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0楼#
发布于:2020-01-08 00:3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斤,生姜三两,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注】
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也。然厥阴之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脏不即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微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吴茱萸汤
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少阴证,吐痢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阳明食谷欲呕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擘)十二枚,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集注】
罗谦甫曰:仲景救阳诸法,于少阴四逆汤必用姜附;通脉四逆汤倍加干姜,其附子生用;附子汤又加生附至二枚。所以然者,或壮微阳使之外达,或招飞阳使之内返,此皆少阴真阳失所,故以回阳为亟也。至其治厥阴,则易以吴茱萸,而并去前汤诸药,独用人参,姜,枣者,盖人身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而一阳之真气实起其中,此之生气一虚,则三阴浊气直逼中上,不惟本经诸证悉具,将阳明之健运失职,以至少阴之真阳浮露而吐痢,厥逆,烦躁欲死,食谷欲呕,种种丛生矣。吴茱萸得东方震气,辛苦大热,能达木郁,直入厥阴,降其盛阴之浊气,使阴翳全消,用以为君。人参秉冲和之气,甘温大补,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绝之生气,令阳光普照,用以为臣。佐姜,枣和胃而行四末。斯则震坤合德,木土不害,一阳之妙用成,而三焦之间无非生生之气矣,诸证有不退者乎?盖仲景之法,于少阴则重固元阳,于厥阴则重护生气,学者当深思而得之矣。
乌梅丸
治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又主久痢。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蜀椒(去汁)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热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集注】
柯琴曰:六阴惟厥为难治。其本阴,其标热,其体木,其用火,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是治厥阴法也。厥阴当两阴交尽,又名阴之绝阳,宜无热矣。第其具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所以厥阴病热,是少阳使然也。火王则水亏,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气有余便是火也。木胜则克土,故饥不欲食。虫为风化,饥则胃中空虚,蛔闻食臭出,故吐蛔也。仲景立方,皆以甘辛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阴主肝木耳。『洪范』曰:木曰曲直作酸。『内经』曰:木生酸,酸入肝。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连柏,治厥阴阳邪则有余,不足以治阴邪也。椒,附,辛,姜大辛之品并举,不但治厥阴阴邪,且肝欲散,以辛散之也。又加桂枝,当归,是肝脏血,求其所属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浸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稍与而渐加之,缓则治其本也。蛔,昆虫也,生冷之物与湿热之气相成,故药亦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蛔,则连,柏是寒因热用也。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治虫佳剂。久痢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痢自止。
赤石脂禹余粮汤
治久痢不止,大肠虚脱,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赤石脂(捣碎)一斤、禹余粮(捣碎)一斤,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集注】
柯琴曰:甘姜,参,术可以补中宫元气之虚,而不足以固下焦脂膏之脱。此痢在下焦,故不得以理中之剂收功矣。然大肠之不固,仍责在胃,关门之不闭,仍责在脾。二石皆土之棈气所结,实胃而涩肠,急以治下焦之标者,实以培中宫之本也。要知此证土虚而火不虚,故不宜于姜,附。若湿甚而虚不甚,复痢不止者,故又当利小便也。
白头翁汤
治厥阴热痢,下重,脉沉弦,渴欲饮水者。白头翁三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病更服一升。
【注】
三阴俱有下利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惟厥阴下利属于寒者,厥而不渴下痢清谷;属于热者,消渴下重,下利脓血。此热利下重,乃火郁湿蒸,秽气奔迫广肠魄门,重滞而难出,『内经』云暴注下迫者是矣。君以白头翁寒而苦辛,臣以秦皮寒而苦涩。寒能胜热,苦能燥湿,辛以散火之郁,涩以收下重之利也。佐黄连清上焦之火,则渴可止。使黄柏泻下焦之热,则痢自除也。治厥阴热利有二,初痢用此方,以苦燥之,以辛散之,以涩固之,是谓以寒治热之法;久痢则用乌梅丸之酸以收火,佐以苦寒,杂以温补,是谓逆之从之,随所痢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1楼#
发布于:2020-01-08 01:15
四诊心法要诀
医家造精微,通幽显,未有不先望而得之者。近世惟事切巧,不事望神,大失古圣先贤之旨。今采医经论色诊之文,确然可法者,编为四言,合崔嘉彦"四言脉诀"名曰:四诊要诀,实该望、闻、问、切之道。使后之为医师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由是而学。熟读习玩,揣摩日久,自能洞悉其妙。则造精微通幽显也,无难矣。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注】
此明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也。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识五音也;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以言审五病也;切而知之谓之巧,是以指别五脉也。神、圣、工、巧四者,乃诊病要道。医者明斯,更能互相参合,则可识万病根源。以之疗治,自万举而万当矣。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注】
此明天以五行,人以五脏,化生五色,相生如环之常德也。木主化生青色,火主化生赤色,土主化生黄色,金主化生白色,水主化生黑色,肝主化生青色,心主化生赤色,脾主化生黄色,肺主化生白色,肾主化生黑色。变色大要,生克顺逆。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注】
此明五色生克顺逆,相兼合化之变色也。五色相兼合化,不可胜数,而其大要,则相生之顺色有五,相克之逆色亦有五:青属木化,赤属火化,黄属土化,白属金化,黑属水化,此五行所化之常色也。木火同化,火土同化,土金同化,金水同化,水木同化,金木兼化,木土兼化,土水兼化,水火兼化,火金兼化,此五行所化之变色也。如青赤合化,红而兼青之色。如赤黄合化,红而兼黄之色。如黄白合化,黄而兼白,淡黄之色。如白黑合化,黑而兼白,淡黑之色。如黑青合化,黑而兼青,深碧之色。皆相生变色,为病之顺也。如白青兼化,青而兼白,浅碧之色。如赤白兼化,白而兼赤之红色。如青黄兼化,青而兼黄之绿色。如黑赤兼化,黑而兼赤之紫色。如黄黑兼化,黄而兼黑之黧色。皆相克变色,为病之逆也。医能识此,则可推五脏主病、兼病,吉凶变化之情矣。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注】
此明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脏不病常色之诊法也。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藏于人之五脏,蕴其精气,上华于面。肝之精华,化为色青;心之精华,化为色赤;脾之精华,化为色黄;肺之精华,化为色白;肾之精华,化为色黑也。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注】
此明四时不病常色之诊法也。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迁不常,故为客色也。春气通肝,其色当青;夏气通心,其色当赤;秋气通肺,其色当白;冬气通肾,其色当黑;长夏四季之气通脾,其色当黄,此为四时常则之色也。主色者,人之脏气之所生也。客色者,岁气加临之所化也。夫岁气胜人气为顺,故曰客胜主为善,人气胜岁气为逆,故曰主胜客为恶。凡所谓胜者,当青反白,当赤反黑,当白反赤,当黑反黄,当黄反青之谓也。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注】
此明色脉相合相反,生死之诊法也。凡病人面青脉弦,面赤脉洪,面黄脉缓,面白脉浮,面黑脉沉,此为色脉相合,不病平人之候也。假如病人已见青色,不得弦脉,此为色脉相反,主为病之色脉也。若得浮脉,是得克色之脉,则主死也;得沉脉,是得生色之脉,则主生也。其余他色皆仿此。新病脉夺,其色不夺。久病色夺,其脉不夺。新病易已,色脉不夺。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注】
此以色脉相合,诊病新久难易之法也。脉夺者,脉微小也。色夺者,色不泽也。新病正受邪制,故脉夺也。邪受未久,故色不夺也。久病受邪已久,故色夺也。久病不进,故脉不夺也。若新病而色脉俱不夺,则正不衰而邪不盛也,故曰易已。久病色脉俱夺,则正已衰而邪方盛也。故曰难治。色见皮外,气含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注】
此以五色合五气之诊法也。青、黄、赤、白、黑,显然彰于皮之外者五色也,隐然含于皮之中者五气也。内光灼灼若动,从纹路中映出,外泽如玉,不浮光油亮者,则为气色并至,相生无病之容状也。若外见五色,内无含映,则为有色无气。经曰:色至气不至者死。凡四时、五脏、五部、五官百病,见之皆死,故虽不病、命必倾也。若外色浅淡不泽,而内含光气映出,则为有气无色。经曰:气至色不至者生。凡四时、五脏、五部、五官百病,见之皆生,故虽病困而不凶也。缟裹雄黄,脾状并臻,缟裹红肺,缟裹朱心,缟裹黑赤,紫艳肾缘,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注】
