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方解(下)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阅读:44814回复:140

《汤头歌诀》方解(下)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9-11-28 14:04
十一、祛寒之剂

祛寒之剂,即温里剂。是以温热药为主组成,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里寒证,是指寒不在表,而在脏腑经络。其形成原因,多由素体阳虚,寒自内生;或表寒未解而传里;或外邪直中于里;或误治伤阳等。根据“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原则,而立温里之法。由于里寒证有脏腑经络之别,轻重缓急之异,故温里剂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不同,临证运用时,须辨证清楚,方能准确施治。

I.理中①汤  (张仲景)寒客中焦。(《伤寒论》)

图片:下载 (1).jpg



【歌诀】
理中丸主理中乡  甘草人参术黑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  或加附子总回阳

【词解】①理中:指本方有调理中焦脾胃的作用。

【组成】炙甘草 人参 白术 黑干姜各三两(各 9克),

【用法】上4味药,水煎,分三次温服。本方制成蜜丸,即“理中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一丸.日服二、三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牌。

【主治】中焦虚寒(中焦阳气虚有寒)。症见呕吐、下利,腹痛,口不渴,不欲饮食,舌淡苔白或白滑,脉迟缓等。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分析】寒客中焦为本方的主证。中气虚为本方的兼证。故方中用大辛大热的干姜为君,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脾运,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为佐使药。四药相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脾胃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浊阴降,运化健,则诸证除。

【附方】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干姜人参白术 炙甘草 附子各一两(各9克)

用法:5药为细末,炼蜜和丸,一两作十丸。每次服一丸(6—9克),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泻,四肢拘急等。“

按:附子理中汤(或丸)即理中汤加附子而成。辛热的附子能温肾散寒,回阳救逆,故本方比理中汤的温中散寒之力更强,适用于脾胃阳虚寒盛的重证。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沙发#
发布于:2019-12-31 21:51
附:(二)幼科
1.回春丹  (《验方》)

【歌诀】
回春丹用附雄黄  冰麝羌防蛇蝎襄

朱贝竺黄天胆共  犀黄蚕草钩藤良

【词解】①襄:襄xiang,音香,帮助。

【组成】白附子 雄黄 羌活 防风 全蝎 朱砂 天麻 僵蚕各三钱(各9g)   冰片 麝香各一钱五分(各4.5g)  蛇含石八钱(24g)   川贝 天竺黄各一两(各30g)   胆星二两(60g)  犀牛黄—钱(3g)

【用法】各研细末;再用甘草一两(30g),钩藤二两(60g),水煎;和蜜为丸,如花椒大,晒干后蜡封。1一2、3一4、>10岁分别每服二、三、五粒,钩藤、薄荷煎汤送下;周岁以内小儿,可用一粒化开,搽乳头上吮下。

【功用】清热安神,镇惊熄风,化痰开窍。

【主治】急慢惊风、抽搐、瘛疭、伤寒邪热、斑疹烦躁、痰喘气急、五痫痰厥等证。

【方析】风痰壅盛为本方主证。方中白附子、胆星祛风痰,镇痉;天麻、全蝎、僵蚕、钩藤平肝熄风,镇痉化痰;犀牛黄开窍豁痰,熄风定惊,清热解毒;为君药。朱砂、蛇含石镇惊安神;冰片、麝香清热通窍;川贝、天竺黄清热化痰;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羌活、防风散风解痉;均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按:方中纯是祛风、化痰、镇惊熄风、清热安神、开窍醒脑之品配合而成,服量虽小,药力颇猛,非重证急病不用。


2.抱龙丸  (罗谦甫)  化痰镇惊。(《卫生宝鉴》)

【歌诀】

抱龙星麝竺雄黄  加入辰砂痰热尝

琥珀抱龙星草枳  苓淮参竺箔朱香

牛黄抱龙星辰蝎  苓竺腰黄珀麝僵

明眼三方凭选择  急惊风发保平康

【组成】胆南星四两(120g)麝香一钱(3g) 天竺黄—两(30g) 雄黄 辰砂各五钱(15g)

【用法】各研细末,煮甘草膏和丸,如皂角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功用】清热化痰,镇惊安神。

