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95楼#
发布于:2020-02-18 16:36
见点证治
发热三朝渐见点,热减形疏色润红,应出不出出犹热,已出复稳涌出凶,赤紫黑白分亮黯,平板稠连辨紧松,当审风寒毒火制,气血虚失领载能。
[注]
发热三朝渐渐见点者,谓见点不疾不徐也,热减者,谓痘出齐而热减退也,形疏者,谓痘稀疏颗粒分明也,色润红者,谓色红而润泽也,皆见点顺痘也,应出不出者,谓发热三日之后而不见点,此毒伏于内也,出犹热者,痘已出齐,而犹身热不退,此毒热盛也,已出复稳者,谓痘已见点,复稳藏不见,此毒陷内攻也,涌出者,谓发热不待三日,其痘一齐涌出,此毒火迅烈也,此皆逆而主凶之痘也,赤紫黑白者,谓痘色红为正,或深红赤色,深赤紫色,紫甚黑色,不红白色,皆非正色也,分亮黯者,谓非正色之痘,又当分亮黯而取治焉,亮者多虚,黯者多实,赤紫黑色明亮者,尚有活动可治之机,若滞黯则为毒热凝滞而不行也,色白亮者,乃气血因虚不荣也,白而黯者,谓气血为毒所制也,平板稠连者,谓痘形平塌不起,板硬不绽,或稠密成攒,联系不分,皆非正形也,辨紧松者,谓非正形之痘,当辨紧松而取治焉,紧松者,根脚之紧松也,紧者毒滞,松者毒松,平板稠连,根形松绽,尚有活动可治之机,若根形紧束,则为毒盛瘀滞,难治之痘也,当审风寒毒火,制者,谓已上痘之形色各有所困,当审其为风寒外郁,火毒内锢也,气血虚失领载能者,谓或因气虚不能领毒,血虚不能载毒,使毒不能发于肌表,而失领载之能也。
苏解散归宗汤保元汤升麻葛根汤
应出不出表苏解,羌苏升葛枯荆防,川芎前薄查通草,裹热毒伏归宗汤,不足不出无表裹,参耆甘草保元汤,毒轻升麻葛根并,毒重攻毒救正良。
[注]
痘发热三朝,期应见点而不见点,则为应出不出,若有表邪风寒外郁不出,宜用苏解散发之,表开自然出也,若无表证而有里热者,此为毒火内伏不出,宜用归宗汤攻之,里开自然出也,若形气不足,应出不出,无表里证者,是正气虚而不能发出也,若毒轻热微,宜用保元汤合升麻葛根汤并而用之,补正除邪可也,若有表里证,或毒重热甚,则不宜补,恐助火毒,宜苏解散或归宗汤攻邪救正为良法也。
(苏解散)
前胡川芎牛蒡子炒南山查木通生甘草羌活苏叶升麻葛根桔梗荆芥防风引加芫荽水煎服。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保元汤)人参黄耆制甘草炙引加生姜水煎服。
(升麻葛根汤)方见发热证治。
凉血攻毒饮清热解毒汤
已出犹热分表裹,在内凉血攻毒佳,红花紫草丹蝉葛,合上归宗减去查,在外清热解毒治,归宗大赤不须加,更人前连丹蝉蜕,紫花地丁滑红花.
[注]
痘已见形,身热当减,若仍热不退,此属毒火盛也,须分表里施治,若见在内毒火盛之证,宜用凉血攻毒饮攻之,其方即红花,紫草,丹皮,蝉蜕,葛根,合上归宗汤药,减去山查也,若见在外毒火盛之证,宜用清热解毒汤解之,其方即归宗汤减去大黄,赤芍,更加前胡,黄连,丹皮,蝉蜕,紫花地丁,滑石,红花是也。
(凉血攻毒饮)
大黄荆芥穗木通牛蒡子炒赤芍生地青皮蝉蜕红花紫草葛根丹皮引加灯心水煎服。
(清热解毒汤)
荆芥穗木通牛蒡子炒生地青皮山查丹皮红花蝉蜕前胡紫花地丁黄连滑石引加灯心水煎服。
苏解散必胜汤保元汤千金内托散
已出复稳谓之陷,外邪闭塞苏解良,内毒必胜桃花葛,丁蝉地龙归宗汤,气虚陷人保元主,无热千金内托方,保元加桂归芎芍,白芷查朴木香防。
[注]
痘已见点复稳藏不见者,谓之毒气内陷也,外邪闭塞者,有外感风邪证闭塞其毒,故以苏解散解之也,内毒者,火毒内攻,故以必胜汤攻之也,其方即桃仁,红花,葛根,紫花,地丁,蝉蜕,地龙,合上归宗汤也,若形气不足,中气不能载毒而复陷入者,宜以保元汤主之也,若不见热证者,虚而兼寒,宜用千金内托散补而温之,其方即保元汤加官桂,当归,川芎,白芍,白芷,山查,厚朴,木香,防风也。
(苏解散)方见本条证治。
(必胜汤)大黄荆芥穗赤芍青皮生地黄山查木通牛蒡子炒桃仁紫花地丁蝉蜕葛根地龙红花芦根水煎药服。
(保元汤)方见本条证治。
(千金内托散)人参黄耆制甘草炙官桂当归白芍药炒川芎白芷南山查厚朴姜炒木香防风引加生姜水煎服。
南金散必胜汤
见点外触诸邪秽,痘陷灰滞黑焦塌,轻虚南金蚕荷叶,重实必胜最为佳。
[注]
痘至见点之后,房中最要洁净,一被邪秽所触,则毒即陷于内矣,灰滞者,谓痘色灰白暗滞也,黑者,谓痘色紫黑也,焦者,谓痘形枯焦也,塌者,谓痘形平塌也,轻虚者,谓毒轻形气虚也,以南金散主之,重实者,谓毒重形气实也,以必胜汤主之。
(南金散)白僵蚕取直者炒紫背荷叶各等分取霜后搭水者以上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芫荽汁和黄酒少许调下。
(必胜汤)方见本条证治。
加味归宗汤
热未三朝齐涌出,毒火内发迅难当,归宗汤内加紫草,石膏犀连归尾良。
[注]
热未三朝者,发热或半日或一日也,涌出者,痘涌出不循序也,此由毒火迅烈莫能约束,以归宗汤加紫草,石膏,犀角,黄连,归尾治之。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清热解毒汤凉血攻毒饮千金内托散归宗汤
赤紫明泽解毒治,黑暗焦枯攻毒良,灰白亮虚内托散,灰白滞郁归宗汤。
[注]
凡痘见点,贵察其色,如赤紫明亮者,此毒盛血热也,以清热解毒汤主之,如黑暗干枯者,此毒锢血凝也,以凉血攻毒饮主之,如灰白明亮者,此血气虚而不荣也,以千金内托散主之,如灰白暗滞者,此毒气郁滞而不行也,以归宗汤主之。
(清热解毒汤)(凉血攻毒饮)(千金内托散)方俱见本条证治(归宗汤)
方见发热证治紫草饮子归宗汤
平塌板硬根松散,气虚紫草饮木通,紫甲查蝉参枳壳,根脚紧束主归宗。
[注]
凡痘见点,贵观其形,若顶平不起,根脚松散,此气虚不能载毒而痘难宣发也,以紫草饮主之,若根脚紧束,此毒盛气滞而内伏也,以归宗汤主之。
(紫草饮子)紫草蝉蜕人参穿山甲炒枳壳麸炒山查木通水煎服。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归宗汤
痘出稠密或粘连,总是枭毒不必言,惟以归宗攻毒主,根松犹可紧硬难。
[注]
痘出之形,贵审疏密,若稠密攒簇,粘连不分,总属枭毒为害,以归宗汤攻毒为主,其痘根脚松者,犹属可治,若紧束板硬者,难治。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起胀顺证
三朝出齐渐次长,尖圆碍指脚红活,顶渐放白肥润满,顺证饮食二便和。
[注]
三朝出齐者,谓见点三朝俱出齐也,渐次长者,谓痘形渐次长也,尖圆碍指者,谓痘形尖圆摸之碍指也,脚红活者,谓痘根脚红活也,顶渐放白者,痘顶渐渐放白光莹也,肥者,谓痘形肥实也,润者,谓痘色润泽也,满者,谓痘体充满也,顺证饮食二便和者,谓饮食二便如常调和也。
起胀险证
起胀顶陷灰或紫,稠密娇红不绽苍,形色虽顺夹险证,证险神清胃壮康。
[注]
起胀顶陷者,谓痘顶凹陷也,灰者,谓痘色灰白也,紫者,痘色赤紫也,稠密者,痘色稠密成攒也,娇红者,谓痘色红而娇嫩也,不绽苍者,谓痘形不舒绽,色不苍老也,此皆起胀险证也,又有形色虽顺而夹杂病者,虽顺恐变为险也,若痘之形色虽险,而神气清爽,饮食强美,虽险将化为顺也,此顺中险,险中顺,不可不详辨之。
起胀逆证
起胀肉肿痘不肿,根血散乱顶平塌,紫黯干枯灰白滞,名为逆证势多差。
[注]
起胀肉肿痘不肿者,谓或头面或过身浮肿如瓠瓜之状,而痘反不肿胀,此气血不能拘摄毒气,致毒散漫也,根血散乱者,谓根脚血色散乱,此毒迫血,不归附于痘也,顶平塌者,谓痘顶不起发也,此毒火锢于气分不能充发也,紫黯者,痘色紫黯不明,此毒炽血凝也,干枯者,枯不润泽,此血为毒火燔灼也,灰白滞者,谓痘色灰白黯滞,此毒火太甚,气血郁滞也,此皆起胀逆证,势多难救。
起胀证治
痘当起胀渐尖圆,红润根松体厚坚,平凹嫩白为虚证,赤紫皮塌是毒残,更有风寒滞热郁,毒不透达起发难,察痘形色分所属,合证虚实寒热参。
[注]
痘出齐之后,当渐渐根据次起胀,其形顶尖肥圆,其色红活滋润,根脚松绽,体厚皮坚皆起胀,顺痘也,平者,谓平扁不张,凹者,谓顶陷不起,嫩者,谓皮薄娇嫩,白者,谓色白不红,此皆为气血虚弱,赤者,深红而艳,紫者,深赤而黯,板者,板硬不绽,塌者,平塌不起,此皆毒热伤残,更有风寒外束,滞热内郁,使毒不得透出而起发也,医者当察痘之形色,分其所属,合其病证,虚实寒热,参详施治,庶无差谬矣。
保元化毒汤
平凹灰白皮嫩亮,倦怠气乏不渴烦,保元化毒参耆草,芎归查甲芷香蚕。
[注]
痘不如期起胀,若平扁顶凹,其包灰白,皮薄嫩亮,更见倦怠气乏,不渴不烦等虚证者,此气血虚弱,不能起发其毒也,宜用保元化毒汤主之。
(保元化毒汤)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当归南山查穿山甲炒白芷木香僵蚕研炒川芎引加煨姜水煎服。
必胜汤归宗汤
艳红紫黯不起胀,板硬平塌不绽松,证见阳热一切证,急服必胜或归宗。
[注]
痘当起胀之时,若色艳红紫,黯而不起胀,板硬平塌,而不绽松,更见阳热烦躁,便闭闷乱等证者,此毒火锢滞,气血不能领载其毒也,急用必胜汤,或归宗汤,庶或逆中求生也。
(必胜汤)方见见点证治(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苏解散
外因风寒痘不起,浅淡黯滞不润红,发热恶寒无汗表,苏解散发自然松。
[注]
痘当起胀之时,偶为风寒外袭,闭塞痘毒,不能起胀者,其色则浅淡黯滞不润,其证则现发热恶寒无汗,宜用苏解散透发其毒,自然松而起矣。
(苏解散)方见见点证治。
宽中快癍汤
伤食滞热郁不起,恶食腹热便臭粘,快癍透毒加陈木,减葛蒡穗桔前蝉。
[注]
起胀之时,过于饮食,滞热内郁,痘不起胀,其现证懒食恶食,肚皮发热,大便臭粘,宜用宽中快癍汤主之,其方即宽中透毒饮加入陈皮,木香,减去葛根,牛蒡子,荆芥穗,桔梗,前胡,蝉蜕。
(宽中快癍汤)青皮醋炒陈皮枳壳炒南山查麦芽炒木香黄连生连翘去心厚朴炒甘草生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灌浆顺证
顺证七朝浆自行,先起先灌次第明,由红转白渐肥泽,九日苍蜡显痂形。
[注]
灌浆顺证者,因气盈血附,其毒易化,至七朝不期行而自行也,先起先灌,次第明者,谓痘先起胀者,当先灌浆,自头面以及周身也,由红转白,渐肥泽者,谓痘先见红点,由红转白,血变成浆,渐惭肥满而光泽也,至九日浆老,则苍如黄蜡色,而显结痂之形矣。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96楼#
发布于:2020-02-18 16:40
灌浆险证
灌浆浆清不按期,行迟收早总非宜,亮软根艳并水泡,不杂他证险可医。
[注]
痘当灌浆之时,浆清不浓,及不按期而浆行迟者,皆气血虚也,浆行收早者,是毒热盛也,软薄者,谓痘皮不能坚实,恐其易于损破,则气泄而浆虽成也,根艳者,谓痘根赤艳,热在血分,毒未尽化也,水泡者,水泡夹杂于痘中,盖因脾虚多湿也,此皆险证,若不夹杂他证,虽险亦可医也。
灌浆逆证
紫黑灰白浆不行,腐烂痒塌痘壳空,稠密无浆目不闭,已闭行浆复开凶。
[注]
痘至行浆之时,其色紫黑或灰白,而浆不行者,非枭毒内蕴,锢滞气血,即虚弱不能领载其毒也,腐烂者,谓浆未成而腐烂也,痒塌者,谓行浆时作痒塌也,痘壳空者,谓壳空而无浆也,稠密无浆者,谓稠密不分颗粒,而复干枯无浆也,目不闭者,谓痘出太稠密,而眼目不封也,目已闭复开凶者,谓起胀时其目已闭,行浆时目忽复开也,此皆灌浆逆证,必主凶也。
灌浆证治
毒化浆行领载功,脓窠充满根晕红,板黄灰滞紫黯热,地紫形焦毒热凝,根晕淡红血亏少,顶陷灰白气不盈,皮薄浆清根无晕,气虚血缩甚分明。
[注]
起胀即顺,而按日毒化浆行,乃气领血载之功也,故发时脓窠充满,根晕红活,皆灌浆顺痘也,板黄者,谓板硬干黄,乃毒盛凝结气血也,灰滞者,谓灰白黯滞,乃毒盛郁滞气血也,紫黯者,痘色紫黯,乃毒盛血不化脓也,地界色紫,痘形焦黑,乃毒火灼干血液也,根脚之晕红色浅,乃血不足而亏少也,顶陷不起,灰白无浆,乃气不足不充盈也,若痘皮薄浆,清根无红晕,乃气血虚缩,其用峻补无疑也。
清毒活血汤
板灰紫黯浆不生,清毒活血地归茸,查芍翘蒡芩连桔,木通参耆大酌行。
[注]
痘不如期灌浆,若板硬干黄,或灰滞紫黯干枯,此皆毒火伤其气血而浆不行也,俱以清毒活血汤为主,其方即紫草茸,当归,木通,生地,白芍,连翘,牛蒡子,南山查,桔梗,黄连,黄芩,人参,黄耆是也,本方中有人参,黄耆,形气怯弱者宜之,若形气壮实者,当减去人参,黄耆,便秘加大黄,临时当酌而行之可也。
(清毒活血汤)紫草茸当归木通生地黄白芍酒炒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南山查桔梗黄连黄芩人参黄耆生引加灯心水煎服。
便秘者加大黄。
加味归宗汤
灌浆地紫形焦黑,毒火炽盛气血凝,归宗汤内加归尾,红紫犀连山甲丁。
[注]
痘当灌浆之时地界红紫,痘形焦黑,而浆不行,此毒火炽盛,气血锢滞也,急用归宗汤主之,本方中加归尾,红花,紫草,犀角,黄连,穿山甲,地丁。
(加味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千金内托散
淡红顶陷无浆脓,气血虚失领载功,干金内托散堪服,气充毒化自浆生。
[注]
痘灌浆时,若色淡红,或顶凹陷又无脓浆者,此气血虚弱,失其领载之功,宜千金内托散补之,气充毒化而浆自生矣。
(千金内托散)方见见点证治。
参归鹿茸汤
皮薄装清根无晕,气虚血缩变须臾,参归鹿茸汤峻补,参归鹿茸草黄耆。
[注]
痘形皮薄浆清,根色无红晕者,此气虚血缩,惟恐变在须臾也,以参归鹿茸汤峻补气血,浆生毒化,庶得生矣。
(参归鹿茸汤)人参鹿茸白酒炙归身甘草炙嫩黄耆蜜炙加引糯米水煎服。
收靥顺证
十朝浆足应收靥,先蜡后粟似螺形,不疾不徐循次结,痂润身和顺证明。
[注]
十朝浆足者,谓应收靥结痂之期,然必先如蜡黄,后如粟壳之色,痂似旋螺高起,则为上吉之痘,不疾不徐者,谓先苍老者先收靥结痂,次苍老者次收靥结痂,从上而下,循次而结,且更痂润有光,身和无病,为顺证无疑矣。
收靥险证
险证装足色不苍,停浆不靥或烂伤,痂色紫黑不即脱,便调食美不须慌。
[注]
收靥险证,谓浆虽足而色不苍也,停浆不靥,谓过期浆不靥结也,烂者,谓痘颗溃烂也,伤者,谓痒抓伤损也,痂色紫黑者,谓痘痂色紫黑也,不即脱者,谓痘虽结痂不即脱落也,
以上诸证,皆收靥险证,若二便调和,饮食强美,则化险为顺不须惊慌也。
收靥逆证
不靥外剥为逆证,麸薄黑黯淡白凶,痂靥粘连终不脱,虽脱干枯亦死形。
[注]
不靥外剥者,谓痘不待收靥而皮若剥去,此名倒靥,则为逆证,麸薄黯黑者,谓痘痂形色若麸之薄,若煤之黑,淡白者,谓痂色淡白无光,故皆为凶也,粘连不脱者,谓脓汁粘连久不脱落也,虽脱干枯者,谓痘痂虽脱而干枯不润也。此二者亦为死形也。
收靥证治
浆足苍老顶微焦,渐次收靥不须疗,太迟太速皆非吉,须辨虚毒湿火条,浆清皮嫩为虚象,焮赤溃臭毒热淆,浆水浸渍湿淫胜,靥速窠燥火煎熬。
[注]
浆至充足,其色苍老,痘顶微焦,循次收靥,皆收靥顺证,不须疗治也,太迟者,谓当靥不靥也,太速者,谓不当靥而靥也,皆非吉痘,然当辨其所属,或不足或毒盛,或属湿饮或属火盛,须按证治之,如浆清皮嫩,此属不足,虽敛也,焮赤溃臭,此属毒盛难敛也,浆水浸渍,此属湿盛难敛也,靥速窠燥,此属火盛敛早也,治者须详辨之。
回浆饮皮嫩浆清收敛迟,此证当从不足医,回浆参芩白术草,首乌白芍炙黄耆。
[注]
痘至收敛之时,当靥不靥,皮嫩浆薄,现证身凉手足冷,二便不实者,此原气不足虚证也,宜用回浆饮补之,助其收结。