此明气色并至,容状之诊法也。缟,白罗也。如白罗裹雄黄,映出黄中透红之色,是脾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浅红,映出浅红罩白之色,是肺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朱砂,映出深红正赤之色,是心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黑赤,映出黑中透赤,紫艳之色,是肾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如白罗裹蓝赤,映出蓝中扬红,石青之色,是肝之气色并至之容状也。青如苍壁,不欲如蓝。赤白裹朱,岯赭死原。黑重炱漆,白羽枯盐。雄黄罗裹,黄土终难。
【注】
此明四时百病,五脏、五部、五官、五色生死之诊法也。苍壁,碧玉也。蓝,蓝靛叶也。经曰:青欲如苍壁之色。即石青色,生青色也。不欲如蓝,即靛叶色,死青色也。血,死血也。赭,代赭石也。经曰:赤欲如白裹朱,即正赤色,生红色也。不欲如赭,即死血赭石之色,死红色也。重漆,光润紫色也。炱,地上苍枯黑土也。经曰:黑欲如重漆,即光润紫色,生黑色也。不欲如负,即枯黑土色,死黑色也。白羽,白鹅羽也。枯,枯骨也。盐,食盐也。经曰:白欲如鹅羽,即白而光泽如鹅羽之色,生白色也。不欲如枯盐,即枯骨、食盐之色,死白色也。经曰:黄欲如罗裹雄黄,即黄中透红之色,生黄色也,不欲如黄土,即枯黄土之色,死黄色也。舌赤卷短,心官病常。肺鼻白喘,胸满喘张。肝目眦青,脾病唇黄,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注】
此以五色合五官主病虚实之诊法也。舌者,心之官也,舌赤,心之病也。色深赤焦卷者,邪实也;色浅红滋短者,正虚也。鼻者,肺之官也,鼻白,肺之病也。色浅白,喘而不满者,正虚也;色深白,喘而胸满者,邪实也。目者,肝之官也,目青,肝之病也。色深青者,邪实也;色浅青者,正虚也。口唇者,脾之官也,唇黄,脾之病也。色深黄者,邪实也;色浅黄者,正虚也。耳者,肾之官也,耳黑,肾之病也。色深黑者,邪实也;色浅黑者,正虚也。所谓深浅分彰者,即下之所谓浅淡为虚,深浓为实,分明彰显也。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注】
此以五色合五部,主虚、实、贼、微、正,五邪之诊法也。左颊,肝之部也。右颊,肺之部也。额上,心之部也。颏下,肾之部也。鼻者,脾之部也。本部见本色,浅淡不及,深浓太过者,皆病色也。假如鼻者,脾之部位,见黄本色,则为本经自病,正邪也。若见白色,则为子盗母气,虚邪也。若见赤色,则为母助子气,实邪也。若见青色,则为彼能克我,贼邪也。若见黑色,则为我能克彼,微邪也。所谓按法推类者,谓余脏准按此法而推其类也。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腑,面王子膀。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注】
此以上部候头,下部候足,中部候脏腑,合五色主病之诊法也。阙中者,两眉之间,谓之印堂,中部之最高者,故应候肺之疾也。印堂之上,名曰阙上,阙上至发际,名曰天庭。天庭为上部之上,故应候头面之疾也。阙上为上部之下,故应候咽喉之疾也。山根者,两目之间,即下极也,在肺下之部,故应候心之疾也。年寿者,下极之下,即鼻柱也,在心下之部,故应候肝之疾也。面傍者,年寿之左右,胆附于肝,故应候胆之疾也,鼻端者,年寿之下,谓之面王,即准头鼻孔也,在肝下之部,故应候脾之疾也。鼻孔者,即方上也,脾胃相连,故应候胃之疾也。耳前之下,谓之两颊,四脏居腹而皆一,惟肾居脊而有两,故两颊应候肾之疾也;与腰脐对,故又应候腰脐之疾也。颊内高骨,谓之两颧之下,在肾下之部,故应候大肠之疾也。颧内者、即两颧之内也,小腑者,谓小肠之腑也,小肠在大肠之上,故应候之也。准头上至于庭,皆谓之明堂,准头下至于颏,皆谓之面王。面王者、即人中承浆之部也。膀胱者、肾之腑也,子处者、即精室血海也,皆居肾之下,故面王应候子处膀胱之疾也。此脏腑上下、内外之部位也。五部以颏候肾者,以水居极下,且子处中通两肾也。以天庭候心者,以火居极上故也。以左颊候肝者,以木位居左故也。以右颊候肺者,以金位居右故也。以鼻候脾者,以土位居中故也。当颧者,当两颧骨之部也。颧为骨之本,而居外部之上,故应候肩之疾也。肩接乎臂,故颧骨之外,应候臂之疾也。臂接乎手,故颧外之下,应候手部之疾也。根傍者,山根两傍,两目内之部也,而居内部之上,故应候膺乳胸前之疾也。两颊候腰肾,颊外从颊骨上引曰绳骨,故应候背之疾也。颊外从颊骨下引曰牙车骨,故应候股下膝胫足部之疾也。此肢体上下、内外之部位也。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亨遐龄。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注】
此明五官、五部、强弱、寿夭之诊法也。天庭阙中至鼻之端,皆高起直平,面颧、两颊、蕃蔽、耳门,皆大广丰隆,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则为骨胳明显也。其人不但不病,且享遇龄之寿也。若天庭、颧、颊、耳门诸处,骨卑肉薄,则为骨胳陷弱也。其人不但不免于病,且不寿也。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注】
此以五色随其所在五官、五部、内部、外部、上部、下部主病之诊法也。黄赤为阳色,故为病亦阳,所以主风也,热也。青白黑为阴色,故为病亦阴,所以主寒也,痛也。若黑甚,在脉则麻痹,在筋则拘挛。恍白者,浅淡白色也,主大吐衄、下血、脱血也;若无衄吐下血,则为心不生血,不荣于色也。微黑者,浅淡黑色也,主肾病水寒也。痿黄者,浅淡黄色也,主诸虚病也。两颧深红赤色者,主阴火上乘,虚损劳疾也。视色之锐,所向部官。内走外易,外走内难。官部色脉,五病交参,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注】
此以五色传乘官部之诊法也。色之尖处为锐。凡病相传相乘,当视其色之锐处所向何官、何部,则知起自何官、何部,传乘何部、何官,生克顺逆,自然明矣。锐处向外,是内部走外部,则为脏传腑,腑传表,易治之病也。锐处向内,是外部走内部,则为表传腑,腑传脏,难治之病也。内走处走,固有难易,然更当以五部、五官、五色、五脉、五病交相推参,则又有微甚生死之别焉。凡病色从下冲明堂而上额,则为水克火之贼邪,故逆也。从上压明堂而下颏,则为火侮水之微邪,故顺也。反,相反也。阽,危也。男子以左为主,女子以右为主。男子之色,自左冲右为从,自右冲左为逆。女子之色,自右冲左为从,自左冲右为逆。逆者相反也,相反故危也。前以内外部位分顺逆,后以上下、左右分顺逆,不可不知。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其病不甚,半泽半明。云散易治,抟聚难攻。
【注】
此以五色晦明聚散,别久、重、新、轻之病,易治、难治之诊法也。色深为沉,主病在内,若更浊滞晦暗,主久病与重病也。色浅为浮,主病在外,若得光泽明显,主新病与轻病也。若其色虽不枯晦,亦不明泽,主不甚之病也。凡诸病之色,如云撤散,主病将愈,易治也;抟聚凝滞,主病渐进,难治也。上以内外、上下、左右分顺逆,此以浅深、晦明、聚散分顺逆也。黑庭赤颧,出如拇指,病虽小愈,亦必卒死。唇面黑青,五官黑起,擦残汗粉,白色皆死。
【注】
此明非常之色,诊人暴死之法也。出如拇指,谓成块成条,抟聚不散也。黑色出如拇指于天庭,赤色出如拇指于两颧,此皆水火相射之候,故病者虽或小愈,亦必卒然而死也。病者唇面青黑,及五官忽起黑色白色,如擦残汗粉之状,虽不病,亦皆主卒死也。善色不病,于义诚当,恶色不病,必主凶殃,五官陷弱,庭阙不张,蕃蔽卑小,不病神强。
【注】
此明见其色不见其病之诊法也。善色者,气色并至之好色也,其人于理当不病也。恶色者,沉深滞晦之色也,其人即不病,亦必主凶殃也。凶殃者,即相家所谓红主焦劳口舌,白主刑罚孝服,黑主非灾凶死,青主忧讼暴亡之类也。五官陷弱者,谓五官骨陷肉薄也。庭阙不张者,谓天庭、阙中不丰隆张显也。蕃蔽卑小者,谓颊侧耳门卑低不广也。此皆无病而有不寿之形,若加恶色,岂能堪哉!其有不病者,必其人神气强旺素称其形也。肝病善怒,面色当青,左有动气,转筋胁疼。诸风掉眩,疝病耳聋,目视恍恍,如将捕惊。
【注】
此下五条,皆明色病相合,本脏自病,虚实之诊法也。怒者,肝之志,故病则好怒也。青者,肝之色,故病则面色当青也。肝之部位在左,故病则左胁有动气而胁疼也。肝主筋,故病则转筋也。掉者,动摇抽搐也。眩者,昏黑不明也。肝主风。故病则掉眩也。疝主肝,故病疝也。肝与胆为表里,故病耳聋也。此皆肝实之病。若肝虚,则目视恍恍无所见,以肝开窍于目也。肝虚则胆薄,故不时而有如人将捕之惊也。心赤善喜,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狂昏冒,虚悲凄然。
【注】
喜者心之志,故病则好喜也。赤者心之色,故病则面色赤也。心开窍于舌,故病则舌赤红也。心主热,故病则口干心烦也。心之部位在上,故病则脐上有动气也。胸者心肺之宫城也,故病则心胸痛也。健忘、惊悸、怔忡,皆心神不安之病也。热乘心实,则发狂昏冒也。神怯心虚,则凄然好悲也。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满肠鸣,痛而下利,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注】
黄者脾之色,故病则面色黄也。忧思者,脾之志,故病则好忧思也。脾之部位在中,故病则当脐有动气也。脾主味,故病则食少也。脾主四肢,故病则倦怠乏力也。脾主腹,故病则腹满肠鸣痛而下利也。此皆脾虚之病也。脾主肉,故实则病身重、腹胀满、便闭也。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淅寒热,咳唾喷嚏,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注】
白者肺之色,故病则面色白也。悲者肺之志,故病则好悲也。肺之部位在右,故病则右胁有动气也。肺主皮毛,故病则洒淅寒热肤痛也。咳嗽唾痰,喷嚏流涕,喘呼气促,皆肺本病也。胸者肺之府也,故病则胸痹而痛也。肺虚则胸中气少,故喘咳皆气短不能续息也。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腹胀肿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气,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注】
黑者肾之色,故病则面色黑也。恐者肾之志,故病则好恐也。肾之部位在下,故病则脐下有动气也。肾主水,故病则水蓄腹胀、肿满、喘不得卧也,肾开窍于二阴,故病则溲便不利也。肾主骨,肾与膀胱为表里,故病则少腹满,背与骨俱痛也。肾主欠,故病则呵欠也。肾邪上乘于心,故病则心空如饥也。诸厥属下,故病则足寒厥逆也。正病正色,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逆。母乘子顺,子乘母逆。相克逆凶,相生顺吉。
【注】
此以五色合五病顺逆生死之诊法也。假如肝病色青,是正病正色。若反见他色,是病色交错也。若见黑色,为母乘子,相生之顺也。若见赤色,为子乘母,相生之逆也。若见黄色,为病克色,其病不加,凶中顺也。若见白色,为色克病,其病则甚,凶中逆也。曰相克逆凶者,谓相克为凶,凶中顺尚可也。凶中逆必凶也。曰相生顺吉者,谓相生为吉,如子乘母,为吉中小逆也,如母乘子,为吉中大顺也。其余四脏皆仿也。色生于脏,各命其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光晦神短,了了神足。单失久病,双失即故。
