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安神类--酸枣仁(《本经》)
药师李
资深菩萨
资深菩萨
  • UID41
  • 粉丝3
  • 关注0
  • 发帖数360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阅读:2544回复:0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安神类--酸枣仁(《本经》)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12-14 15:41
酸枣仁(《本经》)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均系野生。主产于河北、河南、陕西、辽宁等地。原植物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和荒地。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耐寒、耐碱。枣仁生用味甘,性平,功效清肝胆虚热、宁心安神;炒后增强醒脾补阴、敛汗宁心之功。临床用名有酸枣仁、炒酸枣仁。

图片:1.jpg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治心腹寒热,邪结气,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日华子本草》:治脐下满痛。
       《开宝本草》: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大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本草衍义》:微热。《经》不言用仁,仍疗不得眠。
       《汤液本草》:气平,味酸,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脏。
       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生姜、酸枣仁六物煮服。
       《圣惠方》: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香,竹叶汤调服。
       《济众方》: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用,末茶、姜汁调服。
       《本草纲目》:枣仁,味酸性收,故主肝病,寒热结气,酸痹久泄,脐下满痛之症。其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本草经疏》:酸枣仁得木之气而兼土化,故其实酸平,仁则兼甘,气味匀齐,其性无毒,为阳中之阴。入足少阳,手少阴,足厥阴,太阴之经。专补肝胆,亦复醒脾,从其淡也。熟则芳香,香气入脾,故能归脾。能补胆气,故可温胆。母子之气相通,故亦主虚烦,烦心不得眠。其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及四肢酸疼湿痹者,皆脾虚受邪之病,脾主四肢故也,胆为诸脏之首,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五脏之精气皆禀于脾。故久服之,功能安五脏,轻身延年也。《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者,缘诸证悉由肝胆脾三脏虚而发,胆主升,肝藏血,脾统血,三脏得补,久而气增,气增则满足,故主如上功能也。
       简误:凡肝、胆、脾三经,有实邪热者勿用。以其收敛故也。
       《本草蒙筌》:味酸,气平。无毒。因肉味酸,故名酸枣。能治多眠不眠,必分生用炒用,多眠胆实有热,生研末,取茶叶姜汁调吞;不眠胆虚有寒,炒作散,采竹叶煎汤送下。倘和诸药共剂,却恶防己须知。宁心志,益肝补中;敛虚汗,驱烦止渴。去心腹寒热,五脏能安。
       《本草乘雅》:味酸入肝,色赤入心,心之肝药也。棘刺外出,无邪服此,反伤其内。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者,心腹邪结气聚使然耳。服之结散聚消,心定烦息,故得睡眠。未有散邪结气聚之物,能使卫气入藏而就安寝者。世人见不得睡眠,便用枣仁,思之真堪绝倒。
       枣为脾果,味酸属木,脾之肝药。色赤属火,脾之心药也。具春升夏出之机,脾之阳分药也。盖心腹居中,即脾土之宫位,为寒热邪气,结聚于中,不能主持四末,致成湿痹酸痛,而为凝闭之阴象者,枣能运行脾用,鼓舞脾阳,转凝闭为升出,结聚自散,痹闭自通矣。五藏居中,禀气于脾,亦仗以轻安也。
       《药性解》:酸枣仁,味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肝、胆四经。主筋骨酸疼,夜卧不宁,虚汗烦渴,安和五脏,大补心脾。生者治嗜卧不休。恶防己。
       按:枣仁味酸,本入肝经,而心则其所生者也,脾则其所制者也,胆又其相依之腑也,宜并入之。《圣惠方》云胆虚不眠,寒也,炒熟为末,竹叶汤调服,盖以肝胆相为表里,血虚则肝虚,肝虚则胆亦虚,得熟枣仁之酸温,以旺肝气,则木来克土。脾主四肢,又主困倦,所以令人多睡,又《济众方》云胆实多睡,热也,生研为末,姜茶汤调服,亦以枣仁秋成者也,生则得全金气,而能制肝木,肝木有制,则脾不受侮,而运行不睡矣。
