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55楼#
发布于:2020-02-29 15:32
突起睛高歌
条文:突起睛高珠肿疼,风热毒火上冲睛,针后亡热桔梗饮,硝黄茺芍黑芩风,还睛五味参芩细,山药车前防防远茺。
方剂:退热桔梗饮子桔梗 芒硝 大黄 茺尉子 白芍药(炒)黑参 黄芩 防风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还睛丸方
五味子半两 人参二两 茯苓一两 细辛半两 山药一两 车前子 防风远志 茺蔚子各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注】
1、突起睛高之证,缘风热火毒,上冲于眼,疼痛难忍,睛珠突高胀起。
2、宜先用针出其青涎毒水后,服退热桔梗饮子,用还睛丸调理可愈。
胎风赤烂歌
条文:胎风烂缘胎热,目赤眵粘眦烂红,小防风汤羌栀草,归尾将军赤芍风。
方剂:小防风汤
羌活 栀子 甘草 当归尾 大黄 赤芍药 防风各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一盏半,煎至五分,空心温服。
【注】
1、胎风赤烂之证,因在母腹其母过食辛热,或生后,乳母过食辛热,致令小儿双目尽赤,眵泪胶粘,四眦湿烂,宜用小防风汤治之。
胎患内障歌
条文:胎患小儿未出胎,热冲儿脑目生灾,护睛木香芩细射,川大黄与黑参偕。
方剂:护睛丸方
木香五钱 黄芩五钱 细辛三钱 射干五钱 大黄五钱 黑参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服十丸。
【注】
1、胎患内障,儿在母腹之时,缘食辛辣过多,致热气内冲儿脑,及致生后,眼成内障,宜用护睛丸。
胞肉胶凝歌
条文:胞肉胶凝胞肉肿,初小渐大摩隐瞳,胃脾风热上攻目,通脾泻胃热风清。
方剂:通脾泻胃汤方见黄膜上冲下
【注】
1、胞肉胶凝之证,睥中蠹肉壅起,初小渐大,摩隐瞳人,眼胞湿烂,眵泪胶粘。
2、此乃脾、胃中邪风积热,上壅于目所致。
3、宜用通脾泻胃汤,散风清热,两解其邪。
风赤疮痍歌
条文:风赤疮痍眦睑生,黑睛端好睑烂红,脾经风热宜急治,久生翳膜遮瞳睛。
加减四物汤生地,苦参牛蒡薄荷风,当归赤芍天花粉,连翘荆芥穗川芎。
方剂:加减四物汤方
生地黄 苦参 牛蒡子 薄荷 防风 当归 赤芍药 天花粉 连翘 荆芥穗 川芎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风赤疮痍者,起于两眦,其黑睛则端然无恙,惟睑边烂而红赤。
2、此乃脾经风热上攻所致,宜急治之,久则恐生翳膜,遮盖睛瞳。
3、用加减四物汤。
风牵喎僻歌
条文:风牵喎僻睑痒赤,阳明风刺睛明,内服排风蝎味蛇,天麻辛芍桔防风。
方剂:排风散方
干蝎 五味子 乌蛇各一钱 天麻二麻 细辛 白芍药(炒) 桔梗各一钱 防风二钱右为细末,令匀,食后米饮调下三钱。
【注】
1、风牵喎僻之证,睑皮痒赤,时时口眼相牵而动,此乃阳明风热上壅所致。
2、宜先用针刺睛明穴,外泄其邪,后服排风散,内疏其风。
风牵睑出歌
条文:风牵睑出睑皮翻,胞睑俱红眵泪连,胃经积热肝风盛,洗去瘀病可痊,后服黄耆汤蔚骨,防苓芩草大黄煎。
方剂:黄耆汤方
黄耆一钱 茺蔚子二钱 地骨皮一钱 防风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风牵睑出之证,乃睑皮翻出向外,上、下胞睑俱赤,眵泪淋漓,皆缘胃经积热,肝有风邪。
2、宜先用劆洗去瘀,后服黄耆汤,清热散邪也。
倒睫卷毛歌
条文:倒睫卷毛内刺睛,皮松弦紧痒兼疼,碜涩难开胞睑烂,肝风脾热两壅,细辛汤用知茺黑,军细防风桔梗羚。
方剂:细辛汤方
知母二钱 茺蔚子二钱 黑参一钱 大黄一钱 细辛一钱 防风二钱 桔梗一钱 羚羊角(镑)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倒睫拳毛之证,由皮松弦紧,故拳毛倒入,内刺睛珠,碜涩难开,眼胞赤烂,痒而兼疼。
2、此乃脾热肝风,合邪上壅所致。
3、宜用细辛汤,内清邪热,外散风邪也。
浮翳歌
条文:浮翳色白瞳内映,明看细小暗看宽,不痒不疼无血色,脑风冲入脑脂愆。
决明石决人参茯,车细防军茺桔添,坠翳石决知辛味,生地参防及兔肝。
方剂:石决明散方
石决明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 车前子一钱 细辛五分 防风二钱 大黄一钱 茺蔚子二钱 桔梗一钱半右为细末,令匀,食后米饮汤调下二钱。
浮翳坠丸方
石决明一两 知母一两 细辛五钱 五味子半两 生地黄二两 人参二两半 防风一两 兔肝一具右为细末,炼密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注】
1、浮翳内障之证,初患之时,不痒不疼,从瞳神内映出白色,暗处看则其宽大,明处看其翳略小,全无血色相混,缘脑冲入于眼,脑脂流下,致成内障,宜服决明散坠翳丸。
乌风不足歌
条文:已成乌风不足证,补肝散内用川芎,熟地当归荚藜芍,木贼夏桔草防风。
方剂:乌风补肝散方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白芍药 蒺藜 木贼 夏枯草 防风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去渣温服。
【注】
乌风有余歌
条文:已成乌风有余证,决明丸内决明辛,桔梗防风茺蔚子,车茯山药共元参。
方剂:乌风决明丸方
石决明二两 细辛五钱 桔梗 防风 茺蔚子 车前子 茯苓 山药 元参各二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三钱。
【注】
神崇疼痛歌
条文:神崇疼痛忽然发,胞热睛疼缘肺肝,洗肝散用硝黄桔,栀子黄芩知母添,黑参热盛加归地,外点还宜石燕丹。
方剂:酒调洗肝散方
朴硝 大黄 桔梗 栀子 黄芩 知母(炒) 黑参各等分热甚者,加生地黄当归尾。右为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日服二次。
石燕丹方见卷来
【注】
1、神崇疼痛之证,平素无病,忽然发动,睑皮火热,睛珠如刺,极痛难当。
2、此肺、肝风热,上攻于眼,不可劇洗,宜服酒调洗肝散,外点石燕丹。
能远怯近歌
条文:近视昏蒙远视明,阳光有余损阴精,须用地芝丸枳壳,菊花生地共天冬。
方剂:地芝丸方
枳壳(去穣) 菊花各三两 生地黄(焙干) 天门冬(去心)各四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茶清送下。
【注】
1、能远怯近者,谓视物远则能见,近则昏蒙也。
2、盖由其人阳气有余,阴精不足,故光华散乱,不能收敛于近也。
3、宜用地芝丸养阴,久服则目自愈。
逆顺生翳歌
条文:逆顺生翳上下坐,顺则下垂逆上冲,钩割后用知母饮,知味军芩车桔茺。
方剂:知母饮子知母(炒)二钱 五味子五分 大黄一钱 黄芩一钱 车前子二钱 桔梗一钱 茺蔚子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逆顺生翳之证,从上垂下,侵入黑睛为顺,从下冲上,侵入黑睛为逆。
2、顺则易安,逆则难治。
3、并宜手法钩割去其翳膜,后服知母饮子,清其内热。
钉翳根深歌
条文:钉翳根深睛内生,硬似钉头极痛疼,赤涩羞明时泪出,肝心毒热上冲瞳,除热饮子知母桔,硝黄茺蔚黑芩风。
方剂:除热饮子知母二钱 桔梗二钱 芒硝一钱 大黄一钱 茺蔚子一钱 黑参二钱 黄芩二钱 防风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钉翳根深者,睛中翳黑,硬如钉子之形,其证疼痛赤涩,泪出羞明。
2、此乃肝、心毒热,上攻睛瞳。
3、宜服除热饮子,清泻其毒热也。
高风内障歌
条文:高风内障号鸡盲,天晚不明天晓光,夜能上视难见下,损亏肝血肾精伤。
补肝羚细羌苓楮,参黑车斛枯草防;还睛石决人参细,茺蔚知苓芎木香。
方剂:高风补肝散方
羚羊角 细辛 羌活 茯苓 楮实子 人参 元参 车前子 石斛 夏枯草 防风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高风还睛丸方
石决明二两 人参一两 细辛五钱 茺蔚子二两 知母一两 茯苓一两 芎穷一两 木香五钱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注】
1、高风内障之证,两眼至天晚不明,天晓复明。
2、缘肝有积热,肾经虚损,乃阳微阴盛也。
3、天晚阴长,则天时之阴,助人身之阴,能视顶上之物,不能下视诸物,至天晓阳长,则天时之阳,助人身之阳,而眼复明矣,宜用补肝散
干涩昏花歌
条文:干涩昏花肝肾病,酒色劳瞻思虑伤,四物五子车前子,覆盆枸杞菟丝当,熟地川芎芍地肤,五胆膏宜外点良。
方剂:四物五子丸方
车前子(酒蒸) 覆盆子 枸杞子 菟丝子(酒煮烂) 当归(酒洗)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地肤子各等分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不枸时盐汤送下。
五胆膏方见卷末
【注】
1、干涩昏花者,谓目觉干涩不爽,视物昏花也。
2、此乃肝、肾俱伤之候。
3、或因嗜酒恣欲,或劳瞻竭视,或思虑太过,皆成此证,宜用四物五子丸,滋阴养水,略带抑火,以培其本也。
还睛丸。
偃月翳歌
条文:偃月瞳含偃月形,一湾白气血下生,脑风积热下注眼,肝肾俱亏致损明。
通明散内防芩入,人参白茯细辛茺,坠医丸用石决麝,青鲤青羊牛胆熊。
方剂:偃月通明散方
防风 黄芩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细辛五分 茺蔚子二钱右为粗末,水二盏,煎去一盏,夜食后去渣温服。
五胆偃月坠翳丸方
石决明一两 麝香少许 青鱼胆 鲤鱼胆 青羊胆各七个 牛胆五钱 熊胆一分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五分。
【注】
1、偃月内障,瞳神内上半边有白气一湾,隐隐似新月之状,覆垂向下。
2、缘脑风积热注入眼中,致成内障,为肝肾俱劳之证,宜服通明散坠翳丸。
旋螺尖起歌
条文:旋螺尖起如螺壳,乌睛色变极痛疼,壳形尖起色青黑,肝经积热血瘀凝。
轻宜泻脑防辛梗,辛芍天冬五味茺;重者泻肝硝黄桔,柴芩知母细车行。
方剂:泻脑汤方
防风二钱 细辛五分 桔梗一钱 赤芍药一钱 天门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五分 茺蔚子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泻肝饮子芒硝 大黄 桔梗 柴胡 黄芩 知母(炒) 细辛 车前子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旋螺外障,气轮之内乌珠色变青白,如螺蛳之壳,其色初青久黑,其形尖圆,乃肝经积热亢极,瘀血凝滞所致。
2、轻者宜泻脑汤,重者用泻肝饮子。
混睛歌
条文:混睛初起白睛混,渐生赤脉遮瞳睛,或混白膜漫珠上,白忌苔光赤散红,先痒后疼隐涩泪,肝藏毒泪洗通,后服地黄生熟生,蒺藜当归甘草通,黄连木贼乌犀角,羌活元参军谷精。
方剂:地黄散方
生地黄七钱 熟地黄(焙干)七钱 白蒺藜(炒)四钱 当归七钱 甘草(灸)五钱 木通五钱 黄连(酒炒)五钱 木贼五钱乌犀角(镑)五钱 羌活五钱 元参五钱 大黄七钱 谷精草五钱右为细末,令匀,每服三钱,煮羊肝汁食远调服。
摩障灵光膏方见卷末
【注】
1、混睛之证,初起白睛湿赤,渐生赤脉,遮漫乌睛,或白或赤漫珠一色,白忌光滑如苔,赤忌赤脉外散,其证初起则先痒后痛,渐致碜涩泪出,羞明隐痛,视物昏蒙,此乃肝藏毒风与瘀血上凝所致。
2、先宜劆洗去瘀,后服地黄散,外点摩障灵光膏。
产后病目病
条文:产后患目血不足,病有三因治可通,思哭劳瞻多内障,嗜辛厚味外障成。
外因头风风烂湿,四物补香附芎,夏枯熟地归芍草,随人加减可收功。
方剂:四物补肝汤方
香附(酒制)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夏枯草二钱 熟地黄(焙干)四钱 当归身(酒洗)二钱 白芍药(酒洗)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去渣温服。
【注】
1、产后患目,乃去血过多不足之证,病虽有三因之别,而治法可以加减变通。
2、内因者,多缘思虑哭泣,或竭视势瞻,致成内障,须四物补肝汤,倍熟地芎归;外因者,因嗜辛辣厚味,或因头风,致成风赤湿烂。
3、宜本方倍香附、川芎、夏枯草,随证加减以治之。
眼痒歌
条文:眼痒皆因肝胆风,痒生眦睑黑白睛,外用广大重明洗,内服荆防羌乌芎。