【注】
此以色合二目之神,诊病生死之法也。五色生于五脏,各命其部而见于面。神藏于心,虽不可得而识,然外候在目,视其目光晦暗,此为神短病死之候也。若目睛清莹,了了分明,此为神足不病之候也。单失者,谓或色或神,主久病也。双失者,神色俱失,故主即死也。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交互错见,皆主身亡,面黄有救,眦红疹疡,眦黄病愈,睛黄发黄。
【注】
此以色合二目之色,诊病之法也。面目之色,各有相当之色,如面之色,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目之色,如睛瞳黑、乌珠青、白珠白、两红也。若目青、目赤、目白、目黑,与面色但有不同,皆为交互错见,病者皆主身亡也。惟面色黄者,为土未败,五行有救,皆不死也。若伤寒两目红,则为发疹疡之兆。两目皆黄,则为病将愈之征。若两睛通黄,则为主发黄疸之候也。闭目阴病,开目病阳,朦胧热盛,时瞑衄常,阳绝戴眼,阴脱目盲,气脱眶陷,睛定神亡。
【注】
此诊目阴阳生死之法也。凡病者闭目,则为病在阴也;开目,则为病在阳也。朦胧昏不了了,非开目也,则为热盛伤神也。视而时瞑,非开目也,则为衄血之常候也。目上直视,谓之戴眼,则为阳绝之候也。视不见物,谓之目盲,则为阴脱之候也。目眶忽陷,则为气脱之候也。睛定不转,则为神亡之候也。五色既审,五音当明。声为音本,音以声生。声之余韵,音遂以名。角征宫商,并羽五声。
【注】
此明五音,乃天地之正气,人之中声也。有声而后有音,故声为音本,音以声生也。声之余韵则谓之音,非声之外复有音也。五色命乎五脏,诊人之病,既已审矣;而五音通乎五脏,诊人之病,亦当明也。角属木通乎肝,微属火通乎心,宫属土通乎脾,商属金通乎肺,羽属水通乎肾也。中空有窍,故肺主声。喉为声路,会厌门户。舌为声机,唇齿扇助。宽隘锐钝,厚薄之故。
【注】
此明声音各有所主之诊法也。凡万物中空有窍者皆能鸣焉,故肺象之而主声也。凡发声必由喉出,故为声音之路也。必因会厌开阖,故为声音门户也。必借舌为宛转,故为声音之机也。必资之于牙齿唇口,故为声音之扇助也。五者相须,故能出五音而宣达远近也。若夫喉有宽隘,宽者声大,隘者声小。舌有锐钝,锐者声辨,钝者不真。会厌有厚薄,厚者声浊,薄者声清。唇亦有厚薄,厚者声迟,薄者声疾。牙齿有疏密,疏者声散,密者声聚。五者皆无病之声音,乃形质之禀赋不同也。以此推之,在喉、在会厌、在舌、在齿、在唇之故,当有别也。舌居中发,喉音正宫,极长下浊,沉厚雄洪。开口张颚,口音商成,次长下浊,铿锵肃清。撮口唇音,极短高清,柔细透彻,尖利羽声。舌点齿音,次短高清,抑扬咏越,征声始通。角缩舌音,条畅正中,长短高下,清浊和平。
【注】
此明五脏声音不病之常之诊法也。经曰: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音能彰。故五脏各有正声,以合于五音也。如舌居中,发音自喉出者,此宫之正音也;其声极长、极下、极浊,有沉洪雄厚之韵,属土入通于脾。开口张,音自口出者,此商之正音也;其声次长、次下、次浊,有铿锵清肃之韵,属金入通于肺。撮口而发,音自唇出者,此羽之正音也;其声极短、极高、极清,有柔细尖利之韵,属水入通于肾。以舌点齿成音者,乃征之正音也;其声次短、次高、次清,有抑扬咏越之韵,属火入通于心。内缩其舌而成音者,乃角之正音也;其声长短、高下、清浊相和,有条畅中正之韵,属木入通于肝。此五脏不病之常声也。者,齿本肉也。喜心所感,忻散之声。怒心所感,忿厉之声。哀心所感,悲嘶之声。乐心所感,舒缓之声。敬心所感,正肃之声。爱心所感,温和之声。
【注】
前以咽喉、会厌、舌、齿、口唇禀赋不同,以别非病之音。此又复以人之情、感物成声,以明非病之声也。如为喜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忻悦以散也。怒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忿急而厉也。哀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悲凄以嘶也。乐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舒畅不迫也。敬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正直肃敛也。爱感于心者,则其发声必温柔以和也。医者于此比类而推不病之音,自可识有病之音也。五声之变,变则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声,肾呻低微。色克则凶。
【注】
此以五声变而生病之诊法也。五声失正,则谓之变,变则病生也。肝呼而声急,肝声失正,故知病生肝也。心笑而声雄,心声失正,故知病生心也。脾歌而声漫,脾声失正,故知病生脾也。肺哭而声促,肺声失正,故知病生肺也。肾呻而低微,肾声失正,故知病生肾也。所谓色克则凶者,假如肝病呼急,得相克之白色,主凶也。余脏仿此。好言者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言微难复,夺气可知。谵妄无伦,神明已失。
【注】
此以声音诊病寒热、虚实、生死之法也。《中藏经》曰:阳候多语、热也,阴候无声、寒也。发言壮厉,实也;发言轻微,虚也。若言声微小不能出喉,欲言不能复言者,此夺气也。谵言妄语,不别亲疏,神明失也,皆主死候。失音声重,内火外寒。疮痛而久,劳哑使然。哑风不语,虽治命难。呕歌失音,不治亦痊。
【注】
此明失音为病不同之诊也。失音声粗重,乃内火为外寒所遏,郁于肺也。若不粗重,且疮烂而痛,日久流连者,是因劳哑使然也。小儿抽风不语,大人中风不语,皆谓之哑风,虽竭力治之,而命则终难挽回,以金不能制木也。讴歌失音者,是因歌伤喉,不治亦可痊也。声色既详,问亦当知,视其五人,以知起止。心主五臭,自入为焦,脾香肾腐,肺腥肝臊。脾主五味,自入为甘,肝酸心苦,肺辛肾咸。肾主五液,心汗肝泣,自入为唾,脾涎肺涕。
【注】
此明五入问病之诊法也。肺主五声,肝主五色,前已详明,而问之之道,亦所当知也。经曰:治之极于一。一者,问其因而得其情也。其要在视其五入,即可以知病情之起止也。假如心主五臭,凡病者喜臭、恶臭,皆主于心,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喜焦,病生心也;入脾喜香,病生脾也;入肾喜腐,病生肾也;入肺喜腥,病生肺也;入肝喜臊,病生肝也。脾主五味,凡病者喜味、恶味,皆主于脾,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喜甘,病生脾也;入肝喜酸,病生肝也;入心喜苦,病生心也;入肺喜辛,病生肺也;入肾喜咸,病生肾也。肾主五液,凡病者多液、少液,皆主于肾,此统而言之也。若分而言之,则自入出而为唾,病生肾也;入心出而为汗,病生心也;入肝出而为泪,病生肝也;入脾出而为涎,病生脾也;入肺出而为涕,病生肺也。其声之微壮,色之顺逆,法同推也。百病之常,昼安朝慧,夕加夜甚,正邪进退。潮作之时,精神为贵,不衰者实,困弱虚累。
【注】
此以问知精神盛衰、虚实之诊法也。凡病朝慧者,以朝则人气始生,卫气始行,故慧也。昼安者,以日中则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也。夕加者,以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也。夜甚者,以夜半则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此百病消长,邪正进退之常也,凡病来潮发作之时,精神为贵者,以病至精神不衰,则为邪气不能胜正,正气实也;病至精神困弱,则为正气不能胜邪,正气虚也。昼剧而热,阳旺于阳。夜剧而寒,阴旺于阴。昼剧而寒,阴上乘阳。夜剧而热,阳下陷阴。昼夜寒厥,重阴无阳。昼夜烦热,重阳无阴。昼寒夜热,阴阳交错,饮食不入,死终难却。
【注】
此以问知昼夜起居,诊病阴阳、气血、生死之法也。昼,阳也;热,阳也。凡病,昼则增剧烦热,而夜安静者,是阳自旺于阳分,气病而血不病也。夜,阴也;寒,阴也。凡病,夜则增剧寒厥,而昼安静者,是阴自旺于阴分,血病而气不病也。凡病,昼则增剧寒厥而夜安静者,是阴上乘于阳分之病也。凡病,夜则增剧烦热而昼安静者,是阳下陷于阴分之病也。凡病,昼夜俱寒厥者,是重阴无阳之病也。凡病昼夜俱烦热者,是重阳无阴之病也。凡病,昼则寒厥,夜则烦热者,名曰阴阳交错。若饮食不入,其人之死,终难却也。食多气少,火化新痊。食少气多,胃肺两愆。喜冷有热,喜热有寒,寒热虚实,多少之间。
【注】
此以问知饮食之诊法也。食多气盛,此其常也。若食多气少,非胃病火化,即新愈之后贪食,而谷气未足也。食少气少,此其常也。若食少气多,则必是胃病不食,肺病气逆,两经之愆也。喜冷者,中必有热。喜热者,中必有寒。虚热则饮冷少,实热则饮冷多,虚寒则饮热少,实寒则饮热多,故曰寒热虚实,辨在多少之间也。大便通闭,关乎虚实,无热阴结,无寒阳利。小便红白,主乎热寒,阴虚红浅,湿热白泔。
【注】
此以问知大、小二便之诊法也。大便之利不利,关乎里之虚实也。闭者为实,若内外并无热证,则为阴结便闭也。通者为虚,若内外并无寒证,则为阳实热利也。小便之红与白,主乎里之寒热也。红者为热,若平素浅红淡黄,则为阴虚也。白者为寒,若平素白浑如米泔,则为湿热所化也。望以观色,问以测情。召医至榻,不盼不惊,或告之痛,并无苦容,色脉皆和,诈病欺蒙。
【注】
此以色合问,诊病真伪之法也。望色只可以知病之处,非问不足以测病之情也。凡病者闻医至榻,未有不盼视而惊起者也,若不惊起而盼视者,非无病必骄恣之辈也。若病者或告之痛,医视其面并无痛苦容状,诊其色脉皆利,此乃诈病欺蒙医士也。脉之呻吟,病者常情。摇头而言,护处必疼。三言三止,言謇为风。咽唾呵欠,皆非病征。
【注】
此以声合情,诊病真伪之法也。医家诊脉,病者呻吟,以其为病所苦,无奈之常情也。凡欲言而先摇头者,是痛极艰于发声,摇头以意示缓故也。若以手护腹,则为里痛,护头则为头痛,但有所护之处,必有所痛也。持脉之时,病人三言三止者,谓欲言不言,不言欲言,如此者三也。言謇不能言者,风病也。
若非言謇风病而三言三止者,是故为诈病之态也。或脉之而咽唾,或脉之而呵欠,皆非有病之征。以咽唾者里气和,呵欠者阴阳和故也。举此二事,以诊别其情之真伪,则其它可推广矣,盖意在使病者不能售其欺,医者不致为其所欺而妄治也。黑色无痛,女疸肾伤,非疸血蓄,衄下后黄。面微黄黑,纹绕口角,饥瘦之容,询必噎膈。
【注】
此以色合问,诊病之法也。黑色当主痛,询之无痛病,或为肾伤女劳疸也,察之又非女疸,其为血蓄于中,颜变于外可知,然血蓄之黑,则必或吐衄、或下血,而后即转黄色,以瘀去故也。面微黑黄者,即浅淡之黧色也,视其寿带纹短,若缠绕口角,亦非蓄血,即相家所谓蛇入口,主人饿死,更视其人有饥饿削瘦之容,可知病不能食,询问必是噎膈也。白不脱血,脉如乱丝,问因恐怖,气下神失,乍白乍赤,脉浮气怯,羞愧神荡,有此气色。
【注】
此以色合情之诊法也。白者脱血虚色也,察之并无脱血之证,问之始知因恐怖也。恐则血随气下,故色白也。怖则神随气失,故脉如乱丝也。乍白乍赤,气血不定之色也,脉浮气怯,神气不安之象也。问之始知中心羞愧,有此气色也。羞则气收,故气怯也。愧则神荡,故脉浮也。举此情色二端,一以诊病,一以诊情,他可类推,总在临病者神而明之也。眉起五色,其病在皮。营变蠕动,血脉可知。眦目筋病,唇口主肌,耳主骨病,焦枯垢泥。
【注】
此以色合皮、脉、肉、筋、骨,诊病之法也。凡眉间起五色,主病在皮者,以肺主皮毛也。营变五色,蠕蠕然动,主病在脉者,以营行血脉也。目起五色,主病在筋者,以肝主筋也。唇口起五色,主病在肌者,以脾主肉也。耳起五色,主病在骨者,以肾主骨也。焦枯垢泥者,乃枯骨不泽,不能外荣也。此下皆诊病之杂法也。发上属火,须下属水,皮毛属金,眉横属木,属土之毫,腋阴脐腹。发直如麻,毛焦死故。
【注】
