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03回复:0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图片:u=2303395221,1498493833&fm=26&gp=0.jpg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以《保婴神术按摩经》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称小儿按摩。关于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时期,推拿 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小儿推拿专著。 图片:u=633271915,488678278&fm=26&gp=0.jpg 简介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 、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12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发烧、感冒、咳嗽、哮喘、扁桃体发炎、腺样体肥大、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图片:u=922327251,2513642798&fm=26&gp=0.jpg 脾经 【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或拇指罗纹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之左手,同时以拇、食二指捏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用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尖推向拇指根,称为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拇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脾经;来回推之,称为清补脾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受、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清脾经能清热化湿、利痰止呕。主治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肺经、揉小天心、推小肠等清热利尿法合用。 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用于饮食停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脘痞滞、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症,常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若湿热留恋久而不退或外感发热兼湿者,可单用本法治疗,清补脾经20~30分钟,至微汗出,效果较好。 图片:2052397.gif 胃经
【位置】 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 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称为清胃经;反之为补,称补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除烦止咳。 【主治】 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咳。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吐血衄血、烦渴善饥、食欲不振等,多与清脾经、揉板门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等配伍。 图片:9469dae7eef445a7a96c1356b9bde69a.gif 肺经 【位置】 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 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 宣肺清热、补益肺气、止咳化痰。 【主治】 感冒、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面白、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鼻干、鼻流浊涕等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运八卦等合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主治肺气虚损、少气懒言、面白、自汗、盗汗、遗尿、脱肛、大便秘结等,配伍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 【揣释】无名指属于肺与三焦经。那么手背是三焦经,掌面是肺经。 【文献】《针灸大成》: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清·江笔花:“肺气之旺衰,关乎寿命之长短。” 图片:75e7f3e43a344299aed0454d348f5260.gif 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图片:523c431eefc345b19fb90ef9fc345274.gif 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图片:461793211bbc4a54892b96de8c847e41.gif 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图片:5d8aa6a711234abfa7120453045f61b3.gif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图片:47c951c0b01044bdba905f289f30200f.gif 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