(回浆饮)人参黄耆蜜炙白茯苓白术土炒何首乌炙,白芍炒甘草炙引用煨姜水煎服。
大连翘饮焮赤溃臭因毒盛,大连翘饮诸热清,柴芩归芍车栀草,翘蒡荆防蝉滑通。
[注]
痘当收敛之时,有因毒盛而难敛者,更现证焮肿而赤,溃烂而臭,通身大热,烦渴不宁,此毒气大盛之故也,须用大连翘饮以解之。
(大连翘饮)连翘去心防风牛蒡子炒研荆芥黄芩当归蝉蜕柴胡滑石栀子赤芍车前子木通甘草生引加灯心水煎服。
除湿汤
遍体浸渍出水浆,证属湿饮在脾乡,除湿赤苓猪通泽,薄桂苍防白术羌。
[注]
痘当收敛之时,有因湿盛而不得敛者,其现证轻则有孔漏装,重则遍体溃烂,肚腹胀,小便短,皆湿饮为患也,须用除湿汤以利之,湿除而痘自靥矣。
(除湿汤)
羌活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赤芍猪苓泽泻白术上炒木通薄桂引加生姜灯心水煎服。
清毒散
靥速皆因是火伤,遍体窠燥异寻常,清毒归芍连丹草,翘蒡通花生地黄。
[注]
痘不当收敛之时,忽一时收敛者,更现证过身窠粒干燥,口渴发热烦急不宁,此毒火壅盛之故也,宜用清毒散主之。
(清毒散)生地赤芍连翘去心金银花牛蒡子炒研木通黄连当归丹皮甘草生水煎服。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97楼#
发布于:2020-02-18 16:43
结痂落痂顺证
顺证结痂吹序脱,瘢瘕润满色红活,额膝迟落不足虑,阴阳相济自然脱。
[注]
结痂顺证,谓痘结痂根据次序而脱落也,瘢疽润满者,谓瘢痕润而不燥,满而不陷也,红活者,谓瘢痕不赤而色红活也,若涸身之痂落尽,而额膝迟落者,不足虑也,盖头额谓孤阳,脚膝为孤阴,必待阴阳相济而痂自落矣。
结痂落痂险证
险证结痂不尽脱,瘢痕干燥少红活,余毒痕色多紫黯,痘后必发火疡疖。
[注]
结痂险证,谓痘结痂不尽脱也,瘢痕干燥者,谓瘢痕不润泽也,以上二证,固属险证,若饮食强美,二便调和,虽险不足虑也,余毒者,谓痘后余毒未尽解也,其色紫黯者,乃余毒之热留于血分也,疡疖者,谓其毒留久必发痘毒火疮也。
结痂落痂逆证
逆证结痂痂不脱,痂脱疽色白不红,痘盘光紫或枯黯,气乏形羸何以生。
[注]
结痂逆证,谓痘结痂日久不脱也,痂已脱落,其瘢色纯白不红,此血脱虚甚也,痘盘光紫者,谓痘痕浮光色紫,此毒焰外炽也,枯黯者,谓痘痕干枮黑黯,此毒锢血死也,气乏形羸者,谓痘落痂之后,其儿元气虚乏,形羸难支,将何恃以生也。
结痂落痂证治
痂厚光泽如粟色,痂落瘢红润满平,干燥不落血分热,过痂浸淫湿所乘,半掀半连肌表热,瘢紫黑焦毒末清,色赤凸起为风热,色白凹陷是虚形。
[注]
痂厚光润如粟色者,谓结痂厚而不薄,不干不湿,不黑不白,如粟壳色,痂落瘢红润满平者,谓痂落瘢痕色红润泽,平满不凸不凹,皆结痂落痂顺痘也,痂干燥不落者,乃血分热也,围痂浸淫,乃湿邪也,半掀半连,乃肌表热也,瘢紫黑焦,乃毒末清也,若赤而凸起,乃风热盛也,白而凹陷,乃气血虚也,治者须详辨之凉血解毒汤结痂干燥不润泽,难落须知血分热,凉血解毒归地紫,丹红翘芷连甘枯。
[注]
痘至结痂之后,当落不落者,现证干燥不润,根色红艳,渴欲饮冷,烦急不宁,此毒热郁于血分故也,宜用凉血解毒汤主之,热清而痂自落矣。
(凉血解毒汤)当归生地黄紫草丹皮红花连翘去心白芷川黄连甘草生枯梗 引加灯心水煎服。
五苓散
结后根脚漏水浆,甚则溃烂乃湿伤,五苓散中猪泽桂,茯苓白术更相当。
[注]
痘当已结未落之时,根脚浸漏水浆,甚则过身溃烂,小水短涩,大便溏泄,此湿胜浸淫之故也,宜用五苓散分利之,湿除而痂自落矣。
(五苓散)猪苓泽泻肉桂茯苓白术土炒引加灯心水煎服。
荆防解毒汤
半掀半连因表热,似落不落势缠绵,荆防解毒芍地草,金银通桔骨翘攒。
[注]
痘当落痂之后,宜落不落,其痂一半掀起,一半咬紧,现证身热干燥,肌肤红赤,此热在肌表之证,宜荆防解毒汤主之。
(荆防解毒汤)
荆芥防风赤芍药生地黄甘草生金银花木通桔梗地骨皮连翘去心引加生姜水煎服。
黄连解毒加味汤
痂落瘢紫黑与焦,毒热郁结未曾消,解毒芩连栀子蘖,加丹生地草金翘。
[注]
痘当落痂之后,其瘢或紫或焦或黑,现证通身壮热,烦渴不宁,皆因灌溉时浆未充足,毒气未尽化故也,均宜黄连解毒汤加生地,连翘,丹皮,金银花,甘草主之。
(黄连解毒加味汤)
黄连黄芩栀子黄蘖丹皮生地黄甘草生金银花连翘去心引加灯心水煎服。
解毒防风汤
落后瘢赤作肿形,内热未解复受风,解毒黄芩生地草,翘蒡荆防金芍升。
[注]
痘当落痂之后,瘢凸不干,色赤而艳,或发热或作痒,皆血有余热,复外感于风故也,宜解毒防风汤主之。
(解毒防风汤)黄芩生地黄甘草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荆芥防风金银花赤芍升麻引加生姜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落痂凹陷最可虑,色白形羸气血虚,大补参苓白术草,归芎芍地桂黄耆。

[注]
痘当落痂之后,其瘢凹而不起,色白不红,现证精神倦软,饮食懒少,此气血两虚之证也,宜十全大补汤主之。
(十全大补汤)人参茯苓白术土炙甘草炙当归川芎白芍炒熟地黄肉桂黄耆蜜炙引加煨姜水煎服。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98楼#
发布于:2020-02-19 12:39
面部吉凶论
面为诸阳聚会之所,其部位各有所属,欲识痘出之吉凶,须按部位验之,则立判矣,如额属心位,自印堂以上,发际以下,至日月两角,若先见点,先作浆,先结靥者,皆恶候也,以心为君主,义不受邪,先见于是位者,乃毒发于心,故非吉兆也,左颊属肝,右颊属肺,若两颊先见红点,磊落分明者吉,如相聚成块地界不清,肉体肿硬者凶,盖肝藏魂,肺藏魄枭毒侵犯,则魂魄将离,安望其有生意乎?
颏下属肾,自承浆以至两颐,先见点先灌先靥者吉,诚以此位虽系肾部,而三阴三阳之脉皆聚于此,先发先灌先靥者,乃阴阳和畅,故可治也,至若鼻属脾藏,位在中央,所最忌者,准头先出与先靥也,盖脾土荣养于四藏,若毒发于脾,是脾败矣,脾败则四藏亦随之而败,即缠绵时日,亦不过苟延性命而已,夫耳为肾窍,又少阳相火之脉行耳前后,故凡耳轮先见红点者,乃火毒燔灼,难以扑灭,非吉象也,最可喜者,口唇四围先出先灌先靥也,以阳明之脉侠口环唇,胃与大肠主之,多气多血之处,无物不受,故主吉也,此藏府部位之要,须详察于平时,庶能权宜于临证也。
蒙头
痘疮贯顶号蒙头,毒参阳位最可忧,形尖松肌通圣治,红肿如瓜药枉投。
[注]
头为诸阳之会,遍身稀疏而头独稠密者,名曰蒙头,此毒参阳位也,若痘形稍尖圆者,当以松肌通圣散治之,设头红肿如瓜,是为不治之证,即投药饵,终属无济。
(松肌通圣散)荆芥羌活牛蒡子炒研防风紫草红花青皮当归赤芍紫花地丁蜂房山查木通引加芦芫荽水煎服。
(方歌)松肌通圣药最灵,荆芥羌蒡共防风,紫草红花青归芍,地丁蜂房查木通。
抱鬓
两鬓出痘贵稀朗,稠密粘连火毒狂,松肌通圣先透发,继以归宗攻毒良。
[注]
两鬓近于太阳,出痘稀朗则吉,若稠密粘连,名日抱鬓,乃火毒狂盛也,宜先用松肌通圣散透发其毒,继用归宗汤攻其毒热,庶可转危为安。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蒙骯
痘攒耳后名蒙骯,肾经伏毒最可忧,松肌归宗两酌用,燕脂贴法莫迟留。
[注]
痘攒聚于耳后高骨,名曰蒙骯,此系毒火发自肾经,其证最恶,内服松肌通圣散,外用燕脂膏贴之,若更稠密炮热者,以归宗汤攻之。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
(燕脂膏)升麻煎浓汤去滓,用棉燕脂于汤内揉出红汁,再加雄黄细末,调匀贴患处。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锁眼
两眼周围独稠密,痘名锁眼毒伤脾,外用燕脂膏贴法,内服清热解毒宜.
[注]
面部俱稀,两眼周围独稠密者,名曰锁眼也,乃毒热炽盛,伤于脾经,外宜贴燕脂膏,内服清热解毒汤。
(燕脂膏)方见蒙骫证治(清热解毒汤)方见见点证治。
抱鼻
痘如蚕种绕鼻端,毒聚脾肺证难延,外用燕脂涂鼻上,内服黄连解毒煎.
[注]
面部俱稀,独鼻梁左右密如蚕种者,名曰抱鼻,此乃毒聚脾肺,至危之证,先以燕脂膏涂于鼻上,继用黄连解毒汤治之。
(燕脂膏)方见蒙骫证治。
(黄连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锁口
锁口枭毒伏脾经,或单或双远唇生,外用针刺燕脂法,内服泻黄散即宁.
[注]
一嘴角有痘一粒,较诸痘独大,板硬无盘,名日单锁口,两嘴角各有一粒,名日双锁口,又口之上下四旁,连串环远者亦名锁口,此毒拥于脾也,初出急以银针挑破,外以燕脂膏贴之,内服泻黄散,使痘转红活,庶可望生。
(燕脂膏)方见蒙骯证治。
(泻黄散)犀角黄连生地青皮木通石膏丹皮荆芥穗牛蒡子炒研大黄红花 紫花地丁引加灯心水煎服。
(方歌)锁口泻黄散最灵,犀连生地青木通,石膏丹皮荆牛蒡,大黄红花合地丁。
锁唇
锁唇痘聚口唇内,肿裂干黄板硬实,泻黄散内合猪尾,燕脂贴法莫少迟。
[注]
痘出攒聚于唇内者,名曰锁唇,轻则焦裂肿痛,重则板硬干黄,此毒火发于脾脏也,急以泻黄散合猪尾膏服之,外用燕脂贴法,若见黑色,则血毒凝锢,终无救矣。
(泻黄散)方见锁口证治。
(猪尾膏)取小雄猪尾尖血十数滴和梅花冰片少许,即调于煎剂内服。
(燕脂膏)方见蒙骫证治。
托腮
托腮腮边痘成攒,气为毒阻起发难,急用黄连解毒治,板硬紫黯归宗先。
[注]
满面俱稀,独两腮之痘攒攒成片者,名曰托腮,乃正气为毒所阻,难以起发也,当见点之初,毒势未成,即以黄连解毒汤解之,如板硬紫黯,以归宗汤攻之。
(黄连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锁项
当喉攒聚名锁项,毒结咽喉命必虽,音哑声呛食难入,清金攻毒是良煎。
[注]
颈项者,咽当喉之管钥也,此处痘出攒聚,名曰锁项,若不急治,迨毒攻咽喉,必发为肿痛,音哑声呛,汤水虽下,多致不救,用清金攻毒饮庶或望生。
(清金攻毒饮)牛蒡子炒研甘草生苦枯梗玄参枳壳炒僵蚕炒前胡荆芥穗大黄山查蝉退山豆根引加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金攻毒饮如神,牛蒡甘桔合玄参,枳壳强蚕前胡穗,大黄山查蝉豆根。
披肩
披肩两肩痘成攒,上下阻塞毒透难,清解热毒汤投证,便秘归宗又为先。
[注]
两肩之痘粘连成攒,其色赤紫滞黯,名曰披肩,此毒气不松,上下阻塞也,以清热解毒汤主之,大便秘秘者,以归宗汤主之。
(清热解毒汤)方见见点证治。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聚背
背间出痘不宜多,若逢攒聚命蹉跎,根松松肌燕脂贴,坚硬必胜汤可活。
[注]
大凡毒发于背者,多关生死,至于出痘,更贵稀疏,若背间攒聚粘连者,名曰聚背,而亦当辨根脚之紧松,根松者,毒尚活动,内服松肌通圣散,外用燕脂膏贴之。根紧硬者,因毒锢血凝,急用必胜汤治之,然亦死中求活之一法耳。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燕脂膏)方见蒙骯证治(必胜汤)方见见点证治。
攒胸
胸前出痘贵稀轻,攒聚粘连毒热凝,速用凉膈攻毒饮,免使枭毒内里攻。
[注]
胸膈乃心肺二经部位,出痘稀少方吉倘攒簇于此,名曰攒胸,乃毒热所致也,当以凉膈攻毒饮主之,则枭毒不内侵矣。
(凉膈攻毒饮)栀子生黄连生石膏生荆芥紫花地丁枳壳麸炒桔梗玄参生地牛蒡子炒研大黄赤芍甘草生薄荷木通引加灯心竹叶水煎服。
(方歌)
凉膈攻毒治攒胸,栀连石膏荆地丁枳桔玄参生地蒡,大黄芍草薄木通。
断桥
断桥之痘形甚异,腰间纳无上下密,气血阻滞毒热壅,归宗峻攻痘出吉.
[注]
痘名断桥者,腰间绝无一点,惟身上下稠密也,盖枭毒壅于上下,气血阻于中宫,故致上下隔断而成最恶之证,宜用归宗汤攻之,使无痘处透出,方化为吉也。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499楼#
发布于:2020-02-19 12:45
缠腰
腰为肾候痘宜疏,连珠环违奈何如,治宜攻毒莫少待,归宗急服患能除。
[注]
腰为肾候,痘宜稀疏,若连珠环遶,名曰腰缠,此毒伏于肾也,治以攻毒为主,宜用归宗汤治之。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囊腹
囊腹腹前痘如囊,枭毒冲突势猖狂,透毒松肌通圣散,攻毒归宗汤甚良。
[注]
腹前出痘状如囊聚,名曰囊腹,是枭毒冲突,势甚猖狂也,此地近于脏腑,毒易内攻,须先用松肌通圣散透发其毒,再用归宗汤以攻其毒,使地界分明,根脚松动,庶无虑矣。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鳞坐
鳞坐两臀痘若鳞,急急治之莫逡巡,平扁灰滞通圣效,板硬紫黯归宗神。
[注]
鳞坐者,两臀之痘聚集如鳞也,因毒火太甚,攒聚于至阴之地,若不急治,变如反掌,如平扁灰滞者,松肌通圣散主之,板硬紫黯者,归宗汤主之。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囊球
囊球痘密在肾囊,毒聚于斯最难当,即用散结汤调治,毒宣热解始安康。
[注]
肾囊者,乃肾之外候关要处也,若痘出稠密,乃毒聚于斯也,宜用散结汤主之疏解通畅,庶可愈矣。
(散结汤)荆芥羌活牛蒡子炒升麻川芎丹皮紫花地丁赤芍木通紫草青皮山查引加芦笋十株 水煎服。
(方歌)
散结汤中药堪夸,荆芥羌蒡共升麻,川芎丹皮地丁芍,木通紫草青山查。
抱膝
两膝之痘独稠密,因地命名为抱膝,须防行浆难下达,速用松肌通圣治。
[注]
抱膝者,遍身痘出稀疏,独两膝攒簇如饼,此毒气凝聚于膝,至行浆时恐难下达于足胫也,宜用松肌通圣散加牛膝透之,功效甚速。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
无根
足踝以下痘无形,毒热锢蔽势多凶,速宜驱毒扶脾气,快癍越婢汤有功。
[注]
足踝以下属于脾经,若过身有痘而此地独无者,名曰无根,是毒滞于脾也,但足为至阴之地,非创建中州发越脾气,不能下达,故用快癍越婢汤以发之。
(快癍越婢汤)黄耆蜜制桂枝防风白芍药炒甘草生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快癍越婢药最灵,黄耆桂枝及防风,白芍甘草姜枣引,煎服之后痘自生
蛇皮
蛇皮痘出似蛇皮,隐隐簇簇漫无拘,毒轻归宗汤调治,毒重必胜猪尾宜。
[注]
痘出丛族,成片散漫无拘,名曰蛇皮,见点之初,视其隐隐簇簇细密无伦,乃毒火所致,以归宗汤攻其毒,甚者以必胜汤佐以猪尾膏救之。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必胜汤)方见见点证治。
(猪尾膏)方见锁唇证治
蚕种
痘出形如蚕布种,枭毒势重逆而凶,速用归宗汤救治,毒松痘起可望生。
[注]
痘出稠密如蚕布种者,名曰蚕种,乃枭毒太重,凶逆之甚,速用归宗汤攻之,使毒松痘起,方可望生。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燕窝
痘形累累似燕窝,联系细密不成颗,外用燕脂点痘上,内服凉血解毒和。
[注]
痘出累累联系,细密不成颗粒,故谓之燕窝,宜外用燕脂膏贴法,内服凉血解毒汤和之。
(燕脂膏)方见蒙头证治。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鼠迹
四五相连名鼠迹,周身为重少见轻,速用归宗攻毒热,相并成泡始堪生.