此明毛发诊病之法也。发属心而上长,故属火也。须属肾而下长,故属水也。通身之毛,属肺而生皮,故属金也。眉属肝而横长,故属木也。腋下、阴下、脐中、腹中之毫,属脾以应四维,故属土也。凡毛发虽属五脏,然皆血液所生,故喜光泽,若发直如麻,须毛焦枯,皆死候也。阴络从经,而有常色。阳络无常,随时变色寒多则凝,凝则黑青。热多则淖,淖则黄红。
【注】
此以色合络脉之诊法也。络有阴阳,随阴经之络为阴络,随阳经之络为阳络也。阴络深而在内,阳络浮而在外,在内者不可得而见也,惟从经常之色而治之,故曰有常色也。在外者可得而见,则随四时推迁变色而治之,故曰阳络无常也。然阳络之变色,亦不外乎诊色之寒热也。寒多则脉凝,凝则色青黑也,热多则脉淖,淖则色黄红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动左乳下,有过不及,其动应衣,宗气外泄,促结积聚,不至则死。
【注】
此明宗气诊病法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动不应衣,以候宗气。若动之微而不见,则为不及,主宗气内虚也。若动之应衣而甚,则为太过,主宗气外泄。若三、四至一止,或五、六至一止,则主有积聚也。若绝不至者,则主死矣。脉尺相应,尺寒虚泻,尺热病温,阴虚寒热,风病尺滑,痹病尺涩,尺大丰盛,尺小亏竭。
【注】
此明诊尺之法也。尺者,谓从关至尺泽之皮肤也。经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小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尺之皮肤亦滑,脉涩尺之皮肤亦涩。故曰脉尺相应也。若诊尺之皮肤寒,则主虚泻也。诊尺之皮肤热则主病温也;非病温则主阴虚寒热劳疾也。凡风病则尺之肤滑也。痹病则尺之肤涩也,气血盛则尺之肉丰盛,气血虚则尺之肉亏竭也。肘候腰腹,手股足端,尺外肩背,尺肉膺前,掌中腹中,鱼青胃寒,寒热所在,病生热寒。
【注】
此明肘臂之诊法也。肘上曰膊,肘下曰臂,膊臂之节曰肘,臂内曰尺,尺外曰臂。肘上候腰腹,手主候股足,臂主候肩背,尺主候胸膺,掌中主候腹中。手大指本节后名曰鱼,或有青色,或现青脉,主候胃中寒也。诊其寒热所在,何处主病生寒热也。诊脐上下,上胃下肠,腹皮寒热,肠胃相当。胃喜冷饮,肠喜热汤。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注】
此明诊脐之法也。脐之上主候胃也。脐之下主候肠也。扪其上、下之腹皮寒热,则知胃肠有寒热相当之病也。胃中有病,每喜冷饮,肠间有病,多喜热汤,是其征也。然与之饮热,不可过于灼灼之热;与寒,不可过于沧沧之寒,盖恐其恣意有失,惟当适其寒温之宜也。胃热口糜,悬心善饥。肠热利热,出黄如糜。胃寒清厥,腹胀而疼。肠寒尿白,飨泻肠鸣。
【注】
此明胃肠寒热为病之诊法也。胃中有热,则上发口糜,心空善饥。肠中有热,则泻出之物亦热,色黄如粥。胃中有寒,面清冷厥,则腹胀而疼。肠中有寒,则小便尿白,飨泻肠鸣也。木形之人,其色必苍,身直五小,五瘦五长。多才劳心,多忧劳事。软弱曲短,一有非良。
【注】
此下五条,皆以色合形之诊法也。木形之人,其色合青,贵乎如碧苍之润也。身直者,象木之干直也。五小者,谓头小手足小,象木之巅枝也。五瘦五长者,谓身肢象木之条细而长也。多才者,象木之用随斫成材也。多才之人,必劳于心也。多忧者,象木之性不能自静也;多忧之人,必劳于事也。若一有形质软弱曲短,皆非良材也。火形赤明,小面五锐,反露偏陋,神清主贵。重气轻财,少信多虑,好动心急,最忌不配。
【注】
火形之人,其色合赤,贵乎明也。五锐者,谓头、额、鼻、面、口,象火上之尖锐也。五反五露者,谓五官反外、露外也,象火之性,张显外露也。五偏五陋者,谓五官不正丑陋也,象火寄体,随物难定也。凡此反露偏陋,皆火败形,若神清而明,是为得火之神,则反主贵也。重气者,象火属阳,多气也。轻财者,象火之性,多散也。少信者,象火之性,易变也。多虑者,象火之明,烛物也。好动者,象火之用,不静也。心急者,象火之性,急速也。最忌神痴、气浊、色悖,则为不配,皆败形也。土形之状,黄亮五圆,五实五厚,五短贵全。面圆头大,厚腹股肩,容人有信,行缓心安。
【注】
土形之人,其色合黄,贵乎亮也。五圆者,象土之形圆也。五实五厚者,象土之质实厚也。五短者,象土之形敦短也。圆、实、厚、短,五者俱全,各成一形,皆为土之正形,则主贵也。面圆、头大、厚腹、美肩、美股,皆土厚实之状也。客人有信,行缓心安,皆土德性之厚也。金形洁白,五正五方,五朝五润,偏削败亡。居处静悍,行廉性刚,为吏威肃,兼小无伤。
【注】
金形之人,其色合白,贵乎洁也。五正五方者,象金之形方正也。五朝者,金主骨,骨胳贵内朝明堂也。五润者,象金之藏于水也。偏则不方正,削则骨露陷,败亡之形也。居处静悍者,象金静而悍也。行廉性刚者,象金性洁而刚也。为吏威肃者,象金之性肃杀也。兼小无伤者,谓方正朝润,虽小无伤,金之正形也。水形紫润,面肥不平,五肥五嫩,五秀五清。流动摇身,常不敬畏,内欺外恭,粗浊主废。
【注】
水形之人,其色合紫,贵乎润色。面肥不平者,象水之面广而有波也。五肥者,象水之形广大也。五嫩者,象水之性滋润也。五秀五清者,象水之质清彻也。肥嫩之质,发行常流动摇身,象水之流动不居也。常不敬畏者,象水之性趋下不上也。内欺外恭者,象水之质内虚无实也。若神气粗浊,皆主废形也。贵乎相得,最忌相胜。形胜色微,色胜形重。至胜时年,加感则病。年忌七九,犹宜慎恐。
【注】
此明得其形不得其色之诊法也。假如木形之人,法当色青,是为形色相得,不病而贵之形也。若见黄色或见白色,是为相胜,主病而最忌者也。见黄色者,则为形胜色,主病微;见白色者,则为色胜形,主病重也。然其生病,必至于胜木之时之年,加感外邪则病也。年忌者,谓五形之人,形色相胜者,凡至七岁,是为年忌。积九递加至十六岁、二十五岁、三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年忌之年也。当此之年,加感为病则甚。故曰尤宜戒慎恐惧也。形有强弱,肉有脆坚,强者难犯,弱者易干。肥食少痰,最怕如绵。瘦食多火,着骨难全。
【注】
此明形肉生死之诊法也。五形之人,得其纯者,皆谓之强,得其驳者,皆谓之弱。强者加感之邪难犯,弱者加感之邪易干也。能食形肥者、强也;若食少而肥者,非强也,乃痰也。肥人最怕按之如绵絮,谓之无气,则主死矣。食少而瘦者,弱也;若食多而瘦者、非弱也,乃火也。瘦人最怕肉干着骨,谓之消瘦,亦主死矣。形气已脱,脉调犹死。形气不足,脉调可医。形盛脉小,少气体治。形衰脉大,多气死期。
【注】
此以形合脉,诊生死之法也。经曰:形气已脱,九候虽调犹死者,谓形脱无以贮气也。形气俱虚,寸口脉调可医者,谓形气未相失也。形盛而肥,脉小少气者,谓气不能胜形也。形衰而瘦,脉大多气者,谓形不能胜气也。故皆主死也。颈痛喘疾,目裹肿水,面肿风水,足肿石水。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项,阳虚可嗟。
【注】
此明形肿生死之诊法也。视其病者,人迎颈脉大动。主喘不得卧之疾也。目裹上、下肿者,主有水气之病也。从面肿起者,名曰风水,阳水也。从足胫肿起者,名曰石水,阴水也。若手肿至腕,足肿至踝,面肿至项,非水也,乃阳气虚结不还之死证也。头倾视深,背曲肩随,坐则腰痿,转摇迟回,行则偻俯,立则振掉,形神将夺,筋骨虺颓。
【注】
此明形惫死候之诊法也。经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艰难,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凡此形神将夺,筋骨虺颓之形状,故皆主死候也。太阴情状,贪而不仁,好入恶出,下意貌亲,不随时务,后动于人,长大似偻,其色黯黯。
【注】
此明阴阳之人之情状,以别阴阳盛衰法也。太阴,阴盛而过柔,故贪而不仁也。好入恶出,阴性藏也。下意貌亲,阴性卑柔也。不随时务,阴喜静也。后动于人,阴性迟也。长大者,阴盛之形也。似偻者,好曲身伛偻下意之态也。其色黑黯黯,阴盛之色也。此太阴人之情状也。少阴情状,小贪贼心,喜失愠得,伤害无恩,立则险躁,寡和无亲,行如伏鼠,易惧易欣。
【注】
少阴,阴微而残忍,故贪小而贼心也。喜失愠得,阴性嫉妒也。伤害无恩,阴性残忍也。立则险躁,阴性危险也。寡和无亲,阴性冷落也。行如伏鼠,阴性隐伏也。易惧易欣,谓如鼠之得失,忻然而进,惧然而退也。此少阴人之情状也。太阳情状,自大轩昂,仰胸挺腹,足高气扬,志大虚说,作事好强,虽败无悔,自用如常。
【注】
太阳,阳盛而过刚,故自大轩昂,仰胸挺腹,足高气扬也。好志大者,阳性好刚强也。好虚说者,阳性好夸张也。作事好强,虽事败而不悔者,以其常好自用自是,亦阳过刚,果于断也。此太阳人之情状也。少阳情状,谛自贵,志小易盈,好外不内,立则好仰,行则好摇,两臂两肘,常出于背。
【注】
少阳,阳微而明小,故谛小察,自贵小官,志小易盈满也。好外交而不内附者,阳之性外也。立则好仰,阳之性上也。行则好摇,阳之性动也。两臂两肘常出于背者,亦阳之性喜露而不喜藏也。此少阳人之情状也。得阴阳正,平和之人,无为惧惧,无为忻忻,婉然从物,肃然自新,谦谦君子,蔼蔼吉人。
【注】
此明阴阳和平人之情状也。无为惧惧者。中心有所主,而威武不能屈也。无为忻忻者,外物不能惑,而富贵不能淫也。婉然从物者,谓豁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也。肃然自新者,谓尊严以方外,恭敬以直内也。夫如是之人,天必之,人必爱之,福禄绥之,焉得不谓之谦谦君子,蔼蔼吉人也哉!明此五者,其人之阴阳盛衰,自可见矣。脉为血腑,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注】
经曰:脉者,血之腑也。周身血脉运行,莫不由此贯通,故曰百体贯通也。『难经』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寸口者,左右寸,关,尺,手太阴肺经动脉也;为脉之大要会也。
故曰:寸口动脉,大会朝宗也。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注】
凡诊人之脉,令仰其手,视掌后有高骨隆起,即是关部脉也。医者复手取之,先将中指取定关部,方下前后二指于寸,尺之上。病人长,则下指宜疏;病人短,则下指宜密。因其界乎寸,尺二部之间,故命名曰关。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注】
从高骨上至鱼际,长一寸,因此命名曰寸。从高骨下至尺泽,长一尺,因此命名曰尺。寸部候上,故为阳也。尺部候下,故为阴也。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关脾胃,左肝膈胆。三部三焦,两尺两肾。左小膀胱,右大肠认。
【注】
右寸浮候胸中,沉似候肺。左寸浮候膻中,沉以候心。右关浮以候胃,沉以候脾。左关浮候膈胆,沉以候肝。两尺沉俱候肾,尺浮候小肠,膀胱,右尺浮候大肠。膻,膻中即包络也。五脏皆一,惟肾有二,故曰两尺候两肾也。然『内经』言腑不及胆者,以寄于肝也。不及大,小肠,膀胱者,以统于腹中也。不及三焦者,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关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至伪诀以大,小肠配于寸上,以三焦配于左尺,以命门配于右尺,其手厥阴包络,竟置而不言,悉属不经。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候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千古只眼也。浮外候腑,沉内候脏之说,详于卷末。
命门属肾,生气之源,人无两尺,必死不痊。
【注】
两肾之中,名曰命门。命门居两肾之中,故两尺属之。命门之少火,即肾间动气,是为生气之源也。人若无两尺脉,则生气绝矣,病者必死不能痊也。
关脉一分,右食左风,右为气口,左为人迎。