方剂:广大重明汤方见卷末驱风一字散方荆芥穗五钱 防风二两五钱 羌活二两五钱 川乌 炮 五钱 川芎五钱右为细末,令匀,每服二钱 食后,薄荷汤调下。
【注】
1、眼痒之证,皆因肝、胆二经风邪冲发所致。
2、或在睑边眦内,甚则痒连睛珠,痒极难忍。
3、外以广大重明汤熏洗,内服驱一字散,疏散风邪。
被物撞破歌
条文:被物撞破珠胀痛,肿闭胞青劆洗良,外涂生地地黄散,芎地羚军芍壳香。
方剂:生地黄散方
川芎 生地黄 羚羊角 大黄 赤芍药 枳壳 木香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钱,食后,去渣温服。
【注】
1、被物撞破者,或因打扑,或因撞损,睛珠胀痛,眼胞青紫,肿闭难开,先宜劆洗散瘀,外敷捣烂生地黄膏,内服生地黄散。
雀目内障歌
条文:雀目内障多痒涩,暮暗朝明与雀同,黄昏视下难见上,肝风邪火障双瞳。
洗肝散用车前子,柴胡芩细黑参茺,泻肝汤里硝黄芍,桔梗黄芩与防风。
方剂:洗肝散方
车前子一钱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细辛五分 黑参一钱 茺蔚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黑豆三七粒,煎至一盏,去黑豆,空心温服。
雀目泻肝汤方
芒硝 大黄 白芍药 桔梗各一钱 黄芩 防风各二各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去渣温服。
【注】
1、雀目内障,患时暮暗朝明,多痒多涩,发作不常,或明或暗,夜中惟能视直下之物,而不能视上,乃肝风邪火上冲于目,致成内障。
2、宜服洗肝散先清虚热,后服泻肝汤,以泻其实邪也。
眯目飞鹿飞丝歌
条文:眯目鹿丝入目中,泪涩难开睛痛疼,初宜外治久生翳,酒调散用草归茺,螵蛸赤芍苍桔,翘麻羌活大黄同。
方剂:酒调散方
甘草 当归 茺蔚子 桑螵蛸 赤芍药 苍术 菊花 桔梗 连翘 麻黄羌活 大黄各一两右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不拘时服。
补遗
【注】
1、咪目者,或飞尘飞丝风吹入目也。
2、其证泪多隐涩难开,睛珠疼痛。
3、初得时,宜翻转眼睥,用绵裹钗脚,拨出眯物;若日久生云翳者,宜用酒调散治之。
散翳歌
条文:散翳形散如鳞点,乍青乍白映瞳中,胞内粟生兼烂痛,金针一拨目光通。
还睛散用人参味,桔梗车前苓细风,后用补肝归木贼,防用熟地芍川芎。
方剂:散翳还睛散方
人参一钱 五味五分 桔梗一钱 车前子二钱 茯苓一钱 细辛五分 防风二钱 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夜食后去渣温服。
散翳补肝散方
当归二钱 木贼一钱 防风一钱 熟地黄二钱 白芍药一钱 川芎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去渣温服。
【注】
1、散翳,翳从瞳人内透出,散如鳞点之状,乍青乍白,胞内起粟而烂,瞳人痛楚。
2、宜用金针拨其内翳之后,先服还睛清补,后用补肝散收功。
枣花翳歌
条文:风轮傍边白睛内,白如锯齿枣花同,怒伤肝胆邪冲眼,还睛散用车知茺,人参防黑黄芩茯,坠翳丸服可收功。
方剂:枣花翳还睛散方
车前子 知母 茺蔚子 人参 防风 黑参各二钱 黄芩一钱半茯苓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坠翳丸方见偃月内障下
【注】
1、枣花内障者,风轮傍边,白睛之内,映出白翳,如枣花锯齿之状。
2、缘怒伤肝胆,令脑邪热冲入目中,致成此障,久则变为瞳神细小。
3、宜服还睛散,再服坠翳丸。
痛如针刺痛
条文:痛如针刺心火炽,睛珠如同刺疼,头疼目眩眼系急,针后八正草栀灯,桑车扁蓄滑生地,竹叶生军瞿麦通。
方剂:加味八正散方
甘草 栀子 灯心草 桑白皮 车前子 扁蓄 滑石 生地黄 苦竹叶 大黄 瞿麦 木通各等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痛如针刺,乃心经毒火上炽,睛珠忽然极痛,犹如针刺,微带头疼目眩,眼系紧急。
2、先宜火针刺太阳穴,外散其邪;后服加味八正散,内泄其热也。
黄风不足歌
条文:已成黄风不足证,补益脾经山药丸,人参山药伏苓地,泽泻防风同作圆。
方剂:山药丸方
人参 山药 茯苓 生地黄 泽泻 防风各一两右为细末,炼密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三钱。
【注】
黄风有余歌
条文:已成黄风有余证,须用通脾泻胃汤,知母军芩茺蔚子,石膏栀子黑参防。
方剂:通脾泻胃汤方
知母一钱 大黄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茺蔚子一钱 石膏二钱 栀子一钱黑参一钱 防风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黄膜上冲歌
条文:黄膜一片气轮起,上冲风轮覆盖瞳,赤涩泪眵疼痛极,此因脾胃热风攻。
通脾泻胃黄芩黑,防军知母栀膏茺,立应白芷羊踯躅,鹅不食草麝归雄。
方剂:通脾泻胃汤方
黄芩一钱五分 黑参 防风 大黄 知母(炒) 栀子各一钱 石膏二钱 茺蔚子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去渣温服。
立应散方
白芷 羊踯躅花减半 鹅不食草(洗净晒干) 麝香少许 当归雄黄(另研后入)各等分右为细末,每用少许,含水鼻内,去尽浊涕泪出为度。
【注】
1、黄膜上冲,自气轮而起,一片黄膜,从下直冲风轮,上掩瞳人,乃脾、胃风热,上冲于眼,致生黄膜,泪流赤涩,疼痛极甚,宜通脾泻胃汤外立应散。
黑水凝翳歌
条文:黑水凝翳瞳微大,内含青白障瞳人,生花眦痛频频泪,胆热为邪损目神。
芦荟丸中细辛草,牛胆羚羊柏子参,通明防蔚参苓黑,桔梗车前柏子仁。
方剂:芦荟丸方
芦荟一两 细辛半两 甘草五钱 牛胆半两 羚羊角一两 柏子仁一两 人参半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凝翳通明散方
防风一钱半 茺蔚子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 黑参一钱 桔梗一钱 车前子二钱 柏子仁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黑水凝翳内障,又名黑花翳。
2、瞳人微大,瞳内微现青白色,大小眦头涩痛,眼中见花,黄黑不定,频频下泪。
3、绿胆为邪,致成内障,宜服芦荟丸通明散。
黑风不足歌
条文:已成黑风不足证,补肾丸中熟地黄,泽泻茺蔚五味子,细辛山药菟丝良。
方剂:补肾丸方
熟地黄一两 泽泻一两 茺蔚子一两 五味子三钱 细辛三钱 山药一两菟丝子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盐汤下。
【注】
黑风有余歌
条文:已成黑风有余证,羚羊角饮黑羚羌,车前桔梗黄芩共,柴胡茺蔚细辛防。
方剂:黑风羚羊饮黑参一钱 羚羊角一钱 羌活一钱 车前子一钱半 桔梗一钱 黄芩一钱柴胡一钱 茺蔚子一钱半 细辛五分防风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黑翳如珠歌
条文:黑翳如珠黑睛上,形如珠子黑而圆,泪出羞涩疼痛甚,大人肝肾虚风愆。
通明补肾丸可服,小儿患此名眼疳,羚羊角饮硝黄细,知母羚防一并煎。
方剂:通明补肾丸方见五风初患不足下羚羊角饮子芒硝一钱 大黄一钱 细辛五分 知母一钱 羚羊角(镑)一钱 防风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温服。
【注】
1、黑翳如珠之证,黑睛上有黑翳,圆如珠子之形,泪出羞涩难开,疼痛极甚。
2、若大人患此证,为肝、肾虚热风邪,宜用通明补肾丸。
3、小儿患此证,为实热眼疳,宜服羚羊角饮,泄其实热也。
伤寒热病后患目歌
条文:伤寒余热过食辛,瞳散黑花涩泪频,红肿痛用生犀饮,羚防芩桔知芩参。
方剂:生犀饮生犀角二钱 羚羊角一钱 防风一钱 黄芩一钱 桔梗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茯芩一钱 人参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注】
1、伤寒热病后患目者,因余热末清,过食辛热,两热合邪,以致瞳人散大,时见黑花,隐涩泪多,红肿疼痛。
2、宜用生犀饮,清解其热也。
圆翳歌
条文:圆翳青白一点圆,宛如油点水中间,肝风冲脑脂下注,明视翳小暗看宽。
虚热羚羊饮车细,参苓防如一同煎,实用防风芩桔梗,硝黄茺黑细知前。
方剂:圆翳羚羊饮羚羊角一钱 车前子一钱 细辛五分 人参一钱 黄芩一钱 防风二钱 知母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夜食后去滓温服。
圆翳防风散方
防风二钱 黄芩一钱 桔梗二钱 芒硝一钱 大黄一钱 茺蔚子一钱 黑参一钱 细辛五分 知母二钱 车前子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圆翳内障初起之时,黑睛上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看之,其形差小。
2、缘肝风上冲,脑脂下注所致,宜审其虚实而调之。
3、虚者用羚羊角饮子,清其虚热,实者宜防风散,泄其热邪也。
滑翳歌
条文:滑翳水银珠子样,微含黄色熟瞳神,肝风冲脑脂下注,不痒不疼渐渐昏,须用补肝苓桔蔚,芩防芎母黑归参,有余决明车味细,军苓知蔚黑防芩。
方剂:滑翳补肝汤方
茯苓一钱 桔梗一钱 茺蔚子二钱 黄芩一钱 防风二钱 川芎一钱 知母一钱 黑参一钱 当归身二钱 人参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滑翳决明丸方
石决明一两 车前子一两 五味子半两 细辛半两 大黄一两 茯苓一两知母一两 茺蔚子一两 黑参一两 防风一两 黄芩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三钱。
【注】
1、滑翳内障,瞳心内一点如水银珠子之状,微含黄色,不痒不疼,无泪而遮蔽瞳神,渐渐失明,后则左右相牵俱损,此乃肝风冲上,脑脂流下所致。
2、宜用补肝汤清散虚热,若有余用决明丸下行实热也。
睥生痰核歌
条文:睥生痰核痰火结,核形如豆坚不疼,失治成瘿流脓血,防风散结芷芩风,黑桔前胡陈赤芍,浙贝苍术花粉同。
方剂:防风散结汤方
白芷 黄芩 防风 黑参 桔梗 前胡 陈皮 赤芍药 浙贝母苍术 天花粉各八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睥生痰核之证,因痰火结聚而成,生于胞外,皮内核形如豆,坚硬不疼,宜用防风散结汤,化痰散热。
2、若久而不治,渐长为瘿,破则成漏,为难治矣
雷头风歌
条文:头响如雷又似风,雷头风热毒冲瞳,脑汁下注瞳色变,瞳人大小目昏蒙。
泻肝芩梗硝黄黑,羌活车归知母龙,虚者磁石丸姜附,味黑丹皮磁石同。
方剂:泻肝散方
黄芩 桔梗 芒硝 大黄 黑参 羌活 车前子 当归 知母各一钱 龙胆草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磁石丸方
干姜一两 附子(炮)五钱 五味子半两 黑参一两 牡丹皮一两 磁石(烧红,醋淬三次)一两右为细末,炼密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一钱。
【注】
1、雷头风内障,初患之时,头面多受冷热,毒气冲入头中,致头内响声如风如雷,头旋发热,日久冲入眼内,脑汁下注,瞳人变色,瞳或大小不定。
2、实者宜服泻肝散;虚者宜服磁石丸。
漏睛脓出歌
条文:漏睛脓出睑眦间,或流脓汁或清涎,目无翳障不疼痛,风热攻冲心火炎。
竹叶泻汤柴泻,升麻竹叶草车前,黄芩草决川羌活,芩芍将军栀子连。
方剂:竹叶泻经汤方
柴胡五分 泽泻四分 升麻五分 青竹叶十片 甘草(炙)五分车前子四分 黄芩六分 草决明四分 川羌活五分 白茯苓四分赤芍药四分 大黄六分 栀子仁(炒)五分 川黄连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注】
1、漏睛脓出之证,生于睑眦,或流脓水,或淌清涎,目无翳障,不疼不痛。
2、乃风热攻冲,心火上炎,宜用竹叶泻经汤主之。
绿风不足歌
条文:已成绿风不足证,还睛丸草术参苓,羌防菊地蒺蓉薯,牛膝葙蒙菟贼芎。
方剂:绿风还睛丸方
甘草 白术 人参 茯苓 羌活 防风 羌活 防风 菊花 生地黄 荚藜 肉蓗蓉 山药 牛膝 青葙子 蜜蒙花 菟丝子 木贼 川芎各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三钱。
【注】
绿风有余歌
