他是很轻的。质地轻,可能一立方厘米才一克左右。好好想想。试算算他的体积是多少,与他的重量相符吗?动不动就上千克、上几百克,岂不笑话。上千克的都快整支角了。犀角杯,多为几十克,多的就百多克,没有很重的。

图片:001XK6aozy6KSUNrUsC86&690.jpg


第七:打灯看,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都是打灯看了,再磨平,再打灯看,有没有孔状鱼籽纹。这个方法是专家们通用的方法。不用介绍应明白。

图片:001XK6aozy6KSURIrTS64&690.jpg


      只要竹丝纹明显,比蹄子料密,有鱼籽纹的真品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打灯有通天孔,即蜂窝孔,磨平后,再打灯还有的,一定是真品..乞味没有的那种.绝对真品.(亚洲香犀例外,因为香犀打灯没有蜂窝孔,只能凭乞味与别的特征识别)

图片:微信图片_20210316104958.jpg


图片:001XK6aozy6KSV3Cce9fd&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V3HKMXcb&690.jpg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5楼#
发布于:2021-02-21 18:40
下图为非洲白犀牛角角片

图片:001XK6aozy6KSV3OhkW56&690.jpg


下图为犀角鱼籽纹的放大后的效果图

图片:001XK6aozy6KSV3P4aj87&690.jpg


下图为非洲白犀角的直切角料

图片:001XK6aozy6KSV3T7Xe4c&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V3U5dp23&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V3YodP69&690.jpg


      捡漏一定要全当非洲犀买进,花二、三百多元买来,再以亚洲犀卖出,才有利润。样品,都是高价进的。从专业玩家手中,买进小件标准犀角标本。多为:600元到1500/克的非犀,1000-2000元/克的亚犀。而后依此标本去寻找捡漏大件犀角品。(没有标本,是很难寻找到真品的)。犀角原料,与碎料,因为没有雕工,价钱很便宜。但原料多为假的,而且原料交易属于违法的。大家一定注意,以不触范法律为好。

图片:001XK6aozy6KSV9EuZG18&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V9GXCod8&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VdvrHi20&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VgPWgYcc&690.jpg


印度犀:独角犀,雌雄兽鼻端均长一角。
瓜哇犀:独角犀,雄性长角,雌性无角,身一有三角皱褶。
苏门犀:双角犀,雌雄皆长角,雄角长大,雌角较短。
非洲黑犀:双角犀,皮肤无褶,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非洲白犀:双角犀,犀中最大者。前角长大,后角短小。

图片:001XK6aozy6KSVks0Lk36&690.jpg


非洲犀牛
黑犀牛:3100只在野外(1800年有100万只),250只在动物园
白犀牛:11670只在野外,780只在动物园
亚洲犀牛
印度/尼泊尔犀牛:2400只在野外,140只在动物园
爪哇犀牛:60只在野外,动物园目前没有(香犀品种)
苏门答拉犀牛:300只在野外,13只在动物园(香犀品种)
       犀牛在地球上生存超过5亿年,是最原始的动物之一。犀牛的身体就像一个大盔甲,最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犀牛是有蹄动物,前脚和后脚都有3个趾头。一般来说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没有毛发。
       非洲犀牛中体型最大的是白犀牛。白犀牛并不是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颜色一样,这个名字是从南非白人语言中的“weit”一词错译过来,本来是宽的意思。雄性白犀牛可以长达超过4米,重达6吨。相比较而言,黑犀牛的体型要小很多。在亚洲犀牛中,印度犀牛最大,而唯一有毛的苏门答腊犀牛最小。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10来只白犀牛在一起,但是其他种类的犀牛都是单独活动的。除了交配季节或母犀牛伴幼犀牛。犀牛对幼仔保护至极。母犀牛通常都比较温顺,但当它们跟幼仔在一起时会因为一点点刺激而发起攻击。犀牛近距离奔跑的速度可以达到45公里每小时,更能在很小的空间急速转弯。
       母犀牛每3到4年生一只小犀牛,孕期为18个月。小犀牛重达100磅。1993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国境内并没有犀牛,因此没有犀牛种类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但是作为《国际野生贸易公约》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支持禁止任何犀牛制品交易的禁令。
生存威胁
造成犀牛日益减少的原因有盗猎,栖息地的消失和种群的分离。
在整个80年代,许多盗猎者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数量因此而锐减。从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亚黑犀牛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数量从3000减到100只。由于市场日渐兴旺,犀牛总是会处于盗猎的威胁之下。  
盗猎
犀牛的最大威胁是人类。由于国际市场还是对犀牛角有所需求,盗猎者因此可获得非常高的经济利益。在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和一些东亚国家,犀牛角被制成传统药材。阿拉伯国家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相关法律
为了挽救面临绝种的犀牛,1973年白犀牛和亚洲犀牛都被列入《国际野生物贸易公约(CITES)》附录之中。黑犀牛直到1977年才被列入。这些行动虽然终止了对犀牛角的合法交易,但是黑市交易却变得很兴旺。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6楼#
发布于:2021-02-21 18:50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四)
       犀牛分为亚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属性大寒,在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是治疗热病的良药。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为权贵身份的象征,大量的猎杀与截取角质,亚洲犀牛于明末清初时候就绝迹了。现在我们还能看见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制品,都是来自非洲中北部。在明、清年代,因航海和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比较发达,于清朝就对犀牛角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把产于亚洲及太平洋中部等岛屿上的犀牛角称做为“亚角”;把来自遥远非洲大陆的犀牛角称为“非角”,又因当时的犀角靠岸码头在广州,也有称为“广角”。犀牛角的药用性能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描述,说明我们的祖先于远古时代就开始开发和利用了犀牛角。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质有机物,易受腐蚀而变质、被降解,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存留量极少。上述“广角”就是指非洲犀牛角,产自非洲,黑褐色。广角又名天马角,可雕刻工艺品,也可做药用,但药效不及亚洲犀角。过去大部分由广州进口,又是广运通进口商经营,故一般习称广角。广角的纹丝较犀牛角细,而且相互粘连,无蜂窝状眼,无鱼籽样纹,无天沟地岗,这是与亚洲犀牛角的显著区别之一。

图片:001XK6aozy6KSWRtRYZ41&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WRwEyr87&690.jpg


犀牛角
      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特征区别编辑本段回目录一、犀牛角是长在鼻子上的,有单角和双角。由于生长在头部的中间,更接近圆形或大椭圆形;牛角是长在脑门向两侧分叉的,因牛脑门比较平(没有人看见过大贲头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

图片:001XK6aozy6KSX61klF07&690.jpg

老耗牛角
二、犀牛角生长特征具有“前沟后岗”的特点。什么是“前沟后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条凹下去的沟,是“前沟”,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条凸出来的岗,是“后岗”,朝向上天。因为有这条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边口,好象制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觉;                              
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实后空”,“前实”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实心的;“后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脑门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牛龄越大,空心则越长,实心则越短;                          
四、又一条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轮的。所有角制品的横截面的开裂都是围绕着年轮绽开的。为什么在这条中只说了是所有角制品这个词,也包括了象牙;

五、犀牛角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靠近纵向中心一律是黑的,犀角的截面中心是黄色的,这是区分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犀牛角颜色往往被染成古红色,是为了达到仿古的效果。其实自然界中只有绝种的亚犀种群中才有红色的角质。这里要说明,乾隆大爷都没有机会看见过亚犀。

图片:001XK6aozy6KSXsQ4oa2a&690.jpg


尤侃款犀角雕芙蓉鸳鸯杯

六、犀牛角区分其它牛角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犀牛角(亚犀非犀都具有)的纵向纹路永远是直的且相互平行,即便是因年代的久远而出现开裂,也不会出现如其它牛角般那样的交叉网路。犀牛角的横断面,虽有年轮,但因纵向纤维纹路是相互平行的结构,所以反映于横截面上的现象是:对于亚犀被称做“鱼籽纹”;对于非犀被称做“甘蔗纹”,行内人士都统称叫“鱼籽纹”。而其它牛角则没有这种特征。
七、有的文章中称,用兽皮带毛的一面去擦磨犀牛角,可以闻到一种麻油(北方叫香油)的香味。这只是对于犀牛角中特殊的一种被称做是“香犀”的犀角,这种“香犀”,康熙他爷爷恐怕也没能等到见上一面。据明史相关文献中记载,在明朝中叶就已绝种了(详细记录可查明史相关文献,也是忘记在哪篇了)。这种香犀的产地在哪儿呢?就是在前些日子又一次被海啸问过安的印度尼西亚的那座爪哇岛和索罗门婆罗洲。
       也有的史料记载,在越南周围曾有人看见过。有关亚洲犀牛的图片(指活着的时候的模样)请诸位查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动物篇》,只可惜照片太老,没有颜色。有些绝了种的犀牛是根据部落图腾画出来的,与真实的动物难免有偏差,就凑合将就着吧。观看非洲犀牛,目前尚有几座城市的动物园里有养的,如:云南昆明、浙江杭州动物园都有。
       因为从照片看过去的感觉没有直观那么真切,鱼籽能看见,但微小的纹照片照不出来。

图片:001XK6aozy6KSXCVdTz61&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XD0DRQ36&690.jpg


犀牛角杯(注意看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SXIg5l690&690.jpg


犀牛角杯
犀牛角的鉴别
1、看底盘:容器可从口部,雕像、摆件可从底部观察材料的底盘形状。亚洲犀角是西瓜籽或龟背形;非洲犀角(广角)是圆形或长方形,也不绝对:因为煮成熟犀角后可以人工扳为花口等各种形状,但仍有迹可寻。

图片:001XK6aozy6KSXOSqz274&690.jpg


  高30cm 犀牛角
2、看纹理:任何犀角的纵剖面都有平行的“竹丝纹”(也叫“顺纹”),亚洲犀角“竹丝纹”粗;非洲犀角竹丝纹”细。任何犀角的横剖面都有“粟纹”(也称“鸡皮纹”、“毛囊纹”、“鱼籽纹”)。水牛角纵剖面都有交缠的“绞丝纹”(也叫“绞纹”“牛毛纹”)而没有平行的“顺纹”。