【注】
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一寸九分,寸,关,尺脉三分分之。今日关脉一分,乃关上之一分也。左关一分名人迎,肝胆脉也。肝胆主风,故人迎紧盛,主乎伤风。右关一分名气口,脾胃脉也。脾胃主食,故气口紧盛,主乎伤食。此创自叔和,试之于诊,每多不应,然为后世所宗,不得不姑存其说。观『内经』以足阳明胃经,颈上之动脉为人迎,手太阴肺经高骨之动脉为气口,足知其谬矣。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竟下竟,左右推寻。
【注】
浮者,轻下指于皮脉间所得之脉也。沉者,重下指于筋骨间所得之脉也。中者,不轻不重,下指于饥肉间所得之脉也。上者,两寸也:竟者,即『内经』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者,两尺也;竟者,即『内经』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胫,足中事也,左右者,左右手脉也。此七诊者,乃推寻取脉之法也,非谓『内经』独大,独小,独寒,独热,独迟,独疾,独陷下七诊之脉也。
男左大顺,女右大宜,男尺恒虚,女尺恒实。
【注】
天道阳盛于左,地道阴盛于右。故男左女右,脉大为顺宜也。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阳在北,阴在南,阳道常饶,阴道常亏。故男寸恒实,尺恒虚,女寸恒虚,尺恒实也。
又有三部,曰天地人,部各有三,九候名焉。额颊耳前,寸口岐锐,下足三阴,肝肾脾胃。
【注】
此遵『内经』三部九候,十二经中皆有动脉之诊法也。三部,谓上,中,下也。曰天,地,人,谓上,中,下三部,有天,地,人之名也。部各有三,九候名焉,谓三部各有天,地,人,三而三之,合为九候之名也。额,颊,耳前,谓两额,两颊,耳前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当颌厌之分,足少阳脉气所行,以候头角者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即地仓,人迎之分,足阳明脉气所行,以候口齿者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即和??之分,手少阳脉气所行,以候耳目者也。寸口岐锐,谓寸口岐骨锐骨也。中部天,乃掌后经渠之次,寸口之动脉,手太阴脉气所行,以候肺者也。中部地,乃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合谷之动脉,手阳明脉气所行,以候胸中者也。中部人,乃掌后锐骨下神门之动脉,手少阴脉气所行,以候心者也。下足三阴,谓五里,太溪,箕门,肝,肾,脾,胃也。下部天,乃气冲下三寸,五里之动脉,足厥阴脉气所行,以候肝者也。下部地,乃内踝后跟骨傍,太溪之动脉,足少阴脉气所行,以候肾者也。下部人,乃鱼腹上越筋间,箕门之动脉,足太阴脉气所行,以候脾胃者也。
寸口大会,五十合经。不满其动,无气必凶。更加疏数,止还不能。短死岁内,期定难生。
【注】
寸口动脉,五十一止,合于经常不病之脉也。若四十动一止,一脏无气,主四岁死。三十动一止,二脏无气,主三岁死。二十动一止,三脏无气,主二岁死。十动一止,四脏无气,主一岁死。不满十动一止,五脏无气,若更乍数乍疏,止而不能即还,则可期短死,一岁之内,必难生也。
五脏本脉,各有所管,心浮大散,肺浮涩短,肝沉弦长,肾沉滑软,从容而和,脾中迟缓。
【注】
上言五脏各有所管之本脉,必皆不大不小,从容而和,始为五脏不病之脉也。
四时平脉,缓而和匀,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注】
此言四时各有应见之平脉,必皆不疾不徐,缓而和匀,始为四时不病之脉也。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注】
外因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脉必洪大紧数,胘长滑实而太过矣。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伤,脉必虚微细弱,短涩濡芤而不及矣。
饮食劳倦,诊在右关,有力为实,无力虚看。
【注】
凡病外不因六气,内不因七情,为不内外因,内伤饮食劳倦也。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故诊在右关。饮食伤形为有余,故右关脉有力。劳倦伤气为不足,故右关脉无力也。三因百病之脉,不论阴,阳,浮,沉,迟,数,滑,涩,大,小,凡有力皆为实,无力皆为虚。
经曰:诸阳脉按之不鼓,诸阴脉按之鼓甚。此之谓欤!15。凡诊病脉,平旦为准,虚静宁神,调息细审。
【注】
经曰: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又曰:诊脉有道,虚静为宝。言无思无虑,以虚静其心,惟神凝于指下也。调息细审者,言医家调匀自己气息,精细审察也。
一呼一吸,合为一息,脉来四至,平和之则。五至无??,闰以太息。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则热证。转迟转冷,转数转热。
【注】
医者调匀气息,一呼脉再至,一吸脉再至,呼吸定息,脉来四至,乃和平之准则也。然何以五至无??乎?人之气息,时长时短,凡鼓三息,必有一息之长,鼓五息,又有一息之长,名为太息;如三岁一闰,五岁再闰也。言脉必以四至为平,五至便为太过;惟正当太息之时,始曰无??。此息之长,非脉之急也;若非太息,正合四至也。至于性急之人,五至为平脉,不拘太息之例,盖性急脉亦急也。若一息而脉三至,即为迟慢而不及矣;迟主冷病。若一息而脉遂六至,即为急数而太过矣,数主热病。若一息仅得二至,甚而一至,则转迟而转冷矣。若一息七至,甚而八至,九至,则转数而转热矣。一至,二至,八至,九至,皆死脉也。
迟数既明,浮沉须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人喜忧怒,思悲恐惊。
【注】
浮脉法天,候表之疾,即外因也。沉脉法地,候里之病,即内因也。外因者,天之六气:风(风淫末疾),寒(寒淫阴疾),暑(暑淫心疾),湿(湿淫腹疾),燥(燥淫涸疾),火(火淫阳疾)是也。内因者,人之七情: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也。
浮沉巳辨,滑涩当明。涩为血滞,滑为气壅。
【注】
此上六脉,为诸脉之提纲。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涩统诸滑流涩滞之形状也。脉像虽多,然不属部位,则属至数,不属至数,则属形状,总不外此六脉,故为诸脉之提纲也。
浮脉皮脉,沉脉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统属。
【注】
皮脉取之而得者,谓之浮脉。筋骨取之而得者,谓之沉脉。此以上,下部位而得名也。凡脉因部位而得名者,皆统乎浮沉,故曰部位统属也。心肺俱浮,以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以血脉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曰浮脉皮脉。肝肾俱沉,以筋平取之而得者,肝之沉也;以至骨取之而得者,肾之沉也。故曰沉脉筋骨。肌肉在浮沉之间,故曰候中也。
浮无力濡,沉无力弱,沉极力牢,浮极力革。
【注】
浮而无力谓之濡脉,沉而无力谓之弱脉,浮而极有力谓之革脉,沉而极有力谓之牢脉。
三部有力,其名曰实。三部无力,其名曰虚。
【注】
浮,中,沉三部俱有力,谓之实脉。浮,中,沉三部俱无力,谓之虚脉。
三部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微脉可考。
【注】
浮,中,沉二部极无力,按之且小,似有似无,谓之微脉。
三部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散脉可察。
【注】
浮,中,沉三部极无力,按之且大,涣漫不收,谓之散脉。
惟中无力,其名曰芤,推筋着骨,伏脉可求。
【注】
浮,沉有力,中取无力,谓之芤脉。推筋着骨,按之始得,谓之伏脉。以上十脉,皆以部位而得名者,故皆统于浮沉也。
三至为迟,六至为数。
【注】
一呼一吸,谓之之一息。一息三至,谓之迟脉。一息六至,谓之数脉。此以脉之至数而得名也。凡脉因至数而得名者,皆统乎迟数也。
四至为缓,七至疾脉。一息四至谓之缓脉,一息七至谓之疾脉。
缓止曰结,数止曰促。凡此之诊,皆统至数。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至数不乖,代则难痊。
【注】
四至缓脉,时而一止,谓之结脉。六至数脉,时而一止,谓之促脉。结促之脉,动而中止,即能自还。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须臾复动,或十至或二,三十至一止,其至数不乖,谓之代脉。难痊,谓不满五十动而止,合经难痊之死脉也。以上五脉,皆以至数而得名者,故皆统于迟数也。
形状如珠,滑溜不定。往来涩滞,涩脉可证。
【注】
形状如珠,滑溜不定,谓之滑脉。进退维艰,往来滞涩,谓之涩脉。此以脉之形状而得名也。凡脉以形状而得名者,皆统乎滑涩也。
弦细端直,且劲曰弦。紧比弦粗,劲左右弹。
【注】
状类弓弦,细而端直,按之且劲,谓之弦脉。较弦则粗,按之且劲,左右弹指,谓之紧脉。
来盛去衰,洪脉名显。大则宽阔,小则细减。
【注】
上来应指而盛,下去减力而衰,谓之洪脉。脉形粗大阔然,谓之大脉。脉形细减如丝,谓之小脉,即细脉也。
如豆乱动,不移约约。长则迢迢,短则缩缩。
【注】
其形如豆,乱动约约,动摇不移,谓之动脉。来去迢迢而长,谓之长脉。来去缩缩而短,谓之短脉。以上八脉,皆以形状而得名者,故皆统于滑涩也。
浮阳主表,风淫六气,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表冷,浮缓风湿,浮濡伤暑,浮散虚极,浮洪阳盛,浮大阳实,浮细气少,浮涩血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弦风饮,浮滑风痰。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2楼#
发布于:2020-01-08 01:30
【注】
浮,阳脉主表。风邪六气外因之病,皆从表入,故属之也。浮而有力,表实风病也;浮而无力,表虚风病也。迟,寒脉也,故曰表冷。缓,湿脉也,故曰风湿。濡,气虚脉也,气虚则伤暑,故曰浮濡伤暑也。散,气散脉也,气散则虚极,故曰浮散虚极也。浮洪,阳盛脉,故曰阳盛也。浮大,阳实脉,故曰阳实也。细,气少脉,气少不充,故曰气少也。涩,血少脉,血少枯滞,故曰血虚也。数,热脉也,故曰风热。紧,寒脉也,故曰风寒。弦,饮脉也,故曰风饮。滑,痰脉也,故曰风痰。
沉阴主里,七情气食。沉大里实,沉小里虚,沉迟里冷,沉缓里湿,沉紧冷痛,沉数热极,沉涩痹气,沉滑痰食,沉伏闭郁,沉弦饮疾。
【注】
沉,阴脉主里。七情气食内因之病,皆由里生,故属之也。大,有余脉也,故曰里实。小,不足脉也,故曰里虚。迟,寒脉也,故曰里冷。缓,湿脉也,故曰里湿。紧,寒脉也,故曰冷痛。数,热脉也,故曰热极。涩,血滞脉,故曰痹气。滑,痰食脉,故曰痰食。伏,痛甚不得吐泻脉也,故曰闭郁。弦,饮脉也,故曰饮疾。
濡阳虚病,弱阴虚疾,微主诸虚,散为虚剧。
【注】
濡,为阳分无力脉,故主诸阳虚之病。弱,为阴分无力脉,故主诸阴虚之病。微,为阴阳血气不足脉,故主诸虚。散,为元气散之脉,故曰虚剧也。
革伤精血,半产带崩。牢疝症瘕,心腹寒疼。
【注】
革,内空之脉,故主男子亡血,伤精之病,妇人半产,崩。带之疾。牢,内坚之脉,故主诸疝,症瘕,心腹寒冷,疼痛之病也。