条文:已成绿风有余证,羚羊角饮黑参防,茯苓知母黄芩细,桔梗羚羊车大黄。
方剂:绿风羚羊饮黑参二钱 防风二钱 茯苓二钱 知母二钱 黄芩一钱 细辛一钱 桔梗二钱 羚羊一钱 车前子一钱 大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撞刺生翳歌
条文:撞刺生翳遗刺痕,日久血瘀障翳生,赤脉涩疼经效散,柴军归芍草犀同。
方剂:经效散方
柴胡二钱 大黄一钱 当归尾一钱 赤芍药一钱 甘草梢五分 犀角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撞刺生翳之证,或被竹木签刺成疮,因治疗不净,留痕日久,瘀血凝积,遂生翳膜,赤脉满目,涩痛泪出,宜用经效散,清热散瘀也。
暴赤生翳歌
条文:暴赤生翳心肝病,风热上壅痛难当,赤肿热泪羞明痒,最宜劆洗出血良。
初起先用芦根饮,黑连硝黄芩与防,去翳镇肝藁石决,辛薯参苓车味羌。
方剂:芦根饮子芦根一钱 黑参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芒硝一钱大黄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钱,食后,去渣温服。
镇肝丸方
藁本一两五钱 石决明二两 细辛三钱 山药(炒) 人参 茯苓车前子各一两 五味子三钱 羌活一两右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注】
1、暴赤生翳;其证赤肿生翳,痒痛难当,时流热泪羞明,乃心、肝二经风热,上壅攻目所致。
2、宜劆洗出血,服芦根饮子,清其内热,后服镇肝丸。劆音廉。劆者,或以针锋微刺之,或以灯心草微刮之也。
暴风客热歌
条文:暴风客热胞肿疼,泪多痒赤胀白睛,源于肺热招风郁,菊花通圣可收功。
方剂:菊花通圣散方见两睑粘睛下
【注】
1、暴风客热者,胞肿疼痛,泪多痒赤,白睛胀起。
2、此证源于肺客邪热,外招风邪。
3、先宜劆洗,后用菊花通圣散,内清邪热,外散风邪热,外散风邪也。
膜入水轮歌
条文:膜入水轮睛疮后,疮愈坐翳侵水轮,肺肝虚热大肠燥,日后失治伤瞳神,退热饮军茺蔚黑,辛防五味桔黄芩。
方剂:退热饮子大黄一钱 茺尉子二钱 黑参一钱 细辛一钱 防风二钱 五味子五分 桔梗二钱 黄芩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膜入水轮者,因黑白睛上生疮而起,愈后疮痕不没,渐生翳膜,侵入水轮,此乃肝经积热,大肠燥滞,邪热上逆所致。
2、宜用退热饮子,清降其热。
冲风泪出歌
条文:风泪初起冬月甚,久则冬夏泪蒙蒙,肝虚冷泪不疼赤,实则热泪肿红疼,虚用补肝归白芍,蒺芎熟地木贼风,实用茶调荆薄草,贼防羌决菊膏芎。
方剂:止泪补肝散方
当归二钱 白芍药(炒)一钱 蒺藜一钱 川芎五分 熟地黄二钱 木贼一钱 防风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去渣温服。
川芎茶调散方
荆芥 薄荷 甘草(炙) 木贼 防风 羌活 石决明 菊花 石膏 川芎各一两右为细末令匀,每服三钱,食后茶清调下。
【注】
1、冲风泪出之证,见风泪出,初起则冬月甚,夏月轻,久则冬夏皆然,此乃肝藏虚风邪热所致。
2、若泪冷不赤不痛为虚,宜用补肝汤,泪热肿赤疼痛为实,宜用川芎茶调散。
横翳歌
条文:横翳横格在瞳心,形如剑脊白如银,内虚风热攻冲脑,胃熟肝邪致目昏。
还睛决明车前地,芩防辛味黑人参,七宝车前连炙草,丹砂石决犀羚均。
方剂:横翳还睛丸方
石决明一两 车前子一两 生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 防风二两 细辛五钱五味子半两 黑参一两 人参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三钱。
七宝散方
车前子 胡黄连 丹砂 石决明 甘草各五分 犀角一钱 羚羊角一钱右为细末,以水二盏,煎去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横翳又名剑脊翳,自瞳人中映出于外如剑脊,中高边薄,横格于瞳人中心,色白如银。
2、缘内虚肝邪胃热,上冲于脑,脑脂下流入眼,致成内障,宜服还睛丸
七宝散。
涩翳歌
条文:涩翳微赤凝脂色,瞳人端正渐失明,时时隐涩疼无泪,或聚或开无定形。
还睛散内车防桔,元味芩茶叶茺,亦用七宝丸珠珀,决脑茺参熊胆同。
方剂:涩翳还睛散方
车前子一钱半 防风一钱 桔梗一钱 元参一钱 五味子五分 知母二钱黄芩一钱 细茶二钱半 茺蔚子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涩翳七宝丸方
珍珠五钱 琥珀二两 石决明二两 龙脑一分 茺蔚子一两 人参一两 熊胆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食前茶清送下一钱。
【注】
1、涩翳证,瞳神内微赤如凝脂之色,瞳神端正,渐渐昏朦,时复涩痛而无泪出,其翳无定,或聚或开,宜先用还睛散,后用七宝丸内消其翳也。
瞳人干缺歌
条文:瞳人干缺瞳形缺,左右上下不成圆,色白脑脂流下患,色黑肝胆热虚愆。
色白泻肝苓地骨,麦知芍蔚黑参添;色黑镇肝山药丸,参苓石决细车前。
方剂:瞳缺泻肝汤方
黄芩一钱 地骨皮一钱 麦门冬一钱 知母一钱 赤芍药一钱半茺蔚子一钱半 黑参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瞳缺镇肝丸方
干山药二两 五味子五钱 人参 茯苓 石决明各一两半 细辛五钱 车前子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米汤送下二钱。
【注】
1、瞳人干缺内障,初患之时,忽因疼痛难忍,细看瞳人现出缺形,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缺而不圆,瞳人之色,黑白不定。
2、色白乃脑脂流下为患,宜服泻肝汤;色黑则胆热肝虚,宜服镇肝丸。
睑生风粟椒疮歌
条文:椒疮风粟睑胞生,多泪难睁摩涩疼,脾经风热粟黄软,脾经湿热椒硬红。
劆洗后用清脾饮,知母翘军生地风,黄芩元粉黄连桔,陈皮荆芥黑参灵。
方剂:除风清脾饮知母 连翘 大黄 生地黄 防风 黄芩 元明粉 黄连 桔梗 陈皮 荆芥穗 黑参各等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远温服。
【注】
1、椒疮风粟之证,或起于睑边,或生于胞内,眦泪多难睁,沙涩摩睛疼痛。
2、粟疮如粟,其形黄软,属脾经风热而成;椒疮如椒,其形红硬,属脾经湿热而成。
3、并宜劆洗出血,服除风清脾饮,椒疮倍芩连生地,风粟倍荆芥防风。
睑硬睛疼歌
条文:睑硬睛疼胞肿硬,瘀血翳膜目睛疼,膈中积热肝风盛,外涂焮肿濂瘀红,凉膈硝黄车前黑,黄芩知母栀仁茺。
方剂:焮肿膏方见卷末凉膈散方
芒硝 大黄 车前子各一钱 黑参一钱半 黄芩 知母 栀子(炒)茺蔚子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
【注】
1、睑硬睛疼,初患之时,时觉疼胀,久则睑胞肿硬,睛珠疼痛。
2、此缘膈中积热,肝经风毒,上冲于目,宜劆洗去瘀,外涂焮肿膏,内服凉膈散。
鸡冠蚬肉歌
条文:鸡冠蚬肉内眦生,胃心积热共肝风,或青或赤如鸡蚬,轻侵风轮重掩瞳。
钩割后抽风桔,硝黄车黑细芩风,茺蔚丸芩石决黑,军芩山药地黄茺。
方剂:抽风汤方
桔梗一钱 芒硝一钱五分 大黄一钱 车前子一钱 黑参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防风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茺蔚丸方
黄芩一两 石决子一两 黑参一两 大黄一两 茯苓一两山药(炒)三两 生地黄一两五钱 茺蔚子二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心茶清下三钱。
【注】
1、鸡冠蚬肉之证,起于睥眦之内,或青或赤,如鸡冠蚬肉之形,渐渐而长,从大眦侵及风轮,久则掩及全目。
2、此乃脾胃积热,肝风上冲所致。
3、先宜用手法钩割后,服抽风汤或茺蔚丸。
辘轳转关歌
条文:辘轳转关肝风盛,旋转睛珠辘轳同,轻则瞳斜重反背,初起钩藤饮蝎芎,参防二麻僵蚕草,后服天冬饮赤令,羌活大冬五味子,人参知母蔚防风。
方剂:钩藤饮钩藤五分 全蝎(炒去毒)一钱 川芎 人参 防风各七分 麻黄三分 天麻七分 僵蚕(炒)一钱二分 甘草(灸)三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不拘时服。天门冬饮赤茯芩七分 羌活七分 天门冬一钱 五味子五分 人参七分 知母一钱茺蔚子一钱 防风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辘轳转关之证,因肝经风邪壅盛,以致二目睛珠旋转不定,与辘轳相同,轻则瞳人偏斜,重则瞳人反背。
2、初起宜用钩藤饮,疏散风邪;定后用天门冬饮,调理即愈。
蟹睛疼痛歌
条文:蟹睛努出蟹睛形,乌珠极痛涩羞明,肝胆积热肾虚热,虚软不疼实硬疼。
实者泻肝车地骨,硝黄知知母黑柴茺,虚宜镇肾味知地,山药兔辛石决灵。
方剂:泻肝汤方
车前子 地骨皮 芒硝各一钱 大黄 知母各一钱半 黑参一钱柴胡二钱 茺蔚子二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渣,空心温服。
镇肾决明丸方
五味子半两 知母(炒)生地黄 山药(炒)各一两半 菟丝子一两 细辛半两 石决明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三钱。
【注】
1、蟹睛之证,乌睛努出如珠,形似蟹睛,疼痛极甚,涩泪羞明,初起为实,硬而极痛;久则为虚,软而不疼。
2、总因肝、胆积热冲睛,肾中虚热注目所致。
3、实者宜泻肝汤,虚者用镇肾决明丸。
鹘眼凝睛歌
条文:鹘眼凝睛睛突起,目珠胀硬痛难当,积热上冲脑热注,外用摩风针血良,内服泻肠汤桔蔚,柴防芩黑共硝黄。
方剂:摩风膏方见卷末泻肝汤方
桔梗 茺蔚子 柴胡 防风 黄芩 黑参 芒硝 大黄各等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注】
1、鹘眼凝睛之证,睛突于外,不能动转,坚硬高努如鹘眼,胀满疼痛难忍。
2、此积热上冲,脑中风热,壅注于目所致。
3、宜先用金针出血泻毒,外敷摩风膏,内服泻肝汤。
惊振内障歌
条文:惊振内障缘击振,脑脂恶血下伤睛,睛变渐昏成内障,左右相传具损明。
镇肝石决茺山药,车柏辛防参茯苓,还睛散用人参桔,防细车前茺尉芎。
方剂:惊振镇肝丸方
石决明一两 茺蔚子一两 山药一两 车前子一两 柏子仁一两细辛五钱 防风一两五钱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右为细末,炼为丸,如桐子大,食后,食后,茶清送下三钱。
惊振还睛散方
人参一钱 桔梗一钱 防风一钱半 细辛五分 车前子一钱 茺蔚子一钱芎藭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法渣温前。
【注】
1、惊振内障,或因击误着头脑,致脑中脑脂恶血流入睛内,日久变成内障,左右相传,两目俱损,宜服镇肝丸还睛散。
斑疮入眼歌
条文:小儿斑疮入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疼,久生云翳如银色,肝经余热上冲睛,红花散用草归地,赤芍军翘紫草红。
方剂:红花散方
甘草 当归尾 生地黄 赤芍药 大黄 连翘 紫草 红花各五分右为粗末,灯心草十茎,竹叶十片为引,以水一盏半,煎至五分,食远去渣温服。
【注】
1、小儿斑疮之证,因患痘时疮生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羞明疼痛,久则生翳如银色,此乃痘后,肝经余热上攻睛瞳所致。
2、宜用红花散,清热散瘀,其证自愈。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56楼#
发布于:2020-02-29 16:32
外科卷下 \ 补遗
行经目痛歌
条文:女子行经目涩疼,眩晕头疼云翳生,去血过多肝脏损,当归补血薄羌茺,柴胡蒺藜菊防草,生地当归白芍芎。
方剂:当归补血汤方
薄荷五分 羌活五分 茺蔚子一钱 柴胡八分 蒺藜一钱 菊花八分 防风八分 甘草四分 生地黄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 川芎八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注】
1、行经目痛者,女子遇经行之际,眼目涩痛,头疼眩晕,肿涩难开,生翳于黑睛上,或如粟米,或花翳白陷。
2、此因经行去血过多,肝经虚损故也。