图片:001XK6aozy6KSXUqkdm5c&690.jpg


 蹄子料(一样有鱼籽纹,但和犀牛角鱼籽纹有区别)

图片:001XK6aozy6KSY225RO2c&690.jpg


  蹄子料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7楼#
发布于:2021-02-21 19:01
3、看角髓:水牛角在横剖面可见围绕中心层叠的白色圈状角髓(角朊层),亚洲犀角没有,非洲犀角只在外围有一圈阔边的角髓,没有层层套叠。

图片:001XK6aozy6KSY5FXD66c&690.jpg

 牛角的角朊层
4、看色泽:苏门答腊犀角和爪哇犀角制品为蜜色或栗色,色较纯,透明度高;印度犀角上部色暗,下部明朗,称“云头雨脚”。广角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犀牛角的颜色不是单一的,靠近纵向中心一律是黑的,这是区分犀牛角与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犀牛角颜色往往被染成古红色,是为了达到仿古的效果。其实自然界中只有绝种的亚犀种群中才有红色的角质。

图片:3.jpg


5、看个头和腔子:亚洲犀角个头较小,腔子较浅,一般用来制作30厘米以内的工艺品,如犀角杯、鼻烟壶等,古代较大一些(超过30厘米)的犀角雕品如仙佛雕像,一般用印度犀角。非洲犀角则个头大,腔子深,较大型犀角雕品多为广角雕制。

图片:001XK6aozy6KSYd0JQI48&690.jpg


犀牛角(整副角)
      民国时期从欧洲破落贵族处带回的珍贵的苏门答腊犀牛角(整副角)。大角长20厘米,最粗处直径19厘米,小角长10厘米,最初处直径7厘米。

图片:001XK6aozy6KSYkzxyz0b&690.jpg


非洲 犀牛角  

6、感觉温度:犀角凉而温;水牛角凉而寒(冰冷);树脂合成品没有冰凉的感觉。

图片:001XK6aozy6KSYovW5Sdc&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Yumo2W46&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SYuqcWb57&690.jpg


   蹄子料
7、闻气味:
亚洲犀角清香;广角味腥;水牛角干磨有硫磺味。

图片:1.jpg


8、看雕刻:犀角雕刀工细腻流畅,细部处理认真,地子光整;牛角雕刀工或粗率或僵硬呆板,细部处理草率,常见毛刺、刀痕、刀伤,地子不平整。树脂模制品不见刀工,没有雕刻痕迹(犀角雕和牛角雕之刀工优劣系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可绝对化)。

图片:001XK6aozy6KSYDLmzed8&690.jpg


9、手触摸。犀角光亮滑润,泛油明显,不干涩,很少见到裂纹,手感良好。水牛角干燥,油性差,常有裂纹,手感差。犀角沾水后表面无变化,水牛角沾水后表面变软,有一种类似摸肉的感觉。

图片:2.jpg


清代犀牛角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8楼#
发布于:2021-02-21 19:09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五)
       从目前的情况看,犀牛角藏品是未来炒作的热门,也是最有投资潜力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收藏项目。但对于犀角藏品的鉴定是一个难题。前面我参照我多年的收藏经验和网络上介绍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与方法作了介绍,已经发了犀牛角鉴别的知识4篇文章,但是真正能够让人们一上手就能识别的人可能还是不多,因为现在很多专家也让造假者搞的晕头转向。2014年5月在深圳市一家拍卖公司的吴教授为一个犀牛角碗做鉴定,左右、上下看都是真的,而且说肯定是亚洲犀角艺术品,专家也看不出来真假,后来他还说:我自己请专家会诊,不要钱。但是这个犀牛角碗就是树脂压铸的一个仿品,在北京国家财政部家属院门口的一个茶馆里,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技术员猴老师也看了这个犀角碗,最后的结论也是一样,亚洲犀角碗,当时我就在边上笑,你们都是这样鉴定的。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懂,其实就一知半解,因为犀牛角雕品上手少,很多人都没有见过,你怎么会鉴定真假呢?所以真正掌握犀牛角鉴别的知识还是有点难。
       看了网络上相当多的鉴定犀角介绍的知识,很多专家、藏友对犀牛角的鉴定发表了很多见解,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还是鉴定的方法都有大量的介绍,对我启发很大,但我认为:他们介绍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鉴定一件完整的犀牛角和纵向用料(角的根部在下,尖部在上或角的根部在上,尖部在下)的犀牛角雕件。“纵向用料”主要是一些大的雕件,比如:犀牛角杯(角的根部在上,尖部在下)、犀牛角佛像(角的根部在下,尖部在上)等,这些比较大的雕件很容易找到犀牛角的明显特征,鉴定也很容易。但对鉴定一些犀牛角的小雕件来说,还是不能完全适用。比如:一个犀角做成若干个小雕件,各个雕件所取材料的部位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在犀牛角料用法上,有的是纵向用料,有的是横向用料(放平使用,角的根部和尖部在侧边),有的是斜向用料,其特点也不尽相同。年龄大的犀牛和年龄小的犀牛其角的质地、特点也不尽相同;全世界300年前有35种左右的犀角,现代有五种犀角做成各种各样的雕件,各个雕件之间千差万别,用一种方法、一个标准、一把尺度去衡量每一件犀牛角藏品是不科学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很有道理的,收藏鉴定更是如此。所以要把握犀牛角雕件的鉴定技巧,不仅要正向思维,还要善于逆向思维,综合判断,才能真正把握其要领,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我就犀牛角藏品的鉴定方法谈点见解,共藏友们参考。
一、标本比较鉴定法
       利用标本比较进行鉴定。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找齐五种犀牛角的标本,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其特征,鉴定起来容易多了。但要找到所有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工艺比较鉴定法
       一般来说,明、清民国的犀角雕件,其工艺都很好。因为犀角无论是作为角雕材料或是药用,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很珍贵、很稀有了。所以,作为雕件材料古人会更加珍惜和爱护,工艺上会做到尽上尽美,是决不会草率的。个人认为:凡是精雕细琢,质地优良的老角雕,应该多加以重视,反复研究和鉴别,说不定就是犀牛角的;凡是雕工粗糙或者出土什么的,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的角雕或者是现代仿品。现代仿制品,无论怎样也仿不出犀牛角那种精雕细琢的工艺,只有犀牛角润如玉的质地才能精雕细琢。其他一般动物的角无论工艺水平再高,都不可能雕出象犀角这样精细的工艺来,材质决定了工艺的水平。
三、排除法
        善于逆向思维,从一般角雕去研究。要找到所有的犀角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用“排除法”,不去直接研究犀角藏品,而是去研究藏友经常说的“一般角雕”。其实,细细研究,一般的角雕并不多,常见的有: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家畜和野生的)、黑山羊角、绵羊角、羚羊角、鹿角,还有一些野生小动物的角,还有一些冒充犀牛角的现代仿品。而且,这些“一般角雕”的质地与犀牛角相比是有着天远之别的,只要你细心观察,无论造假者怎样仿制,也仿不出犀牛角的质地的,犀角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它内在结构、质地和其他角是有很大区别的。只要彻底搞清了“一般角雕”的各种特质,对犀牛角的鉴定就一目了然了。因为这些 “一般的角”到处可见,标本好找。比如:城市里的藏友可到屠宰场、角雕工艺品商店或百货公司角雕梳子柜台去找;农村的藏友找起来就更容易了。弄清了“一般角雕”材质的特质,那么,不是“一般角雕”,又是老东西,工艺又精致的,自然就有可能是犀牛角的了。
四、综合判断法
       运用相关收藏鉴定知识进行综合判断。个人认为:古代的犀牛角雕件和古代的瓷器、玉器、青铜器等一样,同样从一个侧面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信息,同样能反映出古代的历史文明,古代犀牛角藏品的工艺和纹饰与古代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古代器物是相通的。所以在鉴定犀牛角时,要善于运用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做到融会贯通,就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做到以上这四点,你就会独具“慧眼”,获得成功。当然,我说的“慧眼”,没有那么简单,在我心理的“慧眼”是:辛勤的汗水+熟知的中国历史知识+深厚的收藏鉴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慧眼识金”。
       最后也讲讲法律的事。鉴别犀牛角属于屠龙之术学而无用武之地现在全世界所有的犀牛角贸易都已经被禁止了任何犀牛角的买卖都是非法的,目前在上海、深圳和其他地方有相当多的拍卖公司在收集犀角雕品运至香港拍卖,这些公司前期要收犀角雕品评估价1%的图录、宣传费,拍卖成功还要收取8-10%拍卖费,现在大陆到任何地方都要经过海关安检,一旦发现就会被没收,希望注意。而且,国内现在私底下犀牛角雕品交易的价格也很高,一旦让这些江湖骗子给骗了,损失就严重。  
       现在一些合法的中药里面用的犀牛角,都是用角蛋白配制的人造犀角、也有水牛角,因此劝你不要学习这种技术。还有,说犀牛角能够降低酒精含量也是无稽之谈。从化学的角度讲,犀牛角是由致密的角蛋白组成的, 通俗的说,犀牛角和指甲、头发没有本质区别,完全不具有吸附酒精、与酒精反应或者催化酒精发生反应的能力。因此说酒经过犀牛角处理会降低含量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至于酒的口感变化,是孳生在犀牛角里的犀牛的鼻屎融解在酒里造成的。
1、亚洲犀牛角的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TR7pEuUe4&690.jpg


2、亚洲犀牛角杯杯口的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TR7s4iX57&690.jpg


3、亚洲犀牛角底部横断面纹理及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TR7uH3O38&690.jpg