虚主诸虚,实主诸实,芤主失血,随见可知。
【注】
虚,为三部无力脉,故主诸虚。实,为三部有力脉,故主诸实。芤,为营空之脉,故主失血。然此三脉,皆随所见之部位,可知其上下,内外之病也。
迟寒主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虚寒。
【注】
迟,阴脉也,脏属阴,故主之。凡阴冷之病,皆属之也。有力为寒实作痛,无力为寒虚痛也。
数热主腑,数细阴伤,有力实热,无力虚疮。
【注】
数,阳脉也,腑属阳,故主之。凡阳属之病,皆属之也。数为阳盛,细为不足,故曰伤阴。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数亦主疮,故曰虚疮。
缓湿脾胃,坚大湿壅。促为阳郁,结则阴凝。
【注】
缓,脾胃脉,又主湿邪,故缓主湿邪脾胃之病。若搏指坚大,则为湿邪壅胀之病。促,为阳盛而郁之脉,结,为阴盛而凝之脉也。
代则气乏,跌打闷绝,夺气痛疮,女始三月。
【注】
代者,真气乏而求代之脉也。若不因跌打气闷,暴病夺气,痛疮伤气,女胎气阻者,而无故见之,则必死也。
滑司痰病,关主食风,寸候吐逆,尺便血脓。
【注】
滑,阳脉,阳盛为痰,故司痰病。右关候胃,故主痰食。左关候肝,故主风痰。寸候上焦,故主吐逆。尺候下焦,故主便血脓也。
涩虚湿痹,尺精血伤,寸汗津竭,关膈液亡。
【注】
涩,血少滞涩脉也,六脉见之,则主营虚受湿痹之病。若两尺见之,则主伤精伤血之病。两寸见之,则主汗多津伤之病。两关见之,则主噎膈反胃,液亡结肠之病也。
弦关主饮,木侮脾经,寸弦头痛,尺弦腹疼。
【注】
弦,阴脉,阴盛为饮;弦,木脉,木旺侮土,土虚不能制湿,故饮病生焉。寸弦,阴乘阳也,故主头痛。尺弦,阴乘阴也,故主腹疼。
紧主寒痛,洪是火伤。动主痛热,崩汗惊狂。
【注】
紧,寒实脉,故主寒痛。洪,热实脉,故主火伤。动,为阴阳相搏之阳脉,故主诸痛;阳动主发热,主惊狂,阴动主汗出,血崩也。
长则气治,短则气病,细则气衰,大则病进。
【注】
长者,气之畅也,故曰气治。短者,气之缩也,故曰气病。小者,正气衰也。大者,邪病进也。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
【注】
病有阴阳,脉亦有阴阳。顺应则吉,逆见则凶。此以下至其死可测句,凡二十七节,详分某病见某脉吉,某病见某脉凶也。
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
【注】
中风虚见虚脉,以浮迟为顺。若反见坚大急疾为逆,决无生理。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阳证见阴,命必危殆,阴证见阳,虽困无害。
【注】
此节皆言伤寒之顺逆也。伤寒热病传里属热,脉以浮洪阳脉为吉;若见沉,微,涩,小阴脉,是证与脉反,故凶。汗后邪解,盒饭脉静身凉,若躁而热,所谓汗后不为汗衰,名曰:阴阳交,必难治矣。阳证而见沉,涩,细,微,弱,迟之阴脉,则脉与证反,命必危殆;阴证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脉,虽脉与证反,在他证忌之,独伤寒为阴邪还阳,将解之诊,病虽危困,无害于命也。
劳倦伤脾,脉当虚弱,自汗脉躁,死不可却。
【注】
劳倦伤脾,脉当虚弱,为顺也。若自汗出而脉反躁疾,则逆矣。安得不死?50。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代散则难。
【注】
疟为寒热之病,弦为少阳之脉。少阳主病寒热往来,凡寒热之病,多属少阳半表半里之界,故疟脉自应得弦象也。迟多寒,数多热,理自然也。若得代,散二脉,邪尚未解,正气巳衰,命则难生矣。
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
【注】
泻痢里虚,宜见沉小滑弱之脉为顺。若反见实大浮数之脉,则身必发热而成恶候也。
呕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数细涩,结肠者亡。
【注】
呕吐反胃,脾虚有痰也。浮为虚,滑为痰,是为顺脉,故曰昌也。若沉数细涩,则为气少液枯,遂致结肠,粪如羊屎,死不可救矣。
霍乱之候,脉代勿讶,舌卷囊缩,厥伏可嗟。
【注】
霍乱之诊,阳脉为佳,若见代脉,因一时清浊混乱,故脉不接续,非死候也。如脉伏不见,四肢厥逆,舌卷囊缩,为阴寒甚,则有可嗟之变也。
嗽脉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
【注】
嗽乃肺疾,脉浮为宜,兼见濡者,病将退也。若沉伏与紧则相反而病深矣。不死何待?55。喘息抬肩,浮滑是顺,沉涩肢寒,切为逆证。
【注】
阳喘多实,风与痰耳,故脉以浮滑为顺。阴喘多虚,寒与虚也,故脉沉涩,四肢寒者,均为不治逆证。
火热之证,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
【注】
热证而得洪数,乃正应也。若见微弱,证脉相反,根本脱离,药饵不可施矣。
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躯。
【注】
骨蒸者,肾水不足,壮火僭上,虚数二脉,是正象也。若涩小之脉,所谓发热脉静,不可救耳。
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细数。
【注】
虚证宜见虚脉,若两关脉胘,谓之双弦。弦乃肝脉,右关见之,是肝木乘脾,故曰土败。劳证之脉,若见细数,乃阴虚火盛,上刑肺金,便不可治。
失血诸证,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中堪忧。
【注】
芤有中空之像,失血者宜尔也。缓小亦为虚脉,顺而可喜,若数且大,谓之邪胜,故可忧也。
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
【注】
蓄血者,有形之实证,见牢大之脉,脉证相宜。倘沉涩而微,是挟虚矣。既不能自行其血,又难施峻猛之剂,安望速愈也?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涩,应手堪惊。
【注】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为下消。三消者,皆燥热太过,惟见数大之脉为吉耳。细微短涩,死不可救也。
小便淋闭,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
【注】
鼻头色黄,必患小便难。六脉实大者,但用攻病之剂必愈。若逢涩小,为精气不化,死亡将及矣。
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
【注】
癫狂二证,皆以浮洪为吉,取其病尚浅也。若沉而急,病巳入骨,虽有扁仓,莫之能救矣。
痫宜浮缓,沉小急实,但弦无胃,必死不失。
【注】
痫本风痰,脉见浮缓,自应然也。若沉小急实,是病深也,或但弦无胃;则肝之真脏脉见矣,安望其更生耶?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
【注】
九种心腹之痛,皆宜迟细,易于施疗,如浮而大,是为中虚邪盛,不能收捷功也。
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
【注】
肝主筋,疝则筋急,故属肝也。肝脉弦急,是其常也。疝系阴寒之咎,牢主里寒之脉,亦其常也。如且弱且急,必有性命之忧矣。
黄疸湿热,洪数便宜,不妨浮大,微涩难医。
【注】
湿蒸热瘀,黄疸生焉,洪数浮大,皆所宜也。一见微涩,虚衰巳甚,必食少泻多,无药可疗矣。
肿胀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岐黄无术。
【注】
水肿胀满,有余之证,宜见有余之脉,浮大洪实是矣。沉细而微,谓之证实脉虚,难言生矣。
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
【注】
积聚皆实证也,实脉强盛,是所当然。沉细为虚,真气败绝,不可为矣。
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为何?邪气巳深。
【注】
中恶者,不正之气也。紧细则吉,浮大则凶也。
鬼祟之脉,左右不齐,乍大乍小,乍数乍迟。
【注】
鬼崇犯人,左右二手,脉象不一,忽大忽小,忽数忽迟,无一定之脉形也。
痈疽未溃,洪大脉宜,及其巳溃,洪大最忌。
【注】
未溃属实,洪大为正脉也。溃后则虚,若仍见洪大,则为邪脉,最所忌也。
肺痈巳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证,数而无力。痈痿色白,脉宜短涩,数大相逢,气损血失。肠痈实热,滑数相宜,沉细无根,其死可期。
【注】
肺痈而寸口数实,知脓巳成矣。肺叶焦痿,为火伤也,是以数而无力。肺痈,肺痿得白色者,肺之本色,得短涩者,肺之本脉,均相宜也。若逢数大,是火来克金,贼邪之诊,故气损血失也。肠痈实也,滑数相宜;沉细虚也,证实脉虚,死期将至矣。
妇人有子,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巳结。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别左男右女,孕乳是主,女腹如箕,男腹如斧。
【注】
此一节明女科胎前之脉也。阴搏阳别者,寸为阳,尺为阴,言尺阴之脉,搏指而动,寸阳之脉,则不搏指,回然分别,此有子之诊也。或手少阴心脉独动而甚者,盖心主血,血主胎,故胎结而动甚也。动者,谓往来流利之动而滑,非厥厥摇动为病之动也。疾即数也,滑而且数,按之而散,三月之胎也;按之不散,五月之胎也。左为阳,故左疾为男胎;右为阴,故右疾为女胎。五六月后,孕妇之乳房有核,吮之有乳者,则主有子也。女胎腹形,状如箕之圆也。男胎腹形,状如斧之上小而下大也。
欲产离经,新产小缓,实弦牢大,其凶不免。
【注】
此一节明产中之脉也。欲产脉离经者,谓见离乎经常之脉也。盖胎动于中,脉乱于外,势所必然也。产后气血两虚,见小缓之虚脉为吉,若见实大弦牢,其凶不免矣。
经脉病脉,业巳昭详,将绝之形,更当度量。
【注】
经常之脉,主病之脉,皆明于前矣。而死绝之脉,亦不可不察也,分列于后。
心绝之脉,如操带钓,转豆躁疾,一日可忧。
【注】
经曰: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绝。前曲者,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后居者,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如持革带之钩,全失冲和之气,但钩无胃,故曰心死。钩即洪脉也。转豆者,即经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其短实坚强,真脏脉也。又曰:心绝,一日死。
肝绝之脉,循刃责责,新张弓弦,死在八日。
【注】
经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刃。又曰:脉来急溢,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又曰:肝绝,八日死。
脾绝雀啄,又同屋漏,覆杯水流,四日无救。
【注】
旧诀曰: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若杯覆,若水流,皆脾绝也。
经曰:脾绝,四日死。
肺绝维何?如风吹毛,毛羽中肤,三日而号。
【注】
经曰:如风吹毛,曰肺死。又曰:真肺脉至,如以毛羽中人肤。皆状其但浮而无胃气也。
又曰:肺绝,三日死。
肾绝伊何?发如夺索,辟辟弹石,四日而作。
【注】