【主治】急惊,痰厥,高热抽搐。

【方析】痰热内蕴为本方主证。方中胆星祛风痰,镇痉为君。臣以天竺黄清化热痰,雄黄祛痰解毒;麝香开窍;辰砂安神。佐以薄荷清利头目。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附方】
(1)琥珀抱龙丸(《幼科发挥》)琥珀 人参 天竺黄 茯苓 檀香各一两五钱(各45g)   生甘草三两(90g)  枳壳 枳实 胆星各一两(30g)   朱砂五钱(15g)   淮山药—斤(500g)。各研细末,和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二丸,百日内小儿服半丸,薄荷汤下。
功用:清化热痰,镇惊安神,兼以扶正。
主治同抱龙丸。

(2)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 牛黄五分(1.5g)  胆星—两(30g)  辰砂 全蝎各一钱五分(4.5g)  茯苓五钱(l5g)  天竺黄三钱五分(l6.5)  腰黄(即好的雄黄)  琥珀各二钱五分(7.5g)  磨香二分(0.6g)  僵蚕三钱(9g)。各研细末,将胆星烊化和药末为丸,每丸潮重四分(1.2g),金箔为衣;每服一、二丸,钩藤汤送下。
功用:镇惊熄风,化痰开窍。
主治:同抱龙丸。

按:三方主治虽同,但第一方无祛风药,以化痰为主,宜于痰热内闭,将欲动风证;第二方也无祛风药,但有人参、山药、茯苓、琥珀等,故安神中兼以补正,宜于小儿体质较虚而痰热不重证;第三方加入全蝎、僵蚕,祛风豁痰之力最猛,不仅可治小儿风动痉厥,一切中风痰迷,温热内闭,神昏谵语均可服用。临证应细辨虚实缓急,酌情选用。


3.肥儿丸  (吴谦)  脾疳。(《医宗金鉴》)

【歌诀】
肥儿丸用术参甘  麦曲荟苓查二连

更合使君研细末  为丸儿服自安然

验方别用内金朴  苓术青陈豆麦联

槟曲蟾虫连查合  砂仁加入积消痊

【组成】人参 芦荟各二钱五分(各7.5g)  白术 胡黄连各五钱(各15g)  黄连二钱(6g)  茯苓三钱(9g)  麦芽神曲山楂肉各三钱五分(各10.5g)  炙甘草一钱五分(4.5g)  使君子肉四钱(12g)

【用法】为末,黄米糊为丸,黍米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米汤化下。现改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3g),每服一、二丸。

【功用】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主治】脾疳。症见面黄消瘦,身热,困倦嗜卧,心下痞硬,乳食懒进,好食泥土,肚腹坚硬疼痛,头大颈细,有时吐泻烦渴,大便腥粘等。

【方析】脾虚虫疳为本方主证。方中使君子、芦荟驱虫消积为君。臣以黄连苦寒清热下蛔,故黄连清热除湿消疳。佐以人参、白术、甘草、茯苓补脾,山楂、麦芽、神曲消积导滞。

【附方】验方肥儿丸:鸡内金 厚朴 茯苓各四两( l2Og ) 炒白术六两(l8Og) 青皮 陈皮各二两(60g) 炒扁豆炒麦冬 炒山楂各八两 (240g) 槟榔—两五钱(45g)干蟾十一只六神曲十二两(360g) 五谷虫胡黄连砂仁各三两(90g),共研细末,蜜和作丸,每丸重二钱五分(7.5g);每服一丸,米汤送下。
功用:杀虫消积。
主治:脾疳。

按:二方均治脾疳,验方肥儿丸用槟榔、干蟾、五谷虫等杀虫,鸡内金、六神曲等消积,厚朴、青陈皮、扁豆、白术燥湿除满,故杀虫消积力较强,但无人参等健脾,故临证小儿体虚用第一方,体实用第二方。


4.八珍糕补虚健脾。

【歌诀】

八珍糕与小儿宜  参术苓陈豆薏依

淮药芡莲糯粳米  健脾益胃又何疑

【组成】党参三两(90g) 白术二两(60g)茯苓 扁豆 薏苡仁 淮山药 芡实 莲子肉各六两(各l80g)  陈皮—两五钱(45g)  糯米粳米各五升(150g)

【用法】共研细粉,加白糖十两(300g),蒸制成膏,开水冲调,或作茶点吃。

【功用】补虚健脾。

【主治】小儿脾胃虚弱。症见消化不良,形瘦色黄,腹膨便溏。

【方析】脾胃虚弱为本方主症。方中党参健脾益胃为君。臣以白术、茯苓、扁豆、薏苡仁健脾利湿;淮山药、芡实、莲子肉健脾止泻;糯米、粳米健脾强胃。

按:本方制成糕,并加白糖,变药物为食品,利于小儿服食。


5.保赤丹    痰涎壅滞。(《古个医方集成》)

