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88回复:1
人有两套系统,经络与解剖;需要两位大夫,中医和西医?我们先从《易经·系辞》里的一段开示说起:“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图片:1.jpg ![]() 宇宙间有两种物质,一种是明物质,另一种是暗物质。 宇宙万物与人的生命都非常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和所知道的都非常有限,还有许多是我们看不到的和还没有认识的。 打个比方说,宇宙有两种物质,明物质,如星球;暗物质,如灰洞。人类也有明、暗两套生命系统。 明物质是建立在尸体上的西医的解剖系统。其中可以看到脏器及血管、淋巴、神经管等连接。暗物质是建立在活体上的中医的经络系统。 注:“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运行人体之气、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如同城市中的输水管道一般,将人体的真气输送到全身。 经络疾病西医无计可施
我们知道,经与络,如同隐形的高速公路及国道。它们同血管一样,也连接着五脏六腑。经络就是人的气道。它既可以接受宇宙间的正能量,也可以被负能量打扰。 气在脏腑组织中有各种运动,又称为气机的出入升降。气不通,脏腑一样犯病,症状有时很像西医的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等与血液相关的病。 而西药通常是通过进入血管,通过改变血液中的组分,或通过刺激或抑制人体的免疫、神经或内分泌系统,来治疗疾病的。反观中药既可以进入血管治疗血管里的疾病,同时也可以进入气道,治疗气道里的疾病,如活血化瘀、理气行气。 在临床上,对经络疾病西医通常查不出来,因为经络系统的病根本不归西医管辖。最常见的例子有“五十肩”。 西医认为“五十肩”源于韧带钙化,关节磨损及黏连等可见原因,那么除了打“封闭”或开刀剥离之外,没有太多的方法。中医治疗“五十肩”,不理会什么钙化或黏连。用按摩或针灸,三针两针就见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医讲的就是气的一元论,治的大都是“气血”不通、经络失衡的病。 图片:2.jpg ![]() 现代人看病,选择西医还是中医,最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对于解剖系统能讲明白的病,应当去看西医。对于解剖系统说不清楚的病,特别是那些西医称为“退行性”的疾病,应当去找中医。中医不仅会治退化病,还擅长治未病。 中医用三种疗法针对治未病、治已病或治退行性的老年疾病,即手法调理、药食治疗,还有器械理疗。器械理疗,可不是中医特色,中、西医都有。中医手法调理包括:砭石刮痧、经络推拿、穴位针刺、艾灸、药物熏蒸、走罐拔毒、刺络放血和气功调理等等。 图片:3.jpg ![]() 中医的经络系统与西医的解剖系统
中医治病以经络系统为基础,西医治病以解剖系统为基础。西医的解剖在尸体上完成,中医的经络存在于活体之中。人一咽气,他的气道就闭合了。西医的外科手术,是发生在活体上,但看不到经络。这是由于所有手术的注意力,并非为了寻找经络的走向,这样其创伤面当然越小越好。 另一方面,人体的气,是在某种状态下能够被人感觉到,但却看不到的物质。在紧张的手术中,医生是断断觉察不到气及气道经络客观存在的。解剖的目的则不同。解剖就是为了解人体组织和结构,面对尸体,可以“庖丁解牛”,大刀阔斧。 西医的解剖系统奠基于1543 年前后,主要来自在比利时出生的维萨里(Andreas Vesaliua),他顶着宗教界的压力出版了解剖学的权威著作《人体构造》。解剖图奠定了现代医学(简称西医)的基础。 图片:4.jpg ![]() 在之前,西医没有系统,也是误打误撞。中医则有刺络降温,西医有放血降温。据说200 多年前,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就被西医放了2000 多毫升血而丧命。可卡因也是在发明抗生素之前普遍使用的药品。比如,1941 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罗斯福总统在向日本宣战前,鼻窦炎发作,非常难受,西医为其开出的药品就是可卡因。 自从有了解剖图,西医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可是,西医的十大解剖系统,彼此独立、只有生理连接,没有功能上的契合。随着科技发展和分工的细化,这种独立变得更加明显。每个人只了解他分管的专业,变得越来越细化。有时看一个器官疾病需要多个科室大夫合作。连不少西医自己都抱怨,西医似乎演变成了科研机构的技术工种,但变得越发无法看病了。 中医从一开始就有系统,也就是按经络系统治病。我们的祖先在2000 多年前就知道循经刺络(放点小血降温),还有针对经络的砭石按摩、针灸,拔罐和草药等方法和手段。相比之下,经络系统比解剖系统的历史要久远得多。 从历史上看,经络的概念来自2000多年前,出现在黄帝与岐伯对话的《黄帝内经》一书中。炎帝、黄帝分别是我们中药与中医的鼻祖。炎帝是神农。黄帝还是那个黄帝。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中七十毒,才有《神农本草经》问世。《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圣经,《神农本草经》是中药的圣经。中华民族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作为炎黄子孙不能数典忘祖,更不应辱骂和蔑视祖先的文化遗产。 附:最全经络高清图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图片:任脉.jpg ![]() 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 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图片:督脉.jpg ![]() 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 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图片:手太阳小肠经.jpg ![]() 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图片:手阳明大肠经.jpg ![]() 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图片:手少阳三焦经.jpg ![]() 手太阴肺经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图片:手太阴肺经.jpg ![]() |
|
|
沙发#
发布于:2019-11-02 21:52
手少阴心经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图片:手少阴心经.jpg ![]() 手厥阴心包经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图片:手厥阴心包经.jpg ![]() 足太阳膀胱经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图片:足太阳膀胱经.jpg ![]() 足阳明胃经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图片:足阳明胃经.jpg ![]() 足少阳胆经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 图片:足少阳胆经.jpg ![]() 足太阴脾经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图片:足太阴脾经.jpg ![]() 足少阴肾经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 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 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 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图片:足少阴肾经.jpg ![]() 足厥阴肝经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图片:足厥阴肝经.jp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