4、亚洲犀牛角的底部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TR7Bfkj8f&690.jpg


5、整只非洲犀牛角

图片:001XK6aozy6KTR7Dn6F51&690.jpg


6、非洲犀牛角的横断面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TR7cGFFef&690.jpg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9楼#
发布于:2021-02-21 19:12
犀牛角鉴别知识(六)
       犀牛角材质的鉴定秘诀:即其断面如毛竹之截面,有细小颗粒状纹。而牛角、羊角等没有此特征。
       另外,犀角加水研磨汁如牛奶即白色泡沫的形状。但一般犀角雕刻艺术品鉴定不必用此办法,因为这毕竟是“有损鉴定”。
       犀角和犀角雕质稀物贵,动辄千万之数,故须明察秋毫方可下手。其实犀角的特征比较明显,首先是它的造型:犀角底盘的造型为马蹄形,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楞凸起的筋脉称之“天沟地岗”。故明清间的犀角雕造型多马蹄形杯,利用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其次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籽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犀角雕有新旧之分,犀角亦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别,在药用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梗,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苏门答腊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质细性糯。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广工,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
      另一类仿犀角的材料取黑水牛角,其鉴别方法是: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没有“天沟地岗”的特征。
      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筋的方法,将其浸发,务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鱼籽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总之鉴定犀角雕多方位全面地看,胆大心细得其要领,才不会出错。
1、下图是犀牛角的栗纹(也叫竹丝纹,毛竹纹)

图片:001XK6aozy6KU3IpxVA0e&690.jpg


2、犀牛角的鱼籽纹,在10倍的放大镜下拍的照片

图片:001XK6aozy6KU40HaAT3f&690.jpg


3、犀角雕老件受内部纹理的影响,表面形成的栗纹(或称竹丝纹):

图片:001XK6aoty6LV06Usxne5&690.jpg

图片:001XK6aoty6LV06YgCIe0&690.jpg

图片:001XK6aoty6LV071wje50&690.jpg

图片:001XK6aoty6LV07KgtY42&690.jpg

图片:001XK6aoty6LV07NppJ47&690.jpg

图片:001XK6aoty6LV07QCCv7b&690.jpg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已经介绍了很多,但是,真正要掌握犀牛角的鉴别知识,我建议收藏的朋友们还是多了解些水牛角与黄牛角、野牛角、牦牛角、火龙角、梅花鹿角的知识,你知道的越多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

图片:a6efce1b9d16fdfa4afa56cbb18f8c5494ee7b05.jpg


亚洲犀牛角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10楼#
发布于:2021-02-21 19:23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七)
---仿犀角的蹄子料
(1)竹丝纹:犀角细而密集,蹄子料多为稀松。
(2)鱼籽纹:犀角鱼籽纹突出(一个“籽”紧挨着一个“籽”,之间几乎没有隙面,这些“籽”,像鱼籽或粟米,圆鼓形的,密密麻麻的摆在那里,而每一个“籽”又还有洼陷的芯孔,所以给人以很强烈的凹凸感),蹄子料多为星星分布(点与点之间的空隙面很宽,而且每个点是平面的、没有凹凸感)。
(3)气味: 犀角是一闻无味,要磨才有清香味;蹄子料多为中药味、或腥臭味、也有较浓麻油香味的,那是在麻油里泡了几个月。
(4)比重:犀角的比重小,很轻,大约0.9-1.0克/立方厘米;蹄子料要大于1克/立方厘米。
(5)成形:犀角杯是一体雕,很少有组合;而蹄子料作的“犀角杯”,多有竹丝纹对冲的现象,为三片蹄子料组合而成或多个部件组合成。
        犀牛角和马蹄子的区别特别明显,这两样东西只要见过一眼就再也不会弄错,只不过现在犀角是珍稀之物,一般人都没有见过实物,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又没有机会,或者说没有在意马蹄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东西,往往是以讹传讹,导致真假不分。其实犀牛角和马蹄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犀角是角朊纤维组成,是角质的;马蹄子虽然有像鱼籽的纹理,但它的质地却像是硬象皮或是硬胶皮,质地完全不一样;唯独相同之处是:马蹄子的腥臭味和非洲犀角的腥臭味几乎一样。
       为了使大家能准确的区分犀角、马蹄子,现拍了几张图片供大家参考。  

图片:001XK6aozy6KVHij7t690&690.jpg

马蹄子

图片:001XK6aozy6KVHt66qE0c&690.jpg


左边的是马蹄子  右边的是犀牛蹄子    

图片:001XK6aozy6KVHtaJ0115&690.jpg


马蹄子

图片:001XK6aozy6KVHt9foTab&690.jpg


左边的是马蹄子  右边的是犀牛蹄子

图片:001XK6aozy6KVHVHZeMa0&690.jpg


犀牛的蹄子料

图片:001XK6aozy6KVI0iZJG34&690.jpg


仿犀牛角的蹄子料

图片:001XK6aozy6KVI4tB8jaf&690.jpg


仿犀牛角的蹄子料

图片:001XK6aozy6KVI8vngSba&690.jpg


用显微镜仔细进行观察
许多人把一些犀角的物件动辄说成是马蹄料。难道马蹄也具有竹丝纹和鱼籽纹吗?这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为此专门找来马蹄料--一块比较大且平整的马蹄料用显微镜仔细进行观察,还是能发现竹丝纹和鱼籽纹。

图片:001XK6aozy6KVSw1ttD19&690.jpg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11楼#
发布于:2021-02-21 19:29
犀牛角的鉴别知识(八)
---塑料脂做出的犀角品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和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刑事物证鉴定中心,公布的关于《如何识别真假犀牛角》中,明确了犀牛角制品的识别方法一共有4条,凡不具备这4条件的,均为假犀牛角。
1.角短粗且底盘很大,角壳内充满毛发孔均匀分布的物质。
2.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横截面出现“鱼卵纹”纹理,为犀牛角(独有特征)。
3.用热水烫泡会闻到特殊的清香味。
4.角的外皮折皱,无光泽。内部组织具有半透明度,纵向具有牵长的纤维丝状线条。
以下是用塑料脂做出的犀角品:
        这些东西全是从北京潘家园与西安古玩市场上买来的,无一例外都是做假仿犀牛角,颜色被染成古红色,是为了达到仿古的效果。

图片:001XK6aozy6KVULiem834&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LjXb331&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LqQYud6&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LGLUd39&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LNy3N1b&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LQm6p75&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LSMoh21&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VUMslCff7&690.jpg



       犀角器的资金门槛高,但入门与鉴定的门槛很低。业内普遍认为,明清时代制作的犀角器是收藏的主要对象。明清时,犀角工艺到达一个高峰,到了清末,随国势不济而式微。
       近几年,由于犀角行情空前高涨,市场也随之产生了大量赝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亚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这类赝品非常容易辨认,即使行外,只要看几件犀角器,就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而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的质地、工艺、形状同样重要。亚洲犀角质感细腻、凝重、美观,非洲犀角是作为亚洲犀的补充,才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商业目的性强,艺术性也较低。
       2011年底,我国出台了禁止公开销售象牙犀角的文件。拍卖行人士表示,尽管国家近期不会放开市场,但犀角的高价决定了其拥有者都有较强的实力,不可能低价出手。
       “或者说,犀角价格短期不会下跌,倒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造成有价无市的行情”。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12楼#
发布于:2021-02-21 19:37
犀角雕鉴别知识之(九)
       收藏犀角制品,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学会辨别真假犀角,由于市场上暴利的诱惑,现在涌现出的假犀角可谓五花八门,有用牛角染色冒充的,有用牦牛角代替的,甚至还有人用马蹄子来蒙人。除了使用代用品,就是用化学合成物冒充,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犀角元宝”、“犀角大杯”、“犀角观音”,全是树脂塑造,其做假手段很高,有些假货的“鱼籽纹、”“粟纹”都做得惟妙惟肖,令不少“淘宝者”上当受骗。另外古旧鹿角、鱼牙角,(又称虬角),由于价值没有犀角高,也被拿来冒充犀角。弄得藏家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
1、今天重庆的网友发来一只犀牛角盒子说:这个是高端藏品,市场价格很高,是亚洲明清时期的苏门答腊角雕,黄绣纯老师鉴定过,是清中期亚洲苏门答腊角雕。(注:黄秀纯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高级鉴定顾问,CCTV《鉴宝》专家团成员,《鉴宝》杂志学术顾问。北京海津文物鉴定中心陶瓷鉴定专家。现任上海成昊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首席鉴定专家。主要著作:《北京龙泉窑发掘报告》、《北京金代皇陵》、《白釉红绿彩瓷赏析》、《辽韩佚墓出土越窑青瓷》、《钧窑及钧窑系》等。)我认为这网友他是瞎篇的。根本没有让黄绣纯老师鉴定过。也有可能是忽悠我吧。
最后我告诉他:这是一个缺了盖子的牛角盒子,是晚清至民国用来装药丸的。
看这个形状就知道是牛角的。现在发图片让藏友们看看,我的鉴定是不是正确。

图片:001XK6aozy6KWYzw0eda1&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WYztoWAd8&690.jpg