【歌诀】

保赤丹中巴豆霜  朱砂神曲胆星尝

小儿急慢惊风发  每服三丸自不妨

【组成】巴豆霜三钱(9g)   朱砂 胆星各一两(各30g)  神曲一两五钱(45g)

【用法】各研细末,用神曲糊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粒,开水调化送下。

【功用】清热导滞,化痰镇惊。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及胎火内热积滞,停食停乳引起痰涎壅盛,肚腹胀满,身烧面赤,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等。

【方析】内热积滞,痰涎壅盛为本方主证。方中巴豆霜荡涤积滞,祛痰开结为君。臣以胆星祛风化痰定惊,神曲健胃消食化滞,朱砂镇静安神。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板凳#
发布于:2019-12-31 21:50
附:(一)便用杂方
1.望梅丸  (汪韧庵)  生津止渴。(《医方集解》)

【歌诀】

望梅丸用盐梅肉  苏叶薄荷与柿霜

茶末麦冬糖共捣  旅行赉①服胜琼浆

【词解】①赉;赍lgi,音赖,给,此处作赠送讲。

【组成】盐制梅肉四两(120g) 紫苏叶五钱(15g)薄荷叶 柿饼霜 细茶叶 麦冬各一两(各30g)

【用法】共研极细末,加白糖四两(l20g),共捣作丸如芡实大。每用一丸,含口中。

【功用】生津止渴,提神。

【主治】旅行中口渴。

【方析】耗失津液,失于濡润为本方主证。方中梅肉生津止渴为君。臣以紫苏发汗解热,理气宽胸;薄荷清利咽喉;柿霜甘凉,能清热润燥;茶叶清头目,除烦渴;麦冬滋阴润燥。

2.骨灰固齿散      固齿。

【歌诀】

骨灰固齿猪羊骨  腊月腌成煅碾之

骨能补骨咸补肾  坚牙健啖①老尤奇

【词解】①唤:啖dan,音旦,吃。

【组成】腊月腌制的猪骨或羊骨

【用法】火煅,研极细末,每晨用牙刷蘸药末擦牙。

【功用】坚固牙齿,使牙洁亮。

【主治】年老脱齿。

【方析】年老肾衰齿不固为本方主证。猪骨或羊骨均能补肾,强筋骨,固齿,治牙齿疏活疼痛为君。用盐腌制引药入肾为使。

3.软脚散     远行健足。

【歌诀】

软脚散中芎芷防  细辛四味碾如霜

轻撒鞋中行远道  足无箴疱①汗皆香

【词解】①箴疱:箴zhen,音针,疑同针,此处指针刺样感觉;疱pao,音泡,皮肤上长水泡样小疙瘩。箴疱即远行使足生水泡或茧子等。

【组成】川芎 细辛各二钱半(各7.5)   白芷 防风各五钱(各15g)

【用法】共研极细末,撒少许于鞋袜内。

【功用】活血舒筋,止痛除臭,并能润滑。

【主治】远行足底生泡,脚臭。

【方析】远行足部疲劳为本方主证。方中川芎行气活血为君。臣以细辛、白芷、防风散风胜湿,解痉止痛。撒药粉于鞋袜内,可减少摩擦。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地板#
发布于:2019-12-31 21:46
增辑
1.交加散  (陈自明)  调和气血。(《妇人大全良方》)

【歌诀】

交加散用姜地捣  二汁交拌各自炒

姜不辛散地不寒  产后伏热此为宝

【组成】生姜十二两(360g)生地黄—升(30g)

【用法】各捣取汁,再将生姜汁拌生地渣,生地汁拌生姜渣,焙干研末,每服三钱(9g),温酒调下。

【功用】滋阴清热,温中去寒,调和气血。

【主治】妇人气血不和,腹痛结瘕,及产后血虚,伏热不解。

【方析】气血不和或血虚伏热为本方主证。方用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姜温散去寒;互相拌制,则生地滋阴清热而不寒,生姜温中去寒而不辛不燥;均为君药而互为佐制。

按:《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九另载同名方组成为当归、荆芥各等分,治瘛疭振颤等。

2.天仙藤散  (陈自明)  子气。(《妇人大全良方》)