       《药鉴》:气平,味甘酸,无毒。能安和五脏,大补心脾。故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多用之。盖血不归脾,则五脏不安和,而睡卧自不宁矣。今既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脏和,睡卧岂有不宁者哉?然心家有实热者,生研为良,心家若虚寒者,炒研才妙。
       《景岳全书》:味微甘,气平。其色赤,其肉味酸,故名酸枣。其仁居中,故性主收敛而入心。多眠者生用,不眠者炒用。宁心志,止虚汗,解渴去烦,安神养血,益肝补中,收敛魂魄。
       《本草备要》:补而润,敛汗宁心。
       甘酸而润。凡仁皆润。专补肝胆,炒熟酸温而香,亦能醒脾。故归脾汤用之。助阴气,坚筋骨,除烦止渴。敛阴生津。敛汗《经疏》曰:凡服固表药而汗不止者,用枣炒研,同生地、白芍、五味、麦冬、竹叶、龙眼肉煎服多效。汗为心液故也。宁心。心君易动,皆由胆怯所致。经曰:凡十一官皆取决于胆也。疗胆虚不眠。温胆汤中或加用之,肝虚则胆亦虚,肝不藏魂,故不寐;血不归脾,卧亦不安。《金匮》治虚劳虚烦不眠,用酸枣仁汤。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炙,知母、茯苓、川芎各二两,《深师》加生姜二两,此补肝之剂。经曰:卧则血归于肝。苏颂曰:一方加桂一两,二方枣仁并生用,治不得眠,岂得以煮过便为熟乎?酸痹久泻。酸收涩,香舒脾。生用酸平,疗胆热好眠。时珍曰: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昂按:胆热必有心烦口苦之证,何以反能好眠乎?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竹茹、枳实,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胃之热,非以温胆经之寒也,其以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当温为候耳,胆热好眠四字,不能无疑也。恶防己。
       《本经逢原》:酸枣仁味甘而润,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入足太阴脾经。按: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血痹等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盖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归脾汤用以滋养营气,则脾热自除。单用煮粥,除烦益胆气,胆气宁而魂梦安矣。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本草崇原》: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大味,能达肝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圆色赤,禀火土之气化。火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本经》不言用仁,而今时多用之。心腹寒热,邪结气了聚者,言心腹不和,为寒为热,则邪结气聚。枣仁色赤象心,能导心气以下交,肉黄象土,能助脾气以上达,故心腹之寒热邪结之气聚可治也。土气不达于四肢,则四肢酸痛。火气不温于肌肉,则周身湿痹。枣仁禀火土之气化,故四肢酸痛,周身湿痹可治也。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言不但心腹和平,且安五脏也。
       《本草求真》:﹝批﹞收肝胆虚热不眠。
       酸枣仁专入肝、胆,兼入脾。甘酸而润,仍有生熟之分,生则能导虚热,故疗肝热好眠,神昏躁倦之症;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眠,烦渴虚汗之症。志曰:按《五代史》后唐刊《石药验》云,酸枣仁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陶云:食之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即止汗也。本肝胆二经要药,因其气香味甘,故又能舒太阴之脾。时珍曰: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按肝虚则阴伤而心烦,而魂不能藏,肝藏魂。是以不得眠也。故凡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取其收敛肝脾之津液也。如心多惊悸,用酸枣二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又温胆汤或加枣仁。《金匮》治虚劳虚烦,用酸枣仁汤,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炙,知母、茯苓、川芎各二两,《深师》加生姜二两,此补肝之剂。归脾汤用以滋营气,亦以营气得养,则肝自藏魂而弥安,血自归脾而卧见矣。其曰胆热好眠可疗,因其胆被热淫,神志昏冒,故似好眠,其症仍兼烦躁,用此同茶。疗热,热疗则神清气爽,又安有好眠之弊乎。汪昂曰:温胆汤治不眠,内用二陈加竹茹、枳实凉味,乃凉肺泻胃之热以温胆之寒也。其以温胆名汤者,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耳。但仁性多润,滑泄最忌,纵使香能舒脾,难免润不受滑矣。附记以补书所未及。