经曰:脉来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又曰:肾绝,四日死。旧诀云: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如解索。正此谓也。石,即沉脉也。
命脉将绝,鱼翔虾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
【注】
旧诀云: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忽一跃。经曰:浑浑革至如涌泉,绵绵其去如弦绝。皆死脉也。
脉有反关,动在臂后,别由列缺,不干证候。
【注】
反关脉者,脉不行于寸口,出列缺络,入臂后手阳明大肠之经之。以其不顺行于关上,故曰反关。有一手反关者,有两手反关者,此得于有生之初,非病脉也。令病人侧立其手,诊之方可见也。
岐黄脉法,候病死生,太素脉法,阴阳贵清。清如润玉,至数分明,浊脉如石,模糊不清。小大贫富,涩滑穷通,长短寿夭,详推错综。
【注】
脉法倡自岐黄,所以候病死生。至杨上善为风鉴者流,托名「太素脉法」,以神其说,每多不验。然其中有近理可采者,如论六阳六阴之脉,以清主贵,以浊主贱。清脉之状,似玉润净,至数分明;浊脉之状,如石粗涩,至数模糊。
小脉主贫,大脉主富,涩脉主穷,滑脉主通,长脉主寿,短脉主夭。如质清脉浊,贵中贱也;质浊脉清,贱中贵也。清脉兼大,贵而富也;兼滑,贵而通也;兼长,贵而寿也。浊脉兼小,贱而贫也;兼涩,贱而穷也;兼短,贱而夭也。清脉兼小,贱而贫也;兼涩,贵而穷也;兼短,贵而夭也。浊脉兼大,贱而富也;兼滑,贱而通也;兼长,贱而寿也。详推错综者,即详推此质清脉清,质浊脉浊,质清脉浊,质浊脉清,错综等说之理耳。附:订正『素问·脉要精微论』一则备考。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注】
「内,外」二字,前人有以尺部一脉,前半部脉,后半部脉为训者;有以内侧曰内,外侧曰外为训者,皆非也。盖脉之形,浑然纯一,并不两条,亦不两截。若以前半部,后半部为是,则视脉为两截矣。若以尺内侧,尺外侧为是,则视脉为两条矣。故佑二说皆非也。熟玩通章经文,自知其为传写之讹。岂有独于脾胃,则曰: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者耶?盖外以候腑,内以候脏,『内经』脉书,确然可考,故当以「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之句为正。其尺外之「外」字,当是「里」字;尺里之「里」字,当是「外」字。中附上,左右之「内」,「外」字,上附上,左右之「内」,「外」字,皆当改之。故不循旧图所列,以符外候腑,内候脏之义也。前以候前,谓关之前寸也;后以候后,谓关之后尺也。上竟上者,谓上尽鱼际也;下竟下者,谓下尽尺泽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3楼#
发布于:2020-01-08 01:32
运气要诀
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又曰: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由是观之,不知运气而为医,欲其无失者鲜矣。兹将『内经』运气要语,编成歌诀,并列图于前,使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之所在,然后遍求全经精义,庶乎有得云。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4楼#
发布于:2020-01-09 00:50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
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注】
太者,极其至大之谓也:虚者,空虚无物之谓也。盖极大极虚,无声无臭之中,具有极大极至之理气焉。理气未分,而混沌者,太虚也。太虚曰无极者,是主太虚流行之气中主宰之理而言也。太虚曰太极者,是主太虚主宰之理中流行之气而言也。故周子曰:无极而太极者,亦是以极无而推极有也。盖极无中无是而非理,极有中无是而非气。不以极无之理而推极有之气,何以知有是气也。不以极有之气,而推极无之理,何以知有是理也。是则可知理气以其分殊而言之二也,以其浑合而言之一也。有是理则有是气,有是气则有是理,名虽有二,其实则一,本无有无,一二,先后之可言也。乘气动静生阴阳者,谓太极乘气机之动而生阳,乘气机之静而生阴,即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谓也。然不曰无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而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者,盖以无极专主乎理,言理无动静故也,太极兼主乎气,言气有动静故也。阴阳之分为天地者,谓阴阳流行,相生不巳,积阳之清者为天,积阴之浊者为地。故周子曰: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也。未有天地气生形者,谓未有天地,惟太虚中之一气化生天地之形也。巳有天地形寓气者,谓巳有天地,而太虚之气即巳寓于天地之形也。是以天得之以资万物之始,地得之以资万物之生也。从形究气曰阴阳者,阴阳即理中流行之气也。即气观理曰太极者,太极即气中主宰之理也。故周子曰:阴阳一太极者,是指气之极者而言也,太极本无极者,是指理之极者而言也。
【按】
吴澄曰:太极无动静,动静者气机也,是以大极专主乎理言也。朱子曰;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是以太极兼主乎气言也。又曰:太虚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本然之妙即太极,指其本然主宰,是动是静之妙之理也。所乘之机即动静,指其天命流行,乘动乘静之机之气也。当根据朱子为是。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5楼#
发布于:2020-01-09 00:57
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
天地阴阳生五行,各一其质各一气,质具于地气行天,五行顺布四时序。木火土金水相生,木土水火金克制,亢害承制制生化,生生化化万物立。
【注】
天地既立,而阴阳即在天地之中,阳动而变,阴静而合,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是五行各一其质也。东方生木,木之气风;南方生火,火之气热;中央生土,土之气湿;西方生金,金之气燥;北方生水,水之气寒,是五行各一其气也。在地曰木,在天曰风;在地曰火,在天曰热;在地曰土,在天曰湿;在地曰金,在天曰燥;在地曰水,在天曰寒,是五行质具于地,气行于天也。木位东方,风气布春;火位南方,热气布夏;土位中央四维,湿气布长夏;金位西方,燥气布秋;水位北方,寒气布冬,是五气顺布四时之序也。即周子曰: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是五行相生,主生养万物者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复克土,是五行相克,主杀害万物者也。相克则死,相制则生。木亢害土,土亢害水,水亢害火,火亢害金,金亢害木,此克其所胜者也。然我之所胜之子,即我之所不胜者也。我畏彼子出救母害,不敢妄行,承受乃制,制则生化,则各恒其德,而生化万物、无不俱也。假如木亢太过,土受害矣,是我胜其我之所胜者也。土之子金,承而制焉,则我畏我之所不胜,自然承受乃制,制则生化矣。火亢太过,金受制矣,金之子水,承而制焉。土亢太过,水受制矣,水之子木,承而制焉。金亢太过,木受制矣,木之子火,承而制焉。水亢太过,火受制矣,火之子土,承而制焉。五行皆若此也。此所以相生而不害,相制而不克也。而生生化化,万物立命之道,即在于是矣,此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不可不知者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6楼#
发布于:2020-01-09 00:59
运气合脏腑十二经络歌
医明阴阳五行理,始晓天时民病情。五运五行五气化,六气天地阴阳生。火分君相气热暑,为合人之脏腑经。天干起运地支气,天五地六节制成。
【注】
学医业者,必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人皆知五运化自五行,五质,五气也,而不知六气化自天地阴阳、六质、六气也。六质者,即经曰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也。六气者,即经曰风,暑,湿,燥,寒,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也。是以在地之火分为君火,相火;在天之气分为热气,暑气,为合人之五脏六腑,包络十二经也。天干阴阳合而为五,故主五运。甲化阳土,合人之胃。己化阴土,合人之脾。乙化阴金,合人之肺。庚化阳金,合人大肠。丙化阳水,合人膀胱。辛化阴水,合人之肾。丁化阴木,合人之肝。壬化阳木,合人之胆。戊化阳火,合人小肠。癸化阴火,合人之心。相火属阳者,合人三焦。相火属阴者,合人包络。此天干合人之五脏六腑十二经也。地支阴阳合而为六,故主六气。子午主少阴君火,合人之心与小肠也。丑未太阴湿土,合人之脾与胃也。寅申主少阳相火,合人之三焦包络也。卯酉主阳明燥金,合人之肺与大肠也。辰戌主太阳寒水,合人之膀胱与肾也。巳亥主厥阴风木,合人之肝与胆也。此地支之合人五脏六腑十二经也。天数五,而五阴,五阳,故为十干。地数六,而六阴、六阳,故为十二支。天干之五,必得地支之六以为节,地支之六,必得天干之五以为制,而后六甲成,岁气备。故一岁中运,以七十二日五位分主之,六气以六十日六步分主之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7楼#
发布于:2020-01-09 01:01
主运歌
【按】
十二经天干歌内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此以方位言天干所属,配合脏腑,岁岁之常也。今以五运言天干所化,配合脏腑,年年之变,所以不同也。十二经地支歌内云: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此以流行言地支所属,配合脏腑,日日之常也。今以六气言地支所化,配合脏腑,年年之变,所以不同也。读者审之。主运歌4。五运五行御五位,五气相生顺令行。此是常令年不易,然有相得或逆从。运有太过不及理,人有虚实寒热情。天时不和万物病,民病合人脏腑生。
【注】
主运者,主运行四时之常令也。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也。五位者,东,南,中,西,北也。五气者,风,暑,湿,燥,寒也。木御东方风气,顺布春令,是初之运也。火御南方暑气,顺布夏令,是二之运也。土御中央四维湿气,顺布长夏之令,是三之运也。金御西方燥气,顺布秋令,是四之运也。水御北方寒气,顺布冬令,是五之运也。此是天以五为制,分五方主之,五运五气相生,四时常令,年年相仍而不易也。然其中之气化,有相得或不相得,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逆天气而从地气。故运有太过不及、四时不和之理,人有脏腑经络、虚实寒热不同之情,始招外邪令化而生病也。天时不和,万物皆病,而为民病者,亦必因其人脏腑不和而生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8楼#