【歌诀】

天仙藤散治子气  香附陈甘乌药继

再入木瓜苏叶姜  足浮喘闷此方贵

【组成】炒天仙藤炒香附陈皮炙甘草乌药各等分

【用法】,为末,每服三钱(9g),加木瓜,苏叶、生姜各三片,水煎服。

【功用】调气活血,疏表除湿。

【主治】子气。症见妇人妊娠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趾出黄水。

【方析】冲任二经有风气,水道不利为本方主证。水气上泛肺胃见喘闷妨食为次要症。方用天仙藤疏气活血,除血中风气为君。臣以香附、陈皮、乌药调畅郁气,气畅则水道自利;木瓜除湿利筋骨。佐以甘草和中益气;紫苏、生姜疏表散风,兼以和胃。

3.白术散  (王贶)  子肿。(《全生指迷方》)

【歌诀】

白术散中用四皮  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湿肢浮胀  子肿病名此可医

【组成】白术—钱(3g)  生姜皮  陈皮  茯苓皮  大腹皮各五分(1.5g)

【用法】研细末,米汤送下。

【功用】健脾化湿,行气利水。

【主治】子肿。症见妇人妊娠后期,面目四肢浮肿。

【方析】脾虚水湿泛滥为本方主证。方用白术健脾制水以治本为君。生姜皮、陈皮行气疏表使水从毛窍而出;大腹皮、茯苓皮下气行水使水从小便而出,治标而共为臣药。

按:子肿为脾虚不能制水,水湿泛滥致面目四肢俱肿;子气为冲任风气,水道不利而致,仅见足肿。临证当区别。

4.竹叶汤  (王肯堂)子烦。(《乜治准绳》)

【歌诀】

竹叶汤能治子烦  人参芩麦茯苓存

有痰竹沥宜加入  胆怯闷烦自断根

【组成】人参五分(l.5g)   麦冬一钱半(4.5g)   茯苓、黄芩各一钱(各3g)   淡竹叶十片(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心除烦,泻火安胎。

【主治】子烦。症见妇人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方析】心胆火旺为本方主证。方用竹叶清心除烦为君。臣以黄芩泻火安胎,茯苓宁心,麦冬凉肺。佐以人参补气。若挟痰,可见呕吐涎沫,为兼证,可佐以竹沥少许化痰清热。

按:子烦因停痰积饮,阻滞胸膈而致者,当用二陈汤或温胆汤,本方不宜。


5.紫菀汤  (陈自明)  子嗽。(《妇人大全良方》)

【歌诀】

紫菀汤方治子嗽  天冬甘桔杏桑会

更加蜂蜜竹茹煎  孕妇咳逆此为最

【组成】紫菀天冬各一钱(各30) 桔梗五分(15g)  炙甘草 杏仁 桑白皮各三分(各9g)  淡竹茹二分(6g)

【用法】加蜂蜜,水煎服。:

【功用】清火润肺,降气止嗽。

【主治】子嗽。症见妊娠咳嗽,津血不足,失于濡润。

【方析】肺失濡润,郁火上炎为本方主证。方用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为君。臣以天冬清肺抑火,滋阴润燥;,竹茹清热消痰;桑白皮清泻肺火;桔梗祛痰止咳;杏仁降气除痰;白蜜润肺。使以甘草调诸药。


6.失笑散 血瘀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失笑蒲黄及五灵  晕平痛止积无停

山楂二两便糖入  独圣功同更守经

【组成】蒲黄五灵脂各等分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二钱(6g),黄酒或醋冲服;或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之心腹剧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或产后血晕。

【方析】瘀血停滞为本方主证。方中五灵脂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行血止血;共为君药。佐以醋及黄酒活血通络,行散药力,加强止痛。

【附方】独圣散(《医宗金鉴》)山楂二两(6g)水煎,加童便、砂糖服。

功用:去胞中瘀血。

主治:产后心腹绞痛。


7.如圣散  (王肯堂)  止涩崩漏。(《证治准绳》)

【歌诀】

如圣乌梅棕炭姜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阳举经姜栀芍加入补中益气尝

【用法】乌梅 棕榈各一两(各30g) 干姜一两半(45g)

【用法】煅成炭,研末,每服二钱(6g),乌梅汤送下。

【功用】敛血止血,止崩漏。

【主治】崩漏不止,血色淡而无血块。

【方析】冲任虚寒为本方主证。方中棕榈涩能止血,乌梅酸能收敛,共为君药。臣以干姜温能守中。烧成炭能止血,故均煅黑。

【附方】升阳举经汤(《医方集解》引李东垣方) 黄芪—钱五分(4.5g)  炙甘草五分(1.5g)  人参 陈皮 升麻 柴胡 白术各三分(各0.9g)  当归三分(0.6g)  白芍 黑山栀 生姜 大枣,水煎服。