图片:001XK6aozy6KWYzOmz87a&690.jpg


2、杉木机雕染色地摊货假菩萨。

图片:001XK6aozy6KWYzRyhC54&690.jpg


下图就看出来是杉木的料
杉木底部

图片:001XK6aozy6KWYzSizw62&690.jpg


3、牛角蒸煮加热压成的。

图片:001XK6aozy6KWYA2uoSae&690.jpg


4、马鬃毛和树脂合成的。

图片:001XK6aozy6KWYASTn705&690.jpg


      近几年,由于犀角行情空前高涨,市场也随之产生了大量赝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亚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这类赝品非常容易辨认,即使行外,只要看几件犀角器,就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几天前,沈阳的一位博友给网络上的一个制假者骗了42万元,就是购买犀角的一件雕品,钱给了,拿回来的是一件高仿的塑料脂铸的一件赝品。所以,不懂犀角鉴别的朋友千万不要大意,这不是开玩笑的,搞不好会破产的。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而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角的质地、工艺、形状同样重要。亚洲犀角质感细腻、凝重、美观,非洲犀角是作为亚洲犀的补充,才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商业目的性强,艺术性也较低。 2011年底,我国出台了禁止公开销售象牙犀角的文件。拍卖行人士表示,尽管国家近期不会放开市场,但犀角的高价决定了其拥有者都有较强的实力,不可能低价出手。“或者说,犀角价格短期不会下跌,倒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造成有价无市的行情”。
无边身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556
13楼#
发布于:2021-02-21 19:41
犀角鉴别知识之(十)
---- 对犀牛角及其替代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昆明理工大学的李圣清同学在硕士写了一篇毕业论文,介绍了“犀牛角及其仿制品的研究”。文章的内容摘录如下:
       现阶段国际上对于犀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和疾病上,同时由于犀牛已濒临灭绝,国际动物保护组织也禁止犀牛角的交易,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犀牛角成分和鉴别的研究非常有限。中国自古就有使用犀牛角作为药物的历史,对于犀牛角的研究较侧重于药材的成分及疗效,局限于外部特征的观察及破坏性成分测试。除此之外犀牛角也可作为一种装饰品,属于有机宝石,中国民间存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犀角工艺品,近年来拍卖行中的犀角工艺品交易量飙升,而世界各国均未将犀牛角作为有机宝石进行过研究。为了弥补现今质检工作中检测犀牛角工艺品及装饰品处于空白状态的问题,抑制犀牛的盗猎、捕杀和走私活动,配合公安、海关、质检部门的工作,保护犀牛这种珍稀动物,本课题对犀牛角及其仿制品进行研究,贴近于宝石学方向,由常规检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检测入手,寻找一种无损鉴别犀牛角及其仿制品的方法。通过外部特征观察得到,犀牛角与其仿制品——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山羊角、绵羊角,颜色、透光度、气味、纹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较难区分、鉴别。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犀牛角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并且也处于是最低的。但犀牛角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处于较高水平;就现在可以测到的17种氨基酸看来,犀牛角和其仿制品均含有,只是含量上略有差异,因此应进一步寻找犀牛角及其仿制品在其他成分上的差异。 分析其红外光谱图,发现犀牛角在2350 cm-1有两个磷脂P-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水牛角在此处也有两个吸收峰,强度稍高于犀牛角,而其他角样品在此处只有一个吸收峰或无吸收峰;在1733 cm-1有氨基己糖和磷脂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其他角样品都无此吸收峰或不明显;在881 cm-1有牛磺酸的S-O伸缩振动吸收峰,其他角样品都无此吸收峰。
其结论是:对犀牛角及其替代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犀牛角在2350cm- 1有两个磷脂P—H 伸缩振动的吸收峰, 水牛角在此处也有两个吸收峰, 强度稍高于犀牛角, 而其他角样品在此处只有一个吸收峰或无吸收峰; 在1733cm- 1有氨基己糖和磷脂的C= O 伸缩振动弱吸收峰, 在881cm- 1 有牛磺酸的S—O伸缩振动吸收峰, 其他角样品都无此吸收峰。
       目前在质检过程中犀牛角制品的检测比较困难, 现有的几种研究方法, 比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HPLC[ 2] 、薄层色谱法[ 3] 、紫外分光光度法[ 4] 、质谱法[ 5] , 都是有损研究, 需要将样品研磨成粉末, 制成溶液再进行成分测试。本论文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犀牛角及其替代品进行分析研究, 为犀牛角的无损鉴定提供了新的检测依据。
       为此,收藏犀角制品我认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学会辨别真假犀角,如果自己不会辨别真伪也可以请专家跟随辨别真伪,防止上当受骗。第二还要学会鉴别年代,对于年代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是现代的,市场的价格也只有300元一克以内,如果是明清年代的,价格自然高。目前由于市场上暴利的诱惑,现在涌现出的假犀角可谓五花八门,有用牛角染色冒充的,有用牦牛角代替的,甚至还有人用马蹄子来蒙人。除了使用代用品,就是用化学合成物冒充,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犀角元宝”、“犀角大杯”、“犀角观音”,全是树脂塑造,其做假手段很高,有些假货的“甘蔗丝”“粟米纹”都做得惟妙惟肖,令不少“淘宝者”上当受骗。另外古旧鹿角、鱼牙角,(又称虬角),由于价值没有犀角高,也被拿来冒充犀角。弄得藏家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措。




下面的一组图片是东北林业大学做出的真假犀牛角的组织结构对比照片,希望对喜欢犀角的有写帮助

图片:200242q5lqgeqt5z3wlg3t.jpg


图片中a b c d 分别为苏门答腊犀角,印度犀角以及非洲白犀角和黑犀角的显微结构图。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犀角纤维被包裹在
无固定形状的纤维间质中,横截面边缘及髓心清晰可见。纤维横端面呈类圆形,三角形或4,5边形等不规则形状。也就是说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具有同心圆和髓腔。这就是犀角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我们看到的一些象蹄子料的犀角,他的白点其实是髓腔,这些料基本都是靠近根部的料。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很清晰的同心圆。e f为水牛角和牦牛角的横截面,均呈现平直或波浪装的层装结构,而无纵向排列的纤维存在。g h为蹄子料的横截面,表面看很象鱼子纹,显微镜下均散布大小及形状略有差异的孔洞,没有同心圆结构及髓腔。

清代犀角艺术品鉴赏

图片:0.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


芥内须弥
管理员
管理员
  • UID3
  • 粉丝15
  • 关注3
  • 发帖数116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14楼#
发布于:2021-02-22 10:45
《再谈犀牛角》宋铠(宝木哥) 犀宝阁
近年,常闻犀牛角真假辨识之争。由于犀牛的三个亚洲种群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现代人极少见过犀牛和犀牛角; 网络上不少关于犀牛角的文字和图片牛头不对马嘴; 又由于犀牛角自古珍稀,市面上高仿伪劣假货充斥; 收藏非洲犀牛角制品的又不知亚洲犀牛角什么特征,更别提进行实物对比分析研究了……去年,本人曾经写过一篇《浅谈犀牛角》,盖研究肤浅,言辞简陋,诸多学友交流不畅。所以,为帮助热爱研究犀牛角的朋友免受网络及不良商家欺骗误导,本人耗时半月,通过整编研究诸多古人前辈的文献著论,并亲身实验分析,写下此文。分析中如有谬误,还请众师友多批评指正!
犀牛是现代陆生食草动物中最强大的动物之一。约6千万年前古新世,最早的犀牛就已出现,现在世界上有非洲黑犀牛、非洲白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 (有三个亚种,俗称“蘑菇头”的越南亚种2010年10月已绝种。另外二个亚种濒临灭绝)和苏门答腊犀牛(有三个亚种,都濒临灭绝)共5个种类。亚洲犀牛分类学上是指独角犀的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爪哇雌犀无角)以及双角犀的苏门答腊犀牛三种(包括它的三个亚种)。
印度犀牛是草原型犀牛,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印度犀牛重量在3500公斤-5000公斤左右,与非洲白犀牛相当,比非洲黑犀牛重。但印度犀牛角比非洲犀牛角小很多,长度多在30公分以下,重量大都不超过1000克。印度犀牛角在亚洲犀牛角中个最大,也被称为乌犀角、沙犀角或火犀角,市场流通量比苏门答腊犀角和爪哇犀角多。由于其大小适中,角型端正,所以自古以来一直都是雕刻犀角杯的主要材料。用非洲犀牛角假冒的亚洲犀角杯也都以印度犀牛角为原型。网上盛传,印度犀牛角外观具备“天沟”、“地岗”、“马牙边”、“刚毛”、“砂窝底”等特征,市场上很多冒牌货样样具备,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具备“天沟”特征的印度犀牛角很少,均是年老的犀牛因长年的咀嚼习惯才可能形成,年轻的犀牛没有。而“刚毛”则更不是印度犀牛角特征,只有非洲犀牛角外节疤处才长有“刚毛”。俗称的“马牙边”是地岗上有不规则的马牙状坚硬突起物,它是犀牛角生长的原始痕迹,其原理跟大树根部褶皱的情形相似。
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则是丛林型犀牛,体型只有草原犀牛(包括非洲白犀牛、黑犀牛)的一半大小。2007年,马来西亚用感应式摄像机首次拍到野生苏门答腊犀牛夜间觅食的照片,令困扰中医药界数千年的谜底终于解开(各地动物园饲养的苏门答腊犀不是已锯角保护防猎杀,就是因争斗自残断角。但是印尼动物园锯角太短的犀牛一般都活不过2年)。苏门答腊犀牛目前尚存三个亚种,从其前角外观花色可确定此说。苏门答腊犀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犀牛品种,恐龙时代的毛犀牛是它的近亲。苏门答腊犀是亚洲唯一的双角犀,它比其它亚洲犀多了一支质地异常坚韧细腻的前角(详见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关于“犀角、髦牛、蛇角”诸条,可惜李时珍把这只角与氂牛角混为一谈,以至后世对它误解最多。究其原因在于它比其它亚洲犀牛多了只鼻角,古人因资讯不明不识此角,以致误以为是另一种动物的角)。世界上唯一圈养保育成功的亚洲犀牛-苏门答腊犀牛,圈养地点在美国,当时保育成功的小犀牛安达拉斯于2001年被空运到印尼野放。2012年6月23日安达拉斯已为人父,儿子是在印尼犀牛保护区出生。母犀牛圈养保育成功,是因为它的角没被锯得太短,犀牛角是犀牛储存“能量”的地方,犀牛角内的“能量”尚足夠保护它对抗疾病和寄生虫。苏门答腊犀是世界上唯一会以高音唱歌的犀牛,它的头骨内也有鲸鱼、恐龙都有的高音腔。犀牛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如潮湿雨季不生病、各种蚊虫寄生虫攻击后迅速活化皮肤快速复原、解百草毒性,靠的都是犀牛角中储存的“能量”的保护。在犀牛栖息地周遭居住的土著,数千年来视犀牛浑身上下都是宝。犀牛角是解百毒、治百病的珍贵药材,犀牛皮治各种皮肤病,干犀肉治胃病、麻风、肺结核、皮肤病,犀骨浸椰子油成犀油治各种皮肤病,犀角与犀牛鞭合用是最佳催情药,犀牛糞便晒干了当烟抽能治肺病。