3、宜用当归补血汤治之。
妊娠目病歌
条文:妊娠目病有余证,须辨气分血分医,气分旋螺瞳散大,天冬饮用茯苓知,羌活防风参五味,血分瘀血并凝脂,保胎芩芥归芍草,连翘芎地缩陈皮。
方剂:天门冬饮天门冬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知母一钱五分 羌活五分 人参五分 五味子五分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去渣温服。
保胎清火汤方
黄芩一钱二分 荆芥穗 当归身 白芍药各一钱 甘草(炙)三钱 连翘一钱 川芎八分 生地黄 缩砂仁 陈皮各一钱右为粗末,以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去渣温服。
【注】
1、妊娠目病者,为有余之证,有气分、血分之别。
2、属气分者,多见旋瞳人散大,乃气分之热,宜天门冬饮;属血分者,多生瘀血,凝脂翳障,乃血分之热,宜用保胎清火汤以治之。
附外治方
方剂:焮肿膏方
腻粉少许 黄蜡 代赭石(研)各五钱 细磁末 黄柏(细末)麻油各一两上为极细末,入铜杓内,入油蜡同煎为膏,涂患处。
紫金膏方
炉甘石(炉甘石入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一炷香,以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来,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以甘石松花色)四两 黄丹(入锅内,炒黑色,用草试之,草灼提起,如此三次,研极细末水飞)四两 硼砂(研细飞过)三钱 朱砂(研细飞过)三钱轻粉五分 青盐(水洗水泥)五分 珍珠三钱 白丁香(乳汁化开,去渣)五分 没药五分 乳香五分 海螵蛸(去皮研细)二钱 桔矾五分 砂五分 当归(研细)五分 川芎(研细)五分 黄连(研细)五分 甘草(研细)五分 麝香五分 冰片五分如法炮制,各研极细无声,用好白蜜十五两,入锅内,熬去沫,只用白蜜十两,先下炉甘石搅匀,次下黄丹搅匀,再下诸药,不住手搅匀,如紫金色,不粘手为度。
石燕丹方
炉甘石(炉甘石入大银罐内,盐泥封固,用炭火煅一炷香,以罐通红为度,取起为末,用黄连水飞过,再入黄芩黄连黄柏汤内,将汤煮干,以甘石如松花色)四两 硼砂(铜杓内同水煮干)石燕 琥珀 朱砂(水飞)各取净末一钱五分 鹰屎白(如无、白丁香代之)一钱 冰片麝香各分半右为极细末,研至无声,每用少许,水蘸点眼大眦。
枯涩无泪,加熊胆、白蛋。血翳,加真阿魏。黄翳,加鸡内金,风热翳,加蕤仁。热翳,加珍珠、牛黄。冷翳,加附子尖雄黄。老翳,倍硼砂,加猪胰子。
摩风膏方
黄连 细辛 当归 杏仁(去皮、尖,为霜) 防风 松脂各五钱 白芷黄蜡各一两 麻油四两先将蜡油溶化,前药共研为细末,慢火熬膏,贴太阳穴。
摩障灵光膏方
黄连(锉如豆大,童便浸一宿,晒干为末)一两 黄丹(水飞)三两 当归(酒洗)二钱 麝香五分 乳香五分 轻粉一钱 矿砂一钱 白丁香一钱 龙脑一钱 海螵蛸(俱另研细末)一钱 炉甘石(以黄连一两,煎水淬七次,研细)六两先用好白蜜十两,熬五七沸,以净纸搭去蜡面,除黄丹外,下余药,用柳搅匀;次下黄丹再搅,慢火徐徐搅至紫色,却将乳香、麝香、轻粉、硇砂和匀,入上药内,以不粘手为度。
广大重明汤方
防风 菊花 龙胆草 甘草 细辛各等分右为粗末,水一盏,煎半盏,去渣带热熏洗。
五胆膏方
猪胆汁 黄牛胆汁 羊胆汁 鲤鱼胆汁各二钱五分 白蜜二两胡黄连(研末)青皮(研末)川黄连(研末)熊胆各二钱五分右将诸药末与蜜并胆汁和匀,入磁瓶内,以细纸封头牢系,坐饭甑中蒸,待饭熟为度。
【注】
能近怯远歌
条文: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定志丸用菖蒲远,朱砂人参白茯神。
方剂:定志丸方
菖蒲二两 远志(去心)二两 朱砂(研细另用)三钱 人参一两 白茯神一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食后米饮汤送下。
【注】
1、能近怯远者,非生成近视,谓平昔无此证,忽视物斤则明了,远则昏暗也。
2、由其人阴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
3、宜定志丸补心壮神,神足则自能远视矣。
瞳神散大歌
条文:瞳神散大风轮窄,邪热蒸之风气攻,或因思怒痰寒疟,地黄丸内芍归芎,防已丹柴知二地,丹参独柏味寒茺。
方剂:地黄丸方一名:羌活退翳丸
白芍药(酒炒)一两三钱 当归身(酒炒)五钱 川芎(酒洗)三钱 防己(酒制)二钱 牡丹皮(酒洗)三钱 柴胡三钱 知母(盐水炒)三钱熟地黄(焙)八钱 生地黄八钱 丹参五钱 独活三钱 黄柏(酒制)五钱 五味子三钱 寒水石三钱 茺蔚子五钱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注】
1、瞳神散大者,谓瞳神散大,风轮反为窄窄一周,其则一周如线。
2、乃邪热内蒸,风气上攻所致,亦有因忧思气怒,痰火伤寒,疟疾经产败血等证而成,宜用地黄丸。
瞳神缩小歌
条文:瞳神缩小如针簪,劳伤精血损肾肝,视不甚昏微隐涩,清肾抑阳黄柏连,草决芩归生地芍,独活知母枸杞寒。
方剂:清肾抑阳丸方
黄柏(盐水制)二两 黄连(酒炒)二两 草决明(炒)一两 白茯苓二两 当归(酒洗炒)一两 生地黄二两 白芍药(酒炒)一两 独活八钱知母(盐水制)二两 枸杞子二两 寒水石(另研)二两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注】
1、瞳神缩小者,谓瞳神渐渐缩小如簪脚,其则如针。
2、乃淫欲劳伤精血,亏损肾、肝二经所致。
3、其证视物不甚昏,惟觉羞明隐涩,宜用清肾抑阳丸,壮水以制阳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57楼#
发布于:2020-03-01 02:24
外科卷下 \ 刺灸心法要诀
九针原始歌
九针因何而有名,原于天地大数生,始于一而终于九,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九八十一,针应其数起黄钟,皮肉筋脉声阴阳,齿气九窍关节通。
【注】
●『灵枢、九针篇』帝曰:九针焉生,何因有名。
●歧伯曰: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终于九。一法天,二法地,三法人,四法时,五法音,六法律,七法星,八法风,九法野。
●九针者,圣人起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之数,针之数应之,而人之身形亦应之。
●皮应天,肉应地,血脉应人,筋应时,声应音,阴阳应律,齿面目应星,气应风,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九野,此天人相通之道也。
●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各有所主。
镵针主治法歌
镵针即今箭头针,主刺皮肤邪肉侵,毋令深入泻阳气,邪正相安荣卫均。
【注】一曰:镵针式图
●经之一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镵者,锐也;卒者,尾也。
●谓此针长一寸六分,上去末寸半,下祗留一寸之锋,欲浅刺不令深入也。
●镵针即今箭头针也,主刺邪热病在头身皮肤之证。
●毋令深入,深则有伤阳气。
●故必分许浅浅刺之,使邪去而正不伤,荣卫得和,则病除矣。
员针主治法歌
员针取法于絮针,主治邪气侵肉分,筩身卵锋不伤正,利导分肉邪自平。
【注】二曰:员针式图
●经之二曰:员针者,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
●筩身卵锋者,谓身直如作筩,末锋员如卵锐也。
●员针即絮针也,主治邪气在分肉之间,盖筩身卵锋,利导分肉,能使邪气行而不伤于肌肉之正气也。
鍉针主治法歌
鍉针之锐如黍粟,恐其深入伤肌肉,按脉勿陷以致气,刺之邪气使独出。
【注】三曰:鍉针式图
●经之三曰:鍉针者,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
●黍粟之锐者,员而微尖,利于用补者也。
●鍉针之锋,如黍粟之锐,主治邪在脉中。
●不欲深入,祗按脉以候气至,刺脉中之邪气,若使独出也。
●深按陷至肌肉,邪风虽出,而肌肉之正气必伤矣。
锋针主治法歌
锋针即今三棱名,主刺瘤邪时气壅,发于经络痼不解,泻热出血荣卫通。
【注】四曰:锋针式图
●经之四曰:锋针者,取法于絮针,刃三隅,长一寸六分,其上去八分,下留八分。
●刃三隅者,盖直壮而锐,可以泻热出血也。
●锋针即今三棱针,主刺时气温热瘤邪也。
●凡发于经络中壅痼不解之病,用三棱针之锋利,以泻热出血,使经络开通,荣卫调和,而壅痼之疾愈矣。
铍针主治法歌
铍针之锋末如剑,主刺寒热两相搏,合而为痈脓已成,大脓一泻实时和。
【注】五曰:铍针式图
●经之五曰:铍针者,取法于剑锋者,广二分半,长四寸。
●其必广二分半长四寸如剑锋者,取其能开通也。
●铍针之锋如剑者,主刺寒热相搏,或邪气郁于荣卫,凝滞不通,发为痈疽,其脓已成,用此开之,以取大脓。
●大脓泻则阴阳和,而痈热愈矣。
员利针主治法歌
员利形尖如牦,主治虚邪客于经,暴痹走注历节病,刺之经络实时痛。
【注】六曰:员利针式图
●经之六曰:员利针者,取法于牦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长一寸六分。
●其取法于牦者,以毛之强者曰牦,用其细健可稍深也。
●员利针,尖其形如牦,员而且锐,主治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与走注历节疼痛等病。
●以此刺之则经络流通,而虚邪自去矣。
毫针主治法歌
毫针主治虚痹缠,养正除邪在徐缓,寒热痛痹浮浅疾,静入徐出邪正安。
【注】七曰:毫针式图
●经之七曰:毫针者,尖如蚊虻喙,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
●其必尖如蚊虻喙者,取其微细徐缓也。
●毫针者,因取法于毫毛,故名之也。
●主刺邪客经络,而为痛痹邪气轻浅者也。
●凡正气不足之人,用此针刺之,静以徐往,渐散其邪,微以久留,缓养正气,则寒邪病痹浮浅之在络者,皆可平也。
长针主治法歌
长针主治虚邪阳,内舍骨解节腠殃,欲取深邪除远痹,刺法得宜始可康。
【注】八曰:长针式图
●经之八曰:长针者,取法于綦针,长七寸。
●为其可以取深邪远痹也。
●长针即今环跳针也,主虚邪深入,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之间。
●凡欲取深远疼痛之邪,必得身长末锋之针,如法以刺之,方能使深邪出,远痹解,而得安康也。
大针主治法歌
大针主刺周身病,淫邪溢于肌体中,为风为水关节痹,关节一利大气通。
按:此九针,皆本于『灵枢经』中大小、长短之法,无有异也。
但细玩经中九针之用,凡所取者,皆言有余之实邪,则针之不宜于治虚也,从可知矣。
【注】九曰:大针式图
●经之九曰:大针者,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员,长四寸。
●尖形如挺,粗而且巨,可以泻通机关也。
●大针者,即古人之燔针也。
●凡周身淫邪,或风或水,溢于肌体,留而不能过于关节,壅滞为病者,以此刺之,使关节利,大气通,则淫邪壅于经络,风虚肿毒伤于肌体者,皆可去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58楼#
发布于:2020-03-01 02:33
行针次第手法歌
行针手法口诀多,撮要编为十二歌,取穴持温进指摄,退搓捻留摇拔合。
【注】
●十二字分次第手法歌诀,始自三衢杨继洲。
●后之诸家,口诀虽多,皆不免于繁杂。
●今撮其要,仍编为十二歌诀,庶简明切当,便于后学。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毌外慕其心,令彼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
【注】
●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所针之穴,令气血开,教病者心专于内,不要外驰,然后下针,使针不伤荣卫,方堪入妙也。
二、持针歌
持针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松,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
【注】