       《得配本草》:恶防己。
       酸,平。入足厥阴,兼入手少阴经血分。收肝脾之液,以滋养营气。敛心胆之气,以止消渴。补君火以生胃土,强筋骨以除酸痛。
       得人参、茯苓,治盗汗;无火可用。得生地、五味子,敛自汗。心火盛不用。配辰砂、乳香,治胆虚不寐;有火勿用。配地黄、粳米,治骨蒸不眠。枣仁只用一钱。
       去壳,治不眠;炒用,治胆热不眠。生用,止烦渴盗汗;醋炒,醒脾。临时炒用恐助火,配二冬用。
       肝旺烦躁,肝强不眠,服之肝气敛火亦盛。心阴不足,致惊悸者。血本不足,敛之亦增烦躁。但禁用。
       世医皆知枣仁止汗,能治不眠。岂知心火盛、汗溢不止,胆气热、虚烦不眠,阴虚痨瘵症,有汗出上焦而终夜不眠者,用此治之,寤不安,而汗更不止。
       《本草经解》:枣仁气平,秉天秋敛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心者胸臆之分,手厥阴心包络脉起之处;腹者中脘之分,足厥阴肝经之地,心包络主热,肝主寒,厥阴主散,不能散则寒热邪结气聚矣,枣仁味酸入厥阴,厥阴和则结者散也。
       四肢者手足也,两厥阴经之地也。酸痛湿痹,风湿在厥阴络也,枣仁味酸益血,血行风息;气平益肺,肺理湿行,所以主之也。心包络者心之臣使也,代君行事之经也;肝者生生之脏,发荣之主也,久服枣仁,则厥阴阴足,所以五脏皆安。
       《本经疏证》:试以本经大枣主治,与酸枣主治较之,惟基乔生则气生厚,惟其丛生遂气力薄,厚则甘,薄则酸,阴阳应像大论云,辛甘为阳,酸苦为阴,又曰味薄则泄,厚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故大枣主心腹邪气,是振其中而使之外达,酸枣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是疏其中而导之外泄;大枣主四支重,是助其经气,使其转接之间,阻碍不生,酸枣主四支酸疼湿痹,是鼓其轻气,使其转接之间,留着解散,惟其力厚,则既助十二经之行,仍能使全气内转,故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力薄则鼓荡经气使外达,遂不能复归,致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此陶隐居谓啖之能醒睡,不为无故矣。由此观之,本经酸枣主治,是酸枣之功能,非酸枣仁之功能,酸枣自醒睡,酸枣仁自治不眠,故本经于酸枣气味上,并不着仁字,而隐居亦不言啖其仁,可见别录主治,乃酸枣仁之主治,即其味甘而不酸可证也。杏为心果,其仁入肺而宣气,桃为肺果,其仁入肝而宣血,则枣为脾果,其仁入肾而宣水决矣。虽然,枣仁用酸枣之仁,不用大枣之仁,何也?盖大枣补而仁则泄,酸枣泄而仁则补,别录云除枣核中仁味苦,燔之主腹痛邪气,酸枣仁则甘,以是酸枣仁之用广于大枣仁矣。烦心不得睡,水不上济于心也,脐上下痛,水不宣而停于所治也,血转久泄者,肝无所藉而不藏,虚汗烦渴者,心无所资而不润,水气能涵木,木得涵而筋骨遂坚,筋骨肾而阴气有所守,阴气有所守,则阳亦充于外,而肌肉丰气力优矣。
       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同是心烦,同是不寐,两方无一味之同,岂不得卧不得眠有异耶?抑心中烦与虚烦固不同耶?夫寐,谧也,静谧无声也(释名),眠犹瞑也(后汉书冯衍传注玉篇眠瞑同),泯也,泯泯无知也(释名),卧犹息也(后书隗嚣传注),僵也(广雅释诂)。是寐者能卧而未必安静,眠者且能熟寐而无知,不得卧则或起或寝,并不能安于床席矣。于此见虚烦不得眠,虽亦静谧,但时多扰乱也,心中烦,不得卧,则常多扰乱,且不得静谧矣。夫寐系心与肾相交,能静谧而时多扰乱,乃肾之阴不继,不能常济于心,常多扰乱而不得静谧,乃邪火燔盛,纵有肾阴相济,不给其烁,况一为伤寒,本系急疾之病,且少阴病仅在二三日以上,其急疾抑又可想,一为虚劳,则本缓痾虚证。故其治法,泻火滋阴,相去霄壤,一以阿胶鸡子黄安心定血,而外并主以苦燥之苓连,开阴之芍药,一以酸枣仁茯苓启水上滋,而外更益以甘润之知母,开阳之川芎岂可同日语哉。故后世用酸枣仁诸方,始终只治不睡,并无他歧相搅,乃立异者或以为生用能醒睡,是牵合陶隐居之说,以简要济众一方为据,不知其方用酸枣仁止一两,用蜡茶至二两,且以生姜汁涂炙,是以茶醒睡,用酸枣仁为反佐,若据此为醒睡之典,则麻黄汤中有治中风自汗之桂枝,亦可谓为止汗耶?或以为酸枣仁治不寐,乃治邪结气聚之不寐,是牵合本经之文,且谓未有散邪结气聚之物,能使卫气入脏而就安寝者,不思仲景用酸枣仁汤,明明着虚劳虚烦不得眠之语,虚烦不得眠,犹可目为邪结气聚耶?虚劳亦岂邪结气聚可成者耶?纵邪结气聚,亦可成虚劳,则此不得眠,且将与栀子豉汤证相比矣,若谓卫气不得归脏,又与半夏秫米汤相比矣,仲景又何别用酸枣仁汤为哉!
