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622回复:1
孩子舌苔厚就是积食了吗?中医教您看舌诊!
一、神奇的舌头
舌头不仅让你品尝酸甜苦辣,更是一份随身携带的“体检报告”。一旦身体哪里出了状况,也许舌头比你更早知道。 儿科门诊中,很多家长都会问大夫这样的问题,“大夫,您看我家孩子舌苔那么厚,是不是积食了?是不是应该经常吃点消食药?”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说。 二、正常的舌苔是怎么样? 图片:t010c67d3e38d3c78c0.webp.jpg ![]() 三、孩子舌诊怎么看? 舌头的不同区域是不同脏腑的反射区,可以从不同区域的舌质舌苔变化看到宝宝脏腑的寒热虚实变化情况。即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图片:t010cdc70fba38a7ee7.webp.jpg ![]() 所谓“舌苔厚”,是指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引起舌苔厚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邪或某些脏腑病变影响了脾胃之气的运化,从而出现舌苔增厚,不是简单的“积食”。 如何从舌苔判断孩子是否真的积食了呢? “积食”往往有明确的原因,即饮食失于节制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近期发现孩子脾胃区的舌苔突然变厚,则多半是积食了,如果舌苔厚并且黄,则是孩子积食化热的表现。与此同时,孩子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不思饮食、呕吐酸馊、大便干、大便酸臭、口臭、腹胀、腹痛、睡眠不安、烦躁、手足心发热等一些典型的“积食”症状。 五、积食宝宝该如何调理呢? 中医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积食的宝宝此时家长首先应做的是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适当减少进食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饮水,也可结合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 其次,还有一些孩子长期“舌苔厚”,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建议经常给孩子吃消食药。长期应用消食药,对孩子的脾胃功能也会产生损伤。因此针对此类“舌苔厚”的孩子,健脾助运是根本之法,消食导滞则是辅助治疗,重点是强健孩子自身的脾胃运化功能。 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在患感冒、咳嗽等疾病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舌苔厚,这是肺脏蕴热、痰热内盛等影响了脾胃之气运化,此时应以清肺化痰为主,治疗疾病本身,单纯应用消食药则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图片:t013cb3c650975027df.webp.jpg ![]() 积食方1 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熬水喝,这是1天的量,喝2天。适用于刚刚出现积食的时候服用。 注意: 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三味药。其中,焦山楂是专门消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焦神曲是消谷面之积的。 积食方2 怀山药9克、莲子肉6克、茯苓6克、薏米6克、芡实6克、焦三仙各6克、炒鸡内金6克,每天1副,熬水代茶饮。适用于慢性、无形的积食。 六、小儿积食推拿基本手法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图片:t011b4061109cd1c499.webp.jpg ![]()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图片:t01e6c068264dafdd9f.webp.jpg ![]()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500次 图片:Z (2).jpg ![]()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100-300次 图片:t01bc91b0b504e7d121.webp.jpg ![]()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图片:t0194917753fd61ab96.webp.jpg ![]()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图片:t01a8e3d9078f5b499e.webp.jpg ![]()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次数:100-300次 图片:t01fba180246a77cfd8.webp.jpg ![]() |
|
|
沙发#
发布于:2020-03-12 15:33
8.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100-300次 图片:t0152e5d0fe62f78a19.webp.jpg ![]()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图片:t0193330609393d6d41.webp.jpg ![]()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5次 图片:t01330fd2d8b3a28c96.webp.jpg ![]()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图片:u=3843088728,940878000&fm=15&gp=0.jp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