单从上面描述便能预测亚洲犀牛注定逃不过绝种的命运……丛林型犀牛的食物种类至少有100种以上,其中还包括沉香。所以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的角才会被中医药界称为珍贵的“香犀角”,苏门答腊犀的前角更被称为“亚洲香犀角”。富含微量元素的沉积盐是丛林犀牛的最爱,古时猎人会用沉积盐诱捕犀牛。丛林型犀角除了香味都有明显的咸味,这也是与其它犀角区分的重要特征。印度犀角有明显的焦香味,非洲犀角有浓重膻味,奇臭无比的则是死犀角。亚洲犀角药效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丛林犀角药效是印度犀角的三倍,所以水犀角自古以来一直是最珍贵的药材。丛林型的爪哇犀角和苏门答腊犀角外型短小且多歪歪扭扭,远不如草原型犀牛-印度犀角来得硕大端正,加上猎取困难,所以南洋水犀角自古被加工成犀角杯的例子十分少见。南洋雨林闷热潮湿,生鲜犀角取下后如不及时干燥处理,很容易就会发臭败坏药性。

图片:4.jpg


爪哇犀为独角犀,体型与苏门答腊犀相当,约在800-1200公斤间,其亚种之一的越南犀牛为所有犀牛中体型最小者。爪哇犀角是所有犀牛中最小者,最多长二十几公分,且公犀牛才有角,母犀牛无角。爪哇犀现仅存二个亚种,在印度山区和印尼群岛,第三个亚种-越南犀牛已绝种,越南犀角最多长十几公分,俗称“蘑菇头”。几年前,越南政府为保护境内越战后幸存的几头越南犀牛,将犀牛栖息地旁几个村落集体迁村,但这个计划于2010年10月宣告失败,越南境内最后一头犀牛尸体被发现时,头上的角已被取走。它是动物频道播出专辑,栖息地觅食路径曝光后才遇害的。印度境内的犀牛种群目前也存在绝种危机,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指控印度政府管理部门官员与盜猎者勾结。南洋水犀角数千年来一直是药材中的极品。1993年以前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现在被炒作到两万元人民币一丸,只因当时入药的主方为南洋水犀角。
非洲白犀牛体型庞大,体重达4000-5000公斤。它的角是所有犀角中最大者,前角轻易超过100公分,后角较短也多超过50公分。非洲犀牛角体积大约是亚洲犀牛角的十几倍。白犀角外观呈红褐色,前角内肉新鲜时呈淡粉红色,干燥后呈甘蔗渣苍白色,中央黑心凹陷处后面是犀角内腔。非洲犀牛角节疤处都有棕色硬毛,俗称“刚毛”。非洲白犀前角很容易染色,市面上经过染色的犀角制品,十之七八都是用这支角,用这支角染色保证染好干燥后你怎么洗都洗不掉。余下的十之二三则是用非洲黑犀牛前角染的。白犀后角外围肉呈浅草绿色,中心黑色素密集,抛光后黑中带小白花点。黑犀后角纯黑无它色,这二支角无法染色,经过蒸煮其黑色素会变淡。不良商贩将这二支角改变造型冒充印度犀牛角的情形很常见。犀牛角的构造,基本上是头皮胶质包覆着等距平行的毛发,所以动物学家说是犀牛头皮的衍生物,发心中的小点是髓质生长素。所谓的“蜂窝状组织”、密密麻麻的“鱼子纹”及鱼子纹中心的“粟眼”是在非洲犀角横切面上轻易就能观察到的特征。亚洲犀牛角基本构造也一样,但由于个头小,质地细腻,“蜂窝状组织”能看到,但“粟纹”及“粟眼”特征没那么明显,肉眼不易观察到。真的亚洲犀牛角能治一切血症,一切皮肤病,行气化瘀,特别是“香犀角”通关达窍的效果不亚于越南的奇楠香,且药效更全面也更长效,是中医用作脑血栓、脑中风、癲痫等症的主药。不良商贩把通过染色改造的假冒货大量售卖到市场,并且指鹿为马,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光被骗不说,还跟着掺和,专认“甘蔗丝纹”、“鱼子纹”、“粟眼”等特征。其实亚洲犀角也具备类似特征,但其个头与非洲犀角相差实在太悬殊,以致肉眼观察不到。非洲犀角好比巨人,亚洲犀角就像侏儒。所以但凡肉眼清晰可见这些特征的基本都是非洲犀牛角及其制品。非洲犀牛角的存货及货源几乎都掌握在军火商手里,全是用武器跟非洲内战交战双方的军队换来的。近50年消失在地球上的十几万头非洲犀牛,其犀牛角至少还有一半在市面上流通,一半就是十几万支角……非洲犀牛角在中国被奸商改造型、染色用于冒充亚洲犀牛角最晚始于唐朝(详见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可谓历史悠久…… 学中医的人对《本草纲目》所载“鱼子形”、“粟纹”、“粟眼”特征都耳熟能详,且代代相传,以致几乎所有中医师都肤浅认定只要具备这些特征的就是亚洲犀牛角,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这支角其实是非洲白犀牛前角改过造型染色的。

图片:u=2337474584,3299245790&fm=26&gp=0.jpg


非洲黑犀牛是世界上最具攻击性的犀牛。它的角较尖锐,角势凶悍。非洲黑犀牛体型较白犀牛小,体重3000-4000公斤,也是双角犀牛。它们最大区别在于黑犀牛吃树叶嘴有尖吻,而白犀牛吃草所以嘴像马一样平吻。黑犀牛和白犀牛皮肤都是灰色的,它之所以被称为黑,是因为角中的黑色素比白犀牛角多。它们角中分布的黑色素浓重导致不透光,这是在非洲大陆酷暑的气候下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非洲黑犀前角黑色素呈小块状散布在角肉中,即古人说的“撒豆斑”。黑犀牛后角横切面纯黑无纹,外观“甘蔗丝纹”、“鱼子纹”、“粟眼”肉眼可见。古时非洲黑犀牛后角由于无法染色,所以多车成象棋棋子,并不值钱。在非洲,犀牛角市场接受度一直不高,售价也很低。它们之所以会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是有不良商贩将其改变造型或是染色,冒充亚洲犀牛角谋取暴利。非洲黑犀牛角改变造型假冒印度犀牛角的情形,自古已然且已蔚然成为犀角雕刻文化的一部分了……但是印度犀牛角制品在表皮竹丝纹间存在很多或红或黑俗称的“芝麻点”,有此特征的才是真正的印度犀牛角。非洲两种犀牛的四支角膻味都很重,以前中药铺将犀角煮软了再磅片出售,主要目的是为去味,由于非洲犀牛角药效本就比较弱,再经过蒸煮就没什么药力了。
明清以前,亚洲三种犀牛在中国被统称为通犀或通天犀牛。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三: 一是其角心中有金黄色通花贯穿其间; 二是说它们的药效通天; 三是描述犀牛的神秘性。犀牛在古时的印度和中国都一直被当成神兽看待。犀牛视觉不佳,但嗅觉与听觉异常灵敏,几公里外就能警觉危险接近。唐代时,亚洲几种犀牛大量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两广一带,岭南人尊犀牛为“猪神”,应该就是由于犀牛的机警、预知危机的能力。古人认为月光下的犀牛能透过角中的通花感应于天。利用犀角,最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有记载。中国人对犀角有种特殊的感情,犀牛是唯一一种纵向长角的动物。因此犀角常有灵异的传说,《抱朴子》郑君言:“但习闭气至千息,久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者,刻为鱼,衔之入水,水常为开”。《本草纲目》中引“其通天夜视有光者,名夜明犀,故能通神开水,飞禽走兽见之皆惊”。不单中国,马来民族、印尼民族乃至古代印度人对于犀角都有通神与解毒的传说。而“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说法更是让中国人对于此物的偏好得到了升华!东北非、亚齐、苏门答腊、马来等民族制作克力士等刀剑手柄,也是因为相信其驱邪避险的功效。犀牛本来中国就有,而且为数不少。明初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著《瀛涯胜览》,其中记载南洋诸国,几乎全有犀牛。甚至有的海岛有“满山犀牛”的记载。如占城、黎代、南渤离国(占城国:犀牛象牙甚广。其犀牛如水牛之形,大者有七八百斤,满身无毛,黑色,生鳞甲,纹癞厚皮。蹄有三跲,头有一角,生于鼻梁之中,长者有一尺四五寸。不食草料,惟食刺树刺叶,并食大乾木,抛粪如染坊黄栌楂)。明代初期印度犀被称为“沙犀”,后来又被称为“火犀”,是了解其栖地环境才开始的。爪哇犀后角及苏门答腊犀后角被称为“南海水犀角”是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的事。至于非洲犀牛的四支角都被统称为“广角”,是19世纪中期“五口通商”从广州进口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非洲犀牛角是由西域商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最早的名称叫墮罗犀。
由于浓烈的腥膻味,药材业者普遍将非洲犀牛角反复蒸煮除味再切成“磅片”出售。雕刻业者则除味和染色同时进行。至于发臭的犀牛角就是所谓的“死角”,是犀牛死掉发臭了以后才取下的角,古人将之归入病死犀角。传统中医说水犀角药效强火犀角三倍,广角则可引用《汉书》中评论“又有犀,角甚长,纹理似犀,不堪药用”,“不堪药用”意味非洲犀角都做了其他用途,做成碗、盘、碟、腰带、象棋等各种制品用具甚至饲料。亚洲水犀角能量强,香味明显,这点可以从现代野地的科学观察中得到验证。南海水犀的粪便中透露,丛林型犀牛摄取的食物种类丰富(百种以上),其中不乏珍稀药材以及沉香,这也是南海犀牛角普遍被称之为“香犀角”的由来!同样是亚洲犀牛,草原型的印度犀牛食物来源就很有限,且都是普遍缺乏营养的草类植物。所以印度犀牛必须靠不断地进食来维持庞大的身躯。印度犀角也具香味,浓重的焦香味。网上流传印度犀牛角有股麻油香,此说法有误导之嫌。印度犀牛会在每年旱季都会发生的草原天火时,赶到火场啃食烤熟的草木根茎以及灰烬,补充矿物质储存在其犀角中,火犀角及磨粉后的焦香味就这么来的。但草木灰烬中大量的碱会对犀角造成轻微的伤害,传统中医说的“芝麻点”,存在火犀角的竹丝纹理间或深或浅的小红点和小黑点就是这样产生的。事实上,市面上号称印度犀牛角制品,但具备印度犀牛角独有“芝麻点”特征的微乎其微……南海水犀在丛林中演化,所以个头小,角也小; 印度火犀在草原演化,所以个头大,角也较大。南海水犀活动范围多在丛林深处的沼泽区,所以其犀角外皮演化出防水的“胶性”,印度犀栖地干燥,所以火犀角外皮不带“胶性”(因此火犀角的外层风化皮显得很容易吸水,晒干易裂,这也是水犀角和火犀角的差异处之一)。亚洲犀牛角表皮特征是有俗称的“竹丝纹”,虽然细腻但非常清晰,这正是由于角中的丰富色层烘托的缘故。唐代刘恂曾清楚描述,苏门答腊犀是岭南当地产的毛犀的鼻角(苏门犀是最古老的犀牛种类,其存在历史超过亚洲大陆版块形成历史),现在一般称苏门犀的前角为“亚洲香犀角”。它外型上“窘束而长”(指体型较瘦直,最长至60公分),其特点是“胶性”特别大,具“竹丝纹”纹理,由于太细腻所以不十分明显。这支角最重要的特征要数它的香味,十分突出明显。非洲犀牛角个大纹理粗(最长至150公分,短的也在50公分以上),其制品带明显“粗性”,一般俗称“甘蔗丝纹”、“甘蔗渣纹”,其横截面“鱼子纹”明显,“粟眼”清晰。