       《本草新编》:酸枣仁,味酸,气平,无毒。入心、肝、胆与胞络四经。宁心志,益肝胆,补中,敛虚汗,祛烦止渴,安五脏,止手足酸痛,且健筋骨,久服多寿。以上治疗,俱宜炒用,惟夜不能眠者,必须生用,或神思昏倦,久苦梦遗者,亦宜生用。可为臣佐,多用尤佳,常服亦妙也。
       或问酸枣仁止能益心,何以补肾之药,古人往往用之乎?盖心肾原不可两治也。因世人贪色者多,仲景夫子所以止立六味、八味,以补肾中之水火宜。然而肾火原通于胞络,而肾水原通于心,补心未尝不能益肾,古人所以用枣仁以安心,即安肾也。且世人入房而强战者,心君不动,而相火乃克其力以用命。心君一移,而相火即懈,精即下泄。可见补心所以补肾,心气足而肾气更坚,不信然哉。
       或问酸枣仁之治心也,不寐则宜炒,多寐则宜生,又云夜不能寐者,必须生用。何其自相背谬耶?不知此实用药之机权也。夫人不寐,乃心气之不安也,酸枣仁安心,宜用之以治不寐矣。然何以炒用枣仁则补心也?夫人多寐,乃心气之大昏也。炒用,则补心气而愈昏;生用,则心清而不寐耳。夜不能寐者,乃心气不交于肾也;日不能寐者,乃肾气不交于心也。肾气不交于心,宜补其肾;心气不交于肾,宜补其心。用枣仁正所以补心也。补心宜炒用矣,何以又生用。不知夜之不寐,正心气之有余,清其心,则心气定,而肾气亦定矣,此所以必须生用。若日夜不寐,正宜用炒,而不宜用生矣。
       或疑枣仁安心,人人知之,安心而能安肾,此则人未知也。曰:枣仁岂特安心以安肾而已乎,更能安五脏之气。盖心肾安,而五脏有不安者乎,不必其入脾、入肺、入肝而后能安也。
       《本草分经》:甘,润。生用酸平,专补肝胆;炒熟酸温而香,亦能醒脾,敛汗宁心。疗胆虚不眠,肝胆有邪热者勿用。
       《本草思辨录》:酸枣丛生而气薄,气薄则发泄,味酸亦泄,啖之使阳不得入于阴,故醒睡。仁则甘平,甘平由酸而来,性故微敛而微守。酸枣肝药,仁不能大戾乎枣,亦必入肝。皮赤则入心,内黄则入脾。酸枣仁自当为心肝脾三经之药。心得之则神安,肝得之则魂藏,脾得之则思靖,其治不得眠,尚有何疑?独是酸枣仁汤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则更有进焉。按栀子豉汤证,亦为虚烦不得眠,而彼为有伤寒余邪,此由于虚劳,故加虚劳字以别之。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此云虚烦不得眠,脉必浮而微数。盖阳上淫而不下则烦,阴下亏而不上则不得眠,其责在肾。非酸枣仁收摄浮阳,不能使心肝脾咸循其职。故推酸枣仁为君,而臣以知母滋肾之液,茯苓泄肾之邪,扰心之烦可不作矣。而心肾不交,犹未足以成寐。后世医者,必将以远志配枣仁,为一降一升之法。不知远志乃阴中升阳之药,此非阳不升而实阴不升,既以枣仁摄之,知母滋之,茯苓泄之,阴中之阴,自有能升之理。特三物皆下行,而肾阴向上之机不能无滞,故又加川芎通阴阳以利之,甘草居中宫以和之,标之曰酸枣仁汤者,以酸枣仁为首功也。
       【现代药理研究】
       ·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作用;酸枣仁具有安定作用,酸枣仁具有抗惊厥作用;酸枣仁具有镇痛降温作用。
       ·酸枣仁具有降血压作用、强心作用、抗缺氧作用。
       ·酸枣仁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对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酸枣仁可以降血脂。
       ·酸枣仁5.0g/kg单用或与五味子合用均能提高烫伤小鼠的存活率。
       ·酸枣仁油可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
 

图片:2.JPG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