●凡下针之士,须心小力雄,以右手持针于穴上,势若握虎,不敢放松,着力旋插,直至应止之处,吸气三口,然后提针,徐徐而用。
●凡机关三才奥理,欲识于心而行于针者,须将此再三推穷可也。
三、温针歌
温针之理最为良,口内温和审穴方,母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安祥。
【注】
●凡下针,必先将所用之针,入于口中,使之温热,审定穴所,方可与刺。
●勿令冷热相争,庶血气调和,而得安祥也。
四、进针歌
进针理法取关机,失经失穴最不宜,阳经取陷阴经脉,三思已定针之愈。
【注】
●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亦如之,关机最密,切勿太忙,须细审经络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轻施其针,失于经络穴所也。
●如在阳部,必取筋骨间陷下之处,则不伤于筋骨;如在阴分郄腘之内动脉相应间,则以爪重切经络,少待片时,方可进针,而不伤于荣卫。
●又必三思已定,然后下针,病可愈矣。
五、指循歌
部分经络要指循,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行之引则止,调和血气使来临。
【注】
●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来循之,使气血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意也。
六、摄法歌
摄法原因气滞经,大指爪甲切莫轻,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
【注】
●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
七、退针歌
退针手法理要和,三才诀内总玄机,一部六数三吸气,须臾疾病自然愈。
【注】
●凡退针,全在手法,三才之内,皆有要诀元机,不可不知。
●如欲退针,必须缓缓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渐退至天部,俱用少阴之六数泻之,每一部六数,须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数,令病人吸气三口,随吸随提,徐徐退至天部,其疾病自然除矣。
八、搓针歌
搓针泻气最为奇,气至针缠莫就移,浑如搓线攸攸转,急则缠针肉不离。
【注】
●搓针者,凡进、退、搓、捻,皆催其气以至泻邪气也,如觉针下气紧,切勿就移,须用泻法,但微微动转,如搓线之状,若转之太紧,必至肉缠针头,邪气滞涩,而不能除矣。
九、捻针歌
捻针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两般功,内外转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轻。
【注】
●凡捻针时,虽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两般也。
●如欲治上,则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气向上也;如欲治下,则大指向内捻,内捻者令其气至下也。
●内捻为之补,外捻为之泻。
●如经络向下者,转针头逆之则为迎也;经络向上者,移针头顺之则为随也。
●指法得宜,则正气自复,而邪气自退矣。
十、留针歌
留针取气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荣卫纵横散,巧妙元机在指头。
【注】
●留针者,凡出针至于天部,入针至于地区,须在皮肤肌肉间徐徐容留,令荣卫宣散方可出针入针。
●若出针太急,则血随针出,反伤荣卫,其巧妙元机,全在指头也。
十一、摇针歌
摇针三部皆六摇,根据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开无窒碍,邪气退除病自消。
【注】
●摇针者,如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摇二、三摇,多者不过六摇而已。
●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之状,使孔穴开大,无有窒碍,庶邪气退除而病愈矣。
十二、拔针歌
拔针之时切勿忙,闭门存神要精详,不沉不紧求针尾,此诀须当韫锦囊。
【注】
●凡针毕拔针,最要精详,不可轻率忙乱也。
●如欲出针,须待针下气缓,不沉不紧,觉轻功滑快,方以右指捻住针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针穴,及穴外之皮,令针穴门户不开,神气内存,然后拔针,庶不至于出血。
●此针家要诀,须当韫于锦囊也。
行针分寸法歌
行针分寸中指传,屈指中节两纹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长短肥瘦审经权。
【注】
●行针取分寸法,以同身寸法为准,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一寸,童稚亦如之。
●虽人身有长短,体有肥瘦,入针之分数不一,而身形之长者,其指节亦长,身形短者,其指节亦短,但随其长短,以取分寸,则自准矣。
●肥人肌肉肥厚,血气充满,宜刺三分半;瘦人肌肉瘦薄,血气末盛,宜刺二分。
●然虽如此,犹当有经有权,不可执一而论,如遇不肥不瘦之人,祗在二、三分之间,酌量取之可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59楼#
发布于:2020-03-01 02:35
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刺浅深歌
出井流荥注为俞,行经入合脏俞原,春宜针荥夏针俞,秋宜针合冬井间,脏病针俞府病合,脏腑有病皆针原。凡诸井穴肌肉浅,不宜深针自古传。
【注】
●井、荥、俞、经、合、原,十二经穴名也。
●手足阳经有原穴,手足阴经无原穴,阴之俞穴,即阴之原穴也。
●所出为井,井者如水之出也;所流为荥,荥者如水之流也;所注为俞,俞者如水之注也;所行为经,经者如水之行也;所入为合,合者如水之会也;原者如水之源也。
●夫春针荥者,取络脉在分肉间,刺之浅者也;夏针俞者,取孙络在肌肉皮肤之上也;秋针合者,亦取络脉在分肉间,故如春时之所刺;冬针井者,取络脉孙络之下,比他时所刺,则深而留之,以冬气入脏故也。
●经原之原,手足阴阳之经。
●诸病皆宜刺入,但所刺有深有浅,不能枚举,此四时针刺之大旨,自古相传者也。
五脏井荥俞经合歌
太阴肺脉井少商,鱼际之穴号荥乡,太渊一穴名为俞,经渠经合尺泽当。
太阴脾井隐白穴,流于大都荥来接,太白为俞经商丘,阴陵泉与合为穴。
少阴心脉井少冲,寻至少腑即名荥,神门一穴为俞穴,经合灵道少海真。
少阴肾脉井涌泉,然谷为荥本天然,太溪为俞经复溜,阴谷为合踝前旋。
厥阴心包井中冲,掌中劳宫即为荥,大陵穴取名为俞,间使经合曲泽终。
厥阴肝脉井大敦,行间之穴便为荥,太冲之处为俞穴,经合中封曲泉名。
六腑井荥俞原经合歌
阳明大肠井商阳,二间为荥俞三间,合谷原经阳溪取,曲池为合正相当。
阳明胃脉井厉兑,内庭为荥须要会,陷谷名俞冲阳原,经合解溪三里位。
太阳小肠井少泽,流于前谷为荥穴,后溪为俞原腕谷,经合阳谷小海歇。
太阳膀胱井至阴,通谷为荥亦穴名,束骨为俞原京骨,昆仑为经合委中。
少阳三焦井关冲,寻至液门号为荥,俞元中渚阳池取,经合支沟天井中。
少阳胆脉井窍阴,侠溪为荥是穴名,俞原临泣丘墟穴,经归阳辅合阳陵。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0楼#
发布于:2020-03-01 02:50
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
脏腑有病均宜刺,原络表里相随看,肺原太渊大偏历,大肠合谷列缺端,脾原太白胃丰隆,胃脾冲阳公孙间,心原神门小支正,小心腕骨通里边,肾原太溪傍飞阳,膀肾京骨大钟班,三焦阳池包内关,包原大陆焦外关,胆原丘墟肝蠡沟,肝胆太冲光明闲。
【注】
●凡脏腑有病,均可以刺以,即『难经』云:五脏六腑有病,皆取其原者是也。
●盖各经有所主之病,必随其各经表里,先主后客并刺之。
●主者原穴也,客者络穴也。
●如手太阴肺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太渊穴也,复刺大肠表之络穴,即偏历穴也;手阳明大肠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合谷穴也,复刺肺经里之络穴,即列缺穴也;足太阴脾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太白穴也,复刺胃经表之络穴,即丰隆穴也;足阳明胃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冲阳穴也,复刺脾经里之络穴,即公孙穴也;手少阴心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神门穴也,复刺小肠经表之络穴,即支正穴也,手太阳小肠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腕骨穴也,复刺心经里之络穴,即通里穴也;足少阴肾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太溪穴也,复刺膀胱经表之络穴,即飞扬穴也;足太阳膀胱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京骨穴也,复刺肾经里之络穴,即大钟穴也;手少阳三焦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阳池穴也,复刺心包络经表之络穴,即内关穴也;手厥阴心包络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大陵穴也,复刺三焦经表之络穴,即外关穴也;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复刺肝经里之络穴,即蠡沟穴也;足厥阴肝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太冲穴也,复刺胆经表之络穴,即光明穴也。
●此十二经主病之原穴为主,络穴为客,随表随里之刺法也。
肺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肺经原络应刺病,胸胀溏泻小便频,洒翕寒热咳喘短,木痛皮肤肩缺盆。
【注】
●肺经里之穴原太渊,大肠表之络穴偏历,二穴应刺之证即:
胸胀、溏泻、小便频数,洒洒恶寒,翕翕发热,咳嗽,喘促,短气,皮肤,肩背,缺背,缺盆麻木疼痛,皆肺、大肠经病也(图二)。
大肠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大肠原络应刺病,大(大指)次(次指)不用肩臂疼,气满皮肤木不仁,面颊腮肿耳聋鸣。
【注】
●大肠表之原穴合谷,肺经里之络穴列缺,二穴应刺之证即:
手之大指次指不用,肩臂疼痛,皮肤麻木不仁,面颊腮肿,耳鸣,耳聋,皆大肠、肺经病也。
脾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脾经原络应刺病,重倦面黄舌强疼,腹满时痛吐或泻,善饥不食脾病明。
【注】
●脾经里之原穴太白,胃经表之络穴丰隆,二穴应刺之证即:
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泻,善饥而不欲食,皆脾胃经病也。
胃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胃经原络应刺病,项膺股胻足跗疼,狂妄高歌衣走,恶闻烟火木音惊。
【注】
●胃经表之原穴冲阳,脾经里之络穴公孙,二穴应刺之证即:
项、颈、胸、膺、胯、股、胫、胻、足跗疼痛,发狂妄言,高歌弃衣而走,恶烟火,闻木音即惊,皆胃、脾经病也。
心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心经络应刺病,消渴背腹引腰疼,眩仆咳吐下泄气,热烦好笑善忘惊。
【注】
●心经里之原穴神门,小肠表之络穴支正,二穴应刺之证:饮水即消,背腹引腰作痛,眩晕仆倒,上咳吐,下泄气,热而心烦,好笑善忘,多惊,皆心与小肠经病也。
小肠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小肠原络应刺病,颧颔耳肿苦寒热,肩臑肘臂内外廉,痛不能转腰似折。