功用:升阳补气,和营清火。

主治:劳伤脾弱,气虚不能摄血之崩漏,并见身热、自汗、短气、倦怠、懒食等。

按:如圣散为崩漏急救治标用,血止后当辨病因而施治。


8.生化汤  (傅青主)  产后祛瘀。(《傅青主女科》)

【歌诀】

生化汤宜产后尝  归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猪蹄用  通草同煎亦妙方

【组成】当归八钱(25g)  川芎三钱(9g)  桃仁十四枚(6g)  干姜 炙甘草各五分(各2g)

【用法】水煎服;或酌加黄酒适量同煎。

【功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析】产后血虚受寒为本方主证。方中重用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引血归经为君。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为臣药。炮姜走血分,温经散寒,黄酒温通血脉,童便益阴化瘀,引血下行,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附方】猪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猪蹄一只通草五两(150)水煎服。

功用:通经下乳。

主治:产后乳少。

9.保产无忧方 (傅青主)  安胎保产催生。(《傅青主女科》)

【歌诀】

保产无忧芎芍归  荆羌芪朴菟丝依

枳甘贝母姜蕲艾  功效称奇莫浪①讥

【词解】①浪:孟浪,有唐突、鲁莽之意。

【组成】当归 川芎各一钱半(各4.5g)荆芥 穗炙 黄芪各八分(各2.4g)  艾叶 厚朴各七分(?.lg)   枳壳六分(1.8g)  菟丝子一钱四分(4.2g)  川贝—钱(3g) 白芍—钱二分(3.6g)  羌活 甘草各五分(各1.5g)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功用】理气安胎。

【主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及胎位不正,难产等。

【方析】气血不和致胎动不安或胎位不正为本方主证。方用川芎、当归、白芍和血,厚朴、枳壳理气,黄芪补气,共为君药。臣以荆芥、羌活泻肝经气血,贝母寒润并化痰,生姜温中,艾叶暖宫。合方看似杂乱,但安胎催生效甚佳。

10.泰山磐石饮  (张景岳)  安胎保产。(《景岳全书》)

【歌诀】

泰山磐石八珍全  去茯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  妇人胎动可安痊

【组成】人参一钱(35g)  黄芪一钱(l5g)  当归一钱(9g)  川断 黄芩各一钱(各6g)  白术二钱(9g)  川芎八分(5g)  芍药八分(6g)  熟地八分(9g) 砂仁 炙甘草各五分(5g) 糯米一撮(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妇人气血两虚,胎动不安,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无力,或沉弱。

【方析】气血虚弱,冲任失养,胎元不固为本方主证。方中人参、黄芪、熟地益气养血为君。臣以白术健脾燥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续断补益精血,滋养肝肾。佐以川芎活血行气,黄芩清热安胎,砂仁理气安胎,糯米平补脾胃。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按:本方即八珍汤减肉桂、茯苓,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方中肉桂其性辛热,易温燥动血;茯苓淡渗下行;均对养胎不利,故去之。


11.抵当丸  (张仲景)  蓄血。(《伤寒论》)

【歌诀】

抵当丸用桃仁黄  水蛭虻虫共合方

蓄血胞宫少腹痛  破坚非此莫相当

【组成】桃仁二十五个(l2g) 大黄三两(9g) 水蛭二十枚(9g)   虻虫二十个(9g)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四丸,每服一丸,水煎服;蓄血不下,再服一丸,以下为度。

【功用】攻逐瘀血。

【主治】下焦蓄血。症见少腹满痛,而小便自利,身黄如疸,精神发狂,大便易而色黑,脉沉结。

【方析】下焦胞宫蓄血为本方主证。方中水蛭逐恶血,破血痛积聚;虻虫逐瘀血,破血积癓瘕;共为君药。臣以桃仁活血化瘀,大黄荡涤热邪,导瘀血下行。

按:本方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与抵当汤基本相同,水蛭、虻虫用量较抵当汤轻,汤分三次服,丸分四丸,分四次服,故药力较汤为轻,病情虽重而病久势缓者可用丸。条文中言及小便自利,以鉴别非气分有热。