图片:6.JPG


图片:3.JPG


关于亚洲、非洲犀牛角的记载,自古就有典籍可查。虽然古人描述角度不同,甚至有诸多谬误,但还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这里我不得不提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南朝陶弘景,唐代刘恂,明代曹昭,明代李时珍。有关犀牛角的描述,此四人均有观点:
1、南北朝时期齐梁著名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曾观察:“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至端,夜露不濡,入药至神验”。
2、唐代刘恂(曾任广州司马)所著《岭表录异》原文佚失已久,现引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所辑部份《岭表录异》内文:“岭表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较小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点少,多有奇文。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有栗文,堪为腰带。千百犀中或遇有通者,花点大小奇异,固无常定。有遍花路通,有顶花,大而根。花小者,谓之倒插通。此二种亦五色无常矣。若通白黑分明,花点差奇,则价计巨万,乃希世之宝也。又有墮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犀。额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为胯具,斑散而浅,即治为盘碟器皿之类”。
3、明初曹昭(文物鉴赏家)所著《格古要论》:“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儿好及正透者价高。成株瘦小,分两轻,花儿不好者,但可入药用。其纹如鱼子相似,谓之粟纹,每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此谓之山犀。器物要滋润,粟纹绽花儿好。其色黑如漆,黄如栗,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有通天花纹犀,备百物之形者最贵。有重透者【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有正透者【黑中黄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亦贵。有倒透者【黄花有黑】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又次之。有黑犀无花纯黑者,但可车象棋等物,不甚直钱。凡犀带多有角地上贴好犀作面,夹成一片者,可验底面花儿,大小远近,更于侧向寻合缝处,可见真伪。又有原透花儿不齐整,用药染成黑者,则无云头雨脚。黄黑连处纯黑而不明,但有粟纹不圆者,必是原透花儿不居中,用汤煮软攒打端正者,不是生犀,宜一一验之。凡器皿须要雕琢工夫及样范好,宜频频看之,不可见日,恐燥不润故也”。

图片:微信图片_20210222145125.jpg


4、古人有关犀牛的叙述大多都被明代的李时珍收录在《本草纲目》“犀”条下。引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本草拾遗》:“犀无水陆二种,但以精粗言之。通天者脑上之角,经千岁,长且锐,白星彻端,能出气通天,则能通神、破水、骇鸡,故曰通天”。唐代刘恂《岭表录异》部份内文被李时珍引用如下:“犀有二角……兕犀……胡帽犀……牯犀……毛犀……此数种角俱有粟纹,观纹之粗细为贵贱。贵者有通天花纹……绝品者有百物之形……角纹有倒插者,一半已下通; 有正插者,一半已上通; 有腰鼓插者,中断不通……”。
中国自古有句老话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常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为什么只有犀牛才有如此通灵之能力,且“一点”就“通”呢?原来犀牛的角是所有牛科动物中最特别的角,动物学家研究认为它是由隆起的脑皮层组织包裹着微管状蛋白纤维构成的。犀牛角底盘的地岗有明显横向纹路,那是牛科动物都有的“外节”构造的演化遗留。犀牛因此被归为牛科动物。其它牛科动物的角是一节一节朝外生长,而犀牛角则类似树木那样由中心点向外围一圈一圈生长,明显具有“木性”。犀牛角中心和其他牛科动物一样部份中空,不同的是只有它没有其他牛科动物都有的用以撑住外角的角内骨塞层。犀牛角不存在骨头却坚硬强韧,主要是依靠角中心内层富含的大量钙质,钙质含量以中心点为最高,向外围扩散输送,以此强化整支角。美国科学家已经通过X光扫描证明,在整根犀牛角的中央存在大量钙质,钙质外围则有黑色素保护。所以,在犀牛角底部内腔中心处,经常可以看到白迹斑斑,那就是钙的存在。在犀牛角各段实心横切面的中心处,会有小孔状白点呈直线排列,并呈水波纹会有小孔状白点呈直线排列,并呈水波纹向周围发散。在犀牛角的顶端,常有一个微小白孔,这个孔与底部内腔中心相通,是强化整支角的钙质中央输送管道,这就是所谓“中心一点通”的真相。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观察到的“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至端,夜露不濡,入药至神验”,正是通过对亚洲犀牛角在入药过程中的切片观察及临床试验得出的中肯结论!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本草拾遗》:“……通天者脑上之角,经千岁,长且锐,白星彻端,能出气通天,则能通神、破水、骇鸡,故曰通天”。其中“白星彻端,能出气通天”指的就是整个犀牛角中央的钙质输送管道,在犀牛角角尖呈现的就是一个小白洞,至于能否“通神、破水”就不是我所研究的范围了。这个“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特征正是只有真正亚洲犀牛角才会具备的!只可惜这个极其重要的犀牛角生理特征为世人一直忽视甚至遗忘,才被各种牛、羊角仿冒品有机可乘!
现在谈谈犀牛角的外表纹理。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曾记载“岭表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较小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点少,多有奇文。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有栗文,堪为腰带”。凡犀牛中长二角者,只有亚洲苏门答腊犀的三个亚种及非洲黑犀、白犀。刘恂说“俱有栗纹”,其实指的是犀角的外表纹理就像板栗壳的纹路,微微浮在表皮之上,上下细直贯通而左右密集平行排列。只是非洲犀牛的外表纹理实在粗硕,用微细的“栗纹”形容太牵强了!形容亚洲犀牛还算合理。我认为刘恂之所以描述不够精准,是因为他只是名军职人员,而非职业鉴赏家,《岭表录异》主要用来记载两广地区物产民俗、风土人情,而非以研究为主。现代人一般用“甘蔗丝纹”和“竹丝纹”分别形容非洲、亚洲犀牛角的外表纹理,相比更为贴切。还有学者认为,刘恂“俱有栗文”的意思是指岭表所产的几种犀牛角的外观都有栗子般的色皮,我认为不妥。古时“文”通“纹”,刘恂描述的是纹理,而非颜色,如特指颜色,那就应该写成“俱有栗色”。并且,据我观察,亚洲犀牛角的外表皮还有呈青绿色的,明显不同于褐红的栗色。明代曹昭和李时珍都没有在著作中对犀牛角的外表纹理有所描述,也未否定“栗纹”一词,应该是默认此特征为亚洲犀牛角独有。
再说犀牛角横切面的纹路。很多人一提犀牛角横切面,马上就会说“鱼子形”、“鱼卵纹”、“粟眼”。我在前面曾讲过犀牛角明显不同于其他所有牛科动物的角,它的角像树木一样自角根角中心处一层一层往外围呈水波纹生长。动物学家用铅笔比喻犀牛角,中心较硬,外围像木质层较脆弱,容易层层剥落。非洲角多粗性,印度角多木性,水犀角多胶性。印度犀牛角是最具硬木生长特征的。根据现代科技分析,犀牛角是由隆起的脑皮层包裹着微管状蛋白纤维构成,说白了就是胶原蛋白包着毛发层层叠叠而成。这个微管状蛋白纤维从犀牛角底部至顶部呈纵向平行分布,互不粘连交叉,在光线好的条件下从外部就能看到里面纵向蛋白纤维管的排列。并且,这些蛋白纤维管从犀牛角横切面也可观察到是一层一层呈水波纹有序向外围扩张,符合犀牛角的木性生长原理。它的每个生长层厚度我们理论上可以认为是一根犀牛头皮层毛发加上周围包裹的胶原蛋白层的直径,一般这样的一个生长层厚度就是我们所谓“甘蔗丝纹”或“竹丝纹”的厚度。人的头发横截面直径一般为0.05mm-0.08mm左右(因人而异),而亚洲犀牛角的毛发横截面直径一般为0.02mm-0.03mm左右(根据年龄、雌雄、营养程度均会有所区别)。俗称的非洲犀牛角“鱼子纹”或“鱼卵纹”的直径在1mm-1.5mm左右,这也是非洲犀牛角一个生长层的厚度。在正常条件下,非洲犀牛角的“鱼子纹”肉眼明显可视,作为中心点的深色“粟眼”仔细观察也可视。而亚洲犀牛角从身高看,一般在30多公分以下,小的仅10多公分,非洲犀牛角则普遍在60-100公分左右,最高达150公分;从底部面积看,亚洲犀牛角顶多雕个酒杯,而非洲犀牛角经常用来做碗、盘、盛酒器; 从重量上看,亚洲犀牛角鲜有超过1000克,普遍500克以下,而非洲犀牛角动辄3、4千克,重的7、8千克。两者无论从体积还是重量,都是巨人与侏儒之比较。所以,当亚洲犀牛角的“鱼子纹”体积相对缩小数倍后,肉眼已极难观察到,更别提看清只有几十微米直径的毛发的“粟眼”了。由于犀牛角几乎全是胶原蛋白,在切割过程中胶质会粘连覆盖周围的生长层单位,造成进一步的观察难度,亚洲水犀角最具胶性,且小巧细腻通透,观测极为不易!其实所谓“粟眼”,就是毛发中心点的髓质生长素,一般呈深黑色。那里是犀牛癀的所在,也是犀牛角浓重气味及神秘药效的由来。