[注]
痘出四五粒,或六七粒相粘连者,名曰鼠迹,见一二处者轻,见周身者为重,速用归宗汤攻之,令相并成泡,其毒方解,始可望生。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叠钱
痘形平伏无颗粒,团团钻聚若叠钱,外用燕脂调贴法,内服凉血攻毒痊。
[注]
痘已见点,平伏不起,颗粒不分,团团攒聚,状若叠钱者,此血热毒盛也,外用燕脂膏贴之,内以凉血攻毒饮治之。
(燕脂膏)方见蒙头证治(凉血攻毒饮)方见见点证治
环珠
痘出围绕若环珠,毒气壅滞宜早图,清热解毒为妙剂,毒解浆生患自除。
[注]
痘名环珠者,以出而围绕,形若环珠也,此毒气壅滞所致,以早图治,以清热解毒汤主之,使毒解浆生,其患自除矣。
(清热解毒汤)方见见点证治。
浮萍
视之有点按无形,参差紫黯若浮萍,速用凉血攻毒剂,能使毒松色转红o
[注]
浮萍者,视之有点,按之无形,参差不齐,痘色紫黯,状如浮萍也,此乃血瘀毒炽,非急攻不可,速用凉血攻毒饮攻之,能使毒松色转红活,庶可望生。
(凉血攻毒饮)方见见点证治。
蟹爪
痘形连贯颗碎密,上阔下细蟹爪形,起胀根松毒始解,清热解毒服有功。
[注]
蟹爪者,痘形连贯,颗粒碎密,上阔下细,如蟹爪之状,急用清热解毒汤治之,使连贯处起胀根松,其毒可解也。
(清热解毒汤)方见见点证治。
瓢沙
痘形歪斜复扁阔,无顶无盘名瓢沙,通圣归宗酌量用,顶起根松痘始佳。
[注]
瓢沙者,痘形扁阔歪斜不圆,无顶无盘,若瓢沙细小,宜先用松肌通圣散主之,若色紫黯者,归宗汤主之,能顶起根松,始为佳境。
(松肌通圣散)方见蒙头证治(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血泡
痘夹血泡因肺热,或紫或赤微甚别内服凉血解毒汤,外用针刺出恶血。
[注]
痘当起胀时,忽有小泡夹痘而出渐渐长成,如白果大,毒甚则紫,毒微则赤,皆谓之血泡,此因毒热在肺,传于皮肤,大小不一,须内服凉血解毒汤,外用银针刺破,流出恶血,方保无恙,若不急治,听其自破,恶汁流染痘亦因之赤烂矣,治者宜详记之。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水泡
水泡湿淫克脾经,手足稠密身而轻,内服加味保元剂,外涂胡荽官粉灵。
[注]
水泡者,形大皮薄,内含一包清水,盖因湿淫之气侵克脾经,故身面俱少,手足独密,以四肢属脾故也,须服加味保元汤,外出银针刺破,以胡荽酒调官粉涂患处,若延迟不治,变成痒塌,则难救矣。
(加味保元汤)人参猪苓泽泻白术土炒 黄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加味保元功最捷,人参猪苓共泽泻,白术黄耆赤茯苓,甘草生姜同一列。
(胡荽酒)胡荽四两切碎黄酒半筋同煎,勿令泄气,候温调官粉,搽敷破处。
肉肿疮不肿
疮未起胀肉肿浮,皮光色艳最堪愁,赤艳羌活救苦治,淡红参归大补求,通身尽赤毒热炽,速以归宗及早投。
[注]
痘当起胀时,自头及身,渐次同痘浮起,此气领血载,其毒外发也,如头身之肉先肿,皮包赤艳而痘疮不肿,此为毒邪有余,不受正制,宜用羌活救苦汤,若皮包淡红者,乃气血不足,不能拘摄毒气,宜用参归大补汤治之,更有通身皮肤尽赤,此为毒火炽盛,前灼血分,宜用归宗汤。
(羌活救苦汤)蔓荆子羌活牛蒡子炒升麻黄耆川芎连翘去心桔梗白芷防风人中黄引用荷叶水煎服。
(方歌)羌活救昔汤最良,升麻川芎合羌防,牛蒡黄耆白芷翘,蔓荆桔梗人中黄。
(参归大补汤)人参当归黄耆甘草白芷川芎防风紫草茸木香南山查厚朴姜炒桔梗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参归大补最有灵,参耆当归桔川芎,防风白芷木香草,厚朴山查紫草茸。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干枯
毒火煎灼伤阴血,痘体干桔少润泽,当归活血加味尝,治若少缓变莫测。
[注]
色者,血之华也,血和则滋润光莹,血耗则干燥桔竭,痘之毒火入于血分,轻则焮红,甚则焦紫,治以救血为急,宜当归活血汤主之。
(当归活血汤)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红花紫草黄芩黄连大黄水煎服。
(方歌)加味当归活血汤,痘色干桔服最良,四物红花共紫草,加人芩连生大黄。
铺红
铺红多因元气弱,血不归附毒漫行,肌肤尽红根赤艳,气失统摄痘多凶,气虚九味神功补,毒盛凉血解毒清。
[注]
起胀时血尽归附于痘,根下有红线紧束,乃正形也,若元气虚弱,血不归附,致毒气散漫,肌肤之上,根色紫艳,是气失统摄之力,多致不救,若气虚而痘微赤者,以九味神功散主之,毒盛根艳者,以凉血解毒汤主之。
(九味神功散)人参黄耆紫草茸红花前胡牛蒡子炒研甘草生白芍药酒炒生地黄引用大枣水煎服。
(方歌)九味神功治铺红,人参黄耆紫草茸,红花前胡牛蒡草,白芍生地枣相从。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根窠无晕
血虚痘色多散漫,根窠淡白少鲜艳,芎归保元汤可投,参归鹿茸有奇验。
[注]
痘至成浆时,若气血交会,必有一血线紧附根下,如珍珠置于燕脂之上,粒粒光彩,此正形也,设平日气血虚弱,当灌浆时顶虽圆满,根下全无红晕,以芎归保元汤主之,虚甚者以参归鹿茸汤主之。
(芎归保元汤)人参甘草炙黄耆蜜炙当归酒洗川芎引用龙眼肉水煎服。
(方歌)芎归保元治血虚,人参甘草共黄耆,酒洗当归川芎配,龙眼作引服无时。
(参归鹿茸汤)方见灌浆证治。
皮薄浆嫩
痘疮皮薄根不红,待得成脓浆淡清,溶溶破烂不完整,气血虚弱证多凶,速服十全大补剂,气充血足始堪生。
[注]
痘疮赖气血以成功,气血充实,则痘皮苍老,肥满坚厚,若气血虚缩,痘必光亮软皱,溶溶如湿,须用十全大补汤峻补气血,庶毒化浆行,可保安全矣。
(十全大补汤)人参黄耆蜜炙茯苓当归白术土炒肉桂甘草炙白芍酒炒熟地黄川芎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十全大补汤最灵,人参黄耆白茯苓,当归白术肉桂草,白芍熟地及川芎。
空壳无浆
痘壳圆融浆不行,有虚有实要分明,根色淡白血虚弱,紫紧由于血热凝,千金内托同四物,因证施治莫迟停。
[注]
痘至行浆时,头面过身,外虽胀而内实无浆,名曰空壳,当别虚实治之,如根色淡白者,此血虚不能化毒成浆也,宜千金内托散,根紧而紫者,此气行血滞,毒热伏于血分,而不能成浆也,宜加味四物汤治之。
(千金内托散)方见见点证治。
(加味四物汤)生地酒洗川芎白芍酒炒当归酒洗连翘去心紫草茸酒洗水煎服。
(方歌)加味四物汤,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紫茸连翘食。
痘顶塌陷
痘根虽红顶塌陷,此证多缘气虚见,面白肢冷食懒尝,虚烦便溏身怠倦,急用补中益气汤,气充顶升浆充贵。
[注]
陷顶者,由中气微弱不能振扬,故灌浆时,根虽红润,顶却微塌,现证面白肢冷,不思饮食,虚烦便溏,身体怠倦也,治宜补气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则气足浆升,而顶自起矣。
(补中益气汤)黄耆蜜炙白术土炒人参 升麻炒柴胡炒,陈皮甘草当归身并引用煨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补中益气效如神,黄耆白术共人参,升麻柴胡陈皮草,煨姜大枣及归身。
灰陷白陷
气血虚寒不振扬,灰白陷顶少脓浆,速用参归鹿茸剂,鸡冠血酒更堪尝。
[注]
痘至灌浆时,其色淡白,根无红晕,而顶陷者,是谓白陷,虚极则转为灰陷,由气虚委而不,血虚浆不能充,故一陷而不可遏也,治宜大补气血为主,宜参归鹿茸汤,临服入鸡冠血酒,日进二三服,但得顶起浆行方免无恙。
(参归鹿茸汤)方见灌浆证治。
(鸡冠血酒)用大雄鸡一只,先将白酒一杯炖温,次刺鸡冠血数点,滴入杯中和匀,仍炖温调煎药内服。
紫陷黑陷
紫陷黑陷皆毒盛,平塌昏黯根不松,此属气血被火郁,解毒急宜用归宗。
【注】
痘出稠密,颗粒碎小,根紧昏黯,顶凹下而紫者,谓之紫陷,甚而转为黑色,则为黑陷,皆由毒火郁闭,气不宣通故也,治宜清热解毒,以归宗汤主之。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板黄
浆未充足痘板黄,顶塌成片皮硬僵,气滞血凝难灌溉,皆缘毒热侵脾乡,速服清毒活血剂,毒化痘起转安康。
【注】
板黄者,谓灌脓时浆未得半,忽然黄色突起,干燥坚硬,盖因枭毒肆害脾乡,故气滞血凝,难以灌溉也,须用清毒活血汤治之,倘得痘起尚可望生,若头面颈项眼眶唇上,及周身黄者,则不治也。
(清毒活血汤)当归白芍药酒炒生地黄紫草茸酒炒黄芩黄连酒炒牛蒡子炒南山查连翘去心人参黄耆生桔梗木通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毒活血汤最灵,归芍生地紫草茸,芩连牛蒡山查翘,参耆桔梗合木通。
倒靥
倒靥浆清陷不红,痘壳皮皱痂不成,速用加味保元剂,气血充足痘收功。
[注]
倒靥者,装色清稀不足根脚淡白无晕,遍体形如痘壳,疮皮皱而似结非结,至收靥时,终不成痂,此因气血两虚,乏领载之力也,宜加味保元汤治之。
(加味保元汤)人参黄耆蜜炙甘草炙 全当归酒洗白芍酒炒木香煨白术土炒官桂引用老米水煎服。
(方歌)加味保元治倒靥,人参黄耆甘草协,当归白芍广木香,白术官桂效更捷。
痘疔
痘疔枭毒乱正疮,色紫黑黯形坚强,先出先长妨诸痘,针刺随贴四圣良。
[注]
痘疔之成,由枭毒蕴伏,锢蔽于肌肉之间,痘未出疔先出,痘未长疔先长,其色紫黑其形坚强,五藏各有所见,心疔色赤,起于颧阜胸乳之处,肝疔色紫,起于左太阳,左胁眼胞,两臀阜之处,脾疔色先黄后黑,起于腮颊,中庭,口角,肚腹,手足之处,肺疔色先灰后黑,起于右太阳,右胁,颈项,喉突之处,肾疔色黑,起于地合后,颈耳窖,背窬,腰脊,阳茎之处,见时急用银针刺破,以泄毒血,刺后用四圣膏贴患处,若迟延不治,能使痘当发不发,当胀不胀,当灌不灌,而百变生矣。
(四圣膏)菉豆四十九粒豌豆四十九粒俱烧灰存性珍珠一分煅头发一分烧灰以上为细末,以棉燕脂水调和成膏,将银针拨开疮头,然后涂之。
挑痘疔法
痘疔须用针挑拨,转重徐急贵合宜,破顶伤肌俱深忌,上浆急挑莫迟疑。
[注]
凡用针挑痘疔时,以二指拏针,平平入痘,拨断痘中筋络,众痘即发,但挑时轻重疾徐之间,贵乎得宜,不可挑破痘顶,亦不可重入伤肌,须待三四五六日上浆之际,痘能含针,方可挑拨,过七日则无用矣,治者宜详识之。
(煮针法)甘草生甘遂川岛草乌各等分用水一钟,入砂罐内,以水干为度,每次可煮四五针,煮完入鹅翎筒内,黄蜡塞口收之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0楼#
发布于:2020-02-19 12:52
痘中杂证
发热
表热无汗升麻汤,里热有汗消毒良,行浆毒蒸清毒剂,结后余热连翘方。
[注]
痘之一证,始终不可尽除其热,盖热非壮热。乃和缓之热也,以寒则收缩,热则宣发,发热无汗,此热在表也,升麻葛根汤加荆芥穗防风主之,蒸热有汗,此热在里也,加减消毒饮主之,至行浆时热不减者,此为毒热熏蒸,宜用清毒活血汤,便秘者,去人参黄耆,加酒炒大黄,至结痂后发热壮盛,胸腹手足俱热,二便秘涩者,此为余毒过盛宜用大连翘饮治之。
(升麻葛根汤)方见发热证治。
(加减消毒饮)升麻牛蒡子炒研山豆根紫草连翘去心 生地黄赤芍川黄连甘草生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减消毒饮如神,升麻牛蒡山豆根,紫草连翘生地芍,黄连甘草引灯心。
(清毒活血汤)方见灌浆证治
(大连翘饮)方见收靥证治。
惊搐
未见点搐清解力,已见犹搐导赤良,廧后虚搐宁神剂,食蒸发搐大安康。
[注]
惊痘者,多缘痘毒之火触动心神,移热于肝,肝风与心火相搏,遂成是证,治法须别始终,如痘末出,而先发搐者,不可纯用寒凉壅闭其毒,惟以清解散疏散表邪,痘出而搐自止矣,若痘已见形,仍抽搐不止者,此毒火内伏心经也,宜用导赤散加黄连治之,靥后发抽者,是真气虚弱,火邪内攻,以宁神汤主之,痘后食蒸发搐者,此脾胃虚弱,必面黄潮热,大便酸臭,宜木香大安丸治之。
(清解散)方见发热证治(导赤散)木通生地黄淡竹叶甘草梢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痘已见形仍作惊,导赤散治最有功,木通生地竹叶草,黄连加人效通灵。
(宁神汤)人参生地黄麦门冬去心栀子仁炒黄连酒炒石菖蒲当归身甘草炙辰砂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宁神汤内用人参,生地麦冬山栀仁,黄连菖蒲归身草,辰砂调服功极神。
(木香大安丸)山查肉麦芽炒神面各一两炒枳实六钱麸炒白术一两土炒莱菔子四钱炒连翘五钱去心黄连三钱姜炒木香三钱煨缩砂仁五钱陈皮八钱共为细末,泛水为丸,炒陈仓米汤下,量儿大小用之。
头痛
痘中头痛最堪惊,毒冲风热两分明,稠密壮热连翘饮,疏稀微热清解灵。
[注]
头痛者,乃邪气与真气相搏,壅遏毒气上干清道而然也。故毒热上腾,与风热郁闭,皆能为害,如头面痘出稠密,身体壮热闷乱昏痛者,此毒火上腾也,以大连翘饮主之,若头面痘出稀疏,微觉身热头痛者,此风热郁闭也,宜清解散治之。
(大连翘饮)方见收靥证治(清解散)方见发热证治。
腰痛
痘当未出腰先痛,毒火亢极阴难胜,泻毒不使传肾经,加味归宗宜速用。
[注]
凡痘当发热时而腰痛者,最为恶候,盖腰为肾之府也,毒火亢极,真阴不能胜邪,故频频作痛,须用加味归宗汤速泻其毒,不使传于肾经,庶可望生,治若少缓,毒火冲炽,痘必干桔紫黑,肾阴绝则难救矣。
(加味归宗汤)当归尾赤芍药元参大黄生羌活荆芥穗青皮炒穿山甲炙生地 东山查牛蒡子炒研木通水煎服。
(方歌)加味归宗治腰疼,归芍元参大黄生,羌穗青皮穿山甲,生地山查蒡木通。
腹痛
小儿发热腹痛疼,表郁芍药防风从,里郁加味平胃散,阴郁桂枝大黄灵。
[注]
凡出痘腹痛,有因风寒郁结,痘出不快,烦躁而痛者,乃表邪所郁,以芍药防风汤主之,有因食滞郁塞,痘出之时,原无腹痛,忽然一时作痛者,此为里郁,宜加味平胃散治之,又有初起因毒热郁于阴分,痛在脐下,时作时止者,此属阴郁,以桂枝大黄汤主之。
(芍药防风汤)升麻防风陈皮桔梗川芎白芍药炒甘草生厚朴姜炒枳实麸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芍药防风解表郁,升麻防风共陈皮,桔梗川芎白芍药,甘草厚朴枳实宜。
(加味平胃散)陈皮厚朴姜炒神曲炒南苍术米泔水浸炒麦芽炒甘草生香附米制 南山查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治食伤陈皮厚朴神曲苍麦芽甘草香附米山查同煎引生姜。
(桂枝大黄汤)生大黄桂枝生甘草白芍引用生姜煎服。
(方歌)桂枝大黄疗阴郁生军泄热效非常散寒桂枝调中草白芍和中顺气强。
烦躁
条文:006未出烦躁消毒平,已出烦躁凉血宁,浆清发烦保元治,靥后虚烦匹物灵。
[注]
痘证始终以安宁为吉,但有烦躁必生他变,盖烦者,心愤也,躁者,身扰也,皆由毒火太盛,神不能静也,痘末出而烦躁,是为表郁,以消毒饮主之,痘已出而烦躁,是为血热,以凉血解毒汤主之,若养浆时顶平清稀而烦躁,是气虚也,以加味保元汤主之,收靥后而烦躁,是血虚也,以加减四物汤主之。
(加减消毒饮)方见杂证中发热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加味保元汤)人参黄耆制甘草炙当归酒洗白芍药炒麦冬去心枣仁炒研水煎服
(方歌)加味保元治虚烦,人参黄耆甘草攒,酒洗当归白芍药,麦冬枣仁一同煎。
(加减四物汤)人参当归麦门冬去心生地栀子炒白芍药炒水煎服。
(方歌)靥后血虚多烦躁,加减四物汤最妙,人参当归麦门冬,生地栀子白芍效。谵妄毒热炽盛犯心经,错语妄言神不清,妄见妄闻志昏愦,黄连解毒服即宁。
[注]
谵妄者,由毒热炽盛,上干心气,致使错语妄言,神气不清,妄见妄闻,志气昏愦,以黄连解毒汤主之。
(黄连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初热大渴解毒汤,血热前耗凉血良,成浆津泄麦冬散,靥后伤津生脉强。
[注]
渴由毒火燔灼,内伤津液而作也,如初发热即大渴者,里热盛也,宜葛根解毒汤治之,痘出稠密,色艳作渴者,此血热毒盛也,凉血解毒汤主之,成浆津液外泄而作渴者,人参麦冬散主之,靥后脾虚,内伤津液而作渴者,生脉六均汤主之。
(葛根解毒汤)葛根升麻天花粉甘草生麦门冬去心生地茅根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葛根解毒汤清热,津液上潮火自泄,升葛花粉生甘草,麦冬生地茅根列。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人参麦冬散)人参白术土炒甘草生葛根粉煨麦冬去心升麻引用糯米水煎服。
(方歌)人参麦冬效通仙,津液外泄治易痊,参术甘草煨葛粉,麦冬升麻糯米煎。
(生脉六均汤)人参五味子麦门冬去心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白术土炒甘草炙引用乌梅水煎服。
(方歌)生脉六均医脾弱,泄泻伤津大渴作,人参五味麦门冬,陈半苓术甘草合。
厥逆
爪自便清厥属寒,木香理中汤可痊,爪紫便赤为热厥,金花承气乃良煎。
[注]
痘中厥逆之证,有因气血虚寒发厥者,有因毒热郁闪发厥者,爪甲色白,小便清利,其痘色更见灰陷泻泄不食等证,此外阳衰内阴盛,乃寒厥也,以加减陈氏木香散主之,寒甚者附子理中汤主之,若爪甲色红,小便赤涩,其痘色更见紫黑烦躁闷乱等证,此系阳毒内攻,热极反寒,是热厥也,宜栀子金花汤治之,里实者承气汤下之。
(加减陈氏木香散)人参肉桂茯苓半夏姜制白术土炒丁香肉豆蔻面裹煨甘草炙诃子肉面裹煨木香煨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木香散疗中外寒,参桂茯苓半夏攒,白术丁香肉豆蔻,甘草诃子木香研。
(附子理中汤)人参附子制甘草炙白术土炒干姜水煎服。
(方歌)附子理中治虚寒,中外无阳莫留连,人参附子炙甘草,白术干姜一同煎。
(栀子金花汤)黄芩黄连黄蘖大黄栀子水煎服。
(方歌)热厥栀子金花汤,热极反寒服最良,黄芩黄连并黄蘖,大黄栀子共煎尝。
(承气汤)厚朴姜炒枳实麸炒大黄水煎服。
(方歌)承气汤能除火热,裹实不便毒气结,厚朴枳实川大黄,煎服便利毒即泄。

风寒客肺杏苏先,痰热凉膈白虎煎,泄泻声微参术剂,倒靥作喘归茸痊。
[注]
五藏之气皆统于肺,若为邪干,则肺气窒塞,气道不利,故发为喘也,实者声粗有力而长,虚者声微无力而短,痘初发热,以至既出之后或喷嚏频频,或鼻流清水,此风寒客肺而喘也,杏苏饮主之,有食热痰积,上冲作喘者,此火炎肺金也,宜凉膈白虎汤治之,泄泻后元气下陷,此脾气不足而喘也,人参白术散主之,有痘浆灌至半足,忽倒靥而喘者,此中气大亏也,参归鹿茸汤主之。
(杏苏饮)苏叶枳壳麸炒桔梗葛根前胡陈皮甘草生半夏姜炒杏仁炒去皮尖茯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杏苏饮治肺伤风,苏叶枳桔葛根从,前胡陈皮生甘草,半夏杏仁白茯苓。
