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06回复:0
肺经为何列在十二经脉之首?肺经为何列在十二经脉之首? 经络,经络有人把它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把它称为是中华民族第一大发现。 经络学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命科学做出的伟大贡献! 经络是揭开生命秘密的一把钥匙。也是至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争议激烈的一个问题。 经络之谜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开,还有待我们继续探讨! 《经脉》篇主要讲了 十二经脉的 分布和 循行路线,还有十五络脉的分布和循行路线,以及每条经脉 发病的情况、 治疗的方法。这是《黄帝内经》有关 经络学说十分重要的一篇文献。 经络将我们全身 上下左右内外用网络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体不再是分割的,而是一个有密切联系的、网络状的统一整体。 经络的作用:“黄帝曰: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脉是能用来决断生死、治疗百病、调理虚实的,不可以不通晓。经脉有三大作用, 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可不通晓,另一种是不可不通畅,也就是 经络的气血一定要通畅。这个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如果“经络”不通了,那人就会得病了,严重者病就治不好了,死了。那如果通了之后呢,它就能治好病,人也就有活力了。 经络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怎么走的呢?经络实际上就是 气血的通道,如环无端。它的运行是有道路的,是一个循环的道路,这个道路就叫做经络。那它究竟有还是没有呢?当然在身上是有的,只是一般的人,他可能感觉不到;如果是敏感的人,他能感觉到它。 十二经脉就是十二正经,这十二条经脉和人体的十二个脏腑是一一对应。 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图片:78.jpg ![]() 肺经有什么作用呢?当然是和肺有关系。如果这条经脉发生异常的变化就会引起肺部的疾病,针刺这条经脉上的穴位又可以治肺气不足、气血虚的毛病。 肺经为何排在第一位?因为肺经的循行最旺盛的时候是在 寅时,也就是早晨的3点到5点的时候。阴历的每一年是从 寅月开始的,按照夏代的历法每年的 正月就是寅月,一年从寅月开始,一个人的经脉也是从主寅时的肺经开始。 图片:666.jpg ![]() 肺经的发病和治疗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是动”是说这条经脉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导致肺部胀满,气不宣畅,咳嗽气喘, 缺盆部位疼痛——缺盆在锁骨上窝的中点,严重时可出现两手交叉按住胸部,视物模糊,这叫做 臂厥。 本经所主的 肺部的疾病有: 咳嗽,呼吸急促,气喘,心烦,胸部满闷,臑臂内侧前缘作痛,厥冷,掌心发热。 本经 气盛有余,便会出现 肩背部痛,怕风,出汗,小便频繁但量少的症状。 本经气虚,便会出现肩背部痛,怕冷,呼吸气短,小便颜色异常。 治疗这些病症, 盛大的要用泻法,虚小要用补法,属热用疾刺法,属寒用留针法,有陷下之处用灸法,不实不虚的,从本经施治(按照这条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这是针刺治疗十二经脉的总的法则,每条经脉都说了。 什么是盛?什么是虚?“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盛和虚都是指这条经的 经气是盛大还是虚小, 盛大就是 寸口脉比 人迎脉要大三倍, 虚少就是寸口脉反而比人迎脉小。这也是每条经脉对盛和虚做的解释,不过盛的情况略有不同,都是 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但有的是大三倍,有的是大两倍,有的是大一倍。 图片:89.jpg ![]() 肺经上的一个穴位非常有名,叫 列缺穴。把两只手的虎口交叉,一只手的食指按在另一只手上,食指端按下去的位置就是列缺穴。这个穴位很重要,是四个总穴之一。《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其中“头项寻列缺”,就是说 列缺穴可以治 头和颈部的毛病,还可以治 感冒、气喘、咳嗽等等,是清肺热,补肺气的,可以经常按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