说到“粟纹”和“粟眼”,我们不得不提及明初文物鉴赏家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犀角出南蕃……其纹如鱼子相似,谓之粟纹,每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此谓之山犀”。曹昭果然是鉴赏收藏世家出身,形容恰当,用词严谨。古时“粟”泛指粮食,也专指玉米或小米。鱼子呈球形,直径一般在1-2mm,大的有3mm,常抱团呈现。玉米粒个大,形状近长方,长边有8-10mm,用玉米粒形容显然不合适。而小米粒呈类球形,更接近胶原蛋白包裹毛发的单位形状,直径一般也在1-2mm,且小米粒中心有小点,所以用小米粒来形容比用“鱼子”更合适,因此曹昭说的鱼子形“粟纹”其实指的就是密密麻麻小米粒的形状,“粟眼”也就不难理解了,肉眼均可视。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说曹昭能轻易看出非洲犀牛角的“粟纹”、“粟眼”,我们当然相信。可是他的视力真能好到一眼看出细微的亚洲犀牛角的“粟纹”、“粟眼”么?要知道曹昭生在元末明初,那时候可不像现代有各种电灯照明,有几百倍的显微镜用来观测。那么是曹昭在臆断么?不会,曹昭是鉴赏世家,所著《格古要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虽有后人又行增补,却远未达到其高度。其实《格古要论》中提到了“黑犀”,也就是非洲黑犀牛,表明那个时候非洲犀牛角一直在明朝集市有交易买卖。那么,根据观察,曹昭也会注意到非、亚犀角除了在体形上差异巨大,其实是同一科同一纲,鼻上长角的只有这类生物,基本组织构造及成份相同,所以,当轻易看清非洲犀牛角的“鱼子形连接状的粟纹”、“粟眼”时,曹昭也必可断定虽体积小若干倍的亚洲犀牛角也具有同样的生理构造!下笔才会有“神”!
不过,曹昭在文中阐述的重点还是在“通花”识别法!至于有人说亚犀角的横切面确实有不规则纹路肉眼可见,那是确实存在的犀角“木性”横向生长纹路,即“蜂窝状组织”,如同白色沟壑,曲折蜿蜒,由中央向周围扩散漫延,传输钙及其它微量元素。由于胶原蛋白被切断时与周边区域的粘连及覆盖,使原本生长层就细腻密集的亚犀角横切面纹理辨识困难。又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活性动物蛋白,取下来的犀牛角只要不经过蒸煮,它的动物蛋白细胞仍会继续分裂,陈放年久的犀牛角,外观颜色会逐渐变深,表皮也会渐渐脱落,且会随生长层龟裂,这样使横切面花纹更加斑驳多样,给人造成辨识错觉。但不论怎样,在光线合适情况下,用60倍以上的显微镜观察亚洲犀牛角横切面,只要视镜内满眼密密麻麻毛发尖点点,就又增加了对真品亚犀角确认的把握!其实,“粟纹”、“粟眼”并不是分辨犀牛角的唯一法则,唐代刘恂就并未提到过这两个特征,而是介绍了“通花”识别法,说明早在唐代,古人就以“通花”识别法为重,而轻它法。并且,亚洲犀牛角横切面的“粟纹”、“粟眼”实在细小难辨,刘恂也就没有详加描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除提到前辈曹昭说的“粟纹”、“粟眼”,更多提及的也是“通花”识别法,同样,他在对犀牛角的判别中和曹昭一样又进一步完善了“通花”识别法。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他踏遍大江南北,遍尝百草,以身试毒,治学严谨,不确定的事不会随便记载。《本草纲目》中关于“犀”条涉及的其余十多位古医药学家、鉴赏家、翻译家等,也均未提出关于“粟纹”、“粟眼”的论述,其中宋代药学家寇宗奭曰:“川犀、南犀纹细,乌犀有纹显露,黄犀纹绝少,皆不及西蕃者,纹高、两脚显也。物象黄、外黑者为正透,物象黑、外黄者为倒透。盖以乌色为正,以形象肖物为贵。既曰通犀,必须纹头显著,黄黑分明,有两脚润滑者为第一”,讲的还是“通花”识别法。可惜后世学医者唯以“鱼子形粟纹”、“粟眼”来判断亚洲犀牛角真伪,而不懂运用综合判别,使得原本“不堪药用”的非洲犀牛角只需煮软改造型就可轻而易举的仿冒亚洲犀牛角,反而使真正的亚洲犀牛角成了伪冒品,实在是犀角史上的巨大浩劫!

图片:1.JPG


现代某些人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将错就错地把非洲犀牛角的“鱼子纹”、“粟眼”特征一体适用在所有犀牛角的判别上,且把非洲犀角顺切面特征“甘蔗丝纹”、“甘蔗渣纹”也加进来……一般,非洲白犀牛角和黑犀牛角的“鱼子纹”、“粟眼”肉眼可见。亚洲犀牛角横切面肉眼难见“鱼子纹”、“粟眼”。遗憾的还有,《本草纲目》将部份亚洲毛犀牛列在“氂牛”条下,“毛犀即牛也”,以致现代仍有人拿氂牛角来跟亚洲犀牛角混为一谈,要知道古时的“氂牛”非今日之“氂牛”,今日的“氂牛”古称“牦牛”。唐代刘恂曰“又有墮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犀”。此处看出重七、八斤的非洲犀牛角早在唐代就已有交易买卖。刘恂又说:“额上有心,其花多作撒豆斑,色深者,堪作带胯,斑散色浅者,即治为盘碟器皿之类”。此处说的正是非洲黑、白犀牛角的特征,制作腰带、胯具的犀角原材料必须要够宽够厚,也只有用非洲犀角了。这些都说明早在唐代以前,非洲的犀牛角就已经由波斯商人通过各种途径贩卖至广州了。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的“黑犀无花纯黑者,但可车象棋等物,不甚直钱”,说的也是非洲犀角在明朝已是犯滥至极了。从曹昭文中不难看出,在明代,腰带胯具用非洲犀牛角作底、亚洲“好犀作面,夹成一片者”,“用药染成黑者,则无云头雨脚”,用非洲犀牛角冒充亚洲犀牛角,并染色作伪、以次充好的情况已经是司空寻常了!

图片:169b3e21e9994fbe80b0f7af16869782_th.jpg


其实,除了从外表看纹理、观察横切面“粟纹”、“粟眼”区分真假犀牛角及亚、非犀牛角外,古人在唐代就已根据犀角横切面的花纹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正透”、“倒透”、“重透”、“斑花”的“通花”判别法,堪为辨认犀角生死攸关之经典!唐代刘恂《岭表录异》:“……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较小为胡帽犀;鼻上者,皆窘束而花点少,多有奇文。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有栗文,堪为腰带。千百犀中或遇有通者,花点大小奇异,固无常定。有遍花路通,有顶花,大而根。花小者,谓之倒插通。此二种亦五色无常矣。若通白黑分明,花点差奇,则价计巨万,乃希世之宝也。又有墮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犀。额上有心,花多是撒豆斑,色深者,堪为胯具,斑散而浅,即治为盘碟器皿之类”。其中提到“遇有通者”、“遍花路通”、“若通白黑分明,花点差奇”,指的都是亚洲犀角的丰富花色。而“花多是撒豆斑”及“斑散而浅”则指的是非洲黑、白犀角的单调花色。明代鉴赏家曹昭,对“通花”判别法进一步总结归纳:“器物要滋润,粟纹绽花儿好。其色黑如漆,黄如栗,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有通天花纹犀,备百物之形者最贵。有重透者【黒中有黄花,黄中有黒花】,有正透者【黑中黄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亦贵。有倒透者【黄花有黑】此等次之。有花如椒豆斑者色深又次之。有黑犀无花纯黒者,但可车象棋等物,不甚直钱”。《格古要论》指出,亚洲犀牛角黑中有黄花者为“正透”,黄中有黑花者为“倒透”,黑中有黄、黄中有黑者为“重透”,花如椒豆斑次之,非洲犀角无花纯黑最不值钱。古人说的“透”是指微透光、微透明,而所谓的“黄花”指的是金黄色的通花,是亚洲犀牛角独有的特征。亚洲犀牛角最重要的特征正是横切面中的金黄色“通花”!通花须经抛光才完全显现,强光下通花呈金色的才是古人强调“未经水火”即未蒸煮过)的生犀角制品。所以自古以来大多数亚洲犀角的买卖都是上下分段经抛光后才进行的,上半部分用来入药,下半部分用来雕刻。