(凉膈白虎汤)薄荷连翘去心石膏生知母生黄芩甘草生栀子大黄朴硝引用粳米水煎服。
(方歌)凉膈白虎治火喘,薄荷连翘共石膏,知母黄芩生甘草,栀子大黄配朴硝。
(人参白术散)藿香白术土炒葛根木香煨甘草炙白茯苓人参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脾虚白术散如神,藿香白术共葛根,木香甘草茯苓配,人参加入扶元真。
(参归鹿茸汤)方见灌浆证治。

痰因津液贮留生,痘疮之火炼而成,加味二陈斟酌用,灌浆保元化毒宁。
[注]
痰乃津液贮留胸中而生,盖痘毒之火耗炼其津液,上壅气道,喉中作声,宜清气化痰,不可骤用金石之药,恐伤真气,以加味二陈汤治之,若灌浆时见此证,则禁用二陈汤,但于助浆剂中少佐清气化痰之品,如保元化毒汤加橘红,贝母,桔梗,麦冬,甚妥。
(加味二陈汤)麦门冬去心前胡栝蒌仁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枳壳麸炒桔梗杏仁炒去皮尖黄芩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痘证多痰宜二陈,麦冬前胡栝蒌仁,陈皮半夏茯苓草,枳桔杏仁共黄芩。
(保元化毒汤)方见起胀证治。
咳嗽
毒热熏蒸火灼金,肺气上逆咳嗽频,初热见点杏苏饮,收靥清膈二陈神。
[注]
咳嗽者,有声有痰也,因痘毒之火熏于肺,故气逆而发为咳嗽,如初发热见此者,宜杏苏饮主之,偶感风寒者,亦用此药,自起胀至成浆而咳嗽者,由喉间有痘,道路窄狭,一收自愈,不必服药,结靥后咳嗽者,乃卫气虚弱,腠理开张,或因风寒者,均宜人参清膈散治之,因余热者,宜加味二陈汤治之。
(杏苏饮)方见喘证。
(人参清膈散)人参黄耆生茯苓白术土炒黄芩当归白芍微炒知母生桔梗甘草生柴胡滑石飞紫苑地骨皮桑皮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清膈散疗靥后咳,参耆苓术芩归芍,知桔甘草柴滑石,紫苑地骨桑皮合。
(加味二陈汤)方见痰证。
干哕
痘疮干哕病势沉,毒热上逆正虽禁,实热橘皮竹茹剂,虚寒丁香柿蒂神。
[注]
干哕者,有声无物,其声重大而长,属阳明胃经也,缘毒热上逆所致,又有胃气不足,不能容受,复有寒邪客于胃中,使胃气不能中主上行而哕也,热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寒者丁香柿蒂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橘红半夏姜制麦门冬去心枇杷叶姜炙甘草生竹茹赤苓 人参引用芦根水煎服。
(方歌)橘皮竹茹汤如神,专医胃热呕逆频,橘半麦冬枇杷草,竹茹赤苓与人参。
(丁香柿蒂汤)丁香人参高良姜柿蒂水煎服。
(方歌)丁香柿蒂汤治寒,胃气上逆不得安,丁香良姜人参共,更入柿蒂一同煎。
呕吐
毒盛呕吐二陈良,吞咽不利鼠粘汤,伤食吐酸大安效,气虚作呕和胃方。
[注]
呕者有物有声,吐者有物无声,二证皆属于胃,痘初出,呕吐者是火邪犯胃,毒气上腾,痘必红紫,宜栀连二陈汤,自起胀至收靥,呕吐者,是疮集咽门,吞咽不利所致,须用鼠粘子汤,若伤食呕吐者,吐必腥酸,宜用木香大安九,设吐后精神困倦,不思饮食,乃胃气虚也,以参砂和胃汤主之。
(栀连二陈汤)陈皮半夏姜炒茯苓甘草生栀子姜炒川黄连姜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毒气冲胃吐频频,医治须宜用二陈,陈半茯苓生甘草,栀连姜炒效如神。
(加味鼠粘子汤)桔梗射干连翘去心荆芥防风山豆根鼠粘子炒研干葛水煎服
(方歌)加味鼠粘汤极合,桔梗射干同连翘,荆芥防风山豆根,鼠粘子炒配干葛。
(木香大安丸)方见惊搐。
(参砂和胃汤)人参白术土炒藿香茯苓陈皮半夏姜制缩砂仁甘草炙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虚吐参砂和胃汤,人参白术共藿香,茯苓陈皮制半夏,缩砂甘草引煨姜。
呛水
毒壅会厌水难纳,溢入气喉呛始发,咽喉肿痛道路狭,甘桔解毒皆妙法。
[注]
呛水者,因火盛毒壅会厌门也,盖咽门司纳饮食,一为毒热所壅,则必肿痛,水不易入,溢于气喉,故气喷出而呛作矣,宜用加味甘桔汤,或加味解毒汤亦可,此证见于七日前者,俱属恶候,若七日以后,外痘蒸长光润而作呛者,是咽门痘长壅窒道路而使然也,至结痂则呛自止,治者当于毒盛之痘,预用清理气道之药,不使热毒侵犯,自能免此患矣。
(加味甘桔汤)牛蒡子炒苦桔梗生甘草射干水煎服。
(方歌)加味甘桔汤最良,痘证呛水效非常,牛蒡子合苦桔梗,甘草射干共煎尝。
(加味解毒汤)玄参苦桔梗麦门冬去心当归尾赤芍生地黄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丹皮红花甘草生木通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解毒汤最灵,玄参桔梗麦门冬,归芍生地翘牛蒡,丹皮红花草木通。
口喷秽气
发痘脾胃被毒侵,口喷秽气不堪闻,毒火燔灼宜速治,加味归宗功效神。
[注]
毒火侵炙脾胃,故口出臭味,令人难近,盖出痘全赖脾胃以为根本,今为毒火侵害,则根本受伤,不急救之,必至脾胃溃烂而成大害,须以归宗汤治之,秽减庶可望生。
(归宗汤)方见发热证治。
不食
便秘不食解毒汤,脾虚不食参术良,不食咽肿甘桔剂,伤食恶食平胃尝。
[注]
痘疮赖气血以成功,气血藉饮食以生化,自起胀灌浆以至收靥结痂,俱以胃壮为根本,故痘中遇不食之证,须要明辨,如大便秘结,痘疮掀紫不食,此毒盛血热也,宜凉血解毒汤,加黄芩,黄连,大黄主之,若痘色灰白,泄泻不食,此脾气虚弱也,人参白术散主之,行浆时欲食而复畏食,此咽门肿痛,难以下咽也,宜加味甘桔汤主之,设喜食过多,恶食不食,乃内伤饮食,胃有宿滞也,宜加味平胃散主之。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人参白术散)方见喘证。
(加味甘桔汤)方见呛水(加味平胃散)方见腹痛。

热少汗微荣卫畅,太过须防阴液亡,自汗不止保元剂,盗汗夜热六黄汤。
[注]
卫气乃护卫皮肤,固守津液,使不走泄者也,痘证见此,是痘毒之火由里达表,干于卫气,腠理疏,故汗出矣,初见有微汗者,是荣卫通畅,毒从汗解,实良候也,但汗为血液,太过则阴液必亡,须紧防之,如起胀后大汗不止,未行浆恐不能灌,既行浆恐不能靥,既靥,恐气血虚脱,最为可畏,自汗为阳虚,急于敛汗,以保元汤主之,盗汗为阴虚,急于降火,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加味保元汤)人参黄耆蜜炙浮小麦甘草炙广桂枝白芍炒水煎服。
(方歌)阳虚汗出用保元,人参黄耆浮麦甘,广桂枝同白芍药,敛汗实腠此为先。
(当归六黄汤)黄芩黄蘖黄连生地熟地当归黄耆生水煎服。
(方歌)六黄汤敛阴虚汗,黄芩黄蘖共黄连,生熟地黄当归配,黄耆偣用效通仙。
秘结
痘疮内外宜宣畅,秘结气血鲜流荡,大便不通四顺宜,小便秘涩八正当。
[注]
凡出痘,二便最喜通畅,以痘属毒火,惟通畅然后经络疏利,气血流动而无壅遏之患,一有不通,则毒火不能外达,必致内攻而生患,初出大便秘者,四顺清凉饮主之,小便秘者,八正散主之,若至成浆时,切勿轻用。
(四顺清凉饮)白芍药当归身甘草生生大黄水煎服。
(方歌)四顺清凉治秘结,大便不通毒火烈,白芍当归大黄草,急急煎服效最捷。
(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栀子仁大黄甘草生木通滑石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八正散治小便秘,车前瞿麦与扁蓄,栀子大黄木通草,更入滑石煎成服。
泻泄
初热作泻柴苓先,脾虚冷泻木香煎,色黄酸臭胃苓治,灌浆虚滑豆蔻丸。
[注]
痘证不喜秘结,更忌泻利,初出时泻,尚具开通之功,火热由利而解,若泻甚,则是邪气并于肠胃,迫而下降,使传化失常也,宜柴苓汤主之,起胀时泻,于足逆冷,痘不起,其色淡白,此冷泻也,以陈氏木香散主之,如中满恶食,泻黄酸臭,手足心热,面赤疮红,此胃热作泻,以胃苓汤主之,惟成浆时尤为紧要,盖痘疮至此,津液已衰,脾胃已弱,复加泄泻,则百变丛生,急以豆蔻丸主之。
(柴苓汤)黄芩半夏姜炙白术土炒甘草生赤茯苓猪苓泽泻柴胡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痘形末见如泄泻,柴苓疏利功最捷,芩半术甘赤茯苓,猪苓柴胡共泽泄。
(陈氏木香散)方见厥逆。
(胃苓汤)陈皮厚朴姜炒赤茯苓苍术米泔水浸炒猪苓泽泻白术土炒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实作泻胃苓治,陈皮厚朴赤茯苓,苍术猪苓并泽泻,减桂倍术效无穷。
(豆蔻丸)白龙骨煅肉豆蔻面裹煨去油木香煨砂仁诃黎勒肉各五钱面裹赤石脂七钱半煨白枯矾三钱共为细末,曲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痢疾
痘疮末愈痢随生,湿热伤中证非轻,白属伤气四君剂,红属伤血四物灵。
[注]
凡痘疮未愈而患痢疾者,乃湿热郁于肠胃,致伤气血而然也,痘必滞黯无色,治当清热除湿,调理气血为主,白痢属气,加味四君子汤主之,赤痢属血,加味四物汤主之,赤白相兼者,合而用之。
(加味四君子汤)茯苓白术土炒人参陈皮木香煨甘草炙黄连姜炙黄芩水煎
(方歌)加味四君妙如神,茯苓白术共人参,陈皮木香炙甘草,姜炒川连配黄芩。
(加味四物汤)川芎当归生地黄芩酒炒川连酒炒木香白术炒水煎服。
(方歌)加味四物治赤痢,川芎当归共生地,酒炒黄芩合川连,木香白芍调成剂。

见点作痒葛根汤,灌浆痒塌大补良,触犯暴疮熏避秽,急前内托免毒藏。
[注]
经曰:诸痒为虚。又曰:火微则痒。治者须分别治之,痘方出而身痒者,此邪气欲出,腠理严密,其火游溢往来,故不时作痒,加味升麻葛根汤主之,灌浆时痘色淡白平塌,便溏懒食,浆清作痒者,此脾胃弱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主之,如秽气触犯而暴痒者,外用辟秽香熏之,内服内托散迭毒外出,庶无内攻之患,至于将敛而作痒者,此脓成毒化荣卫和畅也,与疮疖将痊作痒者同论,不必服药。
(加味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防风淡豆豉赤芍桂枝甘草生水煎服。
(方歌)加味升麻葛根汤,痘出作痒最堪尝,升葛防气淡豆豉,赤芍桂枝甘草良。
(十全大补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辟秽香)苍术大黄茵陈等分以上锉细,枣肉为饼,炉中烧之,能辟邪秽。
(内托散)黄耆蜜炙人参川芎当归白芷木香煨桔梗厚朴姜炒甘草炙肉桂防风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内托散防毒内攻,黄耆人参与川芎,当归白芷木香桔,厚朴甘草桂防风。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1楼#
发布于:2020-02-19 12:57

小儿出痘若疼痛,皆因毒火未发清,疏散清解是妙方,葛根四物渴极应。
[注]
经曰:诸痛为实。又曰:热盛则痛。皆缘痘毒之火未能尽解,故不时作痛也,痘初出痛者,因毒未发透也,升麻葛根汤主之,痘出稠密而作痛者,毒盛血热也,加味四物汤主之,若收靥时痛甚闷乱者不治。
(升麻葛根汤)方见发热证治(加味四物汤)当归赤芍荆芥穗防风红花丹皮牛蒡子炒连翘去心川芎生地黄水煎服。
(方歌)毒盛加味四物汤,当归赤芍合荆防,红花丹皮牛蒡子,连翘川芎生地黄。
失音
痘之始终喜音清,毒热壅塞哑无声,喉中有痘不须治,若是毒攻甘桔宁。
[注]
音者心之声也,心气上达于肺而作音,肺清则音清,肺热则音哑,如痘当灌浆而音哑者,此喉中有痘碍于气道,待外痘收靥,而内痘自清,不必施治,若未尝灌,而音已先哑者,此热毒壅遏肺窍而然也,宜加味甘桔汤治之。
(加味甘桔汤)射干牛蒡子炒玄参连翘去心麦门冬去心栀子炒苦桔梗甘草生水煎服。
(方歌)加味甘桔治失音,射干牛蒡与玄参,连翘麦冬炒栀子,桔梗甘草共和匀。
衄血便血
热盛衄血犀角汤,脾不统血参术良,热注肠胃四物治,脾虚便血归脾尝。
[注]
血属阴,诸经赖以养育,痘疮资以成功,一为毒火熏灼,则血随火动,迫而妄行,上则为衄血,下则为便血,痘色紫滞,燥热口渴而衄者,此毒火刑金也,犀角地黄汤主之,靥后余毒乘脾而衄者,此脾虚不能统血归经也,人参白术散主之,外俱用发灰散吹入鼻中,若毒火炽甚,流注大肠,大便下血,加味四物汤主之,设痘色灰白陷下而便血者,此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宜归脾汤主之,至若大吐血溺血,及七窍出血,变在反掌,不必服药。
(犀角地黄汤)犀角镑丹皮生地白芍水煎服。
(方歌)毒火上冲频衄血,犀角地黄汤效捷,犀角螃与牡丹皮,生地白芍共煎列。
(人参白术散)方见喘证。
(发灰散)用少壮无病人之乱发,以皂角煮水,洗净油气,焙干,用新瓦罐一个,填入内令满,净瓦片盖口,盐泥封之,炭火围罐之半,煅一炷香取出,候冷研细,吹鼻中,或用发灰二分,童便七分,酒三分调服,亦可止血。
(加味四物汤)当归白芍酒炒生地牡丹皮荆芥炒黑川芎黄芩黄连地榆水煎服
(方歌)加味四物使血宜,归芍生地牡丹皮,荆芥炒黑川芎配,黄芩黄连共地榆。
(归脾汤)人参白术土炒甘草炙黄耆蜜炙枣仁炒研远志去心龙眼肉茯神当归木香煨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归脾汤治脾气虚,人参白术草黄耆,枣仁远志龙眼肉,茯神当归木香宜。
寒战咬牙
寒战咬牙要分明,初热在表羌活从,肺胃有热四物剂,气血两虚参归灵。
[注]
寒战咬牙者,森森若寒,振振摇动,上下牙尖相磨而呜也,初热时寒战咬牙者,因火毒留于经络之中,邪正相争,欲出不出所致也,治宜清热透表以羌活汤主之,如见点后痘色紫赤,大便秘小便涩,烦躁口渴者,此属实热,是胃热则咬牙,肺热则寒战也,宜加味四物汤主之,若灌浆时脓包清稀,大便溏小便长,身凉不渴者,此属气血两虚,是气虚则寒战,血虚则咬牙,宜参归鹿茸汤主之。
(羌活汤)龙胆草薄荷防风当归栀子淡竹叶羌活甘草生川芎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羌活汤除风热攻,龙胆薄荷共防风,当归栀子淡竹叶,羌活甘草及川芎。
(加味四物汤)生地连翘去心川芎当归赤芍石膏煨麦门冬去心川黄连姜炒木通水煎服。
(方歌)加味四物治热盛,寒战咬牙二证并,生地连翘芎芍归,石膏麦连木通共。
(参归鹿茸汤)方见灌浆证治。
倦怠
倦怠多因气虚弱,或缘滞热困儿脾,虚而无热补中治,食滞伤脾保元医。
[注]
痘中倦怠,固属中气不足,服补中益气汤最为妥协,然亦有神气本弱,或为食热所困,其现证虽与不足等,但不可专以虚治,当于补剂中佐以清热之品,如保元汤加味用之可也。
(补中益气汤)方见痘顶塌陷。
(加味保元汤)人参黄耆生甘草炙栀子炒黄芩酒炒麦门冬去心山查神面炒陈皮麦芽炒引用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加味保元食热虚,参耆甘草补厥脾,栀芩麦冬清心热,查曲陈麦消滞宜。
痘后浮肿
表虚风邪乘间入,遍身面目虚肿浮,五皮桂枝微汗后,面消身肿胃苓投。
[注]
小儿痘后表气虚弱,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致使面目虚浮,遍身皆肿者,初宜五皮汤微汗之,服后面目不浮,惟遍身犹肿者,胃苓汤主之。
(五皮汤)地骨皮五加皮桑皮蜜炙桂枝姜皮大腹皮洗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痘后浮肿五皮汤,地骨五加蜜炙桑,桂枝姜皮合大腹,引用灯心水煎尝。
(胃苓汤)方见泻证。
痘后痈毒
余毒未尽痘毒生,轻则疮疖重为痈,内用解毒汤俱可,外敷红玉膏有功。
[注]
凡痘后余毒,皆因灌浆之时,毒气太盛,未得尽化,留藏于经络,聚而不散,轻则发为疮疖,重即成痈,或在肌肉之虚处,或发于关节摇动之际,皆不论已溃未溃,均以解毒内托汤主之,外用红玉膏摊贴患处。
(解毒内托汤)生黄耆荆芥防风连翘去心当归赤芍药金银花甘草节木通水煎服。
(方歌)解毒内托汤最灵,黄耆荆芥共防风,连翘当归赤芍药,银花甘草与木通。
(红玉膏)紫草一两红花一两当归二两黄蜡三两用香油半筋,先将药炸焦去渣,后下黄蜡,令匀,以冷为度,摊贴患处。
目病
目病之由风热成,痘毒火郁上攻睛,赤肿涩痛洗肝散,翳膜遮睛龙胆从。
[注]
目病固多由风热而起也,夫痘蕴非常之热,自里达外,气血弱,则不能逐主降外出,火郁上攻,目斯病矣,如赤肿疼痛,瘾涩流泪,不能开者,以洗肝散主之,翳膜遮睛,隐涩羞明者,加味龙胆汤主之。
(洗肝散)羌活归尾防风山栀仁谷精草薄荷生甘草川芎水煎食后服。
(方歌)洗肝散治目痛疼,羌活归尾及防风,山栀仁同谷精草,药荷甘草配川芎。
(龙胆汤)防风木贼草密蒙花蝉蜕蔓荆子龙胆草菊花黄连白芷蒺藜水煎。
(方歌)翳遮龙胆汤堪夸,防风木贼密蒙花,蝉蜕蔓荆龙胆菊,黄连白芷蒺藜佳。

脾经脉络绕唇口,出痘始终贵润红,紫裂焦黑急宜治,葛根解毒二方从。
[注]
脾经之脉,络绕于唇口,故经曰:六府之华在唇。必津液充足,气血和畅,唇口方能红润,故出痘之始终以此为贵,不然一为毒火所制,则毒乘于中,热炽于外,不惟不能红润,且或赤紫,或焦裂者,治皆不可缓也,初宜加味升麻葛根汤,起胀后,则以黄连解毒汤治之。
(加味升麻葛根汤)赤芍栀子藿香升麻葛根生甘草防风石膏水煎服。
(方歌)加味升麻葛根汤,赤芍栀子与藿香,升麻葛根生甘草,防风石膏共煎尝。
(黄连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痘后牙疳
痘后牙疳毒热攻,口臭龈肿多疼痛,内服清毒凉血饮,外敷中白散极灵。
[注]
痘后生牙疳者,乃余毒未解,上攻牙齿而然也,初起口臭龈肿,牙缝出血,尚觉疼痛,甚则色黑腐烂,牙齿脱落,穿腮破颊,蚀透鼻唇,多至不救,见之须急急调治,内服清毒凉血饮,外敷人中白散。
(清毒凉血饮)知母石膏生地黄连当归赤芍大黄山栀子丹皮 荆芥穗连翘去心水煎服。
(方歌)清毒凉血治牙疳,知母石膏生地连,归芍大黄山栀子,丹皮荆穗连翘煎。
(人中白散)人中白二钱煅雄黄八分冰片四分硼砂青黛儿茶各一钱共为细末,擦敷患处。

舌乃心苗五内通,毒火一犯先见形,赤紫黑肿并舒弄,总以清热犀角平。
[注]
舌为心苗,内通五脏,毒热举发,舌先受之,或赤或紫,或黑或肿,舒舌弄舌,种种不一,要皆热留于心而使然也,治宜清热为主,以加味犀角汤治之。
(加味犀角汤)荆芥防风牛蒡子炒生甘草桔梗升麻犀角麦冬去心栀子 黄连石膏煅水煎服。
(方歌)加味犀角能散热,荆防牛蒡同甘桔,升麻犀角麦门冬,栀子黄连石膏捷。
咽喉
咽喉之地司出入,毒火冲炽痛难堪,内用甘桔利咽剂,外吹牛黄散即安。
[注]
咽者饮食之道,喉者呼吸之门,乃最紧要之处,若痘毒不能发越于外,火热壅塞膈间,上冲咽喉,则或肿痛,或哑呛,甚而不能呼吸,饮食难入,速用加味甘桔汤治之,或用加减利咽解毒汤,外用牛黄散吹入肿处。