【注】
●小肠表之原穴腕骨,心经里之络穴通里,二穴应刺之证即:
颧颔耳肿,苦寒热,肩、臑、肘、臂内外侧痛,不能转动,腰痛似折,皆小肠,心经病也。
肾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肾经原络应刺病,大小腹痛大便难,脐下气逆脊背痛,唾血渴热两足寒。
【注】
●肾经里之原穴太溪,膀胱表之络穴飞扬,二穴应刺之证即:
大腹少腹脊背疼痛,大便结燥,脐下气逆上冲,口渴吐血,两足寒冷,皆肾、膀胱经病也。
膀胱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膀胱原络应刺病,目脱激出头项疼,脐突大小腹胀痛,按之尿难溲血脓。
【注】
●膀胱表之原穴京骨,肾经里之络穴大钟,二穴应刺之证即:
目胞脱陷泪出,头项疼痛,脐突大腹少腹胀痛,按之其尿难出,而溲血脓,皆膀胱,肾经病也。
三焦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三焦原络应刺病,小指次指如废同,目眦耳后喉肿痛,自汗肩臑内外疼。
【注】
●三焦表之原穴阳池,心包里之络穴内关,二穴应刺之证即:
手之小指次指如废而不能用,目眦、耳后、咽喉肿痛,自汗,肩臑内外侧疼,皆三焦、包络经病也。
心包络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心包原络应刺病,面红目赤笑不休,心中动热掌中热,胸腋臂手痛中求。
【注】
●心包里之原穴大陵,三焦表之络穴外关,二穴应刺之证即:
面红目赤,好笑不休,心中动悸,内热,手心热,胸腋与臂手疼痛,皆心包络、三焦经病也。
胆经表里原络主治歌
胆经原络应刺病,口苦胸胁痛不宁,髀膝外踝诸节痛,太息马刀侠瘤瘿。
【注】
●胆经表之原穴丘墟,肝经里之络穴蠡沟,二穴应刺之证即:
口苦,胸、胁、脾、膝、外踝诸节疼痛,太息,马刀瘿瘤,皆胆、肝经病也。
肝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肝经原络应刺病,头痛颊肿胁疝疼,妇人少腹胞中痛,便难溲淋怒色青。
【注】
●肝经里之原穴太冲,胆经表之络穴光明,二穴应刺之证即:
头痛,颊肿,胁疝疼痛,妇人少腹胞疼痛,大便难,小便淋,好怒色青,皆肝、胆经病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1楼#
发布于:2020-03-01 02:54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注】
●公孙二穴,是足太阴脾经穴也,通于冲脉;内关二穴,此二穴是手厥阴心包络穴也。
四穴通于阴维脉。
四经会合循行之处,在胃心胸之间,故主治胃与心、胸之病也。
●临泣二穴,是足少阳胆经穴也,通于带脉;外关二穴,此二穴是手少阴三焦经穴也。
四穴通于阳维脉。
四经会合联系之处,在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之时,故主治目锐眦、耳后、颊、颈、肩之病也。
●后溪二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也,通于督脉;申脉二穴,此二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也。
四穴通于阳跷脉。
四经会合别络之处,在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之间,故主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之病也。
●列缺二穴,是手太阴肺经穴也,通于任脉;照海二穴,此二穴是足少阴肾经穴也,四穴通于阴跷脉。
四经会合系络之处,在于肺系、咽喉、胸膈之间,故主治肺系、咽喉、胸膈之病也。
冲脉公孙穴主治歌
九种心疼病不宁,结胸翻胃食难停,酒食积聚肠鸣见,水食气疾膈脐疼,腹痛胁胀胸膈满,疟疾肠风大便红,胎衣不下血迷心,急刺公孙穴自灵。
【注】
●九种心疼者: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注、曰去来补。
●结胸者,胸满硬痛也。
●翻胃者,朝食暮吐,食难停留也。
●伤酒,伤食、积滞,肠胃雷鸣,水食,气疾,膈间脐腹疼痛,两胁作胀,胸膈满闷,疟疾肠风,大便下血,以及妇人胞衣不下,瘀血上攻迷心,皆宜刺此公孙穴,则立应也。
阴维内关穴主治歌
中满心胸多痞胀,肠鸣泄泻及脱肛,食难下膈伤于酒,积块坚硬横胁旁,妇女胁疼并心痛,里急腹痛势难当,伤寒不解结胸病,疟疾内关可独当。
【注】
●中满心胸痞胀,谓腹满胸痞胀不通快也。
●肠鸣泄泻,谓暴泻脱肛也。
●食难下膈伤于酒者,谓呕吐食不能下,或因酒伤也。
●积块坚硬,横冲于胁,妇女心胁疼痛,里急胀痛,伤寒结胸硬痛,疟疾,里实等病,皆刺内关,无不愈矣。
带脉临泣穴主治歌
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证,游风搔痒筋牵缠,腿疼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注】
●中风手足举动难,谓手足不随也。
●若疼痛麻木拘挛,兼发热者,风热也。
●头风旋晕及肿痛连腮、项、目、牙齿、两耳、咽喉皆赤肿痛,游风搔痒,筋脉牵引,腰、胁、四肢与肋疼痛等证,皆宜刺此临泣穴,立时有奇功也。
阳维外关穴主治歌
肢节肿疼与膝冷,四肢不遂合头风,背胯内外筋骨痛,头项眉棱病不宁,手足热麻夜盗汗,破伤跟肿目睛红,伤寒自汗烘烘热,惟有外关针极灵。
【注】
●四肢骨肿痛,两膝痹冷,手足不遂,偏正头风,脊背、腰胯、筋骨、头项、眉棱疼痛,手足发热麻木,夜间盗汗,及破伤游风,脚跟肿痛,两眼赤红,伤寒阳明自汗,蒸热烘烘,皆宜刺外关穴。
其病立已。
督脉后溪穴主治歌
手足拘挛战掉眩,中风不语并癫痫,头疼眼肿涟涟泪,背腰腿膝痛绵绵,项强伤寒病不解,牙齿腮肿喉病难,手足麻木破伤风,盗汗后溪穴先砭。
【注】
●手足拘挛者,屈伸难也。
●战掉者,手足颤摇不能握也。
●眩者,晕也。
●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语言,癫痫不省人事,瘛瘲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腿、背、腰周节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上下牙齿、腮、龈、咽、喉肿疼,手足麻木不仁,破伤受风,寝汗等证,先砭后溪穴,开通脉道,无不愈矣。
阳跷申脉穴主治歌
腰背脊强足踝风,恶风自汗或头痛,手足麻挛臂间冷,雷头赤目眉棱痛,吹乳耳聋鼻?血,癫癎肢节苦烦疼,遍身肿满汗淋漓,申脉先针有奇功。
【注】
●腰背脊强,不能俯仰也。
●足内踝红肿,名绕踝风也。
●足外踝红肿,名穿踝风也。
●恶风自汗与雷头风痛,暴发火眼,眉棱骨痛,手足麻木拘挛,臂冷,及妇人吹乳,乳房红肿(未产者名内吹,已产者名外吹也),耳聋鼻衄,癫痫抽搐,肢节烦疼,遍身肿满,头汗淋漓等证,此皆风热痰饮,流注攻冲为病,并宜先针申脉,立时有功。
任脉列缺穴主治歌
痔疮肛肿泄痢缠,吐红溺血嗽咳痰,牙疼喉肿小便涩,心胸腹疼噎咽难,产后发强不能语,腰痛血疾脐腹寒,死胎不上攻膈,列缺一刺病乃痊。
【注】
●内痔肛肿,泄痢赤白,咳痰唾血、溺血,及牙龈咽喉肿痛,小便赤涩艰难,心胸腹痛,噎咽不快,产后败血,上干心气,身发强直,不能言语;或瘀滞至腰痛,脐腹间寒,子死腹中,胎衣不下,上攻膈塞,并刺列缺,其证必痊。
阴跷照海穴主治歌
喉闭淋涩与胸肿,膀胱气痛并肠鸣,食黄酒积脐腹痛,呕泻胃翻及乳痈,便燥难产血昏迷,积块肠风下便红,膈中不快梅核气,格主照海针有灵。
【注】
●上焦火盛,咽喉闭塞不通,下焦热结,膀胱气痛,小便淋涩,胸中肿痛;或食积酒积,内蓄伤脾,发黄;或脐腹痛;或呕泻,胃翻吐食,乳痈,大便燥结,及妇人生产艰难,瘀血块痛,昏迷,肠风下血不已;或隔中之气,怏怏不快,如梅核气格塞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等疾,急刺照海穴,则诸证自散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2楼#
发布于:2020-03-03 11:36
手足十二经所属歌
五脏六腑共包络,手足所属三阴阳,太阴足脾手肺脏,阳明足胃手大肠,少阴足肾手心脏,太阳足膀手小肠,厥阴足肝手包络,少阴足胆手焦当。
【注】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共包络分属手足三阴三阳,为十二经也。
●如肺手太阴,心手少阴,心包络手厥阴,手之三阴也;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手之三阳也;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之三阳也;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之三阴也。
天干十二经表里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阳腑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阳干为表阴干里,脏腑表里配阴阳。
按:
旧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八癸方。夫三焦为决渎之官,犹可言壬,而包络附于心主,乌可云癸?况二脏表里,皆相火也,故改正之。
【注】
●甲、丙、戊、庚、壬阳干也,乙、丁、己、辛、癸阴干也。
●阳干为表为腑,阴干为里为脏,故曰:脏腑表里配阴阳也。
地支十二经流注歌
每日寅时从肺起,卯时入大肠经,辰胃已脾午心火,未时应注小肠经,申属膀胱酉属肾,戍走包络亥焦宫,子胆丑肝寅又肺,十二经脉周环行。
【注】
●人有十二经,昼夜有十二时,每一经主一时。
●先从寅时入肺起,卯入于大肠,辰入于胃,已入于脾,午入于心,未入于小肠,申入于膀胱,酉入于肾,戌入于包络,亥入于三焦,子入于胆,丑入于肝,至于寅时,则又从肺起,此十二经与十二时,相循环而行者也。
十二经相传次序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注】
●人身正脉,十有二经,每于平旦寅时,营气始于中焦,上注于手太阴肺经,自胸中而出于中府,至于少商,以次行于手阳明大肠等十二经,终于足厥阴肝经,而复始于太阴肺经也。
●凡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周流不息,循环无端也。
十二经起止歌
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止迎香,胃起承泣终厉兑,脾起隐白大包乡。
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止听宫,膀胱睛明止至阴,肾起涌泉俞腑终,包络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止竹空,胆瞳子髎止窍阴,肝起大敦止期门。
十二经穴周流歌
中府为初注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商阳复向迎香走,香接头维至库房,维下降兮趋厉兑,兑传隐白至胸乡,隐白上升达大包,大包仍续极泉场,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泽会听宫睛明分,睛明下造至阴强,至阴斜出涌泉底,泉穴还归腧腑脏,腧腑天池横络截,池出中冲心主张,中冲并与关冲合,关冲宛转丝竹傍,丝竹更贯胴窌穴,瞳窌下入窍阴方,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期门厉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厥阴同,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要分明。
【注】
●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此二经多气多血之经也;三焦、胆、肾、心、脾、肺,六经多气少血也;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此四经乃多血少气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3楼#
发布于:2020-03-03 11:49
周身名位骨度

