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伴三九,也是艾灸的黄金时节
金藏尊者
官方总版主
官方总版主
  • UID574
  • 粉丝10
  • 关注16
  • 发帖数1632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1742回复:0

小寒伴三九,也是艾灸的黄金时节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20-01-05 13:23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明天是就是小寒了,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105205509.jpg

      小寒伴三九,养生靠艾灸!寒冬易让人犯懒的时节。可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所以,此时宜出门走走,晒晒太阳。
       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养肾防寒”。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可见,数九严冬若欲御寒,首当养肾阳。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105205428.jpg

    艾灸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就是关元穴、涌泉穴和肾腧穴。
    关元穴:在脐下四横指的位置,我们的先祖们在养生中特别看重这个穴位,因为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还可以回元阳,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105205439.jpg

涌泉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艾灸涌泉穴的作用主要是治疗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105205451.jpg

     肾腧穴:对于肾脏的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保健作用。艾灸肾俞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激发先天潜能,充沛人体精力,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达到祛除病痛、养生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背部还是足太阳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作用。腰为肾之府,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腰背部受到寒冷刺激,容易感冒,也易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引起腰背部疼痛。女性腰部受寒还直接关系到生殖系统,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各种方式的灸疗,可以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气血更加旺盛,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所以在小寒时节接受艾灸,就好像冬天给体内补进了缕缕暖阳一般。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105205515.jpg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阴则阳气少,更易受寒邪侵袭,故最怕受凉。 腹部受凉后除了会出现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外,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疾病,女性易出现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等宫寒证,男性也可能出现前列腺症状或性功能障碍等,注意腹部保暖,可通过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更可通过艾灸腹部以达到固气、通阳、驱寒之功效。

图片:微信图片_20200105205444.jpg

    通过艾灸“关元穴、涌泉穴、肾腧穴”具有主治:祛除病痛、温肾健脾、延缓衰老、补充阳气、祛湿驱寒之功效。
    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意义不仅是维持生命所需,更是排邪补足的必须手段。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所以我提醒各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尤其是女性灸友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图片:5876989.jpg

湿重者忌:菌类酒类瓜果鱼虾 胆郁者忌:蛋类奶类内脏油腻 食积者忌:韭菜山芋糯米南瓜 久病者忌:鹅老公鸡蚂蚁菜发物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