(加味甘桔汤)方见失音。
(利咽解毒汤)防风山豆根麦冬去心牛蒡子炒黑参苦桔梗生甘草菉豆水煎服
(方歌)利咽偋毒用防风,山豆根与麦门冬,牛蒡黑参昔桔梗,甘草菉豆共煎浓。
(牛黄散)川黄连生黄蘖生薄荷各八分雄黄火硝青黛各一分半牛黄冰片硼砂朱砂各一分共为细末,每用少许,吹患处。
夹疹
痘中夹疹因时气,毒火触动发其机,临期休将痘疮治,速将升葛透疹宜。
[注]
痘已见形,其中又有颗粒细密如麻子者,此夹疹也,因出痘时恰遇天行时疫,感受其气,一时并发,不须治痘,当先治疹,以升麻葛根汤,加荆芥,防风,蝉蜕,牛蒡,犀角,疹散而痘自起矣。
(升麻葛根汤)方见发热证治。
夹疲癍
片片结就如云头,毒伤阴血浮火游,表散荆防败毒剂,清热黄连解毒投。
[注]
癍乃血之余也,因毒火郁遏伤于阴血,血热相搏,故浮游之火散布皮肤之间,与痘相夹而出,片片如云头突起,谓之夹癍,以荆防败毒散主之,七日后见此,谓之发癍,乃血热不解故也,以黄连解毒汤主之。
(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荆芥防风生甘草川芎枳壳麸炒桔梗赤茯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夹癍宜用疏解剂,荆防败毒进莫迟,羌独柴前荆防草,川芎枳桔赤苓宜。
(黄连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夹痧
痧形发时粟一般,颗硬形圆顶又尖,粒中含水清浆样,败毒调治自然安。
[注]
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荆防败毒散)方见夹癍
水痘
水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装脓,初起荆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
[注]
水痘发于脾肺二经,由湿热而成也,初起与大痘相似,面赤唇红,眼光如水,咳嗽喷嚏,唾涕稠粘,身热二三日而始出,其形尖圆而大,内含清水,易胀易靥,不作脓浆,初起荆防败毒散主之,继以加味导赤散治之。
(荆防败毒散)方见夹癍
(加味导赤散)生地木通生甘草连翘黄连滑石赤芩麦令去心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导赤除湿热,生地木通甘草协,翘连滑石苓麦冬,引加灯心称妙诀。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2楼#
发布于:2020-02-19 13:06
男妇年长出痘门
男子年长出痘
年长出痘总不宜,真阴亏损元气虚,一逢出痘毒冲炽,水不胜火岂能支,夹热参麦清补剂,攻浆参归鹿茸宜。
[注]
男子自十六岁后,皆谓之年长,嗜欲,情开,元精走泄,又遇痘毒之火冲炽,则真阴亏损,水虚不能制火,故每至行浆之际,口渴心烦,鼻衄咽痛,不能成脓,结痂者有之,治者不可妄用寒凉,五六日前只宜参麦清补汤调治,至七八日如脓浆不行,急宜攻浆,以参归鹿茸汤,内调鸡冠血酒治之,但得浆行,庶可无虞。
(参麦清补汤)当归川芎花粉白芍酒炒生地人参生黄耆前胡桔梗牛蒡子炒研生甘草红花南山查麦冬去心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参麦清补用归芎,花粉白芍生地同,参耆前桔牛蒡草,红花山查麦门冬。
(参归鹿茸汤)方见灌浆证治(鸡冠血酒)方见灰陷白陷。
妇女出痘行经
妇女发痘遇经行,当期毒解不须惊,非期凉血解毒治,过期四物解毒从,去血过多气血弱,十全大补服通灵。
[注]
女子出痘或遇经行,须间其是期非期,如期而出者,则毒热随血解去,不须施治,其证自愈,若非期而至者,此毒火内扰于胞中,致血妄行,以凉血解毒汤治之,若过期不止,乃毒热乘入血室,以四物解毒汤加元参甘草主之,若行浆时去血过多,此气血虚弱不能统摄也,急用十全大补汤,治若稍缓,痘浆不行则无救矣。
(凉血解毒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四物解毒汤)当归白芍酒炒生地元参栀子炒川芎生甘草黄连酒炒黄蘖酒炒黄芩酒炒水煎服。
(方歌)四物解毒汤如神,归芍生地共元参,栀子川芎生甘草,黄连黄蘖共黄芩。
(十全大补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孕妇出痘
妊娠出痘势最难,母子相连掌握间,审其所因随证治,如圣安胎效通仙。
[注]
孕妇最忌出痘,盖热能动胎,胎落则气血因之而伤,又安望其起胀灌装结痂耶,故遇孕妇出痘,始终以安胎为上,用如圣散随证加减治之,不可轻用犯胎之药,致有触动。
(如圣散)当归身陈皮白术土炒大腹皮黄芩缩砂仁连壳炒甘草生黑豆酒洗桑上羊儿藤水煎服。初发热,加升麻,葛根,连翘。出而稠密者,加酒炒黄连,牛蒡子,连翘,南山查。不起发者,加牛蒡子,赤芍药。渴加麦门冬,知母,花粉。血动者,四物汤加芩连。脾虚食少,毒发不出者,千金内托汤去肉桂加参耆。身热有外邪者,参苏饮加木香。
(方歌)
安胎如圣散最宜,归陈白术大腹皮,黄芩砂仁共甘草,黑豆羊藤服莫疑。
痘出遇产
痘出正盛逢临产,束手无策势最险,无恙十全大补治,恶露未尽黑神散。
[注]
孕妇当痘正出之际,忽然欲产,俟产育后无他恙者,只宜大补气血,十全大补汤主之,若腹中微痛,此恶露未尽也,黑神散主之。
(十全大补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黑神散)当归川芎熟地黄青皮醋炙香附醋炙蒲黄桂心干姜水煎温服。
(方歌)恶露末净黑神良,当归川芎熟地黄,青皮香附俱醋炙,蒲黄桂心合干姜。
产后出痘
产后如逢出痘疮,惟凭补益莫惊慌,十全大补全功效,勿用寒凉致损伤。
[注]
妇人产后气血已伤,又遇出痘,则气血之供用难给,不能领载其毒,惟宜大补气血,以十全大补汤治之,切不可妄用寒凉之剂,致伤生发之机也。
(十全大补汤)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3楼#
发布于:2020-02-19 13:19
疹门
疹原
麻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府感而出,初发之状有类痘,形尖渐密不浆殊,始终调护须留意,较痘虽轻变化速。
[注]
疹非一类,有瘙疹瘾疹温疹,盖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则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于六府,感天地邪阳火旺之气,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泪汪汪,两胞浮肿,身热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见点于皮肤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间有类于痘大者,此麻疹初发之状也,形尖疏稀,惭次稠密,有颗粒而无根,晕微起泛而不生浆,此麻疹见形之后大异于痘也,须留神调治,始终不可一毫疏忽,较之于痘虽稍轻,而变化之速则在顷刻也。
麻疹轻重
麻疹出时非一端,其中轻重要详参,气血和平轻而易,表裹交杂重则难。
[注]
麻疹出时有轻重之分,临时须要详察,若气血和平,素无他病者,虽感时气,而正能制邪,故发热和缓,微微汗出,神气清爽,二便调匀,见点则透彻散没,不疾不徐,为轻而易治者也,若素有风寒食滞,表里交杂,一触邪阳火旺之气,内外合发,而正不能制邪,必大热无汗,烦躁口渴,神气不清,便闭尿涩,见点不能透彻收散,或太紧速,则为重而难治者也。
麻疹主治大法
疹宣发表透为先,最忌寒凉毒内含,已出清利无余热,没后伤阴养血痊。
[注]
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气内攻,喘闷而毙,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诸证,且麻疹属阳热,甚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于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麻疹未出证治
欲出麻疹身微热,表里无邪毒气松,若兼风寒食滞热,隐伏不出变丛生,宣毒发表为主剂,随证加味莫乱从。
[注]
麻疹一证,非热不出,故欲出时,身先热也,表里无邪者,热必和缓,毒气松动,则易出而易透,若兼风寒食热诸证,其热必壮盛,毒气郁闭,则难出而难透,治以宣毒发表汤,其间或有交杂之证,亦照本方随证加减治之。
(宣毒发表汤)升麻葛根前胡桔梗枳壳麸炒荆芥防风薄荷叶木通连翘去心牛蒡炒研加引芫荽水煎服。
食滞加南山查内热加黄芩(方歌)
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尝。
麻疹见形证治
麻疹已出贵透彻,细密红润始为良,若不透彻须分晰,风寒毒热气虚详,风寒升葛汤加味,毒热三黄石膏汤,气虚人参败毒散,托里透疹效非常。
[注]
麻疹见形贵乎透彻,出后细密红润,则为佳美,有不透彻者,须察所困,如风寒闭塞,必有身热无汗,头疼呕恶,疹色淡红而黯之证,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苏叶,川芎,牛蒡子,因毒壅滞者,必面赤身热,谵语烦渴,疹色赤紫滞黯,宜用三黄石膏汤,又有正气虚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苍白,身微热,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红,以人参败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三黄石膏汤)麻黄石膏淡豆豉黄蘖黄连栀子黄芩水煎服。
(方歌)疹出不透因毒热,三黄石膏汤急寻,麻黄石膏淡豆豉,黄蘖黄连栀子芩。
(人参败毒散)人参川芎羌活独活前胡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生甘草赤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疹因气虚出难透,人参败毒有奇功,参芎羌独前枳桔,柴胡甘草赤茯苓。
麻疹收没证治
疹出三日当收没,不疾不徐始无虞,收没太速毒攻内,当散不散虚热医,毒盛荆防解毒治,外用胡荽酒法宜,虚热柴胡四物剂,应证而施病渐离。
[注]
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没落,不疾不徐,始为无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速,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其证潮热烦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柴胡四物汤治之,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
(荆防解毒汤)薄荷叶连翘去心荆芥穗防风黄芩黄连牛蒡子炒研大青叶犀角人中黄引用灯心芦根水煎服。
(方歌)收没太速毒内攻,荆防解毒治最灵,薄翘荆防芩连蒡,大青犀角共人中。
(胡荽酒)方见痘门水泡证治。
(柴胡四物汤)白芍炒当归川芎生地人参柴胡淡竹叶地骨皮知母炒黄芩麦冬去心引加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当散不散因虚热,柴胡四物芍归芎,生地人参柴竹叶,地骨知母芩麦冬。
身热不退
麻疹已发身犹热,毒热壅遏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剂,没后柴胡清热煎。
[注]
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汤治之,疹已没落而身热者,此余热留于肌表也,宜柴胡清热饮治之。
(化毒清表汤)葛根薄荷叶地骨皮牛蒡子炒研连翘去心防风黄芩黄连元参生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疹已出透身壮热,化毒清表为妙诀,葛薄地骨蒡翘防,芩连元知通甘桔。
(柴胡清热饮)柴胡黄芩赤芍生地麦冬去心地骨皮生知母生甘草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疹已没落热不减,柴胡清热效通仙,柴胡黄芩芍生地,麦冬地骨知母甘。
烦渴
毒热内盛火上炎,心胃扰乱烦渴添,未出升葛汤加味,已出白虎汤为先,没落竹叶石膏用,因时医治莫迟延。
[注]
凡出麻疹烦渴者,乃毒热壅盛也,盖心为热,扰则烦,胃为热,郁则渴,当未出时,宜升麻葛根汤加麦冬,天花粉,已出者,宜白虎汤,没后烦渴者,用竹叶石膏汤。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白虎汤)石膏煅生知母生甘草引用粳米水煎服。
(方歌)麻疹已发多烦渴,白虎清热自能痊,石膏知母生甘草,引加粳米用水煎。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去心石膏煅生知母竹叶生甘草水煎服。
谵妄
疹发最怕毒火盛,热昏心神谵妄生,末出三黄石膏治,已出黄连解毒灵。
[注]
谵妄一证,乃毒火太盛,热昏心神而然也,疹未出而谵妄者,三黄石膏汤主之,疹已出而谵妄者,黄连解毒汤主之。
(三黄石膏汤)方见麻疹见形证治。
(黄连解毒汤)方见痘门结痂落痂证治。
(方歌)疹已没落当安静,若加烦渴热末清,竹叶石膏汤参麦,石膏知母竹甘从。
喘急
疹初无汗作喘急,宣发麻杏石甘宜,毒热内攻全受克,保肺清气化毒医。
[注]
喘为恶候,麻疹尤怠之,如初出未透,无汗喘急者,此表实拂郁其毒也,宜用麻杏石甘汤发之,疹已出,胸满喘急,此毒气内攻,肺金受克,宜用清气化毒饮清之,若迟延失治,以致肺叶焦举,则难救矣。
(麻杏石甘汤)石膏煅麻黄蜜炒杏仁去皮尖炒生甘草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喘用麻杏石甘汤,石膏火煅合麻黄,杏仁去尖须微炒,甘草相配引生姜。
(清毒化毒饮)前胡桔梗栝篓仁连翘去心桑皮炙杏仁去皮尖炒黄芩黄连元参生甘草麦冬去心引用芦根水煎服。
(方歌)
毒热内攻肺喘满,清气化毒饮最灵,前桔栝篓翘桑杏,芩连元参草麦冬。
咳嗽
疹初咳嗽风邪郁,加味升麻葛根良,毒热熏蒸金受制,清金宁嗽自堪尝。
[注]
麻疹发自脾肺,故多咳嗽,若欬嗽太甚者,当分初没治之,初起欬嗽,此为风邪所郁,以升麻葛根汤,加前胡,桔梗,苏叶,杏仁,治之,已出欬嗽,乃肺为火灼,以清金宁嗽汤主之。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清金宁嗽汤)橘红前胡生甘草杏仁去皮尖炒桑皮蜜炙川连栝蒌仁桔梗浙贝母去心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嗽用清金宁嗽汤,橘红前草杏仁桑,川连栝篓桔贝母,引用红枣共生姜。
喉痛
疹毒热甚上攻喉,肿痛难堪实可忧,表邪元参升麻用,裹热凉膈消毒求。
[注]
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以凉膈消毒饮主之(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牛蒡子炒研元参生甘草水煎服。
(方歌)
表郁疹毒喉肿痛,急服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蒡,元参甘草水煎尝。
(凉膈消毒饮)荆芥穗防风连翘去心薄荷叶黄芩生栀子生甘草牛蒡子炒研芒硝大黄生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热喉痛昔难当,凉膈消毒饮最良,荆防翘薄芩栀草,牛蒡芒硝生大黄。
失音
疹毒声哑肺热壅,元参升麻大有功,已发加减凉膈散,没后儿茶音即清。
[注]
失音者,乃热毒闭壅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疹已发而失音者,加减凉膈散主之,疹没后哑者,儿茶散主之。
(元参升麻汤)方见喉痛(加减凉膈散)薄荷叶生栀子元参连翘去心生甘草苦桔梗 麦冬去心牛蒡研炒黄芩水煎服。
(方歌)加减凉膈治失音,薄荷栀子共元参,连翘甘草苦桔梗,麦冬牛蒡与黄芩。
(儿茶散)硼砂二钱孩儿茶五钱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药一匙服之。
呕吐
疹发缘何呕吐逆,火邪扰胃使之然,竹茹石膏为主治,和中清热吐能安。
[注]
麻疹呕吐者,由于火邪内迫,胃气冲逆也,须以竹茹石膏汤和中清热,其吐自止。
(竹茹石膏汤)半夏姜制赤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竹茹石膏汤治吐,半夏姜制配茯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火煅共合成。
泻泄
毒热移入大肠经,传化失常泻泄成,初起升葛汤加味,已发黄连解毒清。
[注]
麻疹泻泄,乃毒热移入肠胃,使传化失常也,治者切不可用温热诸剂,疹初作泻者,以升麻葛根汤,加赤苓,猪苓,泽泻,主之,疹已出作泻者,以黄连解毒汤,加赤苓,木通,主之。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门发热证治(黄连解毒汤)方见痘门结痂落痂证治。
痢疾
夹疹之痢最难当,毒热凝结移大肠,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热导滞良。
[注]
麻疹作痢,谓之夹疹痢,因毒热未解,移于大肠所致也,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与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热导滞汤主之,不可轻投涩剂。
(清热导滞汤)山查厚朴姜炒生甘草枳壳麸炒槟榔当归白芍酒炒条芩酒炒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青皮炙黄连吴茱萸炒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痢用清热导滞汤,山查朴草壳槟榔,归芍条芩翘牛蒡,青皮黄连引生姜。
腹痛