【注】
●头者,人之首也。凡物独出之首,皆名曰头。

【注】
●头者,头骨之髓也。俗名脑子颠
【注】
●颠者,头顶也。颠顶之骨,俗名天灵盖。

【注】
●囟者,颠前之头骨也。身儿初生未阖名曰囟门,已阖名曰囟骨,即天灵盖后合之骨。

【注】
●凡前曰面,凡后曰背,居头之前,故曰面也。

【注】
●颜者,眉目间名也。
额颅
【注】
●前额发际之下,两眉之上,名曰额。一曰颡者,亦额之谓也。
头角
【注】
●额两旁棱处之骨也。
鬓骨
【注】
●即两太阳之骨也。

【注】
●目者,司视之窍也。
目胞
【注】
●目胞者,一名目窠,一名目裹,即上下两目外卫之胞也。
目纲
【注】
●目纲者,即上、下目胞之两睑边,又名曰睫,司目之开阖也。
目内眦
【注】
●目内眦者,乃近鼻之内眼角,以其大而圆,故又名大眦也。
目外眦
【注】
●目外眦者,乃近鬓前之眼角也。以其小而尖,故称目锐眦也。
目珠
【注】
●目珠者,目睛之俗名也。
目系
【注】
●目系者,目睛入脑之系也。
目眶骨
【注】
●目眶者,目窠四围之骨也。上曰眉棱骨,下即骨,骨之外即颧骨。
【注】
●目下之眶骨,颧骨内下连上牙床者也。

【注】
●頞者,鼻梁即山根也。

【注】
●鼻者,司臭之窍也。两孔之界骨,名曰鼻柱;下至鼻之尽处,名曰准头。

【注】
●頄者,颧内鼻旁间,近生门牙之骨也。

【注】
●颧者,面两旁之高起大骨也。

【注】
●顑者。俗呼为腮,口旁颊前肉之空软处也。

【注】
●耳者,司听之窍也。

【注】
●蔽者,耳门也。
耳郭
【注】
●耳郭者,耳轮也。

【注】
●颊,耳前颧侧面两旁之称也。
曲颊
【注】
●曲颊者,颊之骨也。曲如环形,受颊车骨尾之 者也。
颊车
【注】
●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人中
【注】
●人中者,鼻柱之下,唇之上,穴名水沟。

【注】
●口者,司言食之窍也。

【注】
●唇者,口端也。

【注】
●吻者,口之四周也。

【注】
●颐者,口角后顑之下也。

【注】
●颏者,口之下唇至未之处,俗名下把壳也。

【注】
●颔者,颏下结喉上,两侧肉之空软处也。
齿
【注】
●齿者,口龂所生之骨也,俗名曰牙。有门牙、虎牙、槽牙、上下尽根牙之别。

【注】
●舌者,司味之窍也。
舌本
【注】
●舌本者,舌之根也。
颃颡
【注】
●颃颡者,口内之上二孔,司分气之窍也。
悬壅垂
【注】
●县壅垂者,张口视喉上,似乳头之小舌,俗名碓嘴。
会厌
【注】
●会厌者,复喉管之上窍,似皮似膜,发声则开,咽食则闭,故为声音之户也。

【注】
●咽者,饮食之路也,居喉之后。

【注】
●喉者,通声息之路也,居咽之前。
喉咙
【注】
●喉咙者,喉也,肺之系也。

【注】
●嗌者,咽也,胃之系也。
结喉
【注】
●结喉者,喉之管头也。其人瘦者多外见颈前,肥人则隐于肉内,多不见也。
胸膺
【注】
●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膺者,胸前两旁高处也,一名曰臆,胸骨肉也俗名胸膛。

【注】
●骭肝者,胸之众骨名也。

【注】
●乳者,膺上突起两肉有头,妇人以乳儿者也。
鸠尾
【注】
●鸠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注】
●腹者,膈之下曰腹,俗名曰肚;脐之下曰少腹,亦名小腹。

【注】
●脐者,人之初生胞蒂之处也。
毛际
【注】
●毛际者,小腹下横骨间丛毛之际也,下横骨俗名盖骨。

【注】
●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及男女阴气之所也。
睾丸
【注】
●睾丸者,男子前阴两丸也。
上横骨
【注】
●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小湾横骨旁,接拄骨之骨也。
拄骨
【注】
●拄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锁子骨也。内接横骨,外接肩解也。
肩解
【注】
●肩解者,肩端之骨节解处也。
髃骨
【注】
●髃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臼之棱骨也。其臼接臑骨上端,俗曰肩头。其外曲卷翅骨,肩后之棱骨也。其下棱骨,在背肉内。
肩胛
【注】
●肩胛者,即髃骨之末成片骨也。亦名肩髆,俗名锨板子骨。

【注】
●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胳膊;胳膊中节上、下骨交接处,名曰肘;肘上之骨曰臑骨;肘下之骨曰臂骨。臂骨有正、辅二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正骨居下,长大偏内,俱下接腕骨也。

【注】
●腕者,臂掌骨接交处,以其宛屈故名也。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掌骨
【注】
●掌者,手之众指之本也。掌之众骨名雍骨,合凑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注】
●鱼者,在掌外侧之上陇起,其形如鱼,故谓之鱼也。

【注】
●手者,上体所以持物也。
手心
【注】
●手心者,即掌之中也。
手背
【注】
●手背者,手之表也。
指骨
【注】
●指者,手指之骨也。第一大指名巨指,在外二节,本节在掌;第二名食指,又名大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三中指名将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四指名无名指,又名小指之次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第五指为小指,三节在外,本节在掌。
其节节交接处,皆有碎骨筋膜联系。
爪甲
【注】
●爪甲者,指之甲也,足趾同。
岐骨
【注】
●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名岐骨,手足同。

【注】
●臑者,肩髆下内侧对腋处,高起软白肉也。

【注】
●腋者,肩之下胁之上际,俗名胳肢窝。
胁肋
【注】
●胁者,腋下至肋骨尽处之统名也。曰肋者,胁之单条骨之谓也,统胁肋之总,又名曰胠。
季胁
【注】
●季胁者,胁之下小肋骨也,俗名软肋。
【注】
●胁肋者,胁下无肋骨空软处也。
脑后骨
【注】
●脑后骨者,俗呼脑杓。
枕骨
【注】
●枕骨者,脑后骨之下陇起者是也。其骨或棱、或平、或长、或圆不一。
完骨
【注】
●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
颈项
【注】
●颈项者,颈之茎也,又曰颈者,茎之侧也;项者,茎之后也,俗名脖项。
颈骨
【注】
●颈者,头之茎骨,肩骨上际之骨,俗名天柱骨也。
项骨
【注】
●项骨者,头后甚骨之上三节圆骨也。

【注】
●背者,后身大椎以下,腰以一之通称也。

【注】
●膂者,夹脊骨两旁肉也。
脊骨
【注】
●脊骨者,脊膂骨也,俗名脊梁骨。
腰骨
【注】
●腰骨者,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上之骨也。其形中凹、上宽、下窄,方圆,二三寸许,两旁四孔,下接尻骨上际也。

【注】
●胂者,腰下两旁,髁骨上之肉也。

【注】
●臀者,胂下尻旁大肉也。
尻骨
【注】
●尻骨者,腰骨下十七椎、十八椎、十九椎、二十椎、二十一椎五节之骨也。上四节纹之旁,左右各四孔,骨形内凹如瓦,长四五寸许,上宽不窄,末节更小,如人参芦形,名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在肛门后,其骨上外两旁形如马蹄,附着两髁骨上端,俗名骻骨。

【注】
●肛者,大肠下口也。大横骨、髁骨、楗骨
【注】
●下横骨在少腹下,其形如盖,故名盖骨也。其骨左右二大孔,上两分出向后之骨,首如张扇,下寸许弣着于尻骨之上,形如马蹄之处,名曰髁骨;下两分出向前之骨,末如楗柱,在于臀内,名曰楗骨;与尻骨成鼎足之势,为坐之主骨也,妇人俗名交骨;其骨面名曰髋,侠髋之臼名曰机,又名髀枢,外接股之脾骨也,即环跳穴处,此一骨五名也。

【注】
●股者,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小腿。中节上、下交接处,名曰膝。膝上之骨曰髀骨,股之大骨也;膝下之骨曰胻骨,胫之大骨也。
髀骨
【注】
●髀骨者,膝上之大骨也。上端如杵,接于髀枢,下端如锤,接于胻骨也。
胻骨
【注】
●胻骨者,俗名臁胫骨也。其骨两根,在前者名成骨,又名骭骨,形粗,膝外突出之骨也;在后者名辅骨,形细,膝内侧之小骨也。
伏免
【注】
●伏兔者,髀骨前膝之上,起肉似俯兔,故曰伏兔。
膝解
【注】
●膝解者,膝之节解也。
膑骨
【注】
●膑骨者,膝上盖骨也。
连骸
【注】
●连骸者,膝外侧二高骨也。

【注】
●腘者,膝后屈处,俗名腿凹也。

【注】
●腨者,下腿肚也,一名腓肠,俗名小腿肚。
踝骨
【注】
●踝者,胻骨之下,足附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在外为外踝,在内为外踝也。

【注】
●足者,下体所以趋走也,俗名脚。
跗骨
【注】
●跗者,足背也,一名足趺,俗称脚面。跗骨者,足趾本节之众骨也。
足心
【注】
●足心者,即踵之中也。
跟骨
【注】
●跟,足后根之骨也。

【注】
●趾者,足之指也,其数五,名为趾者,别于手也。居内之大者名大趾,第二趾名大趾之次趾,第三趾名中趾,第四名小趾之次趾,第五居外之小者名小趾。足之指节与手指节同,其趾之本节后内侧,圆骨形突者,名核骨。
三毛
【注】
●足大趾爪甲后为三毛,毛后横纹为聚毛。