12.安胎饮子    预防小产。【歌诀】

安胎饮子建莲先  青苎还同糯米煎

神造汤中须蟹爪  阿胶生草保安全

【组成】莲子肉 青苎 麻根(包)糯米各三钱(各9g)

【用法】水煎,去苎麻根,每早连汤服一次。

【功用】预防小产。

【主治】胎动不安,小产。

【方析】相火妄动,胎气不固为本方主证。方用莲子肉清君相之火而固涩为君。苎麻根清瘀热而通子户为臣。佐以糯米补脾。使火清胎固,故能预防小产。

【附方】神造汤(《千金方》) 蟹爪—升(30g) 生甘草二尺(9g) 阿胶三两(l2g),烊化,水煎顿服。

功用:破胞堕胎,除宿血而下死胎。

主治:胎死腹中不下。

13.固冲汤  (张锡纯)  血崩。(《医学衷中参西录》)

【歌诀】

固冲汤中芪术龙  牡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  益气止血治血崩

【组成】白术一两(30g)  生黄芪六钱(18g)  龙骨 牡粝 萸肉各八钱(各24g)  生五倍子末五分(1.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冲脉不固,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淡,脉细弱或虚大。

【方析】气不摄血而致崩漏下血为本方主证。方中得用白术、黄芪为君,补气健脾,固冲摄血治其本。臣以山茱萸、白芍补益肝肾,敛阴养血。佐以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棕榈炭、五倍子收敛固涩治其标;配用茜草活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

按:本方与归脾汤均可治脾不统血之崩漏。但归脾汤补益心脾为主,偏于治本;而本方健脾与收涩止血药相配,标本兼顾,止血力更强。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4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4
12.柏子仁丸  (陈自明)  血少经闭。(《妇人大全良方》)

【歌诀】

柏子仁丸熟地黄  牛膝续断泽兰芳

卷柏加之通血脉  经枯血少肾肝匡①

【词解】①匡:匡kuang,音框,纠正。

【组成】柏子仁 牛膝 卷柏各五钱(各15g)  泽兰 续断各=两(各60g)  熟地—两(30g)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9g),空腹米汤送下。

【功用】养心安神,补血通经。


【主治】女子血少神衰,形体羸瘦,月经停闭。

【方析】阴血不充为本方主证。血脉不充,血行迟缓而致瘀为兼证。方用柏子仁养心安神为君。臣以熟地、牛膝、续断补肝肾益冲任。佐以卷柏、泽兰活血通经。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5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4
11.固经丸 (李梃)经多崩漏。(《医学入门》)

【歌诀】

固经丸用龟板君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①

【词解】①殷:殷yan,音烟,赤黑色。

【组成】黄芩 白芍 龟板各一两(各30g)  椿根皮七钱(21g)  黄柏三钱(9g)  香附二钱半(7.5g)

【用法】为丸,每服9g,食前温开水送服;或水煎服。

【功用】滋阴清热,止血固经。

【主治】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症见经行不止,崩中漏下,血色深红,兼夹紫黑瘀块,心胸烦热,腹痛溲赤,舌红,脉弦数。

【方析】阴虚内热,迫血妄行为本方主证。夹紫血瘀块,腹痛,脉弦为兼肝郁证。方用龟板、白芍滋阴养血,潜阳降火;黄芩清热泻火以止血;共为君药。黄柏、椿根皮助黄芩清热止血固经为臣药。佐以香附舒肝解郁而调血。

按:原书出处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参《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1983年)及(《方剂学》)(五版教材)改。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6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4
10.牡丹皮散 (陈自明)  血瘕①。(《妇人大全良方》)

【歌诀】

牡丹皮散延胡索  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  气行瘀散血瘕削

【词解】①瘕:瘕i,音甲,腹中积块。

【组成】牡丹皮 延胡索 当归尾 桂心各一两(各30g)   牛膝 赤芍 莪术各二两(各60g)   三棱一两半(45g)

【用法】为粗末,每次三钱(9g),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化瘀行滞。

【主治】血瘕,心腹间攻冲走注作痛,痛时见硬块,移动而不固定。

【方析】瘀血凝聚为本方主证。方以丹皮活血散瘀为君。臣以赤芍、归尾养血活血,三棱、莪术、元胡消瘀散结并行气,牛膝活血并引血下行,桂心温通血脉。使以酒引药入血分。诸药合用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使气血周流,经脉通畅,瘀血可散。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7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3
9.参术饮  (朱丹溪)  妊娠转胞。(《以升溪心法》)