小儿发疹腹中疼,毒郁肠胃食滞凝,曲腰啼叫眉频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
麻疹腹痛者,由食滞凝结,毒气不得宣发于外,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须以加味平胃散治之,滞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加味平胃散)防风升麻枳壳麸炒葛根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南山查麦芽炒生甘草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风升麻枳葛根,苍陈厚朴查芽草,生姜灯心水煎匀。
衄血
疹家衄血莫仓惶,毒从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发灰散,内服犀角地黄汤。
[注]
肺开窍于鼻,毒热上冲,肺气载血妄行,则衄作矣,然衄中有发散之义,以毒从衄解,不须止之,但不可太过,过则血脱而阴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发灰散吹入鼻中,内服犀角地黄汤,其血可止。
(发灰散)(犀角地黄汤)方俱见痘门衄血便血。
瘙疹
儿在母腹血热蒸,生后不免遇风侵,遍体发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须评。
[注]
瘙疹者,儿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以致遍身红点,如粟米之状,满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末出痘疮之先见者,即名为瘙疹,调摄谨慎,不治自愈。
盖痘疹
痘后出疹盖痘传,余毒未尽夹食寒,遍身作痒如云片,加味消毒服即安。
[注]
盖痘疹者,谓痘方愈而疹随发也,因痘后余毒未尽,更兼恣意饮食,外感风寒,以致偏身出疹,色赤作痒,始如粟米,渐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饮疏风清热,疹即愈矣。
(加味消毒饮)荆芥穗防风牛蒡子炒升麻生甘草赤芍南山查连翘去心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盖痘疹因风热成,加味消毒饮最灵,荆防牛蒡升麻草,赤芍山查翘去心。
瘟疹
心火灼肺风湿毒,隐隐疹点发皮肤,疏风散湿羌活散,继用消毒热尽除。
[注]
瘾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之中,故名曰瘾疹,先用加减羌活散,疏风散湿,继以加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表裹清而疹愈矣。
(加味羌活散)羌活前胡薄荷叶防风川芎枳壳麸炒桔梗蝉蜕连翘去心生甘草赤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瘾疹羌活散相当,羌活前胡薄荷防,川芎枳桔净蝉蜕,连翘甘草赤苓姜。
(加味消毒饮)方见盖痘疹。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4楼#
发布于:2020-02-19 13:29
编辑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夫痘胎毒也,伏于有形之始,因感而发,为生人所不能免,然其发也,或染时气,或感风寒,或因饮食,或由惊恐,以病引病,为患多端,更改莫测,且其间顺吉者少,险逆者多,有千方百计而不能冀其愈于万一者,此其所以为难也,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云自宋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其说虽似渺茫,然以理揆之,实有参赞化育之功,因时制宜之妙,盖正痘感于得病之后,而种痘则施于未病之先,正痘治于成病之时,而种痘则调于无病之日,自表传裹,由里达表,既无诸证夹杂于其中,复有善方引导于其外,熏蒸渐染,胎毒尽出,又何虑乎为患多端,更改莫测,以致良工束手于无可如何之地耶,此诚去险履平,避危就安之良法也,然种痘一科,多口传心授,方书未载,恐后人视为虚诞之辞,相沿日久,无所考稽,使至理良法,竟置无用之地,神功湮没,岂不大可惜哉,今将种痘一法,细加研究,审度精详,纂辑成书,永垂千古,庶为种痘之津梁,咸登赤子于寿域也。
种痘要旨
尝为种痘之法,有谓取痘粒之浆而种之者,有谓服痘儿之衣而种之者,有谓以痘痂屑干吹入鼻中种之,谓之旱苖者,有谓以痘痂屑湿纳入鼻孔种之,谓之水苖者,然即四者而较之,水苗为上,旱苖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故古法独用水苗,盖取其和平隐当也,近世始用旱苗,法虽快捷方式,微觉迅烈,若痘衣痘浆之说,则断不可从,夫水苗之所以善者,以其势甚和平,不疾不徐,渐次而入,既种之后,小儿无受伤之处,胎毒有渐发之机,百发百中,捷于影响,尽善尽美,可法可传,为种痘之最优者,其次,则旱苖虽烈,犹与水苗之法相近,儿体壮盛犹或可施,至若痘痂之何以为顺,选苗之何以善藏,天时之何以得正,种期之何以为吉,调摄之何以合宜,禁忌之何以如法,形气之何以可称,与痘衣痘浆之弊,一一条分缕晰,细列于后,学者必细心体阅,则中有灼见,不致有他歧之惑,庶种法既善,而成功可必矣。
选苗
苗者痘之痂也,种痘者,全资乎此以为胎毒之引导,关系匪轻,选苗时宜留神细察,不可轻忽,其中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惟在痘之顺与不顺别之,痘之不顺者出不尖圆,色不红润,浆不充满,所落之痂,温暗而薄,此天人合病,内外合邪所致,即幸而得愈,亦不过良工之善为调治,非天然之美,此等痘痂,断不可用,痘之顺者,始终无夹杂之证,出则尖圆,色则红润,浆则充满,所落之痂,苍蜡光泽,肥大厚实,此得天地阴阳之正气,极顺之苗也,收而用之,效如响应,但此痂甚少,所遇无多,或不能亲其事而假手他人,亦必令彼身亲目见方可,否则宁置而不用,切勿滥用,种者审之。
蓄苗
种痘必资于苗,而苗之所可恃者,在气之相通耳,若遇热则气泄,日久则气薄,触污秽则气不清,藏不洁则气不正,此蓄苖之法,所以不可不慎也,如遇好苖,须贮新磁瓶内,上以物密覆之,置于洁净之所,清凉之处,其所贮之苖,在春天者,一月之痂可种,冬令严寒,四五十日之痂尚可种,盖寒则气收藏,热则气易拽,故时日有不同也,然于未收苖时,即当先与出痘之家明言其故,使彼乐从,无所疑忌,彼方肯用心收贮,不致稍有贻误也。
天时
种痘贵得天时,得其时则种,不得其时则不种,夫天时之正,莫过于春,春为万物发生之际,天气融和,不寒不热,种之则痘自随其气而发生,此正二三月之时所以可种也,若交夏之后,六阳尽出地上,人之阳气亦皆外浮,暑热烁金,受病者众,斯时种痘,儿何以堪,此四五六月之时所以必不可种也,至若秋令,天气清肃,收敛之时,虽遇可种之儿,而无引毒之具,此七八九月之时,势有不能种也,至于十月,名曰小者,虽亦可种,然斯时寒气固结,纯阴用事,不若俟冬至后一阳鼓动,借其生生之气,种之甚吉,此十月之所以可种。犹不若十一十二月之尤可种也,然当回种之时,亦有不可种者,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当其时而非其气,是天地不正之气也,常人感染则成时疫,小儿调理末遑,况敢言种痘乎,倘或遇此,只宜稍避,俟时气平定再为议种,方保万全,亦有未种之时,天时甚正,既种之后,忽尔寒暄不时,此又人事所遇不齐,偶而变气,出乎意外者也,则宜屋中适其寒温顺会天时,常烧辟秽香,饮食起居,更加谨慎,可保无恙,种痘者宜详审而体察之。
择吉
下苗之日,必择成日开口栽种日,及天合天月二德日则吉,倘三者不能兼备,即成开之日方可,若值人神所在之日,忌不可种。
种痘吉日成日开口栽种日天月二德日。正五九月在丙。二六十月在甲。三七十一月在壬。四八十二月在庚。人神所在之日。十一日在鼻柱。十五日在偏身。
调摄
种痘之在调摄最为紧要,自始至终,不可稍忽,如避寒热慎饮食是也,天气严寒,盖覆宜温燰,勿使受寒,恐被寒气所触,则痘不得出,亦不可过于重绵叠褥,使热。气壅滞,致痘不宣发,天气温暖,盖覆宜适中,恐客热与毒相并,致增烦热,亦不可轻易着单露体,使寒邪外侵,阻遏生发之气,此寒热所以贵得其平也,人之气血,必藉饮食生化,痘之始终,全赖乎此,若饮食亏少,气血何所资助乎,但不可过甚,若过饮,则饮停不化津液,过食,则食滞必生痰热,所以吮乳之儿,不多乳不阙乳,能食之儿,勿餐辛热炙传,勿啖粘硬生冷,勿恣意茶水,勿使饮凉浆,食不过饱,亦不过饥,此饮食所以贵得其平也,至于寒热饮食之外,凡举止动作,既不可任意娇纵,亦不可过于拂逆,惟在调摄之人,耐其性情,兢兢业业,善为保护,不但慎于既种之后,且当慎于未种之先,不但慎之见苗之初,尤当慎之落痂之后,种痘者,宜谆谆告诫,务其详细,使彼知关系匪轻,心存谨慎,如法调摄,始保万全,倘稍有不慎,以致小儿或为寒热所侵,或为饮食所伤,咎将谁诿乎,此不知调摄者,所以断不可与种也。
禁忌
种痘之家,房中最要洁净,切忌冲犯,最喜明亮,不可幽暗,择老成耐事之人,经过小儿初痘者,令其调护,不离左右,一切禁忌,俱当谨遵,勿詈骂呼怒,勿言语骛慌,勿对梳头,勿对搔痒,勿嗜酒,勿歌乐,凡房中淫液气,妇人经侯气,腋下狐臭气,行远劳汗气,误烧头发气,误烧鱼骨气,吹灭灯烛气,硫磺柴烟气,葱蒜醉酒气,沟渠污烛气,悉宜避之,更当预嘱其左右之人,倘值迅雷烈风暴雨之变,大宜安定,勿使儿惊,其幛幛宜谨,盖覆宜密,切勿暴动生风,常烧辟秽香以避偶而不正之气,再令人谨伺其门,不许生人往来,不许僧道师巫孝服之人入室,以上禁忌,一一遵守则吉,稍有疏忽,每至败事,种痘者切宜谆谆告诫之。
(辟秽香)南苍术川大黄秘以上锉细片,炉中烧之,不可间断。
可种
小儿面部红润,精采明亮透达,印堂,山根,年寿,眼下,囗角,无青暗之色。
两目黑白分明,视瞻平正,愈看愈有神气精光,囟不陷不填,头不解颅,鼻孔不小,气清不浊,声音清亮,天柱骨正颈不歪斜,骨肉相称,又宜紧束,肥不见肉,瘦不露骨,小便远而长,肾囊紧小,微带紫黑色,如荔枝壳,身无敛癣疮疥,项无结核,腹无积聚,形气充实,精神强健,脏腑调顺,脉息和平,以上皆可种。
不可种
小儿面色青白,或黧黑痿黄,无喜色无精采,两目黑多白少,白睛带青色,视瞻歪斜,暗昧无神,囟陷囟填,解颅,囟不合,五软,五鞮,龟胸,龟背,鹤膝,鼻孔小,气浊,声音不亮不长,肉不束,骨松如发面样,身体瘦无胭肉,身有廒敛疥疮,腹有疳积,项有结核,病后元气未复,素有惊痫之证,失乳之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精神倦怠,脉不和平,以上皆不可种。
凡小儿父母,行事疏忽,不知调摄,不听禁忌,不信医药,过于溺爱娇纵者,亦断不可与种。
水苗种法
种痘之时,要细阅小儿气血冲和,脏腑均平,内无痰热食积所伤,外无六淫之气相侵,方可用上好痘痂种之,一岁者用二十余粒,三四岁者用三十余粒,置于净磁钟内,以柳木作杵,碾为细末,以净水滴三五点入钟内,春温用,冬热用,干则再加水几点,总以调匀为度,不燥不湿,用新棉些须摊极薄片,裹所调痘屑在内,捏成枣核样,以红线拴定,仍留寸许,长则剪去,将苖纳入鼻孔,分男左女右,不可离人,时时看守,倘小儿用手指拈弄,急禁止之,或被嚏出,急将苗塞鼻内,不可稍缓,恐泄苗气,下苖后必以六个时辰为度,然后取出,如遇天气严寒,多留数刻,若遇时令和暖,早取数刻亦可,要在临时斟酌,痘苗取出之后,其苗气渐次而入,传遍五藏,至七日始发热,发热三日而苗见,见苖三日而出齐,出齐三日而灌浆,灌足三日而回水结痂,大功成矣。
五藏传送之理
鼻者肺之外窍也,水苗种法,以苗塞鼻中,其气先传于肺,肺主皮毛,肺传于心,心主血脉,心传于脾,脾主肌肉,脾传于肝,肝主筋,肝传于肾,肾主骨,痘毒藏骨髓之内,感苗气而发,其毒自骨髓尽达于筋,肾藏之毒解矣,自筋尽达于肌肉,肝藏之毒解矣,自肌肉尽达于血脉,脾藏之毒解矣,自血脉尽达于皮毛,心藏之毒解矣,自皮毛尽达于颗粒,肺藏之毒解矣,五藏之毒层递而解,然后毒化浆成,收靥落痂,此种痘传送之次序也,不可不知。
旱苗稙法
旱苗种法,用银管约长五六寸,曲其颈,碾痘痂极细,纳于管端,接男左女右,对准鼻孔吹入之,至七日而亦发热,今时多用此法,盖取其简便捷入,不致脱落而有透泄苗气之患也,第恐后人用之不善,轻吹之则不骤入,重吹之则迅烈难当,且恐流涕过多,苗随涕去,往往不验,今欲垂法后世,当取其法之和平稳当万全者,而则效之,此所以独取于水苖也。
痘衣种法
小儿出痘者,当长浆浆足之时,则彼痘气充盛,取其贴身裹衣,与未出痘之儿女服之,服二三日夜间亦不脱下,至九日十一日始发热,此乃衣传,然恐气薄不透,多有不热不出,其法不灵,故不可用。
痘浆种法
择小儿出痘之顺者,取其痘浆以棉拭之,分男左女右,塞入鼻中,亦能发痘,但取痘浆之时,不令本家知觉,捏破痘浆,盗以作种,使彼真气宣拽,毒不能解,如忍心害理不仁之事也,同志者切宜深恶而痛绝之,又岂可尤而效之也哉。
信苗
种痘发热以前,小儿面部上忽出颗粒似痘,名曰信苖,此痘之将发,毒气之标也,色红而暖,听之自消,若红紫坚硬,有如鱼目者,急以银针挑破,上以二圣散则无虞。
(二圣散)明雄黄紫草共碾为细末,用油臙脂调上。
补苗
下苗后宜令亲切之入左右看守,恐他人用心不慎也,若视为泛常,看守疏忽,恐小儿恶其苗塞鼻中,不时捏出,使苖气一泄,种多不验,所以种而不发者亦有之也,然或小儿五内壮实,不受苗气,艰于传进不发者亦有之,更有胎毒深邃,潜藏内蓄,虽苖气传至,不能引出不发者亦有之,俱当俟逾十一日为度,过此不发,然后察天时和顺,再为补种之亦可。
自出
种痘以七日为期,五藏传遍始发热者常也,或有至九日十一日而发者,如传送迟慢之故,亦无足虑,若发热于五日以前,此时苗气尚末传至,其毒何由而发,必因种后适逢天行时气,小儿感染而成,是乃自出之痘,非关苗气引出者,种痘者不可不知,要当于未种之时,预为申明其说焉。
治法
种痘乃引毒达表,乘儿安宁无病之时,事属顺吉,又何言治,然恐痘家过于溺爱,起居不谨,饮食不节,此病所由生也,故治法亦所不免,当悉照治正痘之法治之可也。
御纂医宗金鉴卷一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5楼#
发布于:2020-02-20 13:52
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十二经循行部位歌
【方歌】
手之三阳手外头,手之三阴胸内手,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走。
【注】
手之三阳手外头者,谓手阳明大肠经,从手次指内侧之端,上行手臂外之上行(音杭),至头鼻孔两旁也;手少阳三焦经,从手四指外侧之端,上行手臂外之中行,至头耳前动脉也;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小指外侧之端,上行手臂外之下行,至头耳中珠子也。手之三阴胸内手者,谓手太阴肺经,从胸乳上循行臑内,下行肘臂内之上行,至手大指内侧之端也;手厥阴心包络经,从腋下乳外,循行臑内,下行肘臂内之中行,至手中指之端也;手少阴心经,从腋筋间循行臑外,外行肘臂内之下行,至手小指内侧之端也。足之三阳头外足者,谓足阳明胃经,从头目下循颊颈乳中,下行腹外股膝跗之前行,至足二指之端也;足少阳胆,经从头目外眦,循行绕耳颅巅,下行胁跨膝跗之中行,至足四指外侧之端也;足太阳膀胱经,从头目内眦,循行额巅项背,外行臀腘〔月专〕踝之后行,至足小指外侧之端也。足之三阴足内走者,谓足厥阴肝经,从足大指外侧之端,循行前行上内踝上腘〔月专〕,膝之中行,内行阴器腹胁之外行,上至乳下也;足太阴脾经,从足大指内侧之端,循内联踝膝里股内之中行,上行腹中至季胁也;足少阴肾经,从足心循内联踝足跟内侧之后行,上腹内至胸也。诸阳行外,诸阴行里,四肢背腹皆如此也。
头前正面歌
【方歌】
头督唇任五中行,眦傍足太颧手阳,侧上足少绕耳手,鼻傍手明唇足方。
【注】
头之正面分五行(音杭),其中行上嘴唇以上,属督脉;下嘴唇以下,属任脉,此为中行也。其第二行,目内眦旁上,属足太阳经,鼻旁下,属手阳明经,此为第二行也。其第四行,面颧骨外旁,属手太阳经;头侧上,属足少阳经;绕耳前后,属手少阳经,此为第四行也。
其第三行唇旁,属足阳明经,为第三行也。
头后项颈歌
【方歌】
头后七行督中行,惟二足太足少阳,颈前任中二足明,三手四行手太阳,五足少阳六是手,七足太阳督中行。
【注】
头后项颈分七行,其中行属督脉,惟两旁第二行属足太阳经,其余第三行、四行、五行,皆属足少阳经。颈前中行属任脉,二行属足阳明经,三行属手阳明经,四行属手太阳经,五行属足少阳经,六行属手少阳经,七行属足太阳经,项后中行属督脉经也。
胸腹脊背歌
【方歌】
胸腹二行足少阴,三足阳明四太阴,五足厥阴六少阳,脊背二三足太阳。
【注】
胸腹之中行属任脉,两旁第二行属足少阴肾经,第三行属足阳明胃经,第四行属足太阴脾经,乳下胁上第五行属足厥阴肝经,胁后第六行属足少阳胆经,脊外两旁二行、三行俱属足太阳膀胱经,脊之中行属督脉经。
手膊臂外内歌
【方歌】
手膊臂外上手明,中手少阳下太阳,手膊臂内上中下,手太厥少分三行。
【注】
手膊臂之外面,系手三阳经部位也。上行属手阳明经,中行属手少阳经,下行属手太阳经。手膊臂之内面,系手三阴经部位也。上行属手太阴经,中行属手厥阴经,下行属手少阴经。
足膝外内歌
【方歌】
足膝外前足阳明,中行少阳后太阳,足膝之内前中后,足厥太少分三行。
【注】
足膝之外面,系足三阳经部位也。前行属足阳明经,中行属足少阳经,后行属足太阳经。足膝之内面,系足三阴经部位也。足大指外侧之前行,股内之中行,属足厥阴经。内侧之中行,股内之前行,属足太阴经。足心绕踝之后行,属足少阴经。
肺经歌
【方歌】
太阴肺经起乳上,系横出腋臑中廉,达肘循臂入寸口,上鱼大指内侧边。
【注】
手太阴肺经,起于乳上三肋端,去中行旁开六寸,腋前外湾而至臑间,由臑中廉达肘内,循臂里,迥前廉,入寸口,上鱼际,终于手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加韭叶。
大肠经歌
【方歌】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手肾外过肘臑,达肩入缺上颈旁,贯颊下齿出人中,上侠鼻孔终迎香。
【注】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手大指之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循大指次指之岐骨,行臂外前廉,过肘外,自臑达肩,行缺盆直上头颈之侧,环出人中之左右,以侠鼻孔两旁迎香穴而终焉。
胃经歌
【方歌】
阳明胃起目下胞,从鼻入齿还承浆,颐后颊里上耳前,额颅下循两颈旁。从缺盆口下乳中,循腹腿斑腿面行,外抵膝膑走足跗,至足中指外侧当。