【注】
●踵者,足下面着于地之谓也,俗名脚底板。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4楼#
发布于:2020-03-03 11:51
灵枢经骨度尺寸
头部
头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自后发际以至大椎项骨三节处也。)
按、方剂:
●头部折法:以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为一尺二寸;如发际不明,则取眉心,直上后至大杼骨,折作一尺八寸,此为直寸。
●横寸法:以眼内角至外角,此为一寸,头部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
●腰围四尺二寸。
按、方剂:背部折法:
●自大椎至尾骶,通折三尺。
●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
●第十四节与脐平。
●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
●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
●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
●脊骨内阔一寸。
●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
胸腹部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此以巨骨上陷中而言,即天突穴处。)
●缺盆以下,骷骭之中,长九寸。
●胸围四尺五寸。
●两乳之间,广九寸半。(当折八寸为当。)
●骷肝中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足阳明穴名,在脐旁,此指平脐而言。)
●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横骨横长六寸半。(毛际下骨曰横骨。)
按、方剂:
●此古数,以今用上下穴法参较,多有未合,宜从后胸腹折法为当。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胸腹折法:
·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
·自骭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
·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
·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
·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侧部
●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拄骨,颈项根骨也。)
●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
●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
●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
●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
●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
●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
●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5楼#
发布于:2020-03-03 11:54
骨度尺寸
胸腹部:
两髀之间,广六寸半。此当两股之中横骨两头之处,俗名髀缝。
按:
胸腹折法:直寸以中行为之,自缺盆中天突穴起,至岐骨际上中庭穴止,折作八寸四分;自骭上岐骨际,下至脐心,折作八寸;脐心下至毛际曲骨穴,折作五寸。
横寸以两乳相去,折作八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
背部:
膂骨以下至尾椎,二十一节,长三尺。(膂骨,脊骨也。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以是骨之巨也。脊骨二十四节,今云二十一节者,除项骨三节不在内。尾椎骨男子者尖,女人者平。)腰围四尺二寸。
按:
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椎,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
侧部
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拄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小肋也。)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足少阳环跳穴处也。)髀枢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横骨上廉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骨际曰廉,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辅骨,内曰内辅,外曰外辅。)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上廉、下廉,可摸而得。)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二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
四肢部:
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臂之中节曰肘。)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节至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腘,腿湾也,跗足面也。膝在前,腘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
按:
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文所论之长短,皆数也。然骨之大者太过,小不及,此亦但言其则耳。至于周身手足折量之法,掌用前中指同身寸去为是。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6楼#
发布于:2020-03-03 11:57
穴位
头部顶中
条文:中行凡一穴:百会属督脉
头部前
中行凡四穴:神庭 上星 %会 前顶(俱属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八穴: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临泣 目窗 正营(俱足少阳穴)
正面部
中行凡五穴:素释 水沟 兑端 龈交(俱督脉穴) 承浆(任脉穴)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穴:攒竹 睛明(俱足太阳穴)迎香 禾髎(俱手阳明穴) 巨髎(足阳明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十穴:阳白(足少阳穴)承泣 四白 地仓 大迎(俱足阳明穴)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八穴:本神童子(俱足少阳穴) 丝竹空(手少阳穴) 颧骨(手太阳穴)
颈部
中行凡二次:廉泉 天突俱属任脉(见图二十八)
胸部
中行凡七穴: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俱任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去中行任脉二寸:俞府 彧中 神藏 灵墟 神封 步廊(俱足少阴)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二穴。(自气户夹俞府旁二寸,去中行四寸):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俱足阳明)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十二十穴(自云门夹气户旁二寸,去中行六寸):云门 中府(俱手太阴) 周荣胸乡 天溪 食窦(俱足太阴)
腹部
中行凡十五穴:鸠尾 巨阙 上腕 建里 下腕 水分 神阙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俱任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二十二穴(自幽门夹巨阙两旁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幽门 通谷 阴都 石关 商曲 肓俞 中柱 四满 气穴 大赫 横骨(俱足少阴)
两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六穴(自不容夹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二寸):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俱足阳明) 急脉(足厥阴穴,挟气冲旁各半寸,去中行二寸半)
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十四穴(自期门上直两乳,挟不容旁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三寸半):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腹哀 大横 腹结 府舍 冲门(俱足太阴)
头部后
中行凡五穴:后顶 强间 脑户 风府 哑门(俱属督脉)
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六穴:络却 玉枕 天柱(俱足太阳穴)
两旁第三行左右凡六穴:承灵 脑空 风池(俱足少阳穴)
两旁第四行左右凡四穴:完骨(足少阳穴) 天牖(手少阳穴)
背部
中行凡十四穴: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筋缩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阳关 腰俞 长强(俱督脉)两旁第二行左右凡十四穴: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俱挟脊,去中行二寸),上次中下(上俱挟脊骨两旁,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椎空中)会阳(挟尻骨两旁上。俱足太阳穴)两旁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去脊中行三寸五分:附分 魄户 膏肓俞 神堂 噎嘻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俱足太阳)
侧头部
左右凡二十八穴:头维足阳明穴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 天冲浮白 窍阴(俱足少阳穴) 角孙 颅息 瘈脉 翳风 丝竹(俱手少阳穴)
侧面部
左右凡十四穴:客主人 听会(俱足少阳)和耳门(俱手少阳) 听宫(手太阳) 下关 颊车(俱足阳明穴)
侧项部
左右凡十四穴:
人迎(婴筋之前) 水突 气舍(俱足阳明穴) 扶突(婴筋之后) 天鼎(俱手阳明) 天窗(扶突后) 天容(俱手太阳穴)
肩膊部
肩井(足少阳穴) 肩髃 臑会(俱手少阳穴)
侧腋胁肋部
左右凡二十穴:渊液 辄筋(俱足少阳) 天池(手厥阴) 大包(足太阴) 章门(足厥阴)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俱足少阳)
附:两手奇俞穴
左右凡六穴:拳尖在中指本节前骨尖上,握拳取之,五虎一在手食指背间,一在无名指背间,皆在次节三节相接骨尖上各一穴,握拳取之。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7楼#
发布于:2020-03-03 11:59
手足阴阳总穴名
手三阴经总穴名
手太阴肺经,行臂内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大指端行三阴之上: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列缺 孔最 尺泽 侠白 天府手厥阴心包络经,行臂内凡八穴,左右同起手中指端行三阴之中:中冲 劳宫 大陵 内关 间使门 曲泽 天泉手少阴心经,行臂内凡九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内侧端三阴之下:少冲少府 神门 阴郄 通里 灵道 少海 青灵 极泉
手三阳经总穴名
手阳明大肠经,行臂外,凡十四穴,左右同起手食指端,行三阳之上: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厉 温溜 下廉 上兼 三里 曲池肘髎 五里 臂臑
手少阳三焦经,行臂外凡十二穴,左右同起手无名指端,行三阳之中: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络 四渎天井 清冷渊 消泺
手太阳小肠经,行臂外凡八穴,左右同起手小指外侧端,行三阳之下: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足三阴经总穴名
足厥阴肝经,行足股内凡十一穴,左右同起足大指端,行三阴之前: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五里 阴廉
足太阴脾经,行足股内凡十一穴,左右同起足大指内侧端,行三阴之中: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足少阴肾经,行足股内凡十穴,左右同起足心,行三阴之后: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照海 水泉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足三阳经总穴名
足阳明胃经,行足股外凡十五穴,左右同起足三指端,行三阳之前: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溪 丰隆 下巨虚 条口 上巨虚 三里 犊鼻 梁丘 阴市 伏兔 髀关
足少阳胆经,行足股外凡十五穴,左右同起足四指端,行三阳之中:
窍阴 侠溪 地五会 临泣 丘墟 悬钟 阳辅 光明 外丘阳交 阳陵泉 阳关 中渎 环跳 风市
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起足小指端,行三阳之后: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跗阳 飞扬 承山承筋 合阳 委中 委阳 浮郗 殷门 承扶 会阳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8楼#
发布于:2020-03-03 12:01
肺脏经文
经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为脏之长,为心之盖。
又云:是经常多气少血。
『难经』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
『中脏经』曰:肺者生气之原,乃五脏之华盖。
张介宾曰: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钥。
肺经循行经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经循行歌
手太阴肺中焦生,络肠循胃散流行,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臑肘中,循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端通,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注:
1、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者,言起于任脉中脘穴也。
2、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者,谓本经之络,散布流行,下则络于大肠,还上而循胃口,非上膈属肺直行之经也。
3、夫经络流行,循还无端。故手太阴之脉,必自足厥阴经之支者期门穴,循行中脘穴,上膈属肺,以交于手太阴肺经也。
4从肺系横出腋下,至于中府、云门穴,下循臑内天府、侠白穴;从侠白行少阴心主经脉之前,下行肘中尺泽穴;从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穴,从孔最入寸口列缺、经渠、太渊穴;从太渊上鱼(句)入鱼际穴;从鱼际出大指之端少商穴而终焉。
5、其支者从腕后直出,循行次指内廉出其端,以交于手阳明大肠经也。
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肺经分寸歌
太阴中府三肋间,上行云门寸六许,云在任玑旁六寸,大肠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端内侧,鼻衄刺之立时止。
注:
1、中府在任脉中行华盖穴旁,直开去六寸,乳上三肋间陷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是其穴也。
2、上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阳明大肠经巨骨之下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云门穴也。
3、从云门穴下循臑内,腋下三寸动脉陷中,以鼻尖点墨取之,天府穴也。
4、从天府穴下行肘中,约纹上去五寸动脉中,侠白穴也。
5、从侠白穴下行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筋骨罅中,动脉应手,尺泽穴也。
6、从尺泽穴下行腕前,约纹上七寸,上骨、下骨间陷中,孔最穴也。
7、从孔最穴循外侧行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以两手交叉,当食指末筋骨罅中,列缺穴也。
8、从列缺穴循行寸口陷中,经渠穴也。
9、从经渠穴内循手掌后陷中,太渊穴也。
10、从太渊穴上鱼,手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散脉中白肉际,鱼际穴也。
11、从鱼际穴循行手大指内侧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许白肉际,少商穴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69楼#
发布于:2020-03-04 15:00
大肠经文
经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又云:回肠当脐左回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又云:广肠附脊以受回肠,乃出滓秽之路,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是经多气少血。
『难经』曰:大肠重二斤十二两,肛门重十二两。
张介宾曰:按回肠者,以其回叠也;广肠者,即回肠之更大者;直肠者,又广肠之末节下连肛门也
大肠经循行经文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上会,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大肠经循行歌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两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拄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下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侠鼻孔注迎香。
注:
1、手阳明大肠经之脉,起于大指次指内廉之端。
2、出于大指者,谓出于大指少商穴也,本经之络。
3、其支者,直出于次指之端,以交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穴,故曰: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也。
4、从商阳穴循食指上廉,二间、三间穴也。
5、从三间穴循出两骨之间,合谷穴也。
6、从合穴上两筋之间,阳溪穴也。
7、从阳溪穴循臂上廉至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穴也。
8、从三里穴入肘外廉,曲池穴也。
9、从曲池上臑外前廉,肘廉、五里、臂臑穴也。
10、从臂臑穴上肩,肩髃穴也。
11、从肩髃穴出髃骨之前廉,巨骨穴也。
12、从巨骨穴上出于柱骨之会上,言会于督脉之大椎穴也;自督脉大椎穴入交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
13、络肺下膈属大肠者,谓其支从缺盆上颈,复循本经之天鼎穴,贯颊至扶突穴也。
14、从扶突穴入下齿中禾臑穴,从禾髎穴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迎香穴而终,以交于手足阳明胃经也。
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大肠经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处口岐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上臑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膠水沟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肠经穴自分明。
注:
1、商阳穴在手食指内侧端后,去爪甲角如韭叶许,是其穴也。
2、从商阳穴循食指上廉,本节前内侧陷中,二间穴也。
3、从二间穴循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三间穴也。
4、从三间穴循行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合谷穴也。
5、从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张大指次指取之,阳溪穴也。
6、从阳溪穴上行手腕后,上侧三寸,偏历穴也。
7、从偏历穴上行三寸,温溜穴也。
8、从温溜穴上行二寸五分,辅锐肉分,下廉穴也。
9、从下廉穴上行一寸,上廉穴也。
10、从上廉穴上行一寸,锐肉之端,按之肉起,手三里穴也。
11、从手三里穴上二寸,以手拱胸屈肘,横纹头陷中取之,曲池穴也。
12、从曲池穴上行大骨外廉陷中,肘髎穴也。
13、从肘髎穴循肘上三寸,向里大脉中央,五里穴也。
14、从五里穴上行四寸,两筋两骨罅宛宛陷中,伸臂平手取之,臂臑穴也。
15、从臂臑穴上行髆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处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肩髃穴也。
16、从肩髃穴上行臂端,两叉骨间陷中,巨骨穴也。
17、从巨骨穴循颈,缺盆上直行扶突下一寸,天鼎穴也。
18、从天鼎穴上直行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扶突穴也。
19、从扶突穴贯颊直鼻孔下,水沟旁五分,禾髎穴也。
20、从禾髎穴上一寸,鼻孔旁五分,迎香穴也。

图片:1.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