图片:7.JPG


犀角杯的种属判断也依据上述的经验法则。黑中有黄花者称“正透”,也有用“云头雨脚”来形容,意思是乌云当中有雨丝往下散落。“雨脚分明”的最好,指雨丝纹路要清晰,黑、白要分明,这一般指印度犀公犀角。具同样花色特征的还有爪哇雄犀和苏门雄犀的后角。不见“云头雨脚”仅中心通花一束的是印度犀雌犀角。印度犀角由波斯商人经丝绸之路贩卖到中国的历史至少从商代已开始,商代时被叫做“骇鸡犀”,《汉书》曰:“所谓骇鸡犀者,置米饲鸡,皆惊骇不敢啄; 置屋上,乌鸟不敢集”,可以证明。“黄中有黑花者为倒透”,外围是透明度很高、胶性很大的桔红色,里面是黄色层,角心有黑色通花一束的,古称“倒透”。“倒透”一般指苏门答腊犀母犀牛的后角。黑中带黄、黄中带黑花者为“重透”。外围有透明度高的桔红色胶性,其间为黑色层,再有金黄色层,中心又有黑色通花如“云头雨脚”状谓之“重透”。爪哇雄犀角以及苏门答腊犀雄犀角古时也被并称为“重透”,爪哇角粗短,苏门角较细长。这样的犀角在唐代“若通白黑分明,花点差奇,则价计巨万,乃希世之宝也”!明代鉴赏家曹昭提到“粟纹绽花儿好”,显然,犀牛角横切面图案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的必然跟只有“鱼子纹”、“粟眼”的非洲“撒豆斑”或“纯黑无纹”的犀牛角是不一样的!也必然是亚洲犀牛角里的精品!苏门答腊犀的前角香气浓郁,远胜其它三支亚洲犀角,其角外观遍布黄、棕、青三色,但仍可明显区分出三个亚种: 东苏门答腊犀牛,北苏门答腊犀牛,南苏门答腊犀牛。外皮黄色多于青、棕色为一种,棕色多于黄、青色为一种,青色多于棕、黄色为一种。此角横断面的花色呈黄黑(深青色)相间,古时统称为“斑花”。横断面外围是黄色,其间散布着深青色斑点,明显黄多于青的是苏门雌犀角,角整体上也显得较细小。外围深青,深青斑点多于黄色的是雄犀角,角也较粗长。苏门犀的鼻角形状窘束瘦长,长度通常在35至45厘米之间,最长达60厘米,这支角会散发出浓重的沉香木香味,这支角最显著特征是竹丝纹理细腻,胶性特别大,外形瘦长,所以也让它成为历来最受误解的亚洲犀牛角,被李时珍误认为是“大蛇角”……因此,在掌握识别“通花”的技巧后,大家再辨别犀牛角就更游刃有余了。
另外,判别真假犀牛角还可看犀角的内腔壁。其它牛科动物角内腔的外壁肉很薄,犀角的内腔外壁肉很厚,所以才能雕制成有复杂图案的犀角杯。亚洲犀牛角的内腔一般平整光滑,可清楚看到附在内腔壁上的纵向微管状蛋白纤维。

图片:2.JPG


综上所述,判别亚、非犀牛角及仿品的方法归纳如下:
一、非洲犀角外形粗糙硕大,外表皮从顶部至底盘覆盖类似“甘蔗丝”纹的明显纵向蛋白纤维管,平行而清晰。亚洲犀角外形娇小而精致,外表皮从顶部至底盘有“竹丝”状竖纹,细腻不明显但互不交叉,由于色层丰富,强光下仍可透视犀牛角内部局部纵向平行的蛋白纤维管;
二、非洲犀牛角体积大、份量重,如巨人,横切面及斜切面有明显密密麻麻的“鱼子”状纹,每颗“鱼子”中间有一小点,谓之“粟眼”,肉眼可视。而亚洲犀牛角体积小许多倍、份量轻,如侏儒,质地细腻紧密,胶原蛋白生长层在相比缩小若干倍后,肉眼看不清“粟纹”与“粟眼”,需用数十倍乃至100倍以上显微镜方容易看清。当然,老的亚犀角制品由于长年风化等原因,不再细腻密实,生长层各单位之间会有分离间隙,如果又是斜切面,“粟纹”也会相对容易看清。不过,凡肉眼即能看到“鱼子纹”及“粟眼”的所谓“亚洲犀牛角及制品”,极有可能就是非洲犀牛角敲打染色所制,毕竟非多亚少,亚贵非贱,这就需要用多种方法共同辨别;
三、犀牛角尖普遍呈钝圆型,角尖至底部呈扇弧形。非洲白犀牛角横截面底部呈类长方形,非洲黑犀牛角呈类圆形。亚洲犀牛角横截面底部呈类椭圆形或类西瓜籽形。非洲犀牛角底盘有“蜂窝状组织、天沟、地岗及刚毛”特征,而亚洲犀牛角有“蜂窝状组织、天沟、地岗、马牙边”特征,无“刚毛”。“天沟”特征不适用于所有犀牛,只有年老犀牛才可能有;
四、非洲犀牛角横截面分白中撒黑斑、黑中撒白点、纯黑三种情况。而亚洲犀牛角横截面有色彩及图案丰富的“正透”、“倒透”、“重透”、“斑花”等独有的“通花”身份特征,有些图案似天然人形或物形,更是弥足珍贵!宋代药学家寇宗奭曰:“盖以乌色为正,以形象肖物为贵。既曰通犀,必须纹头显著,黄黑分明,有两脚润滑者为第一”,指的就是此意,其它牛科动物均无“通花”特征。此条应为判别非、亚犀牛角所有方法中最关键的一条;

图片:4.JPG


五、非洲犀牛角常温下味道较腥膻,死角则发臭,打磨或蒸煮后味变淡。印度犀牛角焦香味浓,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角药草味浓,尤以苏门答腊犀前角散发的沈香味最浓。老的亚犀角及制品由于有外层包浆阻隔,所以常温下香味不太明显,如用袋密封数日后取出或用手热搓后仍会闻到香味;
六、亚洲犀牛角中央具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特征,有一条输送钙质的微细白色管道由犀牛角底内腔中央一直通达犀牛角顶端,顶端可见细小孔洞。其它牛科动物的角在靠近外壁的位置有整圈骨塞层,均不具备此特征。
另外,我还苦苦摸索了九条辨识方法做补充,如触水闻摸法(犀牛角遇水香味挥发浓重,摸之外表爽滑)、敲击听音法(两角相敲如玉石或实质硬木牌相叩,清脆洪亮)、纵劈拨丝法(纵向刀劈,生脆易顺纹而裂,纤维明显。有人说用手撕可一撕到头,胶原蛋白纤维纤嫩细弱,我不置可否)、横断切片观测法(横切薄片可观测到深一层、浅一层的横向生长痕迹)、比重检测法(一般是1立方厘米犀牛角重1.46克左右)、磨汁观测法(由于犀牛角几乎全由角蛋白组成,不论皮肉颜色如何,磨汁应为乳白色)、焚烧闻味法(切片焚烧,先有糊臭味,后有焦香和药香味)、蒸煮检测法(犀角不易变形,除非人为敲打拉伸,煮完后外皮可层层剥离)、内腔壁观测法(内腔外壁肉厚,内腔平整光滑且可见连接底盘的生长痕迹)等,这些方法有的太专业,不易大众识别检测,有的测评结论不一定代表普遍性,还有的是破坏性有损鉴定,都只能作为在有条件时的补充鉴定法则。
如果大家掌握了以上我提的犀牛角主判六法及犀牛角补判九法,那么真假犀牛角及制品、亚非犀牛角及制品就能轻易分辨清楚了!
现在我们生产的“温病三宝”(也叫“急救三宝”)之一的安宫牛黄丸(其余二宝为“紫雪丹”、“至宝丹”),与1993年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最关键的区别就是少了犀牛角这味珍贵主药,以水牛角代之。犀牛角是名贵药材,能解脏毒、血毒、尿毒、暑毒,治大热症,还有强心定惊的功效,最重要的作用其实还是防癌抗肿瘤。另外,除有极强的药用疗效外,民间传说有辟邪、镇宅、护平安的作用,所以,犀牛角自古以来被视为“物之珍”、“国之宝”。然而,犀牛是世界稀有动物,受到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保护。为保护犀牛免受屠戮,1993年我国也明令禁止再用犀牛角入药。犀牛角主要含犀氨酸(s一磺酰半胱氨酸)、角朊、碳酸钙、多种氨基酸、肽类,蛋白质、胆甾醇等,而水牛角主要含丙氨酸、精氨酸、肽类等。两者成分相近,但是水牛角的功效远不如犀牛角,因此常常加大水牛角的用量来弥补功效弱势。1916年,苏门答腊犀在我国境内绝种!1920年,印度犀在我国绝种!1922年,爪哇犀在我国绝种!至此,三个犀牛亚种在我国已全部灭绝!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非洲犀牛数量目前仅剩16000头,印度犀牛不到2500头,而爪哇犀只有20头,苏门答腊犀也不到300头。由于犀牛角极度珍稀,又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不易保存,明清时期留下的亚犀角制品价值不菲,尤其是用料足、题材好、工又好的雕件,拍卖价格连续多年攀升,一个明清亚洲犀角杯往往价值五、六十万元,很多精品老雕件都已保存进博物馆。曾经辉煌一时的犀角雕现在已成绝响,让我们祈福犀牛这个神秘珍稀的物种长存于世!
一念本是无量劫,四海俱注一毫端,敢纳须弥入芥内,三千大千皆涅槃。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