【注】
足阳明胃经,起于目下鼻旁,下夹口吻,绕腮,上行耳前,至额角;下行颈侧,夹结喉,至肩上横骨陷中;下行当乳之中,去中行旁开四寸,从乳顶下行至脐旁,去中行旁开三寸;从脐旁下行至腿合之合缝,去中行旁开二寸;从合缝斜行向外,直下膝外前廉,至〔月廉〕骨,倒上复转注而下行,至足中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而止。
脾经歌
【方歌】
太阴脾起足大指,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臑循行胫膝里,股内前廉入腹中,斜行九肋季胁止,
【注】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韭叶许,由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过内踝之前,自里中廉上膝;由大腿内廉入腹里,至乳上旁开四寸五分,至胸中行旁开六寸许,是其部也;向外行至九肋间,季胁之端而终。
心经歌
【方歌】
少阴心经腋筋间,臑后肘臂内后廉,由内后廉至锐骨,小指内侧爪甲端。
【注】
手少阴心经,起于臂内腋下筋间,循臂臑之外后廉,至肘内廉,循臂内后廉,下抵掌后锐骨之中,行于手小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而终。
小肠经歌
【方歌】
太阳小肠小指端,循手外廉踝骨前,从手踝骨出肘外,上循臑外出后廉,上过肩解绕肩胛,交肩贯颈曲颊边,面鸠骨下陷中取,耳中珠子经穴全。
【注】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许,由手外侧至手踝骨之前,行肘外后廉,上循臑外过肩后廉,而上行肩;自肩贯颈,过曲颊斜上颧骨,至耳前而终。
膀胱经歌
【方歌】
太阳膀胱起内眦,上额交颠耳后寻,下项循肩肩膊内,侠脊抵腰下贯臀。贯臀斜入委中穴,与支下合腘中存,贯踹内出外踝后,小指外侧终至阴。
【注】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从颠至耳上角后行,下项循肩膊内,有二道:一道侠脊旁开寸半,抵腰中,腰中有四空,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一边又从膊内左右分,下贯胛,侠脊内,旁开三寸,下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许,至阴穴而终。
肾经歌
【方歌】
少阴肾经起足心,上内踝骨足后跟,上〔月专〕出腘入股内,行至胸中部位分。
【注】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陷中,循内踝入足后跟,中内联踝之上,上〔月专〕分中,出腘内廉后股内,上行至合缝;自合缝上行,去腹中行旁开一寸至脐;从脐旁上行,复上去中行旁开一寸五分;从腹上行至胸中,旁开二寸而终。
心包络经歌
【方歌】
厥阴心包腋下起,腋下乳外臑内行,入肘下行两筋间,入掌中指之端止。
【注】
手厥阴心包络经,起于腋下三寸,乳外侧一寸许,从腋下向外上转,循臂内入肘内,下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而终。
三焦经歌
【方歌】
少阳三焦四指端,手腕臂外两骨间,贯肘上肩项耳后,上绕耳前动脉间。
【注】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手小指次指之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由小指次指岐骨之间,上行手腕臂外两骨中间,贯肘上肩;由肩上项至耳后,上绕耳上角,下循耳前动脉而终。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6楼#
发布于:2020-02-20 13:55
胆经歌
【方歌】少阳胆经起外眦,绕耳前后上额颅,巅后颈肩腋季胁,跨膝踝跗小指出。
【注】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斜贯耳前,循行耳后,上抵额颅,至巅后行颈侧,过肩下腋,走身侧之季胁,下腿跨,行膝之外,至外踝之前,内行足跗,至足小指次指之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而终。
肝经歌
【方歌】厥阴肝经起聚毛,循行足跗内踝间,上腘环阴器季胁,上行乳下二肋端。
【注】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指后,去爪甲韭叶聚毛虚,循行足跗上面,走内踝,上行腘〔月专〕过膝,直上环阴器,向外湾行至季肋内,斜上行直乳下二肋端而终。
任脉歌
【方歌】任脉起于两阴中,上行毛际腹中行,颈下结喉中央上,唇棱下陷承浆名。
【注】任脉起于前阴、后阴之中间,前行横骨,上行毛际,由毛际直上腹之中行,上行颈下结喉上之中央,由结喉上行至下唇棱下陷中而终。
督脉歌
【方歌】督脉起于尻骨端,后行脊背腰脑巅,前行鼻柱皆中道,唇内齿上龈缝间。
【注】督脉起于尻骨之端,由尻骨后行脊背之中行,上行至巅顶之中,前行至鼻下人中,至唇内门牙之中缝而终。
脉部位歌
【方歌】脉为血脉百骸通,大会之地寸口宗,掌后高骨名关上,关之前后寸尺名。
【注】脉者血之府也。周身血脉,运行贯通,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者,盖以其经每至寅时,各经之气皆上朝而大会于肺,故曰寸口宗也。掌后有高骨隆起,界于尺脉、寸脉之间,名曰关部。关前之位,其名曰寸;关后之位,其名曰尺。尺、寸者,谓从关上至鱼际长一寸,从关下至尺泽长一尺,故名之也。
脉分主歌
【方歌】上焦候寸下焦尺,中焦之候属两关,包络与心左寸应,胆与肝家在左关,膀胱小肠肾左尺,胸中及肺右寸间,胃与脾脉右关取,大肠并肾右尺班。
【注】两寸之脉,主候上焦胸中;两关之脉,主候中焦膈中;两尺之脉,主候下焦腹中。左寸之脉,浮候包络,沈以候心;左关之脉,浮以候胆,沈以候肝;左尺之脉,浮候膀胱、小肠,沈以候肾。右寸之脉,浮候胸中,沈以候肺;右关之脉,浮以候胃,沈以候脾;右尺之脉,浮候大肠,沈亦候肾。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
伪诀以大肠、小肠配寸,三焦、命门配尺,包络竟置不问,悉属不经。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右尺候大肠。千古只眼也,当从之。
浮沈脉歌
【方歌】浮沈从内上下行,皮浮属肺血心经,筋沈属肝骨沈肾,肌肉为脾候在中。
【注】脉从内上行者,谓之浮;脉从内下行者,谓之沈。然心、肺俱浮,于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于血脉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曰皮浮属肺血心经也。肺肾俱沈,以筋平取之而得者,肝之沈也;至骨取之而得者,肾之沈也。故曰筋沈属肝骨沈肾也。肌肉在浮沈之间,属脾。其候在中,故曰候在中也。凡脉以部位而得名者,皆统于浮沈,故以浮沈为提纲,以统濡、弱、芤、伏、牢、革、虚、实、微、散诸脉也。
濡弱芤伏牢革诸脉歌
【方歌】浮沈无力曰濡弱,中取无力芤脉看,沈极筋骨为伏脉,浮沈极力革牢参。
【注】浮而无力谓之濡脉,沈而无力谓之弱脉,浮沈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芤脉。沈极推至筋骨,按之而始得者,谓之伏脉。浮而极有力者,谓之革脉。沈而极有力者,谓之牢脉。
虚实微散诸脉歌
【方歌】三部有力曰实脉,三部无力虚脉称,三部无力而且小,似有如无微脉名,三部无力而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形。
【注】浮、中、沈三部俱有力,谓之实脉。浮、中、沈三部俱无力,谓之虚脉。浮、中、沈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谓之微脉。浮、中、沈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谓之散脉。
迟数缓疾结促代诸脉歌
【方歌】三至为迟六至数,四至为缓七至疾,缓止为结数止促,动止难还代脉识。
【注】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三至,谓之迟脉。一息四至,谓之缓脉。一息六至,谓之数脉。一息七至,谓之疾脉。缓脉动时一止,谓之结脉。数脉动时一止,谓之促脉。结促之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谓之代脉。凡脉以至数而得名者,皆统于迟数。故以迟数为提纲,以统缓、疾、结、促、代五脉也。
滑涩弦紧洪细大长短动诸脉歌
【方歌】滑脉如珠溜不定,涩脉滞涩往来艰,弦脉端直细且劲,紧比弦粗劲且弹。来盛去衰洪脉是,细则如丝大豁然,长脉迢迢短缩缩,如豆摇摇作动看。
【注】形状如珠,滑溜不定,谓之滑脉。往来滞涩,进退维艰,谓之涩脉。状如弓弦,细而端直,按之且劲,谓之弦脉。较弦则粗,按之劲,左右弹者,谓之紧脉。上来应指而盛,下去减力而衰。谓之洪脉,脉形软直如丝者,谓之细脉。脉形粗大豁然者,谓之大脉。来去迢迢而长,谓之长脉。来去缩缩而短,谓之短脉。其形如豆,约约动摇不移者,谓之动脉。凡脉以形状而得名者,皆统于滑涩。故以滑涩为提纲,以统弦、紧、洪、细、大、长、短、动八脉也。
痈见疽脉、疽见痈脉歌
【方歌】痈脉脉宜洪大数,若逢牢短化脓难,疽脉最宜沈与弱,浮大且散命归泉。
【注】痈乃阳毒,应见阳脉。若洪大而数,则毒易溃。若见牢短之脉,则为阴凝气少,故曰化脓难也。疽乃阴毒,脉应见沈与弱,是为顺脉。若见浮大而散,则为阳脱气败,故曰命归泉也。
痈疽伏脉歌
【方歌】痈疽伏脉理当明,毒闭于经六脉停,审证无凶宜穿发,气通脉道自然行。
【注】痈疽二证,有见伏脉者,皆由于毒气闭塞经络,荣卫壅滞之故,以致六脉停止,沈伏不见也。若审其证无凶象,非死脉也。治之惟宜穿通经络,宣发荣卫,使气得通,而脉道自然行矣。
肿疡溃疡浮脉歌
【方歌】肿疡浮脉恐多虚,或有风寒在表居,溃后脉浮气外泻,频加补剂始相宜。
【注】肿疡脉浮者,非气血不足,即为风寒在表,须详证施治。溃疡脉浮者,乃气从外泻,须补剂调养,始为合法。
肿疡溃疡沈迟脉歌
【方歌】肿疡沈脉多毒闭,溃后多毒在内存,无力须详毒内陷,迟寒数热更当分。
【注】肿疡不当,脉沈而脉沈者,乃毒闭使然也。溃后而沈者,是毒尚存于内也。若沈而无力,恐内虚毒陷,当详审之,沈而迟则为兼寒,沈而数则为兼热,更当分别。
肿疡溃疡数脉歌
【方歌】肿疡数脉宜热毒,数且兼洪欲作脓,溃后洪大为病进,脓出洪数治无功。
【注】肿疡脉数,作脓兼洪,皆正应之脉也。若溃后洪大,脓出数洪者,皆为邪盛正虚,病脉相反,其病日进,治亦无功。
肿疡溃疡滑脉歌
【方歌】肿疡滑脉尚为顺,初起有痰治痰宜,溃后痰多恐气乏,喘生毒陷死之机。
【注】滑主流通。肿疡初起,脉滑无痰,尚为顺脉。若有痰,则当以治痰为急,恐溃后痰多气乏,必致喘生毒陷而死也。
肿疡溃疡涩脉歌
【方歌】肿疡涩脉属毒滞,有力为实无力虚,溃后脉涩为伤血,急补气血莫迟疑。
【注】涩主滞涩。肿疡初起脉涩者,乃气血为毒滞之征。若按之有力,毒滞为实;按之无力,正损为虚,不可不辨。若溃后脉涩,为伤血不足之象,急当大补气血,莫迟疑也。
肿疡溃疡虚实脉歌
【方歌】肿疡脉虚宜内托,溃后内虚大补宁,肿疡脉实宜消散,溃后如实毒未清。
【注】肿疡未溃脉虚者,不须攻毒,惟宜内托;已溃脉应虚者,急当以大补收功。如肿疡未溃,脉实者,当消毒散毒;已溃脉实者,乃毒气犹未清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7楼#
发布于:2020-02-20 13:56
肿疡溃疡长脉歌
【方歌】肿疡长脉为有余,消散之方任所施,溃后得之为气治,条然和畅不须医。
【注】肿疡见脉长者,乃气血有余,消散之方,任意施治。溃后脉长者,乃气之畅也,故曰气治,不待医药自能愈也。
肿疡溃疡短脉歌
【方歌】肿疡短脉元气虚,大加补剂如相宜,溃后脉短为虚甚,补之仍短决死期。
【注】肿疡脉短者,元气虚也,非大加补益之剂不可。溃后脉短者,虚之甚也,若补之而脉仍短者,则为败证,其死必矣。
肿疡溃疡洪脉歌
【方歌】肿疡洪脉阳热盛,宣热攻毒必有功,溃后洪脉毒留内,治之不退自然凶。
【注】肿疡未溃,脉洪者热盛也,宣热攻毒之法可施;若溃后脉洪者,邪盛也服药而脉洪不退者,为正虚邪盛,其凶不免。
肿疡溃疡微脉歌
【方歌】肿疡微脉为虚候,内托受补始能痊,溃后见此虽为顺,微细无神作逆观。
【注】肿疡脉微者,乃虚候也,当以内托补剂为主,受补者方能痊可。若溃后脉微,虽为顺候,设按之微细无神,则根本已亏,亦当作逆证观也。
肿疡溃疡动紧脉歌
【方歌】肿疡将发脉动紧,乃因毒气外搏经,溃后见之毒内搏,此为残贼证不轻。
【注】肿疡见动脉、紧脉者,乃毒气外搏于经之象也。若溃后见动、紧之脉,则为毒气内搏于脏腑之象。盖动、紧乃残贼之脉,溃后不宜见之,故曰证不轻也。
肿疡溃疡缓脉歌
【方歌】肿疡脉缓何须药,和缓从容最吉祥,溃后见之为胃好,便和饮食自然康。
【注】肿疡脉缓,乃气血和平,不待服药,自然安愈之吉兆也。溃后见之,则为胃和,饮食自甘,二便自调,其证自然康宁也。
肿疡溃疡芤弦脉歌
【方歌】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
【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
肿疡溃疡牢脉歌
【方歌】肿疡牢脉为邪固,未作脓时脉见牢,已溃见牢邪难已,结核瘰历不能消。
【注】肿疡脉牢,未作脓时见之,主毒邪牢固难消;溃后见之,邪亦难已。若一切结核瘰历,见此牢脉,皆主牢固不能消之候也。
肿疡溃疡濡弱脉歌
【方歌】肿疡濡弱脉不足,扶虚托里始能痊,溃后虽为脉病应,但无虚候始得安。
【注】肿疡脉见濡弱不足者,必用扶元托里之剂,始能痊也。溃后脉见濡弱,虽为脉病相应,但无虚证,始得安全。若精神疲惫,饮食不思,亦危候也。
肿疡溃疡散脉歌
歌诀;肿疡散脉最可愁,毒盛气散不能收,溃后见散亦为逆,急投补固或无忧。
【注】肿疡最忌散脉,盖散脉为毒盛气散,不能收功之诊。溃后见之,亦主逆也。急投补虚收固之剂,或有生者。
肿疡溃疡大细脉歌
【方歌】肿疡脉大为顺候,溃后脉大不相宜,肿疡溃后脉细小,总主痈疽气血虚。
【注】肿疡脉大为正实,毒必易出,为顺候也。溃后脉大为病进,其毒虽化,为不宜也。肿疡、溃疡,脉见细小者,总属气血两虚,惟宜大补为主。
肿疡溃疡促脉歌
【方歌】促脉无分肿溃疡,总为阳结不宜常,渐退毒散犹可愈,常进不退必然亡。
【注】肿疡、溃疡脉见促者,皆为阳结,但宜暂而不宜常也。如促脉渐渐而退,则毒亦渐渐而散,犹或可愈。若常进不退,其亡必矣。
肿疡溃疡结代脉歌
【方歌】肿疡结脉为阴结,急宜温解始能康,溃后见结阴虚歇,如代之歇定然亡。
【注】肿疡脉结者,乃阴结也。急用温散解毒之剂,始可获效。若溃后见结脉,则为阴虚之歇止,尚不主死。若如代脉之歇,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则为真脏之脉,见定主亡也。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方歌】多气多血惟阳明,少气太阳厥阴经,二少太阴常少血,血亏行气补其荣。气少破血宜补气,气血两充功易成,厥阴少阳多相火,若发痈疽最难平。
【注】人之十二经,有气血多少之分,多则易愈,少则难痊,疡医明此,临证可豫知痈疽、疮疡之始终难易,而用药消补之法始当也。如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此二经常多气多血;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厥阴包络、足厥阴肝,此四经常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此六经常多气少血。大法血多者则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气少者难于起发,宜托补之;血少者难于收敛,宜滋养之;气血两充,则易于起发,易于收敛。惟手足厥阴、少阳四经,倍多相火,此四经若发痈疽,肌肉难长,疮口难合,倘过用驱毒峻利之药,以伐其气,以消其血,必难收功。故明其经之气血多少,则用药不致有妄汗妄下之弊矣。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8楼#
发布于:2020-02-20 13:59
痈疽总论歌
【方歌】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膈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共七情,饮食起居不内外,负挑趺扑损身形,膏梁之变荣卫过,藜藿之亏气血穷。疽由筋骨阴分发,肉脉阳分发曰痈,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疖通名。阳盛焮肿赤痛易,阴盛色黯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焮不甚红。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死生明。临证色脉须详察,取法温凉补汗攻。善治伤寒杂证易,能疗痈疽肿毒精。
