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02回复:0
《黄帝内经》:百病起于过用,生活中,有六种“过”记得避免。《黄帝内经》:百病起于过用,生活中,有六种“过”记得避免。 关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一个好好的身体回味就会生病呢?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此有过比较清晰的描述:百病起于过用。意思是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其实都是我们“过了”。换个角度看,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如果我们能做到“不过”,是不是就能减少大部分的健康问题呢? 图片:3.jpg ![]() 健康,乃生命之本,而养生,就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不过”、也就做好了养生呢?我认为,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两个主要反面:生活规律、心情舒畅,这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虽然是简单的两个方面,具体却又包括六种“不过: 1、衣不过暖:所谓衣不过暖,也就是穿衣服不要太多。注意,这里说到的不要太多,并非指天寒地冻的时候也要坦胸露腹,而是指穿戴上,别长期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即使气温较低,做好基本的防寒保暖即可。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温室”里,反而相对会更脆弱。适当地减少穿衣,可以尽好地促进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图片:2.jpg ![]() 2、食不过饱:我们的饮食,都是需要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之后才能被机体所利用。每顿都吃得过饱,很容易造成脾胃的“过劳”,既加重它们的腐熟运化负担,营养物质过剩形成肥胖,更是对健康的不利。因此,吃饭不要过饱,粗细兼顾,荤素相杂。这都是比较合理的饮食习惯。 图片:8.jpg ![]() 3、住不过奢、行不过富:前面两点是实实在在的“形”,从这里开始,说几点和“神”相关的。古人所谓修身养性,戒骄戒奢。所谓居住奢侈,容易让人安于现状、失去斗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因此,尽管现在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也没必要过分的讲究享受,保持便必要的勤俭,也更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对身心的健康是很有益的。 图片:77.jpg ![]() 4、劳不过累、逸不过安: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度地参加一些体力活动,确实能强身健体,但也不能贪图冒进,妄图一夜之间强壮起来,那样很容易真的“过劳”。我们的身体毕竟是肉做的,所能承受的强度也是有限的,超过限度自然会对身体有害。当然,过度的安逸也是不可取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何况我们现代人? 图片:99.jpg ![]() 5、喜不过欢、气不过激:这时直接关系到我们体内“气机”变化的方面,中医认为,“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这三种气机的变化,是我们生活中最常面对的心理变化。虽然,我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但是这个喜也不能喜过头,“过喜则伤心”,比如范进中举就是这方面最出名的极端例子了; 而不顺心的、烦恼的事,也是谁都避免不了的,这时候就考验人的心理素质了。即使心里有点不平衡,也不要生气恼怒,“怒则伤肝”,肝手上了,身体也就出问题了。怒则气上,跟随而来的就是血压升高等“亢”证,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适当加深自己的涵养,乐观坦然地面对任何困难,对自己的健康是最好的保证。 6、名不过求、利不过贪:这一点,是养生之道里比较“虚”的一点。所谓名利之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为名为利,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绝对动力。但是我们追求名利也需要可控,切勿一味强求,那样就会劳心损形,很容易对自己身心造成巨大的打击。所谓希冀太过,自然会冒险突进,从而使自己“立于危墙之下”。人之一生,如果能平平安安、克勤克俭便是最大的幸福,最好能顺其自然,自然就无欲长乐了。 图片:555.jpg ![]() 以上,我们从“形神”两个方面,介绍了六种“过用”的生活习惯,如果上述六点都能避免,那么,我们的养生也就非常完美,身心的健康也就离我们更近一些。祝您健康平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