【歌诀】

妊娠转胞参术饮  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  气升胎举自如常

【组成】当归 人参 白术 甘草 熟地 川芎 白芍 陈皮 半夏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功用】补益气血,升气举胎。

【主治】妊娠转胞,脐下急痛,小便频数或不通。

【方析】孕妇气血虚弱为本方主证。痰饮壅滞,胎位压迫胞室(即膀胱)致脐下急痛,小便不利为次要症。方用人参、熟地益气养血为君。臣以白术健脾燥湿,当归、白芍养血和营。佐以川芎活血行气,陈皮、半夏消痰化饮。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使气得升降,胎位正常,胞室不受压迫。

按:本方即八珍汤去茯苓补益气血而不引气下行,再加陈皮、半夏而成。原方未著剂量。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8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3
8.达①生散  (朱丹溪)   易②生易产。(《丹溪心法》)

【歌诀】

达生紫苏大腹皮  参术甘陈归芍随

再加葱叶黄杨脑  孕妇临盆先服之

若将川芎易③白术紫苏饮子子悬宜

【词解】①达:诗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达,即小羊,其生甚易。此处指难产服本方后能使生产顺利。

②易:即使之容易。

③易:即更换。

【组成】当归 芍药 人参 白术 陈皮 紫苏各一钱(各3g)  炙甘草二钱(6g)大腹皮三钱(9g)

【用法】为粗末,加青葱五叶,黄杨脑子(即叶梢)七个,或加枳壳,砂仁,水煎服。

【功用】补气养血,顺气安胎。

【主治】气血虚弱,胎产不顺。

【方析】气血虚弱为本方主证。方用人参补气,当归养血为君。白术、甘草、芍药助君补益气血为臣。佐以紫苏叶、大腹皮、陈皮、葱叶疏利壅滞,黄杨木顺产。

【附方】紫苏饮(《普济本事方》) 当归三钱(9g) 芍药 大腹皮 人参 川芎 陈皮各半两(各15g) 紫苏—两(30g) 炙甘草一钱(3g),水煎服。

功用:顺气和血,安胎止痛。

主治:子悬胎气不和,胀满疼痛;兼治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

按:达生散又名束胎散。随症加减如:夏季加黄芩;春季加川芎;气虚倍参、术;气滞加香附,倍陈皮;血虚倍当归,加地黄;形实倍紫苏;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腹痛加木香、肉桂。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9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3
7.当归生姜羊肉汤 (张仲景)  褥劳。(《金匮要略》)

【歌诀】

当归生姜羊肉汤  产后腹痛1r劳匡

亦有加入参芪者  千金四物甘桂姜

【组成】当归三两(9g) 生姜五两(15g) 羊肉—斤(48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主治】妇人产后腹中焮痛,及产后气血皆虚,发热自汗,肢体疼痛的褥劳证。

【方析】产后血虚有寒或气血两虚为本方主证。方用当归养血调营为君。生姜温气散寒;羊肉辛热,大补气血;共为臣药,

【附方】(1)当归羊肉汤(《济生方》)黄芪一两(6g)  人参 当归各七钱(各5g)   生姜五钱(3g)   羊肉一斤(100g).水煎服。

功用:补益气血,祛寒止痛。

主治:褥劳。

(2)千金羊肉汤(《千金要方》)干地黄五钱(15g)当归 芍药 生姜各三钱(各9g) 川芎二钱(6g) 甘草肉桂各一钱(各3g),水煎服。
功用: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主治:产后身体虚羸,腹中绞痛,自汗出。

按:本方还可治气滞寒凝之寒疝,腹中痛,胁痛里急。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0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2
6.羚羊角散  (严用和)  子痫①。(《济◇才》)

【歌诀】

羚羊角散杏薏仁  防独芎归又茯神

酸枣木香和甘草  子痫风中可回春

【词解】①子痫:病名,见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又名妊娠风痉,儿风,子冒。

【组成】羚羊角—钱(3g) 独活 防风 川芎 当归 炒酸枣仁 茯神 杏仁 薏苡仁各五分(各1.5g)  木香 甘草各二分半(各O.75g)
【用法】加生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清热镇痉,活血安胎。