【注】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荣卫不足,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热暑,长夏之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于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立春日,东北凶风;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立夏日,东南弱风;夏至日,正南大弱风;立秋日,西南谋风;秋分日,正西刚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主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主杀害万物。若人感受,内生重病,外生痈肿。凡此八风为病,亦属外因。故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起于耳听淫声,眼观邪色,鼻闻过臭,舌贪滋味,心思过度,意含妄生,皆损人神气,凡此六欲为病,皆属内因。又有喜过伤心,怒过伤肝,思过伤脾,悲过伤肺,恐过伤肾,忧久则气结,卒惊则气缩。凡此七情为病,亦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共七情也。不内外因者,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灼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停饮;过食五辛,则损气血;伤饥失饱,则伤脾胃,凡此皆饮食之致病也。昼日过劳,挑轻负重,跌扑闪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劳伤精气,凡此皆起居之致病也。其起于膏梁厚味者,多令人荣卫不从,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亏少,凡此亦属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名疽,属阴;发于肉脉之间者,名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名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之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焮肿,色赤疼痛,则易溃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证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阴证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微焮不热,色不甚红,此证属险。若能随证施治,不失其宜,则转险为顺,否则逆矣。五善者,五善之证也,诸疮见之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证也,诸疮见之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五善为顺,七恶为逆。见三善者,则必生;见四恶者,则必死也。医者于临证之时,须详察色脉,宜温者温之,宜凉者凉之,宜补者补之,宜汗者汗之,宜攻者攻之,庶有济也。然外证痈疽,犹如内证伤寒。善治伤寒,则杂病无不易治;能疗痈疽,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痈疽阳证歌
【方歌】阳证初起焮赤痛,根束盘清肿如弓,七日或疼时或止,二七疮内渐生脓。痛随脓减精神爽,腐脱生新气血充,嫩肉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俱逢,须知此属纯阳证,医药调和自有功。
【注】凡痈疽初起,焮热赤痛根束者,晕不散也;盘清者,不漫肿也;肿如弓者,高肿也。此皆属阳之证。故溃脓脱腐,生新收口,俱见易也。
痈疽阴证歌
【方歌】阴证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焮热,疮根平大黯无光。七朝之后不溃腐,陷软无脓结空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含芳。紫黑脓稀多臭秽,若见七恶定知亡,须知此属纯阴证,虽有岐黄命不长。
【注】凡痈疽初起,如粟米大之疙答,不红不肿,不焮热,木硬不痛,疮根散漫,色黯无光者,此皆属阴之证,故不溃腐。空仓无脓,生衣如甲叶不脱,孔中结子,如花含子,紫黑脓清臭秽俱见,难愈也。
痈疽半阴半阳歌
【方歌】阴阳相半属险证,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焮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饶,五善之证虽兼有,七恶之证不全逃。若能饮食知味美,二便调和尚可疗,按法施治应手效,阳长阴消自可调。
【注】凡痈疽,似阳不甚焮热肿痛,似阴不甚木硬平陷,此属半阴半阳之险证。若渐生善证则生,渐生恶证则死也。
痈疽五善歌
【方歌】心善精神爽,言清舌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安然。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溲和便不难。脾善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稠不秽,大便不稀干。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息安。肾善不午热,口和齿不干,小水清且白,夜卧静如山。
【注】寤寐者,醒与睡也。不怒不惊者,不自怒惊也。溲者,小水也。便者,大便也。不午热者,不午后发热也。
痈疽七恶歌
【方歌】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自呢喃。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三恶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不食脾败难。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扇动,肺绝必归泉。五恶时引饮,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原。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七恶疮倒陷,如剥鳝一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注】呢喃,言语不清也。惊悸,心惊跳也。消瘦,肌肉消瘦也。皮肤槁,干槁也。韵不圆,不响亮也。鼻扇动,鼻孔扇动也。咽喉若燎烟,干热呛痛也。容惨,不乐也。囊缩,外肾缩也。呕呃,呕而作格逆也。如剥鳝,疮面无皮,似剥皮鳝鱼之状也。
痈疽顺证歌
【方歌】顺证初起小渐大,憎寒壮热渐焮疼,气盛顶尖高肿起,血盛根脚收束红。阳证二七脓熟溃,阴证廿一脓始成,已溃腌气无滃气,腐脱新生饮食增。疮形虽大终无害,老少壮弱俱成功。
【注】痈疽初起,从小而大,渐渐憎寒壮热,渐渐疼痛焮赤。
气盛者,顶尖高肿而起;血盛者,则根脚收束而红,此顺证也。阳证则十四日,而脓即熟者,阳性速也;阴证必待廿一日,而脓始成者,阴性迟也。已溃脓有腌气,而无滃气者,则腐肉易脱,新肉易生。饮食自增,疮形虽大,终无害也。腌气即俗呼"哈拉"气也。
痈疽逆证歌
【方歌】逆证黍米不知疼,漫肿不热顶塌平,未老白头坚且硬,舌干烦躁不生脓。肉肿疮陷猪肝紫,遗尿直视并撮空,眼神透露精神短,身缩循衣唇吻青,面若涂脂皮枯槁,唇白腹胀定难生。已溃内坚皮破烂,腐后心烦脓水清,新肉不生多臭秽,头低项软憔悴容。阳病指甲青必绝,阴病颧红命必终。鼻生烟煤谵妄语,新肉板片泻直倾,面色土黄耳枯黑,人中抽缩沟坦平。口张气出无回返,鼻孔相扇随息行,汗出如珠不易散,血水如腩痰胶凝。
肉绽烂斑神离乱,满面黑气惨天庭,绵溃内似葡萄签,眼眶迷漫黑气浓。以上无论肿与溃,但逢此证悉属凶。
【注】痈疽初起,形如黍米,不知疼痛,漫肿不热,顶见平塌,未溃白头,按之坚硬,舌干烦躁,此等逆证,决不化脓。肉肿疮不肿而陷,其色如猪肝之紫者,是毒邪已深也。若更见遗尿直视,神露神短,撮空循衣,唇吻青,面若涂脂,皮肤枯槁,唇白腹胀,种种恶候,断无生理。已溃后,内坚皮烂,腐后心烦,脓水清稀,新肉不生,臭秽难近,头低项软,形容憔悴,阳病指甲青色,阴病两颧红赤,以至眼眶迷漫黑气浓等证,无论毒之肿溃,但逢此数者,皆为凶证难治也。
痈疽辨肿歌
【方歌】虚漫实高火焮红,寒肿木硬紫黯青,湿深肉绵浅起疱,风肿宣浮微热疼,痰肿硬绵不红热,郁结更硬若岩棱,气肿皮紧而内软,喜消怒长无热红。疼血跌扑暴肿热,产后闪挫久瘀经,木硬不热微红色,将溃色紫已成脓。
【注】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然肿有虚肿、实肿、寒肿、湿肿、风肿、痰肿,有郁结伤肝作肿,有气肿,有跌扑瘀血作肿,有产后与闪挫瘀血作肿,诸肿形势各异。如虚者漫肿;实者高肿;火肿者色红皮光,焮热僵硬;寒肿者其势木硬,色紫黯青;湿肿者,皮肉重坠,深则按之如烂绵,浅则起光水疱,破流黄水;风肿者,皮肤拘皱不红,其势宣浮微热微疼;痰肿者,软如绵,硬如馒,不红不热;郁结伤肝作肿者,不红不热,坚硬如石棱角,状如岩凸;气肿者,以手按之,皮紧而内软,遇喜则消,遇怒则长,无红无热,皮色如常;跌仆瘀血作肿者,暴肿大热,胖胀不红;产后与闪挫瘀血作肿者,瘀血久滞于经络,忽发则木硬不热微红,若脓已成而将溃者,其色必紫。诸肿形状如此,不可一概而论也。
痈疽辨痛歌
【方歌】轻痛肌肉皮肤浅,重痛深在骨筋间,虚痛饥甚不胀闭,喜人揉按临时安。实痛饱甚多胀闭,畏人挨按痛难言,寒痛喜暖色不变,热痛焮痛遇冷欢。脓痛鼓长按复起,瘀痛隐隐溃不然,风痛气痛皆走注,风刺气刺细心看。
【注】痛由不通,然亦种种不一,有轻痛、重痛、虚痛、实痛、寒痛、热痛、脓痛,瘀血凝结作痛、风痛、气痛之别。轻痛者,肌肉皮肤作痛,属浅;重痛者,痛彻筋骨,属深。虚痛者,腹肌则甚,不胀不闭,喜人揉按,临时可安;实痛者,食饱则甚,又胀又闭,畏人挨按,痛不可言。寒痛者,痛处定而不移,皮色不变,遇暖则喜;热痛者,皮色焮赤,遇冷则欢。脓痛者,增寒壮热,形势鼓长,按而复起。瘀血凝结作痛者,初起隐隐作痛,微热微胀,将溃则色紫微痛,既溃则不疼。风痛者,走注甚速。气痛者,流走无定,刺痛难忍。诸痛如此,不可不详辨也。
痈疽辨脓歌
【方歌】痈疽未成宜消托,已成当辨有无脓,按之坚硬无脓象,不热无脓热有脓。大软应知脓已熟,半软半硬脓未成。
按之即起脓已有,不起无脓气血穷。深按速起稀黄水,深按缓起坏污脓。实而痛甚内是血,内是气兮按不疼。
轻按即痛知脓浅,重按方疼深有脓。薄皮剥起其脓浅,皮不高阜脓必浓。稠黄白脓宜先出,桃红红水次第行。
肥人脓多瘦人少,反此当究有变凶。稠黄气实虚稀白,粉浆污水定难生。汗后脓秽犹可愈,脓出身热治无功。
【注】凡看痈疽疮疡,形势未成者,即用内消之法;若形势已成,即用内托之法,当辨脓之有无浅深。以手按之坚硬者,无脓之象。按之不热者无脓,热者有脓,按之大软者内已熟;半软半硬者,脓未全成;按之指起即复者,有脓;不复者无脓,其气必穷而虚甚也。深按之而速起者,内是稀黄水;深按之而缓起,内是坏污脓。按之实而痛甚者,内必是血;按之虚而不疼者,内必是气。轻按即痛者,其脓浅;重按方痛者,其脓深。薄皮剥起者,其脓必浅;皮色不变,不高阜者,其脓必稠。大抵痈疽疮疡,先宜出黄白稠脓,次宜出桃花脓,再次宜流淡红水。胖人宜于脓,多瘦人宜于脓少。若胖人脓少,是肉不腐;瘦人脓多,是肉败坏,皆非吉也。又凡气实者多稠黄脓,气虚者多稀白脓,半虚半实者多稠白脓。又有脓出如粉浆,如污水者,谓之败浆,不治之证也,命必难生。惟汗后脓秽者可愈,若脓已出,而身犹大热不休者,治亦无功。盖痈疽之得脓,如伤寒之得汗,汗出而反大热者,坏伤寒也;脓出而身犹大热者,坏痈疽也。
痈疽辨痒歌
【方歌】初起作痒因风热,溃后脓沤或冒风,将敛作痒生新肉,痒若虫行气血充。
【注】痒属风,亦各有因。凡肿疡初起,皮肤作痒者,为风热相搏。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由疮口冒风,故突起疙瘩,形如小米。抓破之后,津水者,是脾湿;津血者,是脾燥。若将敛作瘩者,缘初肿时肌肉结滞,气血罕来,及至将敛,气血渐充,助养新肉,故痒也。然必痒若虫行,方称美疾。他如疥癣作痒,皆属风淫,勿视为一类也。
痈疽辨晕歌
【方歌】真晕应知非肿痕,疮旁形状若红筋,藏府蕴受锐毒发,三晕可愈五伤身。
【注】俗以肿痕为晕,非真晕也。真晕生于疮口之旁,状若红筋,皆由藏府蕴受锐毒而成,二三晕可治,五晕难医。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509楼#
发布于:2020-02-20 14:01
痈疽总论治法歌
【方歌】痈疽疮疡初如粟,麻痒焮痛即大毒。不论阴阳灸最宜,炙后汤洗膏固护,内用疏解与宣通,外宜敷药四围束。
轻证神灯照三枝,平塌须急补不足,高肿不可过于攻,内热毒盛须消毒。二便秘结宜通利,脏胕宣通方为福,十日以后疮尚坚,铍针点破最宜先,半月之后脓若少,药筒拔提脓要粘。疮已溃烂腐不脱,当腐剪破开其窍,能令脓管得通流,自然疮头无闭塞。频将汤洗忌风吹,去腐须当上灵药,生肌散用将敛时,保养须勤毋怠惰。
切忌脓出投寒凉,冬宜温室夏明窗,肌肉长平将疮敛,谨慎调理更加详,新肉如珠皮不敛,若失保养命多亡。
【注】痈疽疮疡初起如粟,若麻痒焮痛者,即毒甚也。七日以前,形势未成,不论阴阳,俱先当灸之。轻者使毒气随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彻内外,实良法也。灸完即用汤洗之法,洗完用太乙膏贴于疮顶上,预防风袭;内服疏解宣通之剂,如神授卫生汤、内疏黄连汤、蟾酥丸之类;外围敷药,如冲和膏、玉龙膏之类,四围束之。轻证以神灯照照之,每用三枝。如形势已成,当因证施治。平塌者宜投补剂,以益其不足,使毒外出;高肿者不可过于攻伐,以伤元气,致难溃敛;内热盛者,须佐消毒之剂,以防毒炽;二便秘结者,急用通利之方,使脏腑宣通,方为佳兆。如十日之后,疮尚坚硬,必须用铍针,当头点破;半月之后,脓尚少者,急用药筒拔法拔之,脓血胶粘者为顺,紫血稀水者为逆;过二十一日,纵有稀脓,亦难治矣。若已溃之后,腐仍不脱,堵塞疮口者,用刀剪当头剪开寸余,使脓管通流,自然疮不闭塞。拔脓剪腐已完,用方盘一个,疮下放定,将猪蹄汤以软帛淋洗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擦净内脓,庶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以软帛叠成七八重,勿令太干,带汤乘热,覆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洗按四五次,血气疏通,患者自然爽快。每日如是洗之,谨避风寒。腐肉处以黄灵药掺之,候腐肉脱尽,已见红肉时,洗后随用抿脚挑玉红膏于手心上,捺化搽涂疮口内,外用太乙膏盖之。不数日新肉顿生,疮势将敛,以生肌散或珍珠散撒之,保养谨慎,不可怠缓。脓出后切忌投以寒凉之药,患者冬宜温室,防其寒也。夏宜明窗,避风暑也。肌肉长平,疮敛时尤加小心,谨慎调理。即使新肉如珠,皮口将敛,若调理疏忽,失于保养,恐致虚脱暴变,命必危亡矣。
内消治法歌
【方歌】内消表散有奇功,脉证俱实用最灵,脉证俱虚宜兼补,发渴便秘贵疏通。清热解毒活气血,更看部位属何经,主治随加引经药,毒消肌肉自然平。
【注】经云:发表不远热。又云:汗之则疮已。故曰内消表散有奇功也。惟脉证俱实者,斯可用之。若脉证俱虚,便宜兼补,发渴便秘,须急疏行,不可概施表散之剂也。痈疽皆因气血凝结,火毒太盛所致。故以清热解毒,活气活血为主。更宜详看部位,属何经络,即用引经之药以治之,则肿痛自消,肌肉自平矣。
内托治法歌
【方歌】已成不起更无脓,坚硬不赤或不疼,脓少清稀口不敛,大补气血调卫荣。佐以袪毒行滞品,寒加温热御寒风,肿消肿出腐肉脱,新生口敛内托功。
【注】凡疮肿已成,不能突起,亦难消脓或坚肿不赤而疼,或不疼,脓少清稀,疮口不合,皆气血虚也。宜以大补气血,调和荣卫为君,袪毒为佐,加以辛香,行其郁滞,加以温热,御其风寒,候脓出肿消,腐肉尽去,气血充足,新肉自然生矣。
虚实治法歌
【方歌】痈疽未脓炙最良,药服托里自安康,发热恶寒身拘紧,无汗表散功最长。肿硬口干二便秘,下利毒热自然凉,焮痛热盛烦躁渴,便和清热自吉昌。内脓不出瘀肉塞,用刀开割法相当,软漫无脓不腐溃,宜服温补助生阳。
溃后新肉如冻色,倍加温热自吉祥,大汗亡阳桂枝附,自汗肢厥四逆汤。脾虚溃后肌消瘦,脓水清稀面白黄,不眠发热疮口懈,食少作渴大便溏,宜服清补助脾剂,投方应证保无妨。
【注】凡治痈疽,不问阴阳表里,日数远近但未见脓时,俱宜灸之。焮肿发热脉浮者,宜用托里之药。若脉紧,发热恶寒,遍身拘紧无汗者,宜用表散之药。肿硬口干,二便秽涩者,宜用下利之药,以泄其毒。热焮痛势深,烦躁饮冷,口燥舌干便和者,宜用清热之药。内脓不出,瘀肉堵塞疮口者,用刀开割之,软漫无脓,不腐溃者,阳虚也。助以温补之剂以生其阳。溃后新肉生迟,如冻色者,肉冷肌寒也,宜倍加温热之药。如大汗不止者,亡阳也。宜用桂枝附子等药。自汗肢厥者,宜用四逆汤。若溃后肌肉消瘦,脓水清稀,面色黄白者,脾虚也;不寐发热者,虚火上炎也;疮口懈大者,气陷不固也;食少作渴,大便溏者,脾虚热也,俱宜服清补助脾之药。
痈疽针法歌
【方歌】取脓除瘜用铍针,轻重疾徐在一心,皮薄针深伤好肉,肉厚针浅毒犹存。肿高且软针四五,坚肿宜针六七分,肿平肉色全不变,此证当针寸许深。背腹肋胁生毒患,扁针斜入始全身,欲大开口针斜出,小开直出法须遵。
气虚先补针宜后,脓出证退效如神,用在十日半月后,使毒外出不伤人。又有不宜用针处,瘿瘤冬月与骨筋。
【注】经云痈气之瘜者,当以针开除去之。又云:铍针末如锋锐,以取大脓。故曰取脓除瘜用铍针也。其轻重疾徐,自有一定,在人心度量用之,不可乱施。盖皮薄针深,反伤好肉,肉厚针浅,毒又难出。大抵肿高而软者在肌肉,针四五分;肿下而坚者在筋脉,针六七分;肿平肉色不变者,附于骨也,宜针寸许;若毒生背腹肋胁等处,宜偏针斜入,以防透膜。针既透脓,视疮口必有脓意如珠,斯时欲大开口,则将针斜出;欲小开口,则将针直出。所谓逆而夺之,顺而取之也。随以棉纸捻蘸元珠膏度之,使脓会齐,二、三时将拈取出,疮口贴太乙膏,四围敷乌龙骨。元气虚者,必先补而后针,脓一出则诸证悉退。再者,用针自有其时,不可太早,亦不可太迟,如十日之间,疮尚坚硬,用铍针当项点破。半月后不作脓腐者,用铍针品字样,三孔开之,不问深浅,以知痛为住,随用药筒拔法拔之。又有不宜针者,如瘿瘤、结核之类,肚脐骨节近筋之处,及冬月闭藏之时,皆在所禁也。
痈疽砭法歌
【方歌】痈疽肿赤走不定,赤游丹毒红丝疔,时毒瘀血壅盛证,砭石治法最宜行。只须刺皮无伤肉,磁锋对患最宜轻,毒血遇刺皆出尽,肿消红散有奇功。
【注】凡痈疽红肿色赤,游走不定,及赤游丹毒,红丝疔走散,时毒瘀血壅盛等证,皆宜行砭石之法。然忌其太深,《内经》所谓刺皮无伤肉也。法用细磁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用箸一根,将头劈开,夹而縳之,用二指轻捺箸梢,以磁锋对患处,悬寸许,再用重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至次日肿未全消,再量行砭之,以肿消红散为度。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