发布于:2020-01-09 01:04
主气歌
主气六位同主运,显明之右君位知。退行一步相火治,复行一步土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复行一步水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复行一步君治之。
【注】
主气者,厥阴风木,主春初之气也;少阴君火,主夏二之气也;少阳相火,主盛夏三之气也;太阴湿土,主长夏四之气也;阳明燥全主秋五之气也;太阳寒水,主冬六之气也。此是地以六为节,分六位主之。六气相生,同主运五气相生,四时之常令也。显明者,正南之位,当君位也。而君火不在位治之,反退位于次,以相火代君火,司化则当知,即经云:少阴不司气化之义也。正南客气,司天之位也,司天之右,天之右间位也;在主气为二之气位,是少阴君火之位,主行夏令之气也。故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乃客气司天之位也;而主气为三之气位,是少阳相火之位,主行盛夏之令之气也。不曰复行,而曰退行者,以臣对君之面,承命司化,不敢背行,故曰退行一步,即复行一步也。复行一步,土气治之,乃客气天之左间位也;而主气为四之气位,是太阴湿土之位,主行长夏令之气也。复行一步,金气治之,乃客气地之右间位也;在主气为五之气位,是阳明燥金之位,主行秋令之气也。复行一步,水气治之,乃客气在泉之位也;在主气为六之气位,是太阳寒水之位,主行冬令之气也。复行一步,木气治之,乃客气地之左间位也;在主气为初之气位,是厥阴风木之位,主行春令之气也。复行一步,君火治之,即前君火之位治之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49楼#
发布于:2020-01-09 01:10
客运歌
五天苍丹黅玄素,天气天干合化临,甲己化土丙辛水,丁壬化木乙庚金,戊癸化火五客运,起以中运相生轮。阴少乙丁己辛癸,阳太甲两戊庚壬。
【注】
五天者,苍天,天之色青者也;丹天,天之色赤者也;
天,天之色黄也;玄天,天之色黑者也;素天,天之色白者也。天气者,苍天之气,木也;丹天之气,火也;天之气,土也;玄天之气,水也;素天之气,金也。天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古圣仰观五天五气,苍天木气下临丁壬之方,故识丁壬合化而生木运也;丹天火气下临戊癸之方,故识戊癸合化而生火运也;天土气下临甲己之方,故识因己合化而生土运也;玄天水气下临丙辛之方,故识丙辛合化而生水运也;素天金气下临乙庚之方,故识乙庚合化而生金运也,此天气天干合化,加临主运五位之客运也。起以所化,统主本年中运为初运,五行相生,以次轮取。如甲己之年,土运统之,起初运。土生金为二运,金生水为三运,水生木为四运,木生火为五运。余四运皆仿土运起之。乙,丁,己,辛,癸属阴干,为五阴年,主五少不及之运。甲,丙,戊,庚,壬属阳干,为五阳年,主五太太过之运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0楼#
发布于:2020-01-09 01:15
客气司天在泉间气歌
子午少阴君火天,阳明燥金应在泉。丑未太阴太阳治,寅申少阳厥阴联。卯酉却与子午倒,辰戌已亥亦皆然。每岁天泉四间气,上下分统各半年。
【注】
天干起运,地支起气。此言地之阴阳,正化、对化,加临主气,六位之客气也。如子午之岁,少阴君火治之,起司天也。阳明燥金在下,起在泉也。气由下而升上,故以在下之阳明起之,阳明二阳,二阳生三阳,三阳太阳,故太阳寒水为客初气,即地之左间也。三阳,阳极生一阴,一阴厥阴,故厥阴为客二气,即天之右间也。一阴生二阴,二阴少阴,故少阴为客三气,即司天之气也。二阴生三阴,三阴太阴,故太阴为客四气,即天之左间也。三阴阴极生一阳,一阳少阳,故少阳为客五气,即地之右间也。一阳生二阳,二阳阳明,故阳明为客六气,即在泉之气也。丑未寅申之岁,皆仿此法起之。卯酉却与子午倒换,辰戌却与丑未倒换,巳亥却与寅申倒换。谓卯酉之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之岁,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之岁,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彼此倒换也。每岁司天在泉在泉左右四间气者,即六气分统上下,本年司天统主上半年,在泉统主下半年之统气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1楼#
发布于:2020-01-09 01:20
运气分主节令歌
大立雨惊春清谷,立满芒夏小大暑,立处白秋寒霜立,小大冬小从头数,初大二春十三日,三运芒种十日甫,四运处暑后七日,五运立冬四日主。
【注】
天以六为节,谓以二十四气六分分之,为六气之六步也。地以五为制,谓以二十四气五分分之,为五运之五位也。二十四气,即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主初之气也;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主二之气也;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主三之气也;大暑,立秋,暑,白露,主四之气也;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主五之气也;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主终之气也。此主气、客气分主六步之时也。大寒起,至春分后十二日,主初运也。春分十三日起,至芒种后九日,主二运也。芒种十日起,至处暑后六日主三运也。处暑七日起,至立冬后三日,主四运也。立冬四日起,至小寒末日,主五运也?此主运客运分主五位之时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2楼#
发布于:2020-01-09 01:24
五音主客太少相生歌
主运角征宫商羽,五音太少中运取。如逢太太征太商年,必是少角少宫羽。若逢太角宫羽年,必是少商与少征。以客取主太少生,以主定客重角羽。
【注】
主运之音,必始角而终羽者,乃五音分主四时,顺布之常序也。然阳年为太,阴年为少者,是五音四时太过不及之变化也。如逢戊年太征庚年太商之年,则主运初运,必是少角,二运则是太征,三运必是少宫,四运则是太商,终运必是少羽。若逢壬年太角,甲年太宫,丙年太羽之年,则主运初运则是太角,二运必是少征,三运则是太宫,四运必是少商,终运则是太羽也。故曰太少皆以中运取,此是以客之中运取主之五运,太少相生之义也。又以主之太少,定客之五运,太少相重之法,以发明相加相临,太过不及之理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3楼#
发布于:2020-01-09 01:27
五运齐化兼化六气正化对化歌
运过胜己畏齐化,不及乘衰胜己兼。太过被克不及助,皆为正化是平年。气寅午未酉戌亥。正司化令有余看。子丑卯辰巳申岁。对司化令不足言。
【注】
五运之中运,统主一年之运也。中运太过则旺,胜己者则畏其盛,反齐其化矣。如太宫土运,反齐木化;太角木运,反齐金化;太商金运,反齐火化;太征火运,反齐水化;太羽水运反齐土化也。即经所谓畏其旺,反同其化,薄其所不胜也。中运不及则弱,胜己者,则乘其衰,来兼其化矣。如少宫土运,木来兼化;少角木运,金来兼化;少商金运,火来兼化;少征火运,水来兼化;少羽水运,土来兼化;即经所谓乘其弱,来同其化,所不胜薄之也。中运戊辰阳年。火运太过,遇寒水司天,则为太过被制;中运乙卯阴年,金运不及,遇燥金司天,则为同气;中运辛卯阴年,水运不及,则为相生;俱为不及得助。凡遇此类,皆为正化平和之年也。气者,六气之客气,统一岁之司化之气也。如厥阴司巳亥,以厥阴属木,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对化于巳也。少阴司子午,以少阴为君火,当正南离位,故正化于午,对化于子也。太阴司丑未,以太阴属土居中,王于西南未宫,故正,化于未,对化于丑也。少阳司寅申,以少阳属相火,位卑于君火,火生于寅,故正化于寅,对化于申也。阳明司卯酉,以阳明属金,酉为西方金位,故正化于酉,对化于卯也。太阳司辰戌,以太阳为水,辰戌属土,然水行土中,而戌居西北,属水渐王之乡,是以洪范五行,以戌属水,故正化于戌,对化于辰也。是以寅,午,未,酉,戌,亥为正化,正化者,令之实,主有余也。子,丑,卯,辰,巳,申为对化。对化者,令之虚,主不足也。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虚空藏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71
  • 粉丝10
  • 关注12
  • 发帖数199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原创写手
254楼#
发布于:2020-01-09 01:30
六十年运气上下相临歌
克运中运主一岁,客气天泉主半年。气生中运曰顺化,运被气克天刑言。运生天气乃小逆,运克司天不和愆。气运相同天符岁,另有天符岁会参。
【注】
客运之初运,即统主一岁之中运也。经曰: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云云者是也。客气司天之三气,六气即统主上半年;在泉,统主下半年之气也。经曰: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岁半以后,地气主之者是也。六十年中,运气上下临遇,则有相得,不相得者也。气生中运者,谓司天生中运也。如癸巳,癸亥木生火也,甲子,甲午,甲寅,甲申火生土也,乙丑,乙未土生金也,辛卯,辛酉金生水也,壬辰,壬戌水生木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气生运,以上生下,故名顺化,为相得之岁也。运被气克者,谓司天克中运也。如己巳,己亥木克土也,辛丑,辛未土克水也,戊辰,戊戌水克火也,庚子,庚午,庚寅,庚申火克金也,丁卯,丁酉金克木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气克运,以上克下,故名天刑,为不相得之岁也。运生天气者,谓中运生司天也。如癸丑、癸未火生土也,壬子,壬午,壬寅,壬申木生火也,辛巳,辛亥水生木也,庚辰,庚戌金生水也,己卯,己酉土生金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运生天气,以下生上,虽曰相生,然子居母上,故为小逆而主微病也。运克司天者,谓中运克司天也。如乙巳,乙亥金克木也,丙子,丙午,丙寅,丙申水克火也,丁丑,丁未木克土也,癸卯,癸酉火克金也,甲辰,甲戌土克水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运克天气,以下克上,故名不和,亦为不相得而主病甚也。气运相同者,如运气皆木,丁巳、丁亥;运气皆火,戊子,戊午,戊寅,戊申;运气皆土,己丑,己未;运气皆金,乙卯,乙酉;运气皆水,丙辰,丙戌。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运气相同,皆天符也。虽曰同气,不无偏胜亢害焉。其太乙天符,岁会等年,另详在后。

图片:医宗金鉴2.jpg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