【主治】妊娠中风,头项强直,筋脉挛急,言语蹇涩,痰涎不利,或抽搐,不省人事的子痫证。

【方析】妊娠肝旺生风为本方主证。方用羚羊角平肝熄风,镇痉为君。臣以枣仁、茯苓宁心安神,当归、川芎活血安胎,独活、防风散风邪。佐以杏仁、木香清肺和胃,薏苡仁、甘草调脾胃而舒筋挛。

按:(1)原书将出处误作许叔微《本事方》,该书另有同名异方,今订正之。

(2)一方有五加皮。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1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2
5.清魂散  (严用和)   产后昏晕。(《济生万)》)

【歌诀】

清魂散用泽兰叶  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  产中昏晕神魂帖①

【词解】①神魂贴:用于安神定魂的迷信符咒,此处喻本方疗效灵验。

【组成】泽兰叶人参各一钱(各3g)炙甘草各三分(1g,—方无甘草) 川芎五分(3g) 荆芥三钱(9g)

【用法】为末,每服一至二钱(3一6g), 温酒热汤各半盏调服。同时可用醋喷在炭火上,取烟熏鼻。

【功用】益气血,散外邪。

【主治】产后恶露已尽,气血虚弱,感冒风邪,忽然昏晕不知人事。

【方析】产后气血虚弱致血晕为本方主证。方中人参、甘草补气,川芎、泽兰养血,共为君。臣以荆芥疏散风邪。使以清酒引药入血分。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2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1
4.黑神散 消瘀下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黑神散中熟地黄  归芍甘草桂炮姜

蒲黄黑豆童便酒  消瘀下胎痛逆①忘

【词解】①逆:方向相反,不顺利,此处与痛互意,即疼痛。

【组成】熟地 归尾 赤芍 蒲黄 肉桂 干姜 炙甘草各四两(各l2Og) 黑豆半升(15g)

【用法】为散,每服二钱(6g),温酒调下。原方用酒和童便各半盏同煎后调服。

【功用】消瘀行血,下胎。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或攻冲作痛,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胞衣不下,胎死腹中,产后瘀血等。

【方析】血瘀不行为本方主证。方用蒲黄、黑大豆去瘀行血为君。熟地、归尾、赤芍养血和血,肉桂、干姜温通血脉,共为臣药。佐以甘草甘缓益气,童便散瘀而引血下行。酒引药入血分而通经络为使。

按:本方为通用预防性药,对一般产后体虚颇为实用。如出现寒热虚实的其它病变,应随症加减,不可拘泥于一方而治万病。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3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1
3.当归散  (张仲景)  养血安胎。(《金匮要略》)

【歌诀】

当归散益妇人妊  术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  产后胎前功效深

【组成】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各480g)白术半斤(240g)

【用法】研细末,用酒调服方寸匕(6一9g),日二次。

【功用】清热去湿,养胎安胎。

【主治】妇人妊娠,血少有热,胎动不安,及曾经数次。半产者

【方析】血少有热,胎动不安为本方主证。方用当归养血和血,黄芩清热凉血安胎,共为君。臣以芍药、川芎养血活血;白术健脾利湿。

按:常服本方可养血安胎,使临盆易产;本方还可治疗产后病。
普贤尊者
论坛版主
论坛版主
  • UID567
  • 粉丝7
  • 关注8
  • 发帖数368
14楼#
发布于:2019-12-31 21:41
2.胶艾汤  (张仲景)   胎动漏血。(《金匮要略》)

【歌诀】

胶艾汤中四物先  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  胎动血漏腹痛全

胶艾四物加香附   方名妇宝调经专

【组成】川芎甘草各二两(各6g)阿胶二两(9g) 艾叶 当归各三两(各9g) 芍药 生地各四两〔各12g)

【用法】水(酒)煎去滓,入阿胶烊化,温服。

【功用】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沥不止,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

【方析】冲任虚寒,血失统摄为本方主证。方中阿胶补血止血,艾叶温经止血,二药为调经安胎,治崩止漏要药,共为君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补血调血,止血防瘀,共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加清酒温散行瘀,共为使药。

【附方】(1)胶艾汤(《妇人良方》)阿胶(蛤粉炒)五钱(15g)炖化,  艾叶五分(1.5g)煎汤冲服。

功用:止血安胎。

主治:胎动不安,腹痛漏血。

(2)幻妇宝丹(经验方) 熟地(12r)  白芍 川芎 当归 阿胶 艾叶 香附(各9g)分别用童便、盐水、酒、醋各浸三日炒。

功用:养血和血,行气调经。

主治:血虚有寒,月经不调。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