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德藏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88
  • 粉丝9
  • 关注2
  • 发帖数792
阅读:1740回复:0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1-15 20:30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均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都是构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图片:4.jpg



       一、气和血的关系
      (一)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一方面是指气,特别是水谷精微之气是化生血液的原料;另一方面是指气化作用是化生血液的动力,从摄人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到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到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无一不是通过气化作用来完成的。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临床治疗血虚疾患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就是取补气以生血之意。
     (二)气能行血 血属阴而主静,气属阳而主动。血的运行必须依赖气的推动,故有“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一旦出现气虚、气滞,就会导致血行不利,甚至引起血瘀等证。故临床上治疗血瘀证时,常在活血化瘀药中配以行气导滞之品。
     (三)气能摄血 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而不致溢出脉外,全赖气对血的统摄。若气虚,气不摄血,则可引起各种出血之证。故临床上治疗出血性疾病时,常在止血药中配以补气药,以达到补气摄血的目的。
     (四)血以载气 气无形而动,必须附着于有形之血,才能行于脉中而不致散失。若气不能依附于血,则将飘浮不定,故有“血为气母”之说。若血虚,气无所依,必将因气的流散而导致气虚。

图片:343.jpg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一)气能生津(液) 是指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津液源于水谷精气,而水谷
     精气赖脾胃之运化而生成,气有推动和激发脾胃的功能活动,使其运化正常,保证津液生成的作用。
     (二)气能行津(液) 是指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均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和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若气化不利,就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导致水液停留,出现痰饮、水肿等证。
     (三)气能摄津(液) 是指气有固摄津液以控制其排泄的作用。若气虚不固,则引起多尿、
     多汗等津液流失的病证,临床治疗时应注意补气固津。
     (四)津(液)以载气 津液为气的载体之一,气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否则就会涣散不定。因此,津液的丢失,必将引起气的耗损而致气虚之证。临床上,若出汗过多或吐泻过度,或因汗、吐、下太过而引起津液大量丢失,均可导致“气随液脱”的危候。故《金匮要略心典·痰饮篇》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图片:6667.jpg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在性质上均属于阴,都是以营养、滋润为主要功能的液体,其来源相同,又能相互渗透转化,故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如《灵枢·痈疽篇》说:“津液和调,变化而亦为血”;而血的液体部分渗于脉外,可成为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若出血过多,可引起耗血伤津的病证;而严重的伤津脱液,又损及血液,引起津枯血燥。临床上有血虚表现的病证,一般不用汗法,而对于多汗津亏者,也不宜用放血疗法。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伤寒论》也说:“亡血家不可发汗”。

图片:675.jpg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